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18阅读
  • 13回复

[特殊区划]中国当前的“特殊政区”述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7-11
作者:蒋荣 原载〈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3年第4期
   当前全国的县级政区单位共有县、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8大类,相对以往而言,由于设治局、管理局、县级镇、盐区、工农区等一批县级行政单位的消失,县级以上的政区结构有所规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使得中国政区也出现了一批“似是而非”的“新事物”。尤如经济开发区、开放区、改革区、试验区、管理区、新区之类的“派出机构”,更让人难辨“真伪”。许多非正式政区不仅有地域和人口,而且地方政府还能列其为与县市区同级的行政单位。本文以当前存在的各类特殊政区为着眼点,兹分述如下。
  一、 民族市辖区
  当前,全国共4个民族市辖区,即郑州的管城回族区(1983年设)、洛阳瀍河回族区(1964年设)、开封的顺河回族区(1980年设)及齐齐哈尔的梅里斯达斡尔区(1988年设)。民族市辖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少数民族的自治单位,但又与其它民族自治地方相区别,当前市辖区作为县级行政单位,而民族市辖区又没有列为与自治县相等级的民族自治单位。然而民族市辖区的设置并不普遍,如呼和浩特的回民区,回族人口占了一半多,但并没有列作民族市辖区。而河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有113万人(2000年普查数),除了3个回族区外,还有淮阳、太康、宁陵、睢县、沈丘5县的县城都属于“回族镇”,但无论“回族区”还是“回族镇”,都只是回族的“聚集地”,而不是永久性的“聚居地”。因而,将民族市辖区区别于民族自治地方也是情理之一,但对民族市辖区的特殊性却还需关注起来。
  二、 矿区市辖区
  迄今全国还有石家庄井陉矿区(1992年复设)、邯郸峰峰矿区(1956年设)、承德鹰手营子矿区(1983年设)、包头白云矿区(1958年设)、阳泉矿区(1970年设)及大同矿区(1970年设)6个以“矿区”为名的市辖区。矿区作为行政单位,建国后曾广泛设置,此后许多矿区改设为市或并入大中城市成为市辖区,随着近年大中城市的扩展,诸如重庆南桐矿区、唐山东矿区、包头石拐矿区、乌鲁木齐南山矿区等都已改设成“正规”的市辖区。当前的6个矿区中,大同、阳泉的矿区都是主城区,其余4个是远郊区,除了峰峰矿区规模较大外,另3个规模都很小。
以专业的矿区作为行政区名称,这究竟是否合理,可能还会有一些争议,但当前大部分矿区都已改设或改名,而这几个惟存的矿区也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矿区”的本身含义,有的早已融入城市,因而,对这几个矿区也有必要进行改名或改设。
  三、 贵州的“特区”
  贵州在1970年分别在水城、六枝、盘县、万山4地设立“特区”。但名为特区,行政结构和规模上与周边县市并无大的区别,而且长期以来特区的设立没有达到“特区效应”。贵州的特区在名称上与“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实情却有着天渊之别,1987年水城特区改为县,1999年盘县特区又改为县。就当前的实状而言,剩余的两个特区还是应改为县或组建新的县级市。
  四、 神农架林区
  1970年,湖北以房县、兴山、巴东3县的交界地带析置了神农架林区,此后在1971年改为县,1981年又重改为林区,成为当今全国惟一一个以林区为名的行政区。全区面积32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2万人(2000年普查数),它不仅有“林”,而且有城镇,与其它专业林区有着极大的不同,其实际也是一个县(市),虽然地广人稀,但无论行政结构还是城镇体系,都等同于一个县(市);再而“林区”这种政区名称与当前的行政体系很不谐调,因此神农架林区还是改为县或改设县级市为好。
  五、 大兴安岭地区及辖区
  1964年,黑龙江以呼玛县及鄂伦春自治旗的部分地域合置大兴安岭特区,此后大兴安岭特区辖有松岭、新林、呼中、塔河4区,1969年由于省际政区变动,呼玛县及鄂伦春、莫力达瓦2旗划入大兴安岭,当时全区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并于1970年改设为地区。1979年,省际边界恢复原状时,鄂伦春、莫力达瓦2旗划回内蒙古,但大兴安岭地区的驻地仍在鄂伦春旗内的加格达奇。自1964年新林区开发以来,此后呼中、松岭、加格达奇都设立了政企合一的“区”,1981年呼玛县分设出塔河、漠河2县,此后至今,大兴安岭辖区有3县4区,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52.93万人(2001年统计数)。
  大兴安岭是至今东北地区惟一的“地区”,但全区城市化水平高达90.4%(2001年统计数),2001年实现GDP45.6亿元,人均GDP在黑龙江仅次于大庆和哈尔滨,高于其它10个地级市,而且首府加格达奇也已发展成了一个12万多人口的城市,已完全具备了地级市的条件,但同时由于首府加格达奇处于内蒙古境内,这样就很难撤地设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兴安岭地跨两省区,所辖的加格达奇和松岭2区共1.74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理应划入黑龙江,但实际上却一起划属内蒙古。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双管”的格局。
  但大兴安岭的4个辖区与其它3个县规模相当,行政结构相同,而且在不远的伊春,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都一直作为县级的市辖区,尽管大兴安岭4个辖区有了相应的机构和体制,但仍不被列为正式的县级行政单位。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大兴安岭在行政体制上还有很大的特殊性。当前,大兴安岭行政体制改革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因而也就很有必要对这一行政体制作一番调整。
六、 柴达木地区
柴达木地区是青海海西州的直辖地,主体上由大柴旦、冷湖、茫崖3个“行政委员会”组成,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当地人口7万多人。冷湖和大柴旦都曾于1960~1964年间设市,茫崖则在1956~1964年间建立过县级的工委,1964年,三地改镇至今。其特殊性在于三地既不设县市,也不隶属哪个县市,名为州直辖地,实际上却又有3个相当于县级的“行政委员会”。在整个青海,这种类似的行政委员会还有昆仑、瀚海、龙羊峡、李家峡、察尔汗5个,但柴达木地区的3个“行委”相对比较特殊,柴达木地区号称“西北聚宝盆”,有冷湖油田、锡铁的铅锌矿、花土沟等一批闻名遐迩的地方,当前这一地区资源的开发前景相当广阔,因而这一地区行政体制的完善也是相当必要的。
  七、 双湖特别区
  1976年,为开发藏北无人区,以班戈县的色瓦区和安多县的岗尼区的区域设立了县级双湖特别区,全区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0.9万人。双湖区成立后,地方上列其为与县同级的行政单位,但全国统计时,又将其归入班戈县的范围。而实际上双湖区成立后,行政上也并不独立,一直处于班戈、安多两县的共管之中。如安多县,法定区域为2.6万平方公里,而实辖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然而班戈县名义上管理整个双湖特别区,但实辖面积仅5.85万平方公里。双湖区的特殊之处就是处于这样一个“虚虚实实”的体系之中。由于当地经济较为滞后,人力资源有限,无人区的开发进程相当缓慢,因而双湖特别区行政体制的解决也可能会成为一个“长远问题”。
浪迹天涯 21:32:11
  八、 南海诸岛
  南海16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共有286个岛礁。1959年3月,为开发南海,当时的广东省政府在永兴岛设立了西沙、中沙、南沙办事处及工委,1969年3月改为革委会,1981年10月再改为办事处和工委,1988年海南建省后,就作为海南省派出机构。这个办事处辖有各岛周边的海域,总面积约22.6万平方公里,但陆域面积仅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517人(2000年普查数)。
  南海岛礁间距大,行政管理上有许多困难,但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异常,国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当前中国在黄岩岛主要是与菲律宾方面有所争执;越南方面又将附近的岛礁划入庆和、广南、岘港等省市的范围;同时,台湾当局还军事占有太平岛及东沙等岛礁。因而在这片特殊的区域建立强有力的行政体系,确保万里海疆的安定,也是相当必要的。
  九、 伊犁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11月29日,全州面积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2.56万人(2000年普查数),直辖2市8县并管辖塔城、阿勒泰二地区,共有5市19县。从行政隶属关系上说,自治州与地区属相同的行政单位,但伊犁这种“同级相隶”的模式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这种模式与俄罗斯秋明州、堪察加州等管辖自治区的模式相同,但作为行政区划,两者同样缺乏合理性。
  伊犁州地区曾于1944年爆发过著名的“三区起义”,此后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区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存在过。解放后,伊犁整个地域按民族成份分为伊犁和博尔塔拉两部分,并于1954年7月15日成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另外伊犁、塔城、阿勒泰3个专区的范围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此后这种州辖地区的体制由于历史、边疆、民族等因素一直保留至今。但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繁荣,边疆关系的日益趋缓,民族关系的日益融洽,就有必要去打破这种体制。2001年10月,伊犁地区撤销后,所属的各县市划归州直辖,而伊犁州管辖地域跨度过大,管辖市县过多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塔城和阿勒泰都已发展成一定的区域中心城市。因而,打破传统的格局,将伊犁州的行政体制做一番调整也是相当必要的。
  十、 政企合一的政区
  由于一些大中型农林场矿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行政区划往往就以这些场矿的区域建立政区,而同时又保留了场矿的机构,这样就形成了政企合一的政区。这类政区以黑龙江和新疆最多,如黑龙江伊春市的15个市辖区中,除了伊春区外,其余14个区都是区政府和林业局合一的,林业局是实际上的区政府。而在新疆,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主要是团场、农场与乡镇合一,如克拉玛依的129团场又名五五新镇;等等。这两地有许多政企合一的政区主要是因为开发晚,而且城镇是随着场矿的开发而兴起的。
  此外,1984年9月22日由柏各庄农垦区区域成立的河北唐海县,全县面积884平方公里,人口仅14余万人,全县除县城唐海镇外,其余都是各个生产队和农场,实质上这个名为县的政区就是一个大农垦区。与伊春的许多市辖区一样,处于华北的唐海县相对于周边县市就显得很小,很突出。在当今大搞“政企分开”的时代,这些政企合一的政区将何去何从?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新的行政体制去取代传统的体制。
  十一、金门、马祖地区
  金门即“金门县”,面积147.65平方公里,人口5.79万人(2002年6月统计数),全县由59个岛组成,距厦门最近处仅2公里。行政上属泉州市,而实际上自1949年台湾当局在此实行军事管制以来,迄今一直为台湾当局控制。马祖即马祖列岛,面积28.8平方公里,人口0.93万人(2002年6月统计数),距大陆最近处为9.5公里,行政上属福建连江县,而实际上如同金门一样,至今为台湾当局所控制,并成立了一个伪“连江县”。
  金马地区与大陆一衣带水,却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为远隔海峡的台湾当局所控制,这就使其有了很大的特殊性。1956~1992年间,台湾方面在金门实行了长达36年的“战地政务”,实际上也是在封锁两岸的往来。但在2001年,金门首次与大陆通航后,这种对峙的局面有所缓和,而金马地区又有着与大陆一样的文化底蕴,因而在统一的进程中势必纳入全国正式政区的范畴。
  十二、城市的特殊区
  由于当前城市功能的增多,诸如开发区、试验区、改革区、开放区、管理区、新区之类的“区”就纷纷出现,而且地方上也一直列其为县级行政单位,还有许多地方将之等同于市辖区,或干脆称之为“区”。如苏州地方上称苏州有8区,实际上除了6个市辖区,还将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包括在内。而另一些“区”,不仅“有名有姓”,还有地域、人口,有行政区划,不细看容易混同于市辖区,这主要有淮南的毛集区、六安的叶集区、鄂州的长港区、惠州的大亚湾区、潮州的枫溪区、吴忠的红寺堡区、新余的仙女湖区、玉林的福绵区、九江的共青区及镇江、无锡等地皆有“新区”;等等。这其中,惠州大亚湾区全称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的共青区全称为“共青开放开发区”。
  即使当前被称为“直筒子市”的三亚、东莞、中山,实际上也各有各的“区”,如三亚有河东、河西、南海3区,东莞有莞城、东城、南城、万江4区,中山有西区、南区、东区、石岐、火炬5区。三亚、东莞、中山3地的“区”只在城市周围地域存在,其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个较大的“街道”。而一度被称为“直筒子市”的湖州,原先也有城区、南浔、菱湖3区,这3区的区域和人口都等同于一个市辖区,而且各自辖有若干个乡镇、街道,名为“派出机构”,却与市辖区无异。2003年1月,湖州将这3个管理区正式改成吴兴、南浔2个市辖区,可以说是“直筒子市”辖区改革的一个良好开端。
  与此同时,县级市设区似乎是“异军突起”,相对于地级市的非正式“区”而言,县级市的各类“区”更是“五花八门”。如广东英德的“碧落洞宝晶宫旅游管理区”、南海的“西樵山旅游度假区”、龙口的“龙港开发区”、胶南的“积米崖港区”、永康的“方岩景区”、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矿区”;等等。此外广东、辽宁的许多县级市习惯于将街道都称之为“区”,如,当今佛山市的顺德区有大良、容桂、伦教3区,永康的方岩景区却是在2001年的乡镇撤并中改镇为“风景区”的;而如南海的西樵山区,实际是一个近20万常住人口的大镇,综合实力还居于广东的“十强”之列。
  各类的非正式“区”都不属于正式的行政区划范畴,但这类“新事物”却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因此,在当前的政区调整中,就有必要去注重行政区划的法律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 此帖被cjtlp2006在2010-07-12 15:04重新编辑 ]
立法首都西京长安。
行政首都中京洛阳。
司法首都东京开封。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7-12
好帖,长见识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7-12
最后一部分(大兴安岭)重复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7-12
辽宁的许多县级市习惯于将街道都称之为“区”?

楼主请举例。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7-26
这篇文章5年前就有人发过了,见下: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24175&keyword=%CC%D8%CA%E2%D5%FE%C7%F8
北纬42°辽西CEO★★★★★传奇盛京 福运沈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7-26
引用第3楼phm1030于2010-07-12 12:36发表的  :
辽宁的许多县级市习惯于将街道都称之为“区”?
楼主请举例。

我来帮忙举个例子吧,
比如县级海城市有海州,响堂,东四,验军等管理区,实际是街道。
北纬42°辽西CEO★★★★★传奇盛京 福运沈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7-27
本来区就不是正规的行政区划,而是在一种临时性的设置,只不过因为市辖区成为县级正规政区后,才显得问题重重。
现在的关键是将市辖区重新虚化才是正道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7-27
学习而后温故之;
三苗复兴,逆光溯古。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8-13
武当山管理体制问题”。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百度很聪明,它的表述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而不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有了第一个话题的争论,“去十堰论”者是见不得在“丹江口市”前面加个“十堰市”的。
十堰市与丹江口市的矛盾最深的地方体现在武当山的管理体制上。说到武当山的管理体制,不能不提“6·17会议”。
2003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和时任湖北省省长的罗清泉率湖北省发改委、民宗委、编办、财政厅、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文化厅、旅游局、扶贫办等省直部门负责人,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就武当山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议。“6·17会议”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成立中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作委员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式管理,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

“6·17会议”决定成立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在丹江口市引发轩然大波:

2004年6月,由丹江口市经贸局干部周武成同志牵头,丹江口市50万人民作为原告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起诉状》,依法讨回被十堰市强占的武当山特区,被告为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三级人民政府。诉状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设立县级政权机构由国务院审批,湖北省无权将4万多人的武当山镇批准为正县级机构,属越权行为,审批文件暗箱操作,不让丹江口市人民知道,让丹江口市50万人民蒙在鼓里,这种行为不公是违宪的,而且是严重践踏人权的具体表现。武当山镇位于丹江口市的版图中央,周围是丹江口市的均县镇、六里坪镇、白杨坪镇、丁家营镇、土台乡及丹江口水库的习家店镇,与十堰市没有寸土、寸水相连,而十堰市直管武当山镇,被丹江口市人民戏称为武当山是十堰市在丹江口市的“飞地”。武当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注册地在丹江口市,登记主管部门为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责任人为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市长,登记的历史文化遗迹遍布丹江口市八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武当山八宫之首的净乐宫就在丹江口市城区。十堰市把武当山镇划给十堰市直管,是严重违背联合国明确规定的有关规定,这个官司恐怕要打到联合国去……十堰市把武当山镇的人权、财权、物权白白拿走,丹江口市人民几十年甚至上千年在武当山的建设投入都无条件给了十堰市,实际上是十堰市以大压小,以地级市欺负县级市,无视丹江口市50万人民的意愿,不尊重历史、不尊重现实、不尊重人权的具体体现……武当山划给十堰市管后,十堰市相关部门如金融、交通等在丹江口市任意划分势力范围,将丹江口市江南最富裕的乡镇税收、存款白白拿走……武当山特区不是一级政府,仅是十堰市的一个办事处,这在全国绝无仅有,武当山人为地给了十堰市,与丹江口水库山水一体的旅游大景区被子肢解的不伦不类……
2004年7月,丹江口市人大干部朱大金同志的文章《鄂西北的怪胎--四论武当山》在全市广为传颂,人们对十堰市管理武当山义愤填膺。
2004年9月15日,尽管丹江口市市委早已向各单位通知要求不许到人民广场参加声讨十堰市的签名活动,但是,丹江城区大约10万人还是不约而同地到广场签名声讨十堰市霸占丹江口市的武当山行为,其中有前任均县退休老县长叶直根等在丹江口市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还有国家公务员、公共安全专家、干警、学生、平民等,50万丹江口市人民强烈要求,收回被十堰直管的武当山,要求湖北省迅速解决武当山的问题,强烈要求丹江口市归湖北省直管。这是继2000年4月7日,丹江口市10万人签名保武当山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群体行动。2000年的万人签名活动,新加坡《联合早报》进行了报道。这次行动主旨是向国务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尊重人权,依法收回武当山。签名的留言中有这样一些内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在丹江口动工,而武当山问题都是因为修建丹江口水库而引起。因此,丹江口市50万人民强列抗议,不解决武当山、丹江口市问题,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不许动工,誓与武当山丹江口大坝共存亡。”此活动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凡到广场签名的人坐三轮车,打的士均不要钱,复印材料不要钱。
由此,丹江口市与十堰市的矛盾由台下转到了台上。
其实,这种矛盾更多的是民间的矛盾。民间认为:2003年,东风汽车公司总部迁往武汉,十堰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出去了,就想把丹江口市的武当山镇划给自己管辖,于是请了一大记者从新闻上造势:丹江口市是正县级,武当山镇也是正县级,全国没有,想将丹江口市的六里坪镇、官山镇和武当山镇一起划归十堰市设武当区。尽管丹江口市50人民对十堰市的做法强烈反感,但十堰市代管丹江口市,管着丹江口市干部的乌纱帽,决定着丹江口市主要领导干部的升迁,因此,丹江口市四大家领导敢怒不敢言。

谈这个话题,要先看看武当山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武当山风景区开发建设始于1980年。
1980年7月13日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筹备处;
1982年4月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处;
1984年12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处和武当山镇合并为武当山管理局(镇),实行局(镇)合一管理体制;
1986年12月武当山管理局更名为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为县级机构,隶属原郧阳地委、行署领导;
1987年4月局、镇分设,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仍为正县级机构,由丹江口市代管;
1993年12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与武当山镇又一次合并,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体制,由丹江口市代管;
1997年8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与省级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合并成立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实行三块牌子,即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湖北省武当山旅游局,仍为一套班子的正县级机构,由丹江口市代管。
……这里,我又看到了一个“代管”,原来武当山在1986年时是归郧阳地委、行署领导的啊!1987年以后,是丹江口市“代管”的啊!丹江口市有“去‘代管’争‘直管’”的呼声,武当山也有“去‘代管’争‘直管’”的呼声啊!
“6·17会议”是有其经济背景的。相对于独特、优越的资源禀赋,相对于同时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孔庙、承德避暑山庄的热闹,2003年之前的武当旅游,显得有些沉寂。问题是明摆着的:基础设施差,没有三星四星五星级酒店,旅游旺季游客入住困难;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机场,游客难以进入;旅游从业人员中,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管理和营销人才缺乏。2003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0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693万元。

“6·17会议”的导火索是一场大火。2003年1月19日,由于租住遇真宫的一家私立武术学校用电不当,引发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遇真宫火灾举世震惊。湖北省委、省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彻底解决武当山多年来纠缠不清的管理体制问题。
“6·17会议”确定的武当山的管理体制是什么样的呢?一是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主权不变: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这种做法减少了体制改革的阻力和成本,便于特区与十堰市、丹江口之间的事务协调;治权独立: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管理,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事权下放:除检察院、法院、人大、政协等权力部门外,税收、公安、工商、规划、建设、土地、宗教事务处理等县级行政权力,概由武当山特区政府独立行使。二是景政合一: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与武当山风景管理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现了“景政合一”。采用“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景区+社区”。三是党政合一:不设人大和政协;只设一个一把手,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主持和统筹全面工作;对职能部门合并精简,把原来的26个部办委局、管理区(场),精简为12个;四是景城合一:要求“建设新区、改造老区、完善景区、开发湖区”。
有网友的帖子是这样说的: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名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2000多年来一直是丹江口市的一个乡镇,现有人口4万人。丹江口大坝建成后,武当山是丹江口市唯一没有被水淹没的地方。1983年均县改丹江口市后,丹江口市加大了对武当山风景区的建设,把武当山镇当作“第二城区”建设,举全市之力建设武当山,总投资近4亿元人民币,搞了十大建设建设。1994年,丹江口水库46万人捐款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1997年,湖北省将武当山镇列为正县级旅游经济特区,由丹江口市代管。2000年,代管丹江口市的地级市十堰市要将武当山划给十堰市直管,为此丹江口市10万人联合签名保武当山不给十堰市,使十堰市的计划没有得逞。2004年1月1日,十堰市打着“在行政区划不变、主权不变”旗号,在武当山设立工委和办事处,直管武当山特区,丹江口市在武当山特区的一切单位移交给特区,丹江口市从此不再管辖武当山特区。
再看看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后的情况:2003年特区成立以来,累计投资近6亿元,先后完成了武当山文化中心(武当山博物馆、武当大剧院、文化广场)、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大厅、环保旅游车队、生态停车场)建设,改造了9条景区和城区道路,改造了武当山火车站、商业步行街、演艺厅和城区剑河河道。开通了武当山城区公交车和十堰至武当山旅游专线车,完成了景区和城区数字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护林防火监控系统、大型LED显示屏等信息系统建设。
武当山在丹江口市管理体制下存在什么问题呢?有专家指出:是旅游发展不够!而旅游发展不够的主要原因是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一点,我掌握的资料不多,只能用一些数据来说明一下:
2003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0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693万元。
2004年接待游客66.28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5亿元。其中门票收2680万元,是上年的近3倍。
2005年旅游人次再创新高,全年接待游客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7亿元。门票收入达3633.4万元。
2006年接待游客84.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亿元。其中门票收入5438万元。
2007年旅游接待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98亿元,门票收入达到6528万元。
2008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62亿元,综合财政收入1.51亿元。
2009年1月至8月,特区接待游客1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亿元,综合财政收入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1%、66%。
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前后,2004年的门票收入是2003年的3倍,旅游收入是2003年的2.54倍,接待游客是2003年的2.2倍!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5年后,旅游人数从2003年的30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22万人次,增长306%;旅游收入由2003年的57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62亿元,增长886%。
从这些数字的对比中我似乎看到了武当山旅游特区成立的真实原因:发展旅游!特区成立前,是旅游发展不够;特区成立后,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
“一江两山”(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是湖北旅游的核心品牌,作为“两山”之一的武当山,“旅游发展不够”当然是省委、省政府的心病。成立武当山旅游特区,目的就是要把武当山创造的经济效益留在武当山,留给武当山进一步的发展。
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现有行政区划不变,便于事务协调;治权独立,实行封闭管理,排除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对景区建设的干扰;事权下放,便于景区招商引资,减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种种措施,都是落实到两个字:发展!发展武当山的旅游!
武当山的管理体制并非武当山一家,黄山、九华山、泰山、武陵源(张家界)等景区都有武当山面临的同样问题,都有各自特点的封闭管理模式,都是同一个目的:发展!发展景区旅游!
在第一个话题中,我提到:是“省直管”带来发展还是发展促成“省直管”?“市代管”打压了县级市的发展空间,“省直管”是否就一定能提升县级市的发展空间?从“6·17会议”的过程来看,成立武当山旅游特区是湖北省而不是十堰市(十堰市也无权决定)作出的决定!丹江口市不论是“市代管”还是“省直管”,只要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体制不创新、发展不上去,尤其是“发展不够”的话,武当山旅游特区迟早要成立。
所以,个人还是认为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不争论、不折腾,一心一意发展好自己,那是最重要的,直不直管是次要的。至于如何发展,那是第三个话题,下次再谈。
转丹江口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说明:武当山的主权未变:……扎实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武当山旅游经济进一步提档升级,南神道景区对外开放,双龙峡景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 %和54.1%,其中武当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收入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58%。……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发挥名山秀水优势,以武当山为龙头,整合山水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全力支持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旅游和索道改型项目建设;以《丹江口库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大古均州景区、小太平洋景区等项目的招商力度,推进库区旅游码头、双龙峡景区等项目建设,完善净乐宫、南神道等景点服务设施,着力构建以“库区景观组团为轴心,环库旅游景点为支撑”的优质旅游线路。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220万人次,增长5.8%;实现旅游收入9.2亿元,增长9.5%……
武当山问题,个人了解不是很多,搜集了一些参考资料。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更希望善意的、理性的讨论。
发展放在第一位,不争论;不折腾;一心一意发展自己,那是最重要的,直不直管是次要的。
我代表本人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丹江口市想发展,依靠自己目前状况不可能。发展需要载体和平台,没有山和水2个载体你如何发展?离开基础想发展是空洞的,不符合实际的。十堰为什么掠夺我们的资源?是因为他没有载体,急需平台。如果缺乏这种和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作斗争,冤枉做均州后人。
十堰市代管丹江口市,不少反对代管、要求湖北省直管的网友依据的是国务院1994年9月29日的批复,即国函[1994]98号,其内容是:“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并,将原郧阳地区的郧县、竹山县、房县、郧西县、竹溪县划归十堰市管辖。原郧阳地区的丹江口市由湖北省直辖”,这一内容真实无误,可参见“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均州武当山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8-13
区划改革是必行之路·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8-13
双湖特别区不是名义上属于尼玛县么?
不学无术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9-24
扎赉诺尔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部,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东临新巴尔虎左旗,南濒呼伦湖(亦称达赉湖),北与俄罗斯赤塔州的阿巴该图水路相通的二卡口岸相距仅9公里,西距满洲里市区18公里,距口岸只有32公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所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现有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领导班子,26个行政部门,机构配置齐全,办事服务高效。辖区总面积279.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31.4平方公里,辖六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为15万,占满洲里市总人口的60%。


人家是县级市辖的县级区,有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领导班子,像正式的区啊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9-24
我虽然是黑龙江人,但是对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却在内蒙古境内却感到疑惑 不解,我的主张是:将内蒙古呼伦贝尔划入黑龙江省,并成立呼伦贝尔蒙古族自治州,首府迁到加格达奇。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9-24
回 8楼(均州武当山) 的帖子
     别以为你改了ID名我就不认识你,丹江控!在湖北的论坛上没彩头,就跑这里当唐僧,无聊不?你!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