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64阅读
  • 28回复

[台湾历史沿革]臺北市設市90週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9-18
北市設市90年 總統問答在地史
教育廣播電台 / 孫永桔 2010/09/18

總統馬英九、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18)共同出席「臺北市設市90週年特展」開幕,馬總統致詞時,以萬華在地孩子的身分,向大家介紹萬華歷史,並細數臺北市如何在人口、建設和文化的演進發展下,成為首善之都。
1920年台灣總督府改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置五州三市,臺北市成為獨立行政區「臺北市役所」,「臺北市」名稱正式存在,到今年剛好90週年。臺北市文化局選在臺北城早年發跡地「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臺北市設市90週年特展」。馬總統出席特展開幕活動,從早期清朝對臺治理談起,到目前還保存在市區的小南門城門,以「有獎問答」的方式,帶大家認識臺北市。
臺北市長郝龍斌,則以即將舉辦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舉例,強調花博不但向國際展示臺北的花卉科技和實力,也展現臺北的環保和綠能產業成就,並將安排7千多場文化藝術表演,展現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在華人文化圈最值得驕傲的一面。
「臺北市設市90週年特展」即日起到11月14號展出,特展特別設計真人版「大富翁」遊戲、臺北盆地「聚寶盆」祈願等互動方式,希望帶大家深度了解臺北市90年歲月。
資料來源: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115310

hqq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9-19
「1920年台灣總督府改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置五州三市」
這個講法是不妥的,劃分為「五州二廳」
3市是州轄市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9-30
明天,2010/10/1,就是市制在台灣出現的90週年了。

1920/10/1,台灣總督府在台灣設立了台北,台中,台南三個州轄市。讓台灣開始有了市這個制度。比在中國還略早數個月(中國最早的建制市廣州市於2021/2/15正式成立)

九十年間,市已經從原本的三個,擴展到今年底的25個,(直轄市會從目前的兩個增為五個。省轄市剩下有三個,縣轄市將剩下17個)。在都市化的市內生活,已經成為台灣人集體的生活經驗。而超過一半以上的台灣人生活在建制市中。


和一百年前的台灣面貌差距多大呀!

在此恭祝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生日快樂!也期待台灣的市能發展的越來越好,越來越昌盛幸福。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9-30
中國最早的建制市廣州市於2021/2/15正式成立

哈哈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9-30
京都市镇(政)公所:
北洋政府设置的市政公所。内务总长朱启铃鉴于京师市政之必要,于1914年4月(一说6月、1917年12月29日),乃划定市区设置(与京师警察厅一起负责北京的市政管理),暂由内务总长兼督办,另设坐办1人。分置4处办事;第一处掌总务;第二处掌交通、卫生、市产、市营业;第三处掌修建;第四处掌工程。所辖单位有工巡捐局、学务局、传染病医院、工商业改进会、各公园事务所等。同年下半年,京都市政公所正式宣布开辟香厂新市区,又称“模范市区”,其范围是:“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1922年6月,改置为京都特别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9-30
謝謝南京君,看來又找到更早的資料囉!

所以中國最早的市不是廣州,而是....京都市了!(今北京)..

請問正式改制的時間,可以詳細至日期嗎? 1914年的幾月幾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9-30
现在上班,手头没有资料
刚才的摘录来自长白的民国系列
按照网络上的搜索大致是在1914年6月(一说8月)
不过追根溯源,最早是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城、乡分治的管理理念。
最早的市长则应该出现在清末
1905年8月6日(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六),上海道袁树勋照会郭怀珠、莫锡纶等绅商,集议筹办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试行地方自治。10月16日,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选举总董、议董,李平书为总工程局领袖总董;莫锡纶等为办事总董;莫锡纶、郁怀智常驻局中,姚文楠等33人为议董。1908年4月6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六),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清查东、西、南三区户口,至7月,编查结束。计东区6739户,男性30661人,女性10742人;西区2837户,男性1102人,女性6411人;南区6219户,男性21331人,女性12780人。1909年6月18日(宣统元年五月初一),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改名为上海城自治公所。同年,上海城自治公所调查城厢户口数,计正户、附户共40850户、204388人。公共租界452716人,法租界84792人。1910年2月15日(宣统二年正月初六),上海城自治公所议事会成立,选举沈恩孚为议长,吴馨为副议长。2月20日,上海城自治公所议事会召开会议,选举李平书为总董,莫锡纶为陪总董,王一亭、顾履桂为董事,叶鸿英等12人为名誉董事。同年,上海城自治公所调查城区正户、附户及男女人口,计正户28072户,附户11800户,合计39872户。男性126714人,女性77862人,共计214576人。1911年11月7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上海城自治公所改为市政厅,由民政总长李平书委任穆湘瑶为上海警务长,莫锡纶为上海市政厅市长。
[ 此帖被南京人在2010-09-30 09:5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9-30
最早的应该是外国人设置的,比如在大连、哈尔滨、湛江等地设置的市政厅,这个应该是19世纪末设置的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9-30
如果沒有更新資料的話,

看來中國第一個市不是廣州也不是京都(北京),而是上海了。

名字從上海城改成上海市,日期是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快一個月後了,這個時候上海發電支持革命黨了嗎?)


不過根據雅昭君的資料,其實清末,中國就已經仿效日本實行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把日本的市町村那一套搬來中國來使用。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城、乡分治的管理理念。

市町村對應城鎮鄉,跟市對照的就是城。所以會有"上海城"之類的單位的設立。而上海城的政府應該就是南京君所貼的資料中的"上海城自治公所".但在清朝的最後一年1911年,又把這個城改成市了。

所以現在中國才會有一堆市,濫觴就是一百年前的上海。

果然,上海是近代許多事物登陸中國的源頭呀!

話說回來,明年2011,也就是中國市制和上海市成立100週年了呢!

時間過的真快呀!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9-30
長白君是否可以提供資料,看看到底哪一個最早,是在幾年幾月幾日,據我所知,像英國在香港好像成立的就不是市這樣的組織。

但也許大連,哈爾濱,廣州灣等地會有不同歷史記錄。

不過以中國政府的法定作為而言,上海市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9-30
1。嘉庆二十年(1815年),上海北新泾称市。[沪]
2。清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县洋泾乡改为上海县洋泾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上海县洋泾区。[沪]
3.1910年(宣统二年)改为漕河泾乡,有漕河泾、龙华2镇,西牌楼、梅家弄、长桥、朱家巷、张家塘、华泾6市。[沪]
4。宣统二年(1910年),改厂为市、乡,全县辖2市12乡。据清末清丈结果,领304图:城(厢)市(当年设)领8图,罗店市领44图。[沪]
5.松江县泗泾元代后期始成集镇,称“泗泾里”。明正德年间改称“泗泾市”。[沪]
6。 清雍正四年至宣统三年(1726~1911年),乡、保、区、图建置保持从娄县析出时的原状未变,全县计5个乡,8个保,20个区,125个图;包括朱泾、张堰、吕巷、干巷、松隐5个镇,韩家坞、杨巷、兴塔、北仓、西仓、旧港、南陆、姚家廊下、二龙庙9个市。[沪]
7.1899年,在今大连地区设关东省,又称关东州。州衙门下设民政厅、财政厅、外务局等统治机构。 沙俄关东州下设金州、貔子窝、亮甲店、旅顺、岛屿5个行政区和金州、貔子窝、旅顺3个市。同年7月,沙俄将青泥洼改为达里尼特别市。1899年8月,沙皇颁布《暂行关东州统治规则》。在今大连地区设关东州,州厅设在旅顺,下设民政厅、财政厅、外务局等统治机构。其总头目是关东省长官兼任关东陆军司令官和太平洋海军司令官。沙俄所设的关东州分5个行政区和3个市:金州行政区、貔子窝行政区、亮甲店行政区(治所在郭家岭)、旅顺行政区(治所在水师营)、岛屿行政区、金州市、貔子窝市、旅顺市。1899年8月11日,沙俄将青泥洼改为达里尼特别市(俄语“达里尼”,意为遥远)。1900年7月27日,沙俄派兵突袭金州城,逮捕了金州代理副都统福升、协领富伦、同知马宗武等中国官员并押送至库页岛做劳役。从此,今大连地区完全被沙俄侵占。1903年8月,沙俄在旅顺置远东总督府。关东州仍下设三市五区。达里尼市下辖3个区:老虎滩区、沙河口区、市街区。1904年5月5日,远东总督府由旅顺迁至奉天(今沈阳),同年10月撤回俄国。
8.1905年1月27日,辽东守备军司令部(日占)公布第3号命令:自2月11日起,改俄称“达里尼市”为“大连市”。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9-30
1898年俄国人在哈尔滨设置过“松花江市”,直到1903年7月14日,经过哈尔滨人民的不懈斗争,才恢复了"哈尔滨"原名,"松花江车站"也改称"哈尔滨车站"。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9-30
*麻斜市:
法占广州湾设置的市,行政首府。设置年代不祥,1911年裁撤,同时首府迁至“西营市”(今霞山)。[粤]

*西营市:
法占广州湾设置的市(今霞山)。1911年设置,同年首府由麻斜迁此。[粤]

*赤坎市:
法占广州湾设置的市。1911年设置。[粤]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9-30
如果要算最早,还是当属葡萄牙人在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设置的双屿港市政厅,虽然葡萄牙人早在1514年就到达了广东屯门(今香港大屿山),但没在此设立市政厅,双屿港市政厅还是最早的
双屿位于浙江舟山市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9-30
所以外国人设立的市不能算中国的政府行为
包括日据时期的台湾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9-30
是的,这个目前是论坛公认的最早的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9-30
双屿港:500年前不可不知的繁华 09-03-12 作者:   编辑:校方人员 作者:袁甲  文章来源:CseaC.com-舟山晚报
这位坐在码头边沉思的工人背后是曾经繁华的的双屿港
涨次港码头边已无昔日的喧闹
几艘巨大的船舶正在双屿港的龙山船厂里维修
    500年前,发生在六横双屿港的故事,是舟山历史上最绚丽多彩,也最为惊心动魄的一笔。而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并不详细,也不常被人提起,甚至很多人都对此一无所知。
  是因为这段历史纠结复杂,从前的封建统治者也是按着自己的意图来书写历史。若抛开一切感情色彩和利益立场,客观来说,不了解500前的双屿,就是不了解舟山的历史。
  那时的双屿,在研究世界贸易和历史中,都是不可回避的,这是怎样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呢?
何处双屿港
  双屿港的地理位置自古未变,即六横岛西岸与佛渡岛东岸之间的水道。对面就是著名的国际深水港宁波—舟山港区的梅山港,地理位置优越。这一带港湾曲折,山抱水绕,易于船只隐蔽出入,处于国际航线与中国大陆连接点。
  当年浙江巡抚朱纨奏报中说:双屿“悬居海洋之中,去定海县不过六十余里。虽系国家驱遣弃地,久无人烟住集,然访其形势,东西两山对峙,南北俱有水道相通,亦有小山如门障蔽,中间空阔约二十余里,藏风聚气,巢穴颇宽”。这里的描述与现在的双屿港也是吻合的。
曾经的“世贸中心”
  500年前的双屿港究竟有怎样的辉煌呢?我们来看一下葡萄牙商人品笃的著述 《远游记》中,描述的1540年至1541年间的双屿港。
  文中记载了双屿常住居民3000人,葡萄牙人1200人,还有数以万计的往来商旅,市面非常繁荣。建有两座教堂,一座市政厅,两家医院,和超过1000幢私人住宅。葡人和其他族裔的海商,建立了一个自治的市政机构,该机构由司法行政官(警察)、审计官、法官、市议员等构成。
  由于垄断了中日之间的贸易,双屿变得“富庶异常”。品笃描述,由于当时的六横沿海人多地少,这里的房价非常高昂,房产每所建造成本约4000至6000得克,由于外来商家不断涌入,房屋租金高达每年2000得克,一两年的租金即可抵建造成本。翻阅史料你会发现,几乎是葡人入居双屿的同时,西班牙皇帝卡洛斯五世将妹妹唐娜·卡德林娜嫁给葡王若奥三世,他给妹妹的是“令全欧洲羡慕的嫁妆”———20万得克。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明德是国内研究双屿历史首屈一指的专家,他曾说:“双屿港市场,最早是由中国海商开辟的,这里地近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海对海外贸易的要求迫切。浙东内陆水运发达,双屿到宁波,再顺浙东运河至杭州,即可进入明朝的经济神经中枢———大运河。从经济地理角度,双屿的价值远胜澳门。”
  徐明德表示,那个时期(1524-1548)的双屿港曾一度成为亚洲最大最繁华的海上国际自由贸易市场,被史学家誉为 “十六世纪的上海”。来自日本、西班牙的白银,从这里被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棉布等商品。
  六横当地一位热衷于史学研究的老人俞品久带着记者,来到双屿港沿岸的涨起港村,在后面的山岙找到了一处用碎石封死的土洞说,“这是一座坟,是多年前村民史兴裕家挖宅基,刨到了这座用青砖砌成的墓穴。尸骨已没有了,随葬品有壶、杯、罐等,形制当地没有,南方沿海地区,也从来没有过。"俞老相信,这里就是500年前葡萄牙人在双屿经商之处,古坟就是证据。山上这样的坟大约有100多座,尽没于茂密的草木之中。当地百姓叫它们“洋人坟”。
  另据,双屿港另一侧佛渡岛的一位老人顾锡金回忆,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在小佛渡岛上玩耍时发现了几块石崖上,有蚯蚓般的文字,许多村民都赶来观看过。而葡文是拉丁字母,如写成花体,确如蚯蚓一般。可惜,当十几年前有关部门来调查时,岩石的文字由于风化水蚀没了痕迹。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佛渡发现了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古彩瓷片集散地。这和历史文献记载的互市货物中的陶瓷器一致。
一代海商和双屿命运
  历史如何会选择双屿?这是时代和一个人所造就的。事实上,早在葡萄牙人到达双屿以前,这里就已经是国内海商的一个聚集点。
  据史料,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同时实行古怪和有限的勘合贸易,即外国商人随“贡使”来到中国,由市舶司将其货物以“贡品”名义“朝贡”给朝廷,中国方面则把商品回赐给这些“仰慕天朝威仪”的外国人,贸易的规模、利润、效率统统不计。
  明朝的商人,如果想私下与外国人做生意,那是不允许的,哪怕是愿意交税,愿意服从政府的管理也不行。也就是说当时双屿港的“自由贸易”其实就是“走私”,而且是武装走私,双屿则是武装走私集团的根据地,而海商也被朝廷称为“海寇”、“海盗”。
  当时在双屿盘踞的是李光头、许栋兄弟、王直等一代叱咤风云的海商,极具商业头脑和经营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充当着中间商,原本他们可以是安分守己的商人,却在明朝“逼商为寇”的海禁高压下,不得不选择了“武装走私”这条路。
  是时,正是16世纪初环球大航海时代,哥伦布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改变了世界格局,对外贸易需要航路与航路交通,港口与港口对话,让货物双向互动。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最初是在广东沿海,却被明朝水师驱逐,而后才北上到达双屿,和早在双屿盘踞的“武装走私集团”一拍即合,成就了双屿二十多年的繁华。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方牧教授,也有类似的论断。他认为品笃所说在双屿港的建筑物,只是以西方人的眼光,把中国的天后宫说成西方的“教堂”,把李光头他们办公开会的地方说成“市政厅”,也把海商的头目说成“议员”。因为双屿不曾留下一点品笃所言的西方建筑遗迹,而葡萄牙人也不可能在没有本地的武装保护下经商。
  双屿走私一直是明朝朝廷的眼中钉,但是因双屿走私与江浙地方官员、士绅有紧密联系,明军的几次“剿匪”都不成功,再加之嘉靖帝当政的前20年,为是否给嘉靖的生父皇帝谥号,朝廷闹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双屿。然而这样没有国家支持的贸易,终会被终结。
  1548年,一个叫兰沙罗特·佩雷伊拉的葡萄牙人将几千达卡(欧洲货币)借给当地的中国人,但这几个人赖账不还,逃之夭夭。佩雷伊拉一怒之下纠集了三十多个恶徒,在夜幕中袭击了欠债者的村庄,抢劫了十多户人家,强奸妻女,并残杀了数十个百姓。此案震撼明朝当局,终于下定决心剿灭双屿,派朱纨统一指挥浙闽军务,对双屿进行围剿。史料记载,为免泄露军机,朱纨弃浙江兵不用,动用从福建带来的亲信部队“福清兵 ”。仅仅五个时辰,双屿的海商大败,军队都指挥卢镗俘虏了李光头,许栋兄弟外逃。卢镗一把大火把双屿港焚烧殆尽。而朱纨为绝后患,又以石木填塞了双屿港,双屿就这样迅速地退出了世界贸易的舞台。
王直和双屿之殇
  说到双屿、海商与明朝的海禁,王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他在后双屿时代威震海内外,却与双屿有着一样的归宿。这样一个逆潮流而动的时代,最终导致了清末中国的积贫积弱。
  徽州盐商出身的王直最初在双屿港为许栋集团掌管船队,1548年双屿覆灭后,王直收编余众,成为江浙海商武装集团的一代枭雄。而对海上贸易极其执著的葡萄牙人也不甘心,南下福建漳州,与王直集团合作,把漳州发展成了新的贸易中心。
  王直作为典型的徽商,并非一介草莽,他一直以儒生自许,以作为中国人而自豪。他学习日本语言文字,研究日本的商品市场,以信义取利,被日本商界视为典范。在王直麾下,也有一些日本人俯首听命于王直的调遣,学习经商。
  王直的一生都想把自己的事业纳入国家的正轨,他认为对外贸易是明朝不可避免要走的一条路。1550年前后,借着自己“平定海上”的功绩,屡次请求松动海禁,使海外贸易合法化,却反遭朝廷偷袭和围攻。
  王直突围后逃亡日本,两年后重返浙江一带,在沿海商民支持下,攻城略地,威震江浙,并在定海称净海王。明朝政府打不过王直只能把他的母亲妻儿囚禁。
  1555年,明朝改变策略决定招抚王直,释放其亲人给予丰厚待遇,王直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归顺。1557年,在接受王直投降后,朝中重臣变脸,王直被捕入狱。1559年12月王直被斩于杭州官巷口,他临死时预言:“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王直死后,原来商人色彩浓重的武装集团,被逼成了真正的“寇”,东南大乱。
  王直与双屿的悲剧注定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纵观历史,其实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在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而在西方走向繁荣和扩张之时,我国封建社会却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
  方牧教授认为,海商是大航海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受经济利益驱动,代表人性开拓冒险、进取张扬的一面;而海禁则是封建统治者的权力意志,它从政治利益考量,代表人性偏狭保守、暴戾乖张的一面。
  500年前的中国在全球化中没有把握机遇,第一次全球化带来的福祉与我们擦肩而过。这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当我们今天再次来到双屿港时,海岸线上,中远、鑫亚、龙山等几个大型船舶修造公司欣欣向荣,高耸的吊架、巨大的船舶、卡车来往穿梭……
  这一次,双屿将会以开放的姿态重铸一个大港的辉煌。
    鸣谢 俞品久 虞兵科先生 舟山市图书馆
(实习编辑:肖迪)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9-30
寻找六横岛上的双屿港迷影
http://www.cseac.com 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2009-2-23 10:06:51
  已经记不清最后一次到涨起港的时间了,只记得翻过横皮塘岭后,再翻越一条不是很高的岭就到了。有许多人说,现在的涨起港就是曾经闻名于世的双屿港,佛渡岛与对面的六横岛就是传说中的 “双屿”,甚至一些从未到过六横的学者、专家,从一些史料中查找后推断,涨起港就是双屿港。

  我从没怀疑过双屿港就在普陀六横岛,也曾利用自己在海军部队服役20多年的契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查找和论证,但所接触的资料越多,掌握的信息量越丰富,就越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就越觉得双屿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壹  远东海上冒险家的乐园

  双屿港的兴衰与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有关,明朝政府立国之初,西北边陲的元蒙势力仍然活跃,经常侵扰内陆居民,为防止腹背受敌,朱元璋采取了严厉的“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能入海”、“禁民入海捕鱼”,沿海居民与海外商船进行贸易更被视为大逆不道,舟山群岛等一些沿海岛屿上的居民都被强行迁到内地。

  此后的一百余年,海禁令一再发布。但人们的生活习性一时很难改变,一些居民因不适应内陆的生活,还是会在海禁令过后一段时间偷偷跑回岛上;贸易更是无论如何也禁止不了的,江南发达的手工业以及内地丰富的商品都在寻找着海外更大的市场,而海外商人也对国内精美的商品和高额的利润垂涎三尺,于是就有了私下交易。六横地处中国沿海的中部,交通便利,面朝太平洋,与日本、琉球等非常近,背靠富足的江浙地区,因此选择在这里进行贸易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十六世纪时期的“圣玛丽亚”号(资料图片)
  据考证,最初的贸易有点像自由市场的性质,后来才慢慢形成规模,葡萄牙人、中国人、暹罗人、婆罗洲人、琉球人和平相处,自由贸易,最繁华的时候葡萄牙人在这里建有两座教堂、一座市政厅、两家医院和上千幢私人住宅。而且因为六横岛山多地少,当时的房价也贵得惊人。在双屿常住人口达3000多人,光葡萄牙人就有1200人,再加上每天数以千万计的往来商贩,市场极为繁华。

  据后来率军队剿灭双屿的朱纨回忆,宁波等浙闽一带的居民,更是将双屿港作为贸易获利的重要地方,曰:“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罐,率得厚利……三尺童子,亦知双屿为衣食父母。”当然这里所说的一瓜并非一只瓜、一只罐,而是一船艇的瓜或罐,但从中可见其繁华的程度……

  从史料中查找双屿的情况,我们的眼前似乎呈现出一幅熙熙攘攘的贸易图,难怪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将之称为“十六世纪的上海”,这里也成了远东海上冒险家的乐园。

                         贰  双屿港毁于朱纨之“绝”

  双屿港的毁灭又极具偶然性,据说起因是一个叫朗斯洛德·佩雷拉的葡萄牙法官来双屿做生意,他将几千得克 (Dacats葡萄牙货币)的货物交给了一个中国商人,交货之后,这个中国人便杳无音信。佩雷拉非常气愤,想从其他中国人身上得到补偿,于是他纠集了一群无赖,趁夜深人静,跑了几里路,到六横岛的另外一处村庄,抢劫了十几户人家,并掳走了他们的妻子儿女,将十几个村民杀死。

  此事惊动了朝野,龙颜大怒,于是朝廷派朱纨统一指挥浙闽两军,对双屿港进行围剿;为防止泄露行动机密,朱纨放弃了浙江兵不用,而是动用从福建带来的亲信部队围攻双屿。朱纨率武装船队,利用夜色掩护,堵住双屿港口,将里面的船只烧毁,并登陆到岛上,焚烧了建筑物与仓库。

  但即使这样,据记载,仍然有1290艘船幸运逃脱,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双屿的繁华……

  站在六横岛的嵩山顶上,四周山峦起伏,远处有翔鸥在海天间隐现,但到底哪处就是当年的双屿港呢?

  古人的决策有其自身的道理,但功过就由后人来评说了,朱纨执行命令对双屿进行围剿是他本职的事情,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他在占领双屿后,所做的事情就有些“绝”,他曾想让福建兵驻守双屿,但因为福建兵想家,不安心;后来又想用浙江兵驻守双屿,但又担心是本地兵,日后恐生出是非来,于是就装运来大批石头,干脆将港口堵塞了。

  也正是由于朱纨的这种近乎疯狂的“绝”,才使双屿港毁于一旦。在海边出生的人都知道,港口堵住后,如不及时清理,由于潮汐的作用,日积月累,淤泥很容易将航道堵住,使港区渐渐成为了滩涂,然后就变成了陆地。但在当时海禁政策下,海岛居民被大批赶往内陆,即使侥幸留下来的也是民不聊生,再加上刚经历围剿,谁也没有精力和胆量去清理那些堵在港口的石块。

                         叁  推测双屿港的地理特征和方位

  不过,从朱纨堵港口这一点可以确定,当年的双屿港应该是个口小腹大的优质港,能停泊几千艘船只。但我个人认为港内海水不会很深,因为根据当时船只的特点,都是木质船;我也曾见过仿古帆船瑞士“歌德堡”号,应该说1743年左右建造的“歌德堡”号是欧洲比较大的一种帆船,但其吃水也在5米以内;而双屿港鼎盛时期是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即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实际上是在1523~1545年左右为最盛,毁灭于 1547年4月,与“歌德堡”号时期的帆船整整相差了200年,因此,可以断定那时候无论欧洲还是亚洲,其船只都比“歌德堡”号还要小,吃水也还要浅,所以港内只需十几米的水深就足够了。但从一本《在印度的葡萄牙人》的书中得知,一名叫法利亚的海盗在1541年驾船驶往宁波,途经双屿,受朋友的邀请上岸做客,看到的双屿港是个“设防严密的要塞”,“由两座对峙的岛屿构成、水深约46.4米”,而且还“有一道溪流从山顶直泻下来,令人愉悦”。也正是这些描述,令人疑惑,令人浮想联翩。
上世纪80年代的六横岛海图
  法利亚说的水深精确到了小数点,应该说他和他的随从肯定测量过,但从当时的地理情况来看,法利亚测量的应该是航道上的水深,不太可能是港区内的水深。在海上呆过的人都知道,船在进港前最容易碰撞和搁浅,对航道测水深也是航海人的习惯;至于进入港内后,看着相同大小的船只进行锚泊或靠帮,一般不会搁浅。反过来说,即使他测量的是港区内的水深,经过这么多年的潮涨潮落,水深变化应该非常大,如果光凭这一点,说是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水域的水深接近50米,就断定为这里就是双屿港,我觉得不免有些草率。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米作为长度单位是在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海谢茵进行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直到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 《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所以说法利亚当时的度量单位肯定不是现在的米,究竟是什么?还有待查证后才能明了。

  六条山脉横亘全岛的六横,似一个个问号,写满了疑问。

  明朝海禁时期,六横岛的中间是被海水分成上下两庄的,上庄的张家峧与下庄的干岩潭在退潮时能通过,这从六横的拜老三太太习俗中可以了解到。

  那么,我们能否作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其实当初的双屿港就是上下庄之间的这条水道,而现在从长山嘴到张家峧这一带当初都是海水,只是后来筑了千丈塘后才变成了良田;而另外一面,从滚龙岙到干岩潭原来也是海,也是因为围海造田后才变成陆地的。而法利亚说的“有一道溪流从山顶直泻下来”,可以解释为张家峧后面的贺家山上流下来的溪水。

  这一设想最大的障碍是,朱纨来围剿双屿的时候,经郭巨,过梅山,登上了六横的龙山,然后向北望,才看到灯火阑珊一派繁华的双屿。可以想象,朱纨是坐船绕着岛屿进行的,应该从现在的邵家一带登陆,再爬上龙山的。也就是说,双屿在龙山的北面。不过,此龙山不知是不是彼龙山。

  再则我觉得,明朝时期的方位有些模糊,有史料上说,与朱纨一起围剿双屿的都指挥卢镗在围剿双屿时,在双屿以北的韭山洋,遭遇双屿的武装商船队,俘虏“夷酋及众”400人。我们都知道,韭山洋在六横的南部,即在象山石浦港的对面。所以,有些历史资料在描述上相互存在矛盾,只能解释当时的方位感不是太清楚。

  根据当时的岛屿与海洋的情况,现在的六横岛上有很大一部分在水里,如现在的石柱头、积峙、蟑螂山等,都是独立的岛屿,再大胆点设想:石柱头与邵家之间、积峙与大教场之间、蟑螂山与大沙浦之间等这些“海域”,都是可以形成双屿,也可以是很好的港区。正像有位先生所说的,当年的双屿港“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

                         肆  呼吁成立“双屿港研究会”

  不过,有一种说法应该引起重视,双屿港就是现在的棕榈湾与大脉坑一带,因为去掉淤泥堆积后形成的陆地,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与葡萄牙冒险家佛瑞尼·门德斯·品笃描述的差不多,大脉坑上面甚至还有一条溪流至今仍在流淌;而且其位置就在郭巨、梅山对面,著名的佛渡水道就在旁边。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地方作为港区有点小,但要知道,当时的船只并不大,停泊上千艘船应该没什么问题。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作为参考,我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他很小的时候,依稀在峧头街上,看到一个黄头发的人站在当时的“合作饭店”前吃大饼,许多人指指点点,说是东浪嘴、大脉坑、棕榈湾一带的人;朋友回忆说,记得这个人30岁左右,男性,但不知道他是不是混血儿。朋友将这事说了以后,我也问过一位在棕榈湾的老同学,他说已没有印象了……

  争论也是一种进步,考证更是一种文化。双屿港究竟在六横岛的什么位置,一直众说纷纭,即使跑遍全岛,也很难找到有力的物证;而岛上的居民因为在康熙初年,为防止台湾的郑成功和反清复明的海上力量,舟山诸岛曾搬空过,六横岛当然也在其中,现在的居民大多是从宁波镇海一带搬来的,最多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此很难从口传中了解。有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查找,网上也有许多双屿迷在热炒,那么,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类似于“双屿港研究会”之类的机构,将民间的力量凝聚起来,挖掘其中的文化与传说,使之渐渐明朗起来。
作者: 乐佳泉 来源: CseaC.com-舟山日报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9-30
楼上的资料很详实,我也曾去过六横,确实已经没有什么保留了,当地人也不清楚这个史实,文中没有给出这个市政厅是否存在,是因为明朝是不会承认海盗建立的政权的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9-30
所以是否存在一个如葡萄牙人所述的“双港屿市政厅”,还需要其他证据来证实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9-30
否定了雙嶼港市政廳, 也否定不了澳門市政廳呀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9-30
说不定葡国有相关的档案
[ 此帖被长白游侠在2010-10-02 19:48重新编辑 ]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9-30
500年了,考古发掘应该比找档案容易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10-01
考古最多挖出些房基,这也不能说明市政厅存在啊。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10-02
假如能挖出葡萄牙风格的建筑遗址,或日常用品、办公用品、碑刻铭文,则说明葡萄牙人在这里经营日久;反之,则说明并没有什么葡萄牙人的市政厅,而只有中国人的聚义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