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西部地区特色城镇化
更新时间:2009-11-1 11:09:33
摘要: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应有合理的产业和市场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
城市,防止产业趋同。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建设一批资源性、生态移民型、
交通型、特色旅游型、边贸驻军型城镇。按照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特色产业向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中,并努力促进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西部城镇化;资源性城镇;生态移民;城镇带
一、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性城镇
自然资源丰富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所在,因此,在推进西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可以考虑发展资源性城镇。以资源优势带动城镇发展。资源性城镇的优势在于可以大量吸纳低素质劳动力,与西部地区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区情相适应,更适合西部特殊的城镇化发展。
(一)资源性城镇是西部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性城镇在西部城镇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是西部主要的工业城镇类型。如煤炭工业城市石嘴山、韩城、铜川等;石油工业城市克拉玛依、玉门等;钢铁工业城市包头、嘉峪关、攀枝花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个旧、白银等。
(二)丰裕的资源有利于资源性城镇的新建和扩张
首先,丰富的资源决定了某地因某种资源的发掘和开采而新建城镇的可能性,如新疆的克拉玛依和玉门,就是由于石油资源的发现而带动城镇兴建最典型的例子。其次,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形成对现有资源性城镇的有效扩张。资源性城镇对于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对于人口聚集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人口不断集聚的过程,就是城镇自身
规模逐渐扩张的过程。
(三)资源性城镇对于低素质劳动者的吸纳能力更强
资源性城镇需要大量的低劳动成本、低素质劳动者来从事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从而形成对于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和集聚,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领域转移。同时,资源性城镇对于低素质劳动力吸纳能力更强,更适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这种特点与西部地区人口素质整体不高的情况相适应,更容易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吸引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资源性城镇的转移。
(四)资源性城镇必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必须注意的是,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利用的有限性与周期性,因此,在资源性城镇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业结构布局与就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资源性城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再者,资源性城镇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坚持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相结合
(一)部分地区应异地城镇化
在西部,人类生存条件恶化、自然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威胁西部,同时,还对整个
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要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部分地区应将生态移民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实行生态脆弱区人口的异地城镇化。如西北地区的陕甘黄土高原区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过度开垦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当严重,今后,城镇化的方向应结合“退耕还林(草)”和水土流失的工程治理,实行人口的异地转移,加速人口向关中平原、汉中盆地、河西走廊以及宁夏平原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聚集,增加这些地区的小城镇密度;加强西安、兰州、银川等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其人口容量和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其
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培育以西安和兰州为核心的沿陇海——兰新线展开的城镇群。
(二)应具有超前生态意识
在生态移民项目及其迁人地的设计与安排方面,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新设计的城镇或生态移民村应该充分考虑未来生活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问题;考虑利用移民人群既往生活特色可能开展旅游项目的问题,甚至在初始设计的时候就把新的城镇、村落与自然风光、民俗旅游等活动结合在一起。21世纪结合生态移民所设计的城镇化,应当是集生态
环保、非农产业、人口聚集、科技发展等于一体的新型城镇化。
http://www.ybask.com/lunwen/jingji/200911/20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