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79阅读
  • 4回复

[江西]江西未来城市化规模结构及布局研究(最权威)2020年设市区市13个,县级市30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3
江西未来城市化规模结构及布局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包括经济联系、社会联系和空间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笔者认为,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改革和调整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调控机制,关键是要在城市化的数量规模与空间布局上有一个突破,即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省会大都市圈、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和共享城市基础设施及互动协调机制的城市带、建立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城市群,充分发挥城市群体的综合发展优势,从而带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

江西未来城市化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

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选择,决定了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关系到城市化总量目标的实现。

㈠调整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原则

第一,遵循城市化客观规律,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就是在规模结构上形成大、中、小城市的合理比例关系,在城市职能分工上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大、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功能上也是互补的,其规模结构是由内在规律决定的,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偏废另一方面。

第二,以现有中小城市扩张为主,建设新城市为辅。小城镇成长为小城市,小城市成长为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的梯度成长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江西现有21个建制市、100多个县城和200多个条件较好的重点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基础。以现有城市扩张吸纳农村人口,既可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又可以增强现有城市的功能。如果主要依靠建设新城实现城市化,建设资金将难以承受,就业问题也不易解决。相对于建设新城市,依托现有城市扩张推进城市化更加经济,也更加符合城市成长的规律。

第三,精心打造大城市圈,积极促使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大城市对吸纳人口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江西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统计资料表明,城市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都随城市规模的扩大明显上升。当城市扩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时,城市人口扩张具有必然性。

江西“十五”后期的城市化主要任务是为“十一五”创造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和基础,精心打造城市群圈,着力调整城市行政区划,促使大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是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选择。

第四,大力发展小城镇,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也应看到,目前江西的小城镇,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也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固化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民进入小城镇,是在传统的城乡分隔制度安排下“过渡性”选择。为此,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村调整合并力度,进一步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城镇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公共事业和价费制度等配套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在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上做好文章。形成政治中心型、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卫星镇型、一镇一品型等各具特点和个性的小城镇。

㈡调整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城市规模和地区布局更趋合理,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布局更趋协调,初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市数量为44个,其中设市区市13个,县级市30个,城市人口占全省比重达到45%以上其中非农人口比重达到32.85%以上。主要任务是:
第一,大力发展大城市,基本形成1个超大城市、2个特大城市和3个大城市。积极培育南昌市,使其成为沿京九线中部省份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精心构造南昌大都区圈,使其发展成为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在赣北、赣南地区将九江、赣州2个中等城市培育成为城市非农人口超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将现有景德镇、新余、萍乡培育成城市非农人口在50~100万的大城市。

第二,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随着设区市中小城市升格为大城市,还应从现有县级市和重点小城镇中培育中、小城市,使中小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到2020年,中小城市数量要达到38个。建制镇数量在逐步撤乡村并镇的基础上,重点应转向提高质量,突出特色,适当归并,有选择地培育一批小城市。

㈢调整城市规模结构和地区布局的战略构思

1.总体思路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市场调节、政府调控为手段,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安排,按照“培育城市群圈、大力发展中心大城市、做强搞活促大中小等城市、择优培育中心城镇”的原则,通过点中心城市、线交通干线、面城市圈的辐射、轴线推开、区域融合等,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2.未来城市化布局

第一、“一圈四群”协调发展,带动区域城镇及经济共同发展

根据江西省生产力布局基本框架,全省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构想: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圈四群”的城市体系。“一圈”即把南昌培育成省会大都圈;“四群”即由南昌、九江、景德镇城市群构成的赣北城市群简称“环鄱阳湖城市群”、由赣州、吉安、抚州城市群构成的赣中南城市群、由上饶、鹰谭城市群构成的赣东北城市群、由新余、宜春、萍乡城市群构成的赣西城市群等4个地区级城市群,通过自身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及对内对外辐射,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和城镇的共同发展。

第二、以南昌主城区为核心,实施东扩西移、南下北进,形成放射型高速公路通道连接卫星城镇的省会大都市经济圈。
把南昌现有行政区划由沿赣江流域形成的长廊型城市型状,由东北方向延扩至鄱阳湖畔,要努力构造成“沿江沿湖”的生态型城市圈。
西南面将莲塘、长凌镇并入市区。
建议将向塘、丰城、永修作为南昌的卫星城,建立和完善快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圈中的城镇群落有各自的辐射对象、涵盖范围。互相之间联系紧密,互有交叉,功能互补。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圈的核心,要以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为目标,把南昌建设成为沿海东部省份向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乃至东南亚国家向内地腹地投资的南北向沟通和连结的经济枢纽、具有高度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优良国际服务功能、国际人才聚集的中心。同时,完善其内部功能,加强对外辐射功能,以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面向国内外投资者、商贸中心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高、精、新技术的制造业和以专业性服务、商品性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其省会中心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的作用。

第三、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增强与长江三角城市带和珠江三角城市带经济互动和联系。从国际上看,国外很多大城市不再是单一的城市,已发展成为巨型的连绵带。因此,江西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也不应立足于某个单一的城市,而应该是强有力的城市群体组合,形成“城市舰队”,从而参与全球竞争。可积极引导和构筑:⑴南昌九江景德镇为中心的赣北城市群。目前,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市的周围城镇相对密集,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人口和产业比较集中,随着九景高速公路和昌景高速公路酝酿及前期准备建设开工,但由于昌、九、景城市群发展滞后于邻省湖南长、珠、谭城市群,由此造成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度或高度加工工业项目越过江西区域而直接进入湖南长珠谭经济圈的可能性在增大。为此,江西要抓住昌、九、景城市群已形成连绵发展之态势,要积极引导,实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城镇的地域空间集聚,做到有序发展。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上进一步强化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和城市群以及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和城市群的联系,承接该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使昌九景城镇密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引导全省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先行城镇密集区。⑵赣州吉安抚州为中心的赣中南城市群。以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为区域中心,以瑞金、井冈山、东乡等为副中心,包括兴国、于都、吉水、金溪、南丰等县市,加速冶金、稀土、林产、生物医药等加工工业的区域整合和产业聚集,整合该区域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近代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努力构建成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红三角”赣中南城市群。积极加强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闽南三角洲的经济区及城市带联系与合作,承接这些地区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⑶上饶鹰潭贵溪为中心的赣东北城市群。以上饶市为中心,鹰谭市和贵溪市为副中心,包括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等。主要承接沪宁杭“大上海都市圈”的经济辐射以及闽浙东部沿海产业向内陆腹地梯度转移。⑷新余宜春萍乡为中心的赣西城市群。以新余市、宜春市和萍乡市为复合中心,包括分宜,该区域主要密切与以长沙、株州、湘潭为中心的长珠潭经济区和城市群的经济联系。
作者单位: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经研室。

http://www.tt91.com/kzb_wenzhang_detail.asp?id=4437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3
http://bbs.jxnews.com.cn/showthread.php?t=154706

作者伊伦
樟树1988年撤县设市(县级),比亳州晚2年。

樟树2000年由宜春市代管比亳州晚4年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省决定由阜阳市代管

2000年5月设立地级亳州市

樟树不知比地级亳州市晚多少年??? 

2*2=4
4*4=16

2016年地级樟树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3
如果规划2020年将西南面将莲塘、长凌镇并入市区的话,那南昌规划200万超大城市就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了。不用2020年,现在就差不多了。

反倒是13年内,要让九江和赣州发展到100万,这倒有点悬念了。这个目标定的挺好,有实现可能,但不一定。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5
呵呵,国情就是这样,大的越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5
三都’齐飞 樟树崛起赣鄱

前言:雄踞赣中的江西省樟树市,古有‘四会要冲,八省通衢’和‘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美誉。早在殷商时期,这里便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建郡县,先后有四县治城,四朝郡治,因其经济繁荣、人文昌盛而名冠华夏。近年来,中国的大开放战略为樟树的崛起创造了宝贵的机遇,樟树地处江西省会南昌1小时经济圈内,便利的交通缩短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大市场的距离,为樟树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了条件。久负盛名的‘药都’、‘酒都’、‘盐都’大展新姿,药业、酒业、盐化工业与新兴疗养保健型旅游业正在成为樟树经济高速递增的增长极!资源之城,开放之城,活力之城,使樟树成为江西中部一道靓丽风景。商报记者何璐

药都与酒乡演绎传奇
大自然给了樟树一个造化,药与酒给了樟树一个传奇。

樟树既是承载深厚药文化的历史名城,又是蕴藏丰富药资源的新兴城市。樟树药业素以‘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享誉神州。樟树药‘齐’,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扼江广之汇’,‘集三巴之异产,采百粤之珍丛’。樟树药‘灵’,在于其特有的炮制方法,不论炒、浸、泡、炙或是烘、晒、切、藏,无不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每年一次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商贾云集、药品荟萃,更使药都名扬四海,其参与范围之广、药商之众、品种之多、时间之长,成交额之高均居全国药市之冠。

近年来,樟树市抓住生物医药在国际市场日益走俏的机遇,制定了‘种药材、兴药市、建药厂、办药校、添药景’五大战略,推动全市药业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高品质、高效益发展。目前,全市有中药材种植户8900余户,总面积突破16万亩,中药材种植业被列为国家‘星火’产业。樟树制药业实力雄厚,目前拥有仁和集团、樟树医药集团、长江生物、宏洁、齐灵等制药企业48家,2006年,仅仁和集团销售收入就达15.8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

投资1.5亿元兴建的药都中药材城,其宏大的规模更为药都‘满街溢药香’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传神之笔。樟树市委书记喻晓社介绍,樟树将依托‘中国药都’品牌,建立以医药生产加工为龙头的新型医药工业化基地;建立面向全国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立以道地中药材枳壳、黄栀子、吴茱萸、车前子等为主的全国知名的中药材GAP基地;实现樟树中药材专业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的位置达到‘争三保五’的目标;建立2所国家级医药研发中心,开发国家级新药5个以上,国家中药保护产品10个以上;力争使樟树全国药交会规模、档次及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现代医药会展品牌。

樟树市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历史久远。4000年酒文化底蕴为中国名酒——‘四特酒’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源自清光绪年间樟树娄源隆酒店的‘四特酒’集众家之长,又独树一帜,属‘特香型’新酒种,具有‘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养神类灵芝’的特点,是江西第一名酒。

今天,江西四特酒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大二型二级企业,产品有7个规格、141个品种。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上缴税收1.51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樟树市一方面不断做大做强‘四特’这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按照市场要求优化四特酒产品结构,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优化酒业结构,积极发展药酒、美容酒,进一步开发果酒、饮料酒等品种,扶持啤酒、谷酒、冬酒等其他酒类的发展。

盐业与旅游开创新高

资源之城造就樟树大工业,特色产业使樟树经济腾飞,后劲勃发!樟树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优化整合,创新发展,他们把做大做强盐业和旅游业作为樟树谋求产业创新发展的攻关课题。

盐业是樟树市经济异军突起新的经济增长极!樟树市岩盐储量居江西省首位、全国第四。目前已探明岩盐保有储量103.71亿吨,占江西省岩盐总储量的90%,其中工业储量95.5亿吨,占资源储量的92%以上。樟树市岩盐矿产资源具有矿床规模大、质量好、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矿石可选性好、矿产利用潜力大等特点。

在合理做大原盐生产的同时,樟树市加速建设江西盐化工业生产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樟树市盐化工业基地是江西省2006-2010年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化学工业的重大举措之一。樟树市委书记喻晓社指出:以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樟树市将充分发挥岩盐资源、交通区位、产业基础、能源保障、消费市场等综合优势,走‘龙头项目-产品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形成上下游相互关联为主要特色的盐化工产业。经过5-10年的努力,力争形成2-3个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企业,打造出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目前,樟树已形成了140万吨的原盐年生产能力,精制盐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并已占据香港70%的市场分额。近年来,该市先后参加了香港、澳门、厦门、北京等全国性招商洽谈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达80亿元,形成了以氯碱为龙头、氯碱深加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真空制盐并存的产业格局,2010年,盐化工业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18亿元、利税22亿元。如今,樟树盐化工业基地已不断被市场看好,并正成为海内外商贾争相关注和投资创业的吸引点。
依靠资源的综合性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樟树市提出了打造国际性疗养保健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樟树市药、酒、古道、盐、休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据权威机构检验分析,樟树天然盐卤水含盐量高达25%(人体可随意浮起),出井温度可达40度,可适合开发以‘休闲、保健、体验、生态和文化’为特征的盐疗保健旅游项目。樟树市盐疗保健旅游项目总体规划控制面积为1000亩,将建成以体验死海漂浮、水上休闲娱乐、运动休闲、疗养保健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樟树市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是有名的江南古镇、道教圣地。2006年以来,樟树市加大对境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集中进行个性挖掘和包装,坚持实施名牌精品战略。目前‘药都医药保健旅游’被列为江西十一大旅游精品项目之一,‘南昌——樟树——仙女湖.武功山’山水养生生态文化旅游被列入国家级精品旅游线。

风好正是扬帆时!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考察樟树时指出:樟树要争当全省改革开放的先锋,争做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新的使命、新的展望使药都儿女正满怀豪情地迈开了奋勇打造‘三都’特色、百业俱进的铿锵步伐!魅力樟树将成为各届精英投资兴业的沃土、成就梦想的天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