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04阅读
  • 4回复

[江西]江西省管县的思考(申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5-01
一、江西省推进省管县的必要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改革行政区划、减少行政层次、探索实施省直管县体制的角度着手“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说,这是对前些年“市管县”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抓住了“三农”问题解决的实质,指明了从“市管县”体制到省直管县体制的改革发展方向,是上层建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大改革,对于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效能、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政府层级主要以四级制为主,只是在较大的市和自治州才实行五级制。1982年,中央下发51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改革地区体制,在“地市合并”的基础上推行以地级中心城市管理下属县市的“市管县(市)”体制。在此之前,中国绝大部分县市都是由省级政府派出的专区专员公署或是地区行政公署代为管辖。从1982年推行市管县体制以后,我国政府层级已经由四级制为主变成五级制为主,即中央政府———省级政府(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级政府(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县级政府(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乡镇政府(乡、民族乡、镇、苏木、民族苏木)。
一般来说,政府层级过多,会造成以下弊端:一是“市管县”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旧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原本虚设的地区一级变成了实设,不仅增加了政府层级,降低了行政效率,而且与宪法中有关地方行政架构的规定相违背;二是在市与其所辖的县(或县级市)竞争发展过程中,加剧了各个县(或县级市)与市之间在人、财、事三方面的矛盾,加大了市所辖各个县(或县级市)之间的离心力。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区,由于乡镇工业的兴起和繁荣,有些县级市的实力甚至已经与地级市本市区的经济实力相当,各县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惜在资源、市场、人才、投资等方面与中心城市展开竞争,为争取到项目,市县争相到省城跑计划、跑指标,为争取投资,竞相进行政策攀比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三是由于“市县竞争”造成内耗及资源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等原因,一方面导致中心城市的极度扩张,城市发展没有边界,没有止境的土地征用和旧城改造;另一方面,市所辖县的城市化水平极度落后,虚假城市化现象严重,整体上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更加剧了城乡“二元化”结构;四是普遍推行“市管县”体制,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严重导致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地级城市普遍能量不足,对周边管辖的广大农村地区无法产生足够的辐射能力;但由于实行“市管县”体制,不得不管辖自己无法带动的县(或县级市)。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减少了政府层级,实现了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管理流程上,由省直接对县进行管理而不再经过市(地)这个中间环节,降低了政府交易成本。二是省直管县实现了扩权强县,在行政上弱化了市对县的领导,避免了多层次行政干预对于市场竞争关系的扭曲,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省级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在省直管县体制下,地级市的管理范围只是市区和郊区,不再管理周边的广大农村区域;市(地)与县之间,不再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协商与合作的关系。三是增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省管县财政体制实现了省直接对市、县市的管理,增强了省级财政的直接调控能力,有利于有效分配和利用各种公共资源,使县市政府更有能力、有财力发展县域经济,更有实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发展各种社会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四是省管县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有利于一个省各地区间均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科学推进省直管县体制的途径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触及到我省经济发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其中利益关系、权力关系的调整,必然会有来自原有体制、人和观念的种种障碍,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科学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要分步骤走:我认为我省改革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对县里的财政进行直管,维持市对县的行政领导地位。(我省已经这样做了)第二步直管主要干部,并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但仍维持市对县的行政领导地位。第三步是市和县分治,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市的职能要有增有减,县的职能要合理扩充。
三、改革中将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关于省直管县后太多县管不过来的解决办法
主要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缩省一个是并县,本人赞成并县,我认为把江西省分成两个或多个省一来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一个省是由长期历史沉淀、民族习惯等形成的。二来分省要通过全国人大批准,国家从大局角度考虑不会那么轻易同意一个省的成立。三来我省除了南昌之外暂时还找不出一个城市达到做省会的实力。
并县的途径:首先本人认为江西省最好采取“海南模式”。省管县市,所管县市分等级(根据该城市的实力和影响分地级、县级),实行“县市分治”。地级市可设区,但仅仅管区不能管辖县。根据地级市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力大小分设区的地级市(南昌、九江、赣州)和不设区的地级市(市下面就是乡镇、街道一级,像东莞、中山、三亚一样)。因此我的并县途径是:1、将我省11个地级市所在区和其周围紧密联系、对其有辐射力的县市合并(如赣州并章贡、赣县、南康,九江并浔阳、庐山、九江县、星子、湖口)2、将人口少或面积小的县市合并(如龙南、定南、全南合并)。依此方法把江西省并省如下:
市(地级)13个
1、南昌市(其下五区四县进行整合全部变区,数量大家可以讨论。因为南昌具有或将来具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辐射周边,带动周边共同繁荣。达到一定实力后争取成为国家副省级市。)附我的调整方案供参考讨论: 1.撤消新建县,南部与湾里区合并,设新的"新建区";北部与昌北地区合并设立"昌北区". 2.撤消南昌县,南部设立"洪城区",北部并入青山湖区。 3,撤销:进贤县,安义县设:进贤区,安义区,这样南昌辖9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新建区,昌北区,洪城区,进贤区,安义区。,
2、九江市(合并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星子县、湖口县,并对其进行整合,全部变区,整合成几个区大家可以讨论。)
3、赣州市(合并章贡区、南康市、赣县,并对其进行整合全部变区,整合成几个区大家可以讨论。)
4、景德镇(合并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5、上饶市(合并信州区、上饶县,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6、鹰潭市(合并月湖区,贵溪市,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7、萍乡市(合并安源区,湘东区,莲花县,上栗县,芦溪县,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8、新余市(合并渝水区,分宜县,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9、宜春市(以原袁州区为宜春市,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10、抚州市(以原临川区为抚州市或恢复临川市,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11、吉安市(合并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12、井冈山(与永新县合并,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13、瑞金市(与石城合并,不设区,市下直接管辖乡镇、街道。)
井冈山、瑞金设地级市主要是政治因素考虑,为了扩大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本身这两个市的一把手都会高配。
县(除升为地级的井冈山、瑞金外的县级市全回归县)47个
瑞昌,武宁,彭泽,永修,修水,德安,都昌,乐平,德兴,鄱阳,婺源,铅山,余干,万年,横峰+弋阳,广丰+玉山,余江+东乡,丰城,樟树,高安市,万载县,上高县,奉新+靖安,宜丰+铜鼓,南丰,乐安县,南城,宜黄,广昌,黎川,崇仁,资溪+金溪,永丰,泰和,遂川,安福,吉水,万安,峡江+新干,宁都,兴国,于都,信丰,会昌,安远+寻乌,龙南+定南+全南,崇义+大余+上犹,
这样通过合并江西省直辖60个县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些县市合并后还要合并乡、镇、街道。每个县市下面管辖的乡、镇、街道在30个以下。
先写到这里吧,太晚了,改天再讨论下面问题:
(二)关于地级市取消或管辖缩小之后原地级公务员的分流问题。
(三)原中级法院、检察院的配置问题。
(四)省管县后如何管理达到增强县域竞争力的问题。
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5-01
引用楼主xiaolin842006于2009-05-01 02:33发表的 江西省管县的思考(申精) :
(一)关于省直管县后太多县管不过来的解决办法
主要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缩省一个是并县,本人赞成并县,我认为把江西省分成两个或多个省一来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一个省是由长期历史沉淀、民族习惯等形成的。二来分省要通过全国人大批准,国家从大局角度考虑不会那么轻易同意一个省的成立。三来我省除了南昌之外暂时还找不出一个城市达到做省会的实力。
.......

县也是由长期历史沉淀、民族习惯等形成的。有的县的历史甚至比省还要长!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5-01
好帖。

但是个人更赞同先分省后再省管县。或者采用几个强县(市)先做试点,再议。

主要是担心省府的行政能力问题,那么多县直管,能不能管理好?
[ 此帖被豫章后生在2009-05-01 17:12重新编辑 ]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5-01
怎么能够管得过来,比如人事就难管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5-05
撤销省,设立类似与巡抚的中央派出机构,直接管县,如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