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未来城市化规模结构及布局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包括经济联系、社会联系和空间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笔者认为,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改革和调整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调控机制,关键是要在城市化的数量规模与空间布局上有一个突破,即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省会大都市圈、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和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及互动协调机制的城市带、建立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城市群,充分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发展优势,从而带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
江西未来城市化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
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选择,决定了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关系到城市化总量目标的实现。
㈠调整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原则
第一,遵循城市化客观规律,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就是在规模结构上形成大、中、小城市的合理比例关系,在城市职能分工上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大、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功能上也是互补的,其规模结构是由内在规律决定的,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偏废另一方面。
第二,以现有中小城市扩张为主,建设新城市为辅。小城镇成长为小城市,小城市成长为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的梯度成长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江西现有21个建制市、100多个县城和200多个条件较好的重点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基础。以现有城市扩张吸纳农村人口,既可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又可以增强现有城市的功能。如果主要依靠建设新城实现城市化,建设资金将难以承受,就业问题也不易解决。相对于建设新城市,依托现有城市扩张推进城市化更加经济,也更加符合城市成长的规律。
第三,精心打造大城市圈,积极促使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大城市对吸纳人口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江西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统计资料表明,城市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都随城市规模的扩大明显上升。当城市扩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时,城市人口扩张具有必然性。
江西“十五”后期的城市化主要任务是为“十一五”创造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基础,精心打造城市群圈,着力调整城市行政区划,促使大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是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第四,大力发展小城镇,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也应看到,目前江西的小城镇,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固化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民进入小城镇,是在传统的城乡分隔制度安排下“过渡性”选择。为此,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村调整合并力度,进一步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城镇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公共事业和价费制度等配套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在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上做好文章。形成政治中心型、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卫星镇型、一镇一品型等各具特点和个性的小城镇。
㈡调整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城市规模和地区布局更趋合理,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布局更趋协调,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市数量为44个,其中设市区市13个,县级市30个,城市人口占全省比重达到45%以上其中非农人口比重达到32.85%以上。主要任务是:第一,大力发展大城市,基本形成1个超大城市、2个特大城市和3个大城市。积极培育南昌市,使其成为沿京九线中部省份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精心构造南昌大都区圈,使其发展成为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在赣北、赣南地区将九江、赣州2个中等城市培育成为城市非农人口超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将现有景德镇、新余、萍乡培育成城市非农人口在50~100万的大城市。
第二,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随着设区市中小城市升格为大城市,还应从现有县级市和重点小城镇中培育中、小城市,使中小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到2020年,中小城市数量要达到38个。建制镇数量在逐步撤乡村并镇的基础上,重点应转向提高质量,突出特色,适当归并,有选择地培育一批小城市。
㈢调整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战略构思
1.总体思路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市场调节、政府调控为手段,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安排,按照“培育城市群圈、大力发展中心大城市、做强搞活促大中小等城市、择优培育中心城镇”的原则,通过点中心城市、线交通干线、面城市圈的辐射、轴线推开、区域融合等,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2.未来城市化布局
第一、“一圈四群”协调发展,带动区域城镇及经济共同发展
根据江西省生产力布局基本框架,全省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构想: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圈四群”的城市体系。“一圈”即把南昌培育成省会大都圈;“四群”即由南昌、九江、景德镇城市群构成的赣北城市群简称“环鄱阳湖城市群”、由赣州、吉安、抚州城市群构成的赣中南城市群、由上饶、鹰谭城市群构成的赣东北城市群、由新余、宜春、萍乡城市群构成的赣西城市群等4个地区级城市群,通过自身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及对内对外辐射,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和城镇的共同发展。
第二、以南昌主城区为核心,实施东扩西移、南下北进,形成放射型高速公路通道连接卫星城镇的省会大都市经济圈。
把南昌现有行政区划由沿赣江流域形成的长廊型城市型状,由东北方向延扩至鄱阳湖畔,要努力构造成“沿江沿湖”的生态型城市圈。
西南面将莲塘、长凌镇并入市区。
建议将向塘、丰城、永修作为南昌的卫星城,建立和完善快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圈中的城镇群落有各自的辐射对象、涵盖范围。互相之间联系紧密,互有交叉,功能互补。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圈的核心,要以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为目标,把南昌建设成为沿海东部省份向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乃至东南亚国家向内地腹地投资的南北向沟通和连结的经济枢纽、具有高度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优良国际服务功能、国际人才聚集的中心。同时,完善其内部功能,加强对外辐射功能,以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面向国内外投资者、商贸中心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高、精、新技术的制造业和以专业性服务、商品性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其省会中心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的作用。
第三、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增强与长江三角城市带和珠江三角城市带经济互动和联系。从国际上看,国外很多大城市不再是单一的城市,已发展成为巨型的连绵带。因此,江西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也不应立足于某个单一的城市,而应该是强有力的城市群体组合,形成“城市舰队”,从而参与全球竞争。可积极引导和构筑:⑴南昌九江景德镇为中心的赣北城市群。目前,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市的周围城镇相对密集,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人口和产业比较集中,随着九景高速公路和昌景高速公路酝酿及前期准备建设开工,但由于昌、九、景城市群发展滞后于邻省湖南长、珠、谭城市群,由此造成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度或高度加工工业项目越过江西区域而直接进入湖南长珠谭经济圈的可能性在增大。为此,江西要抓住昌、九、景城市群已形成连绵发展之态势,要积极引导,实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城镇的地域空间集聚,做到有序发展。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上进一步强化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和城市群以及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和城市群的联系,承接该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使昌九景城镇密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引导全省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先行城镇密集区。⑵赣州吉安抚州为中心的赣中南城市群。以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为区域中心,以瑞金、井冈山、东乡等为副中心,包括兴国、于都、吉水、金溪、南丰等县市,加速冶金、稀土、林产、生物医药等加工工业的区域整合和产业聚集,整合该区域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近代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努力构建成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红三角”赣中南城市群。积极加强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闽南三角洲的经济区及城市带联系与合作,承接这些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⑶上饶鹰潭贵溪为中心的赣东北城市群。以上饶市为中心,鹰谭市和贵溪市为副中心,包括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等。主要承接沪宁杭“大上海都市圈”的经济辐射以及闽浙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腹地梯度转移。⑷新余宜春萍乡为中心的赣西城市群。以新余市、宜春市和萍乡市为复合中心,包括分宜,该区域主要密切与以长沙、株州、湘潭为中心的长珠潭经济区和城市群的经济联系。
作者单位: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经研室。
http://www.tt91.com/kzb_wenzhang_detail.asp?id=4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