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吁请恢复“徽州”(方利山)
公元2008年新春伊始,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在即,伟大祖国更好更快发展的美好前景催人奋进。长期困扰全体徽州人和无数有识之士的一个心结必须打开,这就是:必须恢复“徽州”,恢复“徽州”之实,恢复“徽州”之名。
恢复徽州,首先是一种必须正视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徽州”自秦时设黟、歙二县,开始形成比较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单元,至今已有两千两百多年历史;自唐大历五年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婺源、祁门)格局形成以来,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而自宋宣和三年徽州得名以来,其一府六县基本格局和徽州之名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也已有八百六十多年的历史。这样一种长期相对稳定的历史地理区域格局,由于这一地域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历代中原大移民的历史变迁、“程朱阙里”程朱思想的特别影响、徽商现象形成的丰厚经济基础,古徽州之地自宋以来形成了成就卓著、独具特色、商成帮、学成派、名人成群的徽州文化。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州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弘扬,产生了许多著名学术流派和知名文化品牌,几乎在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和创获。徽州文化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地域个性,又是中原儒学文化的厚实积淀,是明清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徽州文化是宋代以来中华汉民族民间生活实态的生动反映。古徽州一府六县民间对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历代以来就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从“新安朱熹”到“徽州胡适”,从轰轰烈烈十年之久的婺源“回皖运动”到至今民间越来越强烈的“恢复徽州”之呼声,都说明百姓对徽州文化之根、之魂的固守和执着,都说明百姓对文脉延续的坚执不移。徽州文化,没有“徽州”,哪有“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近几十年来徽州作为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单元屡遭人为肢解,婺源、绩溪分属于不同行政规划,根本不符合广大百姓的意愿。这种人为肢解,对徽州文化的承传和弘扬负面影响太大,近年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和广大群众,一直以各种方式,表达强烈要求恢复“徽州”之名之实的意愿,这种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自有其正义性。基于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民族认同,云南思茅市已经于2007年4月8日由国务院批准恢复“普洱”之名 (“普洱”,清雍正时得名,共两百多年历史),而“徽州”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难道不应该得到应有的珍惜?
恢复徽州,尤其是实施徽州文化生态空间整体保护的需要。徽州文化生态,是由徽州黄山、白岳、新安江山水绝佳自然生态、徽州丰富的物质文化现存、丰富的非物质活态文化表现形式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的立体文化生态空间,保护好这一完整的生态空间,就是为人类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精神家园,就是为了更好地承传中华文化, 就是为了建设一个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自然和人文相和谐、既有中华文化的标志价值又地域个性彰显、百姓安定祥和、小康幸福的范本。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正式设立,是国家保护民族地域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徽州文化保护区实验区的设立,使文化徽州的概念得以完整。但是,要实施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的保护,首先要破解行政分割的难题,只有恢复“徽州”,使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真正形成一个无障碍的整体,保护才会有实质的进展,保护才能收显著的成效。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各方面人士都非常关注徽州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目下保护区实验区已经挂牌,所以,恢复“徽州”之实之名,正当其时!
恢复徽州,其实是为了发展的一个进步。当年伟人提出“打黄山牌”,人们在改革开放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先山市,试图促成黄山旅游的发展。但当时县级黄山市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经济基础等各方面,都根本无法承担起“打黄山牌”的重任,而且开始了“黄山”名称的混乱,于是又改“徽州”为地级黄山市。三十年来,地级黄山市“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黄山旅游得到迅猛发展,黄山保护举世钦仰,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很快。然而在这一发展中,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将“徽州”改成“黄山市”,有利也有弊。“黄山”和“徽州文化”,是我们徽州实现新世纪腾飞的两个缺一不可的翅膀,黄山市成立后,属于徽州最重要一部分的绩溪又被从徽州本土划离,加上婺源一直游离在徽州本土之外,给徽州文化旅游的开展和徽州文化的保护、弘扬造成了大的障碍,。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同样,我们的发展也决不能以牺牲文化为代价。特别让人可惜的是,“徽州”改“黄山市”之后,作为厚重历史文化表征符号的“徽州”之名从此消失,“皇冠(徽州)上的明珠(黄山)”代替了整个皇冠,“众星拱月”只要了一个月亮。而“县级黄山市”、“黄山区”、原乡镇级“黄山区”、“黄山风景区”、“地级黄山市”等等概念,以及“无处不黄山”、“到黄山不是黄山”等等问题,也引起了游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和不满。造成这一混乱虽说是始料未及,但它对“徽州”和“徽州文化”内在文脉和肌理的重挫是深剧的。改变这一混乱的办法,只能是恢复“徽州”,返归历史本来面貌,该叫什么还叫什么。中国只有一个“徽州”, 中国只有一个“徽之黄山”,就像“杭州的西湖”之称那样。不必颠来倒去,把人搞晕。有人担心,“徽州”改“黄山”是一个历史发展,现在又恢复“徽州”,是不是一种倒退?我认为并非如此。恢复“徽州”恰恰正是在改革过程中对“黄山”、对“徽州文化”认识的逐渐深化和升华,在增强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徽州人在进一步打好黄山牌的同时,以重视“徽州”文化符号为标志,着力做好徽文章,把对徽州文化的承传、保护和弘扬变成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具体行动,实现陶行知夫子关于“对全徽州进行通盘筹划”的设想,建设新徽州,为全徽人民谋福祉,恢复“徽州”势所必然。
恢复徽州,决不是要将“黄山”和“徽州”分离。近些年太平刘晖等先生到处宣传“徽州和黄山历史上根本没有关系”,他们主张的“恢复徽州”骨子里实际上是主张从“徽州”分离“黄山”。 他们的这一操作,不顾历史的基本事实,不顾历史文化渊源的真相,不顾全徽州人民的民心民意,不顾社会安定稳定的大局,严重伤害了全徽州人民的感情,将带来无穷的后患,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有识之士和广大百姓的批驳、抵制和强烈反对。历史上,“徽之黄山”从来是徽州文化生态的重要空间,“黄山白岳”作为“徽州”的代名词,自古以来不容置疑。恢复“徽州”,当然毫无疑问是指包括黄山在内的原徽州地域的本称。不管刘晖等怎样随意创造“论据”,蒙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为之鼓噪,但凡是正常的人都决不可能认同“徽州”和“黄山”可以分割。
我们强烈吁请恢复“徽州”,急切盼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从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的大计出发,出以公心,认真体察民心民意,及时反映百姓意愿,建言献策,给徽州文化一块本属于它的安身立命之地,国家欣幸!文化欣幸!徽州百姓欣幸!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分割,分属江西上饶的徽州婺源开车到其地市所在的上饶以前需六七个小时,而到屯溪(徽州中心所在地)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分属宣州的徽州绩溪开车到其地市所在的宣城要两三个小时,而到屯溪只需要半个多小时。这种行政成本的对比,进一步说明,仅仅从节约纳税人钱财的一点上看,“徽州”也非恢复不可.
为了美丽徽州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来吁请 :恢复“徽州”!
二00八年二月二日徽州暴雪之屯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