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94阅读
  • 35回复

[个人区划理念]陈湘满的流域“协调”论自相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5-22
陈湘满的流域“协调”论自相矛盾

陈湘满:男,湖南新宁人,1965年生。湘潭大学教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为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 

(1)陈湘满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观点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研究中,陈湘满先生是唯一的一位从流域区、经济区、行政区的关系研究行政区划的知名学者。
陈湘满的研究成果是: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他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发表了《论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及其优化》《论流域开发管理中的区域利益协调》等一 系列专论,对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中国地理学界和行政区划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
陈湘满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了流域的地理生态经济特征。提出了流域区和行政区关系优化协调的对策和措施。

陈湘满指出:流域区由于其内部相互联系的紧密性、完整性,往往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域。江河对人类经济活动形成了巨大的内聚力,使流域不仅成为一种最古老的经济区域,而且也是永不衰退的经济区域,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比较重视对环境的整治,加强了对流域的开发建设,流域区也就成为一类重要的经济区域。
陈湘满指出:在区域管理方面,行政区具有完整而发达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式行政系统,对辖区实行比较严密的区域管理;而流域区虽然各要素之间联系紧密,但目前尚无专门的流域经济管理机构负责区域的综合开发与规划。
(陈湘满的个人资料和二篇文章全文附后,并且请读者自行查阅陈的其他有关著作)

(2)陈湘满和滦河人不谋而合
陈湘满和滦河人不仅观点相同而且研究方法相同。滦河人和陈湘满都使用了系统论方法对流域进行研究。

陈湘满指出: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和其它资源之间、资源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和其它物体,经过长期生态适应,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生态平衡。但行政区域界线与流域区界线的不一致,使得完整的流域区被人为分割,给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带来诸多影响。对水资源的管理,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按行业、按行政区进行管理,缺乏对整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滦河人认为:川是一个地理系统、生态系统、资源系统、灾害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系统。而传统的行政区划的最大问题恰恰是违背自然规律,用社会系统“切割”自然系统。
可见,二人对流域系统的认识十分接近。而且二人都把流域表述为系统。

(3)陈湘满的理论误区

      陈湘满指出:流域区和行政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类型,边界往往不重合。一个流域区可能跨越几个行政区,而一个行政区也可能包含几个不完整的流域区,以致在区域开发管理中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这恰恰就是滦河人所说的“一江多省,一省多河”  ,是同一 个问题)

但是,陈湘满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怪圈!
一 方面,陈尖锐地指出了“行政区域界线与流域区界线的不一致,使得完整的流域区被人为分割,”
另一方面,陈湘满又主张 :“行政区和流域区是两种不同的区域,不应当也不可能强求二者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寻求行政区域同流域自然区域之间的相互适应。在局部地区可以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来解决地区之间的纷争,如前面提到的娄底市与湘潭市、邵阳市之间取水问题,就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把提供水源的湘乡市部分乡、村按照流域的完整性划入娄底市。”
陈湘满还主张 :由省相关的部门牵头,按照相应领域的专业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区域协调机构,采用类似欧盟组织的委员会机制,通过协商、投票的办法处理跨地域的专门事务。如按流域建立城乡居民供水、防洪、污水处理及排放、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流域治理与生态保护等事务协调组织,按主风向和气候区建立治理大气污染协调组织,按路网体系建立道路交通建设协调组织、通讯网络协调组织。我们要问:
假如“协调组织”能够有用,那么何必“把提供水源的湘乡市部分乡、村按照流域的完整性划入娄底市。”
既然陈湘满先生主张“把提供水源的湘乡市部分乡、村按照流域的完整性划入娄底市。”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把其他城市的水源也照此办理?明明知道这样做有好处,为什么又说“不应当也不可能强求二者完全一致,”
滦河人要问:怎么就“不应当” ?怎么就“不可能” ?
以陈湘满之矛攻陈湘满之盾,陈湘满是不是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怪圈?

陈湘满主张“协调” 。难道陈湘满先生不知道中国有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委员会?太湖委员会?难道陈湘满不知道中国有海河管理局、辽河管理局、太湖管理局……有多少流域管理局 ?
这些委员会、管理局“协调”得怎么样?作为专业研究者的陈湘满先生不能不知道吧!这些委员会、管理局并非不尽力,而是根本无法突破体制障碍,无法突破地方政府的利益藩篱。地方政府根本没有把这些什么委员会、什么管理局当回事!“协调组织”“协调” 了这么多年,结果,无数的巨额资金投进去,不但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反而越“协调”问题越多!
实践证明“协调”之路已经山穷水尽!那么,陈湘满先生还要协调什么呢?还要多少协调机构呢?
陈湘满一口气提出了五类“协调组织” 。滦河人真不知道陈湘满主张的这么多“协调组织”要多少机构,多少编制人员,也不知道这么多“协调组织”由谁领导,谁说了算,谁出钱,谁拍板!

陈湘满揭示了行政区和流域区的矛盾,但是却又提出了“协调论”,转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点。如果“协调”管用,那么就继续“协调”吧!何必搞什么行政区和流域区改革!

(3)滦河人和陈湘满的分歧

陈湘满主张:对那些因行政区划而将完整的流域分割得支离破碎、造成资源利用方面矛盾突出的区域,适当照顾其流域的完整性,对行政区划作局部调整。另一方面,在流域开发过程中,以河流为主体,把行政管理辖区分别纳入各自所属流域,从整个流域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统一协调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和地域空间系统,打破行政界限,从流域整体配置资源,以此实现行政区与流域区的协 调一致。

滦河人主张:中国应彻底摒弃以历史沿革维系现行行政区划的陈腐观念,按江河湖泊海洋流域重新划分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形成"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的地方行政区划体系。使流域地理系统、生态系统、灾害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等五大系统吻合叠加。

从上面二段观点对比可以看出:
陈湘满主张:行政区和流域区是两种不同的区域,不应当也不可能强求二者完全一致,应该建立“协调组织”
滦河人追求五大流域系统的吻合叠加。主张"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自己的事情自己管,何必“协调”?


陈湘满主张“协调”
滦河人认为“协调”就是原地踏步,“协调”之路已经山穷水尽,应该彻底抛弃。
这就是差别,这就是分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陈湘满文章提到:“在我国国土综合经济区划中,有人曾提出以江河流域作为划分一级经济区的地域单元,据此安排全国的宏观生产力布局。行政区凭借自身的行政管理系统对区域经济进行调控,尤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十分严重,使行政区的经济职能表现得十分突出,形成了一种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特殊耦合体,即行政经济区。(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http://www.csscipaper.com/ )” 但是,文章中没有说明是谁提出这一 意见。滦河人也没有查到。

附:陈湘满二篇文章 和滦河人《川论》
论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及其优化
CSSCI学术论文网
发表时间:2009-11-14 00:25学术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文章日期】收稿日期:2000—05—08/修订日期:2000—09—18
      【作 者】陈湘满/刘君德
      【作者简介】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 
        陈湘满(1965—),男,湖南新宁人,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  

本文承蒙导师刘君德教授指导,谨此致谢!
     【内容提要】流域区和行政区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区域,但都有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部分功能,与 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类区域之间关系处理的不适当,导致了区域开发管理中的 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流域区和行政区关系优化协调的对策和措施。
          
1 关于区域的涵义
      “区域”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不同的学科,因其研究对象不同,对“区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政治学认为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如行政区;社会学则将区域看作是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如“法语区”;而经济学视区域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认为整个地球是由无数区域组成的,如流域区等[1]。尽管“区域”的类别多种多样,但都必须依托着一定的空间地域才能存在,因此,“一定的空间地域”应是“区域”概念的内涵。从空间地域的角度对特定对象进行界定和考察,分析地域因素对特定对象变化运动规律的影响, 是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的重要内容,并使用“地理区域”、“社会区域”、“政治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等概念。按考察对象的特征,可将区域划分成自然区域、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三种类型。流域区作为特殊的一种自然区域,与行政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 、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
        流域区属于一种特殊的自然区域,它是以河流为中心,由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是一个水文单元,同时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特殊的流域经济、社会系统,是经济区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双重意义的范畴[2]。流域是整体性极强、关联度很高的区域,流域内不仅各自然要素间联系极为密切,而且上中下游、干支流、各地区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极其显著。上游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当地农林牧业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又会招致洪水泛滥、河道淤积抬高,威胁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广大地区的经济建设。同样,在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流域,如果上中游筑坝修库,过量取水,就会危及下游的灌溉乃至工业、城镇用水,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同时,流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的流域系统。流域经过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具有多样性的自然景观、森林植被和气候特征。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开发利用自然,满足各种人类生活需要, 因此流域系统内的人类生产活动形式多样,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也是复杂多样的, 这为流域的开发治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行政区是指为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治理与建设,对领土进行合理的分级划分而形成的区域或地方。行政区是行政区划的结果,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是一种有意识的国家行为。行政区域的形成因素很多,有历史的因素、有民族的因素、有自然地理的因素、有交通的因素、有经济的因素,也有政治管理因素等。由于在行政区域内,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在同一个政府的管辖之下活动,政府在行政区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下,政府在行政区域发展中的目标和作用有很大不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社会资源的配置者,政府在行政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很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是行政 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协调者[3]。

流域区与行政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①    行政区是与一定等级政府相对应的政治、经济、社会综合体,是政治历史产物,有明显政权管理特征;而流域区是自然、地理和经济综合体,是自然历史过程产物。
②    在区域经济联系方面,行政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计划实施区域单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区部分转化为经济调控区域单元;而流域区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纽带,把各生产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系统,如沿江产业带之类的经济区。
③    在区域管理方面,行政区具有完整而发达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式行政系统,对辖区实行比较严密的区域管理;而流域区虽然各要素之间联系紧密,但目前尚无专门的流域经济管理机构负责区域的综合开发与规划。
④在系统特性方面,行政区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尤其在管理经济方面,各行政区在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极大地限制了区域之间的交流;流域区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协同配合,同时系统内外进行大量的人、财、物、信息交换,具有很大的协同力,形成一个耗散型结构经济系统。流域以河流为纽带、通过干支流网络连接起来,流域内各地区的经济 联系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不断得到加深。
      
另一方面,流域区和行政区又具有许多共同性特征:
①区域范围的确定性。这两种区域都占据具体的地域空间,都可以在地图上画出来,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
②区域的系统性。流域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系统,由多级干支流组成。一个流域可以划分为许多小流域,小流域 还可以划分成更小的流域。行政区依据等级分为省(区、市)—县(旗)—乡(镇)等层次,也构成一个网络系统。流域区和行政区都是内部要素按照一定秩序、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每一个流域区是各自然要素的有机组合,每一个行政区是行政管理要素的有机组合。
④    都有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部分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流域区由于其内部相互联系的紧密性、完整性,往往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域。江河对人类经济活动形成了巨大的内聚力,使流域不仅成为一种最古老的经济区域,而且也是永不衰退的经济区域,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比较重视对环境的整治,加强了对流域的开发建设,流域区也就成为一类重要的经济区域。

在我国国土综合经济区划中,有人曾提出以江河流域作为划分一级经济区的地域单元,据此安排全国的宏观生产力布局。行政区凭借自身的行政管理系统对区域经济进行调控,尤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十分严重,使行政区的经济职能表现得十分突出,形成了一种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特殊耦合体,即行政经济区。(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http://www.csscipaper.com/ )
  共3页:
论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及其优化(2)
流域区与行政区在区域开发管理中的矛盾 流域区和行政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类型,边界往往不重合。一个流域区可能跨越几个 行政区,而一个行政区也可能包含几个不完整的流域区,以致在区域开发管理中出现许多矛盾。

3 、流域区与行政区在区域开发管理中的矛盾
      流域区和行政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域类型,边界往往不重合。一个流域区可能跨越几个行政区,而一个行政区也可能包含几个不完整的流域区,以致在区域开发管理中出现许多矛 盾和问题。
    
3.1 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利益格局阻碍着流域内各要素的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为了搞活区域经济,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央政府向地方放权,扩大了地方政府的经济事权与财权,于是区域的经济利益得到承认,区域成为国民经济系统中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各区域的经济活动以本区利益为导向,由于资源、要素、机会供给的有限性,导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上的不合理竞争,甚至出现地区封锁和地区垄断。各行政区在各自利益驱使下,不惜采取种种行政手段筑起封锁的“经济篱墙”,对短缺资源进行地区封锁。各行政区出于对地方工业的保护,依靠行政权力进行贸易封锁和资源争夺。一方面禁止本地资源的外流,另一方面禁止外地商品的“侵入”。流域内商品流通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由水系维系着的流域经济区,受着地方行政管理区域的分割。由于各行政区域所处的地域、历史条件、现实基础、政策导向等不同,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这种不平衡更加剧了区际市场之间的封闭性,区际之间市场壁垒高筑,各种“抢购大战”和反倾销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各地区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纷纷制定了许多地方保护主义的土政策,甚至封 关设卡,使区域间的矛盾和摩擦不断升级,区际关系不断恶化。
      3.2 流域上中下游各行政区的利益难以协调,地方利益与流域全局利益矛盾尖锐。
      完整的流域出现利益主体的分化,各行政区域为追求各自的利益,自行其是,势必在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在资源和经济要素利用方面出现竞争,导致流域经济中各层次的利益不协调  。其结果,不仅降低了流域经济的整体效益,而且各行政区域自身的比较利益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流域上中下游之间在资源、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加之国家某些 政策导致了区际利益的扭曲,诱发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措施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如,上游地区一般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以农产品、采掘、能源及原材料工业为主,而下游地区往往以加工业为主,国家在价格政策方面,对基础部门产品的价格一直严格控制,却逐步放开了加工工业品的价格,造成加工产品和基础产品的比价越来越不合理,上下游区际利益扭曲和区际间不平等竞争。面对这种情况,具有独立权益的地方政府必然会利用其膨胀、错位而又无约束力的行政权力,实行以地区封锁和发展利大行业为主要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在各级地方政府强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动机驱使下,一些 跨行政区的全流域发展问题难于达成共识,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冲突,引起流域内区际关系 的混乱,从而损害了流域的全局利益。
    
3.3 完整的流域被人为分割,给水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带来诸多不便
      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和其它资源之间、资源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和其它物体,经过长期生态适应,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生态平衡。但行政区域界线与流域区界线的不一致,使得完整的流域区被人为分割,给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带来诸多影响。对水资源的管理,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按行业、按行政区进行管理,缺乏对整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人为地分块管理,形成了多头治水、条块分割、重复投资和上下游争水的混乱局面。如地处湘江流域的娄底市,跨行政区取水带来许多矛盾。缺水严重的娄底需要从邻近的湘乡水库取水,而湘乡隶属湘潭市,以致水资源的纠纷不断。此外娄底市的双峰县,有三个水库在邵阳市的邵东境内  。大跃进时期,把水库建在上游,占用了上游良田,上游人民付出了代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  补偿。这种情况在计划经济时期矛盾并不十分突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矛盾日益显现。
      行政区域的分割,不利于流域环境整治。如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处湘江干流,从自然地理看,为湘江下游谷地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是一个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乡复合生态单元。但是明确的行政分界使它们分隔开来,三市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追求局部效益,在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一体化的意识和措施,只考虑本市眼前或局部利益,往往 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安排在本市下游或下风向,不利于三市环境的综合整治。
    
4 流域区与行政区关系的协调与优化
      
4.1 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管理机构,推进流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发展趋势和高级形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各区域相互开放市场,取消区域保护壁垒,使要素自由、充分地流动,以企业为主体,依靠市场来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整体合力。同时,避免内部的过度竞争。
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经济体,却被不同的行政区所分割,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跨行政区的管理机构以协调各 种矛盾和问题。流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的综合治理等都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来进行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逐渐实行“自下而上”的强调地方利益的政策,在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地方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环境资源利用上的过度竞争,造成重复建设、产业同构等不良现象,加剧了地方的自我保护与封闭[4]。建立跨区管理机构,有利于实行积极有效的行政干预。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在市场交易成本很高时,运用行政协调可以降低这一成本。当地区经济联系遇到很多内生或外在的阻力,严重损害区域经济整体利益时,通过行政干预措施可内化各地之间的 “经济外部性”。但是,这种管理机构的运行模式,一定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摈弃 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来实施管理。
    
  4.2 树立流域整体意识,建立流域内各种利益协调机制
        首先是建立条块协调机制。长期以来,对流域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实行条块分割管理,在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许多矛盾,各地方、各部门过分强调各自的管理而影响统一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由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这几个相互依存的组分构成的统一体,具有整体性特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会相互影响。条块分割管理不适应水资源整体性特点的要求,人为地将系统完整的水系按行政区划分割管理、各地以满足本地需求为目标,必然会加剧地区间利益的矛盾冲突。因此 , 必须加强条块之间的协调,建立有效的条块协调机制。其次是建立块块之间的协调机制。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各区域的利益已得到承认并逐渐强化,流域内各行政区域之间由于在资  源禀赋、经济基础、发展条件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直接反映和影响着区域之间利益得失的状况,差异过大,必然导致区域之间利益关系的严重失衡,因而调整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流域经济发展中 尤为重要。
    
  4.3 适当调整局部地区的行政区划,使之与流域区基本适应

      行政区和流域区是两种不同的区域,不应当也不可能强求二者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寻求行政区域同流域自然区域之间的相互适应。在局部地区可以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来解决地区之间的纷争,如前面提到的娄底市与湘潭市、邵阳市之间取水问题,就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把提供水源的湘乡市部分乡、村按照流域的完整性划入娄底市。
同样,对那些因行政区划而将完整的流域分割得支离破碎、造成资源利用方面矛盾突出的区域,适当照顾其流域的完整性,对行政区划作局部调整。另一方面,在流域开发过程中,以河流为主体,把行政管理辖区分别纳入各自所属流域,从整个流域综合、协调发展的角度,统一协调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和地域空间系统,打破行政界限,从流域整体配置资源,以此实现行政区与流域区的协 调一致。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http://www.csscipaper.com/)
论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及其优化(3)

【参考文献】
      [1]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4—18.
      [2]张文合.流域经济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天府新论,1991,(6):28—34.
      [3]刘君德,等.论行政区划、行政管理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1993 ,1 3(1):1—5.
      [4]覃成林.论经济市场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纵横,1998,(1):7—1.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http://www.csscipaper.com/)

论流域开发管理中的区域利益协调
陈湘满
文章摘要:流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既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自然区域,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开发的重要单元,构成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流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著,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生、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点。在流域开发中,流域内部各行政区域之间、上下游之间,甚至不同流域之间,都存在着利益分配问题,它们是流域开发管理矛盾的症结所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流域内各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必须解决与水资源相关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其次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再就是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文章主题:区域开发 区域管理 流域区 区域利益 协调机制
文章内容:第22卷第5期2.1302年9月经济地理01.22,.5.,2.1302文章编号1000—8462(2002)05一525一5论流域开发管理中的区域利益协调陈湘满(湘潭大学商学院,中国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流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既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自然区域,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开发的重要单元,构成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流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着,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点.在流域开发中,流域内部各行政区域之间,上下游之间,甚至不同流域之间,都存在着利益分配问题,它们是流域开发管理矛盾的症结所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流域内各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必须解决与水资源相关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其次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再就是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关键词:流域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中图分类号:127

文献标识码:
1流域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流域区属于一种典型的自然区域,是一条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它是以河流为中心,由分水线包围的区域,是一个从源头到河口的完整,独立,自成系统的水文单元,在地域上有明确的边界范围.流域是区域的一种特殊类型,流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着,特别是上下游问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

从经济学角度,可以把流域看作是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范畴,即流域区既是由分水岭所包围的限定区域,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开发的重要单元,构成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流域区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1.1整体性和关联性流域是整体性极强,关联度很高的区域,流域内不仅各自然要素间联系极为密切,而且上中下游,干支流,各地区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极其显着.上游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既使当地农林牧业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又会招致洪水泛滥,河道淤积抬高,威胁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广大地区的经济建设.同样,在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流域,如果上中游筑坝修库,过量取水,就会危及下游的灌溉乃至工业,城镇用水,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因此,流域内的任何局部开发,都必须考虑流域的整体利益,考虑给流域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收稿日期:2001—09—17;修回日期:2001—04—291.

2区段性和差异性:流域,特别是大流域,往往地域跨度大,构成巨大横向纬度带或纵向经度带.上中下游和干支流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经济技术基础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表现出流域的区段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如我国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贯穿东西,跨越东中西三大地带,存在着两个互为逆向的梯度差:一是资源占有量或枯竭程度的梯度,包括矿床,水能,森林,土地资源等;
二是经济实力,经济开发水平梯度,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层次等.从上游到下游,资源拥有量越来越少,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则越来越高,形成了资源分布中心偏西,生产能力,经济要素分布偏东之间的"双重错位"现象.1.

3层次性和网络性:流域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系统,由多级干支流组成.一个流域可以划分为许多小流域,小流域还可以划分为更小的流域,直到最小的支流或小溪为止.由此形成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各支流生态经济系统,上,中,下游生态经济系统,全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等.从产业结构来看,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市等子系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又可分为种植业,养殖业等.1.

4开放性和耗散性:流域是一种开放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协同配合,同时,系统内,外进行的大量人,财,物,信息交换,具有很大的协同力和促进力,形成一个"活"526
经济地理22卷的,有生命的,越来越高级的耗散性结构经济系统.具体来说,就是流域内各地区既要有专业化分工和密切协作,对外又需要大力加强国内,国际分工协作和科技,人员交流,通过发挥河(海)港口或内陆口岸的对外窗口作用,不断吸引国外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是推动流域发展的巨大动力.2区域利益:流域开发管理矛盾的症结所在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主体从事区域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目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由经济上具有同质性或内聚性且构成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的彼此邻接的地区所组成的经济区的主体预先设定的或通过区域经济活动而实现的,能满足特定区域内主体(个人或企业或集团或地方政府等)或中央政府在特定企业内的需要的一定质与量的客观对象,它体现在企业竞争过程之中,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无不与利益相关.经济的发展受经济规律支配,经济规律是经济效益关系运动必然性的理论抽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视利益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深厚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本质的思想,是关于社会经济活动背后对利益机制的精湛剖析.马克思自己所完成的工作,是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特别是从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当中的利益矛盾出发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分化与协调是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之前,各部门,各地区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状况完全受命于国家计划,并由此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固"的经济结构,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效益则显得无足轻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渗透和发展,利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首要追求目标,体现在区域经济关系上则是地方利益的急剧膨胀.地方利益的膨胀引起不少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矛盾,地方利益常常激起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地区之间市场的人为分割,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效益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虽然在现阶段地方利益的存在有较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应当看到,利益的膨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地方利益的客观存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发生相互交往的一种经济形式,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以承认个人和局部的利益为前提.            

陈湘满简介 :
教授,理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湘潭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65年1月生于湖南新宁。
198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同年分配到邵阳学院任教。
1991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调入湘潭大学商学院。
2000年被评为副教授,
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5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已通过合格验收。2003年10月起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2003年7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2004年9月——2005年8月在英国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做访问研究。
2、建立专业化区域协调组织



陈湘满  :教授,理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湘潭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1月生于湖南新宁。198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同年分配到邵阳学院任教。1991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调入湘潭大学商学院。2000年被评为副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已通过合格验收。2003年10月起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7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04年9月——2005年8月在英国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做访问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与学术成果:

  先后给本科学生讲授“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课程,担任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给硕士研究生讲授“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等课程,教学效果好。

        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主持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湘江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管理体制研究”(02JJY210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流域开发中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与管理体制研究”(02ZC34)、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内陆型农村城市化与县域经济发展”(03C492),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我国大城市城乡结合部行政管理体制综合研究”(97BZ007)、国家自科基金课题“我国国民经济调控组织模式可行性方案研究”(49771025)、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大都市区公共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研”(98JBY810002)等20余项课题研究。
出版了专著《中国流域开发治理的管理与调控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在《经济地理》、《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当代财经》、《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资料中心全文复印转载,6篇被中国地理科学文摘摘录,多篇次被他人引用,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
  获邵阳市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湘潭市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湘潭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湖南省计生委、省人口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兼任湖南省人口学会理事、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湘潭市人口学会常务理事。

附近期主要论文:

                    
1、论流域开发管理中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经济地理》2002.4(独著)(CSSCI,国家一级学会主办);

                    
2、湖南经济开放度的空间差异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当代财经》2004.3(独著)(CS3、论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及其优化,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2.1(原载《人文地理》(CSSCI)2001,4)(合著,排名第一);

                    
4、城市化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究,《生产力研究》2003.3(合著,排名第一)(CSSCI);

                    
5、西江流域开发治理的管理与组织创新,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2.4(原载《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2,1)(独著);

                    
6、长株潭都市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4(独著)(CSSCI);

                    
7、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娄底市案例研究,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合著,排名第一)

                   
 8、目标约束下货币政策的动态非一致性,《当代财经》2003.4(合著,排名第二)(CSSCI);

                    
9、论我国城市边缘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区域整合,经济地理,2000.2(CSSCI,合著,排名第一)

                    
10、美国田纳西流域开发及其对我国流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地理》2000.4(原载《世界地理研究》2000.2)(独著)

                    
11、论流域区与行政区的关系协调,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02.5(原载《邵阳师专学报》2002,2)(独著)
             
12、西江流域开发的战略地位及其管理创新,热带地理,2002.3(独著)

                    
13、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与企业融资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2004.3(合著,排名第一)

                    
14、论人口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商业研究,2004.4(独著)

                    
15、我国流域开发管理的目标模式与体制创新,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独著)


                    
参与地方决策项目
                 
1、主笔湘潭市政协提案《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湘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被评为优秀提案。
                
2、参加蒋运通教授主持的《修编娄底市‘十五’和2010年工业发展规划》,本人负责水资源利用专题研究,总经费25.0万元

--------------------------------------------------------------------------------
主持项目:
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湘江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管理体制研究”(02JJY2105);
2、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流域开发中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与管理体制综合研究”(02ZC34);
3、主持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内陆型农村城市化与县域经济发展”(03C492);
4、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耕地保护制度与失地农民补偿机制——湖南实证研究”(06YB72);
5、湘潭市社科重点课题“湘潭市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研究”(潭社科研[2006]3号);
6、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湘南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1997-2000)。
7、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中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及政策研究”(2007.8-2008.2)

参与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大都市区的公共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研究”(98JBY 810002;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城乡结合部行政管理体制综合研究(
97BZZ007)”
3、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大都市与内地中小城市住宅消费差异与机制比较研究”(02ZC29 );
4、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后农业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湘潭市实证研究”(03ZC29 );
5、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转型国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体系研究”(02YB47 );
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01JJY3003 );
7、横向课题研究“修编娄底市‘十五’和2010年工业发展规”;
8、横向课题研究“桂阳县旅游发展规划”;
9、横向课题研究“湖南省计划生育效益与投入”;
10、横向课题研究“广西防城港市旅游发展规划”。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2-06-24
放入18期网刊了。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2-04-23
Re:回 28楼(滦河人) 的帖子
引用第33楼renmin于2012-04-22 23:25发表的 回 28楼(滦河人) 的帖子 :
2011年十一期间去了襄阳-成都线路,2012年新公司组织旅游,去了襄阳-吉首线路。


太好了!希望多积累资料,多拍照片。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2-04-22
回 28楼(滦河人) 的帖子
2011年十一期间去了襄阳-成都线路,2012年新公司组织旅游,去了襄阳-吉首线路。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2-04-22
引用第31楼galilyue于2012-04-22 16:29发表的  :
一个反例就可以否定流域论
解放后,萧县砀山和徐州的分离就是因为流域,但忽视了更重要的历史基础,这历史基础,乃是上千年的人地互动演化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萧砀脱离徐州,从流域上来讲合理了,但在其他各方面都不合理了,造成了两地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

求同存异,进一步探讨。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2-04-22
一个反例就可以否定流域论

解放后,萧县砀山和徐州的分离就是因为流域,但忽视了更重要的历史基础,这历史基础,乃是上千年的人地互动演化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萧砀脱离徐州,从流域上来讲合理了,但在其他各方面都不合理了,造成了两地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滦河人的流域观点有合理之处,但显然还欠缺很多内容,这种理论的成立需要海量的范围限定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2-04-21
回 29楼(滦河人) 的帖子
一点也不矛盾。
北京的水系上游能为北京作牺牲,而淮河分段包干式的环境治理实际让位于经济的发展。
根源在于体制,而非形式上的制度安排。
借用冯骥才的一段名言:
美国没有组织部,所以没有买官卖官;
没有国土资源部,所以没有强拆现象;
没有铁道部,所以没有黄牛倒票;
没有宣传部,所以记者可以深探究竟;
没有文化部,所以文化繁荣;
没有广电总局,所以能拍出大片;
没有科技部,所以科技发达;
没有国家民委,所以民族和谐;
没有宗教局,所以宗教能普世济民。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2-04-21
Re:回 21楼(滦河人) 的帖子
引用第26楼境由心造于2012-04-19 08:50发表的 回 21楼(滦河人) 的帖子 :
这个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要所谓的发展而不要环境,已经是各级政府的实际行动表现。
当然也有例外,处在北京的水源保护地河北山区,就必须执行相对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牺牲最基本的生存所需要的发展也在所不惜。而近两亿人的生命河淮河,环境治理实际上一直停留在纸面上。

你的观点是“这跟流域治理或环境保护机构的权限是否不足或区划的流域完整性没有任何关联。”
而你举的例子恰恰否定了这些观点。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2-04-21
引用第25楼renmin于2012-04-18 22:53发表的  :
引用第19楼galilyue
滹沱河上游源头的山地比起太行山哪个海拔高?
洪涛山、恒山、系舟山都是呈西南-东北方向。
什么太行山脉完全不合理。
海河水系在山西诸河上游主要呈西东方向,那么多河谷。
.......

年轻的朋友:你好!好久不见了,今年又考察了哪些地方?真羡慕你!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2-04-19
引用第23楼滦河人于2012-04-18 22:20发表的 :
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问题另行讨论。

这个问题必须直面!地方诸侯以发展经济为借口肆意破坏资源环境,皇室为了息事宁人苟且延喘不得不乖乖的买单。毕竟皇室GDP是由地方GDP组成的,没有地方GDP,皇室神马P也不是。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2-04-19
回 21楼(滦河人) 的帖子
这个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要所谓的发展而不要环境,已经是各级政府的实际行动表现。
当然也有例外,处在北京的水源保护地河北山区,就必须执行相对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牺牲最基本的生存所需要的发展也在所不惜。而近两亿人的生命河淮河,环境治理实际上一直停留在纸面上。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2-04-18
引用第19楼galilyue
滹沱河上游源头的山地比起太行山哪个海拔高?
洪涛山、恒山、系舟山都是呈西南-东北方向。
什么太行山脉完全不合理。
海河水系在山西诸河上游主要呈西东方向,那么多河谷。
太行山脉又不是诸河上游源头、诸河分水岭,有什么阻隔?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2-04-18
Re:回 16楼(滦河人) 的帖子
引用第19楼galilyue于2012-04-14 21:59发表的 回 16楼(滦河人) 的帖子 :
观点要以实证和严密的逻辑作为支持,得经得起质疑
一个水土一方人???长江流域干支流、上下游的都是一方人吗,金沙江的藏人和长三角的吴人是一方人吗?南阳盆地的河南人和武汉的楚人是一方人吗??
滹沱河上游的山西高原山地与下游河北平原中间隔着个太行山,放在一个政区合理吗????
.......

欢迎你的关注。你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我前面有几篇文章做过详细分析说明,如果有时间,请浏览一下,然后我们进一步讨论。
一方水土一方人,指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至于文化差别当然是有的,但是这个差别有多大?我看绝不是不相容的。我有一篇专门谈文化历史的文章,请看一下。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04-18
引用第18楼我等天子于2012-04-14 20:39发表的  :
中央政府式微,地方利益坐大。

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问题另行讨论。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04-18
引用第17楼北极星于2012-04-14 09:40发表的  :
楼上仍然停留在把政府当成水利局的程度上。

这是误解,以前我已经解释过。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04-18
引用第20楼境由心造于2012-04-15 06:34发表的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国民经济活动的强势地位以及畸形的发展观和政绩考核制度,必然会产生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反映在环境保护和流域治理方面,就是先破坏先污染后治理。
这跟流域治理或环境保护机构的权限是否不足或区划的流域完整性没有任何关联。
当今中国,大江大河,哪一个没有拥有“尚方宝剑”的国家级管理机构?在一切为发展让路的指导方针下,实际上都成了“聋子的耳朵”。在较小的江河中,分属于几个区划单位的与为一个完整区划的在污染和破坏方面根本就没有二致。

"在较小的江河中,分属于几个区划单位的与为一个完整区划的在污染和破坏方面根本就没有二致。"能不能举个实例说明一下。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04-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国民经济活动的强势地位以及畸形的发展观和政绩考核制度,必然会产生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反映在环境保护和流域治理方面,就是先破坏先污染后治理。
这跟流域治理或环境保护机构的权限是否不足或区划的流域完整性没有任何关联。
当今中国,大江大河,哪一个没有拥有“尚方宝剑”的国家级管理机构?在一切为发展让路的指导方针下,实际上都成了“聋子的耳朵”。在较小的江河中,分属于几个区划单位的与为一个完整区划的在污染和破坏方面根本就没有二致。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04-14
回 16楼(滦河人) 的帖子
观点要以实证和严密的逻辑作为支持,得经得起质疑

一个水土一方人???长江流域干支流、上下游的都是一方人吗,金沙江的藏人和长三角的吴人是一方人吗?南阳盆地的河南人和武汉的楚人是一方人吗??

滹沱河上游的山西高原山地与下游河北平原中间隔着个太行山,放在一个政区合理吗????

流域与自然区、文化区是一回事吗?

用你的流域论去评判一下山西省和浙江省的版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用一个骨感的理论去描绘纷繁复杂的事情,只出现在一神教中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4-14
引用第14楼北极星于2012-04-13 20:34发表的 :
为什么跨越多国的“保护多瑙河国际委员会”都能协调好,而同样是在中国一国之内的流域管理结构却不能协调好呢?可见问题根本不是“协调”不能起到作用,而是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权限不足,根本就没有起到协调作用。

中央政府式微,地方利益坐大。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2-04-14
楼上仍然停留在把政府当成水利局的程度上。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2-04-13
引用第14楼北极星于2012-04-13 20:34发表的  :
为什么跨越多国的“保护多瑙河国际委员会”都能协调好,而同样是在中国一国之内的流域管理结构却不能协调好呢?可见问题根本不是“协调”不能起到作用,而是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权限不足,根本就没有起到协调作用。

好久没有交流了,欢迎关注。你提到“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权限不足”,这是事实。前二年,不少水利界人士发表文章提出流域扩权的建议。但是,他们没有说扩权扩多大。他们主张长江委员会可以借鉴田纳西,但是这是说大流域,而省市县这样不行。我主张省市县应该改革为“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这样实行流域管理机构才能真正有权力。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2-04-13
引用第13楼无形于2012-04-13 09:45发表的  :
网刊备选。

谢谢,我最近一直在搜集整理资料。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2-04-13
为什么跨越多国的“保护多瑙河国际委员会”都能协调好,而同样是在中国一国之内的流域管理结构却不能协调好呢?可见问题根本不是“协调”不能起到作用,而是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权限不足,根本就没有起到协调作用。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2-04-13
网刊备选。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6-21
再推荐一篇流域研究文章。请大家注意此文的最后一句话:每流域片应成立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管理机构,以协调流域内各行政单位和产业部门对资源、环境、信息、资金等的需求。



流域生态学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灾后重建的生态学思考    蔡庆华 刘建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2)

1、数年以前,结合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期的工作积累和发展方向,我们曾提出了要以内陆水体及其汇水区域为对象,对水、陆生态学进行相互渗透及融合,并结合地理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流域生态学研究的想法。围绕此次洪涝灾害成因与对策的反思,我们发现,我们所提出的多学科协作,研究流域内高地(upland)、沿岸带(riparian)以及水体(waters)生态系统间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规律的想法,与国务院提出的洪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32字指导方针,即“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是非常一致的。

2、人类文明主要集中于淡水生境。世界的河流、湖泊、水库、溪流和湿地提供了大部分饮用、农业、卫生和工业用水,同时也是大量鱼类、两栖类、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地。
长期以来,湖沼学(或者说淡水生态学、水生生物学,这三个术语的主体是一致的)一直是生态学思考和管理实践的先驱和领导者。但现代生态学研究更为迫切地需要与数学、地学、计算机科学等之融合,景观生态学是较好的例子。然而景观生态学不易与淡水科学结合:因为水体常作为不透明的、异质的嵌块在景观地图上被描绘,并且水体科学家不常借用景观生态学的工具和概念解释它们,其原因在于:淡水生态系统格局很难被看到(多一个水的介质、可视的格局也很短暂),淡水是陆地海洋的”生境岛屿(habitat islands)”(空间上断裂、功能上隔离)。但通过区域湖沼学(regional limnology)和湖泊区域(lake districts)的研究,已做了某些尝试(Fisher, 1994)。

3、由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就水而论水可能存在障碍,应从更高一个层次研究水体,将视野从水体扩大到汇水区域(对静水水体而言),或流域(对流水水体而言),开展流域层次的生态学研究。另外,以往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均自其属性开始,即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生产力。现代生态学研究之基本单元是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等。与陆地或海洋生态系统相比较,淡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易受岸上周边地区各类事件包括生命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因此,仅仅研究水体本身也是不够的。再者,内陆水体占国土总面积的份额很低,而流域则大得多,如我国七大河流的流域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4.89%,故无论从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之角度来说,将流域视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开展流域生态学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
4、从生态学研究的几个层次(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全球)来看,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或称生物圈生态学)研究的对象非常明确、边界相对稳定,而介于生态系统和全球之间的区域生态学研究往往存在对象不明、边界不清的问题,目前多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区域层次生态学研究的代表,但我们认为,流域作为有明确地理学边界的特殊的区域,用流域生态学代表区域生态学应更为合适。
流域生态学不同于景观生态学,其与景观生态学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流域有明确的地理学上的边界(是一个由分水线所包络的
”封闭的”系统),景观则没有
流域和景观都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但从字面上说景观主要针对陆地区域,而流域则包括水系及其周边的陆地
流域和景观都是社会
––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流域生态学则是淡水生态学与陆地生态学的结合
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和变化,即景观要素和生态客体(如动物、生物量、营养物)的空间格局、生态客体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镶嵌体随时间的变化;流域生态学则研究流域内不同景观(高地、沿岸带、水体)和不同生态系统间信息、能量、物质的变动规律

5、流域生态学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应用现代生态学和数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如等级嵌块动态(Hierarchial patch dynamics)理论,研究流域内高地、沿岸带、水体间的信息、能量、物质变动规律。其近期目标是从中、大尺度上对我国内陆水体及其流域的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决策提供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其技术手段应包括: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假说、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等。有学者将生态系统中的几个互相联系的基本部分: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释、建模与预测;专家系统与优化管理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生态信息系统,将有关这一方面研究的学科定义为信息生态学,认为它是生态系统理论与系统生态学的新发展(张新时,1991),而流域生态学作为淡水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间的一个交叉学科,亦应包容基本的信息生态学内容。

流域生态学研究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流域形成的(古地理和古气候)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
        流域景观系统的结构(不同生态系统或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即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构型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组份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流)和变化(生态镶嵌体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流域生物多样性测度,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对流域景观格局(如水生、陆生及水陆交错带生物群落和物种)的影响与响应
  流域内主要干、支流的营养源与初级生产力,干、支流间的能量、物质循环关系及其规律,流水与静水生境之间营养源和能源的动力学研究以及江湖阻隔的生态效应
其他方面诸如流域的生态学特征以及区域生态环境整治的生态工程,流域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生态经济;流域水系的环境背景值及环境容量,污水治理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研究;水体梯级开发的生态学后果与对策,自然灾害的评估与预警;流域工农业现状及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亦应是流域生态学研究的范畴。
6、大江大河流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以丰富的水资源哺育着人类,灌溉着农田,净化着环境,以干支流航运为联系纽带沟通着全流域,以广阔的水域养育了千万种水生生物,以蕴藏着的巨大水能为流域经济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流域,作为一个在自然地理方面有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普遍存在因果关系的特殊的区域,其经济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流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在流域生态学研究中,应将流域作为一个开放的复合系统进行分析、评价、调控和经营管理。
流域(复合)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经济系统和流域社会系统三大部分,其中包含着人口、环境、资源、物资、资金、科技、政策和决策等基本要素,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投入产出链渠道,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可称之为流域复合系统。具体地,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以满足流域内居民的生活需求为目标,为经济子系统提供劳力和智力;经济子系统以资源为核心;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和物理结构,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流域内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总之,自然子系统是基础,经济子系统是命脉,社会子系统是主导。
流域复合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交换和融合过程。因此,流域复合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增殖四大功能,通过这些功能,推动流域生态复合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流域复合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流域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流域复合系统中自然物质与经济物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不断循环的运动过程,其实质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流域复合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循环都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它们的渠道也是一致的。价值增殖是在流域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它既是流域复合系统的功能之一,也是人类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信息传递是管理流域复合系统的关键,通过对信息流的有效调控,可以科学地调节物流、能流和价值流。

7、从国际动态上看,以流域和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土壤、水等自然资源的管理,是目前北美水土保持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健康状况评价、流域和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与建模、水土资源管理的社会、经济等因子对持续土地利用的影响和水土保持实践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等。
1997年在加拿大召开了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系统管理的全球挑战国际研讨会 。会议指出,从生态系统角度和流域的角度开展水土资源及其持续利用管理研究与应用,将是今后这一学科的主攻方向之一。其主要研究领域有:生态系统的表征、基于流域的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的人文因子及理论的实际应用等(张桃林,1997)。

8、流域生态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达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观念,即“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已被世界各国学术界和政府所广泛接受。
英国国家河流管理局(NRA)于1995年发表了Thames河流域21世纪日程与持续发展战略,对水资源、水质、洪水、自然保护、休闲地、航运等进行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对策流域规划,并将通过英国国家河流管理局(现为国家环境署)实施可持续管理。
以往流域管理的概念主要是以流域为单元,按照河流系统一定的功能和目标,以控制和管理出现超标洪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为主,同时考虑人类经济活动和流域各个功能区环境目标。国际上,流域管理还细分为流域管理规划和流域管理对策,以及综合流域管理(Integrated
Catchment Management)等。90年代后提出了可持续管理(Sustainable Management)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由传统的流域管理概念发展起来的,最早由英国人Gardiner(1993)提出。可持续管理概念与综合流域管理概念相似,但概念目标十分明确,即为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涉及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如生态的、社会的、经济的和道德的等方面。一般观念认为,可持续管理是按照一定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和科学技术措施,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目的。
9、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或流域可持续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决策。
尽管由于研究或应用的方向不同,对水资源的定义也稍有差别,但传统的水资源观点是指水量和水能两个主要内容。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及对环境、水资源等问题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水质及水生生物的重要性。我们曾提出水资源应明确包括水量、水质、水能和水生生物四大要素的观点(蔡庆华等,1998),这种观点与传统观点的不同在于强调水质和水生生物的重要性。在传统观点及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重量不重质、重水本身而不重水生生物、重开发利用而不重规划保护、重经济效益而不重生态效益,这种认识和做法明显存在缺陷,也限制了对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的观点明确地把水质、水量、水能和水生生物作为水资源的四个主要内容,并强调水质在水资源组成要素中的重要性,这与大家日益重视的水质恶化及技术水平上对水资源利用按质处理密切相关。此外,该观点把水生生物纳入水资源组成要素之中,强调了水生生物在净化水体、开发水体生产力以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10、美国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途径,自建国200多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早期的重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以流域范围着手,重视多部门协作,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平衡。贺缠生等(1998)分析了美国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途径的变化,指出:美国政府200年来水资源政策和法令的变化,有如下特点,(1)重视生态环境用水;(2)强调改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3)由重治理转向重预防;(4)重视非工程措施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重视湿地的保护与利用;(6)面源污染控制;(7)强调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水资源管理上的合作;(8)重视水资源数据和情报的利用及共享;(9)重视水资源教育;(10)强调流域范围内水、空气和生态资源的综合管理。
80年代以前,美国环境及水资源政策着重强调化学质量,忽略了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巨额资金和人力用来降低水体中化学物质含量,其结果是许多水体达到了联邦政府要求的化学水质标准,但却不能恢复某些生态功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麦瓦克市(Milwaukee)自1972年起花费了9亿美元用于水资源保护,但该市的水资源并不能用来发展娱乐和游泳业,因为流域水资源的非点源污染己超出该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基于这些教训,美国联邦政府水资源质量监测研究委员会提出:水资源的质量必须和水资源的用途联系考虑,不仅考虑化学指标,更重要的是考虑生态指标,栖息地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和整体性。鱼类、无脊推动物或藻类可以用于评价水资源的生态功能。
50年代以前,美联邦政府为了发展农业,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蚊虫传染、扩散,一直鼓励开发湿地用于农业生产或其他用途。据估计到至今约一亿多英亩湿地已被转化为农业或居民用地。80年代后人们意识到湿地有防洪、改善水质,提高鱼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渔业生产及为大众提供观赏和娱乐场所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湿地的保护。1988年布什总统提出“无湿地净损失”的口号,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相继立法保护湿地。一般来说,一块湿地如果大于5英亩,户主如欲用作其他用途,必须得到州或联邦政府的批准。
11、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
”九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的重点,其中”三河”(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海滦河流域)、"三湖"(滇池流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特优先项目。目前我国流域水系统管理的体制是”九龙治水”,同时又是机构上互相独立、职能上互相重叠、信息上互相保密,这是”九龙”之间权利冲突、利益冲突及职责不明的根源,结果造成各部门之间只重局部、短期效益,缺乏生态经济的观点,这是造成流域水系统功能失调,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矛盾日益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对于这样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随机动态复合系统,至今还没有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理论,没有从子系统相互作用出发,构筑出来的统计力学理论,所以,流域水环境系统管理成为目前流域水污染控制、流域水资源分配、流域用水系统经济运行的瓶颈问题(张庆丰,1998)。
每一条河流从其源头到入海口(或河口)是一个整体,在管理上应该统筹考虑。这个概念在本世纪早期也曾得到重视,所谓的
”多目标开发”即由流域管理衍生而来。Vannote等(1980)将由源头积水区的河源起,向下流经各级河流流域而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流动的独特而完整的系统,称为河流连续统。这一概念把由低级至高级相连的河流网络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系统对待,强调生态系统中构成河流群落及其一系列功能与流域的统一性。它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更重要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及其物理环境的连续(Minshall,
1985)。
90年代期间,美国环境保护部署重视强调流域的整体治理,地下水、地表水、湿地、空气、生态系统统筹考虑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其优点是多单位协调,统一目标和项目,减少不同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水资源项目效益。
我们认为,我国也应建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开发、水的分配、水的使用、污染控制、污水回用等与水有关的活动。这种机制可以统一考虑整个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作用及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宏观的对策,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建议,真正实现水质、水量、水能、水生生物的集成管理。目前,在淮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成立的
”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流域管理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12、水资源管理的正确决策需要准确的科学数据和情报。美国政府从70年代起即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环境资源数据库。在水资源数据库方面,美国环境保护总署的STORET和内政部地质调查局的WATSTORE比较庞大和全面,包括流域边界、水流、水质、土壤、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及动植物种类分布等数据。这些数据全部储存在计算机内,不仅可以很快地查询和使用,而且许多数据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统直接显示地理位置及与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的关系,这些数据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投资收集的。一经核实数据质量,用户即可直接从计算机网络上调用这些数据,只需交纳少量数据加工费或不必交纳任何费用。这样数据分享,减少花费,避免重复,大大促进了科学数据在水资源决策上的应用。如今,美国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县政府所有水资源管理部门甚至许多镇政府都设有地理信息系统,为水资源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和情报。
13、国务院灾后重建32字方针(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生态学意义,我们认为,即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渗透和联合攻关,开展流域生态学和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数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及部分科研院所一直在从事水域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的调查研究,已在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科学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也具有较雄厚的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技术储备(马振波等,1991)。建议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尺度的流域(如位于三峡库区的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神龙溪等流域),组织若干与水、陆生态学研究有关的研究单位共同协作,联合开展流域生态学研究,增强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理论性与实用性。

近期需优先开展的研究工作应包括:
  小流域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长江中下游滩地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河流生态学、水库生态学以及区域湖沼学
  林-果-农-牧-渔复合生态系统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体系及其信息系统
14、小结:
  在流域层次上进行生态系统管理,是开展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合适尺度;
  对某一流域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应将该流域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这一流域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自然子系统是基础,经济子系统是命脉,社会子系统是主导;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基础是流域生态学,流域生态学可定义为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应用现代生态学和数理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流域内高地、沿岸带、水体间的信息、能量、物质等的变动规律的生态学学科;

  流域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是,以内陆水体及其汇水区域为对象,研究流域生态系统中过程、格局的相互关系及其尺度相关性,探讨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维持机制,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动态的数学模型及管理信息系统,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水资源应包括水量、水质、水能和水生生物四大要素;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正确决策,需要准确的科学数据和情报,因此,建立统一、协调和公开的基于internet网络的流域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共享信息、减少花费、避免重复,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

  按大江大河水系及其流域,可将我国960万km2的土地划分为10片(黑龙江流域片、辽河流域片、海滦河流域片、黄河流域片、淮河流域片、长江流域片、珠江流域片、浙闽台诸河片、西南诸河片和内陆诸河片);每流域片应成立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管理机构,以协调流域内各行政单位和产业部门对资源、环境、信息、资金等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蔡庆华、吴刚、刘建康, 1997。流域生态学: 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一个新途径。科技导报, (5):24-26。
  蔡庆华、吴刚,
  1998。流域生态学: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思考。载: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黄真理等主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1-18。

  陈吉泉,
  1996。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应用生态学报,7(4):439–448。
  陈宜瑜
  (主编),1995。中国湿地研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邓红兵、王庆礼、蔡庆华,
  1998。流域生态学—新学科、新思想、新途径。应用生态学报
  董汉飞、骆世明、刘琦等,
  1995。鉴江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贺缠生、傅伯杰,
  1998。美国水资源政策演变及启示。载: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黄真理等主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8-26。
  何希吾、姚建华等,
  1997。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蒋有绪, 1987。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分析参考。生态学杂志,
6(1):63-66。
  李博:现代生态学讲座。北京:科学出版社。
  刘建国:当代生态学博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建康东湖生态学研究(二)。北京:科学出版社。
  陆中臣等,
  1991。流域地貌系统。大连:大连出版社。
  马世骏、王如松,
  1984。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学报, 4(1):1-9。
  马振波、官之梅,
  1991。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科研工作的回顾与设想。载: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编,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研究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1–27。
  彭镇华、江泽慧
  (主编),1996。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等,1993。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王如松等,
  1996。现代生态学的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杨淳朴、吴国琛等
  (主编),1996。世纪工程:山江湖开发治理。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姚锡棠
  (主编),1996。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张庆丰,
  1998。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及其支持系统。载: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黄真理等主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10。
  张思平,1987。流域经济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张思平、白康斌、袁运良等,1989。长江经济开发战略。
  张桃林1997。流域和生态系统方法与水土保持—全球生态系统管理挑战国际会议追记。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8(3):42-43。
  张新时,
  1991。现代生态学的几个热点。载: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等编,未来十年的生物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第二分队等,
  1990。赣江流域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开发治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
  1991。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研究论文集。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政府一条河。一省一江、一郡一水、一县一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