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82阅读
  • 9回复

[印度]印度邦名探究及各邦概貌[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11-16
印度各邦名称的来历不同,有的同当地的特点有关,有的同地理环境有关,有的则与当地的历史或居民有关。各邦的出产不同,经济发展很不统一。现主要简介如下:  

(一)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位于印度的最东部,据1991年统计,人口有2241多万。关于该邦名称的来历,众说不一,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阿萨姆”这个词来自梵语,意思是无比的、无双的。因为阿萨姆邦的自然景色极其秀丽,举世无双,所以得名;另一种意见认为,“阿萨姆”的意思是起伏不平的山地,该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于崇山峻岭和崎岖不平的丘陵地带,所以叫阿萨姆邦;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阿萨姆”这个词是“阿豪马”一词的变音。阿豪马是缅甸的一个民族,这民族曾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统治过阿萨姆的大部分地区。多数人认为第三种意见较合情理,因为“阿萨姆”这个名字是在阿豪马人统治阿萨姆邦的后期才开始有的,在这之前的历史著作和其他文献中,“阿萨姆”这个叫法从未出现过。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阿萨姆叫普拉格焦迪希,当时阿萨姆的首府叫普拉格焦迪希普尔,意思是“东方占星之城”,据说当时这里是星相学、数学和天文学的中心,所以取了这个名字。至今在高哈蒂附近还有一座九星庙。迦梨陀娑①在《罗怙世系》中,将阿萨姆叫做尼尔洛赫德(即赫蓝色),因为这儿的群山呈青蓝色,有一条红色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自西藏奔流而来,咆哮而过。阿萨姆东北的边境地区至今还叫洛赫德。至于布拉马普特拉河为什么在阿萨姆境内流过时水就变成了红色,这里有一段故事,传说持斧罗摩②杀了刹帝利人,沾了一斧子血,他在这条河里把斧头上的血洗掉,自己也在河里沐浴,作了忏悔,这样他就又恢复了原先的圣洁,但是河水从此变成了红色。

阿萨姆邦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古名叫迦摩缕波,这个词的意思是“美丽的”。迦摩缕波和普拉格焦迪希这两个名字,在《迦犁迦往世书》③、《瑜伽经理》④、《薄伽梵歌》⑤、《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⑥等古典文献中都有记载。在印度民间流传的许多有趣的和离奇的故事中,大多同迦摩缕波这个名字有关系。目前迦摩缕波只是一个县的名字。

迦摩缕波这个名字是有其来历的。神话传说,有一次爱神想破坏湿婆神的修行,触怒了湿婆神,湿婆神睁开他的第三只眼睛,把爱神烧成了灰烬,爱神便失去了形体。爱神和妻子罗蒂进行了长期的苦修和祈祷,最后湿婆神表示满意,又赐给爱神形体。这件事发生的地方就叫迦摩缕波。迦摩意即爱情,缕波意即形体,迦摩和缕波结合在一起,组成了迦摩缕波这个词,意思就是爱神。传说帕格杜德国王统治阿萨姆时,阿萨姆的名字就已经由普拉格焦迪希改为迦摩缕波了。唐高僧玄奘于公元630~643年周游印度时,曾游历阿萨姆,当时阿萨姆的名字就叫迦摩缕波。

阿萨姆邦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该邦以农业和种植为主,72%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棉花、黄麻、甘蔗和烟草等。其中茶叶产量很高并历史悠久。同时,森林资源也丰富,森林面积占该邦总面积的21%,为印度木材主要供应地之一。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大理石、金刚石和原油、天然气等。

(二)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西南端,濒临阿拉伯海。全邦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2909多万(1991年)。  

“ 喀拉拉”一词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由“椰林”和“土地”两个词合成,因这里椰子树很多,有“椰林国”之称。有的认为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 “杰尔德尔”,即杰尔王统治的地方。此外,喀拉拉也称为马拉雅兰地区,“马拉雅兰”一词是由山和海两字复合而成,“喀拉拉”即处在山和海之间的地区。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叫做马拉雅利人或马拉巴人。语言为马拉雅兰语。


喀拉拉邦河流纵横,遍布南北,江河湖泊里,商船、渔船和游船络绎不绝,给当地人民提供了便利的水路交通。漫长的海岸线为喀拉邦与海外各地联系提供了方便。该邦几乎四季如春。温差甚微,气候宜人。  

喀拉拉邦文化发达,是个艺术圣地,也是唯一完好地保存着梵文、古代印度医学、天文学、喻伽经等古代经典的地方。  

该邦是印度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邦,盛产椰子、甘蔗、橡胶、咖啡、茶叶、花生、香蕉、豆蔻等。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渔业发达,鱼的产量居各邦首位。  

(三)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印巴两国之间一个有争议的地区,这里只介绍印度实际控制的部分。这部分一般称查漠——克什米尔,这个地区情况较特殊,穆斯林近80%,是印度穆斯林集中的地区。  

克什米尔多山多谷多湖,高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谷地带绿草如茵,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冬夏凉,春华秋实,素有“地上天堂”和“花雪丽国”之称。人口有771万多。  

关于克什米尔名字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根据《诸王流派》(或称《王河》)一书所记载的传说故事。它说,在古代,克什米尔地区是一个大湖,名叫萨蒂斯尔湖,湖里住了许多妖魔,魔王叫贾洛德帕瓦,他们都是些吃人的魔怪。为了消灭这些妖魔,迦西耶布仙人修行了整整一千年。后来雪山神女下凡来帮助他,拿起一块石头,向贾洛德帕瓦投去,打死了魔王。投出的石头变成一座山,就是现在斯利那加附近那座有名的哈里巴拉瓦德山。魔王死后,大小妖魔鬼怪都逃往他乡。迦西耶布把湖水从巴拉木拉排出,让人住进来。从此以后,这个地区便命名为迦西耶布·迈鲁,即迦西耶布山。迦西耶布·迈鲁一词后来诈化为迦西耶布·迈尔、迦西耶·米尔、迦西米尔(即汉译克什米尔)。

另一种说法,认为古时这个地区居住过名叫格西或迦西的民族,因而得名。  

克什米尔出产大米、小麦、高粱、黄麻、茶叶和烟草等。还盛产苹果、梨、胡桃等,其中克什米尔的苹果香甜可口,远近闻名。克什米尔生产的丝绸、地毯和毛衣等,早已驰名世界。  

(四)安得拉邦  

安得拉邦位于孟加拉湾西岸,东北边同奥里萨邦和中央邦接壤,西北边同马哈拉施特拉邦相连,西南是卡纳塔克邦,南面是泰米尔纳德邦。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印度较大的邦。人口有6650万(1991年)。  

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个按语言划分出来的邦,由原来马德拉斯北部的泰卢固语地区所组成,它以前属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卢固”是同义语,但一般把该区的语言叫“泰卢固”,而把该邦的居民称为“安得拉”。  

关于“安得拉”一词的来源,流传着几种说法。一种认为,因这些人定居在登德迦兰若的森林里,林木蔽日,终年不见阳光,所以居民被叫做“嗯蒂迦”(黑夜人)。这个词后来演变成“嗯得拉”,最后又叫“安得拉”。但在《薄伽梵歌》里是这样说:巴利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叫安得拉。因为是他后裔的缘故,这些人也就被叫成了“安得拉”。起初他们只是一个群体或氏族,并不是一个国家。


第二种说法是:据传这个国家有位双目失明的国王,他以一种特别的语言向太阳神祈祷,因而恢复了视力,重见光明。他所用的那种使他重见光明的语言,据说就叫“泰卢固”语。  

第三种说法是:由于上述事情发生在戴里瓦合河岸,所以语言就称做“泰卢固”。《佛本生经》一书也提到当时的泰卢固人。说他们居住在从戴里瓦合到迪鲁巴迪一带,其京城叫嗯特格普尔。  

第四种说法是,这个词的原意是“像蜂蜜一样甜”。泰卢固语都是以元音结尾,是一种优美动听的语言,所以后来就把操这种语言的人也称之为“泰卢固”,并且把这个地区称做“泰卢固”地区。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泰卢固”这个名字同古代的羯陵伽有关。说羯陵伽分为两部分时,北部叫乌特伽尔,南部叫蒂利羯陵伽。蒂利羯陵伽后来简化成羯陵。蒂利的意思是“三”,陵伽就是“林加”,意思是男生殖器。因为这个地区的三个角上矗立着三座湿婆林加庙,因而把这个地区称做蒂利羯陵伽。人们认为这种说法似乎更有道理。

安得拉邦的沿海地区土质肥沃,雨量很大,盛产水稻。高原地区雨量较少,土质贫瘠,人口稀少,但畜牧业较发达。安得拉邦是印度产烟草最多的地方,除销售本国外,还大量出口。安得拉邦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居全国第二位。主要矿产有:煤、铁、锰、云母、铅、铜和石棉等。主要工业有皮革、化工、医药、造船、化肥等。

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当地人喜欢吃辣椒。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辣椒,什么食物也是索然无味的。但是当地人不大习惯吃糖和甜食,却很喜欢喝茶。  

(五)奥里萨邦  

奥里萨邦是印度东部海岸的一个小邦,东枕孟加拉湾,南临安得拉邦,西接中央邦,北傍比哈尔邦,东北是孟加拉邦。全邦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3165万(1991年)。  

古时奥里萨邦有三个名称,即奥特拉、乌特伽尔和格岭伽(即羯陵伽)。史学家认为古时奥特拉人和格岭伽人曾先后在这地区建立过王国,因而得名。奥特拉人建的王国叫奥特拉国,奥特拉一词逐渐讹为乌里萨即奥里萨。后来格岭伽人又在这里建立王国,名为格岭伽国,即历史上有名的羯陵伽国,格岭伽国分两个部分,南部叫蒂利岭伽,北部叫乌特伽尔。格岭伽和乌特伽尔都是梵文词。佛典里称奥里萨为“乌伽尔”或“原始民族国”,从语音上看,乌伽尔交际上是乌特伽尔的简化形式,意思仍是北部,即北格岭伽。现在的奥里萨人仍喜欢称自己为乌特伽尔人或奥特拉人。
  
奥里萨邦被誉为纯粹的印度教之乡,素有印度教圣地之称,古籍中说它是“神圣之国”。“可以赎罪的地方”。  

该邦气候炎热,绿林蔽野,花果俱繁。该邦以农业为主,全邦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盛产水稻、小麦、高粱、油菜、黄麻、粟类、甘蔗等。奥里萨邦自然资源丰富,是森林和矿物之库。矿产丰富,主要有铁、锰、铬、石墨、煤和石灰石等。其中铁的储藏量最为丰富。主要工业有纺织、水泥、钢铁、造纸、制糖和化肥工业等。

奥里萨邦交通不便,铁路、公路甚少,每逢雨季,许多地区往往同外界断绝。  
  
(六)梅加拉亚邦  

梅加拉亚邦原属阿萨姆邦,1970年4月2日从阿萨姆邦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新邦。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77万(1991年)。  

梅加拉亚邦位于西隆高原,最高部分为西隆毕戈,神话传说,古代有个名叫西隆的神仙,曾在这里住过,因而得名。整个梅加拉亚邦为群山环绕,统称西隆高原,处于布拉马普特拉河套南部,同卡斯山、柬迪雅山、迦洛山、米格尔山等山脉连成一体,最高处海拔5000英尺以上。东部是斜坡,有许多起伏不平的山峦。发源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经阿萨姆流到这里,再向孟加拉湾流去。东南季风从布拉马普特拉河套吹进山区,被西隆山所阻,随季风飞来的云彩便长期飘浮在这里,故取名为梅加拉亚。“梅加”即云雾,“拉亚”即地方,意思是“云雾聚积的地方”。


当地雨量很大,气候潮湿。尤其是乞拉朋齐附近有个叫袍森拉姆的地方,那里年降雨量占世界第一位。  

梅加拉亚邦以农业为主,主要产水稻、小麦、玉米、黄麻、棉花、甘蔗。主要工业有石油化工、水泥、木材加工业或食品加工业等,煤和石灰石的储藏量很多。  

西隆为该邦的首府,有小印度之称,而且风景之美难以形容,所以又有“天堂”之称,在那里可看到印度古今文明的奇特结合。  

(七)哈里亚纳邦  

哈里亚纳是1966年10月1日从旁遮普邦划出来的一个新邦。靠近德里,总面积为4.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646万(1991年),是印度面积较小的一个邦。  

关于哈里亚纳这个名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哈里亚纳是由“哈里”和“扬”两个词构成,意思是“天之辇”,也就是毗湿奴神之辇。哈里亚纳的某些人至今还认为古时候哈里亚纳这个地区是哈里(即毗湿奴神)的乘骑。  

还有人认为,古时候哈里亚纳地区一片葱绿,密林蔽野,因此得名,故有“哈里阿兰若”之称。“哈里”即绿色,“阿兰若”即森林,合起来“哈里阿兰若”就是绿林密布的地区。喜萨尔县人现在还认为,在古时候,哈里亚纳是一片绿色的林海。  

哈里亚纳自古以来就很富庶,有“地上天堂”之称。  

古时候,哈里亚纳地区比现在还大,除了今天的哈里亚纳邦外,还包括今天的德里、北方邦的西部和拉贾斯坦邦的一部分地区。这一地区流行哈里亚里语,它属印地语的一支。  

哈里亚纳邦以农业为主,该邦的农业生产和旁遮普邦一样,富庶而较先进。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甘蔗、棉花等。主要工业有机器制造、水泥、制糖、纺织、造纸和铜器制造业等。矿藏资源主要有铁和石灰石等。  

哈里亚纳邦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历史名城和文物古迹很多。  

(八)古吉拉特邦  

古吉拉特邦北靠拉贾斯坦邦,南接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邻中央邦。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人口有4130多万(1991年)。  

关于“古吉拉特”一词的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认为,“古吉拉特”是由梵语“古尔贾尔”(瞿折罗)的变音“古贾尔”发展而来。另一种认为“古贾尔”很可能是五世纪时随匈奴人一起入侵印度的一个名为“古贾尔”的民族,他们分布在克什米尔和现在的古吉拉特一带,而其主要定居区是拉贾斯坦。他们初入印度时是处于游动状态,所到之处都有一部分人留下来,并把他们的居住区命名为“古贾尔”。现在的古吉拉特、古贾朗瓦拉、古贾尔康以及西旁遮普一些城市名称的来历都同这个民族有关。据说现在北方邦的萨哈兰普尔城18世纪时也叫“古吉拉特”。公元7世纪玄奘在印度时,西拉贾斯坦还叫“瞿折罗”(古尔贾尔)。9世纪时,拉贾斯坦的北部和中部叫“古尔贾尔特尔”。11世纪初,拉贾斯坦的部分地区仍叫“古贾尔”。由此推断,古代的古尔贾尔比今天的古吉拉特邦面积要大。


古吉拉特邦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全部75%人口在农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高粱和玉米等。该邦海岸线长,长达960英里,占整个印度海岸线的 1/3,因此盛产食盐,盐产量占全印度的70%。主要工业有纺织业、制盐业、水泥、化肥和机器制造业等。另外有相当规模的军工业。主要矿产有原油、锰、石灰石等。

(九)旁遮普邦  

旁遮普邦位于印度的西北部,面积为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2028多万(1991年)。  

旁遮普的意思是五条河流域地区。按照印地语的发音,旁遮普这个名字应该为班贾布,即旁遮普。最早的时候,班贾布(旁遮普)叫班吉那德。阿克巴大帝时,根据波斯语习惯,把梵文词“那德”改为波斯词“阿布”,于是“班吉那德”就变成了“班贾布”,即旁遮普。  

根据《梨俱吠陀》记载,原来的五条河是夏得德鲁河(今萨得鲁季河)、维巴夏河(今沃亚斯河)、伊拉沃迪河(今拉威河)、金德拉帕迦河(今吉那布河)、维德斯达河(今切勒姆河)。这五条河中,现在只有两条河仍在旁遮普邦境内。  

旁遮普是印度农业最发达的富邦之一,有“印度粮仓”之称。盛产小麦、水稻和棉花等。主要工业有纺织业、丝绸业、自行车、化肥、制糖、面粉加工业以及汽车业等。  

(十)马哈拉施特拉邦  

马哈拉施特拉邦原是孟买邦的一部分,后来孟买邦按语言分成了马哈拉施特拉和古吉拉特两个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属于多山地区。面积有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有7983多万(1991年)。  

关于“马哈拉施特拉”这个名称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多数人认为,古时候有些国王喜欢说自己的国家比其他国家大,比其他国家好,所以总在国名前加上“马哈 ”(大)一词,以显示其威风。“马哈拉施特拉”就是根据统治这里的第一个王朝拉施特拉古特的名字而来的。该王朝灭亡后,人们便把该王朝统治的国家称为“马哈拉施特拉”。原来的“拉施特拉古特”一词,后来演变成“拉特”或“拉德”,据说,这是公元1500年以前的事。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哈拉施特拉是由“马哈”和“拉施特拉”两个词组成的,“马哈”是指的马哈尔族;“拉施特拉”是指“地区”、“国家”,马哈拉施特拉的意思就是马哈尔人居住的地方和国家。再有一种意见认为,古代有个叫拉特的民族曾居住在这个地区,后来雅利安人从北方来,并把吠陀文化和梵语带到这里,两个民族同化后,自称为马哈拉塔,即大拉塔族,后来这个族建的王国就被叫成马哈拉特或马哈拉施特拉。

梵文和普拉格利特语中所说的马哈拉施特拉、马哈拉斯特里格、马哈拉特、拉特、拉塔、拉蒂迦、拉斯蒂、拉斯特里格等等都是指这个地区当时的王国而言。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很多。该邦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也盛产椰子、香蕉等。又是印度重要的工业邦之一,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如自行车、水泥、化肥、造船业等。矿藏资源丰富,产煤、铁、锰、铁矾土、硅砂、石云石、蓝晶石等。  

(十一)孟加拉邦  

盂加拉邦一般称西孟加拉,东接孟加拉国和阿萨姆邦,南濒浩淼的孟加拉湾,西连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北傍不丹和锡金。全邦面积8.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6807万(1991年)。  

据《往世书》记载,金德拉族国王巴利有五个儿子,分别叫恩格(安伽)、温格、格岭伽(羯陵伽)、崩德拉和宋木赫。兄弟五人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恩格王国在今天比哈尔邦东的乔塔那格尔普尔地区;格岭伽王国在今天的奥里萨邦;其余的三个王国都在现在的孟加拉邦境内。其中温格(或旺格)王国位于帕德马河南岸的帕格尔蒂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古道之间。孟加拉这个名字就是由这个王国的国名而来。

12世纪时,森那族国王巴拉尔几乎统治了整个孟加拉地区。当时只剩下帕格尔蒂河口的一点地方还叫温格,其西部地区叫拉拉,这个词后来变成拉尔,温格和拉尔两词合在一起,组成了温格拉尔或崩格拉尔。穆斯林统治孟加拉后,按照他们的发音习惯,叫成崩伽尔或崩伽拉。英国人又按自己的发音特点,把它叫成班伽尔或高尔。

孟加拉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和黄麻,全邦有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主要工业有棉麻纺织、制茶、制糖、钢铁和造纸等。孟加拉邦的甜食是著名的。  

(十二)比哈尔邦  

比哈尔邦位于印度北部,北邻尼泊尔,东接孟加拉邦,西边是北方邦和中央邦,南连奥里萨邦,为印度大邦之一,面积有17.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 8637万(1991年)。  

“比哈尔”一名是从维哈尔变来。维哈尔原是巴特那的一个古城,现在名叫比哈尔·夏立夫。在古代,这座城曾经是一个王国的京城。公元9世纪时,城里修建了一座维哈尔庙(佛教寺院),从此以后,该城的名字就改称维哈尔,后来整个地区都叫维哈尔,即比哈尔。  

比哈尔邦古代有4个王国,即维戴赫国、梨奇维国、恩格国和摩羯陀国。摩羯陀国位于比哈尔邦中部,直到中世纪初还存在。维戴赫国位于现在的比哈尔邦北部,即古代的迪尔普格蒂地区。现在该地区叫迪尔胡特。维戴赫国的京城是密蒂拉。恩格国位于比哈尔邦东部的摩哈南达河岸一带。  

比哈尔邦的北部为平原地区,土质肥沃,盛产大米、小麦、油料、烟草、辣椒和杂粮。芒果、荔枝和香蕉等水果闻名印度各地。比哈尔南部地区土质贫瘠,但地下有丰富的矿藏,如煤、铁、锰、铜、云母、铝、银等储藏量很大,是印度重工业区之一。主要工业有钢铁、机床。制铝、造纸、化肥和水泥等。

(十三)北方邦  

北方邦位于印度的最北部,历史上先后有“印度斯坦”、“联合省”等不同名称。“北方邦”一名是1950年1月26日之后由“联合省”正式改名为北方邦,从此 “北方邦”一名沿用至今。北方邦的北部与尼泊尔和中国的西藏相连,东接比哈尔邦,南连中央邦,西临旁遮普,西北是喜马偕尔邦,西南是拉贾斯坦邦,其面积为 29.4万多平方公里,它是继中央邦和拉贾斯坦邦之后的第三大邦。人口占全印人口的六分之一,有13911万(1991年),是人口最多的一个邦。北方邦是印度的两大圣河——恒河和朱木拿河流经地区,它在印度宗教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印度教的圣地遍布全邦。释迦牟尼成道以后,首先在北方邦的鹿野苑传道,并以北方邦为中心开展传教活动。穆斯林的基地也在北方邦。总之,北方邦在印度的政治和宗教文化生活中一向处于重要地位。


该邦土地肥沃,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蔗和棉花等。该邦为印度重要的工业邦之一,主要工业有纺织、制糖和食品业。工业城市很多,瓦腊纳西生产的纱丽等闻名印度。  

(十四)中央邦  

中央邦位于印度中部,所以叫中央邦。它北枕拉贾斯坦和北方邦,南接安得拉邦,东连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西临古吉拉特邦与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的地图形状给人以零乱的感觉,因为北部,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的许多地区伸进了中央邦的内部。同样,中央邦也有一些部分伸进了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

关于“中央邦”这一地区,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从前有一座山,它日夜不断升高,甚至可能高到遮住了太阳的光芒。仙人亲眼看到这一情景,他感到这样无休止地升高,情况非常不妙,于是他来到大山前,大山连忙向他行礼。仙人利用大山的这种礼貌,于是向它说道:“亲爱的,我不回来,你就这样一直低着头。”仙人朝前赶路了,再也没有回到那条路上去。从此这座大山就这样低着头,可能今天那座大山还在等着仙人的归来。

这个大山就是温蒂亚杰尔山,而那位仙人就是阿格斯叠。阿格斯叠走后,温蒂亚杰尔山停止了升高,人们在它附近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村庄和城镇。著名的那巴达河横贯全部,灌溉着广大的土地,它是印度的一条很古老的河流,印度历史上所说的那巴达文明,就是指中央邦的古代文明。  

中央邦既有绿油油的平原,又有高耸入云的群山;既有深邃的河流峡谷,又有一望无际的沙漠。著名的那巴达河横贯全邦,灌溉着广大的土地。印度人认为那巴达河比恒河还圣洁,那巴达河的一块石头也有湿婆林伽那样神圣。  

中央邦城堡林立,名胜古迹很多。这些城堡和古迹都是历代王朝的历史见证,也反映出古代印度的灿烂文化。巴克的石窟,桑奇的佛塔,柯纠拉豪的庙群,高尔王朝的城堡,莫卧儿王朝的建筑等,都堪称中央邦的骄傲。  

该邦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和豆类等。工业比较发达,主要有丝绸、制糖、纺织、造纸、钢铁和煤炭等。  

(十五)泰米尔纳德邦  

泰米尔纳德邦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与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接壤。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有5585多万(1991年)。该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泰米尔纳德邦原归马德拉斯邦,按语言划邦后才改为现名。该地区的人,过去一直把这个地区称为泰米尔纳德,把该地区的语言称为泰米尔语。


关于“泰米尔”一词的来源有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它是由“达罗毗荼”一词变来的。“泰米尔”先是读作“达罗毗荼”,后来又读作“达拉米荼”、“达拉米尔 ”、“德米尔”,最后演变为“达米尔”,即“泰米尔”;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泰米尔”的意思是“悦耳的”,因此,讲这种悦耳的语言的人便称为泰米尔人,泰米尔人居住的地区便叫“泰米尔纳德”。

泰米尔纳德邦有“寺庙之乡”的称号,名胜古迹遍布全邦。岗吉布拉摩为印度7大圣城之一,当地庙里的壁画至今色泽如故,清晰鲜艳,堪称艺术的光辉范例。摩哈波里布拉摩有著名石窟,石窟的雕刻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底鲁德里是有名的湿婆神圣地,香客们每年定期从各邦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他们齐唱颂神曲并举行音乐会。基登巴拉姆也是古圣地之一,庙塔上雕刻着婆罗多舞的108种舞姿,形象十分生动。著名古城马杜赖有座米纳柯希庙,以富丽堂皇而闻名。

该邦又是印度主要产粮区之一,盛产水稻、棉花、花生和甘蔗等。主要工业有纺织、钢铁、水泥、化肥和制糖业等。  

(十六)卡纳塔克邦  

卡纳塔克的古称叫贡德尔,即操坚那勒语的人所居住的地区。面积13.6万平方公里。人口有4497万(1991年)。卡纳塔克一名可能是来自泰米尔语“卡拉伊纳德”一词,意思是位于海岸之间的国家。过去,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广大地区曾属卡纳塔克的版图。但是今天的卡纳塔克邦是在原来迈索尔邦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卡纳塔克邦东接安得拉邦,南邻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西濒阿拉伯海,北靠马哈拉施特拉邦。该邦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江河湖泊、瀑布流泉,幽谷密林,名城古刹,应有尽有。而且那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该邦的金矿在印度首屈一指。农作物品种很多,有水稻、小麦等,其中咖啡产量居各邦之首。

(十七)拉贾斯坦邦  

拉贾斯坦邦于1948年成立。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有4400万(1991年)。英国统治时,拉贾斯坦邦叫拉贾普达那,意即拉吉普特人居住的地区。当时的拉贾普达那地区有18个国王和2个萨拉达尔,因此人们又把这个地区叫做拉吉瓦拉,即“国王的地方”。拉贾斯坦的意思也是“国王地区”的意思。印度独立后,将小王国合并,建立拉贾斯坦联邦,后来又改为拉贾斯坦邦。

拉贾斯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且常刮热风。庄稼一年两熟,盛产葡萄。拉贾斯坦的广大地区土质肥沃,雨量充足,但有些地区常受到干旱的威胁。拉贾斯坦的印布、刺绣和各种手工织品别具风格,受人欢迎。  

(十八)喜马偕尔邦  

喜马偕尔邦位于印度西北部,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东部同北方邦及我国西藏相邻,南部与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相连,西部和北部同克什米尔地区连接。面积5.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17万(1991年)。  

“喜马偕尔”是由“喜马”和“阿偕尔”组成。“喜马”意即“雪”,“阿偕尔”是“山”,两者合在一起即是“雪山”的意思。“喜马偕尔”即雪山之邦。  
  
该邦盛产苹果,有“苹果之邦”的美称,尤其是古鲁山区的苹果更为驰名。该邦40%被森林覆盖,因此,也盛产珍贵木材。  

该邦以农业为主,96%的人生活在乡村,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和土豆等。  

(十九)曼尼普尔邦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南邻米佐拉姆,东接缅甸,西连阿萨姆邦,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83万(1991年)。  

关于“曼尼普尔”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一个传说:一天,蛇来这里观看湿婆和巴尔沃迪跳舞,蛇口中吐出很多“珍珠”,使整个地区耀眼辉煌。“曼尼”(珍珠)便由此而来(普尔是城市的意思)。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及《往世书》均有记载。当地人认为:阿图那在这里同吉德朗戈达结婚。因此,这里的人都说自己是他们的后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那加人、古吉人、向人(缅甸)和中国人也来这里定居。曼尼普尔曾为一土邦,英国人于1891年统治了这一地区。印度独立后,为中央的直辖区,1972年1月被划为一个新邦。

该邦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等。当地至今还有伐木造田的作法,实行轮作,现已有固定耕种。该邦60%以上地区为森林地带,木质优良,宜作建筑材料。竹林也很多。当地人善于做手工艺品,主要工业是手工纺织业和家庭手工业,也有一些轻工业和食品工业。  

(二十)那加兰邦  

该邦位于印度东北部,西连阿萨姆邦,南接曼尼普尔邦。“那加兰”是由“那加”和“兰德”组成的,“那加”即指“那加人”,“兰德”指“地方”,合起来即指“ 那加人居住的地方”,该邦即由此而得名。它是于1963年从阿萨姆邦划出的一个新邦。面积为1.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20万(1991年)。

那加人有16个分支之多,其中主要有高雅格那加人、阿奥那加人、赛马那加人和恩迦米那加人等。他们语言不同,至少有12种。在实际生活中主要使用了阿萨姆语和英语。近些年来,当地中学中开设了印地语课。  

那加兰邦是个山邦,大部分地区是崇山峻岭,道路多为羊肠小道,交通不便。全邦有860个村庄,村与村相距甚远,村庄大都建在山顶上或山坡上。  

那加人对外来陌生人,起初总是持怀疑态度,存有戒心,保持一定距离。只有在他们认为对方是好人而不是敌人的时候,才会表示热情欢迎,给以盛情招待。  

该邦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黄麻、棉花、甘蔗和烟草等。盛产香蕉。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和金等。该邦小型工业和乡村手工业较发达,生产不少手工艺品。
[ 此帖被QQme在2009-04-30 17:31重新编辑 ]
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11-17
呵呵,印度真是个人种奇观。
一天一顶,其乐无穷。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11-17
Raja好像是印度土王的意思,所以拉贾斯坦邦就是“土王之国”的意思,因为那里有一大批土邦。
一天一顶,其乐无穷。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12-06
在这里看到老朋友,真是难得!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12-07
印度有4大种姓,又按民族分邦,真的很有意思,但邦名似乎历史积淀不足
=我的层级理念=
市、县法理平等、中心城市行政高配
市县以下设区、镇、乡
=我的区划理念=
省直管县市,保留自治州、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12-08
引用第3楼ranhaer于2008-12-06 20:54发表的  :
在这里看到老朋友,真是难得!


呵呵,兰海兄,现在中恐不知道怎么样了?
一天一顶,其乐无穷。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12-08
中央邦多少人?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12-09
引用第5楼xuhua2005于2008-12-08 09:02发表的  :
呵呵,兰海兄,现在中恐不知道怎么样了?


去中恐第二论坛
省县直辖,县镇地方自治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12-11
人口数据严重过时了。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4-28
没有北安查尔邦?
知乎ID:温煦
上联:花香鸟语知春里 下联:山高水丽万景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