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80阅读
  • 4回复

併入城市的鄉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7-31
      台灣的城市,在升格的時候,常常會合併四周的鄉鎮。
      就以光復後的時期來說,

      直轄市

      台北市1967年7月1日升格為直轄市,次年並將郊區分屬台北縣的木柵鄉
      景美鎮內湖鄉南港鎮以及與陽明山管理局的士林鎮北投鎮併入。

      高雄市1979年7月1日升格為直轄市;併入原本隸屬於高雄縣的小港鄉
      成為小港區。

      省轄市

      台南市1946年併入台南縣安順鄉改名為安南區。

      台中市 1947年2月1日合併台中縣北屯鄉,西屯鄉,南屯鄉。改名北屯區,
      西屯區,南屯區。

      基隆市1947年,併入台北縣七堵鄉成為基隆市七堵區,1949年再從七堵區
      部分地區劃出設立暖暖區。1988年時進行部分行政區面積調整,區數目維持
      不變。

      新竹市1982年7月1日合併新竹縣香山鄉成立新竹市香山區,並於1990年11月1日
      正式成立香山區公所。(為什麼這麼晚才成立區公所1982~1990中間是有區但沒
      設區公所嗎�

      嘉義市1982年升格,沒有帶入任何鄉鎮。且於1990年行政區才畫分為東區、西區
      兩區

      這些被畫入都市的鄉鎮,現在發展的如何呢?
      因為找不到這麼古老的人口資料,所以就姑且以這些鄉鎮目前的人口和
      他們原先所在縣的鄉鎮人口來比比看。

      基隆
      七堵 5.5萬,密度 979 /平方公里
      暖暖 3.8萬 ,密度  1686/平方公里

      基隆人口 39.0萬,分成七區,每區人口約5.6萬。整個城市密度約 2939/平方公里
      以人口看,七堵接近,暖暖就偏低了。
    以密度來看,七堵是台灣市轄區中密度唯一低於1000的。七堵和暖暖兩區是基隆人口密度最低的兩區。



      若把七堵和暖暖加起來,以前的舊七堵的人口約9.3萬人,那的確超過基隆市
      的平均人口。但是以密度來看,兩區人口密度也不過1184/平方公里,仍然是基隆各區中最低的。

      台北縣人口377.9萬,分成29個鄉鎮市,平均每個鄉鎮市人口為13.1萬。
      所以七堵,暖暖,或者兩者加起來的舊七堵鄉。人口都比不上平均。

      但是,跟鄰近的鄉鎮比,舊七堵鄉9萬多的人口,在東北角也是滿前面的。
      鄰近的鄉鎮市只輸給汐止。以密度來看,這個舊七堵鄉,在台北縣東北角是人口密度低一。跟鄰近鄉鎮比起來也只輸給汐止。



      台北
      士林 28.7萬人 ,密度 4607 /平方公里
      北投 24.9萬人,密度 4391 /平方公里
      內湖 26.5萬人,密度 8398 /平方公里
      南港 11.3萬人,密度 5178/平方公里
      文山(木柵加景美) 26萬人,密度 8294 /平方公里

      台北市人口262.7萬人,分成12區,每區平均21.9萬人。
      士林北投內湖都離這個標準不遠。
      南港,木柵,景美就偏低了。

      其中南港甚至比不上台北縣的平均鄉鎮市人口數13.1萬。

以密度來看,台北市人口密度,9668 /平方公里。除了這五區以外,台北市其他區人口至少都有15000以上。



      這樣的人口,跟台北縣驚人的縣轄市如板橋,三重,新莊,中和,永和
      比起來。可能士林北投內湖還好,其他人口就比較少了。

但如果比密度,台北縣的人口密度是1841 /平方公里。可見這些畫入台北市的區人口密度都遠大於台北縣的平均密度。甚至在台北縣的鄉鎮中,也大約和新店土城汐止樹林同一個層級。算是前段班的後段。


      新竹
      香山 6.9萬,密度1268/平方公里

      新竹市人口39.7萬分成三區,平均每區有13.23萬人。密度3811/平方公里
      香山區人口低於平均。密度也是最低的。

      新竹縣人口49.1萬,分成13鄉鎮市,平均每鄉鎮市人口3.8萬。密度344/平方公里 。
      香山區人口超過縣平均。密度也比縣平均高。

      且現在香山區的人口就算放在新竹縣,是一人口排第四的香山鄉。密度也只比竹北市與竹東鎮低。算是全縣第三擁擠的鄉鎮。

      看起來併入新竹市讓香山的人口突飛猛進的程度比起其他類似鄉鎮不甚明顯。



      台中
      北屯 23.8萬,密度3798/平方公里
      西屯 19.6萬,密度4937/平方公里
      南屯 14.4萬,密度4633/平方公里


      台中市人口約105.0萬。分成八區,每區平均有13.1萬人。密度6425/平方公里。
      驚人的是,併入的這三區人口都超過平均。(不過密度還是略低於其他區。
      因為面積較大。)
      台中縣人口約154.6萬,分成21鄉鎮市,平均每鄉鎮市人口為7.4萬。密度為753/平方公里。
      三個屯區人口均遠遠超過這個平均值。
      且現在這三個屯區的人口若放在台中縣,北屯市會是第一大市,西屯市是
      第二,南屯鄉雖然人口輸給大里太平豐原,但是以台中人口增加的幅度來看
      ,衝破15萬不是難事。
      跟鄰近的鄉鎮比起來,三個屯區跟其他屯區的鄉鎮市人口相近,甚至還偏高。

以密度來看,若屯區三區放到台中縣比,西屯會次於大里,排行第二,南屯第三。豐原第四,北屯第五。屯區的人口數與密度在全縣內都有相當突出的表現。
      所以我姑且推論,三個屯區畫入台中市,的確對三個屯區各自的人口成長有
      助益。

      台南
      安南 17.3萬,密度1615/平方公里

      台南市人口約76.2萬。分成六區,每區平均有12.7萬人,密度4341/平方公里。
      安南區超過平均。(不過密度還是遠遠低於其他區。是台南市人口密度最低的一區,因為面積太大。)
      台南縣人口約110.5萬,分成31鄉鎮市,平均每鄉鎮市人口為3.6萬。密度548/平方公里。
      安南區遠遠超過這個平均值。
      且現在安南區的人口就算放在台南縣,也是一個只比永康市少的安順市。
      跟鄰近的鄉鎮比起來,也遠遠高過七股西港安定新市
      。也比日據時代同郡的仁德歸仁多。
以密度來看,安南區會成為密度次於永康市與新營市的台南縣第三擁擠城市。
      所以我姑且推論,安順畫入台南市,的確對安順的發展大有助益。
      (但是至今土城,鹿耳門,安順,和順和台南市區好像仍然有隔閡
      沒有很正式的連起來。反倒是沿著鹽水溪北岸的人口不少。)


      高雄
      小港 15.0萬,密度 3772/平方公里
      高雄市人口約 151.6萬,分成11區,每區平均有13.78萬人。密度9871/平方公里。
      小港區超過平均。(不過我想這應該跟高雄市大小區規模差太多有關)。但密度是高雄市最低的一區。
      高雄縣人口124.4萬,分成27鄉鎮市,平均每鄉鎮市人口為4.6萬。密度433/平方公里。
      小港區遠遠超過這個平均值。
      且現在小港區的人口就算放在高雄縣,也是一個只比鳳山市少的小港市。算密度來看,就算放在高雄縣小港區也是僅次於鳳山市的第二擁擠大城。
      跟鄰近的鄉鎮比起來,也遠遠高過大寮林園。
      所以我姑且推論,小港畫入高雄市,的確對小港的發展大有助益。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8-01
是不是增加比较一下人口密度会更好一点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8-02
引用第2楼keating于2007-08-01 09:50发表的  :
是不是增加比较一下人口密度会更好一点呢?



已經把人口密度的資料補進去了。


結論
1.被劃入城市的鄉鎮。都是城市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區。
2.但如果跟這些鄉鎮的母縣的鄉鎮比的話,人口密度都至少都居原縣的前幾名。(基隆例外,但如果以台北縣東北角的鄉鎮來比,則又符合此原則)
3.除基隆外,其他劃入城市的鄉鎮人口數在母縣中也都擁有最前面幾名到中上程度的人口量。
4.高雄的,台中的,台南的,台北的區若不劃入城市內,現在也大部分都可以升格成縣轄市了。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8-02
引用第0楼minimal于2007-07-31 04:37发表的 併入城市的鄉鎮 :
    新竹市1982年7月1日合併新竹縣香山鄉成立新竹市香山區,並於1990年11月1日
  正式成立香山區公所。(為什麼這麼晚才成立區公所1982~1990中間是有區但沒
  設區公所嗎
.......


貌似新竹成立省轄市時並沒有分區,從新竹市的郵遞區號(全市三區皆為300)就可看出

嘉義似乎也是相同的狀況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8-02
對, 當時都沒區公所
嘉義市沒什麼問題, 反正就是本來的市區, 但原來的香山鄉公所是怎麼渡過這八年沒區的日子, 倒是可以查查 (可能是轉為戶政事務所?)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