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50阅读
  • 13回复

[资源]环渤海粮仓: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的新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10-0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10-01
渤海粮仓”建设示范工程框架方案初步成型



□本报记者 龙九尊 包晓凤

“亩产900公斤攻关成功!” 湖南隆回县传来了袁隆平超级水稻的新喜讯。而在北方,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推进:要使环渤海低产区增产100亿斤粮食!

这使得紧盯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人士稍稍放松了神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年初在报章上就不无担忧地表示:粮食的产能越来越向水资源更为短缺的北方地区倾斜,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粮食供求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其可持续性如何,令人忧虑。

作为这一忧虑的另一个注脚,到2030年,我国人口预计将达16亿。相应地,粮食需求将达6.4亿吨,届时粮食缺口将达1.4亿吨。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增长1000亿斤粮食的计划。问题是1000亿斤粮食从何处“增长”出来?

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是个不错的想法。然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政策表明,土地实际已无多大回旋的余地,似乎只有寄望于单产的提高了。由于高产区粮食单产水平已经很高,增产能力有限,中低产区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长期致力于黄淮海平原治理工作的中科院专家们把目光聚焦到环渤海低平原区。这是黄淮海平原最后一块需要改造的地方,增产潜力巨大。专家们打算从这块土地上“压榨”出100亿斤粮食,这一计划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渤海粮仓”。

环渤海,大粮仓

9月10日,河北新安县,白洋淀。“渤海粮仓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研讨会在当地一家宾馆的会议室举行。大屏幕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胡春胜正在介绍“渤海粮仓”初步建设方案。中科院院士李振声、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段子渊、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文军等40余人仔细听着,不时记着笔记。

据介绍,环渤海中低产区主要分布于渤海西部海拔低于20米的低平原区,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包括粮食单产低于400公斤/亩的河北、山东和天津的60个县市(区),总耕地面积4000多万亩。另外尚有盐碱荒地1000多万亩有待开发。

中科院对黄淮海平原的农业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和科学储备,经过分析比较,专家们认为该区域具有三方面的增产潜力。

第一,中低产田改良,到2020年,4000万亩中低产田可增产粮食48亿斤。第二,到2015年将开发100万亩荒碱地用于粮棉生产,保守估计可生产粮食10亿斤。第三,棉改粮,环渤海地区有望调整出300万亩棉田用于粮食作物生产,按目前的产量水平,将增产42亿斤粮食。

综上分析,到2020年,该区有增产100亿斤粮食的潜力,有望建成“渤海粮仓”。

尽管增产100亿斤的目标着实让人兴奋,但两个大难题摆在“渤海粮仓”这个大计划面前。一是正如陈锡文所言,该区域淡水资源紧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有190m3和110m3,分别是全国的1/12和1/16。另外,该区域特别是滨海地区土壤瘠薄盐碱,如果不经过改良,作物根本不可能生长。这两大因素制约了该区域的粮食增长。

科技让盐碱地高产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10-0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10-02
河北新安县???是安新县吧

我是反对这么搞的,农业生产搞到极限才是最大的危机所在,适当留有余地更有利于抗风险

何况河北雨水少,再这么搞下去恐怕要草原化了

楼主认为河北的降水量足于支持森林化,我却看到即使在降水量较多的山前平原小树苗在夏天不人为浇水也得旱死,再者没有地下水一般乔木的存活率恐怕会很低,只有些抗旱的树种比如枣树槐树能够大量存活

再者,产量跟质量往往是反比关系。比如小麦,高质量的硬质小麦产量比半硬质的低不少。提高单产势必会降低小麦质量

袁隆平的高产低质研究在当今社会意义很小,也更倾向于袁隆平搞研究不是为了真正的农业生产而是为了政治宣传,个人荣耀。

在产量与质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赢得市场青睐才是王道

当然,袁隆平作为一个风云人物,单方面不顾市场需求追求产量赢得政治资本也是一种王道,不过与民无利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10-02
引用第3楼mrwuya于2011-10-02 08:54发表的  :
何况河北雨水少,再这么搞下去恐怕要草原化了
楼主认为河北的降水量足于支持森林化,我却看到即使在降水量较多的山前平原小树苗在夏天不人为浇水也得旱死,再者没有地下水一般乔木的存活率恐怕会很低,只有些抗旱的树种比如枣树槐树能够大量存活

如果阁下认为今年夏季河北平原降水还少,我真是要无语了。
海河流域的山区与平原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都会有大片的森林,只有人工打理的园林也包括草坪才需要人工灌溉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10-02
引用第3楼mrwuya于2011-10-02 08:54发表的  :
河北新安县???是安新县吧
何况河北雨水少,再这么搞下去恐怕要草原化了
.......

看来严谨的科学时报编校水平也有漏洞。地理没有学好呀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10-02
一切真理中,不吃饭会饿是最重要的。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10-02
科技让盐碱地高产

不过参与“渤海粮仓”的专家们有的是经验和技术,所以才敢提出这个宏大的计划。在黄河三角洲,暗管排碱技术已经成功将盐碱荒地开垦成耕地。此外,该区域有丰富的咸水资源,每年约有50亿立方米可以利用,而目前利用率不足5%。现在专家们也找到了利用咸水灌溉的方法。

专家们分析认为,要保障渤海粮仓的建设,除增加投入、发展节水农业之外,重点应采取盐碱地改良、作物品种改良、微咸水安全灌溉等措施。这实际也是“渤海粮仓”提出的增产措施。

盐碱地改良。中科院在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中有丰富的经验,山东禹城试区采取的潜群井强灌强排治理重盐碱地技术,曾使重盐碱地耕层含盐量由1.9%降至0.2%,在寸草不生的光板地上实现小麦产量251公斤/亩、夏玉米300公斤/亩;近年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采取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滨海重盐碱地技术,当年可使耕层土壤含盐量由2.0%左右降至0.4%以下,棉花当年产量达250公斤/亩以上,为淡水资源匮乏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了新的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暗管排盐技术也正在应用到盐碱地治理当中。

作物品种改良。选育耐盐高产作物品种是环渤海中低产田粮食增产的重要保证。遗传发育所培育的耐盐优质小麦小偃81示范表明,在含盐量0.2%左右的中轻度盐碱地上,平均亩产达40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

微咸水安全灌溉。安全高效利用环渤海区丰富的微咸水资源是解决该区淡水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根据南皮试区经验,在拔节期采用小于4g/L的微咸水灌溉的小偃81冬小麦与淡水灌溉相比不减产,比旱作增产12%~31%。如果该区能利用一半的微咸水资源,则可节约淡水25亿多立方米。

棉田改粮田或粮棉两年三作。一方面推进生产条件好的地区加快棉改粮田进程,逐步把棉花转移到滨海盐碱地区;另一方面实施粮棉两年三作栽培模式。根据南皮站试验结果,棉花收获后播种的小偃81冬小麦,亩产量可达450公斤以上,加上玉米亩产550公斤,冬小麦—夏玉米—棉花两年三作平均每年每亩可增产粮食500公斤,可以实现粮棉双丰收。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10-02
形成新型合作模式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渤海粮仓建设,构建我国引领性盐碱地粮食高产、高效益、产业化体系,探索区域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胡春胜说。

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所等研究所的18位专家从建设方案、耐盐优质品种选育、丰产模式、盐碱地改良新技术、沃土技术、病虫防治、生物加工、规模化管理等方面作了大会报告,为“渤海粮仓”工程提出相应的技术支撑方案。来自河北、山东等政府部门以及中粮集团的人士就参与“渤海粮仓”工程进行深入讨论。

段子渊表示,此次研讨在于汇集智慧,落实好渤海粮仓增产100亿斤的建设方案。他进一步表示,渤海粮仓建设示范工程的内涵是生态高值农业产业带建设示范工程,并且通过该示范工程的建设,要形成“政、产、学、研、用”良好结合的新型示范模式。

李振声在研讨会上总结说,渤海粮仓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要形成3+1(中科院、河北省、山东省与中粮企业)合作模式,重点解决好盐碱治理、水资源平衡、产品出路与队伍组织等四大问题。

《科学时报》 (2011-09-26 B1 中国生物产业)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10-02
回 4楼(燕山雪) 的帖子
今年一个年份不能说明什么,要看长久

京津冀人口加起来超过1亿,强烈的人为干预不可避免。在这个前提下。像地下水严重匮乏的黑龙港流域顶多有些枣树林之类的,阔叶林恐怕很难出现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10-02
Re:回 4楼(燕山雪) 的帖子
引用第9楼mrwuya于2011-10-02 17:35发表的 回 4楼(燕山雪) 的帖子 :
今年一个年份不能说明什么,要看长久
京津冀人口加起来超过1亿,强烈的人为干预不可避免。在这个前提下。像地下水严重匮乏的黑龙港流域顶多有些枣树林之类的,阔叶林恐怕很难出现
.......

从长期看,海河流域80-90年代的枯水周期似乎已经结束,从2003年以来,海河流域虽然没有出现大水,但降雨量总体比80-90年代增加不少,今年尤甚。因为总体上,海河平原的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很多,因此即使800mm以上的年降水,或100mm以上的次降水,在海河平原也不至于形成大的内涝。
枣树不是阔叶林,难道是针叶林?
当你行走在河北平原时,满眼的杨树、刺槐、柳树、榆树、椿树,难道是做梦?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1-10-02 19:0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10-03
回 10楼(燕山雪) 的帖子
汗,么有窄叶林这个概念啊

满眼的树都是长在路边渠旁的,远离道路,满眼的不是树,而是庄稼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10-03
回 11楼(mrwuya) 的帖子
窄叶林
--------------------------------
是个什么东西,不懂.
去坟地或者其他荒地里看看有没有树?地里不种庄稼,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去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10-04
引用第3楼mrwuya于2011-10-02 08:54发表的  :
再者,产量跟质量往往是反比关系。比如小麦,高质量的硬质小麦产量比半硬质的低不少。提高单产势必会降低小麦质量
袁隆平的高产低质研究在当今社会意义很小,也更倾向于袁隆平搞研究不是为了真正的农业生产而是为了政治宣传,个人荣耀。
在产量与质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赢得市场青睐才是王道
当然,袁隆平作为一个风云人物,单方面不顾市场需求追求产量赢得政治资本也是一种王道,不过与民无利
.......

认同“产量跟质量往往是反比关系”这个观点。但量,产量与质量本来就是两个研究方向,没有一定的极端精神是无法取得科学成就的。作为研究者,袁隆平追求产量无可厚非,且具有积极意义,个人十分反感你这种臆测式的“政治需要”论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