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047阅读
  • 34回复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3-06-18
很强的文章!
淮安览古
姚广孝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
城头鼓劲惊鸟鹊,坝口帆开起白鸥。
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
淮水安澜 http://b350595.xici.net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3-06-19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六)



——苏南的滑落及其回溯

经济的发展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改变生活改变地域竞争态势。变化比计划来得快,这是工业

化加速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1980年代武进曾是苏南模式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在92年第一届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评比中

它名列第二,仅次于无锡县,而高于第三的江阴县。当时的苏南内部并非如今天人们想象的

那样,越靠近上海就越发达。无锡县、武进县和江阴县的铁三角是当时苏南地区最发达的三

极,他们都不属于江苏离上海最近的苏州。经典的苏南模式的创新也是围绕这一核心的。那

时昆山还很平庸。沙洲张家港也才小荷才露尖尖角。而且在苏州所辖的六县中,当时最发达

的发展最快的都不是直接与上海接壤的太仓、昆山和吴江。此时也是苏南模式声誉最风光和

财富最实惠并存的黄金时期。尽管溧阳、金坛稍次,但那时提到苏锡常,不仅强将无弱兵,

而且彼此也不敢小瞧。不论声势还是人均,基本上是无锡第一,而常州与苏州相差并不悬殊

。可仅仅过了几年,苏锡就渐渐无“常”了。伴随这的,还有武进甚至宜兴的相对衰落,和

苏州总量和人均的节节攀升。苏锡无常并非是江苏的胜利,而是上海的胜利,甚至还是江苏

的耻辱。苏锡特别是苏州的繁荣得益于上海而不再内生的自动。这样,常 RA煜 镇江地

区等地的盛况亦已不再。镇江对常州也不是望而不及。经典的苏南模式从95年风光最无限的

颠峰突然滑落不仅让中央始料未及,也让苏南人和江苏人无法理解。而对这种突变,江苏花

了三年才得以清醒,再经历两年才得以重新焕发。而白白逝去了宝贵五年的苏南一觉醒来猛

然发现先发的资本优势已经不再,自己在很多指标上已经远远落后于本来需要俯视甚至不屑

的浙江、福建和广东。

很多人谈论传统的苏南模式从万众欢呼滑落至举步艰难时,仅仅停留于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

的性质。这虽不肤浅却不深刻。如果在苏南模式风光后把武进、宜兴、无锡县、丹阳等地放

到浙江那种行政状况下,这些地方今天的城乡面貌会跟温州、晋江那里一样繁嚣:外地人比

本地人多,本地人楼房起码六层,人人是老板,家家有汽车,满街是受剥削和蹬三轮的外地

人,尽管杂乱无章却生机勃勃。可惜的是历史不可重写,假设也不可能是现实。经典的苏南

模式成也政府,败也政府,有一定的道理。苏南模式中的政府特点在张家港的两个文明建设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张家港精神本质上是大寨精神的延续,本身也并非一无是处。然而

长期坚持下必然始终是粗放型的而不可能是集约化的。结果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极易钝化居

民。长期以往,必然会窒息内生型的民间张力。而经典的温州模式虽然得益于政府某时的保

护,但主要动力在民间,它的兴起和富民得利始终得益于民间对政府的敬而远之和政府心知

肚明地袖手旁观。1990、1991年间,全国小煤矿因使用柳市不过关的电器产品而接连造成瓦

斯爆炸,引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巨大激荡。包括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宋平等在内的中央主

要负责人接二连三地来到温州,来到乐清,来到柳市,来到西园村,或者莫不做声,或者皱

紧眉头,这种压力不可谓小,倘若出现在其他省市,柳市必然彻底衰落,从此一蹶不振。但

浙江省官方的精明难以描述。后来的情况也不言而知了。温州从此开始远离假货,而这政府

的引导显然功不可没。直至今天,到温州、乐清去,一些知情的干部还会在言语中不由自主

地流露出对刘锡荣书记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温州主政者的怀念。虽然江阴也会有干部发自内

心地留恋成强书记和吴新雄书记的时代,但两地的政府发挥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形式显然不

一样。民间与政府关系的差异是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优劣互转的关键。这也是理解江苏和浙

江今日经济和发展差异的重要视角。

经历数百亿资金打水漂于南方的地产、邓斌的集资和省内被迫北上作秀般的扶贫,经济也软

着落了。二国有的苏南企业体制相继走入绝境。作为1980年代全国最富裕的农民的苏南人一

朝醒来才发现桂冠是如此的烫手,富裕亦已相对名不符实。曾经不屑的浙江那些专门造假坑

蒙拐骗的土帽如今似乎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的老板,而苏南人却依旧只能是农民式的工人。每

天要去工厂上班,集资款转眼间化为乌有。更重要的是见识有限,却还总期望政府,这特别

是苏州以西的曾经是苏南模式核心地区的乡村写照。

根源很多,惟有细细理梳。中国大一统的政党治理格局和行政权力结构决定了政府内部虽有

很多想法却只能外露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的声贝未必最高,但在纷纭芜杂的民间声音面前,

它集中而干练,终而形成了一两拨千斤的气势。这里面确有一种神秘的机制。承认便是服从

,却不是束手无策。这是不能无视政府作用的关键。因此,一地官方外露的声音正错与否直

接关涉到地区能否顺利发展。只要政府的行为顺应了区域发展的实际要求,那么就会出现从

善如流的恢弘场面。反之,万马齐喑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也是中国历代平民百姓一直期待明

君圣主的机制根源。市场经济和资本的巨大破坏能量也就来源于打破这种神话的客观要求。

把整个社会的思想局限于一个声音风险太大,一旦错了方向,到时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眼睁着

滑向悬崖和深渊,暗暗的却又无辜地分享和消化衰落的痛苦。

经济上的一个模式的危险同样在此。“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总在不停地摆转,令人眼

花缭乱,失去定力。多种思想的并存是思想自由的内在含义。同样,多种经济模式的并列也

是经济活力持久迸发的导因。无论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其关键都是民间的张力得以释放

和涌流。只不过路径不同罢了。苏南模式成长和壮大,在其企业投资机制和经营方式上存在

一个向上走的趋势:即兴办最主要动力由民间到政府,由下级政府到上级政府转移的趋向。

而在温州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苏南模式首先肇始于大集体时期的农村生产小队的自办加工

作坊(后来的村民小组),再到生产大队(行政村),再到人民公社(乡、镇),再到县,

甚至市。在这个过程,企业的规模愈来愈大,模式的光环越来越亮。可是企业产权的主体却

越来越模糊,企业一步一步地蜕化为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越来越多,机制却越来越死;与

政府越来越近,离民间却越来越远;企业招收的农业富余人员越多,农民整体的创新能力就

越来越失:整个苏南地区的发展活力愈来愈弱也就不那么让人希奇和深感诧异了。苏南农民

的创业冲动被无形地压制,农民甘愿成为劳工者,而非经营者。这是对经典的苏南模式走过

的路途的描绘。

翻开当代的改革开放史,中国成功的区域发展模式中,农民都是无可厚非的领导者之一和绝

对主力。无论在珠三角,还是长三角,无论是温州还是晋江。解放农民创业的束缚是上述四

地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于是当苏南把大量土著农民保护式地转移进当地的集体

工厂时,危机就已经潜伏。这延续至今,也是苏南之成为会国际资本大量进驻无阻而入的关

键,这同样也是苏南GDP越高,而人均收入相对而减的症结之一。这不仅是苏南而且是江苏

全省的悲哀。

而在温州,则远不一样。在温台那里,不论企业还是当初的作坊,政府始终无法介入。当家

庭作坊式的企业初现时,政府不愿干预;当前店后厂雨后春笋般多起来时,政府无暇顾及;

当合作企业作大时,政府已经无力介入了。政府无可厚非地都有鳍利的一面。无论浙江政府

还是江苏政府皆是如此。否则江苏的各级政府不会如此勤勉地介入乡镇企业,这是乡镇企业

最终失去活力的重要根源。而浙江政府也会从地方和政府利益考虑行使了地方保护的政策:

在中央三令五申中的要求浙江省严厉查办造假企业的背景和压力下,浙江仍然打而不灭。尽

管浙江付出了巨大的声誉代价和道德成本,但企业最终却越做越大,经历了一次风波,企业

就上一个台阶。地方保护主义并不一定要彻底摈弃,关键是仅是遮丑还是夹紧尾巴力图卧薪

尝胆。正泰、德力西及其前身的求精开关厂为代表的柳市低压电器和奥康为代表的瓯海、鹿

城鞋业就是生动的案例。这个历程同样值得广东汕头和今日已让人“千万不要相信的”河南

人寻味。

两个发展资质类同的地区,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政府未必是好政府。但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

地区,当地政府或前届或当届一定难逃其咎。1995——2000年的苏南模式的绝境及其重整的

巨大代价,政府显然不能置身度外。浙江GDP在总量上远落于江苏,可浙江的老板数目之多

,资本之巨却足另江苏汗颜。江苏鲜有王均瑶、徐冠巨类那样白手起家的风云人物。这不会

是偶然。这是苏南模式江苏化与温州模式浙江化的必然后果。苏南模式是离土不离乡的就地

城市化。尽管苏南是村村冒烟,但只是村办厂、镇办厂,而少有家办厂。然而在温州早期却

相反,在那里鲜有集体办的工厂,多是家庭办的作坊。这就使1980年代的苏南的企业规模远

大于温州。在1980年代,全国民工数还很有限,而且大量涌入的是大城市和广东等外资勃兴

的地区。当时江浙的外来民工还是涓涓细流。这样,苏南的乡镇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为当地

的农业剩余劳力提供了就近且风险不大的转移归宿。大多数农民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工人。

这也是直至如下苏南的民工数量与广东甚至浙江都无法比肩的历史原因。而在温州,农业剩

余劳力比例远大于江苏,而当地集体属规模大的工厂有限,于是只有外出经商。与苏南比较

起来,温州这种形式中个体需要冒领的风险超出想象。在1980年代,苏南在外的基本都是乡

镇企业的采购营销人员。而温州在外的大多是盲流式的手艺人和投机者。并且后者人数远多

于前者。由于前者是为企业办事,因而,渎职和个体腐化行为相对更多。后者是为自己的未

来打拼,干劲十足,纵有纸醉金迷的自我放纵,但腐化往往是向别人的行贿投机的手段。单

就这些而言,前者即使企业规模在增加,也没有后者不择手段地扩张来得快。

任何模式都逃不过优点和弊端的二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也都如此。当今的江苏和浙江的

经济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二者的优缺点。苏南模式的优点多具即期性,而温州模式

的优点相对滞后。因而,苏南模式的不足让本地人随后承担得更多,而温州模式的弊端则是

更多地抛给了当时和后来的外地和外地人。并不是浙江群体的有意为之,但面对这个格局越

人却确比吴人幸运。今天的苏南人普遍劳工化和相对贫穷正是缘于此。曾经的温州假货漫天

飞,台州骗子遍地走,把建立在损害外地他人利益基础上的资本积累,今天的由大量外地民

工承担最艰苦的蹬三轮和最脏苦的行为实质是用恶劣的劳动环境客观奴役外地民工和盲流的



资本再殖,也都源于此。可是泛老板化的光环背后,已经没有人会去在意它的秘密和曾经的

丑陋了。

有为的政府勤勉地行为为当地的当下发展带来无限光环的同时却为随后的缓慢发展或相对停

滞准备了致命的起因。这种“政府好心办坏事”是当时的苏南及江苏政府始料未及的,这在

教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今天,更该值得当下政府的警惕。

(待续)



草于6月11日、16日输入于6月17日



欢迎光临小百合上churchy的blog!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3-06-22
江苏发展的另类思考(七)



——筑巢引凤与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在缘木求鱼的过程中,可能学会了爬树,却是求不到鱼的,除非有好事者闹剧式地把鱼先扣

在了树丫上。因为虽有目标,方向却错了。尽管会有负产品,但往往还是得不偿失。大张旗

鼓地叫喊富民强省很与此可能异曲同工。

城市是各类因素集散地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吸纳周边农村和其他城市的资源和资本本是一件无

可厚非的事。但作为一个广域性的地区,把吸纳外部的资金、资源作为长久的推动发展动力

,除非整个地区能够成为全球的首善之区,否则便值得好好推敲和商榷。

苏南是作为下一个短暂时期的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还是今后较长时期无可争议的全球制造业

基地,不仅仅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的亲商程度,更取决于当地民间活力的激发

和互动。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被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未雨绸缪地认识到,确是难得高兴的幸

事。然而知易行难,如何或有效地摆脱这一阴影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速成的。

当集体性质的企业束缚了苏南民间自主创业的活力后,当本地企业扩张受到阻碍并招致当地

经济增长有限后,一向勤勉的政府眼光开始向外,适逢浦东开发开放,长江大流动,外向型

经济成了一根救命的缆绳。它使因温顺地接受1988年开始的治理整顿而在总量上先后被广东

、山东超过的江苏,在1990年代初再度火冒,虽然追不上广东,却勉强压过了山东,这也可

称之为聊以自慰的成绩了。而这一是由于江苏的开发区经济,二是由于乡镇企业基础庞大,

而且在1992—1995年还得到了恶性的膨胀。这些都是江苏经济在1990年代初再焕容光的关键

。但无论开发区经济还是乡镇企业,在江苏经济发展的上空总有一种不自然的烟云。与政府

强力推动密切相关,既是它不可缺少的一环,也可能翻水覆舟般的转眼间变成致命伤。于是

回味江苏的发展 ,总让人看不到浙江发展大戏中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如果说1980年代全国经济只有广深一处亮点的话,那么1990年代以后的全国发展就已经遍地

花开。1990年代之后,城市、乡村、沿海、内地皆有暴露出来的闪光。大连、青岛、宁波、

厦门、苏州、温州等地的发展可圈可点。但纵观所有这些发展顺利的地区或城市,没有百姓

收入的持续增加,仅有城市的风光而没有乡村的繁荣,发展就不可能持续,光环也不可能持

久。城市虽然远比农村发展,但城市相对安逸的环境不可能铸就层出不穷的白手起家的企业

家。春兰是泰州市属的企业,注定了它无法在三泰地区象求精开关厂一样在柳市小镇领导出

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一样打造出中国白色家电的京城。乡村不停地为城市补充精英,也不停地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制造风云人物。城市只适合孕育高科技的童话和房地产的泡沫,扎扎实实

搞制造业的要么是顺利地接管了国企的精明之人,比如,张瑞敏、倪润峰、周厚健、陶建幸

、李东生等,要么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出制造业的神话出身农民的资本新贵,如胡成中、南存

辉、王均瑶等。前者基本上全部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创业基本大都集中于城市,后者起始文凭

平均大概只有初中且经营无处不在。这就决定了不仅在苏南,而且在温州以及大佛山,成功

的地区发展的中坚必是制造业,而打造制造业的兴旺景象的主力必来自农民。虽然绵阳、青

岛、惠州、泰州等地孕育出有一家或几家庞大的且经营不错的国有企业,但其周边农村的创

业乏力,决定了他们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无法显赫,活力也无法强劲。区域经济活力的

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农村创业活力的竞争。农村活了,城市才可能持久繁荣,否则就会

出现无水源的泡沫的幻象。

置之死地而后生,人均0.3亩地的温州人奋起正得于此。给之艳羡而后活。像城里人一样安

逸地生活,这是苏南农民兴办社队工业的朴素理想和原始动力。农民创造出财富膨胀的神话

后,集中、建镇、进城,农民企业家的空间身份完成了变迁,富裕的农民进程后,一是提高

了城里人的平均生活水准,二是狼入羊群,羊皆变狼。城镇居民一改安逸地等待国家安排的

懒惰,主动出击,自主生产,城乡一起联动,居民泛老板化,收入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这

是对浙江城镇居民收入居高难赶、节节上涨的简要描述。而江苏自发的行程却因乡镇企业恶

性膨胀导致相当部分农民的集资款血本无归带来的连锁反应而被迫中断。

1990年代后期经典苏南模式的问题并没有被自身扬弃,它是在外资蜂拥而入的盛况转移了基

层政权对乡镇企业的注意力后自然地也是痛苦的被超越。苏南1980年代民间活力随着被政府

注意创业重心逐步上行最终被损耗了大半;1990年代初,在政府主导而不是民间主导的乡镇

企业大举借债疯狂扩张的投资失误流毒深远;1990年代后期,外资洪水般涌来的卖地进厂的

短暂的不劳而得的实惠麻痹严重。70、80年代苏南民间曾令全国上下意想不到的投资创业井

喷式的活跃已经被磨消殆尽。即使还残存片息,在浙、闽民资面前也是小鱼见大鳄,抗争了

只能白白增加成为鳄嘴中美食的痛苦。于是,退而求其次,小富即安,守着征地款,穿着工

作服,住着两层楼,安安稳稳的享受着别人对苏州、苏南的赞誉的同时,自己只能老老实实

地成为新的有一点私产却不能个人风光的新工人阶级。这是今天苏南大多农民的心理和实况

。这种危险的心理,与西北白天放几头羊,晚上蜷缩热炕头,吃饱即安的文盲老农区别只在

于,那里自然条件太恶劣,而这里得尽地利和天时。

在今日苏南,东部的昆山,一掷千金的是台湾阿土伯,在南部的盛泽,腰缠万贯的多是闽浙

越蛮,只是在北部的江阴、张家港、常熟,本地的富人还能风光正盛,然而由于他们的资产

实在太大,整个社会分配的并不均匀。老板更多的是曾有政府背景的乡镇企业经理人转制而

来的大老板,并不存在大、中、小老板从小到大的梯队和有序跟进的连动。而且由于就那么

几个人被披红黛绿地供奉为民营经济的能手,满身贴遍对于企业家而言并不实用的勋章。这

种气氛不仅在事实上阻碍了苏南地产中、小企业主的成长,而且掣肘了苏南大企业主的继续

作大。在众目睽睽之下,即使做着早已耳目能详的琐事,激动紧张也是必不可免的,而失误

因此也就在所难免了。

浙江现象早已暴露在全国射来的探照灯前,个体、私营大发展成就了浙江伟业,在全国早已

是妇孺皆知的秘密。可如果仅仅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领导的政绩因素来考虑,个体就

是萎靡的个体,私营就是任割的私营。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成为外国资本增殖的炕房;

即使可以成为炕房,长远来说,这也不该是理智地首选。个体、私营一旦大发展起来,就有

无数个方向,即使只是试验,只要有一个方向对了,即使群涌而至,即使在经典经济学家认

为有生产过剩之虞,个体户、私营主都有你料想不到的法宝去划解,去出新。这是义乌,这

是温州,这是嵊州,这是柯桥,这就是浙江。奇迹只有当你一点没有想到时或已经不认为可

以时才能绽现。可是,大声的呼喊蹩脚的模仿,将秘密变得人所皆知,成立毫无意义的公告

。它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如果再从官方利益出发,通过媒体吹捧编造出虚幻的神话,则更

加南辕北辙。指责政府经常好心办坏事,在这个意义上并不冤枉。

包括部地区政府在内的许多人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希望放在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身上,

或许这只是一相情愿。高科技能带来巨大财富确是事实,但其风险同样巨大。拥有光环的知

识分子和一穷二白的农民比起来,谁更有创业致富的冲动,谁更有不择手段遨游市场海洋的

潜力,知情者有自己的发言。市场是一部无法穷尽的黑箱,专业的经济学人士也无法全部琢

磨透彻,无论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还是胸中无沟壑的激情农民,对于市场本质上只能在

游泳中学习游泳。知识越多,思考越多;考虑越多,担心越多;忧担越多,胆量就会越小。

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曾经是生动的写真,现在亦没有完全失效



把吸引外地资本、资源作为本地经济腾飞的根本只适合深圳和一些为数不多的中心城市或其

边缘地区。对于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个省来说,引资是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项法宝和捷

径,却不是持久之计。对于作为广域市的苏南各市同样如此,尽管它们引资的骄人业绩可谓

令世界瞩目。但必须明白只有本地企业家才可对本地无条件付出感情和留有依恋。外地,境

外的资本本质上都是墙头草,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抽身而走,这是让人无可指责的本性。引



入巨资确是令各地垂滟的骄傲。但空坐于此,必会逼死地产企业家从小到大的生存可能,一

旦资本的交流永远之单向,形式的平等也将无处偎依,附属也就凝固为永久的宿命。危险的

确存在。做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事就是率先。最终的率先也必会垂青本质上喜欢未雨绸缪的人

或地区。(待续)



草于16日、17日,输入于6月21日



欢迎光临指点小百合上churchy的blog!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3-07-19
好文章,但是怎么下面没有了?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3-07-19
去南大小百合论坛找找。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3-07-19
山东2002年各地级市的人均GDP,东营市30966元,菏泽市2904元,相差10倍多,不比江苏内部的差距小,何来发展平衡一说?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5-06-02

写的好啊!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5-06-02
已经写到三十二了
文化的三种境界:身历其境、潜移默化、熟视无睹
weibo.com/kkhszdj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8-02-17
龚浔泽:《江苏脉动——网络时代的区域新观察》,2007.11

出版社不详

洋河蓝色经典赞助
Пекинский Лесно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9-11-07
好久没来了 不知还有人关注否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木生长靠太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