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zs
:图很清晰。东部临潭县和卓尼县交错的很多,为什么不合并一下?或是当初怎么划分的?
(2012-08-30 09:42)
历史沿袭下来的,临潭县汉族约占77%,其中有一部分是明代从南方江淮一带随军迁徙而来定居的,而卓尼县藏族占总人口的63%。
临潭沿革:明洪武四年(1371年)一月,于旧城(今城关)置洮州军民千户所,隶河州卫。十二年(1379年),西平侯沐英戡平十八族叛蕃,奉帝谕筑城于新城,升洮州军民千户所为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隶陕西都司。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洮州卫为洮州厅,隶属甘肃省巩昌府。1913年,改洮州厅为临潭县,属兰山道辖。
卓尼沿革: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廷授卓尼吐蕃后裔头人些地为土官指挥佥事,管理部分番族部落。正德四年(1509年)些地玄孙旺秀入朝,皇帝赐姓名为杨洪,仍袭职土官指挥佥事,准卓尼建置军民千户所,实授土千户(《明实录》),准其世袭,隶属洮州卫,由陕西都司巩昌府所辖。
清代,乾隆时改卫为厅,土司仍沿明制。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时,卓尼土司辖境除今县境外,还有今迭部全境,舟曲、临潭、岷县部分辖地。东至岷州归安里,南至阶、文、西固及四川松潘,西至洮州作盖,北至河州边墙关隘。有16掌尕,48旗,520族,15000户,近10万人。
中华民国于1912年建立,1913年废府、州、厅建置,代之以省、道、县制。甘肃省政府作出了取缔土司制度的决定,县境归临潭县统领。但此时的卓尼土司,至清道光朝以来,已拥有大半个甘南的辖地,不仅使当时的临潭县无法统驭,即就是民国政府改土归流的政策也未动摇土司的统治地位。1932年,改土司衙门机构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军政合一机构)。1937年,“博峪事变”爆发,卓尼设治局成立,县境进入“流”(设治局)“土”(保安司令部)并存的过渡性政权形式。1944年北山事件中,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接受整编,设治局力量得以加强。第一个非土司制的国家行政建置始在卓尼立足,与兼理军政之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并驾齐驱,隶属于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