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153阅读
  • 123回复

[综合]成立太湖省非常有必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50楼hkhx于2009-06-07 18:37发表的  :
组建江南省想都不要想

你指的江南省范围是哪里?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9-06-07
太湖治污:百亿投入耗时16载收效甚微
2007/6/22/10:05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陈丽娟
  

    倘若单从技术层面上看,太湖要在三五年内实现治污,绝对有此可能。关键是管理体制问题。




    倘若管理问题得以解决,太湖治理费用只需国家一二期预算投入资金的1/10。

    “863”治水专项成了利益相关者的“分肥大餐”:少数“内部人”决定着政府应该投资什么项目,项目由谁来主持、参与,项目的进程及最终成果评定也由这些人进行。而真正有价值、有效果的治水技术,却拿不到科研经费。

    放着多年水治理研究实践成功的创新成果不去用,而采用三国诸葛亮川南追敌时采用的古老“捞藻”技术,在国际治水界都引为笑谈。

    中国领导对污水治理的关心程度“世无前例”,中国对环保的投入也是“史无前例”,连续两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了1.2万亿元,但是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之差也同样是“世史都无前例”。

    6月在无锡召开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太湖作为中国重点治理的最大湖泊,自1991年国家启动第一期太湖治理工程,至今已十六载。太湖治理共投资逾百亿,却收效甚微。不久前刚暴发的无锡水危机,让国人不得不面对“太湖治理16年无功而返”的沉重事实。

    “太湖治污”真的难于上青天?然而,近日世界水协理事刘光钊与南京大学藻菌学科带头人刘志礼教授,在谈及太湖治理时却不约而同地向本报表示:倘若单从技术层面上看,太湖要在三五年内实现治污,绝对有此可能,现在治理的关键是管理体制问题。

    “蓝藻不是不可治理,但要治水,先要治人”

    相对当前舆论热衷于清议“就水治水”,多年致力于滇池治理的刘光钊表示:“蓝藻不是不可治理,但要治水,先要治人。”刘光钊几年前上报滇池治理工作时,国家环保局原局长谢振华曾给其回信称:“滇池治理看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刘光钊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太湖治理。太湖治理多年不见成效,难治之症更多的是在管理问题上。

    太湖水污染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乡镇工业之兴起。1990年代中期之后,长三角地区经济起飞,在太湖流域这片占全国不到0.4%面积的土地,创造出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然而,在漂亮的经济成绩单背后,是令人难堪的环境困局。

    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专家罗祖德认为,流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经济区和行政区不整合的固有矛盾,这两大矛盾加上部分官员的管理失职造成了太湖治理举步维艰的局面。

    罗祖德表示,太湖流域涉及两省一市35个城市,城市在“共享”太湖的同时也在“共污”。然而由于区域行政主导下的太湖流域管理使得太湖水资源产权不清,太湖治理权责不明。于是大家一哄而上你争我抢用太湖,结果却是“发展经济不要命,治理太湖不出力”。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9-06-07
区域规划与太湖流域综合规划不接轨

    河海大学教授崔广柏曾指出,太湖治理缺乏一个流域的日常监管机构。目前太湖流域的管理组织有太湖流域管理局、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等,中间存在区域隔阂,流域管不了区域,造成区域规划与太湖流域综合规划不接轨,“规划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2006年底,联合国国际湖泊环委会专家哈里应无锡市要求问诊太湖,他作出《太湖水环境状况及水质修复评估报告》,认为:“建立流域领导机构至关重要。这个领导机构必须是官方机构,要由环保、水利、建设、农林等相关部门组成。这便于通盘考虑整个流域水环境修复管理措施的制订。”

    6月16日,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动员大会。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强调,要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污染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依靠科学技术推进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其中包括组织实施国家“863”重大课题“太湖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技术示范”项目和自2002年起实施的生态清淤工程。

    太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项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性立法——《太湖管理条例》目前正在起草相关条文,前期准备工作已做完。这是一项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性立法,迄今为止尚无先例。

    对此,罗祖德教授强调:“进行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性立法,立意虽好,但关键还在于执行力度。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执法机构,凌驾于两省一市进行强硬监管,方能奏效。目前在长三角一体化问题上,有专家建议可将长三角16城市扩容为两省一市政府的直接对话。这一行政设想如应用到太湖治理上,也许能够解决问题。”

    太湖局则表示希望由两省一市有关部门协调成立一个太湖流域管理委员会,以解决上述问题。看来,《太湖管理条例》是否能解决“多头治水管理混乱”的问题,还需拭目以待。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9-06-07
“863”治水专项成利益相关者“分肥大餐”

    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友根曾向媒体无奈表示,目前太湖的富营养化已呈积重难返之势,要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彻底治理,目前在国际国内都没有一个成熟的好方法。对此,刘光钊、刘志礼等治污专家却持不同意见,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倘若单从技术层面,太湖要在三五年内实现治污,绝对有此可能。”刘光钊甚至认为,倘若管理问题得以解决,太湖治理费用只需国家一二期预算投入资金的1/10。

    据了解,2002年8月无锡市正式启动国家“863”计划重大治水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水污染科技治理专项,总投资2.1亿元。然而,几年的科研努力,却没有发挥出治理效果。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广柏认为这是由于研究项目无序设置,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

    刘志礼教授更将矛头直指科技腐败。他表示由于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拥有太大的资源分配权与项目审批权,操作不透明。

    在这种情况下,“863”治水专项成了利益相关者的分肥大餐:少数“内部人”决定着政府应该投资什么项目,项目由谁来主持、参与,项目的进程及最终成果评定也由这些人进行。自己立项、自己招标、自己评标、自己中标、最后还由自己决算、验收。有些本已被其他国家反复研究、确认是完全错误的研究项目,在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强行开展,却毫无实质进展。而真正有价值、有效果的治水技术,却拿不到科研经费。这不仅造成了大量投资的白白浪费,更耽误了太湖治水工程的有效开展。

    针对科技腐败泛滥的问题,刘光钊认为,由于种种管理之弊,真正可以治污的先进技术在太湖治理中却难以得到研究应用。

    太湖治水专项上应该建立责罚机制,改革招投标制度,对浪费国家资金、项目完成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企业,应予以淘汰。同时,要促进专家的知识更新。

    盲目疏浚造成水体生态恶化,不能饮鸩止渴

    刘光钊强调,管理问题同样体现在先进治水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上。

    他告诉记者,在太湖治污工程中,落后的工艺、落后的管理占据了水务市场的大半个江山,一些部门置新技术不用,重复使用一些落后的工艺,致使太湖治理的效率难以提升,多年治理都是表面功夫。

    当问及原因,刘光钊表示一是地方的守旧观念,二是控制治水的个别专家的学霸作风,三是治水专家当中一些人根本没有治理湖泊的实践经验,四是个别领导不能以大局为重,官本位、个人本位的思想作祟。

    对于历时16年耗资100亿元的“引长济太”工程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捞藻”应急措施,学者纷纷提出质疑。刘志礼教授更明确表示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

    刘志礼指出,目前主要采取的“引江济太”的办法,以尽快促进太湖水体流动,改善太湖水质,此举救急尚可。但由于是“死角”,所以水引得太多可能会导致藻体向南太湖、东太湖扩散。要是一扩散,整个太湖流域都得遭殃。刘光钊亦表示,盲目疏浚会造成水体生态恶化。接下来得从治本入手,不能再饮鸩止渴。

    而针对目前应对水危机进行的“捞藻”工作,刘光钊更是痛陈:“放着多年水治理研究实践成功的创新成果不去用,而采用三国诸葛亮川南追敌时采用的古老‘捞藻’技术,在国际治水界都引为笑谈。”太湖治理开展多年未能奏效,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始终采用这些落后技术所致。

    作为考察研究过20多个国家水治理的治污专家,刘光钊表示,中国领导对污水治理的关心程度“世无前例”,中国对环保的投入也是“史无前例”,连续两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了1.2万亿元,但是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之差也同样是“世史都无前例”。

    “其实中国已掌握的水处理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太湖乃至全国其他湖泊河流治理中所实际应用的技术水平却落后国际近50年。”刘光钊认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之差,难治之症恰在于此。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9-06-07
回 51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
  清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
  此外,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所控制原江南省地区分为四省∶江南省(南京周边地区,又称天京省)、天浦省(以江浦为中心)、苏福省(首府为苏州)、安徽省(首府为安庆)。
  “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 清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锯势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内部自身矛盾尖锐,斗争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的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苏省,江(宁)苏(州)而来,省会驻地苏州,称“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省,安(庆)徽(州)而来,省会驻地南京,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省,江南右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南京,成为江苏省省会。 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
  江南省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但安徽和江苏在清朝仍是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安徽每年所上缴的赋税一直可排在全国前五位。而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就和武汉.南京并称为“长江三巅城市”,而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朝依靠自己力量在安庆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它既标志着安庆,乃至于安徽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安徽省的重要性,以及安徽省会安庆在全国的影响力!后来,民国总统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国方略》和《建国纲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点建设两个地方:一是安庆,二是芜湖。要把安庆建设成为武汉和首都南京之间一座横跨长江两岸的特大型“双联市”,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
  抗日战争中,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安徽省政府被迫从安庆迁出,先后随战事的发展,暂驻立煌(即今天的金寨).芜湖.合肥等地。1949年合肥解放时,由于安徽巢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解放,中共中央临时在合肥设皖北行署,之后渡江战役总指挥部即设在了肥东,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央决定省政府驻地合肥。
  (立煌--卫立煌受命进攻苏区,血洗金寨,蒋介石为彰其功,改金寨名立煌。今已复之。)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9-06-07
江南省范围太大,势不利于中央管制。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9-06-07
太湖省的大小正合适,顺便削弱一下江苏、浙江两省的势力。从GDP来看,这两省太高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均衡一下。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57楼hkhx于2009-06-07 18:50发表的  :
太湖省的大小正合适,顺便削弱一下江苏、浙江两省的势力。从GDP来看,这两省太高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均衡一下。

您说的江南省,和我所理解的不一样。那个江南省是以江淮为主体,吞并浙西三府的产物。是农民起义军不懂文化历史造成的。不可能成为我们所认同的江南省。
我指的苏锡常沪杭嘉湖甬绍。北吴地区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9-06-07
回 58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杭州如果加入,必然导致浙江的消失,这个变化太大。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格局最好不要大动。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9-06-07
Re:回 58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引用第59楼hkhx于2009-06-07 18:58发表的 回 58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
杭州如果加入,必然导致浙江的消失,这个变化太大。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格局最好不要大动。

我想浙西三府,就是现在的苏锡常沪四市回归浙江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9-06-07
Re:Re:回 58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引用第60楼尧舜天下于2009-06-07 19:04发表的 Re:回 58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
我想浙西三府,就是现在的苏锡常沪四市回归浙江也没什么不好的。

您的想法相当于太湖省加上浙江省,这个无论从面积、人口、GDP来讲都太大了,是个超省。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9-06-07
Re:Re:Re:回 58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引用第61楼hkhx于2009-06-07 19:28发表的 Re:Re:回 58楼(尧舜天下) 的帖子 :
您的想法相当于太湖省加上浙江省,这个无论从面积、人口、GDP来讲都太大了,是个超省。

再+江苏,吴越省算了
为多民族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中国而努力。赞同满族人恢复满语,但反对满遗极端主义。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45楼尧舜天下于2009-06-07 17:49发表的  :
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南京的副食供应倒是一把好手。
现在上海市面的猪、鸡很多都产自南京。南京应该大力发展副食品农业,保证大上海的菜篮子。也要为长三角做点贡献嘛。


那当然,第一产业本来就是南京发展的一部分,不过第一产业增加值还是比不上大上海,这一点还需要向老大哥学习。

你确定现在的常州不产大米了?
[ 此帖被nanching在2009-06-07 20:0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9-06-07
似乎很难实现啊!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9-06-07
太湖省应该加上镇江,镇江也属于太湖流域。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16楼天目山人于2009-06-06 19:58发表的  :
政区划分也讲个肥瘦搭配,苏皖分治正是为了防止地域差距太大不利于发展。这个太湖省是长三角的核心部分,现行体制下还是以区域协作为主,有人提出来搞上海大区来整合长三角,那是另一重思路。要说建省,肯定不能这么搞。


同意你的观点。像楼主这样划分的话,把好的都划给了所谓太湖省,其他周边省份如何发展?再说了,太湖周边强市都划给太湖省了,在统一的省内也会出现恶性竞争或竞争过度的问题。未来的太湖省应该优先发展哪里呢?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很难协调好。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65楼nanching于2009-06-07 20:11发表的  :
太湖省应该加上镇江,镇江也属于太湖流域。

镇江给南京吧。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63楼nanching于2009-06-07 20:03发表的  :
那当然,第一产业本来就是南京发展的一部分,不过第一产业增加值还是比不上大上海,这一点还需要向老大哥学习。
你确定现在的常州不产大米了?

南京的副食品还是做出品牌比较好啊!现在只有量,没有质。
造汽车不行,养猪、养鸡总是强项吧。360行,行行出状元。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我们发展经济和工业,你们还是卖农产品给我们吧。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68楼尧舜天下于2009-06-07 20:53发表的  :
南京的副食品还是做出品牌比较好啊!现在只有量,没有质。
造汽车不行,养猪、养鸡总是强项吧。360行,行行出状元。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我们发展经济和工业,你们还是卖农产品给我们吧。


养猪还是要向上海老大哥学习啊:

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宣传小分队成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深化、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机制,成立了由市、区技术指导员骨干和规模化猪场、核心示范场的技术能手组成的技术宣传小分队,使先进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技术下乡到村、进场入户,扩大工程主推技术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技术宣传小分队分为二级宣传模式。下乡技术宣传由市动物疫控中心组织,市、区技术指导员和规模化猪场技术人员具体承担,核心示范场积极配合,主要开展以镇为范围的技术下乡、以场为对象的田间指导和不同层次的、小范围的技术讲座和技术示范;户间技术宣传由核心示范场在区县动物疫控中心和镇级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以现身说法、现场展示为主,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场对周围养户的“传、帮、带”的作用。
  技术宣传小分队作为课堂技术培训的补充,主要承担技术下乡宣传、田间小型讲座、生产经验面授、养户现身说法等工程技术辅导和推广普及工作,在南汇、金山、奉贤、崇明、松江5个区县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针对当前生猪养殖热点、难点作技术指导交流、根据养户实际生产中问题的答疑解惑,同时带给养户实用技术资料并介绍应用经验,推荐新型设施设备并交流使用心得。
  技术宣传小分队将每月组织一次以上的有主题的下乡技术宣传,两次以上的户间技术宣传。宣传活动注重实效性和互动性,活动前认真组织技术宣传资料和培训指导内容,活动后仔细汇总养户反馈意见和技术需求,注重经验总结和效果评价,为下一次活动打好基础。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67楼尧舜天下于2009-06-07 20:50发表的  :
镇江给南京吧。



既然是太湖省,位于太湖流域的镇江理应加入。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9-06-07
南京的最大优势是养猪。
猪肉若再次上涨,南京有望成为暴发户。

江苏鑫瑞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系一家民营企业,私人控股。公司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万龙村,青山环抱,碧水环绕。距南京闹市区36分钟车程,其交通发达,位于长三角中心枢纽地带,由长江二桥、三桥高速直达上海、杭州、苏南地区。
目前公司拥有500余亩农村用地(含山地、水面),其中300亩已流转为农村建设用地,已有国土局、规划局、发改局联合下发的建筑立项批文,其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可用于猪舍、屠宰、加工、冷藏、仓储等方面的建筑。
现状水电已通,且已养殖100余头特种野猪(优质杂交猪),建有1200平方米现代猪舍,公司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1、          公司附近有大型水泥厂、砖厂、石矿、沙矿、钢材市场、可降低建筑成本;
2、          据安徽省主要产粮区10公里,可降低猪饲养成本。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9-06-07
南京的地产商转行养猪。
看来南京养猪前途无量。
昨日本报报道了地产商变身“猪倌”的消息后,有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地产商变身“猪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养猪,而是为了圈地和套钱。

“他们只不过把在房地产市场的那套战术,  
搬到了猪身上”,知情人士称,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开发商资金紧张,圈地困难,看到国家对农业尤其是生猪养殖的政策很优惠,于是假借养猪,达到其圈地套钱的目的。真有这么回事?记者决定展开调查。

政府很欢迎

2007年3月,江苏金东城集团就萌生了生猪养殖的想法。2007年12月,该集团就基本把生猪养殖项目定了下来。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金东城集团是南京市江宁区成立较早的以房地产、建筑为主,其他相关产业为辅的综合性民营企业。

目前,该公司正与江宁区横溪镇相关部门协调。“目前还在洽谈,他们还在犹豫和观望,主要在看政府政策的变化。”一业内人士透露。

据了解,江苏金东城集团和江宁区横溪镇政府洽谈的土地是400亩,金东城集团规划建一个年产5万头生猪规模的养殖场。“这个规模的养殖场,将获得税收、信贷、水电等多项优惠政策,以及国家的相关补贴。”横溪镇一位官员介绍。

在南京市溧水县,金大象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已经破土动工,一期规模为300亩地,可年产2万头生猪。溧水县农林局一位官员也告诉记者,生猪养殖的信贷将会有所倾斜,根据规模的大小,各种优惠政策都不一样。

无论是在江宁区横溪镇,还是溧水县,地方政府对农业项目的引进都比较积极,他们并不关注引进的是否是房地产企业,主要关注的是引进的项目能否成功。

对于南京房地产商纷纷试水生猪养殖的举动,上海一位生猪养殖企业老板并不看好,他认为将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上马的生猪养殖项目不会有那么多,因为开发商“醉翁之意不在酒”。

政策有扶持

“生猪养殖有很多优惠政策,怎么能不让他们心动?”南京市生猪养殖协会负责人说。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发文,中央财政再次对规模化饲养生猪伸出援助之手,生猪扩繁场、种鸡场最高可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00万元。该负责人介绍,“母猪的补贴一直就有,现在南京这里是每头母猪补贴100元,去年是每头补贴50元。”

在上海,母猪养殖也有补贴。某养殖场老板说,他每年母猪饲养的规模是3000头,上海的补贴政策是每头母猪补200元,因此他每年可获补贴60万元。

养殖母猪还有保险,每头母猪保险费60元,保额1000元。其中,养殖企业只需出12元,其余由财政补贴完成。

“这样的双保险,对于生猪养殖企业来说,大大降低了风险。”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长王林云认为,这样优惠的政策,相比目前房地产业来说,肯定好多了。

另外,生猪养殖还涉及高效设施补贴、规模化猪舍补贴。在江苏,规模化猪舍补贴分为3档,其中,南京地区的补贴是每平方米100元。

去年以来,财政部还连续出台十项政策扶持生猪养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生猪良种补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扑杀补偿、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完善生猪生产消费监测预警体系、增加猪肉储备规模、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政策我们都加权考虑过,因此我们进入更有信心。”南京一房地产公司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9-06-07
现实看来养猪方面沪宁之间有着很大的交流提升空间,大家有能力在一起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把长三角的第一产业做大做强。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9-06-07
在南京,猪比房产好卖。
看来南京最适合养猪。

南京数十家房产商转身养猪企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 08:2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刘春香 发自南京

  盖房子和养猪,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如今在南京的地产开发商身上联系起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农林局了解到,在南京市,房地产企业正纷纷“转身”养猪企业,且为数不少。据该局一位官员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此类房企数量已达数十家,且这一数字正加速上升。

  现象:房企老板纷纷养猪

  “我们从2006年年底就开始关注生猪养殖了”,江苏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君玲告诉记者,今年三月份,该公司正式进入生猪养殖行业。

  据该公司总经理介绍,该企业已经投产生猪养殖半年之久,在江苏的多个地方进行了生猪养殖的投资,其投资规模目前来看是江苏省房地产企业转型企业中投资较大的一个,也是转型较为成功的一家。

  “在南京,房地产企业投资生猪养殖的有不少,但真正大规模投入称得上转型的房地产公司目前还不多。”该公司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12亿元人民币实现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达到年出栏生猪180万头的规模。

  记者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经济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目前南京金东城集团已开始在江宁横溪街道开建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场。

  转型生猪养殖的南京房产企业,在建的据说还有几家。比如,南京康发集团将投资5000万元在江宁汤山和湖熟建设年出栏4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再比如,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在浦口区星甸镇投资建设万头规模的养猪场。据该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经在浦口区破土动工,生猪种苗尚未进入。

  这种现象,是一个逆转。

  想当年,多少各行各业的企业,从国字号的到民营的,从实力强的到底子薄的,无不愿进军房地产行业,哪怕沾点边也好。

  “花无百日红。”一位南京房地产行业资深人士说。

  原因:卖猪肉赚过卖房?

  目前的中国楼市杂音太多,楼市的温度也较之前降了许多,一些敏感的开发商似乎早已“一叶知秋”。

  南京市这几家转型生猪养殖的房企,早在去年年底就已在未雨绸缪。

  “政府从各方面加大了宏调力度,楼市步入行业周期低谷,适当转型可规避风险”。一位南京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更重要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的政策,生猪养殖等农业项目将获得财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补贴。

  江苏富腾农康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是该公司进入生猪养殖业的一大原因。

  更有意思的原因是,“卖猪肉比卖房好”——一位转型“猪倌”的杨姓开发商如是说。

  他是这样解释的:宏调背景之下,房价虽然在上涨,但由于在银行能拿到的钱很少,资金周转较困难,“而且,猪肉的涨价幅度和房价的涨幅比起来,肯定是猪肉涨的快。”

  据计算,自去年以来,我国猪肉零售价格涨幅最高时已接近50%,而南京房价涨幅从去年至今,最高涨幅也就在10%左右。

  房地产专家刘光东指出,“卖猪肉比卖房好”虽然只是房产商的一句玩笑话,却显示出我国经济走向和热点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他指出,开发商目前面临拿地难、贷款难以及卖房难等诸多问题,而生猪产业至少可获国家支持,在CPI高企背景下,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开发商始终以逐利为目的,下一个获利丰厚的投资热点也许将是农业项目,可能就是其中的生猪养殖产业。”

【 新浪财经吧 】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9-06-07
引用第75楼尧舜天下于2009-06-07 21:12发表的  :
在南京,猪比房产好卖。
看来南京最适合养猪。
南京数十家房产商转身养猪企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3日 08:2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刘春香 发自南京
.......


这是好事,如有必要,上海房地产企业完全可以借鉴,毕竟现在房子也不好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