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63阅读
  • 17回复

[江苏]《现代快报》:省管县,“省里的奶水”让县域经济尝到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2-27
  “省管县”调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确立了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 这条改革路径包括两个互相衔接的部分,一是在财政体制上推进省管县改革;二是在有条件的省份,依法探索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统一的省管县改革。实施省管县,必须逐步废除目前施行的市管县体制;而江苏省是当年在全国第一个实施市管县体制的省份。面对新的形势,江苏目前省管县改革进行得如何?是否已经设计了具体规划?遇到了哪些难题和挑战?日前,快报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到已经实施财政省管县的部分县进行实地调查;一路到与省管县改革密切相关的省财政厅,负责为省管县调研、设计方案的省社科院,走访知情人士——江苏省管县的面貌由此变得清晰起来。

  江苏行政省管县“试点说”曾让几个传言中的试点县兴奋不已——苏北的沭阳,苏中的靖江和苏南的昆山,在当地论坛上,网民们无不认为这是家乡面临的一个巨大契机。

  但记者在沭阳和靖江采访后却发现,“试点”无从谈起,所有的被访部门都称,并没有收到正式的文件,更没有具体的措施出台。而在江苏省社科院新近的一份报告中,仍然建议能在省内选取一些县试点省管县。

  虽然行政省管县的试点尚在酝酿之中,但人们对这一制度寄以厚望,已对一些细节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并进而形成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看法。

  □快报记者 卜言科

  “省管县”在江苏财政系统的官方说法是“省直管县”。一个“直”字,道出了这个自2007年运转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所有外延和内涵。

  配置政府资源的财政体系,虽然远离公众视线,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对于对农村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的县域经济,更具非同寻常的意义。

  省管县改革的初衷,正是直奔县域经济而去。而作为省管县改革的第一步,江苏财政省管县的试水已一年有余,对于财力多半并不丰裕的全省各县而言,这无异于一次解放:摆脱了地级市这台“抽水机”,也更容易获得省级财政的慷慨支持。

  小归小 能到县里吃吃草

  回忆起不过四五年前自己的境遇,苏北某县的林老师觉得既酸楚又好笑。

  “工资发不出是正常的事,最久的一次发工资能拖达半年甚至更久,”他告诉记者,往往是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学校会计两手一摊:账上没钱。而在有工资发的时候,种种名目的“捐款”则无需通知,就从老师们本就不多的工资里直接扣除。

  而在邻近的县,更出现了以酒和烟之类的物品抵工资的情形。工资尚且如此,福利更无从谈起,一时教师和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受打击。

  林老师遇到的情况在当时的苏北随处可见。其反映出来的实质,正是当时已经无以为继的县乡两级财政体系。

  财政没钱,社会保障和教育首当其冲。教师工资发不出,教育经费短缺,各种名目的收费随之而来,而社会保障则首先是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无法保证,上述用烟酒抵工资的情形就发生在一个退休干部的身上,而能有烟酒发出,纯粹是因为那个县所在的市有这两项产业而已。

  同时,各种额外的、超标准的摊派也指向了农民。以修路、改造水利等为名义的农民摊派被收到乡镇后,又因为有更为需要的地方——比如久拖不决的教师工资问题,这些钱又被挪作他用,农民们对诸如此类的收费自然开始抵触,干群关系紧张。

  脆弱的县乡级财政不堪一击,一些乡镇欠下的巨额债务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办公。归结到根本,问题还是出在了行政体制上。

  “小归小,可以到县里吃吃草,”这是一名苏北地级市官员的说法,这形象地勾勒出了市管县的财政体系和运作模式。

  “(在苏北)由于地级市自身实力不够强大,伴随着财政吃紧,不仅无法拉动县域经济,反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与县争利的现象,事实上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抽水机’。而在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往往截留所辖县的资金,导致城市差距越拉越大,”一名网友在宿迁的政务论坛上的发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县乡财政紧张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据江苏省社科院的一份调查发现,地级市从县抽调财力形式多样:不仅仅是让县为地级市的市区公共设施建设“埋单”,还包括截留省给县级财政的补助资金,更有甚者,将县属的富裕乡镇以及创收大户企业收归市有。

  典型就是,2004年洋河镇被并入了宿迁市区的宿城区。而大名鼎鼎的洋河酒厂也随着此次的行政区划调整,脱离了泗阳县,成了主城区的企业。宿迁的另一大企业、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双沟酒厂则因离市区太远,没有办法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式成为“市区企业”,但宿迁还是把它变成了市属企业。

  事实上,苏北的一些市的市区财政状况并不比县好到哪儿去。在现有体制下,地级市可以有绝对的权力调动县级资金,是成本最小的融资方式。

  其直接结果是,县级财政日趋紧张。

  资金高速公路

  2007年,江苏在全省全面推广财政省管县,在江苏省财

  政厅的网站上,这个模式被称为“财政省直管县”,这个制度的唯一特征就是将地级市在财政上与县同级对待,虽然行政上市县仍属隶属关系。

  苏北某县财政局副局长告诉记者,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是转移支付的款项终于不用等,不用催了,“在以前要从市里转手才能到达的款子,现在省里都会在约定的时间到账。”而另一个现象是,招待费用大大减少。

  财政省管县让县委书记和县长们也轻松了很多。在宿迁沭阳,超过50%的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都要由省级财政拨款给付,相比较之前的艰难调度,现在定时省里的钱就能到位,财政的压力几乎没有了。

  除了钱的保证,县级财政官员还切实感受到了省级财政的高效和高素质。“省级财政人员的素质确实高,对人很和善。而且他们对政策的把握准确,比如这次扩大内需问题上,我们就能从省里即时获得准确的政策指导。”

  这位县级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减少了市级中间管理环节,能够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政策口径曲解,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言,财政省直管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奶便是娘,何况省财政的奶水还很足,而市里说不定连奶水都没有,只能提供营养不如母乳的奶粉,”一名地级市官员笑着打这个比方。

  除了有奶水,对待表现好的县,省财政还设置了一套奖励返还机制刺激县级财政的积极性。“省里为我们这样的重点扶持县,设置了激励约束机制,还有返还集中增量,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

  在这样的体制下,县级财政增收不断。以宿迁市沭阳县为例,2008年该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5.06亿元,总量不大,但同比增长了67%!而一般预算收入则增加了56%。

  而在省里的扶持力度上,苏北各县也都尝到了甜头。以徐州丰县为例,2007年省补助总额达8.67亿元,比2006年增加2.14亿元,确保了全县财政收支平衡,工资、社保及涉及民生、公益事业等各项重点法定支出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有人担心,由对应13个地级市,到现在的对应65个单位(包括地级市、县级市和县),省财政的效率如何能保证?对这个怀疑,已经和省财政打了多年交道的某县财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说法不能成立:“现在的高速公路遍布全省,办公又可以全部在网络上完成,事实上效率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财政省管县架设的是一条高速公路,财力充裕的县级财政也应势而变,在县和乡镇之间,打通了一条高速公路。因为财政省管县只是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环而已,省管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因此乡财县管也应势而生。

  乡财县管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像林老师这样的老师们。乡级财政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将老师们的工资挪作他用了。

  据了解,乡财县管已经在全省各地得到了全面推广。

  更多部门“下放权力”

  在财政省管县上江苏作出了有益尝试,在此基础上,江苏更将省管县的改革继续向前推进。

  2008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省社科院的一份调查显示,“权力下放”成为省多个部门的“自觉行动”。

  省环保厅于2008年下发文件,要求逐步建立省直管县(市)的环境管理体制,调整环境管理审批权限。与此同时,环保厅下放6项环境管理审批权限至全省52个县(市)。

  省发改委于2008年9月出台文件,实行省对县的直接管理。在落实发展规划、安排资金、部署经济发展任务等工作时,直接安排到省辖市和县(市)发展改革部门。

  循着由财政省管——扩权强县——行政区划调整——市县分治的脉络,江苏稳步推进全面省管县。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2-27
行政省管县:多出来的市级官员干吗去?

  省管县后 谁来监督县委书记?
  一个观点认为,现有的市管县就算有诸多不足,但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监督。

  宿迁市委副秘书长申斯春认为,市级党委和政府在对县级的监督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个市委书记一年可能会到县里跑个十几趟,县长、县委书记就生活在市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被盯着。地级市对县级的巡视监督,可以遏制‘土皇帝’的产生。”而如果市级部门不再承担此项功能,那么省里能管得过来吗?

  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徐元明认为,监督的方式有多种。除了行政上的监督,还有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而交通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省对县的监管的效率大大提高。

  “必须要看到省管县的积极面,省管县改革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打破现有的行政层级,充分激发县的积极性和潜能,”徐元明说,监督体系的完善需要时间和相关的配套,但这绝不是主要问题。

  市中级法院还要不要?

  采访中,申斯春提出了一个省管县讨论中鲜有人谈及的问题——市级司法机关怎么办?

  “中级人民法院和市级检察院怎么办?”申斯春担心,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可能会带来一个尴尬的现象:市级在行政上管不了县,却能在司法方面管得了县,“领导不了你,但能抓你。”

  法院和检察院在此问题上面对的情况还不完全一样。在我国,中级法院对基层法院并没有管理的权力,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而市级检察机关则对基层检察机关有管理的职能。

  而中院则是受理二审的法院,更在某些案件上有一审权,如在很多地方,知识产权类案件只在中院受理,而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如果可能被判死刑,则必须要在中院一审。

  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行政上没有管辖权,却在司法上有管辖权。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的耿延律师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也觉得头绪繁多,“这将完全打破现在的体系,那真是乱了套了。”他分析说,如果中级法院不存在了,岂不是所有的二审案件都汇聚到省高院?如果中级法院仍保留,那经由市级人大任命法官的合理性又如何保障?同样的问题也将出现在检察院系统内。

  “比如说,泰州和靖江对省里而言都是站成了一个横队,不似之前的一列纵队,都是扁平的,那么泰州市的人大怎么能任命一个可以管理隔壁的靖江的检察官?——要知道,泰州市在省管县模式下只能管泰州市区而已。”徐元明说,前不久有关方面研讨省管县时,也曾提出这个问题。但似乎会上各方也没有达成共识。

  多出来的市级官员干吗去?

  申斯春有一篇博客《省管县,宿迁你准备好了吗?》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在其中提出,省管县后干部队伍可以充实到基层去。

  “把市级机关干部推向经济发展的一线,市级机关副处级干部没有乡镇经验的,全部充实到乡镇……我们的干部要能上能下,市级机关有400个处级干部,高素质人才全部集中在机关里,要发动他们到基层去。”

  申副秘书长讲出了这个在干部中很敏感的话题,这也被外界认为是省管县的阻力所在——市级干部们反对、或称抵制省管县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的饭碗要被动了。

  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并不避讳这个话题:“省管县无疑是削弱了市级机关干部的权力,他们从管几个县,到只能管主城区,心理落差是相当大的。”

  徐元明的看法是,在省管县模式下,官员的减员分流不可避免。“可能像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扩编就会放缓,同时中心城市(即现在的地级市)的机构也必然要精减,人员必然要向基层流动。”他说,有些市级机构和部门的精减早就应该施行:“他们对县一级的工作不是指导,实际上就是‘干扰’。”

  徐元明提供了一个思路:提高中心城市即地级市的行政级别,以区别于省直管下与县的关系,并以此带动中心城市

  官员的积极性。

  一个县多大合适?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申斯春认为,江苏的县之间的差别太大。希望能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完成县之间的合并和拆分,以达到最佳的体量,便于管理和政策的落实。

  他以宿迁下属的沭阳县为例,该县人口高达178万人,而淮安的金湖县人口不过30多万人。再如,沭阳县域面积达到了近2300平方公里,而镇江的扬中市面积只有330平方公里,差异以倍计。

  “扬中在沭阳只不过几个乡镇的大小,但也有四套班子,”申斯春认为,省管县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效率的提高,“就像各地都在进行的村和乡镇合并工作,为什么能合并?因为通讯和交通便利了,效率在提高,同样的四套班子可以管理更大的摊子,同样的道理,县际之间的合并也很有必要。”

  他认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县以100万人口为标准设置。”他的理由是,一个有100万人口的县可以为下一步的城市化做准备,可以有效地聚揽人才。“有100万的人口为基础,以后这个县的县城才更像个城市。”

  但在徐元明眼里,多大的县可以成为一个县,并没有办法去定量。“比如按100万人口为标准拆分沭阳,分出来的还是两个各有1000平方公里的县,面积还是远远大于人口密集的小县,这又怎么说?”

  他认为,这不是以具体量化设定标准的行政划分的问题,“还涉及到管理水平、经济结构和地理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但小的调整在省管县的推进中是不可避免的。”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2-27
葛剑雄:市管县违背宪法

  省管县对葛剑雄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他所研究的专业“历史地理学”,和“行政区划”、“行政体制”靠得很近。而他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在1990年,就提出过取消地级市,实施省管县的建议。葛剑雄认为省管县势在必行,但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这要看中央的决心,决心下得大,就坚决推行。”葛剑雄认为省管县不仅是一项惠农政策,而且通过改革,能够使得政府行政更科学,更民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
  □快报记者 倪宁宁

  市管县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星期柒新闻周刊: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省管县的路径,就是在财政省管县的基础上,探索财政与行政体制统一的省管县改革。中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推出这项政策?

  葛剑雄:市管县之前,我们国家实施的省、县、乡三级地方行政体制。1982、1983年的时候,中央基于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考虑,推行了市管县,一批县改成了地级市,一些城市撤消了地委,地市进行了合并。这样一来,地级市就具备了管辖县的职能,成了一级政府。

  星期柒新闻周刊:按当时的说法,市管县是以城市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葛剑雄:全国一下形成了这么多中小城市,有的甚至成为了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大城市,而市政建设、城市建设是非常花钱的。中央本来是希望它来带动农村发展,可实际上,财政上的主要资金都用在了城市建设上,农村建设就削弱了。这非但起不到带动的作用,反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星期柒新闻周刊: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要省管县?

  葛剑雄:中央的精神就是希望省直接支持县的建设,落实惠农的政策,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照现在的体制(市管县),省里有支农的钱,首先需要经过地级市这一级,然后再到县里。可是地级市能不能很好地贯彻省里的意图呢?我们从这几年,各个地级市盖新办公楼花了多少钱就可以看出效果如何。

  而这些钱如果真的都能够到达县里,到达农村的话,农村的面貌要好得多。

  星期柒新闻周刊:在行政上也多了一个层次。

  葛剑雄:是,这是不利于中央和省里的政策一竿子到底的。多一个层次就多养一批人。多养一批人就增加了行政成本。这非但不能促进政策的执行,反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际上,在现在的通讯条件下,无论是人员的来往,还是文件的上传下达,都是很便捷的。拿人员来往来说,只要不是在偏远的地区,一般县里面人员来往省城,当天就可以做到。

  市管县违背了宪法

  星期柒新闻周刊:您在一篇文章中说,市管县其实还违背了宪法。

  葛剑雄:是的。新增加的这一层政府,在行政上来说是多余的,而且还是违背宪法的。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区划就是中央、省、县、乡这几级。当然也包括数量很少的省辖市。人代会也就是三级。有人代会才有权力机构,也有政府。宪法中有一条规定是模糊的,它规定,比较大的市可以开人代会。但是宪法没有解释什么叫比较大的市,也没有相应的文件对比较大的市作出明确的规定。可是现实中,除了西藏等边远地区外,所有的地级市都有人大,都变成了一级政府了。

  如果宪法落后于形势了,就修改宪法;如果宪法是对的,那么现实中违背宪法的做法就纠正过来。

  变大政府为小政府

  星期柒新闻周刊:现在江苏的情况是,财政省管县已经在全省铺开,但是行政省管县还没有正式实施。为什么行政省管县那么难?主要障碍在哪里?

  葛剑雄:很简单,既得利益。如果行政省管县实施了,就意味着地级市自动撤消了。实施省管县了,一种结果是,退回到从前那样,省里面往地级市派驻机构,这个已经很难做到了。省管县意味着要砍掉地级市百分之七八十的行政机构。更难的是,原来中间层次这部分人怎么办?比方说,他是负责工业、产业的,5个局6个局,你让他变成一个起联络作用的组,他愿意吗?他甘心吗?全国差不多有两百多个中间层次的政府,这些政府中这么多的厅、局、委、办撤消后,这些人怎么办?这么多公务员到哪儿去?

  星期柒新闻周刊:那就解决不了了?

  葛剑雄:要看中央的决心了。决心下得大,就坚决地推进。

  星期柒新闻周刊:地级市取消后,那些撤消后的机构的人员,怎么安排,不能让他们都失业吧?

  葛剑雄:可以有多种方法,有些人往上可以充实省政府,往下可以加强基层工作。不要再增加新的工作人员了,年纪大的,可以逐年退休,慢慢消化掉。

  星期柒新闻周刊:取消地级市其实并不是取消已经存在的市,而是取消这个市管辖县的职能或者说权力?

  葛剑雄:是的。取消地级市,原来的大政府就变成小政府了。

  省管县任重道远

  星期柒新闻周刊:省管县有没有弊端?比如说公检法是垂直领导的,拿法院来说,县里面有人民法院,市里面有中级人民法院,省里面有高级人民法院。如果取消了地级市,是不是意味着,县法院判决后,当事人就没法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了?或者说原来中级人民法院可以审结的案子,都要跑到省高院去结案?市中院会取消吗?

  葛剑雄:法院不是行政体系,法院不受行政干预。司法是独立于行政的。法院的院长不是政府任命的。司法系统完全可以在原来的城市保留中院,或者在其他的城市设立上诉法院。国外的经验是设立巡回法庭。我们国家不是有异地审案的先例吗?所以不存在地级市取消后,老百姓打官司非到省里来的所谓前景。

  星期柒新闻周刊:那上访呢?上访群众是不是要到省城来反映情况?

  葛剑雄: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边远的地方,省的面积大,县离省城的路太远,就可以就近设立省的派驻机构。拿江苏省来说,长三角,路不远,交通很方便,怎么就不能跑到省城来反映情况呢?

  星期柒新闻周刊:省管县实施后,对失去管县职能的城市,会不会有大的影响?因为它毕竟失去了很多资源,失去了原来可以预期的发展前景。

  葛剑雄:如果这个市的经济是建立在重视民生的基础上的,这个市是很有城市基础的,经济比较发达,比如苏锡常,相信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那些在县改市、地改市中,硬是建起来的市,不具备良好经济基础的市,靠堆积行政机构,乱建豪华办公大楼以撑脸面的市,当然有影响。

  星期柒新闻周刊:现在的普遍状况是,财政省管县正在全国各地推行,而行政省管县大都没有实施。这会不会带来矛盾,影响工作效率?

  葛剑雄:会产生矛盾的。财政仅仅是指财政预算、结算、拨款。而县里面的基础建设的规划,则需要报请上一级政府的批准。打个比方,县里面要修一条路,需要钱,但是并不是打个报告,省里面就把钱批下来了。在行政省管县实施之前,县里面修路这个项目,还是需要向市打报告,需要市里批准的。而且县里面的头头脑脑的上级也都在市里面,县财政局也归市财政局领导,所以会产生矛盾。而财政省管县是不是真的有效,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省管县为惠农也为推进现代行政

  星期柒新闻周刊:围绕省管县说了这么多,您有什么建议?

  葛剑雄: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在1990年提出逐步取消地级市的建议,他当时建议把全国划分为50个省,省小了,有利于省管县。当时时机是好的,因为很多地方地改市还没有实施,还没有新增那么多行政机构,省管县的代价还不是很高,难度还不是很大。今天难度太大了。但省管县势在必行。现代行政体制就是减政放权,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很多事情照理说不应该是政府管的,应该服务机构来管。现代行政体制应该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应该管的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医保、教育等。

  所以我希望这次省管县,不应该仅仅是针对发展农业、排除地级市的干扰、让惠农的政策顺利抵达县的一个措施,而是一次迈向现代行政体制的改革。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2-27
江苏“省管县”:财政先行 行政跟进

  “省管县”改革在推进中存在三个层面。首先是经济性分权,即江苏正在推行的财政体制“省管县”改革;其次是行政性分权,需要着重厘清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关系,去年开始江苏着重推行这项工作,“分税制”改革正说明了这一点;第三阶段,必然出现“政治性分权”,即市县之间在人事任免、审批等方面全部实现分治。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现任企业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的叶克林表示,“相比较于前两步,‘政治性分权’至少要到2015年才可能进行,到时在提法上,‘政治性分权’可能还有新的说法。”
  “财政管”之后期待“行政管”

  2月1日,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省管县”成为其中最受关注的字眼。

  “中央的提法中,有些是我们已经做了的,有些是我们将要做的。”省财政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一号文件关于“省管县”的提法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推进财政体制上的“直管”,二是推进行政体制上的“直管”,且后者强调是“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依法进行探索”。这也就意味着,“省管县”改革的两个方面:“财政管”“行政管”都已纳入今年的议事日程。

  和全国不少地区一样,江苏从2007年已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两年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已获肯定,“目前我们省里主要会以完善为主。”财政厅有关人士表示。

  就在上个月中旬举行的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被明确提出。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协调省、市县、乡三级财政之间的管理关系,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鼓励市级财政加强对县级财政的指导和帮助,对省管县后,市对县专项拨款补助增长进行奖励。

  “既强调省对县的财政直管,又鼓励市对县的补助,两者并不矛盾。”财政厅有关人士说,在“省管县”基础上的财政体制改革中,江苏采取的是“省进市不退”的策略,“基层公共投入的需要是巨大的,而省里的财力毕竟有限,对原来所属市的财力广加动员,是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

  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省管县”第二层意思即“行政管”,财政部门则认为这项改革的推进绝非他们一个部门所能担负的,但他们会根据全省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做好财税方面的配合工作。

  江苏模式始于“单边突破”

  记者追溯江苏“省管县”改革的进程发现,政府对该课题的设计最早其实是“全面谋划”,涉及“财政管”与“行政管”两个方面。经过连续几年的研究、讨论以及各方角力,最终采取了“财政体制省管县”先行的方案,这一做法当时被媒体称为“单边突破”。

  作为省政府参事,牵头“省管县”课题调研的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元明,对其中的一些过程及细节记忆深刻。

  2004年,徐元明在去湖北等地考察时发现,当地已经在推行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模式,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在进一步查阅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资料后,他给省政府写了一份报告,建议江苏在借鉴这一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推行“省管县”。徐元明的建议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5年至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圈示省社科院的十大研究课题中,“省管县”改革是重点之一。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与社科院多次就课题进行研讨。作为社科院该课题的牵头人,徐元明又去了广东、浙江等多个省份做深入调研。2006年课题组拿出了一份扎实的《江苏省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包括从经济体制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一揽子建议。同年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扩权强县”,表示将在“十一五”期间推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些迹象都表明,“省管县”改革将在江苏正式试水。不过,相关方案拿到各地、各部门讨论后,争议和阻力齐齐浮出水面。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现任企业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的叶克林在2005年做“十一五”全省农经规划时,涉及到的一项重要改革便是“省管县”,他就此提出了一套“省管县”改革的目标模式。在省内各地、各部门进行调研时,他清楚地记得,苏南地区的争议较多,强大的县域经济本来正是当地的一大优势;苏北地区则普遍对“省管县”改革持欢迎态度,特别是对当地的县和县级市而言,寄望于该项改革能够增加他们的财力。这些地区本来的经济实力就比较弱,上缴的财政收入中,省辖市抽走的统筹款及其他款项比例相当可观,“紧巴巴”的本级财政很难再向基本公共领域做更多投入。

  同时,一些省级部门、省辖市也提出,一旦“权力下放”过大,可能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在土地审批、项目审批中,县级地方部门会否因为发展心切,放松对环保等方面的约束?凡此种种,均在考虑之列。

  相应的,如果财政体制先行,可以缓解相关事权匹配上的矛盾。于是,2007年起,江苏全面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并于2008年大力推进扩权强县,以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促进经济发展……从总体谋划到单边突破,江苏“省管县”改革的发端模式基本成型。

  试点“行政脱钩”势在必行

  “在人事、计划、审批等权力仍然掌握在地级市的情况下,这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导致市县关系不顺,使得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2008年,徐元明认为财政体制“省管县”已初步见到成效,从江苏的实际情况出发,下一步应采取“试点——县域扩权——行政区划调整——市、县(市)分治”稳步推进的改革之路。

  “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县(市),应一步到位,在人权、事权、财权、审批权等各个领域全面实行省直管县,县与地级市在行政管理上脱钩,市与县分治。”他还提供了两种方案供选择:一是在苏南、苏北各选一个县(市)进行省直管县试点,分别是常熟市、沭阳县;二是在苏南、苏北各选择一个市进行试点,分别是无锡市、宿迁市。

  第二步,放权、扩权与行政区划调整。首先是省直部门放权,其次是面上的扩权,遵循“地域相邻、传统和习惯相近、经济互补”的原则,归并小县(市),扩大县域面积, 减少县域的数量;在此基础上,重组市辖区建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第三步,全面推进省直管县,实现市、县(市)分治,市(地)与县之间,不再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协商与合作的关系。

  “去年底,省有关部门已经召集各相关方面进行了一次研讨,进一步推行‘省管县’的方案也已经拿出来了。”作为省政府参事的徐元明参加了这次研讨,他透露道,相关方案的提出,预示着“省管县”进一步改革基本成定势。

  南京可以做“并区试验”

  叶克林则提出,“现在要触及和协调的争议和利益,已经不止一个财税制度改革了,还涉及当前的形势。”中央正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势必将对地方的“省管县”模式产生影响。

  叶克林认为,“省管县”改革在推进中必然存在三个层面,三者递进同时又不可完全割裂。首先是经济性分权,即江苏正在推行的财政体制“省管县”改革;其次是行政性分权,需要着重厘清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关系,去年开始江苏着重推行这项工作,“分税制”改革正说明了这一点;第三阶段,必然出现“政治性分权”,即市县之间在人事任免、审批等方面全部实现分治。他表示,相比较于前两步,“政治性分权”至少要到2015年才可能进行,“到时在提法上,‘政治性分权’可能还有新的说法,目前称其‘政治性分权’只是暂时的。”

  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及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推行,叶克林提出,南京可以进行“并区试验”,考虑将现行的几个区按照情况进行撤并。“或许这一提法有些‘超前’,但是改革设想、考虑问题都必须超前才行。”他认为,“区”这一层级消耗的财力、行政成本都比较高,“现有区划进行调整撤并后,获得的财政预算不就多了吗?减少了管理成本后,就可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能力也能由此提升。”

  叶克林表示,他曾就此在苏南几个城市进行调研,相关反响认为这一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作为省会的南京,因为政府机关集聚、居住人口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具备更多的试验条件。快报记者 郑春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2-27
1983年,江苏作为试点省开始了市辖县体制,现在省管县,江苏仍就应该是先行者
天目孤心鉴 山人静致远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2-27
这样做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省直管县后地级市经济受限免得过度的城市膨胀,相反县城规模会急剧膨胀.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2-28
应该省管县,应该发展县城界级别的小城市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2-28
中央的政策让很多地方看到了希望——可以实行县市直管,与此同时,又让很多地方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操作。
全国一片叫好声,就是鲜有动作;即便有,也不过是财政直管与有限的扩权。与其这样,不如每个省区分别挑选几个代表性较强的县市,全面给予地级市的待遇进行试点。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2-28
省管县需要因地制宜,摸索合理的做法

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我的层级理念=
市、县法理平等、中心城市行政高配
市县以下设区、镇、乡
=我的区划理念=
省直管县市,保留自治州、盟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3-01
      让县级市由省直辖,县归地级市管辖,设定县与县级市的标准。
      【
◎■■■■】〓〓〓〓〓〓〓〓〓〓》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3-01
看过文章,的确很复杂,很多市尤其是苏北的市脱离了所辖县就无法发展,建议江苏规划的快些,不要一年就变两三个乡镇,这样不知道那年才能真正实现省管县,希望大步重新规划各县的辖区,待真正实现省管县时,估计那时候即使中国再变省也会简单些,不会牵扯那么多吧
壮哉我大连云港市马上被宿迁市超越荣获江苏地区十三妹称号!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3-01
江苏实行省县直辖条件还是比较具备的。县(市)改区已基本完成,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县县合并调整了!
欢迎加入:1、方舆-03.语言地理QQ群:157065676。
          2、地图收藏爱好者QQ群:60498252。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3-01
省管县的前提是缩省,否则不可能管得过来,最后还是要设行署之类的代管机构,最后地改市,再回到原点。
[color=red][b]心灵故园 世外徽州:[url]http://www.huizhou99.com[/url][/b][/color]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3-02
快搞省直管县吧,别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缩省并县 省县直辖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6-05
引用第10楼jiangxinwang于2009-03-01 13:46发表的 :
      让县级市由省直辖,县归地级市管辖,设定县与县级市的标准。


貌似县级市跟县区别不大

为啥要区别对待?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6-05
引用第14楼youyuan1688于2009-03-02 12:44发表的 :
我明确的告诉你1管80是不现实的,因为凡事都要调研的,如果你真的一管80了,具体的事务你可能都管不过来,就别提规划了,你所谓的一天一个来回,那么80件事情你还得处理80天呢,你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得过来呢

为啥美国人  日本人  都可以做到    甚至大大超过这个水平

你的意思是  : 中国人果然不如美国人   日本人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6-06
就现在的情况,县市并列,省管县市,就可以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7-10
引用第17楼nidenide于2009-06-05 13:45发表的  :
为啥美国人  日本人  都可以做到    甚至大大超过这个水平
你的意思是  : 中国人果然不如美国人   日本人


哦,美国哪个州,日本哪个县管理八十个市?说来听听,一个例子就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