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512阅读
  • 89回复

[湖北]武汉欲成为中心城市,有以下几个羁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3-07-24
以下是引用山豆杰在2003-7-24 14:44:14的发言:
1999年我填大学志愿的时候,就听别人说武汉的大学存在乱收费的问题,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我是宁信其有不心其无,没填武汉的学校。

别的不说,武汉地区的大学爆出的新闻确实很多,值得其他地方的大学学习。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3-07-29
湖南和广东虽然有南岭阻隔,不过京广线是双线电气化,极度繁忙。几条国道车辆川流不息,和江西到广东的有天壤之别

此外,京珠高速、洛湛铁路、永州连州高等级公路都竣工或者修建,两地联系,非常紧密

长沙工资低消费高,也是拜在深圳广州的人众多,发财的不少,而带来的效应


至于湖北和武汉,长沙历来视为竞争对手和追赶对象,积怨也甚深(主要为了长江中游蓄洪问题),不可能顶礼膜拜的

其实武汉到珠三角的人流也多,发往广州深圳的特快和快速铁路客车就有五班,基本天天爆满

深圳接收外地大学生,武汉大学和华中理工(现在叫做不伦不类的华中科技)都在前三名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3-07-29
看来湖南与广东比湖南与湖北联系更密切呀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3-07-29
不但湖南,现在整个湖北包括武汉,都被广州深圳所吸引。大量人流物流在湖北(包括武汉)和广东之间流动。

大量武汉的大学生,包括武汉本地人,首选就业城市,就是广州和深圳,或者北京上海。自己的家乡武汉反而被放在较后的地方。
不求得到大家赞同,但求引起大家讨论
常去的论坛:新华网、人民网、南方网、大洋网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3-07-29
以下是引用讨厌注册在2003-7-29 10:04:56的发言:
长沙工资低消费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排“座次”

2003.07.18
  省份:湖南第11

  城市:长沙第9

  本报讯?邝瑶?2003年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行第11位,居于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江苏、西藏、山东、重庆之后。省会长沙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排行第9位,仅次于深圳、广州、上海、宁波、北京、杭州、厦门、济南。

  据悉,今年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48.2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00.9元,但增幅为10.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省会长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98.15元,高于36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5274.35元。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3-07-29
以下是引用QQme在2003-7-29 21:01:52的发言:
居于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江苏、西藏、山东、重庆之后。


西藏?
南汇 中甸 延庆 宝安 仙女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3-07-30
西藏人少,人均当然高了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3-07-30
以下是引用gzmike在2003-7-29 14:48:01的发言:
不但湖南,现在整个湖北包括武汉,都被广州深圳所吸引。大量人流物流在湖北(包括武汉)和广东之间流动。
大量武汉的大学生,包括武汉本地人,首选就业城市,就是广州和深圳,或者北京上海。自己的家乡武汉反而被放在较后的地方。

不错!黄冈人孙志刚惨死广州、孙志刚案宣判不到半月,石首人沈国洪又惨死深圳,这就是经典两例。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会有武汉人惨死佛山?!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3-07-30
第39楼,

这些是媒体所关心的新闻。是特例吧。其实这些悲剧应该避免发生。

在广州、深圳、珠海, 有很多来自湖北的成功人士啊。

在我住的小区,也有不少湖北人、武汉人。他们都是大学生,现在在广州也安居乐业了。

其中有一个武汉人,小A,大家比较要好。前几天他和我说起广州的江景楼盘,他说,广州的江面离地面这么接近,怕洪水,所以不敢买江边的房子。

旁边的朋友笑,说,广州又不是珠江的中游或者上游,是珠江下游,江海相连啊。就象南京和上海,是长江和黄浦江的下游,很少听到洪水的啊。

小A大概被武汉的洪水吓着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30 22:31:03编辑过]
不求得到大家赞同,但求引起大家讨论
常去的论坛:新华网、人民网、南方网、大洋网
hqq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3-07-31
以下是引用hechengzi在2003-7-30 8:41:05的发言:
西藏人少,人均当然高了


這句話有邏輯上的問題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3-07-31
铁路兴起,河运衰落,海运兴起,内陆衰落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3-08-01
同台竞争 广州铁路与武汉争"饭"吃 (2003年07月31日 09:15)
大洋网讯 据信息时报报道,记者近日从铁路部门获悉,自从本月7月11日广铁公司增开广州至武汉的T120次列车后,此条线路又出现了新面孔,武昌至广州2269次旅客列车的乘务经营权,由武铁分局移交给陕西安康铁路部门。至此,武汉南下广州这条“黄金线”上的客车,由武铁独家垄断变成3家同台竞争。

据了解,武汉至广州方向的铁路客流常年火爆,由武汉始发往广州、深圳方向的T67次、T95次、2269次、K7次等4趟始发列车,一直由武铁客运分公司负责开行。但这一格局从本月开始悄然起了变化:7月11日起,广州铁路公司增开了广州至武汉的T120次特快,由广铁客运公司负责开行。近日,铁路部门又传来消息:2269次列车也由清一色武汉人换成了陕西安康人。

铁路人士表示,同一线路上出现了三张不同面孔,意味着铁路竞争已日趋白热化,但最终受益的还是旅客。(记者袁峰)

不求得到大家赞同,但求引起大家讨论
常去的论坛:新华网、人民网、南方网、大洋网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3-08-01
以下是引用hqq在2003-7-31 1:04:1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hechengzi在2003-7-30 8:41:05的发言:
西藏人少,人均当然高了


這句話有邏輯上的問題
[/quote]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3-08-01
若是要成为中心城市的话,成为直辖市更好。不过它一直辖,湖北省就有了一个大洞!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3-08-01
人少的省区人均产值不一定高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3-08-01
谁说的?看看深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3-08-04
武汉应承担起中国中部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重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部级副主任、党组书记 陈清泰


一、如何认识和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

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提法比较空泛,这只能作为长远发展的结果,很难成为目标。发挥武汉在湖北和长江中游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中心城市作用是比较实际的。现代经济的发展,靠一个个城市孤立封闭地运行很难成功,必须发挥经济区域优势。从世界范围看,已逐步形成欧盟、东盟、北美贸易区等区域合作机制。在国内,以广东、深圳为龙头,加之迅速崛起的城市群,构成了广州——深圳工业走廊,为家电、计算机、电讯及各类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的生产、开发、配套等形成了较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以上海为龙头的上海至南京之间的工业走廊也以强劲的势头在发展。而京津唐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两市一省的分割,各自为政,至今没有形成协作互补的经济贸易关系,未能发挥其强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武汉的发展需要有更广阔的腹地,周边地区和城市群的发展也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所谓中心城市作用,就是对周边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与周边通过市场作用形成互补关系。带动作用,从一个角度看是服务、是支持、是付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以周边为服务对象、为稳定的市场。这类似于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广东一带的发展提高了香港的产业层次,使之更加繁荣。要使黄石、襄樊、沙市甚至岳阳、信阳等城市和地区因接受武汉的辐射力而受益。武汉在这一经济圈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与周边地区的相互促进中发挥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科技优势,增加就业、提高效益,使武汉的城市功能不断升级。这一经济圈的形成,将促成中国中部的崛起。这将有利于平衡东、中、西部的发展,使国家的经济布局合理化。为此,在考虑武汉市的城市定位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发挥科教优势、加速产业更新和升级,培植若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如光电、医药、汽车等,形成积聚效应。2.培育若干有较强带动力的骨干企业。3.建设开放型城市,重点发展服务业,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没有哪一个城市有能力承担起人才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等的角色,也就是说,这些地区对信息服务、技术和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资金融通、会展商贸、中外交流、物流组织与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等发展要素越来越旺盛的地需求,构成了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广阔发展空间。武汉市要破除封闭观念、狭隘心理、排外意识,不断扩大武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辐射范围,通过城市功能的提升,使武汉市与周边地区形成互补关系和一荣俱荣局面。武汉不做这件事,他们就会求助于上海,求助于广州或深圳。4.形成万商云集之势,吸引周边大型公司总部迁往武汉,吸引国际大公司、银行等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

不管麦金利·康韦预期武汉将成为下世纪世界十大巨型城市之一是否过于夸张,但中部广大地区的崛起需要有中心城市的支撑,中国中部地区的发展必将造就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市,武汉应历史性地承担起这一角色。


二、实现武汉市发展目标,有三个重要支撑点

1.转变政府职能。在现行体制下,政府对经济发展仍起着主导作用,但必须适应变化了形势(国家宏观管理体制转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已经出现买方市场,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加入WTO在即,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放开眼界,重新认识武汉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关系;重新研究政府、市场、企业的定位,加速转变政府职能。

下决心推进政企分开。按四中全会要求,对国家出资及拥有股份的企业,政府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政府监管好授权投资机构,与其他企业彻底脱钩。政府放弃对国有企业大量繁琐的直接管理,对自己是一次解放,由此政府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各类企业,支持各类企业包括外地来汉企业,政府才能将那些不能对发展做出贡献和不再产生效益的资源转移出来,政府的主要精力才能集中于经济全局,集中于最富前景的生长点。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是稀缺资源,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营造社会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支撑、引导和带动作用。如果通过政府投资改善环境,能招徕更多的投资,从而增加税收和就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说,这比政府直接投资竞争性行业的作用要大得多。因此,凡是民间投资易于进入的部分,政府绝无必要再投,否则,最大的作用不外乎挤出了民间投资,对本地区全局而言是减少了投资总量。

放宽市场准入。政府要给民间投资更宽松的环境。WTO的原则就是放宽对贸易和投资的管制。准备给国外厂商的一切条件,也应给国内投资者。目前,很多政府和政府部门仍习惯于用行政办法代替市场,通过过多的审批直接干预企业决策,对市场准入限制过多、过严。对政府的投资,政府应反复论证、严格审批,充分发挥投资的社会效益;而对民间投资项目则应由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负盈亏;银行自主评估、自主决定放贷、自担风险。企业和银行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办,政府没有必要替他们操心,要按进入WTO的要求认真清理有关投资和市场准入的审批法规。

政府的职能定位。政府对经济发展要承担主要责任,首要的是培育好市场,但绝不要代替市场。要提供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实施政策调控,制定法律法规,维护竞争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为此,必须要建设精干、高效、廉洁的政府。市场机制建全,市场环境良好,市场秩序井然,武汉就可以出现万商云集的局面。

2.改善政策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加入WTO,为各地实现超越式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先发展的地区为此已尝到了甜头,随着体制的转轨,地方经济增长机制正在转变,由政府统管统包一切的办法已成为过去。

招徕投资、吸引人才就是决定地区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关键。现在的问题是,那些有能力的外国投资者和国内机构投资者、民间投资者,他们可以到世界和全国各地投资。他们为什么不把资金投到别处,而一定要投到武汉?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是全世界的稀有资源,哪里都需要,他们为什么不到别处,而一定在武汉安家落户?

资本和人才是全国和全世界共同的财富。它们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哪里最适合,它们就会在哪里落户,哪里就会有发展。当然,特殊的自然资源是吸引投资和人才的重要因素。但更加不容忽视的是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就是使投资者、创业者的发展有广阔的、宽松的空间;竞争失败者退出市场有顺畅的通道;大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有良好的配套服务环境;各类人才施展才能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这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和兴旺发达的发动机。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地区发展需要中央给予政策支持,可是向中央要什么政策,要抓住要害,少而精。接下来必须眼睛向内,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工作。把要来的政策用好、用活、用足、用出效益。国家给上海浦东的政策不外乎就那么几条,但他几年之内就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认真、仔细研究中央已发布的文件和已出台的政策,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特点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充分利和市场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经济允许的方法和手段,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长远看,这比盯住中央要政策的路要宽得多。

对于投资者和人才而言,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政策的严肃性至关重要,加之必要的基础设施、宽松的创业环境、公平的竞争机制,比特殊优惠更有吸引力。例如,公开透明的法规、制度,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政策,规范而简化的办事程序,责权明确的政府办事机构,透明高效的运作过程,平等公正的法治环境,廉洁负责的办事机构和执法人员等,都是构成政策环境的基本要素。严格地讲,对于个别企业的特殊优惠就是对其他企业的歧视,因此,给予个别企业的特殊优惠是不能持久的政策。实践证明,靠优惠政策易于吸引以近期目标为主的投资者,而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却会招徕战略投资者。美国硅谷的兴起并不是靠特殊优惠。

总体来讲,为实现本地区发展目标,不排除短期实行某种特殊优惠政策,但创造政策环境的立足点则在于规范、稳定、透明,使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

3.培训和教育先行。美好规划靠谁去实现?国家的开放政策使得技术落后的可以购买,资金不足的可以引进,少数专家和管理者也可以从全国甚至国外聘请,但经济开发的主要力量只能是当地的干部和群众。

现在的问题是,对制定的特殊政策、改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干部和群众已逐步理解,但对提高国民素质是更重要的投资环境,还远未被大家所认同;为改善基础设施而投资,大家易于赞同,但开发智力、提高干部水平、提高国民素质也必须投入,而且是更重要的投入,这一点却未真正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正是一些地区发展迟缓的可悲之处。

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武汉带来的是世纪性机遇,为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并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就是对干部进行培训和普遍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武汉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人才济济。但人才是可以流动的。企业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最本质的是人才竞争。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基础。要使武汉发挥中国中部中心城市作用,提高产业层次,武汉市就必须有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更高的国民素质、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正如我党为迎接抗战胜利,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以最大决心在延安办抗大轮训干部一样,要把美好前景变为现实,必须做好干部和人才准备。

从一事实上意义上说,干部、劳动者和市民的综合素质将决定武汉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为此要在四个方面努力:(1)下大功夫精心培训各级干部,特别是政府官员。这些人是党和政府工作依靠的对象,是制定政策、掌握政策的主体,是实施发展战略的前线指挥人员。他们的素质水平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决定着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水平。要帮助他们改变旧观念,增加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带领人民群众开创武汉发展的伟大事业。(2)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新生劳动力有一个基础水平,为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奠定基础。(3)办好几所大学。武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的主体要靠当地培养。实践证明,有几所好的在大学,不仅对培养高水平人才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成为当地知识创新的基地、创业者的摇篮、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可以成为当地未来发展的重要生长点。(4)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文明城市、文明市民,既是城市的形象,也是生产力。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

为此,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把智力开发列入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预算,并优先保证。(全文刊于湖北政刊“咨询与决策”杂志)

--返回--
不求得到大家赞同,但求引起大家讨论
常去的论坛:新华网、人民网、南方网、大洋网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4-10-11
安康管理武昌到广州的火车?狂晕~~
兰若生夏草,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4-10-12
武汉,湖南,江西感觉跟黄河完全两个世界。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4-10-12
中心城市与行政地位关系不大,纽约是世界中心,但它连州府都不是。
我真担心全世界的文化都变成一样,那跟物种灭绝没什么区别。大一统的想法要不得,坚决主张各民族独立发展,反对全球化!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4-10-12
以下是引用Good在2003-8-1 12:54:00的发言:
若是要成为中心城市的话,成为直辖市更好。不过它一直辖,湖北省就有了一个大洞!

只要分的巧妙,就不会出现窟窿。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4-10-12
以下是引用gzmike在2003-7-16 16:23:01的发言:
所谓中心城市,经济可以辐射几个省。附近几各省的人都来这里买大件,坐飞机,批发,上大学。中心城市的一些机构可以管辖附近几个省。
武汉在高等教育方面,确实有这样的功能。
然后,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不少羁绊:
1、铁路:武汉从属于郑州铁路局;
2、民航:从属于广州的中南航空管理局;
3、军事:从属于广州军区
只有水运方面,似乎是个中心。


这么说来武汉比天津更有资格成为直辖市
因为天津不但没有铁路局(和武汉一样只有分局)、民航管理局(华北管理局在北京)、军事上也属于北京军区,而且连航运中心地位都没有(武汉至少还是航运中心)

武汉比重庆也更有资格成为直辖市
因为重庆不但没有铁路局(和武汉一样只有分局)、民航管理局(西南管理局在成都)、军事上也属于成都军区,而且三喜工程建好以后,重庆的航运地位也低于武汉了。

再看看上海吧
有个铁路局,有华东民航管理局,但军事上从属于南京军区!

似乎只有北京才是唯一能够成为直辖市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4-10-12
几天前又在武汉待了几天。如果运气好的话,明后年要在武汉长住一年(理论上将可能成为“武汉常住人口”的组成部分)。

又重新感受了武汉发达的市区交通网。几乎所有的公交车站都有10条以上的公交线路经过并在此设站。有的线路发车密度极高。在江汉路步行街周围各公交站出发,坐公交车几乎可以到武汉城区所有的角落。这是全国所有大城市都无法企及的。

在餐饮业方面,湖南的湘菜则遍及武汉,在武昌洪山一带,一看名字就知道n多餐馆都属于湘菜系。

在城市总体印象上,长沙虽然目前国内知名度很高,凭借娱乐业提升很快。但武汉在很多方面,长沙还是比不了他。步行街一比,就知道长沙的有多短。长沙的步行街在行人的密度上不比武汉低,但如果一比较店面,我觉得长沙黄兴路过多的是小商肆的集合。而有名有目的店面在武汉江汉路则要多的多。另外专卖SK-Ⅱ等十几种高档化妆品的店面我江汉路,在长沙我还没有找到(这个,东方mm应该比我清楚吧)。

在教育方面,武汉对河南、湖南等省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武大、华(中)工、华(中)师等各大高校接受培训和再学习的,本科以后教育(不含普通本科教育)的外省籍学生中,我见到最多的是就是来自湖南和河南的。这一点从高校内停的外省牌照的车辆也可以证明,在华师能经常见到来自湖南和河南的车辆(江西的也有,但我的感觉要少一点,另外广东的也不少,其它省份不多),外省车辆我感觉比在长沙多。

所以我的综合感觉是,在可预见的将来,长沙(如果仅考虑两湖盆地的话)还是无法撼动武汉在整个华中地区的地位。

另外在“羁绊”方面,还必须要提到的是武汉自身的问题。
由于在二线建设时期,武汉是重要工业基地,但在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就意味着更多的历史包袱和高失业的压力。武汉在下岗工人在就业方面的压力,比起郑州、长沙和南昌来,都要更大。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4-10-13
武汉是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至于今后的发展情况应该是前景光明,道路曲折吧。国家目前由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也有西部开发战略,欠缺的是腹地重整战略。内陆腹地的一些区域中心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武汉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做发展战略调整中解决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4-10-14
武汉为华中地区最大城市,中心地位无可取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