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11阅读
  • 0回复

从桃花源到杨梅洲,“渔村夕照”的另一种可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4-25
□撰文/钟虹滨 唐俐娟 整理/刘海波 摄影/朱辉峰
  
  “潇湘八景”之说,起于唐宋之际。其最早记载,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第十七卷,即“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
  
  2004年5月,湖湘地理寻访古“潇湘八景”,考证“渔村夕照”位于沅江桃源段。2010年10月,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钟虹滨、唐俐娟与课题组重访古“潇湘八景”,对“渔村夕照”的地址提出质疑,从地方志与史料记载中发现和论证了另一种范围所指。
  
  历史区划论证:“潇湘”并不包括桃花源,湘、沅二水古代行政区划不同
  
  湖南师范大学陈蒲清教授在《八景何时属潇湘——“潇湘八景”考》一文中指出,“渔村夕照”在沅水流域是个错误。
  
  “把‘渔村夕照’的‘渔村’说成在桃花源,不符合古代的行政区划。桃花源不在湘水流域,而在沅水流域。从春秋时代直到宋朝,湘水流域与沅水流域不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唐朝,湘水流域属于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沅水流域属于黔中道,治所在黔州(今重庆彭水)。宋朝,湘水流域属于荆湖南路,治所在潭州(今长沙市);沅水流域属于荆湖北路,治所在江陵。元朝,湘水流域属于湖南道,沅水流域属于湖北道。所以,‘潇湘’是不能包括桃花源的。”
  
  陈主要从历史上的不同区划进行了论证。此外,湘水和沅水由于古代行政区划的不同,使得从古至今两地的方言也不同。湘水流域属于一派方言,而沅水流域属于西南官话,它与武汉、四川话很相似。
  
  史料缺记载:“渔村夕照”的巧合,或因陶渊明写过“武陵人捕鱼为业”
  
  2010年10月29日,桃源县党史办,地方志办主任罗志秋拿出了桃源县现存最早的明朝万历年间《桃源县志》,他表示:在县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潇湘八景”与“渔村夕照”,但是大家都知道“渔村夕照”是指桃花源的白鲢洲这个地方。
  
  为什么宋迪画的“潇湘八景”中,七个在湘江沿岸,一个在桃花源?这个可能与桃花源的历史文化有关。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该是在公元365-427年间完成。在东晋之前,桃花源就是一个道教圣地,香火旺盛。陶渊明写有“武陵人捕鱼为业”,很多人按图索骥,桃花源因此闻名。宋朝之前,很多文人墨客已游历于此,并留下了很多诗词。后人觉得,“渔村夕照”放在桃花源比较合理。
  
  但是,在桃花源的方志中,没有一个地方提到“潇湘八景”与“渔村夕照”以及它们的关系,明万历年的《桃源县志》中,将景致分为“桃川内八景”和“外八景”,里面也未提及“渔村夕照”。
  
  古诗文中的新探寻:“三洲南湖港”,“渔村”的另一种可能
  
  如果“渔村夕照”不在沅水流域的桃源县,那么它又会是在哪儿呢?
  
  宋代诗人、画家、书法家米芾写有诗《渔村夕照》:“晒网柴门返照景,桃花流水认前津。买鱼沽酒湘江去,远吊怀沙做赋人。”诗中提到“湘江”二字,点名了水域范围。元代诗人陈孚写有《潇湘八景》:“雨来湘山昏,雨过湘水满。”诗中亦有提到“湘山”、“湘水”。
  
  清雍正蒋廷锡等修有《乾象典》,其中《长沙古迹考》指出,“潇湘八景”全在长沙城西湘江一带。
  
  “渔村夕照,夕阳将谢,彩虹璀璨,若三洲南湖港是已。从地理区位的描述看,这三洲应该是指现在湘江长沙段的傅家洲、橘子洲和柳叶洲。现在的南湖港港口码头已不存在,但仍有一条名为“南湖港”的小街在湘江边。
  
  《长沙古迹考》中,“渔村夕照”所指“三洲南湖港”应在今长沙市天心区南湖港路,朱张渡以南的位置。《水经注》载,船官“北对长沙郡”,“湘州商舟之所以次也”。南湖港原为湘江金盆岭以北东岸的一条支流,是自唐以来的“船官”之处,也是船舶屯集的贸易港口。宋以后,南湖港逐渐淤塞。
  
  目前,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南湖港是渔村或渔港的证据,因而不能确认“渔村夕照”中的“渔村”是长沙的南湖港。
  会是兴马洲吗:曾是放养御马之地,洲上一直住有渔民
  
  明朝湘潭人李腾芳,时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写有《论潇湘八景》:“一曰渔村夕照。或云在杨梅洲,或云在兴马洲。”他提出了两个有“渔村夕照”特征的地方,即湘潭境内的杨梅洲和兴马洲。
  
  兴马洲位于长沙县暮云镇西南湘江中,是湘江过昭山进入长沙境内的第一大洲。五代楚王马殷踞长沙为国都,将兴马洲作为后梁楚王马殷放养御马之地,也是长沙的门户。
  
  兴马洲最早是放养御马之地,没有史料记载有关渔村等内容。但近一百多年来,洲上一直有渔民居住。
  
  杨梅洲:现实版“渔村夕照”,与“潇湘八景”渊源深厚
  
  杨梅洲位于湘潭市区西部,是湘潭市内唯一的江中洲屿。与杨梅洲隔江相对的是窑湾。不远处有唐兴寺、石嘴垴、望衡亭、唐兴桥等遗迹。
  
  杨梅洲有1700多年的造船史。晋朝陶侃驻兵石嘴垴的时候,就在杨梅洲造兵船,南宋时期开始造商船,明朝时杨梅洲的造船业较为发达。1853年,曾国藩率湘军在杨梅洲办水师,建船厂,造战船。
  
  在石嘴垴的上方有望衡亭,亭中石碑载:“波光帆影,百鸟翔集,蓼渚芦汀,参差夕照。”窑湾最早叫石湾,因为它在石嘴垴这个大石头后面,后来又叫做锦湾或“渔湾”,元朝著名进士爕理溥化有一句诗:“雄风入座披襟好,静看渔舟上锦湾。”
  
  这座长约2500米,宽200-300米之间的小洲,与窑湾隔河相邻,呈月牙形卧于湘江弯道西侧。自古以来,杨梅洲以产茄子而著名,湘潭俗话云:“过了杨梅洲,莫想吃茄子。”现在它仍是湘潭市主要蔬菜产地。同时,小洲南端现建有杨梅洲水上公园。
  
  从杨梅洲的造船业,《望衡亭记》中描述的“帆影”与“夕照”,有“渔湾”之称的窑湾以及“渔舟上锦湾”等记载,可以看出杨梅洲与“渔村夕照”在史料记载中较为贴切。
  
  在杨梅洲不远处,湘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十八总窑湾街区,有着一家连着一家的大排档餐馆,多以鱼作为主打招牌菜,是湘潭市民的食鱼街。
  
  唐兴桥下江中撒网、垂钓的小渔船,江边或蹲或立的垂钓者,在杨梅洲边夕阳的映衬下,恍如现实版的“渔村夕照”。
  
  声音
  
  探索“潇湘八景”遗产廊道
  
  钟虹滨 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在对“潇湘八景”两年多的文本考证与实地寻访中,有些地方实地与文献记载出入很大,我们能发现不少问题。当我们在明万历年间的桃源县志中,还是找不到印证“渔村夕照”的证据时,惟有将目光投向长沙、湘潭的南湖港、兴马洲、杨梅洲。
  
  这不只是单纯地“探寻”,而是以“潇湘八景”为点,将湘江流域的文化景观串联成线,构成“潇湘八景”遗产廊道。遗产廊道是一种“绿色通道”的概念,它是将遗产保护范围扩大到大尺度的线性开放空间,主要包括沿着河流、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以及人工走廊。这个已不新鲜了,美国在1984年确立了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遗产廊道后,数十年间,陆续指定了9个新的区域。
  
  “潇湘八景”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特性,如果将其作为区域性文化景观廊道进行研究,将对湘江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http://news.rednet.cn/c/2012/04/23/2592189_1.htm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