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51阅读
  • 51回复

[市制]陈锡文:城镇化率不是越高越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4-27
作 者:于猛
来 源:人民日报 2011-04-11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变市民、农村耕地变城市建设用地。

  ■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

  现有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城镇化率也存在“虚高”现象

  记者:过去10年,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很快,为什么能有这么快的发展?

  陈锡文:过去10年,是中国城镇化推进速度比较快或者最快的时期之一。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36.2%,城镇人口4.6亿人。到去年底,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47.5%,城镇人口大约是6.3亿人,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全球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11个国家,而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足足增加了1.7亿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主要和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直接相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大的发展潜力也在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推进城镇化必将有效拉动市场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记者:有人认为,过去若干年,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很大,存在着一些不可持续因素。

  陈锡文:的确,长期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条低成本城镇化道路,城镇发展是建立在低成本获得城镇建设用地、廉价使用劳动力、环境承载严重压力基础之上的。尽管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但大量的矛盾没有化解,遗留的问题很多。近年来,地价房价、资源品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持续较快上涨,今后城镇化的成本将明显提高。

  还要看到,由于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城镇化率存在“虚高”现象。我国城镇化人口的统计按国际惯例进行,即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便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实际上,仍有10%—12%的城镇人口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城镇化应量力而行不能超前

  城镇化应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

  记者:现在有些地方通过“拆村并居”、“农转非”等形式加速推进城镇化,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您说城镇化率并非越高越好,对此怎么理解?

  陈锡文: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水平比我们要高,但大多数都在80%以下,这里面可以进一步做分析。比如,在日本,虽然农民只占全国人口的4%,但约有1/4的人生活在农村。德国的情况也很相似。这说明,只要建设好农村,农村也是宜居的,大量人口仍将在农村生活。所以,并不是不种地的人都要进城。而一些城市化率超过了80%的国家,比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存在大量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居民。由于这部分人口没有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使城市里出现了不少贫民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无可否认,城镇化是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像把核能装在反应堆里,控制好了,电能就会不断出来。但如果没有这个控制能力或者没能得到很好处理,就可能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实现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须与其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超出了这个能力很可能会出现就业不足、贫困人口增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都会带来严重影响。推进城镇化,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量力而行,不能超前。

  记者:为了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有的地方在推动户籍改革,要求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对此您怎么看?

  陈锡文:打开城镇的门,让愿意进城、有条件落户的农民进城落户是好事,但不能借这个机会低价甚至白拿农民的土地。依靠农业、农村、农民的积累搞城镇化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阶段应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只要农民工符合在城市有稳定就业、有住房、缴纳一定年限社保金等条件,城镇政府就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其市民化待遇。各地城镇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现有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情况规范开展户籍制度改革。

  ■“十二五”城镇化率目标已经不低

  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以及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

  记者:“十二五”规划把城镇化速度确定为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低于许多人的预期。高速推进的城镇化似乎面临“减速”,原因何在?

  陈锡文:“十二五”规划当中真正用到数据的目标并不是很多,城镇化率是其中一个。在未来5年中要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再提高4个百分点,也就是到2015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1.5%,和过去相比,这个速度显然不是太快。

  从刚才的分析我们能看到,未来低成本推进城镇化的很多因素正在消失和改变;已经实现的所谓城镇化率还有很多不真实的因素,需要让其逐步真实起来,让符合条件落户的农民工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以及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社保等问题,这可能比单纯追求提高城镇化率更重要、更有意义。在今后5到10年的时间里,城镇化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在“十二五”时期,一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一共提高4个百分点的难度很大,城镇化速度也不低。我们要总结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纠正偏差,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行不悖

  处理好各类城市的功能,让生产能力合理分布,不要都集中在一两个大城市

  记者:有观点认为,如果走一条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对土地的占用量将会大幅上升,因此,发展大城市势在必行。但近年来,人口向大城市快速集中,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大城市病”开始显现。对此您怎么看?

  陈锡文:新的人口普查显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我在北京住,每天早晨上班,10公里路,坐汽车去,正常情况下用35分钟,稍微有点堵就是45分钟,10公里路要这么长时间,效率太低。很多地方都面临这个问题。

  其实,国外的特大城市是由几十个、上百个小城市组成的,每一个小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主体功能、比较完整的服务功能。居住在里面的人,若没有特殊的需要不必离开他所在的小城市。所以大城市本身的概念或者它的形态和结构是什么样的,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中国人口较多,单独发展大城市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并行不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各类城市的功能。实现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偏重发展大城市的格局,这样才有可能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要在优化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和发展一批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找准大城市的主体功能,将一些功能疏散到周边地区,真正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化格局。长远来看,只有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逐步减弱行政的控制,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局面。

  ■城镇化不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

  到2030年,仍有4.5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仍不能放松

  记者:再过一两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就会达到50%,以后会越来越高。有人认为,通过城镇化,农民数量会加速减少,“三农”问题也就自然会得到解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锡文:中央反复强调,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绝不能放松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这是因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巨大。按照现有城镇化速度,农村人口数量很快就会减到一半以下,但仍有6亿多人。有专家做过测算,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5亿人左右,那时候城镇化率可能会达到70%,但农村人口仍占30%,也就是说,仍有4.5亿左右的巨量人口在农村生产和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让他们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镇化会解决一部分“三农”问题,但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城镇化就完全可以解决“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4-27
砖家,sb,到2030年,仍有4.5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搞笑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4-28
有必要弄清楚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区别。
认同城镇化的人,希望小城镇作为主力军去推到城镇人口的增长;而认同城市化的人,则是希望大中城市成为推进城市化的得力战将。事实上,只有城市化,才能够真正提升生活质量。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4-28
回 2楼(仙峰俊俏) 的帖子
而目前重庆的户籍改革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显示是“城镇化”。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4-28
不妨比较一下一个城市人与一个城镇人的生活差异之后,再来看看我们到底是要城市化还是要城镇化。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4-28
城市化的本质就是城镇化。
上海是特大城市,但多数人是生活在城镇里。人们工作以外的生活其实大部分都在城镇或城市社区里。

但中国城镇化,并不是好事。因为中国城镇管理者并不注重民生和公共建设。只是简单的卖地、卖房。

城镇化的最佳模式是要有分布均衡的大中小市镇体系。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4-28
楼歪了,本文不是在说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差别,而是城镇化和农村的差别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4-28
新农村建设,其实就是城镇化。
而作者说的城镇化,其实是建制镇城市化。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4-28
城镇和农村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
唯一好区别的可能就是户籍了吧。
但又不能只根据户籍判断城镇和农村。
      【
◎■■■■】〓〓〓〓〓〓〓〓〓〓》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4-28
应该有三个城镇级别:城市、城镇、村镇。
中央---省---郡/市/州---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直辖郡---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特区---邑/镇/乡---坊/里/村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4-28
所谓‘新农村建设’,其实就是自治集镇建设。中央、省、地喊口号,县给政策和规划,划定集镇,然后乡镇掏钱,让老百姓集中居住。

县及以上政府全凭两片嘴,连户口都不给,让老百姓成为城镇化‘农村人’。腾出土地,让县以上政府受益。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9楼萧望岳于2011-04-28 21:32发表的  :
应该有三个城镇级别:城市、城镇、村镇。


省县直辖情况下,我认为应当如此:

都——省级,如上海都
市——县级,如中山市
城——乡极,如小榄城(现中山市小榄镇)
镇——村级,如海洲镇(现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4-29
个人认为,通名还是要实事求是。

都应当只能用于首都、前首都、古代首都
城应当只能用于州/市/县治、前州/府/市/县治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4-29
从自给半自给的生活模式变为完全市场化的生活模式,农民离土进城的机会成本太大,到处都需要花钱,我国目前的资本积累并不可能为90%以上的国民提供城市就业的机会。所以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不可能是将农村人口都赶到北上广等超大型城市,因为即使有50座千万级的超大城市加500座百万级的特大城市,也不过是可以容纳10亿人口。而且一个城市人口一旦超过300万,城市化的成本就太大。因此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只有是推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就地转化、安置农民,将工农分离的大城市陷阱,转化为工农结合的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推动农业和农村服务社会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民兼业化的有机结合、实现离土不离乡、甚至不离土不离乡的新田园。
当然,目前农村工业化已经超前于城市化,工农结合也不是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还是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和市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如轻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重点发展农村服务业,也就是公共服务的城乡均衡发展,这样以来小城镇就会形成和发展起来,非农人口的比例就会增加。
我再强调一遍城市化不应该是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城市化,和农家小院并不冲突。城市化也不应该是把10几亿的人口都赶进高层公寓的“鸽子笼”里,这样环境、经济与社会成本太大。
随着农村工业化、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在县域范围内,离土不离乡(村)工具在城市、生活在田园是可以实现的。
只不过是现在的社会意识出了问题,总觉得混凝土森林里面的鸽子窝比洒满阳光的小院,更高尚。同时,大城市的抽水马桶不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不适合中国北方,排泄物的归宿应该不是江河,而是农田,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如果一味建设高楼大厦,中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1百年也解决不了。5亿人的抽水马桶生活应该是中国环境的一个极限。
要限制超大型城市的发展,克服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甚至地级市的攀比情绪。已经达到300万的就让他们达到,达不到的就算了。未来300万以上城市最好控制在10个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0个,这20个大都会里应该可以居住一亿以上的人口。至于向北京、上海之类的千万级以上的人口中心聚落,应当适当减负,上海还好说,北京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简直无法承当现有的人口。但是目前靠现有的行政措施很难疏散大都市里的人口,唯一可行的办法似乎只是高昂的房价与地租对城市发展的自我抑制和随之产生的知难而退自我疏散效应了。虽然这很悲哀,但似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可能的选项。
依托现有基础重点建设100-300人口规模的工业中心城市,除了云南、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以外,每个省都应该有2-4家这样的城市,总数应该在100座以上,总人口数应该达到2-3亿人,也易于就地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减轻人口候鸟式流动的压力。
特大型的工业制造业项目,两高的能源、原材料项目自然不会在大都会区附近,但是一些高技术项目并不大可能放进一个纯工业城市,现在要做的更多的是集团总部、高校和研究所从大都会向工业城市扩散,因为大都会的运行成本太大,而且本来是搞农业的、林业的、水利的、地质的、煤炭的、能源的、矿山的、冶金的,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有什么意思,王府井大街上又不可能种地栽树挖煤修水库,这些单位都应该奔赴工农业生产建设的第一线,不过搬迁的难度非常大。
剩余其他的地级市和县级市总计还有500座左右,主要是50-100万,和20-50万的人口规模,人口总数也可以达到2-3亿人,但是这些城市与农村联系更密切,整合经济要比吸纳人口的能力更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县域之内“离土不离乡”。
以上就是我国现有600多座的建制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应该在6-7亿的样子。相当于两倍的北美的人口,比欧洲所有国家人口加在一起还多。
中国一般的县域人口多在30-100万,支持一个6-20万的中心城市,可能比支持几个分散的没有联系的镇更有效率。不管是城市、工业还是矿山都需要加强环保,但是污染处理设施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有比较优势,如果布局太分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就很难治理了。当然县城和工业镇首先是产业集中而不是人口集中,不鼓励农村人口过度向县城和工业镇集中,因为随着交通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一般县域城乡之间不存在太大的通勤问题,每天在城市工作,晚上会乡村居住,农忙时节还可以顺便务农的兼业农民完全可以做到,这样的话,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小。但遗憾的是,目前的农村城市化人口聚集似乎先于产业聚集,这是不可持续的。
乡镇,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除个别外(比如矿产地、交通枢纽或已经具有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业的地方),不强求其工业化程度,也没有必要大建楼堂馆所,因为镇区的规模一般较少,可能只有5000-1万人,建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并不合适,镇区一般仍要以传统的高密度农村庭院为主,欢迎沼气池,不欢迎抽水马桶。镇区经济主要是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另外可以适度增加镇区的人口,因为只有人口多了,才能有人气、服务业也才能发展。镇区与县城、镇区与工业工业园区的点对点通勤才更有效率。
如果2000个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平均人口达到10万,再加上4万个平均人口5000-10000左右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和若干万个具有镇的雏形的中心村,这又有6亿人口左右的人口。视我国未来的总人口规模而定,未来农村村组人口只有2-4亿了,这样的话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大体就完成了。当然在具有镇雏形的中心村、农村集镇、建制镇、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以及地方性中小型城市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完全脱离农村的兼业人口,大都会区的边缘也有兼业人口,这样的城市化还是不彻底的,不成熟的,但至少可以避免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贫民窟问题
如果未来中国人口在15亿左右并开始逐渐下降,城市与城镇经济供养12亿,农村经济供养3亿,这种人口比例已经足以弭平城乡差异,但是城镇人口中一大部分是自己解决伙食的兼业农民。当然生活在农村的人要比纯农业人口多得多。而且城市化并不简单的是钢筋混凝土森林的鸽子窝,更不是抽水马桶。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1-04-29 20:2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4-29
1、特大城市10座,城均人口500万,累计0.5亿 直辖市
2、大城市100座,城均人口100万,累计1亿 中心市
3、中等城市1000座,城均人口20万,累计2亿 中心县、一般市
4、小城市1’0000座,城均人口4万,累计4亿 中心镇、一般县
5、城镇10'0000座,城均人口0.8万,累计8亿 一般镇、中心集镇
以上解决15.5亿人。
以上市指地级市,县包括县级市、县,镇包括乡
以上直辖市、市、县、镇均指其中心城区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11-04-29 18:08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4-29
或者,先将分成两个区域。

东南部分
10个特大城市,城均500万人,累计0.5亿;直辖市
90个大城市,城均100万人,累计0.9亿;中心市
900个中等城市,城均20万人,累计1.8亿;一般市、中心县
9000个小城市,城均4万人,累计3.6亿;一般县、中心镇
90000个城镇,城均0.8万人,累计7.2亿;一般镇、中心集镇
东南部分累计14亿
西北部分
10个大城市,城均100万人,累计0.1亿;中心市
100个中等城市,城均20万人,累计0.2亿;一般市
1000个小城市,城均4万人,累计0.4亿;中心县
10000个城镇,城均0.8万人,累计0.8亿;一般县、中心镇
西北部分累计1.5亿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14楼東七區于2011-04-29 17:21发表的  :
1、特大城市10座,城均人口500万,累计0.5亿 直辖市
2、大城市100座,城均人口100万,累计1亿 中心市
3、中等城市1000座,城均人口20万,累计2亿 中心县、一般市
4、小城市1’0000座,城均人口4万,累计4亿 中心镇、一般县
5、城镇10'0000座,城均人口0.8万,累计8亿 一般镇、中心集镇
.......

1、大都市区20座,人口规模300万~2000万,平均500万,累计1亿
2、特大城市100座,人口规模100万~300万,累计2亿,区域中心城市
3、中等城市500座,人口规模20万~100万,平均50万,累计2.5亿一般 地级市、中心县(县级市)
4、小城市2000座,人口规模3万~20万,平均10万,累计2亿 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
以上为城市人口,合计约2620座城市,7.5亿人。
5、中心镇1万座,人口规模1万~3万,平均人口1.5万,合计1.5亿
6.镇和农村集镇4万座,人口规模3000~1万,平均5000,合计2亿,建制镇和中心村
以上为镇人口合计3.5亿。
城镇人口合计为11亿,占73.3%。
7一般中心村,10万个,人口规模1000~3000,平均2000,合计2亿人,行政级别为村。
8非中心村,40万个,人口规模1000以下,平均500,合计2亿人,行政村、自然村。
以上为村组人口,合计4亿,占26.7%
-------------------------------------------------------------------
预期均衡人口15亿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1-04-29 20:1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14楼東七區于2011-04-29 17:21发表的  :
1、特大城市10座,城均人口500万,累计0.5亿 直辖市
2、大城市100座,城均人口100万,累计1亿 中心市
3、中等城市1000座,城均人口20万,累计2亿 中心县、一般市
4、小城市1’0000座,城均人口4万,累计4亿 中心镇、一般县
5、城镇10'0000座,城均人口0.8万,累计8亿 一般镇、中心集镇
.......

特大城市:300-1000万
大城市:50-300万
中等城市:10-50万
小城市:2-10万
城镇:0.1-2万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4-29
城市人口5.5亿,占36.7%,累积5.5亿,占36.7%
市镇(小城市)人口2亿,占13.3%,累积7.5亿,占50%
镇(中心镇和集镇、中心村)人口3.5亿,占23.3%,累积11亿,占73.3%
村组(行政村、自然村)人口4亿,占26.7%,累积15亿,占100%
----------------------------------------------------------------------------------------
或大中型城市人口5.5亿,占36.7%
小城镇人口5.5亿,占36.7%
村组人口4亿,占26.7%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16楼燕山雪于2011-04-29 19:55发表的  :
1、大都市区20座,人口规模300万~2000万,平均500万,累计1亿
2、特大城市100座,人口规模100万~300万,累计2亿,区域中心城市
3、中等城市500座,人口规模20万~100万,平均50万,累计2.5亿一般 地级市、中心县(县级市)
4、小城市2000座,人口规模3万~20万,平均10万,累计2亿 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
.......

你这个难度太大。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19楼東七區于2011-04-29 20:16发表的  :
你这个难度太大。

20座300w+的大都市(即人口大省和人口中等省份的首位城市),和100座100~300w城市(除了云南、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以外,每个省都应该有2-4家这样的城市,除了西藏之外,每省都应该有100w+城市,西宁不确定,昆明,贵阳,乌鲁木齐可能接近300w),在未来30年还是容易实现的,名单基本上可以列出来。
1000w+:上海,广州,北京
500w~1000w:天津,沈阳,南京,武汉,深圳,重庆,成都,西安,长株潭城市群也似乎能接近这种规模
300w~500w:石家庄,大连,长春,哈尔滨,济南,青岛,杭州,郑州,昆明、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也可能成为候选城市。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1-04-29 20:3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15楼東七區于2011-04-29 18:33发表的  :
或者,先将分成两个区域。
[图片]
东南部分
10个特大城市,城均500万人,累计0.5亿;直辖市
90个大城市,城均100万人,累计0.9亿;中心市
.......

各级政府的侧重点:
中央政府侧重培养东南部分的10座特大城市、西北部分的10座大城市
省政府侧重培养东南部分的90座大城市、西北部分的100座中等城市
市州、直辖市近郊区政府侧重培养东南部分的900座中等城市、西北部分的1000座小城市
县市、地级市郊区、直辖市远郊区政府侧重培养东南部分的9000座小城市、西北部分的10000座城镇
乡镇政府、郊区街道办侧重培养东南部分的90000座城镇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20楼燕山雪于2011-04-29 20:21发表的 :
20座300w+的大都市(即人口大省和人口中等省份的首位城市),和100座100~300w城市(除了云南、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以外,每个省都应该有2-4家这样的城市,除了西藏之外,每省都应该有100w+城市,西宁不确定,昆明,贵阳,乌鲁木齐可能接近300w),在未来30年还是容易实现的,名单基本上可以列出来。
1000w+:上海,广州,北京
500w~1000w:天津,沈阳,南京,武汉,深圳,重庆,成都,西安,长株潭城市群也似乎能接近这种规模
300w~500w:石家庄,大连,长春,哈尔滨,济南,青岛,杭州,郑州,昆明、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也可能成为候选城市。

3、中等城市500座,人口规模20万~100万,平均50万,累计2.5亿一般 地级市、中心县(县级市)----> 很多地级市、县级市做不到这一点
4、小城市2000座,人口规模3万~20万,平均10万,累计2亿 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 平均每县2个,做不到
以上为城市人口,合计约2620座城市,7.5亿人。
5、中心镇1万座,人口规模1万~3万,平均人口1.5万,合计1.5亿 ----> 县顾了4就顾不了5
6.镇和农村集镇4万座,人口规模3000~1万,平均5000,合计2亿,建制镇和中心村----> 没有财政支持,人们得不到实惠
以上为镇人口合计3.5亿。
城镇人口合计为11亿,占73.3%。
7一般中心村,10万个,人口规模1000~3000,平均2000,合计2亿人,行政级别为村。 ----> 没有财政支持,人们得不到实惠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22楼東七區于2011-04-29 20:46发表的  :
3、中等城市500座,人口规模20万~100万,平均50万,累计2.5亿一般 地级市、中心县(县级市)----> 很多地级市、县级市做不到这一点
4、小城市2000座,人口规模3万~20万,平均10万,累计2亿 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 平均每县2个,做不到
以上为城市人口,合计约2620座城市,7.5亿人。
5、中心镇1万座,人口规模1万~3万,平均人口1.5万,合计1.5亿 ----> 县顾了4就顾不了5
.......

与大城市和农村村镇相比,中等城市发展的机会成本更小,边际效益更高,既避免了大城市高昂的公共产品投资,也可以避免小城镇无序发展所带来效率不高,外部成本过大的问题。
因此要引导生产要素向中小城市和县域再分布,因地制宜建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
村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市依靠自我积累,而不是依靠外部投资上,应该在继续保持家庭承包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村宅基地的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民兼业的有机结合,鼓励农林牧副多业并举,只有农村经济市场化提高,农村服务业才能发展,才可能有城镇化的推动力量,要鼓励进城青年回乡创业,而不是鼓励他们在城市里落户。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县乡组织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镇区经济就可以活跃,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驻地(也主要是农村集镇)和周边村子连成一体,在平原地区形成人口规模在1w左右的镇区社区并不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不过是5、6个大村的人口规模,全国4万多个乡镇,镇区人口达到或超过3亿并不是太困难的 。
在平原地区几个上千口人以上的行政村毗邻甚至连接的情形比比皆是,稍加引导就可以形成5000人甚至更多的中心村聚落,这是介于城镇和村组之间的一个层次,也是农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边界,这一个层次要承担一定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公众服务的职能,从而带来一定的非农岗位,这一层次的人口规模,也可以达到一亿。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1-04-29 21:1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4-29
引用第23楼燕山雪于2011-04-29 21:07发表的  :
与大城市和农村村镇相比,中等城市发展的机会成本更小,边际效益更高,既避免了大城市高昂的公共产品投资,也可以避免小城镇无序发展所带来效率不高,外部成本过大的问题。
因此要引导生产要素向中小城市和县域再分布,因地制宜建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
村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市依靠自我积累,而不是依靠外部投资上,应该在继续保持家庭承包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村宅基地的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民兼业的有机结合,鼓励农林牧副多业并举,只有农村经济市场化提高,农村服务业才能发展,才可能有城镇化的推动力量,要鼓励进城青年回乡创业,而不是鼓励他们在城市里落户。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县乡组织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镇区经济就可以活跃,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驻地(也主要是农村集镇)和周边村子连成一体,在平原地区形成人口规模在1w左右的镇区社区并不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不过是5、6个大村的人口规模,全国4万多个乡镇,镇区人口达到或超过3亿并不是太困难的 。
在平原地区几个上千口人以上的行政村毗邻甚至连接的情形比比皆是,稍加引导就可以形成5000人甚至更多的中心村聚落,这是介于城镇和村组之间的一个层次,也是农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边界,这一个层次要承担一定的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公众服务的职能,从而带来一定的非农岗位,这一层次的人口规模,也可以达到一亿。

说白了就是政府不掏钱呗。

靠老百姓的积累,能够发展集镇,做梦吧。
中国老百姓积累了几千年了,照你的观点。现在应该遍地是人口上几千的集镇了。

再说中小城市、你说的城镇,“要引导生产要素向中小城市和县域再分布,因地制宜建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这话说得轻松。不过,做这些事情是要有条件的。
水、电、油、汽、通讯、交通、土地一样都不能少。不要说水、电、油、汽、通讯、交通要花钱,很多时候花钱都拿不到。土地更麻烦,腾空土地要很大笔资金,而且麻烦事儿多,拿到地之后还得花前去平整。说白了,钱和权是做事情的关键,“要么有钱,要么能拿到钱,要么有权,要么有权可傍”。而这些是绝大多数县级、相当多地级拿不到的东西。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11-04-29 22:12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