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84阅读
  • 6回复

[道路名]臺中在日本時代町名與戰後路名對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qq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9-05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台湾 移动到本区(2023-04-12) —
日本時代台中的町、丁目,和戰後路名的對應,我想得分幾個層面再做說明


一、町、通、丁目的概念
日本的町(包含日治時期臺灣城市的町,和現代日本城市裡的町),是「面」的概念
美國或中國住址觀念的街道、馬路,是「線」的概念。



町「通常」有主要街路,所謂町和路名的對應就是拿這個來比,但是,這種對應存在一些狀況:

1.生活在戰後臺灣的我們,習慣於每一條街道都有路名,但是日本許多街路沒有「名字」

2.町之外,連接數個町的街道常稱為「通」,通名不是戶籍或住址的一部分,「通名」不一定是正式通用的,往往還有其他俗稱
3.町之下,可分數個丁目(也可以不分)。在棋盤格的市街地,丁目的劃分多和街道走向有關,不然,可能就是不起眼的邊界而已。


二、町與街路對應

1926年臺中劃分31町,其中棋盤格核心區域有27町(扣除新高町、梅ケ枝町、干城町、高砂町)。

戰後東西向以縱貫鐵路、南北向以民權路-臺中路為界

把棋盤格核心區域分入中區(東北部)、西區(西北部)、南區(西南部)、東區(東南部)



戰前各町和戰後街路大體對應如下:





三、通與街路對應
大家應該留意到,臺中棋盤格核心區域的町,都是東西走向的,那麼南北走向,連接各町的馬路,就是「通」了。



理論上,臺中光棋盤格核心區域最多可以取二、三十個「通」,但是日本時代臺中被命名的「通」沒有幾個。


史料有記載的,是1926年舉辦中部臺灣共進會,為了方便外地人的地理認知。根據綠川上陸橋的名字,命名了5個通,由西而東依序分別是大正橋通(民權路)、榮橋通(民族路)、新盛橋通(中山路)、櫻橋通(中正路)、干城橋通(成功路)。這5個「通」有4個在棋盤格核心區域的東北部(戰後編入中區的部分)。

其實大正橋通,也就是劃分東北、西北部各町的邊界。也就是說,臺中市西北、西南、東南其他部分,都沒有對連接各町的「通」命名。



新盛橋通(中山路),另有雅名鈴蘭街(スズラン)。其實我看臺中各「通」都不算正規地名,日本時代臺中的市街圖,還沒注意到有標注通名的。


至於「**町通」,部分史書、老明信片確實有這樣寫法,不過如果這個「**町通」和「**町」是指同一回事,我想這個「通」字應該只是贅字。





四、丁目劃分與街道對應

臺中核心區域的棋盤格街道格局,在日本也算罕見的,所以才有小京都之稱。這種格局,造就了臺中可以比較整齊地用街道來劃分丁目(不完全整齊,因為臺中鐵路南北兩半,城市軸線的角度不同),這在臺灣應該是僅有。



臺中棋盤格核心區域的東半部,各分為1-6丁目(橘町只到5丁目),西半部,各分為1-9丁目(壽、千歲、明治只到3-7丁目)
每個丁目的界線,頗可以與街道對應


(一)東北部(戰後中區)與東南部(戰後東區)各町:

東界 一丁目 二丁目 三丁目 四丁目 五丁目 六丁目
-----------------------------------------------------------
東北部 民族路 中山路 中正路 成功路 光復路 公園路
東南部 互助街 大公街 立德街 大勇街 大智路 振興路



(二)西北部(戰後西區)與西南部(戰後南區)各町:
西界 九丁目 八丁目 七丁目 六丁目 五丁目 四丁目 三丁目 二丁目 一丁目
------------------------------------------------------------------------------
西北部 公館路 朝陽街 貴和街 林森路 自治街 康樂街 四維街 民生路 居仁街
西南部 學府路 公理街 有恆街 國光路 濟世街 正義街 合作街 正氣街 民意


至於1926年以前與狀況,以及以上的解說地圖,以後我發表時再補了



[ 此帖被hqq在2015-09-05 13:03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9-05
戰後路名也有一個很有趣,美村路



美村路現在是臺中市區南北向的主要道路之一
我本來以為「美好村莊」之類的寓意
哈,原來是通到「美國人的村子」而得名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9-05
一直觉得日本的街道命名方式非常神奇。
bon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9-05
这个地名系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hqq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9-05
戰後町、丁目被地籍沿用,改稱段、小段,地籍系統則與地址系統(路街巷弄號)分離。
(戰前兩者是合一的)
至於里鄰,變化甚大,早期市區的里分很細,郊區的里很大,近年多又扭轉,
以臺中市中區為例,基本上中區目前各里,大小相當於日本時代的町。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9-05
如果街道格局整齊,日式町目也是挺好的,街路名簡單,而且住址和地籍系統一致。

但如果街道格局很亂,日式町目加上番號(每個町有自己的編號規則,通常是由最重要的建物開始編)就很難尋找了。不幸的,日本城市大多是這種。

「日本的住址很難找的原因是很多建築物外面沒有貼門牌號碼,因此在找住址時很難找到基準點,也無從得知「町名」和「番」的範圍。而且日本仍有許多地方的新制門牌編碼還沒完成。也就是說,在日本,就算看到門牌,也無法成為找地址的參考。在東京,大部分的建築物甚至根本沒掛門牌,所以沒有定位的參考點。因此就算手邊有地圖,也不見得知道自己在哪裡。」

之前我看新聞,連東京的郵差都非常苦手。政府開始把主要的「通」命名,想推廣「第二套地址」,就是線狀的「通」+「第幾號」,成效如何還待觀察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9-08
回 hqq 的帖子
hqq:如果街道格局整齊,日式町目也是挺好的,街路名簡單,而且住址和地籍系統一致。
但如果街道格局很亂,日式町目加上番號(每個町有自己的編號規則,通常是由最重要的建物開始編)就很難尋找了。不幸的,日本城市大多是這種。
「日本的住址很難找的原因是很多建築物外面沒有貼門牌 .. (2015-09-05 13:14) 

「日本的住址很難找的原因是很多建築物外面沒有貼門牌號碼,因此在找住址時很難找到基準點,也無從得知「町名」和「番」的範圍。而且日本仍有許多地方的新制門牌編碼還沒完成。也就是說,在日本,就算看到門牌,也無法成為找地址的參考。在東京,大部分的建築物甚至根本沒掛門牌,所以沒有定位的參考點。因此就算手邊有地圖,也不見得知道自己在哪裡。
-------------------------
这段话有日语翻译过来的味道。。。。  你在日本上学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