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的编制已经冻结了。”近日,安徽省政府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
这背后,隐藏着地方
行政区划调整的一个大动作:分拆巢湖。即把巢湖拆解为三个部分,分别划入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市。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北岸,因著名的淡水湖巢湖而得名,与同处江北的合肥以及江南的芜湖、马鞍山相邻,都是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员。
对于这个传闻已久的消息,本报记者近日也分别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相关官员得到证实,但受访对象均表示并未看到省里相关
文件。不过,本报记者获得的核心消息显示,安徽省方面已把分拆
方案提交给国家层面。
本报独家获得的安徽省民政厅区划处《2011年重点工作序时进度安排》亦对该消息进行了侧面注解:2011年要积极稳妥的做好马鞍山、芜湖等沿江城市的市辖区结构调整,使之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同时要做好合肥等中心城市的区域调整,以适应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旦传闻变成事实,这将是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获批后的最大动作。
三分巢湖? 分拆巢湖旨在推动中心城市战略 巢湖将被分拆的消息在当地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安徽境内长江约400公里,沿江自上游到下游分布着巢湖、芜湖、马鞍山等地区,除巢湖在江北,其余都在江南。
合肥虽不在长江边上,但和上述三个地区都同属于皖江城市带地区。
资料显示,合肥面积为7029.48平方公里,总
人口约335万,2010年
GDP为2702.5亿,在四个城市里面,GDP总量最高。
芜湖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2010年GDP为1108.6亿元;马鞍山市1686平方公里,人口129.1万,2010年GDP为811.01亿元;巢湖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4万,2010年GDP为615亿元。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皖江示范区九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66%,这其中主要就由上述四市贡献。而巢湖的实力相对较弱。
巢湖地区市区所在地为居巢区,靠近合肥,巢湖沿江两县无为县、和县,与江南的铜陵、芜湖、马鞍山隔江相望。
知情人士称,居巢区和庐江县划归合肥,无为县划归芜湖,含山县和和县划归马鞍山,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正式证实。安徽省及巢湖市方面,同时表示不便透露任何相关规划调整的信息。
但官方还是有意无意地传到了部分消息。“扩大合肥
行政区范围,将居巢区、庐江县、舒城县、寿县划归合肥
管理……”由合肥市民政局制定的合肥市“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作出如上表述,安徽省当地不少媒体都发布了这一消息。
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安徽方面《2011年全省民政工作要点任务分解方案》就显示,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培育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两核两群”。即合肥、芜湖两核和长江城市群、淮河城市群。
皖江城市带的新动力 调整后合肥、芜湖、马鞍山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优势 对于此次为何要调整规划,从安徽省方面的书面文件或可见一斑。
此前,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安徽代表团提出的第二项建议就是“关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适时地调整行政区划的建议”。
代表团在建议中认为,行政区划管理幅度过小、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资源整合和结构升级,市一级行政中心经济功能不强,难以在发展中起到先导作用。
安徽代表团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区划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批准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利于我省承接大
规模产业转移需要,加快实现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
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显然是事实,合肥作为省会,无论在面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上均在安徽省内占比不大。
与此同时,合肥市已经在巢湖边布局了滨湖新城,但受限于行政管辖的关系,如何和巢湖边上的巢湖市连接在一起有一定的困难。
芜湖和马鞍山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尽管两市发展迅速,但经济总量与江浙地级市相比,差距甚大,因此,如何扩大规模等也成为当地考虑的问题。
不仅如此,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安徽方面成立了江北产业集中区和江南集中区,其中江北产业集中区位于巢湖市和县境内,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
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毕小彬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肯定了江北产业集中区的意义,“江北产业集中区的设立有利于与芜湖、马鞍山两岸互动、跨江发展。”
因此,一旦按照分拆方案,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同时,将合肥、芜湖、马鞍山正式连在一起,资料显示,三者在
钢铁、
汽车、家电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优势。
而芜湖和马鞍山和长三角则是无缝对接,或将有效地促进上述地区的快速发展。
http://finance.ifeng.com/news/city/20110802/43355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