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37阅读
  • 33回复

[省直管县]地级市就如阑尾——湖北省三县省直管14年样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6-30
  
    

省管县样本:湖北三座城市的十四年2008-11-10 08:47: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一个“丙等县”的变迁
湖北省潜江市章华中路。傍晚的阳光铺撒在行人的脸上。

遥远的当年,徐一平80多岁的祖父曾经驾着一叶扁舟,在这里摆渡出行;在同样的地点,供职于潜江市交通局的徐向记者描述着10多年前的这座城市的时候,他的车正行驶在52米宽的水泥马路上。

沧海桑田。

14年前,城区不足10万人口的潜江市隶属于荆州市管辖。

彼时的潜江,是荆州辖内出名的弱县市,多年经济发展指标在全地级市所辖十三个县市中排名倒数几位,被笑称为“丙等县”。

按照潜江政协副主席廖盛荣的回忆,潜江的干部去地委开会,“不敢坐前面,地位不行。”

14年后,2008年5月,湖北省2007年十强县市区排名出炉,潜江榜上有名且位居第四,并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过10亿的县市。

而在同年的GDP成绩单上,仙桃则以190.40亿元在县市中排名第一,另一座直管市天门也紧随仙桃和潜江之后,排名全省第三。

1994年,已经注定成为这座城市的分界点。

1. 三市直管:妥协的产物
如今中央推动、各地普遍试验的省直管县或强县扩权体改蔚成风气,但当年天门潜江仙桃三市实现直管,对于湖北省决策层来说,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市直管,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

年过古稀的郑仁义1994年时任潜江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现在聊起来,他还对当初沸沸扬扬的“三市合分”争论记忆犹新。

当年湖北出于区域权力平衡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考虑,将荆州地区大卸三块。这边荆门率先领京山、钟祥自成一市;那边天门、潜江和仙桃亦被划离荆州,省里拟组此三市成立一个新的地级市,即“江汉市”。

出乎高层的意料,刚脱离地级市管辖的天潜仙三市,在江汉市的成立问题上陷入争议。

在三座城市中,仙桃的经济实力相对最强,省里有意将地级市首府设在仙桃,并提前在此成立了江汉中级法院、检察院。该市亦闻风而动,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为“江汉市府”的落户倾力准备。

然而,当时这并未明文的决定遭到了潜江的反对。

潜江担心,一旦成立新的“市辖市”,江汉油田会面临从潜江分离出去的命运;这个支撑着40%地方财政收入企业的离开,将使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发放都成问题。

钟祥市此前的遭遇已经让当时的潜江人警醒。该县划归荆门后,其磷矿税收直接和荆门市接头,导致钟祥财政收入严重缩水。

“虽然经济实力不强,但潜江从来不欠干部的工资。”郑仁义对记者说,由于有油田的支撑,潜江的财政向来是三个城市中最充足的。

起初,潜江以老干部的名义组成上访团,到国家民政部反映情况,后来“越闹越大”,以至于在人大会议上联名写信给时任国务院的一位领导。

由于地方意见不统一,江汉市迟迟没有批下来。高层最终决定,天潜仙各自独立互不隶属,统一直接归省里直管,行政级别上则做了“比县级市高半格、比地级市低半格”的平衡设置。潜江政协副主席、时任副市长廖盛荣引述当时中央一位领导的话:“对省里来讲,不就是喝茶多摆个杯子,吃饭多放个椅子嘛”!

廖盛荣笑言,谁也想不到,当年为“避免扯皮”而试行的湖北省直管体制试验,如今则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力推下遍地生根!

在当时,实现直管的三座城市被外界称为“私生子”,意为地位尴尬、不受承认的城市。

尽管如此,三座城市却都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打算。

“当时专门在露天开了一个直管市成立大会,也是10月,那天很冷。”原潜江市政协主席程家弼对记者回忆。

天门市一位原城建局的干部直言,那时并没有谁认识到,这种体制变化将会给这些新生的副地级城市带来什么。

无论如何,三个难兄难弟终于率先脱离了一个行政主体的掣肘,行进到崭新的历史起点前。当时距国内省直管县的集体尝鲜时代提早了足足有十年。

2. 行政提速记者在潜江、仙桃采访的几天里,几乎所有被采访者在回忆时都表示,行政效率空前提高,是省直管后第一时间里感受到的最强烈的变化。

徐一平告诉记者,1995年时市里要增开几趟省内长途班车,没有去荆州市,而直接上报省交通厅。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省里的批复当月就下来了。

省直管以前,须先报到荆州市交通局、再转经荆州市政府上报省里有关部门,这样等到上面批下来,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多的时间。

正是由于上下直达反馈渠道的畅通,不出几年,潜江的交通规划及路网建设规模就开始超过周围的其他县市。在交通部指定了8个农村路网示范点,潜江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脱颖而出,在湖北独占一席。

潜江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吴启柏告诉本报记者,中间层的存在和介入,增大了行政的风险和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

地市级政权,一度被县市官员形象地比喻为行政“阑尾”:平时作用不一定很大,但出问题的时候要命的疼。况且,这个供着上百个局委、人员编制是下面县市好几倍的政权,往往没有真正的决策权,“却有给你小鞋穿的权力”。

“毕竟,你无法绕开它。”

刘明刚对此体会颇深。现任潜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他,曾经在该市直管后的第二年出任主抓经济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刘告诉记者,潜江曾经有一个高效连铸保护渣的工业项目,在直管前经过上报荆州地委、经报省直部门、再报到国家经贸委,仅申报工作就花去了半年多的时间。

而今年,一个规模大得多的同类项目只走了1个多月的程序就被批下来了。

刘认为,直管后行政效率的提高还表现在信息沟通的常态机制上。一般来说,中央在元月份开会形成的精神和决议,经过层层传达和消化,差不多要到7月份才能落实到基层。而直管市的相对优势在于:很多事情都做完了,其他县市可能还不知道。

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在重大事件的处理上,省里往往直接参与协调,事件解决从而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群策群力。

1998年,潜江市幸福城市信用社由于10余名高管人员和工作人员违纪违规经营,爆发17.6亿元金融风波。危情之下,省高层领导直接赶赴潜江,并组织银行、保险等10个部门及有关职能科室的负责人举行联席会议,充分调动行政和社会资源,从而使问题得到快速化解。

“这种直接迅捷的解决方式,在省直管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刘明刚表示。

3. 截留层的消失37%——这是一位时任潜江市副市长专门计算出的省直管前财政拨款的平均截留比例。

款项截留,对于多级并存的政府结构来讲,是“预算之中的事情”,再正常不过。

“中央拨付的项目款,经过省里抽取、地市截留,最后到县市基层就不多了。如果中间有腐败挪用的话,大量资金甚至根本到不了基层。”上述潜江市的人士表示。他称,有些不大的项目,中间层也要来涉及,比如市里会颁布规定,你必须要有他们的认定和审核,这背后其实就是变相截留。

这些截留款项,加上从下面县市收取的各种规费,大多用在了地级市的办公财政支出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做了一个统计,以一个中等地级市为例,其地厅级干部约20人(有的更多),县处级干部200人,科级干部1000人,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在1万人以上,每年光工资就要财政支出2亿左右,再加上后勤、办公经费等,一年一个市本级的财政支出要5亿左右。

“全国260多个地级市,大部分扮演了‘县乡抽水机’的角色。”张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经多方求证后,记者了解到,除了减少了一级政府的财政截留,省直管后三市财政负担的减少还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没有了固定规费的缴纳。以前潜江每年要向地市上交各种规费达6000万到8000万之多,这些资金被官员戏称为“孝敬钱”。

二是少了一级领导的迎来送往。很多县市每年都有大量时间花在接待地级市官员的来访和检查工作的层层官员上,这里面除了账面上的接待费用,更多的隐性支出很少有人能算得清。另一方面,大量的迎来送往也消耗了地方官员的主政精力。

三是中间的风险和寻租环节消失了。财政收支直接和省财政厅接轨,挤兑了中间环节的寻租空间。以往,中间环节的行政效率和各种不确定的行政风险,会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和经济发展。

天门市财政局的一位老干部对此深有体会:对于基层来说,多一个婆婆,往往不是多一份保障,而是多一份风险;很多工作的停滞不前、乃至经济案件的事发,都是在中间的审批环节中出了问题。这笔帐是一个未知数。

仙桃市发改委的一位人士表示,在地级市管理之下,县市并没有太多同国家和省里直接打交道的空间以申请财政支持。据说,如果往省里面跑多了,上面会认为你在抢其他县市的指标。

截留层的消失,加上经济决策上的放权,使城市得以自谋税收大计,扶持做强地方企业。两种因素相叠加,使三市财政收入前所未有地充实起来。

潜江市财政档案显示,直管前的1993年,其财政收入为1.4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到2000万。2007年,潜江完成地域性财政收入17.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分别是14年前的11.8倍和19.3倍。

府库银两的增多,造就了三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仙桃GDP达到190.4亿元,居全省县市区之首。由于该市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丰足,仙桃还被评为全省A级金融市。

“直管以后,很多决策由你把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潜江市委副秘书长吴启柏告诉本报记者,国家重大项目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能够通过省里直达三市。而地方账上有多少银子、养活机构人员要用多少钱、能拿多少钱出来搞建设,清清楚楚,这样心里就会很有底。

4. 决策自主
潜江市张金镇,东郊500亩的土地上机器轰鸣。数月前,湖北齐力华盛铝业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的新厂区竣工,有意在这里延续一个当年乡镇企业的传奇。

1995年,华盛铝厂筹划动土兴厂之时,张金镇还只是潜江西南边陲的一个无人问津之地。现在,它已经是多年的“湖北乡镇企业十强乡镇”。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2亿元,人均GDP达到2.98万元。

担任过张金镇镇委书记的张明刚经历了这里的创业时代。当年华盛铝厂初建时,急需一大笔资金,而一般而言乡镇企业很不容易申请到大宗银行贷款。

“但这个企业生逢其时。”张明刚告诉记者,当时潜江由省直管后,大量决策权已经下放到市里,其中包括限额审批与协同申报乡镇企业贷款的职权。

经过市政府的直接沟通和协调,银行和省里高层亲自下来考察,大家在镇上拍板表态,要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

后来,这个铝厂为该镇的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2002 年,张金镇被国务院体改办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在直管市产业经济“大跃进”的时代,张金的崛起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原潜江市政协主席程家弼还清楚地记得,1993年以前,潜江的招商引资金额还是零。

“决策不能自主,申报和审批程序冗繁,企业不敢贸然前来投资。”很长一段历史,坐拥丰富的油气盐资源、又有江汉油田落地的潜江,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工业。

成为省直管市后,潜江逐步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自主确定了产业振兴战略。市里加强了与江汉油田的联系,协同建立了“石油—机械—化工—纺织”的一整套产业链,并利用潜江的地下资源发展出配套的工业体系。十年中,潜江成立了三个经济开发区、四个工业园,不少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纷纷落户。

目前,遍布开发园区的石化、冶金、制药、纺织四大产业,已经成为潜江经济的支柱。随着油田资源日渐枯竭,它们当为这座城市的未来转型谋篇布局。

潜江的东邻仙桃,这个曾遍唱着“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地方,如今亦沧海桑田,成为民营企业之乡和华中纺织基地。

刚从仙桃市市长任上出任省民政厅副厅长的陈吉学也将此变化归功于省直管体制。他说,1994年设立为直管市后,仙桃利用政策体制转变和权力下放的机遇,实施开放强市战略,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引来了一批新的产业,使仙桃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变革。

陈吉学介绍,仙桃的民营企业从那时起步,经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建材等产业为主体的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产品外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武汉城市圈的9市共荣格局中,仙桃和其他两个直管市均以与地级市同等的身份和地位,参与到更大的产业发展平台上来。下一步,则是努力将仙桃建成武汉“千亿元产业”的加工配套区、建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集聚区。

“回顾仙桃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我觉得就是一个不断受益于体制创新的历程。”陈吉学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三座城市的人们都有这个共识,即产业经济的快速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制改变带来的决策自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相较于如今大多数落实扩权的县市,天潜仙三个省直管市在14年前就具备了更为重要的条件——不仅是财政直管,而且是行政直辖,这比现在的“扩权县”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本报记者也从潜江市委获知,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在今年的一次干部会议上鼓励三个直管市:“只要国家法律、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你们就可以大胆尝试、放手试验。”

5. 经济整合之思
硬币亦有两面。

当年三市合分之争遗留下来的裂痕,多年后仍然可以轻松地从采访对象的言谈中捕捉到。关于“地位”和“名号”的争议虽已成往事,但至今还在悄悄影响这三个邻居的共同远景。

“每次省里公布‘十强县市区’的排名时,三市的市长首先会找自己和另外两座城市的名次,如果发现落后于它们,就感觉很没面子。”一位接近三市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

这种私下的竞争甚至表现在“跑部钱进”上面。“都是直管市,政策空间是一样的,就看谁会拉项目、谁和省里关系搞得好。”

一条横贯东西的高铁,最近就让这几座城市的人们沉不住气。这条过境湖北的沪蓉客运专线从武汉一路向西,境内将设7个车站。规划者未曾料到,高铁车站的设置地点居然引发了三个直管市之间的口水战:大家都希望将车站设在自己本市的地盘上。

最终,潜江和天门(仙北)两地得以设站。尽管仙北与仙桃仅一江之隔,仙桃的官员们还是着实惆怅了一把。

不仅仅是口水战。从天门去往武汉的乘客们发现,路经仙桃、投资6个亿的天仙一级公路两年来正在等待两地的最后拉锯:他们不得不让高速客车在低等级公路上多颠簸42公里,而车主每月要额外消耗4500元。

关于为何阻止天门客车路经仙桃,仙桃市运管处的工作人员如此解释:“仙桃的车主们担心,如果天门的客车经过仙桃城区,可能会争抢客源,引发矛盾。”据说,天门也不允许仙桃的客车对开;仙桃人要去天门,得徒步走过汉江大桥到仙北去乘车。

“三市都是一衣带水的兄弟,如果互不服气,互掐脖子,倒霉的是百姓,吓跑的是客商,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上述接近三市高层人士认为,守土有责自然没有错,但在同一屋檐下,还有一个全局观念,只有互相支持,才会把蛋糕做大,三个和尚才会有水吃。

在长期参与三个直管市经济调研的新华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张先国看来,三市经济各有优劣。

仙桃离武汉最近,经济活力较强,但其境内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又以外向型的轻工纺织为主,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难逃经济环境的侵蚀。

潜江工业基础较扎实,财力最为雄厚,但资源枯竭的情势不可避免,甚至已经影响到工业经济。目前,部分大企业已将总部或研发基地悄然搬离潜江。

天门一直是华中地区有名的“侨乡”,据称有28万天门老乡旅居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几年天门市工业也有一定发展,但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市,天门的经济活力相对较弱。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教授伍新木告诉本报记者,省直管虽然给城市带来了珍贵的自主,但另一方面,分散的决策权力和产业规划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恶性竞争。

比如,在农业生产上会涉及水系水网的争夺、工业上则涉及跨区域原材料配置、产业链的建立与整合等等问题。

“直管县市的行政区划空间和资源整合余地不如地级市,这就需要大家重视合作,需要在行政上共同探求共赢的智慧。”伍新木表示。

如今进入操作阶段的武汉城市圈,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作为“1+8”城市圈中的三员,天潜仙已经开始注重在区域经济上实现产业的角色分工和协调发展。在不久前公布的城市圈综改区整体方案中,每个区内的城市都被赋予了经济发展的角色定位,备受三地人们关注的城际公交也已经在规划中。

不久前,三市市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均表示,三市面对的是一个国际、国内的大市场,大家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和共同发展。

湖北省省委书记罗清泉在今年年初的人代会上亦提出,要把三市合作发展作为一个课题,请各位市长认真研究。

至今仍共用一个电话区号的三座直管市,至少已经看到了一个“黄金三角”的可能性未来。

(感谢新华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张先国对本文采访提供的重要帮助。)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聂春林 周呈思)

闭合型人事圈在三座直管市采访时,天门市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这里当干部,就要有一直‘窝’在这里的心理准备。”

潜江人大主任刘明刚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潜江历届领导干部,90%以上都被圈在了这个城市,没有向外的流动的机会。一般来说,在市委和政府岗位上干到了一定年龄,就进本市的人大政协,自己消化、内部流动。

刘本人也是遵从这样的体制惯性。他1996年出任潜江市委常委,后从副书记岗位然后转至人大。从出生开始,他没有真正离开过这个城市。

这种闭合性人事体制,让三市官员们感觉自己的从政前景甚至不如低他们半个级别的县市:由于有一个中间地级市的台阶,他们上升或对流的渠道反而畅通。

“在省直管市,五年下来有1到2个外调岗位指标就算很不错了。”刘明刚苦笑。

吴启柏告诉记者,前不久在省委组织部的一次座谈会上,三市提出为老干部争取个“名分”,省里研究后,最终给了几个处级名额“作为安慰”。

三市干部人事流动性偏弱,已经影响到当地的政经生态。

在三市的采访中,众多官员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官员要有一个职位预期的激励机制。新华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张先国告诉本报记者,从政者通常会对政治升迁持有预期,如果这个升迁或流动的渠道被封住了,激励机制就会因职位预期的丧失而失效。

如果取消地级市呢?

“如果不存在中间地级市的这个台阶,其他县市都省直管了,这个激励机制就正常了。”张占斌表示,现在三市的闭合型人事圈状况,属于体制“窜进”过程中,改革的不配套、不平衡使然。

张认为,在其它县市没有实现直管的情况下,直管市的级别地位才比较尴尬,以致出现在干部流通体制上两头落不着的情况。

事实上,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有曙光撒进。

2007年初,时任湖北省长罗清泉宣布,除恩施自治州和市辖区外,赋予全省所有县(市)政府享受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定调,要求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县(市)体制。

然而,在各地对“省直管”呼声四起之时,张先国则表示要警惕“一刀切”式的改革路径。他认为,省直管县,一定要因地制宜。

“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可以实行省直管县;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地区,其自我造血功能不强,需要地区内部的平衡和支援,而直管后省里难免因直管的县市太多而顾此失彼。你叫它独立,生存都有困难,又怎么会有发展呢?”

地市级官员群体的利益如何协调与保证,也许是关乎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张占斌认为,需要在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寻求解决方式,但减少中间层级的行政体制改革大方向不能变。

“智慧、勇气和耐心,一样也不能少。”张占斌意味深长地说。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1-06-30 13:40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6-30
湖北人最大的弱点就是窝里斗。

好端端的一个江汉平原(荆州地区),硬要分设为多个单位。
尽快设立荆州,江汉平原才有希望。下属所有的市县(荆门、天门、潜江、仙桃、洪湖、监利...)都是阑尾。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6-30
好吧~让这些舞文弄墨者吹吧,“2007年初,时任湖北省长罗清泉宣布,除恩施自治州和市辖区外,赋予全省所有县(市)政府享受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难道说,现在的湖北走了回头路?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30
可笑之极!!

湖北省的三个直管市全是垃圾。

以下为宜昌市东部4市、区与三直管市1-4月部分经济指标



人口情况
        仙桃市                       1175085
潜江市                        946277
天门市                       1418913
夷陵区                         520186(其中1500人属于单列的三峡坝区)                
宜都市                         384598
当阳市                         468293
枝江市                        495995


[ 此帖被大家好在2011-06-30 14:5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6-30
夷陵区、宜都市、当阳市人口加在一起也没有天门多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6-30
潜江市当局2007年就出手打脸了 ,称“市(州)对个别县(市)可能存在有“扶优”的偏爱”。




2006年以来,潜江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体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幅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居上游水平。现根据省经济委员会、省统计局反馈的有关2006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情况和2007年1-5月主要指标与宜都、仙桃、天门三市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2006年县域经济主要考核指标与三市比较

    (一)地区生产总值

    在四市中潜江总量居第2位,增速居第2位。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7497.17亿元,同比增长12.1%。潜江地区生产总值125.28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总量排名:潜江GDP总量居第2位,排在第1位的是仙桃(162.51亿元),第3位是天门(122.30亿元),排在第4位的是宜都(69.62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居第2位,宜都居第1位(29.6%),天门第3位(12.0%),仙桃市第4位(10.60%)。

    从人均GDP占有量看,潜江排在第2位(13299元),宜都第1位(18111元),仙桃第3位(11828元),天门第4位(8767元)。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总量排名:潜江居第3位(4994419万元),天门居第1位(766863万元),仙桃第2位(703216万元),宜都第4位(231869.70万元)。

增速排名:潜江居第2位(14.9%),宜都第1位(17.73%),仙桃第3位(14.49%),天门第4位(14.8%)。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量排名:潜江居第2位(526138万元),仙桃第1位(624949万元),天门第3位(508135万元),宜都第4位(263856万元)。

增速排名:潜江居第2位(30.88%),宜都第1位(34.14%),天门第3位(28.3%),仙桃第4位(13.69%)。

    (四)农民人均纯收入

    从绝对数上看,潜江居第3位(3813元),仙桃第1位(4190元),宜都第2位(4009元),天门第4位(3658元)。

增速排名:潜江居第2位(12.23%),宜都第1位(14.84%),天门第3位(11.76%),仙桃第4位(9.74%)。

    (五)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从结构比例上看,潜江居第3位(62.09%),宜都第1位(66.26%),仙桃第2位(62.33%),天门第4位(60.03%)。

    (六)工业占GDP比重

    潜江居第2位(41.44%),宜都第1位(43.91%),仙桃第3位(40.10%),天门第4位(33.52%)。

    (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潜江位居第4(33.53%),天门第1(38.90%),宜都第2位(36.91%),仙桃第3位(33.59%)。

    (八)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潜江位居第3位(16.60%),宜都第1位(45.30%),天门第2位(17.50%),仙桃第4位(14.30%)。

    (九)工商税收增长速度

    潜江位居第3位(16.28%),宜都第1位(35.91%),天门第2位(20.84%),仙桃第4位(12.87%)。

    (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潜江位居第2位(166.30%),宜都第1位(197.90%),天门第3位(157.80%),仙桃第4位(153.70%)。

    从上述全省县域经济2006年度发展考核评中价的15个主要指标看,四个市的考核情况如下:

    潜江市:排到第1位的指标无一项,排到第2位的有9个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速长速度、工业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长速度、农均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其他指标:排在第3位的有5项,排在第4位的有1项。

    宜都市:排在第1位的指标有10项,排在第2位的指标有2项,排在第3位的无一项,排在第4位的有3项。

仙桃市:排在第1位的指标有3项,排在第2位的有2项,排在第3位的有4项,排在第4位的有6项。

    天门市:排在第1位的指标有2项,排在第2位的有2项,排在第3位的有6项,排在第4位的有5项(详见附表)。

    潜江市2006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排名位次较上年后移,其原因:

    一是2006年、2005年两年的考核方案有所变动,对2006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权重分值作了调整,对发展速度的分值有所提高。

    二是存在不可比因素:直管市由省直管,县(市)由市(州)管理,而市(州)对个别县(市)可能存在有“扶优”的偏爱。

    三是地区生产总值块头不大。

    四是潜江市速度指标在全省排名较上年后移,主要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工商税收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不大。

    五是工业经济效益总指数不高,缺少科学含量高的大型工业项目单位来拉动。

    二、2007年1-5月主要经济指标与三市比较

    1、GDP总量(一季度)在四市中居第2位,增幅居第3位。

    一季度全省GDP总量为1738.46亿元,同比增长12.0%。

    总量排名:潜江GDP总量(30.13亿元)居第2位,仙桃第1位(34.31亿元)、天门第3位(21.11亿元)、宜都第4位(17.67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第3位(12.0%),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宜都第1位(18.5%)、天门第2位(12.6%),仙桃第4位(10.3%)。

    2、财政总收入总量和增速在四市中均居第1位。

    总量排名:潜江市第1位(7.09亿元)、宜都第2位(4.02亿元)、仙桃第3位(3.61亿元)、天门第4位(1.94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市1位(37.9%)、宜都和天门并列第2位(36.3%)、仙桃第4位(17.3%)。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和增速在四市中均居第1位。

    前5个月,全省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3.43亿元,同比增长25.0%。潜江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40.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

    总量排名:潜江第1位(1.80亿元)、仙桃第2位(1.42亿元)、宜都第3位(1.34亿元)、天门第4位(0.91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第1位(37.9%)、天门第2位(40.1%)、宜都第3位(33.1%)、仙桃第4位(14.8%)。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四市中居第2位,增速居第3位。

    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32.33亿元,同比增长20.0%,潜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93亿元,同比增长21. 5%,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总量排名:潜江第2位(19.93亿元)、仙桃第1位(19.95亿元)、天门第3位(11.86亿元)、宜都第4位(11.04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第3位(21.5%)、宜都第1位(25.8%)、天门第2位(24.6%)、仙桃第4位(21.1%)。

    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量居第1位,增速居第4位。

    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03.65亿元,同比增长25.7%;潜江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8.81亿元,同比增长20.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总量排名:潜江第1位(108.81亿元)、仙桃第2位(62.91亿元)、宜都第3位(34.90亿元)、天门第4位(27.29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第4位(20.6%)、天门第1位(72.0%)、宜都第2位(43.6%)、仙桃第3位(32.3%)。

    6、利润总额潜江总量居第1位,增速排在第4位。

    前5个月,全省实现利润227.35亿元,增长87.9%,潜江实现利润为7.65亿元,同比下降33.6%。主要原因是江汉油田的原油价格每吨下调300-400元所致,油田分公司今年1-5月实现利润5.40亿元,同比下降89.4%。

总量排名:潜江第1位(7.65亿元)、宜都第2位(2.20亿元)、仙桃第3位(1.81亿元)、天门第4位(1.42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第4位(-33.6%)、天门第1位(65.1%)、宜都第2位(62.3%)、仙桃第3位(25.3%)。

    7、利税总额在四市中排名第1位,增速却排在第4位。

    前5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47.32亿元,同比增长54.0%,潜江却下降19.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3.1个百分点。

总量排名:潜江第1位(14.20亿元)、仙桃第2位(3.98亿元)、天门第3位(3.40亿元)、宜都第4位(2.90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市第4位(-19.1%)、天门第1位(75.3%)、宜都第2位(59.0%)、仙桃第3位(21.9%)。

    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四市中居第2位,增速居第3位。

    前5个月,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276.55亿元,同比增长34.2%。潜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30亿元,同比增长4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

    总量排名:潜江第2位(19.30亿元)、仙桃第1位(19.45亿),天门第3位(11.96亿元)、宜都第4位(11.84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第3位(41.6%)、天门第1位(47.1%)、宜都第2位(43.8%)、仙桃第4位(30. 2%)。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在四市中排名第3位,增速排名第2位。

    前5个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4.00亿元,同比增长16.0%。潜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2亿元,同比增长15.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总量排名:潜江第3位(22.12亿元)、仙桃第1位(34.87亿元)、天门第2位(28.64亿元)、宜都第4位(10.51亿元)。

增速排名:潜江和仙桃并列第2位(15.0%)、宜都第1位(16.5%)、天门第4位(14.8%)。

    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绝对额在四市中排名居第2位,增速居第4位。

    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85元,同比增长18.4%。潜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5元,同比增长8.4%,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从绝对数看,潜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5元)居第2位、仙桃第1位(2355元)、天门第3位(1877元)、宜都第4位(1787元)。

    增速排名:潜江第4位(8.4%)、天门第1位(17.9%)、宜都第2位(16. 2%)、仙桃第3位(8.6%)。

    综合分析,前5个月,潜江的10项主要经济运行的特点如下:

    一是多数总量和增速指标排名在前1、2位

    1)排名第1位的指标有7项,其中总量指标5项: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业企业利润和利税总额、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指标2项: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排在第2位的指标有4项,其中总量指标有3项: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指标1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排在第3位的指标有4项,其中总量指标1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指标3项: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4)排在第4位的有5项,其中总量指标1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指标4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二是有四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前5个月,潜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1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

    三是一季度GDP增幅与全省的平均水平一致

    四是有4项的指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利润的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1.5个百分点;利税总额的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3.1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三、对策及建议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潜江市经济运行质量良好,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优势,努力缩小与上述三市的差距。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组织、协调好市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工作,力争在全省考核中再度挤入第一名。现就作好潜江市县域经济发展及评价考核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市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市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工作,涉及潜江市的方方面面,必须加强组织和领导。凡是涉及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部门,在报送相关指标数据,特别是年度数据时,必须报市负责市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有关领导审核,同时加大对区、镇、处、场工作目标考核力度,激励各地争先创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各部门负责的市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在2007年可能发生变化,将新增加一些诸如劳动就业、环境保持、社会综治、节能降耗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各项考核指标的权数,也可能调整,因此,各部门要关注省对应部门的变化,并上报好本部门所负责上报的经济、社会指标数据。

    (三)坚持“有保有争”的原则

    “有保”就是有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工业增加值等,潜江市基数大,大幅度地增长较为困难,而且这些指标大多在2006年排全省前10位,要保证其正常发展。“有争”就是有些经济发展社会指标,像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社会保险参保率、实际利用外资等,基数低,潜力大,而且这些指标在2006年在全省排位较上年后移,要确保在全省争先。坚持“有保有争”的原则,就是要将潜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向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方向,实现潜江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突出重点,注重潜江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2006年,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权数,占综合指数的53%(即总分值为53)其中速度指标占29%,后劲指标占8%,效益指标占3%,环境建设指标占13%。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推进,属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发展指标,其重要性将更显其重,其权数2007年可能会增大。而2006年影响潜江市在全省位次的指标,主要就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类指标之中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标。因此,潜江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

    潜江要继续领跑全省县域经济,必须抓住主要着力点,集中力量,坚持不懈,重点突破。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一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路子,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要抓好企业扭亏增盈,加强对亏损企业的监测分析,特别是对名优产品企业的指导帮扶,促进企业扭亏增盈。

    三要加大调整存量资产的力度。充分发挥技术改造资金对调整存量资产的作用,注意技术改造与企业改组相结合。

    四是加快开发区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要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真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生产力发展的重心,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

    五是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全力支持金澳科技打造“百亿企业”,抓好华润化肥6万吨二甲醚及60万吨尿基复合肥、永安药业3万吨牛磺扩规、远达化工钛白粉、江汉油田盐化工等项目的建设。

    (二)坚持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二要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即期消费。重点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变预期消费为即期消费。

    三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四要完善消费环境和政策,改善居民住、行条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消费。

    五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娱乐、中介服务、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质量和档次。

    (三)加快建设节约型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能源意识。综合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重点抓好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进技术进步,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盘活土地存量,促进节约用地。

    (四)不断扩大“大开放”,加快招商引资发展步伐

    实施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吸引大企业,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来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想破解新难题,用新举措实现新发展。

    二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完善招商引资办法,明确规定招商政策、项目安置、土地供给、奖励优惠等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指导性、要充分发挥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的主渠道作用,不要怕外地客商赚钱,更不要怕他们赚大钱,要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招商机制。

    三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边建设、边招商,舍得给钱,舍得给人,舍得给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建设,引导主导产业和新型产业向园区集中,全面实施满园工程。

    (五)强力改善“大环境”,不断争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一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营造良环境。二要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规范执纪执法行为,对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下重锤抓查处,增强环境整治的震慑作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6-30

2007年1-5月: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潜江第1位(1.80亿元)、仙桃第2位(1.42亿元)、宜都第3位(1.34亿元)、天门第4位(0.91亿元)

2011年1-4月: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宜都:4.2678亿 潜江4.0212 亿 仙桃 3.8850亿  天门 2.6678亿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6-30
引用第3楼大家好于2011-06-30 14:39发表的  :
可笑之极!!
湖北省的三个直管市全是垃圾。
以下为宜昌市东部4市、区与三直管市1-4月部分经济指标
.......

你要想,如果不直管那就更垃圾了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6-30
全省县直辖了之后,肯定到时候也有人找理由的
做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向小平同志学习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6-30
看不到前途的团队,永远不会是有战斗力的团队。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6-30
江汉平原是湖北的膏腴之地,人口聚集度比其他县市都高。就这水平,已经是相当失败了。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6-30
引用第5楼大家好于2011-06-30 15:05发表的  :
潜江市当局2007年就出手打脸了 ,称“市(州)对个别县(市)[/color]存在可能有“扶优”的偏爱”。
.......

个案并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意义。
实际上,湖北的三个直管市的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湖北除了武汉郊区的几个县市以及像宜都这样个别异军突起的典型,一直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相对于同处江汉平原的原荆州地区的县市。这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1-06-30 16:46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6-30
回 11楼(東七區) 的帖子
如果是在二十年前农业立本的时代,这一结论没有错。
而现在,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除了大城市的郊区,平原地区都是各省经济发展的洼地。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6-30
Re:回 11楼(東七區) 的帖子
引用第13楼境由心造于2011-06-30 16:51发表的 回 11楼(東七區) 的帖子 :
如果是在二十年前农业立本的时代,这一结论没有错。
而现在,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除了大城市的郊区,平原地区都是各省经济发展的洼地。


你都是平原;别人有一半是山地,就连种地都不行。
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山地的条件都不如平地。修路、建房子,通水通电,无论是哪一样,山地的成本都比平原高很多。
换句话说,就算是总面积一样,你的有效面积都是人家的好几倍。
等你的GDP是人家的好几倍,你再来说话吧。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6-30
引用第12楼境由心造于2011-06-30 16:35发表的  :
个案并不具备普遍的代表意义。
实际上,湖北的三个直管市的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湖北除了武汉郊区的几个县市以及像宜都这样个别异军突起的典型,一直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相对于同处江汉平原的原荆州地区的县市。这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要跟谁比才对??

宜昌地区不拿宜都出来

拿夷陵区行不行。拿当阳、枝江行不行?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6-30
省直管县市,对于商人来说,的确有好处。
花比较少的资源,就能搞定某些事情(比如拿地什么的、反调控、反反垄断之类的)。

楼主估计就是这样的人。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6-30
回 15楼(大家好) 的帖子
在湖北有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经济发展的也只有武汉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其他的城市自保尚且成问题。
假如省直管的是宜都、当阳、枝江而非潜江、仙桃、天门,又会得出怎样一个比较的结果,有没有可能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6-30
回 17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在本坛,天门一直被当做省管县失败的典型: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51209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6-30
不知道是不是普遍规律,有待商议......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6-30
回 18楼(幻象岭) 的帖子
十几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能够称得上异军突起的也就是宜都一个县市而已。
假如天门没有被直管,可能更失败,天门的发展虽然不怎样,比起曾经同属荆州地区的监利、公安等县市如何?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7-01
Re:回 18楼(幻象岭) 的帖子
引用第20楼境由心造于2011-06-30 20:08发表的 回 18楼(幻象岭) 的帖子 :
十几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能够称得上异军突起的也就是宜都一个县市而已。
假如天门没有被直管,可能更失败,天门的发展虽然不怎样,比起曾经同属荆州地区的监利、公安等县市如何?

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
三市的发展条件那么优越,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实在对不起自己。不与宜都比,也不与汉川比,难道要与边远县市比?我看,谁也不比,就看看自己这么些年来的发展速度吧?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7-01
Re:回 18楼(幻象岭) 的帖子
引用第20楼境由心造于2011-06-30 20:08发表的 回 18楼(幻象岭) 的帖子 :
十几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能够称得上异军突起的也就是宜都一个县市而已。
假如天门没有被直管,可能更失败,天门的发展虽然不怎样,比起曾经同属荆州地区的监利、公安等县市如何?

那就拿大冶、汉川来比吧

照样实现了对直管市的超越。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7-01
Re:回 15楼(大家好) 的帖子
引用第17楼境由心造于2011-06-30 17:49发表的 回 15楼(大家好) 的帖子 :
在湖北有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经济发展的也只有武汉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其他的城市自保尚且成问题。
假如省直管的是宜都、当阳、枝江而非潜江、仙桃、天门,又会得出怎样一个比较的结果,有没有可能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有点好笑吧!

湖北省、武汉市自己都不敢这么吹!

湖北省武汉市对宜昌代管县市的剥削是惊人的。

宜昌市虽然1992年实现了地市合并,但长期以来市区和县市各顾各的,没有实现资源整合。导致在湖北省的主导下,市域经济大失血。

整个大宜昌市被湖北当局压榨走20万左右的国企职工家属、数百亿的国有资产。几乎每个县市都丧失了支柱性企业,人口大幅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宜昌市开始整合残余资源,很多企业虽然分属不同县市的国资委,但却能共享整个大宜昌的资源。新崛起一批企业。

宜都、夷陵区、枝江、当阳也在湖北省吸血后,再次实现崛起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7-01
宜昌地区被湖北当局“搬迁”的部分企业

066(三江航天)
388
238
288
717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7-01
引用第24楼大家好于2011-07-01 08:54发表的  :
宜昌地区被湖北当局“搬迁”的部分企业
066(三江航天)
388
238
288
717
.......

      三江航天迁至孝感,那么其它几个呢?“717”是什么,这可是宜昌的区号啊!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