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58阅读
  • 16回复

[道制]清代道的主官名称为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3-07-31

明代的道 由按察使司的副使佥事分巡某处 布政使司的参政参议分守某处
清代的道 却不再是副使参政的兼职 成为正式官职
此时的各道主官又该如何称呼?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3-07-31
道员,俗称道台。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3-08-01
道员。

清朝地方府以上的重要官员,都以台为尊称:
总督——制台
河道总督——河台
漕运总督——漕台
巡抚——抚台
布政使——藩台
按察使——臬台
盐运使——盐台
道员——道台
知府——府台
学政——学台
提督——提台(武职从一品地位相当于文职从三品<旗职如将军、都统除外>,所以提督出任总督是升官)
总兵——镇台(武职正二品地位相当于文职正四品<旗职如副都统除外>)
副将——协台(武职从二品地位相当于文职从四品)

总督见下属时,自称本部堂
巡抚见下属时,自称本部院
藩臬盐三司见下属时,自称本司
提督见下属时,自称本督

藩臬二司见督抚时,自称司里,不称卑职
道员见督抚藩臬时,自称职道,不称卑职
(六部尚书见大学士时,自称职部)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3-08-01
以山东布政使司的济东泰武临道为例,济东泰武临道为分守道,管辖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四府和临清直隶州。道治设在济南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本道设道员1人,负责辖区内一切政务,兼理驿传之事。
以前我一直以为道员只管他专管的事务,后来才发现是地方大员,相当于府州的直接上级。
外事不决问方舆,内事不决问维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3-08-01
到清代,总督 巡抚 道员都成定员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3-08-01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道员。
清朝地方府以上的重要官员,都以台为尊称:
总督——制台
河道总督——河台
....... (2023-08-01 02:30) 

清代绿营武职地位没你说的那么不堪。
清代官制,同一品级,文官高于武官,满官高于汉官。如果地方上所有二品以上大员齐聚一堂的话,座次是这样排的:将军-总督-提督-副都统-巡抚-总兵,至于从二品的布政使,只能敬陪末座。
清朝制定的地方文武官员相见礼仪中,总督巡抚将军副都统提督总兵之间以敌体礼相见。提督和总兵见总督,都是自中门入,仪门下马,总督都要起身迎送,迎送提督“止堂檐”,即降阶迎送至大门外,如果提督有世职在身,则要“视乘马”。迎送总兵“止阶上”。而司道一级的文官见总督只能大门外下轿,自左门人。总督虽然也要迎送,仅仅“止屏门”,也就是意思一下而已。总兵见巡抚,则“视宾主礼唯均”。至于提督和巡抚,可以说是清代地方文武官员中关系最尴尬的一对,基本谁也不鸟谁。
至于社会地位,在世人的眼里,武职远不如文职。不仅仅如此,就连收入,同一品级武职,虽然俸禄高于文职,但真正的收入大头养廉银远不如文职,综合收入不到文职的三四分之一。这是题外话。
说到清末四川康区平叛,大家都会想到赵尔丰,其实最初真正的主帅是四川提督马维琪,尽管赵尔丰身为建昌道,而且是四川总督锡良的红人,但在四川提督马维琪面前,还是有点不够看。只是在主要平叛战斗结束后,马维琪回成都,委派赵尔丰处理善后。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3-08-01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清代绿营武职地位没你说的那么不堪。
清代官制,同一品级,文官高于武官,满官高于汉官。如果地方上所有二品以上大员齐聚一堂的话,座次是这样排的:将军-总督-提督-副都统-巡抚-总兵,至于从二品的布政使,只能敬陪末座。
清朝制定的地方文武官员相见礼仪中,总督巡抚将军副都统 .. (2023-08-01 20:11) 

我就是说的社会地位呀,实际就是这么不堪。制度什么的都是虚的,我看你不来,制度绝对执行得敷衍,甚至根本就拿制度不当回事儿。我表面上称你一声大人(对于互不隶属的系统,不管官大官小,都互称大人),你还真敢与我对席而坐?
文官,尤其是科举出身,眼睛都是在顶上的,能卖弄点墨水的杂途出身都看不来,何况基本上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武职。
武举在文举眼里,就是个笑话。当时,世族子弟统统考不上功名时,也只能靠武举还维持下门面了(基本上是舞弊,考武举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一定会被其他有功名的世家家里的狗,都保证狗眼看人低的那种。

而且提督由于要吃饭,而巡抚正好掌握着粮权,所以提督不存在看不来巡抚的。提督敢看不起巡抚,巡抚就能在兵粮上玩出花来,还有人主动背锅的那种。发匪之乱时,曾国藩以丁忧之身保举一下塔齐布,塔齐布就升官升得飞起。但即使升到提督,在巡抚骆秉章面前那就是个小弟,服服贴贴的。

发匪之乱后,由于武职滥赏,武官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以副将之衔就补个千总的实缺的都有。以致于不得不改革,编制新军,因为旧体制已经完全玩不转了。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3-08-01
回 chy22 的帖子
chy22:到清代,总督 巡抚 道员都成定员了。 (2023-08-01 17:54) 

清代地方官员中,总督巡抚和道员都是差遣官,总督巡抚相当于中央常驻地方的特派员,而道员相当于省派驻下面的特派员。用的印信叫关防,长方形,总督巡抚用银关防,长三寸二阔二寸,道员用的铜关防,长二寸九阔一寸九。
而自布政使按察使以下到各府州县官都叫正印官,用的印信叫官印,正方形。
布政使银印方三寸一
按察使以下铜印,
按察使二寸七
知府二寸五
知州二寸三
京县二寸二
知县二寸一

道员的主责是司职监察,清代官服补子,武官用走兽,文官用飞禽,但道员例外,跟一品左都御史、三品左都副御史按察使、五品巡察御史给事中一样,用獬豸。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3-08-02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清代地方官员中,总督巡抚和道员都是差遣官,总督巡抚相当于中央常驻地方的特派员,而道员相当于省派驻下面的特派员。用的印信叫关防,长方形,总督巡抚用银关防,长三寸二阔二寸,道员用的铜关防,长二寸九阔一寸九。
而自布政使按察使以下到各府州县官都叫正印官,用的印信叫官 .. (2023-08-01 20:30) 

可以重翻《清会典》《清实录》《清史稿》,了解一下清朝的差遣官的。

差遣官职官化,本来就是正常的。不要以为一种官职是差遣官,就永远是差遣官。

清朝差遣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差遣官本身没有品级,官员本人原来是什么品级,在差遣上还是原品级(拿原官职的工资和补贴,差遣职务自带的补贴除外。差遣中途还可以升官),交差后还是回到原单位上班,或者皇帝给予新的官职。
清朝的差遣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皇帝任命的,职衔前面会有钦差(钦命)等字。如钦差驻藏办事大臣。一种是地方大员任命的,如清末各种局(包括设治局)的会办、委员等。

獬豸补表示是风宪官。不仅道员,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御史、给事中、按察使都是獬豸补。当然,随着清朝官职具体事务的调整,道员不完全负责监察,实际还有很多行政事务,并不完全受补子左右。到台湾建省时,巡抚直接兼理藩司事务,藩司虽名为藩司,但实际负责臬司事务(也就是察锦鸡补负责獬豸补的事),臬司成为台湾道的加衔(只负责道员本职事务)。獬豸补是明朝制度遗留下来的东西,清朝虽然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并没有完全规范化。

这种明朝制度遗留的东西,清朝作出调整,但没有规范化的东西很多。如总督、巡抚、厅同知和通判、设治委员等,都是用的关防(条记,长方形),而不是正印。但并不防碍他们干着正印的实际事务。清朝也作出一定的调整,如督抚的印泥用紫印,而不是用红印。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3-08-02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我就是说的社会地位呀,实际就是这么不堪。制度什么的都是虚的,我看你不来,制度绝对执行得敷衍,甚至根本就拿制度不当回事儿。我表面上称你一声大人(对于互不隶属的系统,不管官大官小,都互称大人),你还真敢与我对席而坐?
文官,尤其是科举出身,眼睛都是在顶上的,能卖弄 .. (2023-08-01 20:29) 

历史上武官地位最不堪、在官场被压制的最厉害的是武功不振的宋明两朝,而清朝,在这方面则拿捏得恰到好处。宋明两朝,特别是中后期,如果有大的战事发生,出任统军之将的基本都是文不知兵的文官,而武官,甚至包括战事发生地在其职守范围之内的高级武官,基本被晾在一边。在清朝,同样场景,出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的,除了朝廷下派的经略大臣,虽然也基本以地方总督为主,但提督也能和巡抚一样,挂个“帮办参赞军务”的头衔,跻身总前委领导班子成员。甚至有以提督身份出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的,如向荣及和春。但以巡抚身份出任此职,恕我孤陋寡闻,没听说过。
至于巡抚和提督的关系,没你说的那么轻巧,可以随便在军力财力和粮草供应上卡脖子。巡抚胆敢这样做,基本会吃不了兜着走。不要拿湘军初兴起时因为编制出身问题在地方上处处受限的特例说事。
你举塔齐布的例子,想必你也应该知道左宗棠在出仕之前也曾经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处做幕僚,因事得罪永州镇总兵樊燮,被樊燮京控,最后连骆秉章都无法庇护,当时骆秉章也劝左宗棠忍让一步和息事宁人,因为以樊燮的身份职务,骆秉章也得礼让他三分。
最后跟你探讨一个话题。在清朝,按制度,总兵听于提督,提督听于总督,而巡抚,最初最多只能节制从二品的副将,直到中期以后,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西等省巡抚兼提督事,以及广西和贵州两省巡抚因改土归流的实际需要,被加“节制通省兵马衔”,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事后因形式所迫,清廷令各地巡抚特别是非同城巡抚节制各镇,此后,巡抚节制总兵以下绿营将官才常态化。请问,清朝的巡抚,兼提督事和令节制各镇的加衔,二者有区别吗?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3-08-02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道员。
清朝地方府以上的重要官员,都以台为尊称:
总督——制台
河道总督——河台
....... (2023-08-01 02:30) 

感谢 竟然只称为道员 没有更高大上的名称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3-08-03
回 xuanxuan 的帖子
xuanxuan:以山东布政使司的济东泰武临道为例,济东泰武临道为分守道,管辖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四府和临清直隶州。道治设在济南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本道设道员1人,负责辖区内一切政务,兼理驿传之事。
以前我一直以为道员只管他专管的事务,后来才发现是地方大员,相当于府州的直 .. (2023-08-01 17:43) 

道员不是地方大员。

封疆大吏就是有资格坐八抬轿的官员,包括总督、巡抚、三品以上的钦差(学政属于钦差,而且都是三品以上外放,可以坐)、将军、都统、提督(武官要求骑马,但七旬以上经恩准可以坐轿)

布按两司因为通管全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地方大员,但不能称封疆大吏。

以下都不能称地方大员。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3-08-03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道员不是地方大员。
封疆大吏就是有资格坐八抬轿的官员,包括总督、巡抚、三品以上的钦差(学政属于钦差,而且都是三品以上外放,可以坐)、将军、都统、提督(武官要求骑马,但七旬以上经恩准可以坐轿)
....... (2023-08-03 07:36) 

清代能称封疆大吏的,只有总督,巡抚,将军都统和驻扎大臣,武职从一品提督都不算。这些官员在《清史稿》年表里有具体记载。
至于大员的定义,还是以清朝文武官员铨选档次分类中的一档——开列,所包含的具体职务比较合适。虽然按常识,吏部主管文职铨选,兵部主管武职铨选,但清朝制度,地方文职中的督抚藩臬,武职中的将军副都统、提督和总兵,为开列缺,即这类职务如果出缺,由吏部文选司或兵部武选司把资格候选人名单开列出来,呈交皇帝钦点。
除了已经跻身封疆大吏的督抚和将军,藩臬二司和提督总兵、副都统属于地方大员,当然还包括品级不高但地位不低的提督学政。
至于道员,也可算是准高干了,按清朝官方制定的地方文武官员相见仪,属官见督抚礼分四档:司道、府厅、州县、佐杂。也就是说,道员见督抚跟布政使按察使的待遇一样,督抚不但要起身迎送,虽然只是稍微意思一下,还有座位。而府厅一下的官员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3-08-04
各位牛逼,学习了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3-08-05
回 w123qq123 的帖子
w123qq123:感谢 竟然只称为道员 没有更高大上的名称 (2023-08-02 20:13) 

民国改称道尹了。
兰若生夏草,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3-08-11

道员,专员,驻藏大员
鼓励创新,反对通名、专名复古。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3-08-11
总兵——镇台(武职正二品地位相当于文职正四品<旗职如副都统除外>)

近代日本陆军师团的前身也叫镇台,是否是对清代“镇台”的误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