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03阅读
  • 13回复

[首都]转----- 秦法展  胡星斗的《中国迁都报告》(部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6-09
中国迁都报告(部分)
秦法展  胡星斗

目      录

报告一   中国历代迁都路线图折射国都南迁
第一节  初创中国的国都迁徙
第二节  秦的迁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三节  关中成为形胜之地
第四节  东汉王朝的三都制
第五节  华夏遍布帝王都
第六节  北京登上了历史的峰巅
第七节          值得特别关注的四次迁都
报告二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第一节  北京定都成本太高,中央政府投资太大
第二节  北京水资源匮乏,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第三节  北京沙尘天气频发,沙漠化逼近北京西大门
第四节  北京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第五节  北京城市功能过份集中,不堪重负
       第六节  北京的“人口爆炸”和老化严重,人口质量令人担忧
第七节  北京可利用的土地有限,资源稀缺
第八节  北京道路交通严重堵塞,被誉为“首堵”
第九节  北京贵族化气氛与国人的隔膜不断加深
第十节 “摊大饼式”的城市规划建设,使北京走入死胡同
第十一节  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遭到毁坏
第十二节  北京处于京津唐多发地震带,严重危及首都安全
第十三节  北京地理位置偏北、临海较近,国防战略弊端过多
第十四节  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与科学发展观相左
第十五节  北京作为首都气数已尽,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报告三   中国迁都的原由和设想
第一节  北京迁都的由来
第二节  北京迁都的四种设想
报告四    世界涌起的迁都潮及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节  德国迁都柏林促和谐
第二节  缅甸迁都深山密林保安全
第三节  巴西迁都中部高原谋发展
第四节  巴基斯坦平起炉灶建新都
第五节  哈萨克斯坦迁都中部小城阿斯纳尔
第六节  韩国迁都正在进行时
第七节  世界其他国家迁都小议
报告五   北京迁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  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
第二节  是推进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最佳捷径
第三节  是缓解北方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保证
第四节  是创造北京公平竞争环境的必由之路
第五节  是推进和谐中国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六节  是提高国家机关办公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选择
第七节  是显示大国尊严和自信心的最佳方略
第八节  是改善国家防御和安全环境的重要保障
报告六   全国七市(地)建都热情高涨
第一节  迁都西安说:千年古都再复兴
第二节  迁都洛阳说:五都汇洛显真色
第三节  迁都开封说:叠加文明更灿烂
第四节  迁都南京说:虎踞中山定乾坤
第五节  迁都重庆说:崇山峻岭保安全
第六节  迁都郑州说:商都再铸新辉煌
第七节  迁都沂蒙说:中华文明大回归
报告七   中国十一城市建都现状之比析
第一节  西安、洛阳两大古都之比较
第二节  上海、广州两大经济城市之比较
第三节  南京、重庆两长江下中游城市之比较
第四节  郑州、兰州、武汉三内陆城市之比较
第五节  南阳、临沂两市地后发优势之比较
第六节  迁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报告八   打造新都着重要考量的四要素
第一节  政治、安全第一
第二节  位置十分重要
第三节  秉承传统文化
第四节  控制首都规模
报告九   新首都建设的基本架构设计
第一节  正确解读新都的定位
第二节  切实选择好新都的位置
第三节  “一国三都”制必然的选择
第四节 “一国三都”制的历史借鉴
第五节  “一国三都”制的基本构想
报告十   新政治首都的规划与建设畅想
第一节  新政治首都的选址
第二节  新政治首都的设计理念
第三节  新政治首都的规模与迁都费用
第四节          新政治首都的建设时间
第五节  实施迁都的时间
第六节  未来新都的名称
报告十一   中原地区是新政治首都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  得中原者得天下
第二节  知中原者知天下
第三节  厚重的河南省会郑州
第四节  第二届中博会让河南风光无限
第五节  中部崛起使中原厚积薄发
第六节  中原腾飞正其时
第七节  迁都中原,正确的选择
报告十二  南阳盆地是新政治首都的首选地
第一节  优越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第三节  卓越的自然环境和风光气候
第四节  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质优势
第五节  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企业
第六节  有利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  有利于降低搬迁费用和中央机关运行成本
第八节  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中央政府
第九节  有利于缓解北京环境资源压力
第十节  有利于首都自身防御和国家安全
报告十三  南阳,拥抱新首都的诞生
报告十四   中央政府对中原大地情有独钟
  附件一:《中国迁都动议》
  附件二:《中国迁都动议大搜捕》
  附件三:《关于修改宪法、实行迁都与分都战略的建议书》
       后 记


报告九   未来首都建设的基本架构

建设新的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盛事,如何确定未来新都的基本架构,不仅体现着执政者的基本治国方略,而且直接关乎着国民的福祉和愿望,同时,对于引领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正确确定首都基本架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  正确解读新都的定位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时,著名建筑学家、北京市副市长梁思成就曾向毛泽东建议:我认为华盛顿作为一个首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可以借鉴的好典型。北京是个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宜发展工业,最好像华盛顿那样,是个政治文化中心,风景优美,高度绿化,而北京的大批名胜古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  
60年过去了,梁思成这些好的建议,由于新中国初期发展经济迫切的心理等诸多原因,没有被完全接受。多年来,围绕北京发展与建设的重大工业项目纷纷上马,最主要的如首都钢厂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首钢的发展客观上对北京经济、对解决北京人口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北京城的发展以及城市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2007年3月,中央决定将首都钢铁集团公司整体搬迁至曹妃店。梁思成的建议终于在60年后得到了回应。这个教训我们必须认真汲取。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就迁都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有学者建议:新的政治首都宜选在中原或南方中部,如河南、湖北、湖南一带。该城市不能离海岸线太近,以防海上飞机或者导弹的袭击;也不能过远,因为作为政治中心,不能交通不便。该城市必须雨水适量,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地势平坦开阔。还有专家学者建议:中国未来的新都应选址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汉水流域附近比较适中。还有人建议,新首都应在襄樊、荆州、荆门、宜昌4座城市相围而成的一片三角地带可为首选,我们可称之为“襄荆宜三角地带”。这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工农业基础雄厚、资源供应充足。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带处在中国南北和东西相交汇的地理中心,是连接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战略枢纽地带,开放性大,四面连通性好,真正据东进西出、南来北往之要冲,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全国没有任何地带能与之相提并论。2007年初,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迁都南阳,认为南襄盆地及汉水流域,是中国建都的最佳位置,甚至有人描绘出了未来的首都(中京)的基本雏形(大约50年以后):中央首都区共13万平方公里。在首都东区(襄樊、南阳),三千万人口分布于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城镇,组成一个世界最大的都市;首都西区(汉中、安康、商洛、十堰)人口一千万,盆地河谷中分布着无数城镇村庄、军事重地、旅游景点。中京将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交通、旅游、高技术产业中心。她将集中许多世界名城的优点特色于一身:墨西哥城的规模,德国鲁尔的格局,巴西利亚的发展速度,硅谷的科技,巴黎的艺术,纽约的繁荣,堪培拉的洁净,伊斯兰堡的防卫,日内瓦的开放,西安的历史,还有迁都之举本身有着柏林一般的气魄。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崛起,这里也必将成为全世界的中心,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学城、最先进的科技、最大的高技术工业园,拥有最繁华的商业街、最繁忙的机场、最高的大厦,还有最美丽的景色、最清新的空气、最浓郁的艺术氛围……,真正成为“万都之都”。这就是国人心目中的新都,然而笔者却不敢苟同。
    古代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曾从不同角度分析过古代定都基本遵循了三条原则:其一,都城附近要求是富庶之地,能保证都城的物资供应;其二,建都之地要占据有利地形,最好是易守难攻;其三,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或便于与各地联系的交通线上。
笔者认为,借鉴美国、澳大利亚首都建设的经验,参照巴基斯坦建都的理念,选择佳地,创建中小城市的政治首都,是国家摆脱北京日益恶化的生态现状,解决目前经济困局的唯一选择。其理由除了笔者前面所言北京已不适应作首都的诸多阐述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20多年来,我们白手起家已经打造了5座现代化的特区城市(深圳、珠海等),依托我国日趋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完全有能力、有财力、有物力,打造建设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的政治首都。
是的,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国家实力今非昔比,我们的国民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外汇贮备世界第一,人均GDP已经突破2000美元……,尽管2008年我们遭遇到了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的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仍然取得了经济和建设的巨大胜利,凭现在的实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新都是完全可能的。
建设新的国家政治首都,是国人的期盼,是现实的要求。我们姑且先不说迁到何地,最关键的是,首先要解决一个思维定位等基本问题。
未来的新都是建设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或世界第一的超大城市,还是建设风格独特,典雅精致,玲珑乖巧,避免重沓北京大城市通病的覆辙,体现中央人民政府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发展中小城市的执政理念,这是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据笔者所看到的有关新都建设的建言,大都认为要建设世界级特大和超大城市,出发点是显示中国崛起的大国风范,象办奥运会那样一切追求最大最美最好、高水平、有特色,向世人展示我们的实力,为国人脸上增光,使国人和华人华侨感到骄傲和自豪……
笔者认为,这些建言出发点都是好的。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0多年间,中华民族倍受欺辱,中国的大国地位一直不被世人所认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大国地位基本得到确立,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但没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实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中国已经绝非过去,凭我们目前的国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建设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世界一流的超大城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卞洪登先生在《首都东扩》一书中建议,将国务院机关及部委搬迁至北京、天津之间的所谓飞地即:隶属河北省管辖的香河、大厂、三河三县,改为首都新区,建立国家新的行政中心,使之成为连接北京与天津的桥梁,以此推动京津唐廊大都市经济圈建设,使北京的人口增加到2500万人,将北京建设成为洲际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和世界级的超级城市。还有人建议,在“襄荆宜三角地带”建设国际性的大都市等。总之,建议将首都建设成大都市或超大城市的不乏其人却言词灼灼。
但是,纵观世界的首都现状,以及上面我们对美国、巴西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首都的分析说明,国家首都也并不都是世界级的大都市,也并不是说越大越好,越大越能显示国家实力。世界头号强国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美国的城市排行榜中属于中小城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更是小巧玲珑,人口30万人,没有高楼大厦地标建筑,只有低矮的楼房和别墅;南美第一大国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也只是北部高原上的一座100万人口的城市等等。我们能说美国不富裕、不强大吗?我们能说澳大利亚、巴西国家穷、人民没面子吗?
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大国,迁都是牵动全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大动作,也会对国际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新都的建设,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都之初,梁思成先生的建议对我们今天仍然十分有用,就是把首都建设成为类似华盛顿那样的、最适宜人居住的旅游城市;其次,巴基斯坦建都的理念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中国。1960年5月24日,巴基斯坦通过了迁都总体规划,其中特别指出:“首都不应当是工业或商业中心,只应当是首都”,应该把新首都建成“一座花园和花的城市,使全城看起来像一块美丽的地毯”即:花园城市。这些对我们建设新都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所以,新的国家首都的建设,首先要解决一个观念问题,那就是必须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汲取教训,借鉴经验,传承未来,新都绝对不能追洋求大,搞什么世界第一大都市、国际中心城市。尽管我国的经济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要说与发达国家,就是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不能夜郎自大,忘乎所以,贪大求洋;其次,国都代表着中国政府的形象,反映着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服务人民的初衷。首都的建设是节俭务实的,还是追求奢华铺张的;是简明开放透明的,还是高深莫测隐蔽的,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国人、世人对未来政府的信誉度;其三,面对将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秘密可言,未来的世界将是比环境、比质量、比效率的世界,国都再大,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地位,国都建设的再奢华,也不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笔者认为,新政治首都的建设要小而又小,精益求精,重在环境、适用、透明和国家公职人员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真正将新首都打造成一个绿色环保没有污染的、体现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的、体现小政府大服务初衷的、集现代化资源为一体的,玲珑剔透、别致新颖、开放透明、具有亲和力的中小城市,作为政治首都。这个政治首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硬化的大广场,没有高耸的烟囱,听不到轰轰隆隆的机器声响;这个政治首都,没有灯红酒绿,没有五星级的大酒店,没有热血沸腾的大学校园;这个政治首都是高科技武装的,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建设的,没有污染和喧嚣的,大街小巷很少看到着装警察和频繁呼叫警车的易居城市等。这里只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和国际交流场所;只有权威性强、效率最高的国家办事机构;只有奉公守法的、办事最快、最廉洁的公职人员,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全新的、开放的、远离腐败和淫秽场所的,从事国家管理和对外交流的现代化首都——即中国最高首脑和机关的首善办公之区。

第二节  切实选择好新都的位置

关于未来新的首都的位置,是人们最关心、议论最多、最难下结论的焦点问题。因为,它不仅首先要位置好,普遍被国人所接受、认可,还要考虑众多利益集团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在诸多城市争相作为首都城市的今天,位置的选择更为重要和迫切。位置选择的好,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世、对发展都有好处,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进全国人民的团结,促进和谐中国的建设,解决长期困扰在国人心中的忧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否则,就会导致中央高层矛盾、基层群众怨言。因此,位置的选择必须十分慎重,必须得到最广大专家学者和最大多数人民的认可。
在上述章节中,笔者曾对各家所言进行了简要叙述,综合诸多关于新都位置选择的意见,迁都中原占据着最多比重,基本形成了共识,被众多专家学者所认同。首都的位置,从古代帝王到近现代国家,都非重视,比如在我国历史的盘庚帝迁都安阳小屯村,首先就是考虑到他的地理位置。古时的小屯村,离古黄河岸约40里,处于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冲积扇平原中部。旁边有洹水穿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对于原始的水利灌溉,农耕开发十分有利,是发展农业的理想地方。这里还是一个的战略要地,左有太行山,右有漳水、滏水,前面有黄河,后面有险山,地势险峻,是难得的天险,无疑是一个建都的“风水宝地”。正是盘庚迁都于此,开创了殷商200年的安稳基业。可见地理位置对于国都是多么重要。再比如秦的三次迁都,除了政治原因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秦看中了他特殊的地理位置。战国初期,秦国都城一直在雍城。到秦献公时(公元前383年),秦又将都城迁到栎阳。司马迁说栎阳的地势是“北却戎狄,东通三晋。”随着国力的增强,秦孝公决定再一次迁都,将国都迁往 “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的咸阳,同样是看到了他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咸阳处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要想东西方向通行,必须在咸阳附近横渡渭河,自古天下一条路,咸阳的战略位置比栎阳还要优越得多。正是这一次具有历史性的迁都,为秦的强大和最后称雄诸侯铺平了道路。咸阳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所以,国都的地理位置是首先要考量的第一个问题。
同时,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惨淡的一幕,莫过于大清王朝的当权者慈禧太后面对八国联军的炮舰,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给中国人丢尽了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离海线太近。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也是从北京(因为当时朝鲜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9.18事变日军就是从朝鲜进入东北的)开始,而后发动8.13上海战役,同样是因为上海离海岸线太近所致。中国本来不是一个海上军事强国,而把首都建在沿海,其危险性可想而知。这种危险至今仍然存在,如果台独势力猖獗,一旦战事突起,美军干预的话,北京将再一次袒露于美军航母的飞机弹炮之下。所以,首都地理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
当然,首都它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一个政治中心,而不是地域中心。如果地理中心更适合建都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只是目前世界上真正的国都正好在一个国家的地理中心并不多见,只是相对在一个国家的地理中心。在古代交通通讯尚不发达的时候,由于秦始皇强有力和富有生机的统治,即使国都不是国家的地理中心,他从咸阳签发的各种诏令并没有受地域的限制,而是源源不断地及时送达全国各地,不仅得到了执行,而且基本形成了后来各王朝的范本。今天我们建设新的首都,就要汲取过去的教训,尽最大努力避免过去的失误,选择接近国家地理中心的位置建设新都。

第三节  实行“一国三都”制

选择中国中部的空白地区建立新都已经成为共识,要求尽快迁都的呼声也不绝于耳,越来越高。一些专家学者如卞洪登先生建议实行分都制;还有些学者的“一国双都”即:保留北京为政治首都,将经济首都迁往上海;或北京作为经济首都,选择中部或西部某个城市作为政治首都等等。笔者认为,实行分都制或一国双都制,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面临的环境、资源、交通、人口等等日益恶化的问题。试想假如我们将经济首都迁往上海,那只是10多个经济、金融部门的人员流动,多者包括家属(家属也不见得愿意迁往上海,即使迁往上海的工作人员恐怕大都还有回北京的打算)最多10万人,北京的负担仍然过重。就目前中国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而言,中央掌控的资源太多,人们进京就是冲着北京的政治资源而来的,政治资源留在北京,阻挡不住国人的进京潮。假如我们将政治首都迁往中部或西部的某个城市,笔者对中部或西部城市目前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就中部而言,河南郑州最合适。郑州不管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都优于中部其它城市,但问题在于,郑州城市人口已经接近300万,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且周边大中城市过多过近,人口密集等。假如政治首都迁到郑州,将面临着北京现在所面对的诸如城市交通、战略安全等问题,从长远考虑,迁都郑州也不合适。那么,西部城市怎么样呢?西安最为理想,但是西安城市规模过大,人口剧增,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负担沉重,已经承载不下更多人了,尤其是水资源的贫乏,我们决不能从一个缺水的城市再迁到另一个缺水的城市。另外西部就只有中国第一帝都咸阳盆地和四川盆地可供选择。咸阳盆地,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周边山川环绕,但由于帝王建都时间长,给人以封建封闭的感觉。四川盆地偏离国家地理中心且巴蜀文化传统太重,恐国人难以接受。
笔者在认真研究了中国历代迁都的历史和世界上几个国家成功迁都的经验后,认为,借鉴巴西、南非的建都经验,吸收我国古代国都建设和管理的精华,按照国家倡导的小政府、大服务和谐亲民的理念,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角鼎立的“一国三都”架构,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四节   实行“一国三都”制的借鉴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早在东汉时期就实行过“一国三都制”的成功范例。西汉政权旁落王莽手中以后,以刘秀为首的汉室后裔几经拼搏,创立了东汉政权。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刘秀除了对国内的反对势力进行东征西讨之外,就是出外到处巡视,寻求确保国家政权的体制,他在频繁巡视长安后,看到经过多年的战乱,昔日繁荣的长安城破烂不堪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他认为,要复兴汉业,选择首都非常重要。最后经过他六次寻访长安,祭扫西汉皇帝的故陵,终于决定:西京长安作为祖先的创业地,历史悠久,具有文化中心的意义,将其定为文化首都;南阳为自己的家乡,是“龙兴之地”、商业都会,被列入了陪都、经济首都;东京洛阳是皇家宫室和大臣所在地,是行政中心,被定为政治首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一国三都制”的朝代。这种三都制的管理体制,为东汉王朝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历史之先河。东汉王朝由此历经14帝,共计196年。今天我们迁都南阳,是天作之巧合,也是中华文明的一次让“一国三都”的历史大回归。
东汉时期“一国三都”形势架构图

在世界上,巴西实行的三都制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南美洲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巴西政府毅然决定实施迁都。1950年前后,巴西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约热内卢周围不到全国11%的地域内,而广阔的中西部和北部亚马逊地区发展长期滞后,虽然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人烟稀少。1956年库比契克政府上台后,经过充分调查,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一片荒原上选定了新都地址,经过不到4年的紧张建设,在人迹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新都──巴西利亚,1960年4月21日,在新首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迁都大典。行政首都迁移后,巴西政府在里约热内卢仍保留文化、旅游等部门,将原首都定为文化首都,将圣保罗定为经济首都。这样尽管行政首都迁移,但里约热内卢的形像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现在,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三地分别承担巴西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中心职能,各司其职,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协调发展,促进了巴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奠定南美大国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南非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鼎立的三都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巴西一国三都略图




第五节  “一国三都”的基本构想

所谓“一国三都” 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将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金融(不包括央行)办事机构迁往上海,将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留文化、科技、旅游、体育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北京,把北京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一)国家新的行政首都架构:

国家新行政首都的职能。政治领导、国家管理、经济决策、立法、司法、执法和政治协商。
国家新行政首都的搬迁单位,主要包括:1、中共中央及办公厅、中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统战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以及中央政策研究等主要部门;2、全国人大及相关办事机构;3、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国防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委;4、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5、全国政协及相关办事机构;6、解放军三总部(包括二炮指挥机关);7、新闻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解放军日报、中央电视台、电台和国际电台;8、学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9、各民主党派,按照自愿的原则;10、外国大使馆。

(二)国家经济首都的架构:

迁往上海经济首都的部门: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金融(央行除外的所有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保险、证券等与经济投资(如国家电力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中海油总公司等)贸易等有关的经济部门和中介组织;经济参考报等经济类的报刊。

(三)国家文化首都的架构:

保留在北京文化首都的有关部门:国家文化部、科技部、教育部、旅游局、体育总局以及与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的群团组织、研究单位、中介组织、与北方地区联系紧密的国家开发公司(如中石油、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等)、国家演出团体、出版社等。
就北京城市文化而言,北京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近60年的发展和建设,北京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最集中的城市,作为未来中国文化首都是最合适不过了。北京作为文化教育中心、科技中心,重点发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体育等事业,这些都是和环境无冲突的,并且随着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人口也会大量分流,留下的也能静下心来搞学问,研究科技,北京只剩下历史名城,大学城,科技中心的头衔,使一大批专业素质高的人群形成浓厚的人文气息,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城市。

第六节  “一国三都制”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占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面积比整个欧洲(除俄罗斯)还大,人口比整个欧洲还多。一个城市的功能如此之多,管理这么大的面积和这么多的人口,实在是责任太大,负担太重。所以,实行“三都制”是必然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首先,有利于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确定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推进政府再造工程。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小政府”、“适度政府”、“有效政府”,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对政府再造十分有利,使中央政府与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与服务型的政府相匹配;
其次,有利于铲除腐败现象。新建一个小型的政治首都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形成与特大经济型城市相分离的架构,有助于建立政治与经济分开的现代国家体制,有助于铲除政经结盟、商业贿赂、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其三,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央和国务院搬出中南海,对于国家公职人员,从文化上是一次思想解放,从心理上是一种彻底地解脱,从身心上是一次与几千年帝王文化和专制政治阴影的决裂,对于促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百利而无一害;
其四,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资源配置。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后,由于行政资源的减少,北京会逐渐缩小城市规模,最终与其资源环境相匹配。保留北京文化首都和直辖市的特殊地位,使北京通过发展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科技论坛、旅游观光等社会事业,真正把北京建设成为花园城市、宜居城市的文化之都;
其五,有利于国家安全。战略上,国家最高权力建在国家腹地,不仅有效保护了国家最高权力的安全,而且也保护了北京的科技、文化遗产的安全,可谓一举双得,非常有益;
其六,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国家的掌控和管理。三角架是最稳固的几何图形,一国三都制的国家架构,是最安全的国家体制,可以更多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相互协调,各展所长,分工合作,互为监督的国家管理体制,全面调动各区域、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戮力为国家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格局。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6-09
《转》《中国迁都动议》大搜捕
《中国迁都动议》大搜捕

秦法展    胡星斗

      

2008年2月12日,《中国迁都动议》在互联网上发表之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百度、新浪、搜狐、凤凰、Google 以及瑞丽女人网等各大网站纷纷刊登和转载,大河网以重磅推出,人民网、中国法制新闻网、价值中国网、融资网、亚洲时报在线中文版、中国民族精神网、人民中国维权网、焦点网、新世纪等诸多网站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和转载。天益文章排行一周排行第一,在中国法制新闻网“中华英才”文章一月排名第三……。短短3个月时间,点击、阅读和发表评论得到数万人,成为人们议论最多、关注最广泛、讨论最热烈、评论最集中的话题,充分体现了国人对迁都动议的重视和关心。一个网友深情地留言说,这是目前看到的有关迁都方面最好的文章。

读着网友的评论,我们心潮澎湃,思绪联翩,夜不能寐。不管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不管你是恶意还是善意,不管你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不管你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我们都深深地向您说一声,谢谢您的支持和参与。有您的参与使我们感到欣慰,有您的参与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有您参与给了我们鼓励,是您的参与给了我们力量和勇气。

也许您笔下生花早已忘却,也许您时常关心着您的意见是否被人重视,也许您人在梳理着已经过去的回忆……,我们告诉您,您的每一话至少有我们在聆听着、记录着、关注着。近来,笔者对网友的留言进行了归纳梳理,我们就您或许已经忘怯了的语言和您提出质疑的的问题回馈网友。同时,笔者就以下几个问题答复网友:一、关于网友留言综述;二、对网友意见和质疑的解答;三、下步设想与建议。仅供参考:



一、关于网友留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支持迁都。



一个一人行也有我师、 QQ:625797834的网友说:这是一个“绝对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大事情!”“坚决支持!”指出,“领导者应该拿出盘庚迁都的气魄,才能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

一个叫“大势所趋”的网友说:楼主论述的确有道理,北京现在发展的太大了,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交通阻塞,确有迁都的必要。而所选新都城的位置也非常有见地,那地方位于河南、湖北、陕西和四川的交界处,交通便利,水、电力、煤炭和油气资源丰富,是全中国的中心,方便对全国进行管理。建议高层领导尽早下定决心迁都,为我中华复兴添砖加瓦。

一个署名“与狼共舞”的网友说: 强烈赞同! 迁都,政改,统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完成其中任何一项,都将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伟人!如果能够完成全部三项,那将成为中华文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
    那么,谁将成为这样的领袖呢? 全国人民拭目以待!

一个叫“云栈洞主人”的网友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北京缺水,污染严重,继续定都,成本高,收益低。高校、研究所过于集中,不利于区域平衡发展。

一个叫“华夏穿城”的网友说:应全方位来考虑,从政治、经济、军事、气候等。迁都尤如黄河改道,为何改,时间长了,总要堆积河道的。

一个叫“书生于凡”的网友说:确实有道理。迁或不迁,迁哪,怎么迁都需要详细、充分的论证,才不至于仓促。

一个叫“观天堂主”的网友说:我们建议,中央政府必须痛下决心,坚定信心,尽快将之提上中央和全国人大的议事日程,加快立法步伐,尽早实施政治首都的迁移。在完成北京奥运会之后,即可全面推进迁都工程,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演绎完成一次现代迁都的伟大壮举。-----说的真好!

网友说:很有道理,很有前瞻性。如果首都不从北京迁出去,仅凭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缩人员等是无法解决当前北京人多为患这个矛盾的。只有迁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口,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实现均衡发展。

针对有些网友发表的不同看法,一个叫“wang ”的网友说:完全支持。论述十分全面,论据充足有理。希望能引起高层决策者的重视,尽早提交人大讨论。也希望网友们有理有据地开展讨论,补充完善方案,反对也可摆道理,千万不要打口仗。

有些网友诙谐地说,习惯了久坐的人,不是愿起来的,更惶论走一走!

一个署名“暗夜藏花”的网友直言:“中国必须迁都。1、目前北京严重缺水,所谓的南水北调工程最直接的受益者无非就是北京。但日益膨胀的人口卻加大了水资源的缺口;2、之所以北京人口膨胀过快,主要就是因为北京占据了一个国家的诸多中心,如经济、政治、文化、IT等。我们知道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政、经、文中心都是分开的。如美国的华盛顿为政治中心、纽约为经济中心、硅谷为IT业的中心;3、沙漠直逼北京。大唐盛世的衰落皆是由于恶劣气候造成,包括古代新疆的一些小国,由于沙漠化和水资源匮乏,导致整个国家消失。假若有朝一日北京被沙漠覆盖,虽不会导致亡国,但非要到那时才去迁都吗?南水北调花纳税人上千亿元,有这么多錢,足够建立一座新的城市作为政治中心。何必死赖着北京这块地呢?;4、古代对北京风水宝地的迷信学说,也可以休矣。中国历代王朝,哪家占据的不是所谓风水宝地,龙脉凤岭!结果呢?有几个落得過好下场?迁都,作为纳税人。我有权要求政府节约南水北调的资金,多为贫困学生做些事情!呼吁要不就全民公投!看有多少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有多少人拒绝迁都!?

一个对迁都和中国行政区域改革颇有研究的网友宋海清在网上发表文章说:最近,有关迁都方面的文章、网评较多。我认为,迁都是非常必要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迁都是迟早的事。早迁,可以避免矛盾积累太深;晚迁,被迫地迁,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目前,很多人提出的迁都理由非常充分,但我认为迁都应当与行政区划改革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建议,规范省级行政区名称,取消自治区;缩小现有省级行政单位管辖的区域面积和人口,使各省人口和面积差距缩小;增加省、直辖市的数量,使省级单位达到60个左右;减少行政区层级和管理层次,省、直辖市直接管辖县、市,地方行政层级一律改为省(直辖市)、县(市)、乡(镇)三级,实行扁平式的行政区划建制。他赞同实行“一国三都”制:政治首都设在南阳,最高立法机关、最高司法机关、最高行政机关迁入政治首都;文化首都定为北京 ,国家的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管理机构和群团组织、科学院、大学等留在北京,保持北京的文化中心地位;经济首都设在上海。国家经济管理部门、金融中心都集中在上海。
      “印象沙龙”网站的一个网友在读后“中国迁都动议”文章后说:写得很详细,大部分赞成,可以提交人大去讨论了。“照北京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迁都是必然的,既然如此,何不早点迁都?难道非要沙漠化到中南海才肯行动?何况中国与日本以后为了东海油气田必有一战,首都最好离战场远一点。”

一个署名刘伉的网友发表了长篇有关迁都的文章说:首都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了,比如我们用“北京”指代中国,用“伦敦”、“巴黎”指代英国和法国等,所以,首都担负着“国家形象”的重任,说它是一国象征也不过分。有了这样的身份按说应该稳定才对,事实上,大多数国家的首都是很稳定的,迁都只是出于无奈。然而,从18世纪末到今天的200多年里,全世界相继有1/3的国家迁了都,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近现代首都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作者掌握着丰富翔实的资料,把近现代涌现出的迁都现象作了巡礼式的介绍,既有正史又有轶事,阅读中我们会有窥探一国家务事的感觉。本来嘛,给首都搬家就是一件棘手的家务事。从18世纪末到今天的200多年里,世界历史发生了诸多变化,世界经济在飞速变革,人群与人群、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也随着战争的消长而变幻莫测。在这个动荡的背景之下,我们对任何事都不能抱有足够的信心认为它永固不变,比如说一个国家的首都。如果把国家视为一个生命体,首都就相当于神经中枢,在任何时候,首都都是国家最重要的地点,她的兴衰反映了国家的命运,内外战争中首都被攻占,往往代表着政权的更替,甚至国家的灭亡。所以,首都应该是稳定的,正如大多数首都所表现的那样,一旦确定,就生根发芽,直到成为一国的象征。

     但是,首都搬迁的事古今中外都有发生,在个别国家的某个时期,迁都之举还频繁进行。比如日本,在公元6世纪末到8世纪末的200年间曾七迁其都,平均28年搬一次家。历史上一些大帝国在开疆拓土、攻城略地的过程中,也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迁都——既为了巩固已得到的战争成果,也为了建立突袭性的前进基地。这些,我们暂且不谈。单说近现代世界各国已经或正在发生的迁都,就已经让我们眼花缭乱了。  

不少网友指出:应把首都迁向国土的中央。近现代迁都的国家,虽然在迁都的动机与设想上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内迁”。中国有“择天下之中而王”的说法,这个“中”指的是交通的中心。在古代,国家的交通中心往往位于国土内部四通八达的一个地方,显然,首都定在这里有利于上情下达,也有利于把各地资源汇集过来。所以,自古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把首都放在国境的内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有不少国家的首都位于海岸线或国境线上,但是,一旦政治情况发生变化了,它们就会把首都向国境内部迁移。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其国民不受外国的侵犯,因此,古代统治者除在首都集中大量的军队外,往往会选择有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的地理区位作为首都。但在当代国际环境下,国家已经不那样担心外敌的军事侵入,所以凡是首都内迁,考虑较多的是政治、经济乃至人口层面的问题,力求通过这种大动作,收到施政更加灵活、经济均衡发展、人口分布趋于均匀等多重效果。但在某些国家,首都的内迁,似乎仍然包含军事上的某种筹划乃至国家安全的考虑。尽管目前有人认为,在现当代日益先进的军事技术条件下,战争的真正致命打击,往往是“垂直地”突然而降,并非是“水平地”缓缓推进,所以地上的平面“纵深”不拘大到多少公里,都没有什么实际保障意义,但有关“内地安全”的传统构思,对某些国家首都的内迁,仿佛仍起一定的作用——至少在心理上蕴含着某种“安定”和“缓解”的潜在功能。

还有些网友说:给首都搬家是个系统工程。 迁都是件大事,有“牵一发动千钧”的效果。不仅迁都国家的政治经济格局将随着新都的诞生而发生改变,其他国家也将依照新都的情况而改变与这个国家的联络方式,比如驻该国的使馆要迁到新都啦,随着该国政治经济和人口分布的改变,对该国的经济政策也要变化啦等等。因此,迁都实际上牵扯到许多人的现实利益,是个系统工程,由于众口难调,实施起来就格外困难。

网友建议:提出迁都的人是出于想缓解北京自然资源比较差的现状,水源,沙尘暴等,这些确实是限制了发展,但迁都不是件小事应该慎重研究。如果可以迁的话,本人认为迁往一个水源丰富、又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长江中下游的中、小城市较好。

   一个署名“陆东洋西”的网友说:“首都作为政治中心,不在大城市,而是在小城市,就所知道的范围而言,大概是美国的华盛顿,现在缅甸也把首都迁往其他的小地方,好象韩国也有如此情况。所以迁都之类,应该参照其他已经进行类似动作的国家的经验,才可从事。千万不可造次,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耗费。但是上面各位网友没有过多谈及首都功能过于集中的利弊。就本人来看,目前过于集中北京确实也有很多弊病。尤其现在信息产业如此发达,完全不必如此集中在一个地方——首先维护和扩展的成本会不断地提高,高层精英会不断地聚集在首都市区,而平民会不断地被迫迁往郊区(当然换个地方同样会发生类似倾向,也不可能不断地迁移)。世界上目前比较集中而巨大化的首都,我想是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后者也有迁都的议论,但好象是从避免地震的角度考虑。但是,无论如何,目前在北京买了房的高中层干部和职能机构的职员和他们的家属是不会答应的,他们的能量超过一切,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可见阻力之大,非同小可。但是真的如果要迁,我是觉得南京还是首选,居中国之中,扼长江之要,所谓“虎踞龙盘”,外出海外和深入内地都是不错的地理位置,而且历史上,尤其是民国的首都也在那里,从正统性承续而言,也不差。(顺便说一下,本人非南京出身,与南京也无任何私人关联)。”

还有些网友建言:“我赞成“迁都”,新中国还用老中国的首都,政治上已经不正确;在现今全球化的年代,更应该把首都搬去沿海的地方,但也不是像上海,应该重建一个首都城市。”“我以为应分都——将最高法院迁到南京去,让南京成为我国的司法首都——以体现司法的独立性。至于北京——建议和天津合并——让天津发挥其北方工商都市功能,使北京成为承担单纯的旅游和政治功能的首都。”还有网友提出疑问:“在北京已经投资了这么多钱了,再迁都有些设施又要重复投资吧,不是浪费钱吗?”




--------------------------------------------------------------------------------




cgf/l4?9}.`0k9}|国学数典论坛 》会员乐园对中国是否应该迁都在网上进行了调查,令我们感动万千。《论坛》从不同角度列举了184位网友的留言。从网友的留言看,坚决支持和坚决反对意见的几乎持平,更多地人是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为了节约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投资对当今体制下的运作存在疑虑,更多的人比表达了对迁都存在着担忧等等,

不少网友指出,尽管迁都“确实迁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大事,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不迁都的话,现在的首都生活工作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这个问题真难平衡!” “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中是不争的事实,自己也经常想:与其把工业区(比如首钢)搬迁,远不如把首都搬迁划算,但是在中国北京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城市的概念……“目前的制度匡架下,它才能从周遍省市调这调那,但如果制度变了,它到时候该如何呢?“千万不要迁到西安去,去哪儿都别去西安!北京的城楼毁了,别把西安也毁了。北京要这么继续耗下去,迟早是要崩溃的。“(<道德经>说得好,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好折腾啊,特别是如此大的国都。

如果要迁的话,首先要迁到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等等。我们深信,正如网友所言,这是一个“绝对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大事情!” “领导者应该拿出盘庚迁都的气魄,才能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

有网友发表长篇文章,从京城恶性扩张和深圳危机看我国的城市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迁都的重要性。他说:深圳危机既是人造城市和钦定特区所带来的后果,也是缘于改革开放特别是香港回归所留下的深深陷阱。早数月前,南都报有篇专题评论,披露深圳危机的诸多方面及其未来情境。可想而知,它现在正站在调整、收缩、重建特色或依赖中央政策引导重塑港深一体化发展关系的十字路口,面临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泛区域经济设计的重要抉择。
   北京的问题更多。解决这些问题,它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和宏观经济稳定尤为重要。最近,国人中有识之士提出迁都主张。我虽未从专业角度阅读此类文章,但一说便可想知:1、京城因为中央、地方共建的失控性扩张,已成畸形城市;2、北京的中央政府妨碍了直辖市地方政府和民意的独立规划与发展方向的设想;3、北京的党政领导、官僚体系、各类机关、团体及企事单位极为庞大,其中关系错纵复杂,在当前条件下,难以杜绝作风腐败和权钱交易,迁都另立政治中心,有利于律政司法、外事外交与廉政建设;4、北京是多类中心、多种机构重叠的地方,集权统治的中央领导容易越俎代疱,有涉党政不分、政企合一之嫌;5、北京近二十年来名胜古迹和历史建筑破坏甚多、迁都有利于及时刹车,认真抢救与复原,重新弘扬中华文化、突出历史人文特色;6、迁都后,北京可别开一国政治因素,按照古城原有风貌与优长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据以构建地跨南北的具有新旧特色相互交映的文化、旅游、经济、金融、商业、交通与服务中心;7、北京由于市政、市建管理失周,工作效率低下,迁都后有利于重新建立社会和市场新秩序;8、北京污染严重、环保落后,有待迁都后认真改善环境条件和减少人口、人流,重现静谧温馨,使其成为我国最宜家居、最宜旅游和最宜交易的国际大都会。
   至于迁都迁往何处,我想既不须效仿古代枭雄自投发祥、盘据之地,不须忌讳六朝旧都风水侵妨国运,也不须借助古城之名胜与吉祥,不须留恋大城市的繁华竟逐,亦毋须考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与战备必择的地理优势。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交通方便,一国首都,原则上选取有利律政司法、有利外事外交活动、有利安全保卫与各种服务的中原之地即可。事实证明,像华盛顿、渥太华、堪培拉等中小城市作为大国首都,功能齐全,效果良好!怕只怕选到最后,“小庙”里容不下也养不起大政府的大小神坛和各路真神。所以,还是要采取务实的态度,树立“政府是人民公扑”的意识,痛苦地改造旧政府机构,培养新一批高素公务人员,让旧式大政府型态尽快向文明、科学与进步的小政府过渡。
   By the way,温、胡等国家领导人是不是有迁都的意向?这是目前可议与否的前提。共产党内部的某些权力、职能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市长委员会等,是不是能为新的建都搜集有关资科和做出有效的科学论证?这是系统工程和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准备。我认为,凡敢于言迁、择迁、定迁的人,他就是富有远见卓实的智者。国家领导人如能下定决心迁都并付诸计划实施,借以仅因中央政府易地而免除对北京多方面的干扰和客观损害,他就能青史垂名,做百世流芳的伟人。

还有网友指出:最近,网上关于我国应该迁都的议论不少,其中,尤其是一篇名为“我国政府应该及早考虑迁都中原”的长篇文章较为著名,感到作者是在真正研究问题,为国计民生而献计献策。受到此文的启发,本人认为,我国行政首都另辟新址,只是个时间问题、选址问题,当然,正式启动之前,需要履行法定程序。
    网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迁都已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选址问题。国际上各国都曾作为重大措施实施。二战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迁都热潮。文明社会中最早最闻名的迁都是美国政府把首都从经济中心纽约迁移到当时位于美国地理中心的华盛顿。现代社会中,继巴西、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迁都之后,统一之后的德国将联邦政府从波恩迁移至古都柏林,新独立的中国近邻哈萨克斯坦把首都从天山北麓阿拉木图迁往中部开阔平坦草原阿斯塔纳,缅甸军政府秘密迁都杉马拉(以上引自“迁都”疑问,下同)。韩国国会于2003年12月通过《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决定将韩国行政首都从首尔迁往韩国中部地区;2006年12月21日,韩国正式命名新行政首都为“世宗”,将于2007年开工建设;韩国主要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计划在2012年至2014年,由目前人口过于集中的经济首都迁往新行政首都。
  二、迁都的迫切性。第一,北京已超负荷运转,必须另图迁都良策。北京市人口迅速膨胀,规模空前庞大,环境恶化,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现在北京市的总人口已经超过1500万,其中城区居民近800万,流动人口350多万,郊区人口350万。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外交、科学文化中心和全国第二大综合性的工业基地,是我国城市功能最完备的一个经济型的特大城市,它的服务设施,文化建设,行政结构等规模空前庞大。高度密集的人口和空前庞大的城市规模,远远超越了这块地方所能承受的理想负担,因此,北京市环境污染极为严重,交通非常拥挤,能源淡水供不应求,住房甚为紧张,生活费用、土地房屋价格昂贵,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着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二,北京作为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必须从现在开始保护起来,而保护的重中之重是将行政首都迁出。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但正面临着被现代化的楼阁吞噬的危险。经历亚运会和2008年的奥运会,使得北京城市规模空前膨胀,而这些都是以牺牲老北京老城区、四合院等文化、古迹完成的。如继续发展下去,老北京将部分存在或不复存在,造成历史遗憾。
  三、迁都的必要性。迁都不仅将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无限膨胀的问题,对保护古都文明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是中华崛起的象征,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近六十年来是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将彪炳史册。但毋庸讳言,受当年首都选择的历史条件局限,北京作为首都偏北、偏东的弊端时时显现,不要说西藏、新疆,就连西南、中南及华东各省距离北京都过于遥远。新的首都选择、论证、确定过程,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将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愫。第二,与现代世界同步,彰显我国综合国力。我国正在和平崛起,而与之相伴的大国之都,将以现代化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必将成为国人和所有海外华人、侨胞的骄傲。第三,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实现长治久安,造福千秋万代。事实会证明,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科学规划设计的新行政首都,必将吸取各国首都包括已迁首都的经验教训,成为首都选址、建设的典范,提高我国行政效率,实现长治久安。
  四、迁都的可能性。第一,我国经济实力雄厚,足以承受财政开支。迁都是一项巨大的世纪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人力、物资资源,但我国已具备了相应的经济实力。第二,迁都工程项目可以拉动内需。迁都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可以造成相当可观的就业机会,拉动新一轮的内需扩大再生产,有利于缓解当前出口过旺的势头。第三,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物质保障。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迁都工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支撑;同时,各国迁都的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应吸取的教训。当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也为新首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五、新行政首都地址的选择。选址在新的中小城市(一个或几个连成一片),是较佳方案。事实证明,在小城市新建首都,便于规划与实施,免去旧城改造之虞。应选择我国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与各大区距离大体相近的区域。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湖北、河南之间、选择现有地、县级城市扩建较为适宜。具体地点,应经过科学论证、反复比较,才能确定。
  网友建议说:迁都工程的时间选择,应在奥运会结束后即着手准备,择期开始。

也有网友认为:从去年北京制订的发展规划来看已经放弃了“经济中心”,但是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所以,既然天安门的象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天安门搬不走,首都恐怕也搬不走。而且通过奥运会,政府已经把几千亿都投在北京了,好容易树立一个大广告,怎么能轻易又换地方呢?多浪费啊。中国历史上的迁都,除了盘庚迁殷燕王扫北基本上都是政权的更替。前一千年中国的都城从西安向洛阳开封东西向摆动,后一千年则是沈阳北京南京南北向摆动,这样摆动的原因是因为执政的政权为了实现从发源地到新领土的更好的控制。然而现在的信息化程度这么先进,即便首都偏东北一些应该也不会影响对于西南远方省份的控制力度。况且迁都可是大动静,就象人动个大手术一样,除非病重得太厉害了,非做不可了才做。做完后还要静养个好久才能起床下地的。中国现在不是要修养守拙韬光养晦吗?台湾问题还没解决,周边也不太平,自身问题也还不少。迁都恐怕还不是最要紧的事。

网友说:新首都完全没必要选在一个大城市,依国人现在的习性,一旦定都,马上会把所有机构一股脑地划拉过去。我以为,不如选一个不太大,但是交通方便的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则不必一定有。华盛顿、伯尔尼、阿姆斯特丹都远远不是本国最大城市,我们国家如此之大,为什么不能多有几个中心呢?

网友说:中国和别的国家还不一样,号称地大物博可人实在是太多了,一平均啥都没,坐在飞机上看南方的平原,几乎都是房子和耕田!历代的首都也一直在迁,不仅是政治上的原因,(我总不自觉地要靠到玄学的高度上),可能一个地区的地气也需要“养”,就象庄稼得隔茬,有些果树不能年年收。而北京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了,尤其是近几十年开发的速度太快,集中暴露出了太多的问题。
    网友指出:中国人有一个好习惯,不管多穷,也要门面,说什么也得有大剧院、总统机……总在那瞎倒腾,开始要东部黄金海岸,西部穷了再回过头来发展西部,所以,有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迁都可能是早晚的事,可往哪牵,搞不好又是一只大黄虫,我们希望这只大黄虫飞到哪呢!?

网友指出:目前关于迁都的各种观点各执一词,难以说服对方。本人认为江汉平原论比较恰当,但更重要的是首都应设在地理上的中心,经济相对落后,人口不密集,土地利用率不高,气象水文地质地理条件良好的地区,不属于保护区,而且附近不能有对安全构成威胁的大型工程项目。新首都如果选择旧城市来改造,必然要背上历史包袱,对原有的文化造成破坏,而且浪费一定的资源,也不可能建设出一个比较完美的首都。本人建议选择湖北大洪山附近某地(其优势可参考孝感),采用巴西的经验,在空白点上设计。迁都兹事体大,应该由专家设计出多套方案,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尽量客观地审视对立观点,对迁移方案从科学规划、投资分析、建设周期、建设规模、迁移成本、建设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得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优结论,最后经全民公决来确定。

一个老北京道出了北京人的心声,他语重心长地说:北京因为是首都,所以拥有很多特权,所以占用了很多资源。这些资源和特权让北京的发展与其他城市的发展相比十分不均衡,也成了让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每个有都有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渴望和追究,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过多的人蜂拥到一个地方只能让他的发展更加不均衡,同时也给这个地区的“土著”居民带来很多伤害。“北京欢迎你”其实是欢迎你来我家玩,但不是欢迎你来我家常住让后把主人赶出去。现在越来越多的土著北京人已经被或温柔或粗暴的赶出去了,温柔也好粗暴也罢,其实都是扎在人心上的一把刀子。首都的各种功能有意识地向其他城市疏导,但这又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成效的。 一个老北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首都,总要承担太多的责难和非议,在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尤其如此。所以首都的人总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作的好那是你应该的,作的不好就是杀头的大罪。总之,怎么着都不行。常常听到有人说“北京人如何如何,北京人怎样怎样”,其实他们说的都不是“北京人”,老北京不是这样的。他们说的其实是“住在北京而且把自己当成北京土著的人”。我没法统计现在北京常住人口中还有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老北京了,在我身边,20个人里出不来一个。大街上随便叫一帮人凑一桌吃饭,围着的一圈里必定是天南海北,估计找不出一个会京片子的。

所以“首都人民”这份职业大家可以轮流坐嘛,也让别的城市发展发展,让北京透口气,让北京人不差忙儿的回自家看看,兴许房价已落下来就能“回迁”,同往常一样安安稳稳的过太平日子。没人再盯着看着等着看热闹、瞧笑话,也没人再在咱们背后戳脊梁骨,也没人把原本不是北京土著拉的屎一古脑扣在北京人脑瓜顶上。这日子,想着就舒坦!祖国幅员辽阔,个个地区的人民都应该享受一下当首都人如坐针毡的滋味啊,换个身份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中国名片当好了。个中滋味,经过了才知道。就冲这点我也支持中国迁都。

虽然有点痴人说梦,但我是真心希望迁的,随便哪儿都行。请把北京还给我,把老北京的人还给我。别让那些在这里土生土长了一辈子的人最后被赶到六环外,赶到涿州,赶到河北省……他们是无辜人,不可伤了这些老百姓的心。我明明生长在自己的家乡,可是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你从哪里来?你老家在哪里?”好奇怪,这话似乎该由我来问吧……
    小学时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的老家在哪里,我很诧异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老家”,就我没有。问到我时我说“不知道,我没有老家啊”,竟然惹得一阵哄堂大笑,现在想来多么辛酸!每天看着不认识的人,说着我听不懂的话,而我认识的人、听得懂的乡音,却在一步步远离。那些个老人儿们,搬得走的,去河北了。搬不走的,蜗居在二环里。最终也都归于尘土……

我可以不作“首都人”,我愿意放弃高考的特权,我宁愿看不见高楼大厦,我只要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乡话。我羡慕那些非京的人,他们到外面闯荡起码还有个家可以想,但是我们呢?我们在自己的家里都不觉得这是家,看不到家里人,听不到家乡话。如果同样去外面闯荡,我们没有“家”可想念,北京已经没有家味儿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的老乡在哪?那天去灯市口办事,公交车上一个阿姨跟我说:“您奔里边儿坐点儿行吗?”这本来不是什么特好的话,却听得我想哭。几十年后我又去哪里听这句“您奔里点”?!

   我知道来数典的肯定有很多祖国各地的人民,看到我这样的牢骚一定会不高兴、不屑、气不过,随便吧。已经丢了家的人不在乎这个。想扣分也没关系,但是这些话今天就是想说!,

有些网友对《动议》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说:楼主思想新,立意新、有创新,一国三都非常好,既是历史回归,又是新世纪的新举措。本届中央政府的最大作为是什么?就是完成迁都的壮举,以此才能告慰民要心。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最关键的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果在环境恶化、资源匮乏、高投入低回报的地方大兴土木,不把国民的钱当成钱,那就不是科学发展。

保持

(二)反对迁都。



一个北京人表述了他的意见说:“北京正在现代化,可那些熟识的东西也在无可奈何的离我们远去。再过数十年,历史上的那个北京也许就不复存在了。至于迁都,是个太复杂的事情,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现在北京存在的问题,在其他任何地方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难道都靠迁走了事?现在最现实的,是如何治理好北京,北京正在减肥,工商金融不是已经渐渐转移到了上海等地吗。相信以中央到地方方方面面人们的智慧,这个问题会慢慢解决的。我生长在北京,但也不是纯正的“老北京”,可对北京的热爱却始终在我心中,不管别人说他多少不好,也无法改变我对他的喜爱之情。”

“迁来迁去最终还是要重新建设,与其浪费人力物力,不如立足现状,下大力气、真功夫解决问题,北京目前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其他城市没有吗?更何况北京自明清以来便是我国首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是历史和社会的选择,迁到其他地方,短期看固然解决了问题,但谁能保证几十年后第二个北京不出现呢?”

网友说,还是“不迁都的好,北京附近的环境资源人文建筑都被破坏了,迁都一处破坏一处。”

还有有的网友担心说:“没必要,太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了。”也有的网友怀疑:“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是毋庸质疑的,迁都,有地儿能代替它吗?能取代它的文化背景吗?”“北京做为首都还是比较合适的。其他城市真的不知哪个胜过北京了。”

还有网友说:“其实都城在哪都是一个样子,迁与不迁,意义并不大。北京作为古都也是时代积累的结果,如若现在迁都,姑且不论经济实力,就是真的迁了都又怎么样呢?迁到哪?全国这么多的城市,还不得争破头啊!所以,我不赞成!”

“没想到大家都说有利有弊啊?我看迁都不但弊大于利,而且无利可图,有弊无利!迁都,耗费财力。就像人们搬家一样,需要认识新的邻居,需要考虑有无地方停车,风土人情如何,学习地方方言等等等···绝对是有弊无利。我们现在的国家,并没有什么问题紧急到需要迁都。况且北京正要承办奥运会,各项工作都在为此准备着,环境也愈加好转,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再不断增加,在这样一个时候,怎么能够半途而废,怎么能够放弃呢?应该一鼓作气,把奥运做好,把北京做好,把中国做好!”

网友指出,“从古代史来看,迁都都因为某种政治原因。当代提出迁都可能更多是阶级和人口环境等压力的因素。当下思考问题更多的是从政治出发。按照目前的管理模式,无论迁到什么地方,要不了多久可能又是一个新的超级大城市,所以迁都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网友说,“当然不能迁,“鸡脖子”是最软的地方,也是最好的首都。”“最好别迁,一迁问题准来,还不争得头破血流!”“还是别迁了,迁到哪儿都一样,而且每次一动土,不知得出现多少贪官啊。纳税人的钱可都是血汗钱啊。让北京自谋出路吧,如果北京都搞不定,迁了都也是搞不定。”

有网友说,“迁都不是什么好事,也并非易事。若真的要迁都,最佳选择莫过于仿照韩国,找个地方把行政机构迁去就行了。姑妄论治,姑妄听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迁都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可能的是,不要让北京这座都城浪费全国人民共同的资源即可以了。

有网友发表意见认为,2028年中国迁都。他说:北京从元朝算起已是四朝古都了,其实北京并不是个理想的建都地点,气候干燥,又缺水。中国以龙为图腾,按中国人的习俗,龙是离不开水的,而北京无论是离黄河还是离渤海都有相当远的距离。北京近来沙尘暴越来严重,空气质量每况愈下,这十多年来,北京就很少看见过蓝天白云。元朝之所以建都北京,是因为蒙古人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经常打一枪就跑,并没有长期占领一个地方的习惯。当初定都北京,就有混不下去了就往草原撤的打算。谁知道汉人还比较听话,蒙古人就意兴阑珊地在北京多呆了百多年。后来朱棣之所以定都北京,是因为他抢了小侄子的皇位,在南京杀人太多。朱棣怕那些冤魂晚上找上门来,就跑回他的根据地。满族人定都北京和蒙古人一样的想法,是为了给自己一条退路。至于毛泽东定都北京是因为起初有划江而治的打算,谁知道国民党这么不经打,被粟裕赶到台湾,被林彪追到海南岛。解放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曾打算迁都南京,谁知道朝鲜战争又爆发了。朝鲜战争后,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毛泽东已没兴趣“搬家”了。尽管如此,毛泽东每年有相当长的时间呆在南方。

一位大师说2028年迁都是因为北京皇气已尽,当然政府不能这么说了。政府迁都当然要搬上科学依据,正如老毛一样,口头上是无神论,但在进北京城之前还是偷偷地找那些后来被他批判的“神棍”算两卦。无论是玄学还是科学,中国非迁都不可了。 (q Vd&jv/[8j

北京现在一千六百多万人口,北京市内就有近千万人,这还不包括遍布大街小巷的几百万流动人口。现在北京市人多为患,上下班时堵车十分严重,堵十几分钟,算你幸运,堵个把小时,还算对你比较客气,有时候在桥上从早上堵到晚上,那些钱多脾气燥的大款们恨不得把车子当玩具扔了。如果碰上“两会”或者外宾来访,北京的交通不是痔疮而是脑血栓了。北京人口现在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递增,40年左右北京人口就要翻番。如果取消城乡二元化政策,北京人口翻番的速度会更快。可能不用到2050年,北京市的市区人口将超过二千多万。而北京城区面积在十多年时间就增长了好几倍,十多年前,亚运村还属于郊区,现在都快成为市中心了。北京再以这样的速度扩张,四十年后,北京的房子都要建到八达岭了。而北京的水利条件根本就不能承受之重,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峡工程一样不过又是一个劳民伤财的败家子工程(这将在以后论述),根本无法解决北京用水问题。Z1|(_B D1I/

当然人口膨胀不仅带来用水困难,储如交通、环保、就业、治安等大城市病都会接踵而至。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解决大城市病的良方,只能消极地限制大城市的扩张。像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增长缓慢,大城市自然没有多大压力。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首都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最多是10%左右(新加坡等小国家和大国没有可比性),东京、伦敦、巴黎等大城市的人口占全国的人口10%左右,纽约人口只占美国人口的5%左右。而中国不同了,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期。即使以纽约的人口来预测北京人口,将来北京人口的数量也将达到四、五千万。北京是否能承受这么多人口大家都心知肚明,况且北京不远处还有一个天津。D9B*_}5T[1][1]PE#r

迁都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唯一途径,北京仅中央机关及各部门就有十多万公务员,连同家属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其它人员,总计超过一百万。如果迁都,北京将不仅仅是减少一百万人口。首都迁走后,北京对新移民的吸引力也随之减少,北京市的人口压力也将大大缓解。初步预算,迁都总预算为一万亿左右。新首都建设期为二十年左右,每年的投资是五百亿左右,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承受。新首都的建设将是中国经济又一个增长点,将极大的拉动中国的内需,而且新首都在五十年内又会成为中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估量。迁都对中国来说是迟早的事,早迁早主动,如果拖几十年,就会非常被动。

相比较而言,新首都应在中部地区选址,一是可以拉动中部地区的经济,二是不增加沿海地区的人口压力。将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应该成梯形,沿海地区聚集中国60%左右的人口,中部地区的人口占中国的30%左右,西部地区的人口只占10%左右。而经济结构是沿海地区是中国的工业和商业带,中部为中国的粮仓,西部是中国的西伯利亚,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和草原,为沿海地区提供能源和环境保护。­e[1][1]lZLI
? n


--------------------------------------------------------------------------------



--------------------------------------------------------------------------------

v



(三)网友的意见或建议。



一个署名“王大麻子”的网友说:北京日益扩大所引起的人口与生态环境矛盾,近十几年来民间一直有迁都之议。前两天,又在网上看到了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与秦法展先生合作的,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文章,《中国迁都动议》。此文从经济角度,包括首都供养的经济性、迁都成本和首都与地方行政往来的经济性等,谈迁都问题,并因此建议将首都迁到南阳附近。麻子赞同迁都,但反对南阳。他说,古人定都,自会有其经济考虑。因此,南阳附近的长安和洛阳、开封,分别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作为中华帝国的都城来看,新都南阳附近似乎有其合理性。但是,帝国首都向来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首都本身的经济因素仅仅是定都的国家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政治、人文和社会总体的经济因素。在古代,中华文明主要陕西及以东的黄河中游地区,无论是都城所需粮食、帝国首都所需的人文资源(文化教育、官员来源、主要官僚集团,包括打天下的功勋集团)都在这一地区,所以南阳附近的长安、洛阳、开封能作为都城。京城要随财富和人气走,周和汉都城的先后东迁。古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帝国,也有财富及供养因素(埃及和西亚的粮仓)。然而,从唐朝后期开始,国家的经济中心就逐渐南移,而人文中心早已开始南移(因为晋以后汉族重要的人文家族为避乱而大量转移到南方)。本来,都城应相应的逐渐东南移,才能使首都起到稳定政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此后的元明清,却因为纯粹政治原因(元清其发祥地在北方,其所依赖的社会基础也在北方,明成祖的政治发祥地北方,且据说要防元残余势力死灰复燃),而不顾经济和人文因素,改变都城的正常迁移规律,迁都燕京。

他认为,中华民族的都城早就应该在南方,而且非常可能早就定在南方:若不是南宋统治者缺乏整合市场经济的民间力量为国家力量的制度,若不是明成祖犯上作乱,若不是日本侵略!南方是商业和市场经济,北方是小农自然经济;南方人文灿烂和生机蓬勃,北方人文缺乏和因循守旧。中国的现代化是从南方开始的,打响摧毁满清帝国专制的第一枪在南方,北伐是南方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对北方帝国专制残余--军阀势力的讨伐,并最终取胜。

若解放后我们定都南方,也许早就现代化了。解放后,定都北方一是有南方尚未底定,二是北方靠近盟邦,三是对定都的合理性考虑不够所致。然而,此后几十年政治经济变动表明,南方仍然是革新的和有生机的。在60—70年代和80—90年代的政治博弈中,都是南方人士进军北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东南沿海成为整个国家的发动机。这一切都表明,人文,社会和经济,决定政治大势,新一轮思想解放也兴起在南方。如今,北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顶尖大学和顶尖的研究机构是人文重镇,但那些单位里相当多人员来自南方(也被特权堡垒的空气所腐蚀),且弄出来的东西都是腐朽的。

诸多理由都说明:要迁都,这不仅是因为首都本身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更重要的首都在北方会阻碍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和经济良性发展,以及现在那个地方的人的人文素质和精神与现代化格格不入(想象一下,在特权堡垒中生活了几代人的人)。要迁都,就要迁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而不是南阳(附近)。因为,南阳附近虽然具有首都的经济性,但从社会经济全局来看缺乏合理性,尤其是缺乏都城所需的能够滋养革新精神之政治的人文社会基础,没有促进经济体制市场化的人文和经济因素。其实,四川重庆都比南阳及附近地区的人文社会基础要好。

或许有人讲,要考虑安全因素。表面上看,南阳及其附近的安全性要比东南沿海好得多。但现代战争,没有前方后方,即使把都城定在西安以西,安全性也未必比东南沿海好多少。更何况,安全了,也就没有进取心了。最大的安全,是与世界主流合流,搞好社会经济,能够御敌于千里之外。……

一个“大漠炊烟”的网友说:  作者虽然对迁都列举了许多论证,但,大都未能使其当事国摆脱覆灭的下场。中国人只要不能摆脱集权的怪圈,不能突破体制的困扰,首都再搬迁也是枉然.本来,社会上的一些职能部门政府就应该放手,从占有庞大的社会资源量中解放出来,还政于民。改革30年来涌现出来的高手如林,后继者大有人在,他们有能力管理自己解放自己教育自己。通向天堂的路有千条, 何必为此而劳心甚至横加指责。

有些网友甚至担心说:土木之工不可善动,何况迁都。我认为迁都大可不必,应该把北京市政府迁出去,迁到顺义或通县为好,这样既解决了北京的交通等城市管理问题,又不用迁都。历史上一个政权有因为迁都迁好的,也有因为迁都到霉的。

有些网友建议,提出迁都的人是出于想缓解北京自然资源比较差的现状,水源,沙尘暴这些确实是限制了发展,但迁都不是件小事应该慎重研究。如果可以迁的话,本人认为迁往一个水源丰富、又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长江中下游的中、小城市较好。

一个署名“新一代”的网友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执政当局就几次萌生过迁都的念头,后来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沉寂了下来。不料2002年,总统候选人卢武铉在竞选中旧话重提,保证一旦当选,将把行政首都迁到南方。彼时人们对这种表态并不认真对待,以为不过是吸引韩国中南部地区选民投票的“竞选语言”。没想到他上台后果然把推进“行政首都迁移”作为新政府的工作核心。在他的大力运作下,2003年12月29日,韩国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建设新行政首都特别法案》,2004年1月1日正式生效。韩国的迁都虽然一波三折,但是政府好像并没有放弃,而是放慢脚步,寻觅适当的对策,以便迁都计划得以实施和贯彻。

还有一些网友建议:政治变革势在必行,再顺理成章地另定首都,连迁都这种说法都省了。还有网友说:迁都的关键是不能只一个中心,否则再迁都也会人满为患。“迁都意味着放弃北京,甚至意味着放弃整个北方,这不可想象。对于中国而言,迁都只是回避问题,要紧的还是整治。”有些网友针锋相对:“迁都只是回避问题,但是如果政治的代价太高,迁都也是可以的。”

“迁都主要是人口与环境问题引起的,成本太大。还是注重分流与“减肥,只保留北京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功能吧,把经济、商务中心转移到它处吧。”

“就像顶楼说的那样,不应该把经济、政治、文化体育中心都放在北京。” 

有些网友建议,“将北京的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中心地位西移,分流北京的城市压力。在兰州、西安、重庆等地方建设特色型城市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北京只作为国家行政办公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

有些网友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指出:在没有解放***、安抚西北、夷平东京、征服美国之前,我想迁都之事还是先搁在备忘录里晾着吧。 一旦中国迁都,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东南蠢蠢欲动、南沙群岛也将不保,东有狗日狗视眈眈,西北也不会安分守已,美国亦是心怀鬼胎……
    在此时,中国最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而迁都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动荡”……别以为中国的经济能支撑这样的变动。拿北京申奥来说,在资本主义国家,申奥是一个城市来主办的,而在中国,是集全国国力……单靠北京肯定办不起。为什么?国家太穷啊!
    再者,我不认为利用国家都城的迁移来改变一个地区的贫困面貌是一件好事,(就好像一群乞丐在热心盼望一个大款去救济),难道河南人就剩了这么点出息?要的是国家出台好的政策和人民创业的激情。
  如果是北京现在恶劣的现状引发的“迁都”思潮,也是极不负责任的,难道等郑州环境恶化、管理失败之后,还要迁到广州不行?难道我们要毁一个地方再建一个地方?
  如果说中国2007收入位居世界第二,并不代表中国总资产就位居世界第二,如果中国真那么有钱,学校早不干坑蒙拐骗的勾当了,学费也将全免,中国人也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廉价”劳动力了。
  而高科技、风正气清的政治氛围以及传统文化特色,也不是迁都就能彰显出来的,在一个国民素质相对低下的国家,任你怎么迁也不会有多大改善,因为国民对其认识还处于十分浅溥的层次。
  ……一言难尽,总之,迁都这个想法是好的,但目前是最好不要执行的……

有网友发表意见认为,如果一定要给新首都找个地点的话,相对而言,湖南的岳阳、江西的九江可能性比较大。这是因为岳阳和九江附近都没有特大城市,岳阳虽然离武汉较近,但武汉的经济对岳阳没有丝毫影响。而且岳阳和九江的水资源都非常丰富,完全能满足一个特大城市的需要。其实河南某地也很有希望,但河南缺水,被排除在外。

还有一个网友建议:按照当年梁思成先生说的,将中央行政中心牵出北京市区即可。要么就变成流动的,比如一段时间在拉萨,将拉萨建设好了以后就去乌鲁木齐。迁到西藏、青海、新疆,那里地广人稀……;

一个署名广州遥岸的网友说: 如果迁都,最好迁往香港。那是东方之珠,海洋文明,中西文化的结合地。

更有网友另辟蹊径说:迁钓鱼岛去吧,那里面积小住不了多少人,满足小政府,适度政府条件,且离日本,台湾也近,满足一国(多国)三都督条件。主贴所说的优势全都体现,强烈建议迁都钓鱼岛!!!!

有些网友甚至指出:书生谈谈而已,太空、太偏执,没有路线图。好象有点作者个人的私心。KkeG


--------------------------------------------------------------------------------




mF[当然,迁都对北京的经济肯定会有影响,但即使不迁都,北京都会在2020年前把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让位给天津。将来中国有五个经济中心,就是北方的天津,东部的上海,南方的香港,中部的首都,西部的重庆,形成一个雁形。
    西部,要不西部就毁了西部不要开发,要保持它的自然风貌,千万不能迁到西部,中国政府有意识地把首都目前所承载的各种功能有意识地向其他城市疏导,但这又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成效的。

有的网友直言说:迁都是一个大问题,主要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考量,必须搞清楚迁都的目的、后果和条件,有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案,有能力支付高昂的成本,并且能够达成,方可迁都。放在这里讨论,简直儿戏兼可笑。

“不用迁都只要精简中央机关,既省信又省力。”

一个署名“约翰”的网友说: 迁都还有那么多的制约,不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不如上面的兄弟说得好,把北京市迁出去,这样不就缓解了城市压力,将北京迁到石家庄,取代原石家庄政府,将现在的石家庄改名北京,这个主意如何?

还有网友直言说:胡先生作为有社会责任的学者,你提出这样的建议,我感到非常遗憾!当前中国的问题根本不是这样可以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体制问题!本来中国当前就是投资过热,何况中国这样浩大的土木工程!

有网友指出:现在许多人在谈论迁都的问题。作为一个将近2000万人的城市,北京确实太大了,大得让人生活着觉得窒息。所以,我觉得有关专家建议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动议可以考虑。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国内其它城市做个城市建设的好样本。如何建?我个人以为:首先,要对这个城市的交通做好合理的布局,对哪怕几百年后的交通布局都要做好布局,可以考虑修建连通外部城市的高速公路,但如果发展几十年又要修地铁的话,那可以说这个城市建设又失败了。(地铁的修建费用是基础交通的数倍,为何要多花这些冤枉钱?)其次,各功能区一定要规划完善:如果有工业区的话,别想着所有工业废水就这样向长江排放,一定要建设工业区内的地下水道回流系统。让工业区废水实行内部中和,然后经由一定的处理之后方可排出去。还有,考虑到整体搬迁规模太大造成国民经济的动荡,可以考虑先搬迁一部分部委,循序渐进。
    许多人在反对,他们的反对都有他们的理由。但我个人很武断的以为,中国未来一定会走上迁都这条路的,既然不得不这样做,还不如把这些反对的力气早点来出谋划策,来合理规划,来提前布局,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如果仅仅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那真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



二、对网友意见和质疑的答复。



关于网友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迁都的地方、地点、实践等等诸多问题,笔者不再发表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赞同,不再作解释和答复。这里只对涉及个人的问题和疑问回馈网友,解疑释惑,得到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目的。

有网友问:“迁都?楼主是不是南方人呢?不喜欢北京的地缘政治?还有网友说,迁都论者是不是南阳人等等。

笔者负责任的告诉网友:秦法展是河南新乡人,国家公务员;胡星斗是江西   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都不是南阳人,与南阳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北京,我们在孩提时,北京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地方,我们热爱首都北京,我们为共和国的首都感到骄傲和自豪。至于对北京的地缘政治,我们相信,只要是一个出于公心、有责任心的人,都不会喜欢北京的地缘政治。我们就是要呼吁走民主与科学之路,呼吁中央政府与封建宫闱文化决裂,以此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有些网友说:“书生谈谈而已,太空、太偏执,没有路线图。好象有点作者个人的私心。“

至于说我们是“书生”,作为教授,书读得多、对一些问题研究的多,还可以称谓一介书生。对于秦法展,一个整天给领导过去叫“爬格”、今天叫敲键盘写讲稿的公务员,恐怕给个书生的称谓也高看了。至于《动议》太空、太偏执,我们不敢恭维也不愿意完全接受。我们敬告网友,该《动议》是在《中国迁都报告》一出的基础上凝炼而成的。



三、下步设想与建议。



前面已经讲过,该《动议》是在《中国迁都报告》一书的基础上凝炼而成的。由于受篇幅所限,有些问题说的笼统、简单、模糊,可能给您造成了一些误解和不便。该书近20万字,分12章   节,书中对古今中外迁都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对北京的过去和当前面临的困惑和机遇、国内诸多城市争相作为未来中国首都的利弊等都进行了阐述,对中国为什么要迁都、迁往何处、怎么迁等等诸多问题都作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证,配有可供参考的数据和地图等。特别是《中国迁都动议》发表以后,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博采众长,修改完善,充实提高,相信当您拿到这本书时,您的困惑、疑问将会得到解决,路线图也会一目了然。

至于“作者个人的私心”,在这里我们郑重声明:我们只是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和北京的未来与发展的关心考虑,提出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任何私心和欲望。至于网友提的建议,包括您提的问题,都为我们修改和完善书稿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值得指出的是,2008年4月13日,互联网透出一条消息,北京首钢公司搬出去以后,其中一部分将作为中央机关办公用地……

2008年北京奥已进入倒计时90天。为了办好北京奥运会,国家不惜重金投入用于改善环境,感觉北京春天的环境有了明显改观,但3月18日,正是全国两会闭幕的日子,沙尘暴再次光顾了北京。最近,我们都看到一则消息称,一些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外国选手,因担心中国的食品安全,而要自带食品;更有甚者,担心中国的环境污染,打算在奥运期间居住在韩国或日本。凭直觉,尽管大有炒作之嫌,也不排除顺手摸黑中国一把。但是,人家之所以能够炒作与摸黑,恰恰是因为中国快速经济增长暴露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正如网友所说,迁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时间和时机问题……

总之,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我们,一种复兴大中华的使命感激励着我们,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没有任何私心和欲望,我们只有一颗忧国忧民、复兴中华的心。坐着谈,何如起来行,我们已经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少些抱怨、讥讽,都来参与、呼吁。献出您的智慧和力量,供出您的聪明和才智,我们热切地期盼着您有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提供给我们。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民族的强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走到一起来,手拉手、肩并肩、心贴心,携手戮力,同心同德,共同推动迁都的伟大事业吧!





2008-5-25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6-09
一个人的意见始终只能代表个人,既然是论坛,当然要包容反对者、支持者和中立者,不希望有人摆资格一口否定,各抒已见有什么不可以,很多时候一发表意见就被人冠以胡言乱语等等一言以蔽之的话,真想煽他两耳光,秦法展、胡星斗这样的专家本人最喜欢,因为他始终在发表意见而不是忙于攻击......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6-09
(续1)转----- 秦法展  胡星斗的《中国迁都报告》(部分)
第十章  新政治首都畅想

一个城市、新建城市,尤其作为一个大国首都城市的形象塑造,首先在于缜密完善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整体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城市形体的建设规划,而且应当是硬科学和软科学的统一,应该是当代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城市总体规划必须遵循,既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又要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还要继承人类历史文化的传统与延续,达到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合乎国情,继往开来的目的。
城市形象集中体现在城市的文化底蕴的设计中。好的城市设计犹如著名画家的一幅杰出图画,通过这幅图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城市人的政治理念,思想导向,指导这个国家和城市人的现在和未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重要之处在于体现特色,而城市特色又是城市素质和形象的集中表现,纵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不在于规模大小,而是在于有自己的特色。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政治首都,中央政府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国都为世人、国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真正体现出大国的地位和风范。新的政治首都,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首都建设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聚古今东西方都城建设之精粹,运用现代高科技之力量,充分展现古老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当今科学与进步的时代神韵,达到都城建设的整体最优化、经典性、现代化,实现古典与现代、科学与美学、继承与创新、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人文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真正把她打造成为伟大中华文明的永恒象征,无愧于未来世界整体文明中心的地位与形象。

第一节  新政治首都的选址

前面我们对国内诸多城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就新的政治首都的选址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尽管诸多城市都具备作为首都的优势,但是,最佳的地方是中原腹地的某个地方,应该是四面环山,构成了首都的天然屏障,避免了北京、南京、郑州那样直接面向开阔平原的缺点。基本位置在豫西南的群山峻岭中的平地,伏牛山以南、秦岭以东的地方。这里向北是伏牛山、平顶山和邙山等为北方守护神,西面越过秦岭山脉进入汉中平原,向东透过环山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大平原,向南穿过汉江进入两湖平原。这里四面环山,军事上有利于首都自身防御和形成全国总体防御格局,对国家安全十分有利。尽管现代科技在军事上将是垂直打击,但是,毕竟垂直打击背后还是需要人的最后进入,所以,首都的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
                     新的“一国三都”地理形势架构图

具体而言,新的政治首都首推中原的“南阳盆地”,他自然条件优越,平坦开阔,建设新的政治首都可供选择的范围广、余地大。迁都于此,有优越的先天自然条件,广袤待开发的廉价土地,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这里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具备建都的一切条件,而且是最优越的条件,应该是天缘地造的建都宝地。
但是,作为内陆盆地的资源也十分宝贵,按照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借鉴其他国家迁都到相对贫瘠的地方的经验,本着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防止迁都带来的首都扩展效应。尤其是建设一个所谓3000万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诸多功能于一身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做法,笔者认为这是重沓大北京覆辙,是不可取的。

第二节  新都的设计理念

按照政治首都的基本架构,将中央及国家机关、人大、政协机关、解放军三总部机关、最高两院(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部委等的行政管理职能及用途进行建筑设计,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统筹考虑,规划布局,体现特色。其基本设计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规划:
(一)建筑风格简洁明快。一是首都建筑要简单、适用、透明,真正体现中央政府的意志和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公平、公正、公开、廉政的初衷。所有办公场所建筑以中低层楼房为主,外墙一般不搞装饰诸如玻璃幕墙、大理石贴面等。内部不搞豪华装修,除个别场所外,一般均以木质地板或瓷质地板砖为主。所有办公房间要按照适用(职务、级别,岗位重要程度等)和透明(能集中办公或联合办公的合并到大房间实行集中办公)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房屋的利用率和办事效率;二是建筑物外观颜色全部用白色为基本基调。白色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夏天可以折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而且白色也显得明快简洁,象征中央政府工作人员清白廉洁、一尘不染的思想境界。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从建首都一开始,政府就高度重视抓规划的制定,有专门的首都规划局。但它的城市规划不光是由规划局一个部门搞,而是由澳大利亚政府主持,发动全世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帮助搞设计方案。1913年举行世界性的设计比赛,从137个设计方案中反复论证挑选,最后选定美国35岁建建筑师贝雷格里芬的方案。格里芬的方案之所以选中,关键在于规划的蓝图体现了综合性、整体性、长远性,与自然、与市情密切吻合,充分利用堪培拉的环境资源条件,考虑到首都发展的政治、文化特色,把城市建设与园林建设融为一体,和谐协调,体现了独特的风格。80多年前的规划,至今看来仍不落后,足以显现当初规划者的远见卓识。
(二)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一是整个城市布局按八卦图规划设计,鸟瞰就是一幅世界上最大的八卦图。
《太平御览》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异为木、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有上图可以看到,八卦成米字状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圆形的双鱼图,像一个生生不息的太阳,照在大地上。《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指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时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人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难怪韩国也采用八卦图腾作为国旗图案,可见八卦的影响多么重大。
八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上古圣王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而画出,它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后来周文王把八卦两两叠合,形成六十四卦并完成了一部最大的占卜书《周易》。有学者认为:“八卦”是中国古人通过自身类似ESP的感觉器官综合功能与混沌性思维的思辨所获的,是全面描述宇宙的唯一再简洁准确不过的完整原始理论、图式和数据库。
《周易》八卦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现象,是政治家、统治者治国安邦的理论体系,是战略家、军事家指挥战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重要利器,也是民间普通百姓作为养家糊口、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重要工具。几千年来,八卦图在排列组合严密逻辑性就象数学公理一样不可以更改。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一幅由全世界科学家通过几十年合作,运用最先进的卫星、红外、声波仪器勘测和长期积累的数据库绘制而成的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 ,这幅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再通过运用三维的方式,把海底和陆地的地形地貌构造在一张平面图上表现出来,恰恰是这一代表人类目前对地球地理构造最深刻科学认识的地图上,显现出的地表地理构造和形态的图腾形象与真实面容,恰好揭示了中国古文明文化中八卦和图腾的奥秘。按照八卦图腾反映的地球地理构造形态或者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乾,马首;(北美大陆)”、“兑,羊口(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处)”、“巽,鸡股;(俄罗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北冰洋欧洲斯堪的挪威亚半岛处)”再由西向东排列艮、巽、兑、乾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形排列。
从八卦图腾其他卦位所对应的地球地理位置的来看,《周易》八卦图中的震卦为龙图腾,龙图腾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是由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一条长达几万里联系各大陆板块巨大海底山脉体现的,龙图腾之首位于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大西洋北部、北冰洋海底。震,龙足,其位置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入”字形山结处,如龙图腾之一足;坤,牛腹,位于非洲大陆;坎,豕耳,系指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离,雉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海底,坤、坎、震、离四卦都处在相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上,这样以南极为中心也呈“十”字形成另外一组卦象组合。 由此可见八卦图腾的神秘之处。
    图腾崇拜是人类远古原始社会广泛的文化共生现象,古代图腾文化又多与地理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就是集大成者。现代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如二进制、原子结构、生物遗传等学科理论,都可以从八卦理论和变化中发现与之对应的形态。因而人们曾经猜测《周易》八卦图可能是一个包含先进文明体系的数据库,人类如果能够找到开启的钥匙和方法,将使人类进步出现更大的飞跃。因此,如果《周易》八卦图的排列组合是依照地球地理自然形态作为基础并为科学所证实的话,那将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总之,八卦是我们的先人留给后人的巨大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光大。假如我们的新都按照此八卦图腾规划建设,那么呈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朝气蓬勃的真实画面。中央政府建在“乾”位、上位即天位,就是我们站在大地上,举头远望广阔的蓝天;下方坤为地,俯首看到的是养育我们的大地;东方离为火为阳,中华大地处于世界的东方,犹如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西方坎为水为阴为月,一轮明月挂在西方的天际,俯瞰着华夏民族大地。真可谓朗朗乾坤,尽在我中华民族掌毂之中,多么大的气势,多么地豪迈。
    二是尊重先贤,继往开来。在双鱼图腾的中心远点雕塑孔子巨幅塑像,周围是中国历代伟人塑像长廊。象征着中国政府尊重先贤,敬仰先人,传承未来的伟大胸怀。同时,孔子作为中国和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推崇和瞩目,尊孔不仅是团结民众思想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对于重塑政府形象,建设和谐中国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三是体现中国传统习俗。重要建筑物要体现中国传统四平八稳、雕梁挑角等文化内涵,尤其是国家主席府和总理官邸,借鉴韩国青瓦台总统府的建筑格式,不仅大气、幽雅、防震、安全,而且体现中国5000年文明历史传统,古典而时尚,现代却不呆板,独特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独一无二,象征着中国党和政府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思想理念。
韩国青瓦台总统府主楼

青瓦台总统府背靠韩国颇具王者气派的名山——北岳山。据说,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北岳山左有青龙——骆山,右有白虎——仁王山,是从白头山蜿蜒起伏下来的朝鲜半岛山脉的中心地带,堪称风水宝地。因此,这里从高丽时代起就被用作宫地“天下第一福地”。青瓦台由位于中央的主楼、迎宾馆、七宫等部分组成。建筑外观各不相同,为了能突出韩国特色,所有建筑都是按照韩国传统建筑模式建造,看上去非常漂亮。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楼屋顶上的青瓦了,青瓦和曲线型设计的房顶构成青瓦台的代表标志。
韩国青瓦台总统府远眺
青瓦台总统府前面是一块宽阔的大草坪,这里就是举行国宾欢迎活动和传统仪仗队检阅等活动的地方。穿过草坪,是青瓦台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青瓦台主楼,是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地方,也是接待来访外国元首或外交使节之地。主楼是一座两层小楼,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中国建筑风格中最漂亮的'八’作房顶,挑高的屋檐上铺着韩国式的青瓦。青瓦与曲线型的房顶相映成趣,非常漂亮。青瓦台共用了15万张青瓦,每张可以使用100年以上。在主楼的左右两侧,还矗立着两座单层的别馆,显得格外别雅,与主楼相映成趣,艳丽夺目。主楼一楼为总统夫人的办公室、接见室、召开国务会议的世宗室和举行各项活动的忠武室及仁王室;二楼为总统办公室、接见室、举行授勋等活动的集贤室及会议室。此外,配楼还设有秘书室和警护室等房间。主楼的左侧是迎宾馆,这里是韩国总统接待贵宾的地方,这座建筑共有两层,由30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着,显得威武雄壮。前面的4根石柱是高度为13米、周长为3米的筒式柱子,一直延伸到二层。这四根柱子上没有一处接头,据说这象征着韩国人企盼统一的殷切之情。迎宾馆里装饰得金碧辉煌,地上铺着鲜艳的红地毯,豪华庄重典雅气派。有人比喻说:“这里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钓鱼台国宾馆。”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节俭的主旨。
一是扩建和改造南阳机场,提升和发挥郑州机场和洛阳机场的作用,首都不再建设新的机场。南阳机场是中国目前国内中等城市最大的民用机场之一,能起降包括波音737、空客等多种大型客机,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的专机都曾在此起降,而且其机场周边土地资源充足,价格便宜,发展空间广阔,完全具备建设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国际机场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同时,南阳机场距离我们初选的新都位置约20公里左右。从节俭的角度,由于它处于国家欠发达地区,土地、原材料、人工建设费用等比北京等大中城市相对低廉很多,可以节约数百亿的直接资金投入;从经济的角度,由于它处于国家的中心位置,长期看不管是国家领导人出访或是到各地视察,都可以省掉大量的费用支出;从便捷的角度看,该机场在1个小时——3个小时之内可以到达全国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达23个之多,十分便捷通达,是非常理想的。同时,南阳机场与其毗邻的东北部的郑州国际机场和西北的洛阳机场呈三脚架构,一旦南阳机场遇到特殊情况,郑州机场和洛阳机场即可启动作为补充,完全能够满足平时应对紧急情况和战时战争的需要。
二是新都不再建设摩天大楼和所谓地标建筑,只有用现代化设施装备的中低层楼房为主的楼房。建设高楼大厦从经济角度看,资金投入多,运行成本高。同样建设一平方米房屋,中低层建筑比高层建筑要多投入一倍以上的资金;高层大楼运行费用奇高,仅适用期间的诸如保洁、维修(房屋维修和电梯等)等各类人员的支出很多费用;从建设时间看建设周期长,同样建设中低层建筑,建设周期比高层建筑至少要多一倍以上的时间;从安全角度看,高层建筑安全隐患大。美国纽约双子摩天大楼9.11遭恐怖分子袭击就是明证。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前世界贸易中心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的塔楼,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大楼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紧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显得十分大气豪华,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整个世界贸易中心约有5万工作人员,每天客人约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正是这个庞大的地标性,成了恐怖分子追踪的目标。顷刻间,两座庞然大物、数百亿的投资、几千生命化为乌有。
同时,从当前世界城市建设理念看,现在世界大城市都拒绝建设所谓摩天大楼作为一个地方或城市地标建筑和城市名片。中低层楼房不仅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及维护费用,而且对于楼房的维修及安全等都非常有利。美国首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等都没有高层建筑,这代表了未来首都的建设方向,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三是以树木、草坪、绿地为主,不搞硬化的大型广场。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外事活动或欢迎仪式,在办公楼前的草坪上或机场举行。一个城市的品位高低、现代化水平的体现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宽阔呆板的大型广场。现代很少有人认为哪个城市里高楼多,广场大,就能显示大都市或现代化城市的标志,更不会有人认为是易居城市,人们崇尚自然、拥抱大地的情结正成为一种时尚和未来。当今世界,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也并将成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绿色建筑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自然通风、节能技术、材料循环利用等)的设计将成为世界的主流,将具有现代感的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将使用功能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关注场景文化、文脉,提倡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对话,建造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和有灵魂的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向。21世纪,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亲切、舒适、方便、美丽的个性化现代城市,是世界建筑的大课题。吴良镛院士在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要以新的时空观驾驭建筑活动,就像中国古语“思接于载,视通万里”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以思想修养来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创造,弥合科学与人文的畛域。
  我们评价现代首都或城市的一个标志除了具有历史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外,就是一个城市的绿化和美化的程度与质量。特别是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和温室效应的显现,大型硬化的广场不仅投资高,而且浪费大。种植树木、绿地、草坪已经成为调节城市温度、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借鉴美国首都华盛顿接见外宾的做法,将欢迎外宾的地点放在“国家广场”及:国家主席和国务院办公楼前绿化的草坪广场上或机场,对于改善国家形象,树立务实的政府作风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主设计师,同时还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梁思成先生)10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会的联合国总部,于1952年落成。联合国总部大厦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联合国总部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不仅成为城市建筑的典范,也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城市建筑的榜样。


联合国总部大楼远景

四是新都所有建筑全部采用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和以节能环保材料为主的设计建设理念。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都运用现代科技和网络化设计与管理的理念,运用节能环保材料是今后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中央政府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重要方略,新首都的建设在这方面应该起表率作用。特别是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飙升和日益紧缺,寻求新的能源如太阳能作为替代产品,已经摆在了世人面前,节能环保、可持续将引领世界能源的发展走向。新首都的建设要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超前规划,如楼顶部安装太阳能板等,基本实现供电自足,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在节能环保、太阳能的利用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
同时,21世纪的城市,也将是着力探索自然、社会及人文的发展,力求使新都的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透出的一种智慧、一种气势、一种幽默、一种独具特色的神韵。这就是不仅仅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更侧重其功能及高科技特征。高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的福音,凭借着高科技,使得人们的知识与智力成千上万倍地放大,也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就业方式,也正是我们新的首都的建设和设计方式和所倡导的理念。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能源费用支出,而且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符合“两型”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初衷。
五是整合办公场所资源,统一调配使用,实行有偿服务。整合办公场所资源,实行综合办公和公共场所的综合利用,职能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单位实行联合办公,会议厅(室)实行企业化管理,统一调配使用,有偿服务,是未来新都管理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的国家机关遍布北京市区,由于分散、相距较远,给工作和办公都造成诸多不便,使许多设施重复和浪费。新都的建设要按照职能相近、联系紧密、便于协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比如中纪委与国家监察部、国家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及司法部等均可在一栋大楼办公或在相邻的大楼内办公,实行企业化运作和管理,有偿使用,使公共设施得到最优化使用。这样无形中压缩了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次数,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经费支出。
(四)按照中国传统习惯和国际惯例科学安排新都的建设。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习惯,参照国际惯例是新首都建设的重要理念。
一是政权机关坐落在“乾”(上)位置。国家领导人官邸、国务院总理府及办公厅坐落在八卦图“乾”的位置,坐北朝南,象征着掌控国家政权和心系民众的执政理念。左侧为国家领导人办公及官邸、中央办公厅、右侧为国务院总理府及国务院办公厅、而后是解放军三总部、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安部等依次排开。国家领导人、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军委领导人及办公厅(在第一排);中直部委、直属机关及随其后(在第二排),象征着跟着中央政府的大政方针走和突出主次及领导被领导的含义。
二是监督机关坐落在“坤”(下)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人官邸和办公厅坐落在八卦图“坤”的位置,与中央和国务院地理位置相对呼应,坐南朝北。全国人大的左侧是最高法院,全国政协的右侧是最高检察院,象征着对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现了国际惯例司法、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是国家外交部坐落在“离”的位置(西部下位),外国大使馆坐落在“坎”的位置(东部上位),与国外大使馆正好对应。象征着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的尊重、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待,和平友好对话与合作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按照职能相近(如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总局)、联系紧密程度(如国家工商总局、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利于工作衔接(如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所有办公场所就近安排、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此类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

               新都规划布局略图
四是借鉴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建设经验,节约办公资源。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的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合处东北岸的,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最高法院以及绝大多数政府机构均均设在这里。国会大厦建在被人称为“国会山”的全城最高点上,是华盛顿的象征。这座乳白色的建筑有一个圆顶主搂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在国会大楼里办公。这座白色大理石圆形建筑,是继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届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椭圆形的美国总统办公室设在白宫西厢房内,南窗外边是著名的“玫瑰园”。白宫正楼南面的南草坪为”总统花园”,是美国总统举行欢迎贵宾仪式的场所。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是波托马克河彼岸的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这种集中利用办公场所,节约资源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美国首都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而命名的。华盛顿在行政上由联邦政府直辖,不属于任何一个州。由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议,1790年定为首都,1800年自费城迁都于此至今已200余年。华盛顿临近大西洋,位于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的波托马克河与阿纳卡斯蒂亚河汇流处。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特区总面积6094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其中黑人约占60-70%。居民主要为联邦政府官员、雇员及其家属。勤杂人员几占30%(大部为黑人),是美国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
华盛顿原是一片灌木丛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间。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乔治.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当国会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选址问题引起激烈争吵,南北两方的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国会最后达成妥协,由总统华盛顿选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并请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夏尔.朗方主持首都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为了纪念他,这座新都在翌年建成时被命名为华盛顿。
国会大厦—— “国会山”
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美国最高法院以及绝大多数政府机构均设在这里。国会大厦建在被称为“国会山”的全城最高点上,它是华盛顿的象征。这座乳白色的建筑有一个圆顶主搂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在国会大楼里办公。白宫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圆形建筑,是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届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椭圆形的美国总统办公室设在白宫西厢房内,南窗外边是著名的“玫瑰园”。白宫正楼南面的南草坪是“总统花园”,美国总统就在这里举行欢迎贵宾的仪式。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备大厦等。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是位于波托马克河河畔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
                                   美国白宫办公大楼
白宫是美国总统府所在地,坐落在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白宫是一座具有100多个厅室的3层大楼,由主楼和东、西两翼组成。白宫的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和二楼3层。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铺着天蓝色底、椭圆形的花纹地毯,上绣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墙上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图书室约60多平方米,室内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均为古典式。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大部份是美国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从白宫的正门进入主楼是大理石结构的门厅。大理石的墙、大理石的地板和许多大理石的柱子,气魄宏大,宽敞、明亮。四周墙上挂着20世纪美国总统的肖像。东大厅、绿厅、蓝厅、红厅和宴会厅依次相邻。东大厅是白宫中最大、装饰最富豪华气派的厅堂,长约24米,宽约11米,高约2.5米,可容纳200多人。这里有敞亮的落地长窗,光洁的橡木地板,巨型的水晶吊灯和烛台,桃木心木钢琴的琴腿上雕饰着四只金鹰,有18世纪名画家吉尔伯特.斯图亚特的传世名作--巨幅油画华盛顿及其夫人的全身像。同时这里也是美国总统及其家属举行婚丧大事的会场,有4位总统的女儿在此举行过婚礼,7位总统在这里举办过丧事。1945年,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后就停灵于此。1974年,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离职前夕,也是在此与他的助手们挥泪告别的。现在,此厅供美国总统举行宣誓就职仪式、记者招待会、酒会、圣诞舞会等使用。有时,逢节日和周末,也请文艺界和体育界的名流在此演出和表演。绿厅因以绿色基调装饰而得名,面积较东厅小得多,是第3任总统杰斐逊就餐之地。现在是美国总统的客厅,总统常常在此举行正式酒会。蓝厅因为肯尼迪总统夫人把白色墙壁改饰成蓝色而得名。它的窗帏是蓝色的,座椅靠背和座垫都是蓝色的,窗外的天空也是蓝色的。红厅主要是总统夫人招待来宾用。厅内四壁上的红绸水彩画同由斯图亚特画的麦迪逊总统夫人朵拉的红色肖像相辉映。此处有一总统贵宾接待室,以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风格加以装饰,室内家具有一架1805年的法国枝形吊灯和英国1850年制作的红、米、蓝、金四色地毯十分名贵。
国宴厅是白宫第二大厅,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致的餐具著称。桌椅家具全为橡木所制,可同时宴请140位宾客,是举行国宴的地方。厨房在地下室,可用升降机将食品送到宴会厅。厅中的设计与装饰均采取19世纪初叶英国摄政时期的风格。墙中间悬挂着林肯的肖像。壁炉上方刻有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迁居白宫后的第二个夜晚所写的一封书信中的名句:“我祈祷上苍赐福于这座宅邸以及所有来日居于此间的人。愿白宫主宰者皆为诚实、明智之人。”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后卧室,条约厅和总统夫人起居室,黄色椭圆形厅等。林肯卧室是林肯办公和召开内阁会议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签字。以玫瑰色和白色为主调加以装饰的皇后卧室,曾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荷兰女王等贵宾。白宫西翼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02年建成;东翼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41年建成。其中最主要的厅室是西翼内侧的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它宽敞、明亮,地上铺着一块巨大的蓝色地毯,地毯正中织有美国总统的金徽图案:50颗星排列成圆形,环绕着一只鹰。办公室后部两侧分别竖立着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帜。正面墙上是身着戎装威容凛然的华盛顿油画像,两边摆着两只雅致的中国古瓷花瓶。办公室左边墙架上陈设的外国贵宾赠送的礼物中,有中国1979年赠送的“马踏飞燕”仿古青铜器。总统的大办公桌上放置着这样一条座右铭:“这里要负最后责任。”
白宫的南面,是一个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撑的宽大门廊,正面4根,旁边各2根,门廊的正前方就是著名的南草坪,总统的直升飞机座机可在此起落。值得一提的是白宫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宫的后院,通称为总统花园。园内,灌木如篱,绿树成荫,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喷泉喷珠吐玉,高可数丈。池塘四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南门前两侧8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木兰树,已有150年树龄。国宾来访时,都要在南草坪举行正式欢迎仪式。每年春天的复活节时,总统和夫人都要在这里举行传统的游园会,也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的官邸。

                        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夜景
美国国会大厦由建筑师威廉.桑顿设计、修建,1793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亲为国会大厦奠基。1800年部分建筑开始投入使用。1814年,英、美第二次战争时,英国军队一度占领华盛顿,国会大厦被付之一炬。1819年重建国会大厦,1861年完成。后经不断进行修缮扩建,1950年建成之目前规模。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25米高的国会山上,是美国的心脏建筑。大厦是一幢全长233米的3层建筑,以白色大理石为主料,中央顶楼上建有出镜率极高的3层大圆顶,圆顶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大圆顶两侧的南北翼楼,分别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办公地。众议院的会议厅就是美国总统宣读年度国情咨文的地方。国会大厦东面的大草坪是历届总统举行就职典礼的地方。站在大草坪上看去,国会大厦圆顶之下的圆柱式门廊气势宏伟,门廊内的3座铜质“哥伦布门”,质地厚重,其上雕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浮雕,大门内即为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在圆形大厅,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的缩影。圆形大厅四壁挂有8幅记录美国历史的油画,而55米高的穹顶上,则是19世纪意大利画家布伦米迪及其学生所绘的大型画作,画面中心为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华盛顿身侧分别为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画面中的其他13位女神则代表美国初立的13州。大厅所立的杰出总统石雕,每一尊都是一个时代。圆形大厅南侧还设有专门的雕像厅,其内为美国50州的名人像,合立一堂,是美国凝聚力的象征。这座白色大圆顶的政府大楼通常被视为华盛顿的象征,也是电视中美国政治新闻报道的最佳背景,圆顶内部是一个可容纳3000人的金碧辉煌的大厅。美国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就在这里举行会议。南侧为下院,北侧为上院。大厦的北厢是参议院,南厢是众议院,两院各有小会议厅和许多大小房间。此外还有雕像厅,里面是几十座美国各州历任议员的巨型雕像。白色的国会大厦被草坪和树林环绕,远看犹如被置放在绿绒毯上的象牙雕刻。国会大厦从外面看上部是一个大圆顶,顶上还有一尊自由女神像,这里是电视中美国政治新闻报道的最佳背景。大厦里最值得看的是雕像厅,里面是几十座美国各州历任参议员的巨型雕像。
                    
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鸟瞰
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波托马克河畔的阿灵顿镇,从空中俯瞰,这座建筑成正五边形,故名“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占地面积235.9万平方米,大楼高22米,共有5层,总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使用面积约34.4万平方米,当时造价8700万美元,于1943年1月15日建成,同年5月启用,可供2.3万人办公。1947年9月,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建立的国防部开始在此办公。从此,五角大楼便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代称。楼里除国防部机关外,还包括下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军三总部。五角大楼一层有银行、邮局、书店、诊疗所、电报局等。二楼有“国防部灵魂”之称,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此办公。办公楼铺有金色地毯,人称“金厅”。国防部长办公室和陆军部在三楼。三楼以上,为海军部和空军部。1993年5月12日美国内政部把五角大楼定为国家历史标志。现在人们把“五角大楼”作为美国国防部的代称。五角大楼具有防火和全空调功能的、能容纳4万人办公的行政大楼。造价达8700万美元,共拥有17.5英里(约28公里)长的走廊、7754扇窗户的庞然大物。
(五)打造全新的新都办公环境,从源头上切断和杜绝首都人口的增长。
有人对新都的建设提出诸多建议和异议,而笔者的观点是:未来的新都,将是一个小而又小、环境特美,真正体现小政府、大服务理念,高度集中、浓缩、开放、透明、前沿的中国政府办公首善区。说到底就是新建一个没有任何干扰和负担的、完全超脱的中央和国家行政机关的集中办公的场所,一个国际化、现代化交流的(向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那样)东方政治中心。向联合国总部一样,就是一个中国政府集中办工地,各国政要、大使探讨的沟通交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较少和杜绝由此产生的诸如各种腐败行为、教育不公和人口的过快增长。
一是新都不再设立普通高等院校。近些年来围绕着首都高校引发的议论太多,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教育不公现象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衷的话题,不仅引发了国民对首都占有较多优质教育资源等诸多矛盾和不适之辞,而且也是造成首都人口过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央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思路,而和谐社会的建立,是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能够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社会。教育在这个问题上首当其冲,具有调节利益关系的重要作用,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人都期望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这实际上就是给各种利益群体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发展的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硬着头皮或不惜万金、削尖脑袋往北京城里钻,就是因为北京有太多的诱惑力、有太大的资源优势,其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就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教育不公的现状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每年的高考,由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占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着太多的优惠待遇;另一方面是中西部广大地区人多、优质教育资源少,致使形成尖锐的矛盾。比如2008年全国高考,北京文科本义分数线515分、本二502分;理科本一502分、本二455分。上海文科本一471分、本二428分;理科本一467分、本二399分;而在河南,文科本一557分、本二513分、本三480分;理科本一563分、本二517分、本三480分;湖南文科本一581分、本二537分、本三477分;理科本一536分、本二482分、本三422分。从以上一组在不同地方划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可以看出,一个人所在的地方、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实际是多么地不公平。同样是一个学生,如果是在河南或湖南,整整差了一个级次,即使能上的大学与北大、清华这样的一类大学相比,不管从教育水平和师资质量等等诸多方面都有太大的距离,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教育不公!由此,一个时期来,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怪现象,人们为了获得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一是都变着法托关系找门路,二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北京人,三是把孩子都训练成考试机器。有专家呼吁,如此下去,中国的人才将变成了一批只会考试的书呆子,成了考试机器。专家呼吁,这是十分危险的。
有关部门曾对中国教育公平进行的调查发现,近八成的民众对中国教育现状不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52.5%和29.8%。其中,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满意度要低于后者8个百分点。同时,在评价教育的重要性时,分别有52.3%、57.9%和45.1%的受访者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提高社会地位”、“增加经济收入”和“促进个人发展”的首要帮助。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国家今后应处理好教育发展和公平之间的统筹协调。
如何处理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教育如何保护不同利益群体的教育机会的公平,如何给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非常重要。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在现代尊重知识的今天,读书接受教育已经成为最广大的普通百姓,作为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的重要途径。
所以,新都不再设立新的高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起码给了国民一个感观上的印象)官员为子女上学引发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而且杜绝和限制了首都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过快增长,为首都创造了一个静谧、秩序的办公环境。
同时,首都不在设立高校是防止人口过快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都208年,至今人口只有50多万。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建都业经80多年,人口只有30多万。我们的北京,1949年新中国建都时人口100多万,现在达到1800万,60年增长了十几倍,其中原因除了中央政府占有过多资源的巨大吸引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首都高校太多,集中了太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员风涌进京,一是希望接受优质教育,二是接受优质教育后留京工作,也是导致首都人口过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新首都只设国家行政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是国家培养高级干部地方,国家最高领导人及中央政府新的执政方略、新的思想和理念以及对国际、国内重要问题的研判和分析,都需要通过教育来贯彻和统一思想。新首都设立国家行政学院,就是为了国家领导人及时转达中央政府执政方针、统一思想和认识服务,为培养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服务。
三是严禁各级政府在新都设立各种形式的办事处。一个时期来,关于北京设立办事出的舆论颇多,特别是王晓方的小说《驻京办主任》面世以后,“驻京办”能了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驻京办几乎都驻扎于京城黄金地段的星级豪华酒店,各省驻京办,往往都在繁华地段,拥有一幢以省命名的高楼大厦,在北三环安贞附近就集中了七个省的办事处,被称为“七省办”。浙江大厦、福建大厦和深房大厦,都成为附近的地标性建筑。
根据官方的统计,截至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副省级城市以及中央级的大企业等在京共设副省级以上办事处52家,北京发改委批准成立的一共992家。但未经批准的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某一部门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再加上各种协会、私营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有人说保守数字会超过1万,有人估计甚至可能超过3万家。在册与非在册之间,是一个让人心惊的数字差距。
2005年8月,记者李松曾写了一篇关于驻京办事处的内参报道,这些 “隐藏”了大半个世纪的神秘机构,陡然成为了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和“深度报道”的热点题材,一时间驻京办事处成为了“跑部钱进”的重要代名词。该报道中提到的诸多问题,也惊动了高层。
在这些办事处中,按照《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能》规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就是说,在京的副省级以上的52家驻京办,归属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而大量的县地级驻京办是没有主管部门,是一个看得见、管不着的独立王国,其权力和活动往往处于监督失控状态,是滋生犯罪和腐败的温床。中央党校的一位学者指出:“北京的经济发展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政治资源驱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驻京办就起到了拉动北京内需的作用。”
驻京机构设立初期,由于国内物资匮乏、资金短缺,驻京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为当地争取资金、物资服务的。改革开放初期,驻京办事处主要担负着接待当地的政府官员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招商引资、收集信息的任务。改革开放以后,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开始大兴土木,一个比豪华、奢侈之风盛行,一个个地标建筑拔地而起,从2003年开始,市、县级驻京办迅速繁荣,于是办事处遍及北京各个角落。
2005年12月,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一句话道破了驻京办的天机。他形象地说:有些驻京办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跑“部”,看哪里有钱和项目,然后写报告、找关系,很多问题就此产生。他幽默地把“跑”字做了个解读:“跑”是一个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着(钱)包去跑。“跑步钱进”的说法在举国上下广为传颂,成为经典语言。
2006年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的吴官正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了驻京办的腐败和治理问题。2006年2月27日,国管局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各省驻京办负责人全部到会。会议决定,由中纪委负责调研驻京办,将由国管局具体酝酿拿出驻京办的改革方案,方案首先涉及52家副省级以上政府办事处和大型国企驻京办事处的整顿与改革。2006年8月底9月初,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开始走访各地市县驻京联络处。此前,整顿驻京办已被中纪委和监察部列为2006年四大工作任务之一。同年11月17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国内公务接待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决清理和取消“小金库”,整顿和规范各地驻京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各部门所属中心的管理。2008年1月16日,《环球财经》获得国务院某高层信息称:内参报道不实。驻京办暂时告别被“清理整顿”的危险。中央政府对驻京办历时一年多的调研已经结束,驻京办改革方案的最终出台还没有时间表。也就是说,上万家的驻京办将暂时不会面临被清理整顿的命运,取而代之的难题,是如何规范管理这些特殊机构。有人指出,中央之所以对驻京办的命运和改革方案迟迟未做出决定,恐怕有很多难言之隐,及时做出了恐也难以实施,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玄机和奥妙,涉及了太多官员们的利益。
同时,中纪委调研组的调查也发现,一些年来,诸多腐败问题尖锐化的一个最直接背景,是近年来“驻京办”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人数的不断攀升。尤其是近年来许多省(市、区)发生的震惊全国的腐败案件,驻京机构相关负责人都榜上有名。由此可见驻京办所扮演的角色与党和政府倡导清正廉洁大相径庭。再之,过去驻京办事处有一个通讯联络的问题,现在交通、通讯高度发达,根本不存在联络不畅的矛盾,更没有不要设立驻京办事处的必要。
所以,新的首都不再设立办事处,不仅是现实的要求,也是树立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需要。
(六)严格实行官邸制。
实行官邸制不仅是传承历史,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新首都人口过快增长,限制官员特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现代汉语词典》对官邸的解释:即有公家为高级官员提供的住房。官邸制在我国自古有之,国家只对任职的官员提供住所,任职时入驻国家提供的官邸(住所),卸任或调离搬出官邸,新任职搬入新的官邸,退休荣归故里,年迈告老还乡,这一制度就是在民国初中期仍然延续着。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这一延续几千年的官邸制度未能很好执行,以致形成目前这种不伦不类的、没有章法的、各个阶层都有意见的、给国家造成重大浪费的、干部住房管理严重失控的局面。在国外,以美国为例,四年一届的总统选举,胜选者搬进总统府(连任除外),被新任命的官员同时也随之搬进新任职务岗位所提供的办公场所和住地(部级以下职务国家一般不提供官邸)。落选者搬出总统府,其届所任命的官员(重新提名任命着除外)各自慢散,各回各家,国家根本不用为官员的住房而操心费神投资还不讨好,也根本不会导致首都人口的快速膨胀。美国首都华盛顿,1790年定为首都,1800年自费城迁都至今已经208年。市区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仅50多万。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建都80多年,人口只有30万,其中都是实行的官邸制,在位驻官邸,下台各回各家,轻松自在,亲朋团聚,颐养天年。
多年来,我国的住房改革从交纳住房公积金到提高房租;从安居工程到商品房上市,从“老人老办法”到“新人新举措”;从“几个一点”集资到银行可以提供专项贷款,凡此种种,不知道有多少专家和工作人员为之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但效果仍是西望长安——不见佳(家)。其特点是,由于高级干部不参加房改,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到后来是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领导看中央,中央没招,搞“三清”(清住房、清电话、清用车)。其他好清,变通的办法也比较多,惟独住房问题涉及每一个人,俗话说法不治众。说来容易,实行起来难,其结果是情况人人都清楚,就是无人搭理,无法理顺。
就目前现状而言,中国的官邸包括会客室、办公室以及办公用具、电话、警卫等等,传达室等等一些特殊的设施条件,专供高级官员工作和生活使用。过去,只要高级官员不犯大的错误,都是终身制。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体制上有了较大改变,逐步推行领导退休制,不同级别退休年龄也不同,职务越高退休年龄越高,只有到换届时划年龄线,诸如“七上八下”、“二进三退”,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要在岗位上工作到退休年龄。就目前体制而言,干部能上能下,还只是一种理论,或者说处于起步阶段。一任高官到某地任职,地方大都为(包括进京的官员)这些高官准备好了“官邸”,这个“官邸”就成了其个人(中南海中的个别官邸除外)的资产(除机关的办公地方外)。调离了这个“官邸”转让或变卖,资金归自己所有,一个高官连续换几个地方,到处都有自己的“官邸”或卖房的收入。即使退休了,“官邸”也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不仅可永久使用,还可留给后代。还有资料显示,一个有29套省级干部住房的大院,现职省级干部住8套,占28%,调离干部家属住2套,占7%,离退休干部家属住17套,占59%,空2套(太大或太旧),占7%。据推算再过五年,基本上就是敬老院了。这个情况在我国恐怕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现行的“官邸”已蜕变,完全看不出初衷了。所以,这种所谓的“官邸”消耗了国家太多的资源,造成了太多的不公,引发了太多的矛盾。必须痛下决心,在新都的建设和施政方面进行坚决地、彻底地改革。
著名学者鄢烈山先生说:前几天到香港中文大学去,傍晚时分,有内地的访问学者特意带我走出学校大门(其实无门,只有几根水泥柱子和一块校名铭石)外,去看通往山林间校长官邸的路。他介绍说,谁当校长谁住,离任即搬出。这运作模式跟包旅馆房间没多大区别,也是许多国家民选官员的住房模式即所谓“官邸制”。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县处级以上异地任职的官员不可以采用这种住房模式呢?我国古代县级及以上的官员都是实行任期制的“流官”,对他们本来就是搞官邸制的。
    他说,如今地厅级官员门许多是异地任职,省部级官员就更不用提了,随时要听从党召唤,“打起背包就出发”。让他们购房既不合理也无必要。往往是包招待所和宾馆里的住套房,那环境也很不方便工作和生活。像人民日报报道的柳州市这档子事,还真让同级别的老干部想不通:凭什么我干了一辈子,住房还达不到可以享有的标准,你现任的官员在别处购买有“房改”房,到这里来任职又可以“买”一套超标的别墅?这比“打江山”者“坐江山”更没有道理,只有超级强权逻辑嘛。对“流官”实行官邸制,给纳税人省钱,群众理解支持,老干部们也不会有意见,唯一要解决的是那些官员退休后住哪里。这好办,无论是按一定标准给他们各家一套有产权可继承的房子养老送终,还是只给居住权不给产权都说得过去:这个世界上最不用愁的就是没有肯当官。
    他指出,首都的情况稍为特殊。以前许多中直机关招人时搞户籍歧视,要求有北京户口,理由是北京子弟不用机关提供住房,这种规定将首都视为北京人而不是全体中国人的首都遭到舆论抨击。如今“房改”了,机关若不提供住房,而年轻人凭机关工资在京又买不起、租不起房,确实会造成对外省青年的隐性入职歧视,即居住现实迫使他们更易放弃进京求公职。现在中直机关为公务员提供“经济适用房”和低价的“集资房”,人称“准福利房”,可以避免这种隐性户籍歧视,可以为国家机关在全国选才;但这又显然是利用公权搞特权,走房改的回头路,是社会不公的新表现。所以,折衷的办法就是搞“准官邸制”:可以给没有享受“房改”优惠的青年人按职级和服务年头提供廉租房,但不给产权不可买卖。这样做,至少比利用公务员职位“搞腐败”而占有可变现的上百万元房产要公正,也切实可行。
解决当前的困境,一方面让每一位城市居民(包括现任高官)都参加房改,享有同等的政策,以解决后顾之忧,以便退休后荣归故里;一方面要向异地就职的官员提供“官邸”(只允许就职期间的使用,房产归国家所有),保证其基本工作、生活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所以,中国实行官邸制势在必行,而实行官邸制最好的起始点在迁都。笔者认为,通过新都的规划建设,将官邸纳入整体规划的大盘子中,一起规划,一起实施,形成制度,现任高官率先垂范,使这一制度成为改善政府形象,规范国家公务员行为准则的一个创新,必将起到典范作用。同时,要严格届定入住官邸人员范围,把人员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在首都正司级以上的领导一律住国家提供的官邸。在任期间住国家的房子,按规定交房租和相关费用,卸任后搬出官邸。搬出后,除了新都之外,可任意选择居住的地方,国家可以给与一定的补贴(古代高官退休后都解甲归田,荣归故里,何况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这样不仅解决了高官的居所问题,而且缓解了首都人口的增长压力。
(七)充分体现文明古国风貌和高科技的综合运用。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把中国古史的框架、脉络高度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糸,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的历史文明古国。据有史料记载,从“三皇”算起,伏羲历经数十世 1259年(公元前5341--4082年,期中共工称霸九州48年);炎帝朝17世380年(其中公元前3707年的涿鹿之战);黄帝朝18世400年(公元前3701--3302年);少昊朝20世400年(其中公元前3007--2902年九黎之乱);颛顼朝19世350年(其中公元前2780年的统一四川);再到鲧、禹治水(前2220--2150年);到公元前2145的夏和公元前1674的商,其中,公元前1930年夏统一巴蜀,前1520年商统一川陕等等,在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犹如人类历史的火车头,引领着人类文明呼啸向前,直到公元前11-8世纪,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文明,率先跨入封建社会而雄居于世。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具改革与活力的时代,在此期间,我国实行了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思想大争鸣,文化大积累,军事大兼并,外交大纵横,民族大融合等,出现了诸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等众多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诸子百家和大量不朽文献。到秦始皇平六国而统一天下,置郡县而修法度,击匈奴而筑长城,定货币规度量而简文字,建驰道而同车轨,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功勋。而后汉武雄风飙起,儒术受到独尊,诸侯势力锐减。通过广开仕途,招揽人才;推广农技,兴修水利;激活工商,加强财税;外击强奴,海陆举贸,使得强大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方面所形成的综合实力雄浑无比,化解了来自中亚、西亚凶悍蛮族的进攻并将其大部融化。随余势西迁,引发了整个蛮族世界的大迁徙,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西欧社会的巨变。此后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分久必合”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还是“合久必分”的封建统一大帝国,中华文明始终以其无可替代的先进性和独创性,逶迤磅礴地引导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大多数岁月里,中国的综合国力雄超于世,国民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即使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仍不失为世界经济强国……
所以,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重要国度,古老的北京给世界增添了神奇和光彩,未来的新都更要体现文明与传统,继往开来,传承历史,将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不失文明古国之形象。新都的主要建筑(如中央政府和国务院办公的地方)要体现中国传统特色(如天圆地方、四平八稳)等,整个城市的布局(按照八卦图)呈放射线状延伸,由中心原点(太极图标识)向周围辐射等,这样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扬长避短汲取了大北京的教训,也避免了北京一环套一环“摊大饼”式的建筑格局。
鉴于此,笔者建议:
一是新都道路建设,地面不见立交。整个市区的道路建设纵向出入全部设计在地表一层,横向道路全部建在地下一层,形成地表、地下立体交通网,整个首都地面上平坦开阔,看不到立交桥。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向地下延伸。借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做法,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地下延伸。蒙特利尔1825-1849年曾是加拿大政府所在地,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在蒙特利尔举行。为了办好这次奥运会和节约土地资源,蒙特利尔参照国际上许多大城市建设地下商城的经验,用通道将地上地下建筑物连接,形成道路长25英里(约40公里),每天通行人数超过50万的庞大的地下交通网。该市最宏大的建筑玛丽城广场占地3公顷,地下有4层,最下层为地铁车站,第2~3层为900车位的室内停车场和技术设备层,最上层是商业中心。环状地铁网和步行通道将玛丽城广场与该市的其它四个商圈紧密地连在一起,形成了城市立体交通地下网络,将80%的办公楼、35%的商场(包括1600家商店)、200家餐馆、45家银行的分行、34家电影院和两个大型展览馆,联系着17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3800个房间的旅馆,1400多个商店以及3个音乐厅,形成了最热闹最繁华的玛丽广场区(McGill/Place Ville Marie),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最大规模的提升。我们要借鉴蒙特利尔城市建设的经验,将商业诸如超市、娱乐、街区医院等都建设到地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开拓地下空间。
三是修建高标准的环城地铁。新都的地铁将中央各个机关与商业网点等连成网,国家公职人员的上下班基本靠乘坐地铁,国家机关到中央和国务院或其他机关开会或办事也基本靠乘坐地铁,省市到首都开会或办事有规定的停车场,改乘地铁直接到会议中心,车辆一般不直接开到会议中心。形成以地铁和人工通道相联接的、密集的地下交通网络,达到严格控制汽车在地面上的行使,除重大外事和公务活动外,一般情况下街面上看不到车水马龙的状况,也很少见到拥挤和扎堆的人群,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和噪音,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土地资源和办公经费的支出,不仅给新都创造了一个静谧的办公环境,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车辆带给首都的嘈杂和环境空气污染。这样首都的地下设施平时是交流、购物的地方,战时可作为避难场所,对于国家安全十分有利。
四是建设首都直达机场的轨道交通。建设从机场到新都的快速轨道交通,提高进出首都航空港的速度,减少进出港的时间,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五是大街和各个公共场所安装电字眼。新的首都除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外,要全部安装电子眼,得到大街上基本看不到着装警察(只有便衣警察在大街上执勤和巡逻),一旦有情况发生,确保警察迅速赶到现场处置问题。通过上述措施,使新首都显得平坦开阔,简单大气,干净利落,清静优美,全力打造全新的、世界一流的、别具特色的新首都外部环境。
(九)营造首都全新的政治生态环境。
        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以及当代美国政治学家D.伊斯顿都对政治生态环境有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政体和法律的形成及其精神取决于一国人民生活环境的观点。认为政治处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之下,又反过来作用于这些环境。政治不能脱离这些环境独立存在并发挥作用,同时,政治的存在和运行也影响着这些环境。
一是造就马英久那样的“不沾锅”人格。营造新首都的政治生态环境,首先在硬件上给国民以宽慰。新都不建设五星级酒店,没有灯红酒绿,找不到卖淫嫖娼赌博的地方,从外部杜绝大吃大喝等高消费场所的存在,让那些想腐败在新首都找不到地方,造成一种为官就要一尘不染,风清气正。为官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贫的考验。形成为官就要舍得付出,勇于过苦行僧的生活,像台湾人对马英久的评价那样,成为有违国家法律的金钱、女色和人文道德的“不沾锅”人格。真正造成一种搞政治,就必须正直无私,有奉献精神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真正构建一个严肃、高效、公正、廉洁的办公环境。
二是加强政治生态软实力建设。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就是一个国家的“软环境”、“软实力”,说到底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在完善新都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全新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舆论环境、用人环境和廉政环境等,全面推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改进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三是新都不再设立市级管理机构。为便于对新都的管理,新都不再设立市长、副市长等一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负责协调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节和增加人员。
总之,营造新首都全新的政治生态环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环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营造新都政治生态环境,就是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致力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形成简单快捷、作风干练的公众形象,使之成为改革开放30年后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国家崛起进程的助推器。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6-09
(续2)转----- 秦法展  胡星斗的《中国迁都报告》(部分)
第三节  新都的规模与迁都费用

按照国家发展中小等城市的要求,落实胡锦涛倡导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参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建设小首都的经验,根据中国政治首都的实际情况,新首都的规模以中小城市为宜。其好处在于:一是投资小。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只建设办公场所和公务员住宅;二是成本低。新都迁往中原,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低廉;三是建筑材料丰裕,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便宜。

(一)新都的人口规模

通过对部分国家迁都行动和计划的比较,未来新的政治首都中心区的人口最多应控制在50万以内。美国首都华盛顿,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市区面积仅17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5万(还包括总面积6094平方公里的特区),其中黑人约占60-70%。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人口只有30万等,这些都充分说明,首都并不是越大越好,其关键在于它的职能发挥和应用。从2008年4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以后的机构设置看,作为政治首都,人口也达不到这么多。新公布的国家机构设置: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国务院组成部门计28个部委:包括: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民银行、审计署、 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三、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国务院直属机构15个: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预防腐败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在监察部加挂牌子;五、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研究室; 六、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5个: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电监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台办与中央台办、国务院新闻办与中共外宣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按照最新的机构改革方案,国家部委办局、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共计65个,加上中央办公厅以及中组部、中宣部、全国人大、政协机关、中央军委三总部、工青妇团等组织,再加上各民主党派中央(采取自愿的原则),全部下来共计85个,而且在政府机构序列中包括所有的经济和文化部门。按照“三都制”的设计方案,上海作为经济首都,如国家商务部、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侨办等将迁到经济首都上海;保留北京文化首都,如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出版总署等10多个部门应留在文化首都北京,迁入新都的中央和政府部委办局机关、人大、政协机关、解放军三总部、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等最多60个,每个单位最多按1000人,也不过6万人。加上群团组织和民族党派,所需迁入新都的机关工作人员最多不过10万人,按照每人带家属3-5人计算,不超过45万人。再加上各国大使馆,最多不超过50万人。
如果按照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国家大部制改革方案,人员则更少。如新组建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设综合司局10个,工业行业管理为主的专业司局5个,履行国防工业管理相关职能的司局1个即军民结合推进司,信息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司局8个共计25个司局的大部,人总共只有599人。再如国务院办公厅机构改革
参照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大部制”机构改革方案,2008年7月2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组建完成。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设司局24个。其中,综合司局10个,工业行业管理为主的专业司局5个,履行国防工业管理相关职能的司局1个即军民结合推进司,信息产业行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司局8个。这个大部,其编制总人数只有599人。2008年7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相比原规定,国务院办公厅的内设机构比原来增加了1/2。根据1998年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设有6个职能司局,在新《规定》中,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督查室、电子政务办公室、财务室等属于新设机构。至此,国务院办公厅的内设机构由6个增至9个,编制由219名扩大到519名,整合扩编近一倍。如果按照这个数字推算,搬进新都的人不会超过40万。所以,新都的规模控制在40——50万人是完全可能的。

(二)办公场所和公务员住宅建筑与资金概算:

1、办公场所建筑。中央和国家(包括人大、政协、军委)机关按60个,每部门办公楼30000平方米(此数字参考卞洪登先生的观点)计算,约需180万平方米,工青妇团等群团组织和民主党派中央可以合建办公楼,若再加上40万平方米,最多也不过22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办公用房按5000元计算,约需资金110亿元;
2、公务员住宅建筑。按照每个家庭120平方米的住房计算,住宅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按3000元计算,约需资金360亿元;
(三)新都城市基本建设投资。土地征用、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南阳飞机场改造等支出按300亿元计算;地铁按50公里计算,每公里按5亿元的造价,计250亿元。四项总计不过1000亿元(以当地城市最高价格计算),还没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投资多,仅是奥运会工程花费的六分之一。
(四)迁都资金的筹措。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从出售现在北京国家机关的办公场所的资金就绰绰有余。据测算,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掌控的需要搬迁的机关房产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这些房产大都在北京的繁华位置,黄金地段,每平方米至少价值都在10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可以回收资金1000多亿元。所以,搬迁费用国家不用投资一分钱,而且还有结余。这种用出售繁华地段的房产和土地经营城市的方法,在许多城市都有很好的范例,这个方法用于首都搬迁也十分奏效,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和方法。
当然,有人说,首都搬迁了,原来的房地产还能值那么多钱吗?是的,原来的地产之所以值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是首都。那么,我们说首都地产仍然值钱,首先,北京的首都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她仍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之一,只不过是其职能作了一些调整,不会从根本上动摇她千年的古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地位,国家的一些部委和大量的中介机构仍然在北京办公,所以,北京的首都地位没有消失,也不会消失。其次,北京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经济和文化、教育、科技城市,越来越受到世界的推崇,他和天津、唐山等城市组建的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基本形成。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事实,北京水困的局面将达到缓解,国人、世人对北京的未来充满希冀,北京的地产不会有较大缩水,况且那些房子大都在黄金地段;其三,我国其他大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和中原的郑州等都不是首都,但它的地产价格并不低。以郑州为例,黄金地段的地产每平方米均在5000——8000元,门面房价格每平方米均在15000元以上,二七纪念塔附近的价格更高。
退一步说,即使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地产有所贬值,迁都的费用由国家财政拿出一部分,国力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超过5.1万亿元,高居世界第二。新都建设投资按1000亿计算,即使全部由国家投资,也仅为财政收入的2%。假如在2010年开工,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走强,这些投入就更是微不足道,而且我们有深圳和上海浦东建设的经验,根本不会对国民经济和政府财政造成多大的压力,也不会造成财政赤字和引发通货膨胀。所以,有关迁都的建设经费问题,即使由国家财政出资,也是不成问题的。

第四节  新都的建设时间

上面我们把都城建设时间大约限定在5——7年,这个依据主要是参考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国建都时间确定的,哈国仅用了41个月就基本完成了迁都,巴西仅用了4年。我们把首都建设规模即使设定为40——50万人,建筑面积按1400万平方米计算,这样的规模,如果象建设奥运会工程那样,诸多建筑公司一起上,用不了5年,新首都完全能够建成,2015年搬进新都将成为可能。
未来的政治首都是平地起新城,参照中国传统文化(文王八卦图),借鉴世界最好的都城设计理念,本着继承传统文化,面向未来的思想。建筑风格上是中国最传统的,设施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古为今用(形式),洋为中用(内容),古今结合,推陈出新。城市职能重点是政治中心为主,兼有部分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的职能,绝不搞所谓“国际大都市”,真正使泱泱大国的政治首都象一颗钻石那样小且璀璨夺目,开放透明且不奢华,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盏明灯,指挥着远来远去的大船,使政治首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打造东方之都品牌,真正实现国人的梦想和希望。
如果冷静思考一下,迁都对北京来说则是一种“解脱”。几十年来,过多的城市功能叠加在古都身上,使她无法挣脱那重重束缚,苦不堪言。北京的最大优势和特色是文化,谁也无法否认。北京积淀了数千年来无数中国人的光荣和梦想,中华文明中最深沉的品质和最光辉的理性都可以从中找到浓缩的一页。过去我们是舍本逐末,对北京最珍贵的东西视而不见。今后的北京,不仅要成为中国的文化之都,还要成为代表东方文化的世界文化之都。目前堪称世界文化之都的城市只有代表西方文化的巴黎,代表东方文化的还没有,北京在正确地给自己定位以后,完全有资格去填补这个空白。建设新都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正确决策,更需要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坚信,建设世界文化之都既是北京人的理想,更是全国民众热切愿望,13亿中华儿女呼唤新首都的诞生。
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一个全国经济中心,我们(某些国家)也称之为经济首都。这个中心应该国内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能反映国家经济面貌、并与世界经济结合紧密的、腹地宽广富饶、劳动力素质较高、交通运输设施齐全、金融和贸易都极其发达的城市。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上海都是当然的“人”选。确立上海经济中心地位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中央政府应给予更宽松、更优裕的经济发展条件,诸如可将除央行以外的大部分金融机构总部搬到黄浦江边,使其真正发挥全国经济的“龙头”作用;二是意味着上海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还要适当地“付出”。这两方面的意义都应在法律上明晰化,对上海、对全国都有好处。因此,确立上海经济首都地位,完全合适,绝无第二。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亮丽的画面:我们设想的未来新都与北京、上海一起,共同承担起泱泱大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职能,各展其长,互为依托,三角鼎立,安全牢靠,不失为一条理想的首都职能分身之道。
我们建议,全国两会尽快将迁都列入议题,广泛征求代表意见,完成迁都修宪。如果在《宪法》中将三座城市的首都功能得到确认并得以实施,那将对中国未来的新都建设和中国新一轮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第五节   实施迁都的时间

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迁都时间表:当中国综合国力居全球第二之时便是中国直接挑战美国的开始,也将是国家迁都的最佳时期。他们说,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全面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笔者认为,我们的国内总产值GDP总有一天要超过日本,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超过了日本又怎么样。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早就应该超过日本,再过10多年超过日本不感到脸红吗?现在,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了世界第一大外汇贮备国,那又如何,我们把近两万亿的美金放在中国,不仅使我们没感到富裕和荣耀,反而成了一块心病,美元的持续贬值使我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人算了一笔帐,美元每贬值一个基点,我们就损失两艘航空母舰。所以,中国在未来10年GDP即使超越了日本,不等于我们的人均收入、我们的国民所受的教育水平、生活质量等等,都超过了日本。当今的世界趋势是科学、民主、和谐、共赢。中国的迁都,不是为了和谁争第一,给谁过不去,最重要的是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人民的福祉。正如邓小平所说,把我们自己的事先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迁都的时间不能等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等GDP超越日本以后再做。再等10年,中国的GDP就一定能超过日本吗?真的能成为世界第二吗?假如到2020年我们没有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10多年我们就等着北京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等等在那耗费、恶化、爆炸、围堵,其它资源闲置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继续往无底洞中扔。因此,迁都最佳的时机应该是:当奥运圣火熄灭之时,就是启动中国实施迁都的最佳时机。简而言之,当北京登上了历史的颠峰时,也是北京下降的开始。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第六节  新都的名称

笔者注意到,有的专家学者给新首都取名曰“中京”或“汉京”。这种说法的主要观点:一是我们中国过去已经有了北京、南京、东京和西京,唯独没有“中京”,我们迁都,应该将首都迁到“中京”;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新都的名称应取名“汉京”。缘由: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中国人数最多的是汉民族、主要文化是汉文化,而且普遍看好的南阳盆地又属于汉水流域,所以取名“汉京”,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地域方面都比较妥帖。二是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朝都好用“京”字,比如京城、离京城较近的地方用京畿等等。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京”就代表着国家的首都,京就是国家的行政指挥中心,就好像皇帝用“龙”一样,明明是个人,偏偏说自己是条“龙”,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使然。当然,我们也无可厚非;三是从字面意义理解,“中京”即:中国的京都、首都,十分便于记忆和理解。这个名字应该说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饰演了新首都的位置与寓意,是一个不错的名字。
但是,笔者认为,这个名字过于老套、陈旧、传统。一是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5000年的文明都始终被一个“京”字所困惑;二是没有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三是没有体现当今政府的执政理念等。所以,笔者建议,未来新首都的名字,既要体现我国最传统的、被国人、世人所接受、认可的文化内涵,又要面向未来,有一个能够影响世界的、被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或涵盖世人思想内涵的名称命名的新都。比如“孔子城”或者“墨子城”,以及孔子”、“墨子”等先贤所倡导的民本思想:“博爱”、“仁爱”、“兼爱”等,作为新都的名字。其理由:其一、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其二、孔子、墨子、老子等先贤的仁义、博爱思想影响着中国两千年,直到今天;其三、孔子的思想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快速扩张就是明证;其四、中国需要传播孔子思想,世界需要接受孔子文化。以此命名作为新都的名称,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同时体现以人为本、博爱仁爱、注重道德、情系民生的执政理念。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墨子是平民思想家、民生思想家、和平主义领袖,如果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就像美国人以领袖华盛顿的名字命名那样,让人们永远怀念国家的先贤,充分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表明了中国政府致力于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建设和谐仁爱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6-09
本书出版了吗?
20岁的强省派
30岁的分省派
40岁的虚省派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6-09
         哈哈!我的预测完全正确,作为市场经济下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行政首都,有必要考虑对全国的通达性。从安全、可持续发展、对全国的控制、供水等多方面上看,南阳盆地是迁都的不二选择!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6-09
        同时申明一点:迁都南阳,平衡四方!

    济南军区改成南阳军区,管辖河南、湖北、陕西,山东进入北京军区!

    郑州铁路局和武汉铁路局以及西安铁路局三合一:南阳铁路局。

    南阳成为中原的大地区中心城市,区号026,很多总部要改变!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6-09
都是吃饱撑的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6-09
回 4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我本来是反对急着迁都的,不过这篇文章确实比较专业一些,虽说不一定就是事实,但还是让人眼睛一亮!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6-09
引用第5楼lelele于2009-06-09 19:19发表的  :
都是吃饱撑的



不知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这里叫论坛,论者讨论也;坛者,讲坛、演讲之地方也。

你喜欢色情,你就去色情论坛,
你喜欢装B,你就去地方社区,什么什么吧,什么什么群的,
你有喜欢吃喝,你就去吃喝论坛,
你喜欢装扮时装,你就去时装论坛,
你喜欢写作,你就去文学论坛;
你喜欢种种庄稼,你就去农艺论坛;
..................

总之,
这世界很无奈也很精彩,
高兴了你就喊
不然会憋出病来,
管他是什么县长省长书记,
一如进了澡堂,
都是本来面目;

网上的世界很公平,
不管你有没有水平,你都可以找出理由来赞成或反对,
不管论坛是公家开的还是私人企业,
你都可以站在坛上去喊;

论坛没有工资没有奖金,
没有床没有灶,
没有车没有轿,
没有酒没有烟,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论坛让我们认识了彼此,
论坛是一种公开的宣泄形式,
论坛就是是舞台,
你可以在台前,也充许在幕后,
论坛就是生活,
各抒已见,各回各家!

。。。。。。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6-09
作者:秦法展 胡… 来源:汉网(http://www.hanminzu.com) 点击数:5515 【收藏本文】

http://www.hanminzu.net/Article/shsh/200812/95_8.html
高山流水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6-15
Re:转----- 秦法展  胡星斗的《中国迁都报告》(部分)
第一节  优越的地理位置
1、构建交通中心的成本升高
2、老百姓进京难,尤其是受成本约束的普通老百姓
3、......
第二节  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看不出来历史文化渊源在哪里
第三节  卓越的自然环境和风光气候
大量人口强势介入,不消几年,自然消失
第四节  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质优势
同第一节
第五节  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企业
??
第六节  有利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要做的是整个国家的崛起,而不是某一块儿。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毫无疑问,中部应该是全国的总腹地。别把腹地给整没了。
第七节  有利于降低搬迁费用和中央机关运行成本
不搬或是就近搬迁成本更低。现在北京已经是铁路、航空的中心,旁边的天津就是大港。虽然有成本比北京低的地方,但绝不是南阳。因为所有的中心均需要重新构建。分摊到每个成本周期,也是不小的数字。
第八节  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中央政府
搬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就奇了
那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造成多少的贪官污吏,算过没有?
第九节  有利于缓解北京环境资源压力
首都迁到哪里,哪里就会有资源压力,迁到南阳,我担心将来珠三角、长三角没电用。
第十节  有利于首都自身防御和国家安全
1、现代战争,根本不是山川可阻
2、四周都是高山,步兵、装甲兵出行不易,对外支援困难

3、四周都是高山,各地给中央国家机关准备的粮食、日常消费品的运输成本较高
4、万一被攻入,或是间谍破坏,迁出困难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6-15
秦法展和胡星斗还是花了点功夫研究,我认为暂时不要迁的好,真要迁的话南阳确实是个好地方,东七区最后的四点不敢完全苟同,
1、现代战争,根本不是山川可阻
2、四周都是高山,步兵、装甲兵出行不易,对外支援困难
3、四周都是高山,各地给中央国家机关准备的粮食、日常消费品的运输成本较高
4、万一被攻入,或是间谍破坏,迁出困难

第一点有些大将风范,完全赞成;
第二点四周都是高山,步兵、装甲兵出行不易,对外支援困难,显然没道理,这叫易守难攻,出不去了才怪,又不是全是山,装甲兵
      出不支火车\汽车怎么出去的;
第三点更没道理,日常消费品的运输成本较高是乱讲,照你这么讲中西部连日用品都不能生产了,中央国家机关准备的粮食你更
     是不了解了,成都平原大部份粮站库房上有"中央储备粮"几个子,更不要说南阳一带了,这些是粮食主产区,运到北京都方便,
          还不要说就近了;
第四点简直可笑,万一被攻入,或是间谍破坏,迁出困难,那什么地方是万无一失的呢?迁出困难,迁出去干什么呢?间谍破坏就又
     要迁都?不懂!
高山流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