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45阅读
  • 20回复

[市制]一城独大是落后的地区的明显标志(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1-29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包括中西部地区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增长时期,然而却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发展:无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等,省会城市都占有大部分份额,二级城市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出现“一城独大”现象。
  赶紧四川省统计局发布信息,经国家审计局审定四川2010年GDP为16898.6亿元。此前,成都预计达到5500亿元,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省内其他20个地市州GDP竟然没有一个超过千亿规模
  不独此例。武汉2010年GDP官方预计为5200亿元,2009年为4620亿元,然而,湖北全省2009年GDP为1.3万亿元。除了宜昌和襄樊为1200亿元略多之外,其余14个地市GDP也均在千亿以下。
  事实上,调查中西部省份各市州的统计数据都会发现“一城独大”的现象。省会中心城市在全省占据大部分份额,中心城市与二级城市的差距日益扩大。不仅在经济规模上,省会城市还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
  一些学者表示,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像东部,二级城市像西部。不难看出,在中西部省市内,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差距甚至超过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部分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表示,“一城独大”特点在中西部地区很明显,而东部地区不是这样的。其实,东部省会城市与二级地市差距不大,甚至落后于二级地市。以江苏为例,苏州GDP已经接近万亿元,远远超过南京的规模。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其一是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在产业布局等方面,侧重在中心城市;其二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支配,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现在仍然是集聚为主,还未达到扩散效应为主的阶段。
  专家们同时也表示中西部地区“一城独大”有历史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多聚集于中心城市,在中小城市的国有企业面临衰退,其依托的传统产业也跟不上,而民资和外资没有进来,外资都是进入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也一直在扶持中心城市,导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
  “在发达地区,城市密度大,省会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首位度没那么高,这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原因。”他认为,“要想使得中心城市要素分散到其他城市,难度大,效果不好,中心城市还未普遍产生扩散效应。这要尊重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

“一城独大”求变

  事实上,行政手段推动是中西部城市规划的一大特征。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当中,各地政府愿意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中心城市,依托它参与区域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了省与省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
  大城市对产业的支撑能力更强、配套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和跨越发展,没有超大城市作为支撑,对外吸引力就非常有限。因此,中西部各省市希望通过支持中心城市的发展,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投资进入,并带动区域内发展。
  不过,“一城独大”发展也带来很多问题,一些中心城市还在发展初中期就面临大城市病,而且资源、土地等约束限制中心城市的承载,要素的聚集也使得区域内不平衡。不仅如此,四川、湖北都是全国经济十强省份,“一城独大”的现象与其经济规模地位极不相称。
  不久前通过的四川“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将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同时,积极将绵阳、南充、自贡、泸州、攀枝花、达州、宜宾、内江等8个城市培育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德阳、乐山、遂宁等一批地级城市培育为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将一批发展条件较好的县城培育为20万~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有关专家表示,在合理的区域定位、合理的区域分工的前提下,加快培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包括规划、产业布局、人口布局、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有目的地引导项目、人口向这些区域转移,有意识地培育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而中心城市一些功能和产业也应该向这些地区转移。
  部分专家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提出构建城市化新形态,同时也提出三个办法解决“一城独大”的问题:城市之间“以大带小”;推进区域合作、加快同城化进程;推动产业梯度转移。


   《决策》杂志曾为此对有关专家进行采访,下面是具体访谈具体内容:
王小广: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
刘彦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
刘维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侯永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副部长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是不是很正常?
    叶裕民:对。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决定一切的方式是一种扭曲的发展,用行政命令来干预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在整个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是扭曲的。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由多种历史机遇综合决定的,当这种机遇到来的时候,zf就要顺应这种力量推它上去,一旦决策失误出现逆潮流发展,会牺牲整体利益。当初沿海开放也不是只有青岛一家,而是青岛抓住了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机遇。每个发展起来的城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顺应了当时市场发展的需要。如果有机遇,不管是老省会、新省会还是非省会城市,都会在发展中带动一大片。中国的省会城市毕竟只有30多个,更多的城市要遵循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
   《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几个大省的非省会城市集体性崛起,从青岛、烟台、宁波、温州、厦门、深圳、佛山等等这些城市,就可以看到这个明显的变化。是不是区域多中心发展是一个趋势?
王小广:我一直有个观点,不能把所有的好资源、优惠政策都放到省会城市,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在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快慢还要看资源配置的效率,省会是传统的政治中心,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城市,行政干扰的影响作用更明显,所以它配置资源的效率也是相对低的,如果把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一个低效率的地方,经济发展必然缓慢。换一种思路,如果能够在省会城市之外再培育出一个增长点来,即“省域第二中心”。这样一来,在一个省内就有了两个支点,在省会带动的基础上再加一份带动的力量,就等于整个声势翻了一番。我的观点就是:一定要有个城市能够挑战省会,甚至更强大能够超越省会。
    刘彦平:“多中心”概念非常好。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个中心,同样一个省也不能只有一个中心。不过,“省会式微”现象只是部分的存在,在很多地方省会依然是最大的城市。但这种现象非常有意义,实际上就是城市发展的行政力量让位于市场的力量。

“省域第二中心”之路

   《决策》:关于“省域第二中心”,有什么样的典型案例?
    王小广:以河北来说,唐山、秦皇岛都可以。河北这几年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快,就是因为唐山发展起来了,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带动。河北过去的遗憾就是没有把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秦皇岛发展起来,凡是不重视沿海城市发展的省份,经济都是相对落后,河北、广西就是典型。现在广西开始大张旗鼓地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相对来说,中西部的绝大多数内陆省份,就没有这种明显的“省域第二中心”现象。中西部为什么穷?就是因为只有省会好,其他城市发展都不出色。对于一个省来说,一定要考虑如何做大做强第二中心城市。江西的遗憾就是没有把九江发展起来,应该在京九铁路开通的时候就大做文章。安徽更是没有把安庆作为重点中心城市来发展,集全省之力来发展一个毫无优势的合肥,而冷落沿江城市曾经的长江五虎的安庆,是安徽落后的一大原因!
   《决策》:那么,对于地方zf的决策者来说,如何认识这种第二中心?
    王小广:作为地方决策者,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点:第二中心发展起来形成两个支点之后,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省会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省会是不会被“打败”的,第二中心崛起不仅不会抑制省会的发展,反而会形成一种共赢,对全省产生带动效应。深圳与广州就是在超越与反超越中带动整个小珠三角;青岛的龙头地位并不影响青岛与济南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双中心;宁波崛起与杭州共同支撑起浙江杭州湾城市圈。
   《决策》:选择第二中心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样的城市适合或有资格做第二中心城市?
    王小广:有增长爆发力的城市,有产业基础、市场基础,地理上的区位优势明显,这样的城市很好选择,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城市。
就像当初选择4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一样,当初肯定不会选择省会,省会还是搞计划经济,开放城市就是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最后反过来还促进了省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1-29
     王小广夸大其词也就算了,还把自己的眼力吹得那么神乎。鄙视之……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1-30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废话!
沿海省份之所以没有一城独大完全是因为省会不是优良港口,否则跟内陆省份有什么区别?
换句话说沿海省份的模式在内陆省份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1-30
英国法国也是一城独大,意大利却没有

但意大利却落后于英法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1-30
引用第2楼tigerwu于2012-01-30 17:17发表的  :
沿海省份之所以没有一城独大完全是因为省会不是优良港口,否则跟内陆省份有什么区别?
换句话说沿海省份的模式在内陆省份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好像是个例外,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后省份的城市除了靠资源根本没法迅速提升实力。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1-31
实际上,单一制国家,更多的是一城独大,联邦制国家则双核心多核心更明显。

如果一城独大落后,那么这意思说,中国应该搞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1-31
回 4楼(幻象岭) 的帖子
那包头呢?算什么?它一直就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从我记事起它一直是内蒙古第一大城市啊!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2-02
Re:回 4楼(幻象岭) 的帖子
引用第6楼山隹30于2012-01-31 12:03发表的 回 4楼(幻象岭) 的帖子 :
那包头呢?算什么?它一直就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从我记事起它一直是内蒙古第一大城市啊!


那是因为:
第一,呼市正式成为全内蒙古政治中心的历史并不长,正式设市的时间可能都没有包头早。
第二,包头是组合型城市,如果按照有些人只统计单体城区的算法,包头城区(不含东河、石拐、白云等)的人口规模,以前未必比呼市大。呼市的城区是连片的。至于现在,包头不知道有没有呼市大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2-03
省城独大,省内的主要资源都被吸引过去了。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2-06
行政力量推动双中心
结果搞到最后还是“计划经济好”
南汇 中甸 延庆 宝安 仙女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2-06
行政大于经济;书记大于×长。这才是弊端之一。
未设治 0
村 1 (1)
居民委员会 30 (29)
乡 100 (70)
民族乡 200 (100)
镇 300 (100)
街道办事处 400 (100)
县 600 (200)
自治县 900 (300)
县级市 1200  (300)
区 1500 (300)
地区 2000 (500)
地级市 3000 (1000)
自治州 4000 (1000)
计划单列市 5000 (1000)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2-06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

三五根牙签不抱成团,更容易被折断。

最紧要的是要抱成团,即使是一把牙签抱团。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02-07
引用第10楼lmya2008于2012-02-06 15:11发表的  :
行政大于经济;书记大于×长。这才是弊端之一。


正解!~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2-02-07
写文章的人,用这样的标题,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我不说结论,单说这文章的论证过程(过程有问题,结论就是空的),说的文雅一点,堪比狗屎。

一城独大,是落后的标志。我是否可以推出说:越独大越落后?

我手上的资料说,1950年代后期(当时西藏自治区尚在筹备阶段),拉萨的人口是8万,日喀则2多。到了上世纪末的资料,拉萨是12万多,日喀则还是2万多。这么说,西藏越来越落后了。也不怕马屁拍错了方向,小心拍到国安的屁股上。

把四川和湖北说事,用来“明显”代表落后地区,让贵州、云南、甘肃情何以堪。如果“一城独大”真的是落后地区的“明显标志”,那么贵州,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最穷的省份,不可能不“典型”吧。

拿苏州的gdp超过南京,就说东部发达地区多中心。GDP苏州市全域计算的,这事就好办了,我全按地级市算好了。
2010年,贵阳市的GDP为1121.82亿元,遵义市的GDP为908.76亿元。有差很多吗?没有吗。中国最落后的省份,居然不是一城独大,请问这一城独大是落后的地区的明显标志,怎么个明显法?

我的结论是,历史的纵向比,不“明显”,地理的横向比,也不“明显”。比不出来,还硬说“明显”,哪有这样的。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2-02-07
有人会说,咱不比全域,咱比市区。
请看新闻:
人均GDP 攀枝花第一成都第二。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0/04/02/012656250.shtml

攀枝花市东区人均GDP连年居全省首位。http://news.cntv.cn/20110216/113378.shtml

反正。
落后地区,不说贵州,不说甘肃。肯定是乱讲。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东部,安徽、江西都算是属于落后地区的代表了,但是这两者完全是两极。要说人口,江西明显一城独大,安徽相反。所以,一点都不“明显”。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2-02-08
回 3楼(mrwuya) 的帖子
英法一城独大,仅限于总量上,人均产值上,伦敦和巴黎在两国城市中只处于中流。
如果我们中西部各省的省会,只是总量占优势,人均产值和收入在全省只处于中流,没人说一城独大不好。现在的问题是,只有他一城把所有好处都占去了,其他地区都是贫困地区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2-02-08
回 15楼(tudou002) 的帖子
也就是说问题不是出在大上,而是出在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贫富悬殊上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2-02-11
回 7楼(keating) 的帖子
从绥远省成立起呼和浩特就是省会了,绥蒙合并后就是自治区首府,论历史绝对强于包头。
具体数据不清楚,但是从小大人们就说包头一个区就和呼市差不多大了(指的是昆都仑、青山、东河三个主城区),虽说东河和昆青两区中间有所间隔,但三个区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而且东河才是包头的正牌老城区啊!现在官方说法包头还是自治区第一大城市。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真的感觉很神奇,是呼市政府太仁慈,不愿吸血?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2-11
不知道会不会跟计划经济时代的包钢有关。

呼和浩特作为省级驻地的历史真的很长,实际上其省会历史应该上推到乾隆年间设立的绥远城将军,并且其作为省级以上驻所的历史,中间其实并未间断,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其正式建制为“市”的历史,我认为,的确没有包头市来的长。

在民国36年(1947年)以前,由国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市,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只有包头市(1933年)和陕坝市(1943年,现杭锦后旗)。呼和浩特是在1948年才正式设立归绥市。

当然在1937年的蒙疆政府时期是设立了厚和市(厚和豪特市),但也是在1933年以后。
有资料说1928年绥远省设立时,归绥设市。但我不采纳。因为通常,1927-1930年(或更早)设立的市的算法是,以1930年市组织法颁布时是否正式认可为准。如果认可,则时间可能会推到1930年以前,如不认可就不追溯了。归绥市1928年到底怎么回事不知道,但1930-1947年间,国民政府应该是没有正式设立过归绥市的。

我以为,包头一直最大,可能是包钢的因素吧。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样大型企业,一定是可以增加大量人口的。看看辽宁的鞍山、抚顺之类的大工业城市。

而且要说呼和浩特市吸血,多少还是有的吧。比较五普和六普的数据
五普时,呼和浩特市4区:140.7万,包头市6区:167.1万(除石拐区、白云区外共159.6万)
六普时,呼和浩特市4区:198.1万,包头市6区:197.8万(除石拐区、白云区外共191.6万)

估计两市非城市化区域的人口,应该都是20万左右吧,具体不详。
这10年间,呼市已经把和包头市的26.4万差距给抹平了。且在6普时秒杀包头市。

所以我说,现在的呼市,可能已经是内蒙古第一大城市了(可能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省会不是第一的了)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02-14
回 18楼(keating) 的帖子
关于设市时间我确实不是很了解,但这个影响因素毕竟比较小。
包钢包铝这些大型企业确实是包头的支柱啊!曾经的呼钢早就悲剧了!
不过呼市六普人口超包头,我觉得很大的因素在于作为省会,教育中心,外来人口较多的因素吧!两市GDP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算人均GDP,呼市已经快掉出第一集团了!
其实在本地呼包差距有一个说法是包头临巴盟,巴盟河套平原富庶,人口素质相对高一些,呼市临乌盟,出了名的穷,都叫乌盟人为澳门(拗门)台湾(抬完)加拿大(家拿大)人,人口素质低。不知道这个因素作用到底有多大。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02-16
Re:回 7楼(keating) 的帖子
引用第17楼山隹30于2012-02-11 22:36发表的 回 7楼(keating) 的帖子 :
从绥远省成立起呼和浩特就是省会了,绥蒙合并后就是自治区首府,论历史绝对强于包头。
具体数据不清楚,但是从小大人们就说包头一个区就和呼市差不多大了(指的是昆都仑、青山、东河三个主城区),虽说东河和昆青两区中间有所间隔,但三个区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而且东河才是包头的正牌老城区啊!现在官方说法包头还是自治区第一大城市。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真的感觉很神奇,是呼市政府太仁慈,不愿吸血?


政府讨论的第一大城市与否一般参考的是户籍人口(深圳除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