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43阅读
  • 11回复

[省制]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政府迁丽水地区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5-05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政府迁云和县。丽水地区一度成为浙江抗战的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民国26年(1937)4月,省政府主席朱家骅派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阮毅成到丽水,与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余森文商谈省政府迁移事宜。阮毅成赴杭向朱家骅面陈,决定省政府先迁水康,丽水地区作为第二临时省会。
  民国26年12月,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及其所属厅处多数迁永康县方岩乡,省建设厅和教育厅一部迁丽水县。30年5月,日军进犯诸暨,逼近金华,省政府迁松阳县,8月6日迁回永康县。31年5月,日军进犯浙赣铁路沿线,省政府再迁松阳县,因衢州、龙游失守,旋迁云和县。6月24日,丽水县城沦陷,省政府又迁景宁、龙泉、庆元县一带。8月28日,日军退出丽水,省政府迁回云和县。民国34年10月,迁返杭州。.
  当时,随省政府迁移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临时省会云和县为中心,沿公路线分散驻扎在北起缙云县壶镇,南至庆元县松源镇,东至青田县鹤城镇,西至龙泉县八都镇的大批村庄。丽水、青田、松阳等县沦陷后,又自北向南迁移,从紧靠公路的乡镇到不通公路的偏僻山村,祠堂、庙宇全被占用,民房挤满员工、家属,甚至灰铺、凉亭也住着避难的人。丽水地区人口骤增近20万。
  省政府迁丽水地区,曾产生积极影响。浙江铁工厂等60多家工厂迁入和兴办,促进工业的发展。省农业改进所的迁入,遂昌、龙泉、云和战时经济建设实验县和8个经济建设实验区的创办,对发展农村经济,推广作物良种,传播生产技术,开发农田水利,开垦荒山荒地,种粮栽桑植桐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杭州、上海等地一批商店迁入,使各县城镇商业顿时繁荣。英士大学、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省立湘湖师范学校、私立绍兴稽山中学等30多所学校迁入,使一批无力外出求学的青少年得到入学机会。一批中共党员、著名文化人士、爱国青年云集丽水地区,以进步报刊、戏剧歌咏、时事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激发群众抗日热情,文化生活一度相当活跃。水陆交通兴旺,瓯江水运船只有4000多艘。
  省政府迁丽水地区,也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丽水、青田、龙泉、庆元、缙云、遂昌、景宁县不完全统计,民国31—34年,征用民夫73.22万工,有的乡每个壮丁年负担劳役两个月以上。云和县赤石区,民国31年11月23日—32年3月20日,为过境军队筹措粮菜、柴火、船只和代办膳宿等6.35万人次。
  现将已知的迁移单位分述如下:
  一、党政群团
  浙江省政府 主席黄绍竑。民国30年(1941)5月迁松阳县,8月6日,迁回永康县方岩。31年5月再迁松阳县,旋迁云和县;6月,丽水县城沦陷,转迁龙泉、景宁、庆元县一带,10月复迁云和县。黄绍竑在云和县城郊瓦窑村、龙泉县垟移村、庆元县松源镇等地设公馆。
  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 书记长罗霞天。随省政府迁移。
  浙江省临时参议会 参议长陈屺怀、朱献文,随省政府迁移。曾在景宁县鹤溪镇中心小学设办事处。
  省民政厅 厅长阮毅成。民国30年(1941)4月迁松阳县。31年6月6日迁云和县,8月迁龙泉县八都、查田,在庆元县新窑设办事处,同年10月迁回云和县。下属土地测量总队,先后迁丽水县和云和县隔溪寮村。
  省财政厅 厅长黄祖培。随省政府迁移,驻云和县长田村。
  省教育厅 厅长许绍棣。民国27年(1938)1月,一部分迁丽水县城内孔庙,未几全部从永康县迁丽水县,随迁200多人。30年迁松阳县。31年7月迁景宁县,分别在城内汤祠和东坑乡两地办公。同年9月,在云和县黄水碓村设办事处。
  省建设厅 厅长伍廷飚。民国27年(1938)1月,迁丽水城内遂昌路,随迁职工、家属225人。一度迁龙泉县安仁镇。31年6月15日,迁云和县古坊村。
  省秘书处 秘书长李立民。随省政府迁移。曾在景宁县鹤溪镇设办事处。
  省保安处 处长先后为宣铁吾、竺鸣涛。民国31年(1942)6月14日,迁丽水县碧湖镇采桑村,后迁云和县赤石乡,并在沙溪乡设办事处。同年8月7日迁景宁县,随迁910人。下属修械所迁龙泉县安仁镇大王庙。
  省会计处 会计长陈宝麟。民国30年(1941)4月迁松阳。31年7月29日,迁景宁县城内桥底12号。同年8月28日迁云和县城内建国路明伦堂。
  省无线电总台 主任马彩虹。随省政府迁移。在龙泉县仓库弄设分台。
  省社会处 处长方青儒。民国31年(1942)7月迁龙泉县,33年10月,迁云和县孔庙。在云和、龙泉县设直属服务处。
  省审计处 处长李文伯。民国27年(1938)1月迁丽水县碧湖镇中街,后迁瓦窑埠,随迁150多人。29年6月迁云和县长田村。31年7月,迁平阳县。
  省卫生处 处长孙序裳。民国30年(1941)5月17日迁松阳县城内北街103号,31年6月10日,迁云和县城内中正街1号。曾在缙云县仙岩铺村设卫生所。
  省田赋粮食管理处 处长由财政厅长黄祖培兼。民国30年(1941)5月,迁松阳县,同年8月,迁永康县方岩,后迁云和县长田村。
  省粮食管理局(粮政局) 局长徐桴。民国31年(1942)5月22日迁丽水县城内凤山门,后迁云和县城内大庆寺和沙溪乡隔溪寮村。31年7月迁龙泉县。
  省地政局 局长洪季川。杭州沦陷后迁丽水县。民国31年(1942)7月15日,迁龙泉县八都,9月迁庆元县后田村,后迁云和县沙溪村。
  省合作事业管理处 处长唐巽泽。驻云和县白垟墩村。
  省军民合作指导处 民国33年(1944)8月28日,从丽水县碧湖镇迁龙泉县城内中山路。在丽水县碧湖镇设办事处。
  省战时物产调整处 民国27年(1938)2月在丽水成立。处长由建设厅长伍廷飚兼。驻丽水县,与省建设厅合署办公。
  省合作社物品供销处 驻丽水县。
  省缉私处 处长赵世瑞。民国31年(1942)6月迁青田县,随迁约300人。在丽水县张村设办事处。
  省税务管理局 民国32年(1943)11月20日迁青田县。在云和县设办事处。
  省盐务管理局 局长倪觉民。先后迁龙泉县城内北河街102号、云和县山脚村。在丽水、松阳、龙泉县设分局。
  省赈济委员会 民国30年(1941)迁松阳县。31年9月24日迁云和县城内梅氏宗祠。
  省照料荣誉军人办事处 民国30年(1941)4月25日迁松阳县塔溪乡五云山麓刘氏宗祠。
  省军役救济基金董事会 董事长由黄绍竑兼。民国31年(1942)10月26日,迁龙泉县城内卢埠社巷9号。
  省电管局 民国30年(1941)7月17日,迁龙泉县查田镇,后迁云和县瓦窑村。
  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 主任委员由建设厅长伍廷飏兼。31年(1942)5月27日,迁云和县双港村,后迁龙泉县蛟垟村。同年9月2日,迁云和县古竹村。
  省粮食增产督导办事处 民国30年(1941)4月12日在丽水县成立,同年6月16日迁云和县。
  省交通管理处 处长由建设厅长伍廷飚兼。民国27年(1938)1月—31年6月,迁丽水县碧湖镇。31年8月,在云和县竹坑村设办事处,在龙泉县设特别办事处。同年8月21日,竹坑办事处迁景宁县梧桐乡,11月1日复迁云和县。
  省驿运管理处 处长杨树松。民国29年(1940)冬迁丽水,与省水陆联运管理处合署办公。31年8月先后迁龙泉、景宁县。同年11月1日再迁云和县云章村。
  省公路管理局 局长沈景初。杭州沦陷后,迁丽水县城丽阳门外。
  省水陆联运管理处 民国29年(1940)冬迁丽水,与省驿运管理处合署办公。
  省物价管制委员会 驻云和县城内建国路。
  省丝绸管理委员会 主任由建设厅长伍廷飏兼。先迁云和县古竹村,后迁龙泉县安仁镇。
  省战时卷烟管理处 民国27年(1938)10月由省战时卷烟公卖处改建,驻丽水,30年6月,迁松阳县塔寺下舍利庵。
  浙江邮政管理局办事处 主任何幼村。民国27年(1938)1月迁丽水。30年4月29日—34年6月,先后迁龙泉县八都、查田、源底、盖竹和下林,曾一度迁丽水县碧湖、松阳县古市镇和青田县白岩,随迁职工、家属约700人。
  浙江电政管理局 局长邹茂桐。民国30年(1941)4月19日迁云和县瓦窑村。31年5月,迁龙泉县查田乡下堡村。
  浙江省电话局 局长赵曾珏。杭州沦陷后迁建德县,后迁丽水县太平坊。民国31年(1942)4月,迁云和县局村,再迁龙泉县政府、庆元县竹口。33年1月,与浙江电政局合并,改称浙江电信管理局,迁龙泉县查田乡下堡村。
  省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 驻国民党松阳县党部。省图书杂志审查处 处长先后为郑杰、许绍棣(兼)、陈贻荪。民国31年(1942)5月,迁丽水县碧湖镇,6月30日迁龙泉县。33年8月1日迁回丽水县碧湖镇。
  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 主任由黄绍竑兼。民国30年(1941)6月10日,迁松阳县南门天妃宫。31年6月5日,迁云和县安溪上村。
  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 团长由黄绍竑兼。民国28年(1939)5月—34年(1945),驻丽水县碧湖镇汤垵村。一度迁青田县南田区(今文成县)。
  省战时政治工作人员训练团 团长由黄绍竑兼,实际负责人陈希豪。民国27年(1938)2月,在丽水县碧湖镇成立,学员500多人。同年7月,并入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
  省战时青年训练团 团长由黄绍竑兼,实际负责人陈希豪。民国27年(1938)2月,在丽水县碧湖镇成立,学员1500多人。同年7月,并入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
  省战时工作人员训练团 团长由黄绍竑兼,实际负责人陈希豪。民国27年(1938)7月,由省战时政治工作人员训练团、省战时青年训练团合并而成,学员1800多人。
  省农业改进所 所长莫定森。民国27年(1938)1月1日迁松阳县,后迁云和县霞晓桥。33年7月25日迁景宁县,在松阳县设办事处,34年10月5日迁回松阳县,在云和县设浙江省农业推广所、浙江省农场,在丽水县碧湖镇设有机肥料厂。
  省高等法院 院长郑文礼。民国30年(1941)迁松阳县,31年6月14日迁云和县城唯生巷。32年11月,迁青田县鹤城镇,在丽水县设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丽水临时庭。
  中国国民党浙江省交通特别党部筹备处 负责人江家瑞。民国31年(1942)7月29日,迁云和县复兴乡,后迁云和县城建国路20号。
  三民主义青年团浙江支团 干事长宣铁吾。民国28年(1939)9月成立三青团浙江支部筹备处,后迁丽水县碧湖镇。31年6月迁云和县,在景宁县鹤溪镇设办事处。33年2月,成立三青团浙江支团。
  三青团浙江支部直属三分团 书记郑琴隐。民国31年(1942)6月5日,迁云和县城抗战路42号,并在阙家祠堂设青年宫。
  省农会 民国30年(1941)6月10日,迁松阳县城东门外金钟庙,后迁龙泉。31年9月9日,由龙泉县迁庆元县上仓姚家祠堂,下设福利社。
  省妇女会 民国31年(1942)7月8日,从丽水县碧湖镇迁龙泉县城内,后迁庆元县,再迁云和县。
  省商会联合会 随省政府迁龙泉、庆元县,民国31年(1942)11月迁丽水城内酱园弄4号。
  省民船船员工会联合会 常务理事曹振。民国30年(1941)6月27日,迁松阳县城东门外金钟庙。32年1月,迁云和县城关庙巷10号。
  省属民众联合通讯处 民国31年(1942)7月8日,由丽水县碧湖镇迁龙泉县城内。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浙江省分会 民国30年(1941)4月26日,迁松阳县城太平坊巷20号。31年6月4日,迁云和县黄水碓上村3号。
  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 迁云和县长田村,一度迁景宁县沙湾村。
  中国童子军浙江省理事会 民国31年(1942)6月10日,迁云和县沙溪村22号,在丽水县吕步坑村设教练员训练班。
  中国地政学会浙江分会 民国31年(1942)6月,迁云和县沙溪村。
  战时碧湖绘画研究会 民国28年(1939年)冬,由中国青年励志会碧湖区支部组建,驻丽水县碧湖镇。
  外交协会浙江分会龙泉支会 理事王质园。民国33年(1944)2月在龙泉县建立。
  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 主任常委干事金璇。民国30年(1941)6月21日,迁松阳县党部办公,次年10月11日迁云和县城抗战路44号。
  省社会事业协进会 民国30年(1941)迁松阳县,后迁丽水县碧湖镇,又迁龙泉县城内孔庙,再迁云和县城内关庙巷10号。
  全国节约建国运动委员会浙江分会 民国30年(1941)5月,迁松阳县古市镇张家祠堂。
  省文化界抗战协会 民国27年(1938)初在丽水县成立,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省文化运动委员会 民国32年(1943)10月30日在云和县成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5-05
二、工业交通

  省工业改进所 所长陈琮。民国31年(1942)5月31日,从丽水县迁云和县狮山,曾一度迁龙泉县安仁镇。下设总发行处、工业陈列馆、乡村工业实验区,分驻去和、龙泉、丽水县。

  省手工业指导所 所长赵曾珏。民国27年(1938)7月16日建立。下设丽水发行处。

  浙江铁工厂 厂长黄祝民。民国27年(1938)9月,在云和县小顺村建立,原省建设厅大港头铁工厂并入,小顺为第一厂,?头嘴为第二厂,玉溪为第三厂,大港头为第四厂。分别生产步枪、轻机枪、手榴弹等。共有职工2000多人。28年4月3日,周恩来由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陪同到小顺视察浙江铁工厂。31年6月丽水县城第一次沦陷,部分人员迁景宁县大均乡伏坑村,未几迁回小顺。

  浙江造纸厂 厂长朱囗囗。民国29年(1940)在丽水县十八都村建立,31年迁云和县南溪。同年7月4日迁龙泉县。

  浙东印刷厂 民国27年(1938)3月在丽水县建立,后迁云和县睦田村。

  大东书局浙江印刷分厂 民国28年(1939)迁丽水县沙溪村叶家祠堂。

  浙东电力厂 厂长赵曾珏(兼)。民国27年(1938)2月建立,在丽水县城、碧湖、大港头,云和县小顺,松阳县西屏,龙泉县城及金华设分厂。

  浙江丝织厂 厂长陈庆堂。迁云和县古坊村,后移交省合作事业管理处。

  东南化工厂 迁龙泉县水南村。在丽水县吕步坑附设丽水炼油厂。

  浙东纺织公司第二厂 厂长徐某某。

    省战时食盐运销处 由两浙盐务管理局与省政府合资建立,后改为省食盐收运处,民国31年(1942)迁庆元县淤上村,并在缙云县壶镇设转运站。

  省食盐秤放处 主任高本元。民国32年(1943)春迁龙泉县宫头村。

  省贸易特种有限公司手车运输队云和运输站 民国31年(1942)11月6日成立,驻云和县城南门巷9号。

  丽水统益运输处 驻丽水县,专营水陆运输。

  丽水顺大总公司 驻丽水县,为战时交通总枢纽。

  丽华运输行 驻丽水县城大水门横街。

  省赈济委员会难民染织工 厂长吕公望。民国27年(1938)4月,在永康县创办。有1000多台织布机,日产纱布数百匹。31年5月迁缙云县白马乡,不久迁丽水县太平乡。32年5月迁云和县赤石乡饭甑砻。33年停办。

  浙江难民厂 驻缙云县白陇总祠,在壶镇设春蓉公司。

  中联铁业公司附设剑池铁工厂 迁龙泉县南大洋村。

  省建设厅所属厂:

  织布厂 厂长应囗囗。迁龙泉县安仁镇社学祠堂、西寺堂儿。

  织绸厂 迁龙泉县刘坊村夫人庙。

  碧湖化学实验工厂 负责人赵曾珏。迁丽水县碧湖镇(第一工场),以番薯为原料,生产酒精、酱油。

  浙江省化学工厂 厂长薛子民。民国28年(1939)迁丽水县堰头村。用遂昌县治岭头黄铁矿提炼硫酸。职工500多人。

  制皂厂 迁龙泉县黄坛村夫人庙。

  电气化工厂 驻龙泉县刘坊村七房祠堂。

  富民磨粉厂 民国27年(1938)迁丽水县碧湖镇下江埠村。

  文具厂 厂长张春阳。迁龙泉县项边村马夫人庙。

  模范榨油厂 迁丽水县太平区,后划归乡村工业实验区。

  省交通工具制造厂 厂长徐震池。民国27年(1938)2月,迁丽水县蔡村,8月再迁县头村,职工155人。修理省交通管理处车辆。

  浙南纺织厂 民国27年(1938)迁松阳县裕溪乡。

  省地方银行所属厂:

  浙江制革厂 厂长周永年。民国30年(1941)从温州迁丽水县碧湖镇,33年冬迁龙泉县宏山村,34年停办。

  浙江印刷厂 厂长屠铁珊。民国28年(1939)5月,在丽水县兴办,先迁云和县文昌宫,后迁龙泉县东后街,34年停办。

  信大印刷厂 民国29年(1940)5月在丽水县白云山脚建立,印有价证券。31年4月,并入浙江印刷厂。

  毛巾厂 迁龙泉县城内河南街。

  浙光工场 民国28年(1939)建于丽水,后迁龙泉县,以修理汽车为主,32年停办。

  省手工业指导所所属厂:

  纸业改进场 民国29年(1940)7月在龙泉县建立,在庆元县竹口镇设分厂。

  龙泉皮纸示范场 民国29年(1940)建立。

  遂昌竹纸示范场 民国29年(1940)建立。

  丽水城郊印刷厂 民国28年(1939)建于丽水。

  染织改进场 迁云和县,原称染织实验场,民国27年(1938)10月改称染织改进场。

  丽水纺织示范场 民国30年(1941)3月21日在丽水县碧湖镇下江埠建立。

  丽水水南染织厂 民国28年(1939)在丽水县建立,旋迁云和县城郊狮山。

  丽水水南工具厂 民国28年(1939)与温州毓蒙铁工厂合办。毓蒙铁工厂退出后,改为修造部。

  农产制造厂 民国27年(1938)7月在丽水县碧湖镇建立。

  文化工具制造厂 民国28年(1939)建于丽水县。

  植物油灯厂 与商人合办。

  机工实验工厂 原名省手工业指导所面粉厂,迁丽水县碧湖镇下江埠。民国28年(1939)9月,改建机工实验工厂。

  省电话局修造厂 厂长杨章越。先迁丽水县城虎啸门。民国33年(1944)迁龙泉县查田乡,职工60—70人。

  省合作社物品供销处印刷厂 民国31年(1942)5月,迁龙泉县大墓园村。32年迁云和县小徐村。

  省合作社物品供销处日用品工厂 民国32年(1943)11月迁云和县,工人16人,在三潭村设碾米工场,小徐村设皂烛工场,象山村设纺织厂。

  省教育厅科学仪器教具制造厂 民国33年(1944)2月在云和县古竹村建立。产品约60多种。

  省卫生处卫生材料厂 民国31年(1942)7月,迁云和县温溪村,后迁庆元县和景宁县大都乡。

  省财政厅官纸印刷厂 民国32年(1943)1月25日,迁云和县三溪乡旱大村。

  浙江日报社第二印刷厂 民国30年(1941)6月,迁丽水县中山街22号。

  东南日报社第二印刷厂 先迁青田县妙厚乡,后迁景宁县鹤溪镇学前9号。

  正报印刷厂 民国32年(1943)迁龙泉县,后迁云和县小徐村。

  浙南特种制烛厂 第三战区司令部官兵合作社创办。驻龙泉县东后街19号。

  第三战区伤兵之友方岩支社 支社长许蟠云(兼)。民国31年(1942)12月24日,从景宁县迁云和县西门夫人庙。所属伤兵工厂,在云和县设分厂。

  浙江省樟脑厂 民国27年(1938)迁丽水县水南村。

  大中工厂 总经理陆伯口。迁龙泉县南大洋村。民国32年(1943)6月,在云和县局村设化工分厂,生产植物油及其他油类。

  大明实业厂驻龙泉办事处 驻龙泉县西平街。生产警钟牌钢笔蜡纸。

  集成印刷厂 迁龙泉县西街头。

  决胜印刷厂 迁龙泉县黄灌村王氏宗祠。

  黎明印刷厂 迁丽水县城内西园庙弄11号。

  丽水华昌化学工厂 迁丽水县敏河村,提炼汽油、火油等产品。

  三友化工社 迁龙泉县城内官仓巷41号,生产三友软皂,号称“洗涤之王”。

  龙昌利记丝织厂 迁龙泉县黄灌村。产品为精制杭纺、各式大绸。

  丽水活特锯木厂 迁丽水县连河村2号,产标准松杉木料。

  船主牌卷烟厂 迁丽水县水南村,后迁龙泉县。

  浙赣铁路铁工厂 迁龙泉县秦溪漠村。

  温州翰墨林文具印刷店 迁龙泉县。

  瓯江船舶运输司令部 民国32年(1943)2月建立。同年9月,改称浙东船舶运输司令部,33年8月撤销。

  瓯江民船公会 先迁青田,民国33年(1944)10月22日迁龙泉县南大桥。

  瓯江快船公司联合办事处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3号。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05
三、商业

  省贸易特种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31年(1942)11月16日成立,驻云和县长田村。在云和、丽水、龙泉县设办事处。

  省战时火柴公卖处 民国28年(1939)春在丽水县成立。

  中茶公司浙江分公司 经理钱祖闻。迁龙泉县城官仓巷1号。

  建中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驻龙泉县城中山路乌石山下。

  浙江烟厂代销处 迁龙泉县城西平街296号。

  东南实业社 经理陈一鸥。迁龙泉县籍桂坊。

  大成庄 民国29年(1940),浙江地方银行在丽水县成立货物运销处,30年改名大成庄,总经理徐恩培(兼)。后迁龙泉县,31年1月停办。

  上海华美大药房 迁丽水县。

  上海稻香村食品店 迁龙泉县。

  上海老大房食品店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杭州采芝斋食品店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杭州天香楼酒家 迁丽水县和龙泉县城中山路。

  杭州知味观酒家 迁丽水县和龙泉县城中山路。

  杭州钱塘江酒家 迁龙泉县立本坊路口。

  杭州新亚酒家 迁龙泉县立本坊路口。

  杭州镇阳酒家 迁龙泉县。

  杭州天真中西菜馆 民国29年(1940)4月9日,在丽水县城泗洲楼开张。

  杭州高义泰布店 迁丽水县。

  杭州聚丰园 迁丽水县。

  杭州金龙茶室 迁龙泉县。

  杭州镇阳茶室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杭州冠生园茶食号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浙东商场 迁龙泉县。

  婺州商场 迁龙泉县城西平街。

  张小泉五金玻璃店 迁龙泉县城西平街。

  蓓开百货商行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大陆绸布商行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18号。

  杭州天福祥服装店 迁缙云县壶镇。

  青年摄影社 住三青团龙泉县分团部内。

  杭州活佛照相馆 迁缙云县壶镇。

  杭州毛源昌眼镜分号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亨达利钟表行龙泉分行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冠伦钟表行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三阳车行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白涛广告社 迁龙泉县城西平街74号。

  信艺统计服务社 迁龙泉县城西平街397号。

  利闻无线电社 迁龙泉县柿树下12号。

  大中华饭店 迁龙泉县城东升街180号。

  浙东合记旅馆 迁龙泉县城官仓巷61号。

  杭州大旅社 迁龙泉县城中山路槐坡社巷。

  浙光旅行社 浙江地方银行直属企业。民国30年(1941)6月15日在丽水成立,在松阳、龙泉县设分社。32年停业。

  四、金融

  浙江省地方银行 董事长徐桴。民国27年(1938)4月迁丽水县城内三坊口,在厦河门外设沦陷行处帐务清理处,职工200多人。28年在丽水县建白云农场。31年10月迁云和县,旋即迁龙泉县秦溪漠村。在丽水县设支行,龙泉、云和县设分行,松阳、青田、丽水县碧湖和缙云县壶镇设办事处。

  浙江省合作金库 民国29年(1940)1月在丽水县成立,总经理徐渊若。曾迁松阳、庆元、云和县和龙泉县城荷花塘。32年复迁云和县。

  邮政储金汇业局浙江分局 经理龙毓聃。民国31年(1942)在龙泉县成立。

  中央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张忍甫(兼)。民国30年(1941)5月迁龙泉县,7月迁回永康县。31年5月,再迁龙泉县上凉亭村。附设中央信托局杭州代理处。同年8月迁庆元县,旋迁回龙泉县。

  中国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金润泉。民国30年(1941)5月迁龙泉县,7月迁回永康县。31年5月,再迁龙泉县上凉亭村。同年8月,迁庆元县,旋迁回龙泉县。

  交通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冯薰。民国30年(1941)5月迁龙泉县,7月迁回永康县。31年5月,再迁龙泉县上凉亭村。同年8月,迁庆元县,旋迁回龙泉县。

  中国农民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吴龙荪。民国30年(1941)5月迁龙泉县,7月迁回永康县。31年5月再迁回龙泉县上凉亭村。同年8月,迁庆元县,旋迁回龙泉县。所属绍兴支行驻云和县。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5-05
五、教育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 主任先后为陈训慈、郑晓沧。民国28年(1939)7月建立。初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四院一年级及先修班。29年秋增设师范学院,添办二年级。驻龙泉县大沙乡芳野村(原名坊下)。30年丽水沦陷,曾一度南迁。34年迁回杭州并入浙大总校。

  英士大学 校长杜佐周。民国28年(1939)8月在丽水县三岩寺建立,初名战时大学,后改名英士大学。31年丽水县沦陷,迁景宁、泰顺县,后迁云和县沙溪村。附设3个专修科,培训干部。

  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主任委员由教育厅长许绍棣兼。民国31年(1942)5月,迁云和县赤石乡。

  浙江医学专科学校 民国29年(1940)冬,迁缙云县壶镇应庄村,后并入英士大学。

  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迁缙云县壶镇雅湖村,后并入英士大学。

  省立湘湖师范学校 校长金海观。民国27年(1938)1月10日,迁松阳县古市镇广因寺。31年5月8日,迁庆元县新窑、黄坛。32年5月5日,迁景宁县道化村。34年8月23日,复迁松阳县古市。在丽水县碧湖镇设附属小学。

  省立临时联合中学 主任委员张印通。民国27年(1938)7月,由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初级中学、杭州师范学校、杭州女子中学、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嘉兴中学、湖州中学组建,迁丽水县碧湖镇三峰村,下设高中、初中、师范部。次年,各部独立建校。

  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 校长张印通、崔东伯。民国28年(1939)6月,驻丽水县碧湖镇,一度迁青田县水南。

  省立临时联合初级中学 校长先后为唐世芳、章湘佰、钟伯庸。民国28年(1939)6月,驻丽水县碧湖镇,曾迁景宁县鹤溪镇敬山宫。在鹤溪镇设附属小学。

  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 校长徐旭东。民国28年(1939)6月,驻丽水县碧湖镇三峰村。在碧湖镇设附属实验学校。曾一度迁云和县沈村和景宁县桃源村。

  私立杭州树范中学 校长胡健中,实际负责人赵佩璜。民国27年(1938)秋在龙泉县设分部,31年秋,校本部从永康县迁龙泉县城孔庙。

  私立杭州安定中学 代理校长沈养厚。驻缙云县壶镇吕氏宗祠,师生最多时千余人。

  私立绍兴稽山中学 校长邵鸿书。民国31年(1942)8月迁景宁县标溪村。

  省立金华中学 校长方豪。民国32年(1943)2月,迁缙云县壶镇金竹、唐市村,学生千余人。

  杭州武德中学 迁丽水县。

   君毅中学 迁缙云县新建区应刘村。

  新群高级中学 从永康县诗后迁龙泉县源底。

  省立慈溪锦堂师范学校 校长郭人全。民国31年(1942)迁缙云县壶镇雅湖赵氏宗祠。

  省立浙东第二临时中学 校长查溯生。民国33年(1944)迁宣平县留溪村(今属丽水市),后并入处州中学。

  省立建国中学 校长张振镛。迁云和县瓦窑村。

  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校长张之祯。民国31年(1942)9月,从省立临时联合高级中学商业专科分出。迁丽水县碧湖镇。

  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 校长缪祖同。民国32年(1943)7月迁缙云县壶镇姓汪村。

  省立金华农业实验学校 校长卞贻牟。民国33年(1944)1月迁丽水。

  私立杭州大陆高级测量科职业学校 校长傅延昶。迁遂昌县城西门周家祠堂。

  私立杭州清波初中 校长沈养厚。迁缙云县壶镇。

  浙江邮电子女中学 校长何家和。民国32年(1943)9月18日创办,驻龙泉县八都区盖竹村,后迁查田、八都镇。

  浙赣铁路子弟学校 迁龙泉县秦溪漠村。

  省建设厅子弟学校 迁龙泉县黄坛村培仁书院。

  浙江邮电小学 先后驻龙泉县源底、盖竹、查田、八都。

  浙江地方银行子弟小学 民国32年(1943)春,在龙泉县上凉亭村创办。

  省立建国小学 校长彭惠秀。迁云和县城郊瓦窑村。

  省立五峰小学 校长孙一芬。民国27年(1938)11月,迁丽水县碧湖镇。

  浙江铁工厂子弟小学 民国27年(1938)9月,在丽水县大港头村建立。

  私立武德小学 民国32年(1943)9月迁丽水县桃山。后迁云和县赤石乡。

  省第一保育院 院长李家应。属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民国27年(1938)夏,在丽水县碧湖镇创办,难童多时近千人。31年丽水县第一次沦陷,一度迁云和县与第二保育院合并。不久迁回碧湖。

  省第二保育院 院长戚铮音。属战时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民国28年(1939)10月,在云和县河上村建立,难童近千人。30年2月迁松阳县赤岸村,5月迁玉岩,6月迁福建省松溪县大布村,8月迁庆元县三济乡,32年3月迁云和县小顺村。

  省立贫儿院 民国33年(1944)迁宣平县上井村(今丽水市),收容难童200多人。曾迁缙云县仙都。

  六、文化

  浙江省话剧团 团长殷振稼。民国29年(1940)夏迁松阳县城,后随省政府迁云和县。

  省儿童教育馆 设云和县城内。

  省立图书馆 馆长先后为陈训慈、孙延剑(孟晋)。在丽水县设分馆。民国26年(1937年)秋,先将文澜阁四库全书及其他善本和中西文图书迁龙泉县?石村(阁本库前后西迁黔州)。27年起,在丽水县设图书馆。32年,馆址迁青田县,又将善本大部分藏庆元县。部分藏青田县南田区(今文成县)。

  省立西湖博物馆 馆长董聿茂。始迁丽水县,在龙泉县设办事处。民国32年(1943)7月1日,迁龙泉县城文昌阁。同年11月20日,又迁城镇保子庵。

  省通志馆 馆长余绍宋。民国31年(1942)在云和县建立浙江省史料征集委员会,次年8月16日改为浙江通志馆,驻云和县大坪村,曾一度迁景宁县。

  省抗敌后援会流动剧团 迁龙泉县。

  宁波天一阁 民国28年(1939)初由浙江图书馆代办,藏书龙泉县?石乡。

  龙渊印社 发起人金维坚。民国34年(1945)2月成立。驻龙泉县城安清路保子庵。

  东南日报社丽水分社 社长胡健中,实际负责人刘湘女。民国31年(1942)5月21日迁丽水县上水南村,同年6月23日迁青田县妙厚乡。33年12月上旬迁云和县南溪乡程宅村。

  浙江日报社 社长严北溟。民国30年(1941)3月在永康县岭张村创刊。31年暮春迁丽水,后迁碧湖镇赵村。33年8月22日迁龙泉县宫头。

  正报社 社长吴望假。民国32年(1943)3月29日从龙泉县秦溪漠村迁云和县小徐村徐氏宗祠。下设员工福利社。

  天行报社浙江支社 经理罗邦达。迁龙泉县城中山路。

  时事日报社 发行人宣铁吾(兼)。迁云和县城阙家祠堂。

  党军出版社 负责人陈尧。民国32年(1943)7月,创办于龙泉。非营业性。

  江南出版合作社 负责人潘一尘。民国29年(1940)创办于丽水,31年停办。

  现代英文研究出版社 负责人徐葆炎。民国30年(1941)创办于丽水,33年停办。

  大公出版社 负责人王赞侯。民国30年(1941)12月创办于丽水。

  青年读书生活社 设丽水。

  幼幼文化服务社 设丽水。

  中国新文艺社 设景宁。

  民族正气出版社 设龙泉。

  中国史地学社 设云和。

  中国速记学社 设云和。

  建国文具社 设龙泉。

  增智书局 设龙泉。

  七、卫生

  省卫生事务所 民国30年(1941)4月下旬迁松阳县,后迁云和县城龙母庙。

  省战地救护总队 民国27年(1938)初迁丽水县,在天妃宫设诊疗所。是年秋,改名省医疗防疫总队,在丽水、龙泉等县设分队。

  省民政厅医疗队 迁云和县。民国29年(1940)2月1日改为云和县立医院。

  省立医院 院长赵竞初。迁云和县城内中正路7号。

  省第一辅助医院 院长裘造时。民国31年(1942)5月迁云和县,后迁龙泉县安仁镇五显大帝庙。抗战胜利后迁丽水县,改名省立处州医院。

  省第二辅助医院 院长郑树政。民国31年(1942)9月25日迁云和县局村,后迁温溪村。

  省第三医院 院长赵竞初(兼)。民国34年(1945)5月21日迁龙泉县城东升街5号。

  省传染病院 院长孙囗囗。迁云和县后山村。

  省战时医疗器材经理委员会 迁云和县瓦窑村30号。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5-05
八、中央派出机构

  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浙江新闻检查处 处长娄子伦。民国33年(1944)9月,从丽水县碧湖镇迁龙泉县贤良坊。

  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监察处丽水检查所 所长谢哲口。民国31年(1942)6月20日迁云和县执行统检业务。

  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驻浙抚恤处 处长周启贤。民国31年(1942)7月,迁龙泉县八都镇,后迁云和县村头。

  军事委员会特种技术浙南训练班 主任赵世瑞。民国33年(1944)7月—10月,驻青田县油竹村,后驻方山村,再迁文成县玉壶,官兵800多人,由美国提供武器,派教官与国民党军统组织共同训练特工人员。

  军政部驻赣军粮局金华办事处 主任范雨龙(兼)。民国31年(1942)10月12日,迁云和县岗头村。

  财政部浙江直接税局 局长张淼。迁丽水县周巷村。民国32年(1943)2月10日,迁景宁县学前村,在云和县设分局,后迁云和县街头。

  财政部两浙温处盐务丽水收税局 局长赵可森。民国30年(1941)11月4日,迁丽水县城隍庙路口。

  财政部浙东区货运管理处 民国32年(1943)10月3日,从丽水县沙溪村迁青田县鹤城镇,分别在丽水、龙泉县设运输站,缙云县壶镇设代办货管站。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东南运输处金华分处 主任过履钧。民国31年(1942)5月27日,迁云和县象山禹王庙。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复兴商业公司浙江分公司 经理李永振。民国30年(1941)5月7日,迁松阳县仑溪乡吴弄村,33年12月14日,迁龙泉县。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富华贸易公司浙江分公司 迁松阳县仑溪乡吴弄村。

    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浙江办事处 民国30年(1941)5月6日,迁松阳县仑溪乡。

  财政部花纱布管理局浙江办事处 主任顾谨。迁龙泉县城东后街30号。

  财政部苏浙区菸类专卖局丽水区云和业务所 主任金良。民国33年(1944)10月25日,从景宁县迁云和县城内明德里。

  社会部合作事业管理局全国合作社物品供销处东南分处龙泉供销站 主任阮模(兼)。民国33年(1944)3月1日成立,驻龙泉县城中山路16号。

  外交部特派员公署 民国34年(1945)7月在云和县成立。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丽水事务所 主任郑口乔。民国31年(1942)5月27日,迁云和县箬溪乡,后一度迁景宁县。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浙皖区工业合作社供销业务代营处丽水分处 经理郑口乔(兼)。民国31年(1942)11月4日,从景宁县迁云和县黄水碓村。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联合办事处浙江分处 主任张忍甫。民国30年(1941)迁龙泉县上凉亭,曾一度迁庆元县城内。在缙云县五云镇设仓库。

  中国茶叶公司运输部东路运输总站运输队手车大队 大队长陈祥亭。驻丽水县城中山街21号。

  中央赈济委员会浙江办事处 主任王希隐。民国31年(1942)7月,从丽水县碧湖镇迁云和县城前巷11号,下属第三救济区永康办事处,同时迁丽水、云和县。

  中央救济委员会运送配置难民金、鄞、永总站 主任边瘠棠。迁龙泉县。

  中央医疗防疫队

  西南干训班 主任李默庵(兼)。民国31年(1942)10月—33年7月,驻丽水县县头村,系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与英国军事代表团合办的训练特务机构。

  两浙盐务管理局 局长倪灏森。民国31年(1942)初迁龙泉县金沙寺,随迁200多人。曾迁庆元县后田村,在丽水县城丽东路9号设分局,遂昌县王村口设运输分站。

  浙赣铁路东段办事处 主任吴竞清。迁龙泉县秦溪漠村。

  九、其他单位

  浙东行署

  浙西行署

  第十一区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省驻渝办事处

  宁波警察总队驻省通讯处 主任潘淼。民国31年(1942)9月18日,随省政府迁云和县小徐村6号。

  三青团金华青年招待所 先迁丽水县,后迁云和县。

  南宋孔子楷木像 民国28年(1939)6月,奉祀官孔繁豪从衢州迁龙泉县八都,32年迁庆元县。

  美国驻华陆军总部云和救济机关 负责人凯来君。民国32年(1943)在云和县建立,救济上海美侨及海空军遇难人员。

  英国军事代表团驻丽水小组 民国31年(1942)10月在丽水县县头村成立。团长驻福建省浦城县,副团长驻丽水县。33年7月撤离。

  英国军事代表团驻龙泉小组 民国31年(1942)初,英国军事代表团驻福建省浦城县,夏秋之交设龙泉小组,驻今龙泉县防疫站。抗战胜利前夕撤离。

  云和盟军招待所 民国33年(1944)建立,驻云和县城郊三官堂。

  龙泉盟军招待所 民国33年(1944)8月在龙泉县建立,长驻美籍联络员,招待过境盟军和传递盟军军邮。抗战胜利后停办。


                         ————《丽水地区志》
1条评分
长白游侠 奖励 +5 信息很有价值 2012-05-27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5-05
呵呵,抗战时期浙东行署也迁到天台县街头镇。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5-07
“省政府迁丽水地区,曾产生积极影响”——是不是要感谢一下小日本?
美国的意识形态宣扬言论与思想自由、民主、博爱、普选、党政军分立、反对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批判政府是社会主旋律;中国的意识形态宣扬统一思想、和谐稳定、以党治国、党政军统一、信仰共产主义,赞美政府是社会主旋律。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5-27
好详细的资料!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6-01
我想知道抗战期间,辽宁省政府签到哪去了?
sz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6-01
引用第8楼tudou002于2012-06-01 16:10发表的  :
我想知道抗战期间,辽宁省政府签到哪去了?


就地投敌

1929年1月17日,张学良率东北军易帜。1929年2月5日,国民党中政会议173次会议决定,从3月l日起,将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意为“辽河流域,永远安宁”。臧式毅于1930年就任辽宁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1931年9月24日,袁金铠等人成立“奉天地方自治维持委员会”。9月25日,“奉天地方自治维持委员会”,向日本关东军北方装递交《请愿书》,请求关东军不要撤兵,维持地方秩序。9月26日“奉天地方自治维持委员会”改成“辽宁省地方维持委员会”。第一张照片上面是辽宁省政府,右侧挂的是地方维持会的牌子。这就是当时的情景。9月28日以“辽宁省地方维持委员会”名义发表脱离南京政府和张学良东北地方政权的“独立宣言”。12月15 日,奉天省政府成立,改辽宁省奉天省政府。1931年12月16日,臧式毅发表通电,就任伪奉天省省长,第三张照片左三为沈阳市第四任市长赵欣伯,后任满洲国立法院院长。
sz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6-01
其实张家土匪政权对张学良的孙文情节根本不能共鸣

太多人投日毫无压力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6-01
回 8楼(tudou002) 的帖子
抗战期间,东四省省政府在重庆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