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38阅读
  • 34回复

[县制]“并县”的现实需要与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5-20
目前开始试点的省直管县市的区划改革构想要想全面实施,还面临着一个最现实的难题:管辖的幅度过大的问题。所以要想付诸实施,并县就成了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如果仅仅从理论上讲,并县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历史上看,作为中国最现存古老、同时又是相对最稳定的基层区划单位县,在建制或是重新划分之时,除了人口与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出于行政管理上或者说统治上的便利需要,在县域范围的确定上,基本上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县治出发一两天内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考虑到现在现代化的交通与通讯条件,即便是以一两个小时为计算单位,现在的县实际合理规模都要小于历史上的县。
而在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省区中,都存在一些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规模都超大的县级区划单位,如湖南的浏阳、江西的鄱阳、河南的固始、山东的平度等,几十年来它们的行政管理机构一直运作良好,而且是在没有给予诸如机构编制的高配或特殊的建制的情况下。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证明了我国目前的县级区划单位规模偏小,尤其是那些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规模都称得上是“袖珍”的小县。
目前我国机构编制的过度臃肿的事实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甚至是有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而县及以下的机构编制又占了其中的百分之七十。纠正这一弊端也是所进行的包括省直辖县市构想的机构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而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除了建国初期有一次较大范围、最终大部分又复原的并县外,县级区划单位一直处于事实上的逐步增加之势,尤其是城市化“大跃进”的近十几年。即便是有个别的“并县”举动最终又在事实上无疾而终,比如湖南的洪江。
在目前的中国,理论上可行而且必要的“并县”工作实际操作起来为什么就这么困难,问题究竟出在哪个方面呢?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1-06-12
所谓‘并县’,其实根本上就是地县两级合成一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乡镇的问题,必须首先合并乡镇,使乡镇的规模允许其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行政和财政)的单位才行。在乡镇成为一个独立单位以后,现在很大部分的地级市下辖的乡镇街数将缩小到50个以下,这个时候这些地级市直接管理乡镇街已经是可能的了。那么下一步的操作自然简单的多,可选择的手段也很多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1-06-12
Re:回 18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20楼lockon于2011-05-26 22:16发表的 回 18楼(東七區) 的帖子 :
但县的数量是非常稳定的,明以前县的数量一般在1100~1500个之间,直到清代在边疆地区设立行省以后才突破1500个。


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明代以前县数确实长期在这个区间。但问题是:
1、明代以前,中国人口也长期在5000万——1亿之间,而明代以后中国人口从1亿飙到13亿。
2、明代以前县的总数是在这个区间,但在不同时期,中国区域间,县数分布却差异很大。比如西晋时岭南才约50余县,但到唐代,岭南道光州数就超过70州,县数更达到250以上。这恐怕无法用“稳定”解释。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1-06-06
并县不是没有可操作性,还是比较现实的,完全可以做到!可以采取县改区、大县并小县,强县并弱县等多种方法,合并后被并的县级别不变,管辖区域不变,仍然作为中小城市发展!等稳定后,再将其下属乡镇剥离。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1-05-29
回 30楼(mrwuya) 的帖子
并县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为省直管县创造前提条件!或者说是为县在行政上的全面升级创造条件。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1-05-29
现在定州人说起定州升地失败的原因,无他,就是升地同时并县
并县利益冲突太大导致定州升地失败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1-05-29
回 楼主(境由心造) 的帖子
我也是非常赞同并大县的!
中央-----都、省、特别行政区-----府、市(适域)、县-----市(狭域)、区、镇、乡。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1-05-29
整天都有很多人在喊市刮县,刮了县的地级市也就发展成这个鸟样,各县自行发展,能好到那里去?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1-05-28
并县不如增加地级市。

率先让县级市带周边县市成立新的地级市。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1-05-28
撤并乡镇,设立事实上的县辖区为派出机构比较现实,县下为基本自治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1-05-28
“市刮县”现象严重存在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5-28
引用第23楼lockon于2011-05-28 12:19发表的  :
别再并县上纠结了,考虑点可操作的改革吧。

啥是可操作的改革?
这里的一切都是瞎扯蛋吧,哈哈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5-28
别再并县上纠结了,考虑点可操作的改革吧。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5-28
省直管县市应该和县市撤并一并进行。
孤身只影,细听窗外雨声,拭掉玻璃窗的爱,乱心随之回复恬静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5-27
并县最大的障碍是县市区里的干部和城区的百姓。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5-26
回 18楼(東七區) 的帖子
但县的数量是非常稳定的,明以前县的数量一般在1100~1500个之间,直到清代在边疆地区设立行省以后才突破1500个。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5-26
并县是对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5-26
从历史上来看,各类政区都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5-26
引用第3楼lockon于2011-05-20 13:26发表的  :
理论上可行的并县实际操作不行,说明理论分析有问题。


就是这个理。既然科技进步使得一个县管理200万人不是问题,那么同样可以推论得到:一个省管理200个县也不是问题。
于是,根本不存在所谓“并县必然”的理论根据,至于紧迫性、可操作性自然更是空想。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5-24
回 15楼(sz) 的帖子
是这个理!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5-24
Re:Re:  11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引用第13楼在水一方于2011-05-21 12:28发表的 Re:  11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
      武汉不刮县,是因为武汉副省级,可以刮湖北其他普通地级市。即使大地主刮小工头,也是层层盘剥、金字塔尖而已,对各县是间接揩油。


错误,三江口优势太大,湖北其他地方无甚油水可捞

这叫做整个湖北天生只有三江口天赋异禀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5-24
冒个泡看看多少分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5-21
Re:  11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引用第11楼境由心造于2011-05-20 17:58发表的 回 10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
         早在2003年,湖北省由于在一项调查中发现除了武汉,全省的所有地级市都存在着严重的“市刮县”现象,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普遍现象。就开始步浙江的后尘推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也就是从那时以后,相对于前十几年的停滞不前,湖北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了较大的起色。

      武汉不刮县,是因为武汉副省级,可以刮湖北其他普通地级市。即使大地主刮小工头,也是层层盘剥、金字塔尖而已,对各县是间接揩油。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5-20
并县不如分县。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5-20
回 10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湖北省是全国第二批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的省份。也是较早意识到市管县弊端、在财政上推行省直管县的省之一,除了浙江省。
早在2003年,湖北省由于在一项调查中发现除了武汉,全省的所有地级市都存在着严重的“市刮县”现象,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普遍现象。就开始步浙江的后尘推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也就是从那时以后,相对于前十几年的停滞不前,湖北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了较大的起色。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