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松滋人,我来告诉你。
松滋自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7年)侨置南河东郡松滋县(原县在今安徽,一说即今宿松县,一说即今霍邱县)起,县治在上明城(在松滋新江口西北20公里老城镇西门外一里处),上明城自东晋到南朝曾历为南河东郡、南荆州治所。
唐时迁往江亭(今松滋新场对岸八宝镇境内)
宋时定治于今老城镇史称松滋城。
民国二十二年八月曾迁往磨盘洲(按荆州的习惯又称磨市),不久因红军攻占该城,杀县长江文波,月底县府迁回松滋城,
抗战时期,县城迁往车家冲、麻水坪,
1945年定治于新江口。原县城改称老城镇。
新江口原名划子嘴,此处原为人迹罕至之地。因1870年长江溃于松滋黄家铺,松滋河形成后,清未民初,随着沟通长江和洞庭湖的松滋河航运的发展,逐渐形成市镇,当时在今新江口六码头处有一嘴(即矶头)常有划子(本地对最小的那种渔船的称谓)系泊于此嘴,而得名划子嘴(又称划市)。后划市棉商经营对岸今八宝镇出产的棉花而大获其利,为与经营江口棉(产于江口对岸枝江百里洲)的商人竞争,故定名为新江口棉(今名八宝棉为国家优质棉),后遂以棉花字号为城镇名,改划子嘴为新江口,其地处松滋中心,又有松滋河航利,后逐渐成为县内大镇,超过偏于西北的老县城。磨盘洲在新江口城南约6公里,因原为竺园寺河中一个形似磨盘的小洲而得名。后因水灾,小南海湖形成,古城沉于湖中,移城址于附近的剑峰山南麓,后因水灾移城于剑峰山坡,建国后因开人工河,原城址沦入河中,移城址于山东麓,因距新江口只有6公里,两城将连为一体,也规划中松滋市区的一部分,现为南海镇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