切换到宽版
  • 3537阅读
  • 6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89):太平府(崇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11
平太平府:冲,难。太平思顺道治所。新太协左营驻防副将驻。明洪武二年为府,领州十七,县三。顺治初,因明旧。雍正三年,置上龙、下龙二土司。七年,废下龙司,置龙州厅。十年,改思明土府为土思州,并所属下石西土州来属。十一年,改思明州为宁明州,置明江厅,兼管上石土州事,降直隶江州为土州,及所属罗白县为土县,又降思陵、凭祥二直隶为土州,并来属,省思城土州入崇善县。光绪十三年,上思州来属。十八年,升上思州为直隶厅。宣统二年,凭祥土司改流官,置凭祥厅。旧隶左江道。光绪十三年,改隶太平思顺道。提督驻龙州,督办边防。光绪十二年由柳州移驻。二十九年,改置督办边防大臣。三十一年废。以太平思顺道办理边防事务。自光绪十一年越南沦陷,法人逼处西南一隅,与越南谅山、高平、宣光等省接壤;边防处处险要。分三路:自镇南关口及关以内凭祥厅所辖各关前隘为中路;关以东,自明江厅宁明州暨下石西、思陵土州,至土思州属派迁山止,所辖各隘为东路;关以西,自龙州、归顺州即下冻、下雷土州,至镇边县属各达村岩峒桥头止,所辖各隘为西路。沿边千八百九十四里,隘卡百五十有六,有防兵二十五营,分扎沿边对汛及各砲台。东北距省治千二百八十里。广五百七十里,袤六百六里。北极高二十二度二十五分。京师偏西八度五十分。领厅二,州四,县一,土州十六,土县二,土司一。


崇善冲,难。倚。明府治,又思城州地。顺治初因之。雍正十一年省思城土州入,以县丞分驻。北:青连。东:将军。东南:银山。西北:翠微、马鞍山。西南:丽江自上龙流经县西南,左受逻水,东北流,绕治西、南、东三面,纳逻水,旧名归顺河,一曰旧县江,自安平南流,通利江自养利来注之,又经太平流入县西北,右受多烈水,注丽江。东北有崩坎汛。有驮卢巡司。

左州冲。府东北九十五里。南:天灯。东:云岩。西北:金山。西南:华父山。丽江自崇善缘界,经崇善驮卢司,左受桥龙江,东北入新宁。新大协左营分防汛驻城。驿一:驮林。


养利州难。府西北百四十里。东:武阳山。南:无怀。西:印山。西北:通利江自龙英缘界,东南流入州,西经响水桥,大岭墟水东北来,至迎恩桥注之,南入崇善。新太协左营分防汛驻城。永康州难。府东北百八十里。明万历二十八年升州,省思同州入,与陀陵县并属府。顺治初因之。康熙三十八年,陀陵县并入州。南:凤凰山。西南:天马山。西:吞臼、星游、月狮、连吸诸岭。西北:渌倥山,渌倥江所出,一曰绿甕江,屈曲东南流,经治西南,渌零水东流注之,东南入罗阳。新太协左营分防汛驻城。

宁明州冲,难。府西南百二十里。明,思明州。顺治初为土州。康熙五十八年改流官。雍正五年罢知州,以思明府同知兼管州事。十一年,以思明四寨、六团改置宁明州。乾隆元年移治思明土府旧城。东北:风门岭。西北:龙胜山。西南:伏波山。明江自土思州入,西流,经明江?西南,交趾河自越南来,左合下石州水注之,西北经治北,曲流三十馀里,入上龙土司会龙江。馗纛营驻防风门岭。西南罗隘有汛。

明江厅冲,难。府西南百十里。明,思明府又上石西州地。顺治初为思明土府同知。雍正十一年改为明江理土督捕同知、兼管上石西州事,驻思明土府旧城。北:珠峡。西南:伏波。东北:风门岭。东南:白马山。明江自土思州入,屈西,迳明江?至城东,又西北迳那关山,入上龙。馗纛营分防汛驻城。

龙州厅冲,难。府西百八十里。明,龙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来属。雍正三年罢州,析其地为上龙司、下龙司,置土巡检。七年废下龙司,移太平府通判驻劄。乾隆五十六年改同知。东:独山。北:军山。西南:秀岭。龙江有南北二源:北源曰平定溪,自越南流入?西北水口关,东南流,经上下冻土州,至治西南,会南源;南源曰岂宜溪,自越南流经?西南平南关,界凭祥北境,屈东北至治西南,与北源合,东流曰龙江,入上龙。光绪十三年,提督来驻。二十九年,督办边防大臣驻。寻废,提督移驻南宁。有提标中营、龙州城守营驻防。西北:水口关、斗奥隘有汛。龙州关。商埠,光绪十三年法越商务条约开。有东西关砲台。有铁路。

凭祥厅府西南二百三十里。明成化十八年升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为土州来属。宣统二年改流官,置抚民同知,并明江同知兼摄之。旧上石土州入焉,并兼辖承审下石土州,仍旧治。东:白石山。南:叫谷山、马鞍山。龙江南源界?北境,凭祥水自治南合涧水北流注之,东南入龙州。西南:镇南关,一曰界首关,越南入境第一门户也。有左右辅山砲台。东受降城、北平南关、南由隘南关、西南咘沙卡有汛。

太平土州府西北百十里。东:九峰山。东南:龙蟠山。西北:逻水自安平入,右受五桥水,东南入崇善。多烈水亦自安平入,东南流入上龙。
安平土州府西北百三十七里。南:会仙岩,西南:星山。逻水自下雷入,东南经州署北,左界崇善、思城境,入太平。多烈水自越南流入,经岩昆山南麓,又东南亦入太平。五桥水出州西北要村隘,东南流,经五桥,至太平土州,注逻水。
万承土州府东北二百五十里。东北:金童山。西北:莲花山。西南:云门、紫洞。绿降水一曰玉带水,出州西南玉屏山,经州署南,东北入隆安,注右江。
茗盈土州府西北百七十里。南:岜怀山。东北:观音岩,涧水出焉,西来一涧水,至州署南合流,曰茗盈水,西南经养利入龙英,注通利江。
全茗土州府西北百六十里。北:州望山。西北:猛山。通利江自龙英东南流,至仙桥入境,又东南经州署西,合布显水,屈西南,复入龙英。
龙英土州府西北二百里。北:笔架山。西南:通山。通利江自都康东流入州,西北,左受宁墟水,东南流,屈西南,经全茗境,复折入州,州署前诸水合穠茗水东流注之,又东南,纳茗盈水,入养利。结伦土州府西北二百三十里。东:高峙山。东北:阳果岭。西北:斗牟山。咘吝水出山涧中,流绕州前,南有咘毕水自都结来,堰水上流也。
结安土州府西北二百二十里。东:马鞍山。南:窟井山。北:飞鼠山。西南有堰水,即涧水也,出都结山涧中,流入境,伏而复出,土人堰水灌田,曰堰水。
镇远土州府西北三百十里。南:笔架山。西:天马山。北:扬山。西北:布腰岩。磨水出东南,入结安。
都结土州府东北三百六十里。北:青云山。南:观音山。西:阳果岭,沛水出焉,曲折东北流,受二小水,东南经州署北曰绿水江,东入隆安。咘毕水一曰涧水,西南流;经结伦,至结安南为堰水。思陵土州府西南二百四十里。明,思陵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为土州来属。东:天马山。东北:东陵山。南:角硬山,角硬水所出,东流,右受板邦隘、叫荒隘二水,又东北,折西,经东陵山南麓,又西南,经州署南,入越南。
土江州府南二十五里。明,江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为土州来属。南:波岩山。州东:挂榜山。东南:榕树岭。丽江自上龙流经州西北,左界崇善境,东北流,屈东南,入左州、新宁界。
土思州府南百二里。明,思明府,直隶布政司。顺治初,为土府来属。雍正十年改土州,更名,移治伯江哨。西:飞仙岩,西南:摩天岭。东南:派迁山。明江自迁隆峒入,经州署北,又西入宁明。东有海渊墟汛。驿一:明江。
下石西土州府西南百六十里,明属思明府。顺治初来属,归宁明州兼辖。宣统二年,改归凭祥厅。西北:白乐山。西:独山。东有一水流合交趾河,东北注明江。
上下冻土州府西二百二十里。南:湖山。北:岜梱山。西南:八峰山。龙江北源自越南入龙州西北辖境,东南流,经州署北,咘局隘水合咅花隘水,东流至州南注之,东入龙州。有龙州营分防汛。
罗白土县府东南五十里。明属江州。顺治初来属。东南:龙洞山。西南:罗高山。北:独龙山。陇水出,西北入江州。
罗阳土县府东北二百里。东:青龙山。西北:白虎山,一曰白面山。绿甕水自永康流经县署西南,又东南,沙房墟水合一水东流注之,入新宁。
上龙土司府西百八十里。明,龙州地。雍正三年析置。西北:武德山。北:古甑山,古甑泉出焉,南流经司署,西入龙州。龙江自龙州入司南,东北至三江口会明江。屈东南流,合逻水,入崇善。多烈水自太平入司东北,亦东南入崇善,注逻水。

注:改土归流

民国元年(1912年)改养利土州为养利县,改思城土州为崇善县思城分县,民国七年(1918年)思城分县并入养利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下雷、安平、太平、合并置雷平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置万承县,1951年3月养利、万承、雷平三县合并为大新县(治养利州)。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废除世袭,改隶龙州厅。(今龙州县)

民国初期改土归流,废除土府土州,原明江抚民府所领宁明、思州、思陵三土州改为明江、宁明、思乐三县。今并为宁明县。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4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11
自古以来崇左为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象郡治所临尘(今崇左市区)。今崇左、宁明、龙州、大新、靖西、德保等地都属象郡。公元前207年,秦亡,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灭南越。公元前106年,汉朝又分全国为13州刺史部,象郡属交趾刺史部(治所龙编县,今越南北江)。汉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废象郡,属地归鬱(郁)林郡(治所布山县,今广西桂平)。三国时,郁林属吴。永安七年(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孙吴析交州分置广州(治所南海,今广州市),郁林郡为广州管辖。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治所晋兴县,今南宁市),崇左属晋兴郡晋城县(治所在今崇左与扶绥之间)地,历经南朝宋、齐、梁、陈4个朝代。隋属西原地。

唐贞观元年(627年),置左江镇,分领思同、万形、万承、波州、上下恩城州。唐末设邕管羁縻太平州、左州。宋初沿袭唐制。仁宗年间,侬智高“大南国”起义,后被朝廷派狄青镇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设左江道置太平寨(治今崇左)、永平寨(治今宁明县城)、古万寨(治今扶绥县西北)、永乐寨、横山寨等5寨。太平寨辖太平、万承、思同、上下思城、思明、结安等土州峒,永平寨辖宁明县大部地区,古万寨辖江州、左州,茗盈、全茗、镇远属邕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置崇善县,隶邕州都督府辖太平寨,县治在今新和镇岜关山东南1公里处的鳌石村(今旧址已废)。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闰六月改太平寨置太平路。太平路治所今城区太平镇,元末徙治驮卢,辖崇善、陀陵、罗阳、永糠4县和太平、左、养利、思同、思诚、安平、万承、全茗、镇远、茗盈、龙英、结安、结伦、都结等14个土州,辖境相当于今江州区大部、龙州县、大新县中部东部、天等县东部和隆安县西部。

明朝朱元璋的朝臣提出,对广西少数民族,“宜如宋元制,录其酋长,以统其民”。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改太平路为广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太平府治所初置驮卢团,洪武三年复还丽江(今太平镇),辖太平等16个土州和崇善等4个县。凭祥、江州直隶于广西布政司。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崇善县治由新和迁到太平府治太平镇附廊(县治设在太平镇南街当时的积庆寺内)。清初,思明府降为土府来属,龙州、下石西、江、凭祥、思陵5土州和罗白土县来属。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析思明土府置土思州,十一年改思明州为宁明州,改思明土府为明江厅,省思诚土州入崇善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土左州、凭祥改为县。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撤销太平府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1917年,全省划分为6道,崇左地区属镇南道(治今龙州)。1921年8月,废除道制,各县行政由省直辖。1928年,撤销土江州、罗白县,并入崇善县。对实行土州制的地方继续“改土归流”,土司制度逐渐瓦解。1930年2月1日,在邓小平等领导下,举行了龙州起义,建立左江革命委员会,下辖龙州、崇善、凭祥、上金、养利、龙茗等县革命委员会。解放前夕,大部分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小部分属第四、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七区,治龙津 (今龙州) 。辖龙津、崇善、左县、凭祥、宁明、明江、上金、雷平、万承、养利、思乐等11个县。扶南、绥渌、同正3个县(今扶绥县)在第四区。镇结、龙茗、向都3个县(今天等县)在第六区。

1949年12月19日,崇善县城解放;1950年1月14日,左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左江地区属龙州专区。1951年4月,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1952年8月11日政务院批准),“崇左”因此得名。1951年5月,宁明、明江、凭祥三县合并为镇南县,龙津县和上金县合并为龙津上金联合县(后改丽江县);6月,镇结县与向都县合并为镇向县;7月扶南、绥渌、同正3个县合并置扶绥县;9月镇向又与龙茗合并为镇都县(1957年4月更名天等县),雷平、万承、养利3个县合并置大新县。1951年10月19日,龙州专区更名为崇左专区。崇左专区下辖崇左、扶绥、镇南、思乐、丽江、大新、镇都、隆安、上思等9县。1952年8月崇左、宾阳两专区合并置邕宁专区(1953年4月23日政务院批准)。丽江县因与云南省丽江县同名,改称龙津县(1962年复名龙州县)。撤销镇南、思乐两县,合并置宁明县。1956年10月宁明县析凭祥市。1958年11月14日邕宁专区更名为南宁专区,1971年11月更名为南宁地区。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2003年8月6日,崇左市正式挂牌成立。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11
秦以前为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象郡治所临尘(今崇左市区)。公元前207年,秦亡,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建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灭南越。公元前106年,汉朝又分全国为13州刺史部,象郡属交趾刺史部(治所龙编县,今越南北江)。汉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废象郡,属地归鬱(郁)林郡(治所布山县,今广西桂平)。三国时,郁林属吴。永安七年(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孙吴析交州分置广州(治所南海,今广州市),郁林郡为广州管辖。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治所晋兴县,今南宁市),左江地区属晋兴郡,历经南朝宋、齐、梁、陈4个朝代。唐属邕管太平羁縻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置太平寨(治今崇左)、古万寨(治今扶绥县西北)。太平寨辖太平、万承、思同、上下思城、思明、结安等土州峒,古万寨辖江州、左州,茗盈、全茗、镇远属邕州。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8年)置思明路,至元二十九年闰六月(公元1292年)置太平路。太平路治所今太平镇,辖崇善、陀陵、永康、罗阳、华阳等土县和太平、思诚、养利、安平、万承、全茗、镇远、思同、茗盈、龙英、结安、佶伦、都结、左等土州,辖境相当于今江州区大部、龙州县、大新县中部东部、天等县东部和隆安县西部;思明路治所今宁明县明江镇,辖思明、上思、江州(领罗白土县)、忠、上石西、下石西、迁隆、思陵等土州,辖境相当于今宁明县、上思县、凭祥市、江州区南部和扶绥县南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平府、思明府。太平府辖太平、思城、养利、安平、万承、全茗、镇远、思同、茗盈、龙英、结安、结伦、都结、永康、上龙、左等土州和崇善、罗阳等县。思明府辖思明、忠、上石西等土州,辖境相当于今宁明县。凭祥、江州直隶于广西布政司。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降思明府为太平府辖土思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府制,由省直接统辖各县。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三土州合并为龙茗县;镇远、结安、佶伦、都结四土州合并为镇结县;1917年,向武、都康、上映三土州合并为向都县。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全省划分为6道,崇左属镇南道(治今龙州)。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8月,废除道制,各县行政直接由省辖。对实行土州制的地方继续“改土归流”,土司制度逐渐瓦解。1930年2月1日,在邓小平等领导下,举行了龙州起义,建立左江革命委员会,下辖龙州、崇善、凭祥、上金、养利、龙茗等县革命委员会。解放前夕,大部分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小部分属第四、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七区,治龙津(今龙州)。辖龙津、崇善、左县、凭祥、宁明、明江、上金、雷平、万承、养利、思乐等11个县。扶南、绥渌、同正3个县(今扶绥县)在第四区。镇结、龙茗、向都3个县(今 天等县)在第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左江地区属龙州专区。1951年6月,镇结县与向都县合并为镇向县,7月扶南、绥渌、同正3个县合并置扶绥县,9月镇向又与龙茗合并为镇都县(1957年4月更名天等县),凭祥、宁明、明江3个县合并置镇南县。1952年,雷平、万承、养利3个县合并置大新县,龙津、上金2个县合并置丽江县。8月11日,崇善县与左县合并置崇左县,龙州专区更名为崇左专区。“崇左”因此得名。1953年4月23日,崇左、宾阳两专区合并置邕宁专区。丽江县因与云南省丽江县同名,改称龙津县(1962年复名龙州县)。撤销镇南、思乐两县,合并置宁明县。1954年,撤销邕宁专区划入桂西僮族自治区(行政公署级),1956年3月2日更名为桂西僮族自治州。1956年10月宁明县析凭祥市。1957年12月20日,撤销桂西僮族自治州,复立邕宁专区,1958年11月14日更名为南宁专区,1971年更名为南宁地区。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成立地级崇左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1
大新在春秋战国时期属骆越地,秦属象郡。汉武帝派重兵平定南越,大新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三国时,大新先是属临浦县地,后属晋兴郡。唐大新属邕管始设置羁縻州。邕管辖地共34个州,其中大新设西原(今下雷)、波州(今安平)、万承州(今龙门、福隆)、养利(今桃城镇)州、恩诚(今恩城)州。宋朝时大新设置有万承、恩城、养利、太平(增设)、波州(后改为安平州)、西原州(五代十国称罗和峒,后改为下雷州)、茗盈、全茗州(当时属于龙茗县,解放后拨入大新县)8个土州。元明因之。大新的土司统属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属镇安府),其中恩诚州改为恩城土司。清末太平府改为思顺道太平府(下雷属太平道),恩城属崇善县地,民国时期改成分县。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养利土州改为县,县治今桃城镇;恩城州改为崇善县恩城分县(1918年并入养利县)。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三土州合并为龙茗县;1929年万承州改为万承县,县治在万承(今龙门);太平、安平、下雷州合并置雷平县,县治在雹圩(今宝圩)。龙英、茗盈、全茗3州合并成立龙茗县。养利、万承、雷平分别于1949年12月6日、12月22日、12月26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养利、万承、雷平均属龙州专区。1951年4月,养利、万承两县合并为养利万承联合县(内定称为大新县)。同年9月养利万承联合县与雷平县合并称为大新县。1953年3月,茗盈、全茗由龙茗县划入大新县。大新县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1952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复属邕宁专区。同年7月,邕宁专区改名为南宁地区后,属南宁地区。1959年1月,大新县与天等县合并成立新英县,县城设在龙茗镇,当年5月,新英县撤销,重置大新县,县治桃城镇。2003年地级崇左市成立后属崇左市管辖。现在大新县共辖5镇10乡,129个村委会,17个居委会(社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1
宁明县古属骆越地。秦统一岭南地区后,设桂林、象、南海三郡,宁明属象郡临尘县地。汉至西晋,宁明属郁林郡。东晋属晋兴郡。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思明州。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置永平寨(治今宁明县城),隶邕州左江道。永平寨下设44哨、4寨、10堡、5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8年)置思明路。思明路治所今宁明县明江镇,辖境相当于今宁明县、上思县、凭祥市、江州区南部和扶绥县南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改思明路为思明府。思明府辖思明、忠、上石西等土州。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析思明土府置土思州,雍正十一年改思明州为宁明州,改思明府为明江厅,雍正十三年改明江分府。明江分府一直一直延续到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民国初期改土归流,废除土府土州,原明江抚民府所领宁明、思州、思陵三土州改为明江、宁明、思乐三县。1931年实行保甲制度。明江县划分为城中镇、西靖乡、北宁乡、东安乡、长桥乡、峙浪乡6乡镇;宁明县划分为城中镇、寨安乡、哨平乡、馗塘乡、琴清乡、九特乡5乡镇。1949年12月9日思乐县解放,11日明江县及宁明县解放。1951年5月,宁明、明江、凭祥三县合并为镇南县,县政府驻宁明城中镇。1952年7月,镇南县与思乐县合并为宁明县,仍驻城中镇。1955年7月,划凭祥为县级镇,与宁明县分治。1958年12月宁明县、龙津县、凭祥市合并为睦南县,县政府驻凭祥镇。1959年5月10日睦南县分为宁明县(凭祥市属宁明县)、龙津县。1961年5月复析出凭祥市。1956年崇左县驮龙生产队划归宁明县。1958年扶绥县三台、桐骨两大队划归宁明县。1966年龙州县天西、安农、亭乐、立新四个大队划归宁明县。1982年将下石公社(今凭祥市夏石镇)划归凭祥市管辖。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宁明下辖1镇13乡。此后陆续有乡改镇,现在宁明共辖4镇10乡,147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社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11
龙州县
古属骆越地,早在三千多年前,壮族的先民骆越人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龙州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属象郡辖地。汉属交趾郡龙编县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龙州,为该县建置的开始。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羁縻龙州。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于下冻、布局等置羁縻冻州,隶属左江道;原羁縻金龙州改为迁龙寨,同年分封为牧,是为土司世袭之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龙州州属由旧州(今弄岗保护区内的旧州屯)迁至现在的县城所在地。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升龙州为万户府,属太平路;将羁縻冻州分置上冻、下冻两土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龙州万户府为龙州,属广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迁龙寨改为金龙峒,属太平府安平土州(在今大新县)管辖。清初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折上龙、下龙(今龙州)为两个土检司,隶太平府;雍正五年改土归流,废下龙移太平府驻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于下龙司地复置龙州,上龙司归龙州承审;乾隆五十七年龙州改龙州厅,仍隶太平府。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废除世袭,改隶龙州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金龙峒从安平州划回龙州厅。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升龙州为军政分府,辖凭祥厅、上龙土司、上、下冻土州及金龙峒。1913年裁军政分府,置龙州县。1927年,上龙土司和金龙峒撤并入龙州县,隶镇南督察区,区署设于龙州。1928年又将原上龙土司和金龙峒地析出设上金县。1930年龙州起义,龙州、上金两县成立革命委员会。1937年龙州县更名龙津县。1949年12月,龙津、上金解放。1951年5月5日,龙津、上金并为联合县,县治龙州镇。1952年8月改名为丽江县,隶属崇左专区。1955年复改名龙津县。1958年12月,宁明县、龙津县、凭祥市合并为睦南县,县政府驻凭祥镇。龙津、宁明各划为片。1959年5月10日,复分为宁明县(凭祥市属宁明县)、龙津县。仍称龙津县。1961年12月31日恢复龙州县名至今。现龙州县共辖5镇7乡,117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社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11
凭祥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凭祥属象郡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平南越后,凭祥为郁林郡雍鸡县地。三国至西晋,凭祥属郁林郡临浦县地。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郁林郡晋城县地。隋属宣化县地。唐代始设置羁縻石西州,州治上石今镇。宋为永平寨辖地,在镇压侬智高起义后,设置了凭祥峒,土司世袭。此为凭祥得名由来。当时治于驮里三化(今三联村境内)处。元属思明路辖地。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凭祥又改设镇,隶属太平府。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五月,凭祥镇升为凭祥土县,改隶思明府。成化十八年(公元1432年),因镇夷关(今友谊关)为左江流域要害之地,故被提格为土州,直隶广西布政司。清初袭明制,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凭祥土州改隶太平府。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凭祥土州降为弹压,归明江厅兼理。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凭祥土州改流置凭祥厅,并上石区域兼弹压下石土州。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凭祥改为县。1913年下石土州改土归流并入。1912-1932年凭祥县下设4区19团。1933年废区设乡,一二三四区分别改为城厢乡、上石乡、下石乡、隘口乡。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5月,宁明、明江、凭祥三县合并为镇南县,县政府驻宁明城中镇。1952年镇南县与思乐县并为宁明县。1955年7月,划凭祥为县级镇,与宁明县分治。1956年11月16日,凭祥镇改为县级市。1958年12月,宁明县、龙津县、凭祥市合并为睦南县,县政府驻凭祥镇。1959年5月10日,睦南县又分为宁明县、龙津县。时凭祥又降为宁明县属睦南公社,对外仍称凭祥市。1961年5月27日宁明县复析出县级凭祥市,下设隘口、睦南、竹山3个人民公社。1966年10月,龙州县平而大队划归凭祥市。1981年,宁明县夏石公社划归凭祥市。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现在凭祥市管辖凭祥、友谊、上石、夏石4个镇,3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社区)。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