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62阅读
  • 31回复

[资源]转帖:豫北老家农村见闻,百味俱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2-22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百味俱全
      
                                               -----看不懂的农村
      
                                                               麦田之守望者
      
        
      
           陪伴父母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农村老家。仅仅两年而已,这个生我养近20年的
农村却那么生疏,所见所感让我百感交集。限于文笔,这里先把一些改变列于此:
      
        1.喧闹的春节,冷落的平时。
      
           在老家所处中原,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事实。印象中一家5口劳动力耕种5
亩地,非常辛苦。现在呢,5亩地两个老人耕种都绰绰有余,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只能进城
寻找出路。听邻居说,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劳动力选择了进城打工,平时老家全是老弱
病残孕,一排冷落萧条的景色。当然造成年轻人外出打工还有另外几个因素,后面再介
绍。
      
        2. 宅基地
      
          这次回村,感觉整个村落宅基地面积几乎扩张了50%,这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减
少。在老家,一人只有不到5分地,仅够温饱而已,客观上逼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农村
,将农业用地转换为宅基地是非常容易的,当地的土地监管部门基本上是挣一只眼闭一
只眼,事实上是真空地带,这个现象不仅仅在我们村,邻村大多如此。耕地减少从长期
看应该是必然的。
      
          此外,农村宅基地市场还是比较火爆的,价格上涨很快。一亩宅基地价格年
涨幅竟然接近50%,丝毫不亚于城市市场。我所看到的几处宅基地:一亩去年6000元,今
年一口价15000元。
      
          商铺价格也是连番上涨,靠近马路的基本上都是两层楼了,底层用于出租,
另外一层用于自己居住。租金价格从年2000元,上涨到了4500元。而且马路边的宅基地
转让价格也接近15万,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城市的房地产,当前的建筑成本是相当高了。在我印象中
,早些年盖两层楼价格不过3万,现在建筑成本逼近了10万,上涨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一
块实心红砖在老家当前是0.25元,之前(5年前?)是几分钱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城
市的房价并不是很离谱。
      
        
      
       3.农业用地----事实上的私有化
      
        
      
          土地是集体的,按照村约而言,应该根据人口变化、5年一个周期重新抽签划
分土地,但是在农村已经接近10年没有动过土地了。我咨询过村干部,重新划分土地的
可能近似于零。其实就是事实上的私有化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耕地变宅基地、人口变
迁等等因素,重新划分土地不亚于一场革命,可能性很低。特别是在土地稀缺到当前地
步,一人只有5分地。
      
          耕地在减少,是个长期的趋势。在农村,土地局的监管力度近似于无。粮食
价格长期一定是上涨的,这个无异议。
      
        
      
       4. 教育-----尴尬的读书人
      
        
      
           我们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贫困县。农村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很大。
农村人即使再苦再累,也会砸锅卖铁供养孩子读书。这次回家,让我看到的却是尴尬的
一幕。我们村历史上是外出做建筑,这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爆,村里几个包工头差不多是
小学或初中毕业,短短几年,家里两层楼起、开轿车回,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看看同
龄人要么刚大学毕业,要么还在读研,一个个寒酸无比。大学毕业后工资不足两千,在
农村真是无地自容,连自家父母都感觉抬不起头。农村人的理念在变化,感觉读书是一
个划不来的投资。对教育的投资明显减少,重视不复以往。
      
           我真不知道这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包括我在内,也感觉一种无名的失落。
      
       5. 人口
      
          在农村,二胎是标配,三胎是常规配置。在县城,二胎逐渐标准化,交一万
块钱罚款就可以入户,这已经是明码标价、习以为常。不得不说,国家的保障不到位,
使农村以及县城不得不多生、超生。我在农村见到太多老无所养悲惨的事情,在今年初
三,一个孤寡老人半夜上厕所的返回途中摔倒,生生冻死,据说哭喊了一夜。孤寡老人
每年冬天冻死是很常见的,一年一个村平均都有那么一两个。如此悲惨景象,你怎么劝
服别人不多生超生?国家不作为是首要因素。
      
        
      
       6. 财富
      
        
      
           这次回老家,感觉农村表面上是很繁荣和富有的。家家户户基本标配电动车
,接近40%的家庭还有一个三轮车(时风那种烧柴油的),超过3%的家庭有2-3万的小面
包车(昌河等之类的)。感觉汽车下乡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两年前除非为了跑短途客
运才会买此类面包车,现在确实纯粹作为了代步工具(这类车在农业生产上毫无用途)

      
          家电在农村开始普及了,除了彩电之外,太阳能是最普遍的,在老家接近30%
的普及率。类似冰箱、洗衣机、空调之类的还不算普及,大约15%的普及率(可能还少)
。农电价格0.57元/度,这个是制约家电普及的因素。
      
         从农村老家的年轻人穿着看,基本上和城市接轨了,无区别。
      
        
      
       7.  打工
      
          年轻人打工已是普遍现象。从80年底,我村传统上是做建筑,现在也是多数
人的选择。干一年建筑工,一般一年能存3-4万左右。在这个领域,在村里还是出了不少
人物:建筑工---》包工头---》开发商。我们村诞生了3个小开发商,最年轻的不足22岁
,真的不得不感叹房地产领域是诞生传奇的领域。但多数人还是做建筑工以及包工头,
我去了几个包工头家,感觉的确家底不错,年收入应该在10-20万左右,具体不详。
      
          再年轻一代的,就认为做建筑太辛苦了,开始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子厂
之类的打工了,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目前看,收支平衡,尚未看到有出息的,感觉这条
路不会有奇迹。
      
          支持城市房价的一个因素,农村富有人员进城买房。这个是存在的。我说的
几个村里的暴发户基本上都在所在城市买房买车了,已然融入了所在的城市。按照收入
多寡,农村选择了不同的进入城市的路子:建筑工等选择在家盖两层楼,包工头选择在
县城买房,再有钱的就进大城市如郑州、石家庄、天津等地买房了。
      
        
      
       8.谈谈农业
      
          上文说过我们县是农业大县,很尴尬的一个事情是:春节我们买的菜却不是
本地的,大多来自海南和山东。本地大棚菜品种、卖相、成本都无法同上述省竞争,纷
纷败下阵来。在农村集市上全是外地菜,我印象中自给自足的农村荡然无存了。说说少
数菜春节的价格:黄瓜每斤6元,四季豆每斤8元,辣椒每斤7元,西红柿每斤5元。
      
          我们县的面粉全国有名,以前基本上在村磨坊磨面---》自家做馍。现在村里
的磨坊都关门了,农民卖粮食买面粉,尴尬的是大部分面粉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资企业
手中。现在村村户户买现成做好的馒头,自家已经不做了,买的馒头那个白啊,不知道
里面加了多少滑石粉和漂白粉。我们县是花生种植大县,榨油领域同样如此。
      
          我们县的童子鸡销往全国,我去养鸡场看过了。吃了饲料的童子鸡,只需要3
5-40天就可以出栏。养猪以前我家养猪需要两年才能出栏卖,现在不足180天就可以卖出
了。可怕的饲料!在农村集市上,家畜交易市场已经不行了,这类靠农户之间交易家畜
的方式已经被集中化养殖代替了,我一个亲戚就是做交易员了,一个集市上交易佣金不
足3元。
      
          在我村有一些企业,大多是集中在:猪养殖、鸡养殖、食品加工、特色养殖
(野鸡)、中药种植等等,但大多不成气候,主要是资金、技术都不行,此外销路不畅
也是大问题。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个冰糕厂,效益还不错,但管理就比较差劲了,能维持
几年挺难说。
      
           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之中,成为了
产业链中一环。
      
        
      
       9.  谈医疗------寿命、疾病、死亡率
      
           农村平均寿命明显下降了,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据我父亲介绍在老一辈中
极少有癌症发生。目前老年人死亡率比较高的几个疾病:食道癌、肝癌、肺癌和胃癌。
大部分集中在消化系统。我想这可以从农业生产方式中寻找到答案的:农药和除草剂大
规模的运用。我小时候经常和父亲去锄地,非常辛苦和劳累。代价是农村不断上升的癌
症发病率。
      
          得了癌症以后,生存率非常低。大多不到1年就死了。一个是治疗不及时(没
钱),再者是心理因素。在农村杜冷丁、吗啡是比较常见的,花点钱就可以从黑市中买
到。得了癌症,大多在家卧床等死,疼痛靠注射杜冷丁和吗啡,一般都是死于恐惧和麻
醉止疼剂过量,特别是后者。
      
          说说新农合,新农合感觉意义不大,有点杯水车薪。得了大病,报销比例很
低的,农民还是承担不起,在家等死还是普遍现象,癌症基本上都不治疗,关键在于医
疗费用。因病致困现象很普遍。
      
          肺结核国家免费治疗制度还是不错的,现在村里面结核病基本绝迹了。希望
这个制度能扩展到更多病种。
      
        
      
       10.国家近两年投入在农业投入在我村体现
      
          近几年国家在农业还是有些投入的,第一个是为了补充地下水修建了水利设
施,第二个是修建了水井等设施,第三个建设了一些农田间的道路。最关键是减免了农
业税,种地终于不亏钱了,但是地太少了。
      
        
      
       11.大广高速建设及补偿
      
           国家修建了大庆---广州的高速公路占了不少农田,补偿标准却相当低。具
体数字我忘记了。不知道这些失地的农民如何生存。我估计一亩地应该不超过2万。  
      
        
      
       12.我所了解的农村部分阶层收入
      
        
      
       建筑工:初中毕业,春节和农忙季节返家,其余打工。一年收入大约4万。此类
年龄大致在30-45之间。
      
       电子工(长三角珠三角):初中毕业,年收入大约3万,但基本上留不下来。年
龄在16---22之间。
      
       药品推销员:大专毕业,年龄25岁。在一家药厂推销业务员。收入大约7万。
      
       营业员:初中毕业,年龄16---25岁。化妆品店营业员,年收入5万。
      
       在家种菜(去年年景好):年龄45岁。5亩地,种菜一季6万元。
      
       村小学退休教师:每月2000元。
      
       县剧团职工:工资每月2200元。
      
       村低保户:国家每月300元。
      
       重点大学毕业生:年龄23岁。年收入3万。
      
       研究生刚毕业:年龄25岁。年收入4万多。
      
        
      
       13.农村盖房的事情
      
        
      
         农民一生几件大事:结婚;生儿子;建房;孩子结婚;养老。
      
         养儿防老还是不变的规律,当前还是靠子女来养老,靠国家不靠谱。
      
         养儿子是必须要盖新房的。在农村一样存在住房问题,不过是以盖新房的形式
。普通农民建座新房平均在5万左右,儿子结婚的话彩礼标准是3万,再考虑到办喜事、
见面礼等等开销,总开支在10万左右。普通一个农民年收入大约2-3万(农业外加打工)
,儿子初中毕业后到结婚5年打工,总收入大约在5万。换而言之,一个农村家庭为了孩
子结婚需要积累4-5年。如此看来,农村结婚压力要小于城市的,城市的住房价格如此之
高,5年的收入是无法做到的。一种感觉是:农村的收入水平上升,其实要高于城市平均
水平的 ,幸福指数我觉着不低于城市。
      
          在农村,有儿女与没有儿女之间天壤之别。无儿无女大多晚景凄凉,无一正
常死亡。国家的计划生育与社会保障任重而道远。
      
        
      
       14.所知道的传奇故事
      
           我们村一个寡妇有四个子女,家庭非常困难,但个个成绩非常优异,家中的
老二在十四岁那年主动退学,将读书机会留给了哥哥及两个妹妹。老二在建筑队中从拉
水泥开始,学会了看图纸、画图纸......一步一步混到今天,年纪轻轻不足25岁在郑州
市就成为了小开发商,在郑州多套住房,并且开着豪华轿车衣锦还乡。让人尴尬的是,
哥哥研究生毕业后,月工资却不足四千,依然无房。一个人有能力总会发光,不会埋没
。我总想:教育本身是否泯灭了人的拼搏和创造能力?
      
        
      
       15.说农村看稳定
      
          在大街上和邻居聊天,朴实的农民从心底里是很感激我党这几年的政策,特
别是取消农业税。我觉着起码在老家农村,稳定是没任何问题的。对比城市里的种种不
满,真是令人感慨。
      
          农民满意的几点:
      
             1) 取消农业税
      
             2) 水利上的投入
      
             3) 新农合
      
         中国的农民真是太朴实了。一点点的恩惠就可以让老百姓感恩很久。
      
        
      
       16. 通讯
      
          固定电话基本上没有市场了,而且在萎缩。
      
          前几年固定电话普及没几年,铁通、联通抢电信的固定电话的地盘,零安装
费以及话费优惠。但刚刚有点眉目。手机就开始进入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手机,即
使已经安装固定电话的也已经拆除了。我想除了村委会有电话,农户家里应该没啥固定
电话了。
      
          宽带接入这块儿还是相当少的,我估计普及率千分之五不到,主要是村内常
年是老弱病残守家,年轻人外出打工居多。费用是1M ADSL一年费用400元。费用相对还
是较低的。
      
        
      
       17.物价,从农村物价看通胀
      
          农村收入不是特别高,但物价可不便宜。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菜需要自己
买的,平时开销还是不小的,据了解菜价比城市并不便宜。电费一度电0.57元,也不便
宜,这制约了家电大规模的普及和使用。农村没有自来水,大多是几家一起打口井,吃
水时直接用自家电表抽水到缸中,一缸水两口人能用4天左右。这种用水方式,洗衣机真
没啥用途,除非洗大件衣物。
      
          建筑成本现在也是一年一个价格,从一块实心砖来看,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
了。
      
          衣服基本上从集市中购买,价格基本上在50元以下,对中老年人而言,一年
采购衣服估计不超过80元。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购买衣服不是主流人群。
      
        
      
       18. 当年的万元户
      
           在20年前,我村出了一个万元户,被作为典型送到县里面表彰,那是相当风
光。全家承包了村里20亩地,经济来源全部是农业收入。相当节省,为了多挣钱少花钱
,全家人冬天都不舍得穿袜子,而且吃得都是相当节省,衣服经常破破烂烂。当时是有
名的吝啬抠门万元户,钱全部存到了银行。一家人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舍得买牲口和农
业机械,一直靠人来耕种。经过20年的积累,我想全部收入应该不足20万。以如此的家
底,在村里经济水平应属一般,我想他们应该是挺郁闷的,想不清楚为什么当年的万元
户,现在却是村里经济水平靠后。现在为了孙子结婚,也不得以要盖两层楼,一下子要
花去超过10万。
      
          这是一个现成的例子,通胀消灭了他们的财富。勤劳的确能致富,但能不能
保住财富,真的很难说。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农村财富的转移却不到10年,
令人感慨。
      
        
      
       19. 儿子和女儿,看计划生育
      
        
      
         如果我在农村,看到农村种种众生相,我也要超生直至生个儿子。这是一个很
现实的问题,没儿子我老了怎么办?没有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纯粹扯淡。在农村想多生
孩子相当容易,只要你交得起罚款。
      
        
      
       20. 交通
      
        
      
       当前村内交通主要靠电动车,少数自行车。村之间靠电动车、三轮车和少部分面
包车。
      
       进县城的面包车3年前价格为1元,现在是3元。
      
       从县城到市区的价格,5年前是3元,三年前是5元,现在是9元。
      
        
      
       交通成本上升是非常快的。
      
        
      
       21.文化生活
      
          小时候,我用人力车拉着爷爷去邻村看戏,来回四个小时,就是为了得到爷
爷奖赏零用钱买好吃的。当时村里富裕户办喜事或者丧事,都喜欢找个剧团唱几天的大
戏,十里八村的都去看戏,想当年那是多么热闹和快乐。现在大家都通过电视看河南卫
视的《梨园春》,却再也找不到剧团看戏了。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家里办喜事丧事,家里不太富裕就不请剧团而是请人放电
影。那也是一件盛事,搬着小板凳去看戏,最远的时候步行6里路去看电影。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国家好政策:每月在村里免费放映一次电影,却看者
寥寥无几,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此外家家户户宁愿看电视也不愿看电影。剧团在豫
北本土竟然无法生存,我一个亲戚在县豫剧团唱小生,却常年在河北保定,那里习惯办
喜事搭台子唱戏,本乡本土却盛况不再。
      
         除了电视,老家最大娱乐就是打麻将推牌九了。原来的磨坊成了麻将室,一牌
收1元。农村文化生活大抵如此。
      
         此外要说明的是,村里的各类庙宇越建设越豪华,常年香火不断。
      
        
      
       22.金融
      
           前些年,在乡里还是有工行、农行的,后续都陆续撤销了。只有农信社、邮
政储蓄两家。想贷款还是挺难的,大多是村里熟人之间借贷为多,利息较银行贷款为高
,具体数字未打听到。
      
          去邮政储蓄看了,感觉变化挺大。里面竟然有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彩色
宣传单,看来保险和基金也开始进入农村了,在村里大致打听了一遍。基金基本上没人
了解,即使在乡里上班的有点见识的,也将基金看成是赌博。保险倒是在农村观念普及
不错,一致的看法是:骗人。看了看保险宣传单,的确忽悠居多,产品种类清一色的分
红险,终于明白为啥说骗人了。在农村只要一个人上个当,基本上全村都知道了,即使
后续是不同的险种,依然无人相信。忘记说了,看到的是太保和益康人寿,其他保险公
司的没看到。
      
          对保险我的两个看法:1)保险逐渐向农家扩展了。 2)真正普及依然路途遥
远。少拿一点分红险忽悠农民。否则受损的是整个保险行业。总的来说保险大有前途。
      
          在我们县一家证券交易所都没有,县居民还是以银行渠道的基金为主。在乡
镇及乡村,主要是通过邮政储蓄的基金,但是农民接受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起码邮
政储蓄的工作人员都搞不清楚基金之间的区别。也许等我们乡大量农民都开始买入基金
了,基本上也到了牛顶了,难道下轮收割的韭菜是在农村???
      
        
      
       23.看不懂的农村
      
          短短两年不会农村老家,却发现变化如此之大,几乎我都不认识了。
      
          不是我不明白,真是世界变化快啊。
      
          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了,不再是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了。看看外资
控制的榨油、面粉、养猪领域,就发生在我身边。看看农民吃得青菜、油盐酱醋等等生
活用品,和城市几乎无什么差别了。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2-22
很好的田野调查材料……

如果加入口述史的东西就更好了


很好的历史学研究材料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有人一上车就有座,有人却要一直站到终点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2-23
我想,中部地区的农村大多如此吧。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2-23
好文章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2-23
年轻人收入那一块感觉不怎么对。

好文章。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2-23
安阳滑县。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2-23
我所看到的几处宅基地:一亩去年6000元,今年一口价15000元。

-------------------------------

这个太便宜了...在俺村差不多10年前就是这个价了...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2-23
我和文章作者老家不远,同在大广高速的豫北段上,黄河边上,说不定还是一个县呢呵呵。作者所述,样样真切,豫北平原地区的农村,目前就是这样,发展也是在发展,变化也是在变化,可是我每次回家的感受,却和作者一样——五味杂陈……。不知道为什么,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2-23
很真实,建议把这篇文章转给胡总温总看看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2-24
坦率地说,关键那教育投资的投的是给自家吗,还是投给计划经济继续生产螺丝钉?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2-24
所列收入基本是毛收入,大本和研究生的收入也不是那样低基本大本是可以和农民工持平的,但工作却轻松得多,未来工资的涨幅也不是农民工可比的。(大本毕业一般1-2年2500/月,3-6年3500/月,以后看能力,在长三角5k-7k/月的占大部分)

人口冻死那一段特别搞笑,到底是河南人,寡情的很,在我们江苏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的

人口超生论,在河南也很有市场,殊不知你们穷就穷在这上头了。河南(安徽阜阳也一样)等地的情况总是这样的,多生孩子少教育、孩子早成家、养老,结果情况是农村土地越来越少,本地根本没有发展潜力,本地生活成本高昂,孩子不得不外出打工,打工也只能打普通基层工种,不可能为家乡带来什么项目,家乡不得发展,不得不重复上一辈人那样的逻辑,只有在某一辈在城市里买了房脱离了那个地方,才能脱离那场恶梦,而这并不容易,河南人在外省眼中的评价是全国最低的,唯一有得一拼的是浙江温州
[ 此帖被youyuan在2010-02-24 11:0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2-24
上文中河南人不管地不管计划生育我是比较能理解的,主管部门也是要命的,河南人可不是好欺负的,要是闹起事来,主管部门恐怕是吃不起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3-03
回 10楼(youyuan) 的帖子
这位先生讲话有点偏激  ,冻死人是因为家里只有老人  年轻人都出去了,好多家都整体出去了,晚上农村很冷清  才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冻死,而北方包括河南农村的人情味要比江苏等南方重,这是不挣的事实。经常看新闻见到江苏的儿女不养活父母的新闻阿,不能说江苏人坏,这只是个别人的行为,就像南京的彭宇案,搞得全国都不敢扶摔倒的人了,但这并不代表南京人就坏。你讲出那种不负责任的话 ,只能让论坛的所有人鄙视江苏人,让人家看不起江苏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3-03
跑题是特色啊。一篇好好的社会人类学调查报告,跟帖却变成了地域攻击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3-03
回 10楼(youyuan) 的帖子
注意语言啊。不要变成地域帖。

作者写得还是很客观的,毕节贴近现实城乡情况。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3-03
这个农村的营业员比我们这里普通工人的收入高多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3-03
    最有感触的就是计划生育!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3-03
现在的计划生育彻底走样了,赶快实行两胎化政策吧。
vz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3-03
我老家是安徽农村的,这几年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不过还是有很多方面与作者所述相同。
4.教育,老家人对教育的认同度还是很高,自古以来就是。但现在乡里出人头地的都没读太多书,再过些年就不知道会怎样了。
5.二胎确实标配,交钱就行,但三胎不多,两女户会考虑生三胎,其它很少,养儿防老在农村还是必须的。
6-7财富与打工,与楼主河南不同,老家在外多是做手艺的,并且大部分人都出去得很早,在外地站稳脚跟了,亲临帮带的想象普遍,在工厂打工的不多。07-09年富裕的群体暴增,村里买小车的都有十几户,丰田本田神龙都常见。由于农村攀比现象严重,估计明年过年附近每个村有半数人家买车也不算怪。
8.务农的人很少,半数人家口粮都难自给。
其它:物价疯涨,国家最近的农村政策较得人心,农村迷信在加深。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3-03
都比河北好不少
河北人就是出来打工的少,但是本地经济又发展不起来,很多人都是守着几亩地搞点养殖,赚点辛苦钱,还没有打工收入高

河南人均超过河北也就几年的事情

不过你说的砖价不准 别说5年前 就10年前砖价也有1毛多 这个你不要怀疑 我父亲在砖厂入过股的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3-03
读书嘛
除非真的喜欢读书 也有点天赋 或者家庭背景比较强


否则还不如早些出来打工,有考上1本2本的头脑,出来打工吃个几年苦就出头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3-03
河南人还是比较能吃苦的
以河南的资源天赋,经济发展在农业时代肯定比不过南方(太早不算,受气候变迁与农业技术发展的原因,北方到北宋后越来越落后)
但是工业时代还是机会的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3-05
那个江苏坛友说话有点不负责任呀,河南的改变可能最大的就是这些年了,河南人也崇尚教育,考上大学特别是好的大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河南教育之弱,在于资源之不足,人民稍贫困,城市化低。

江苏7400多万人,人口密度比河南要大,只是因为江苏农村人口比例少且发达一些,教育资源多,当然不得不考虑明清以来已经高于河南教育的传统。除此之外,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中原自当复兴,
华夏理应升平,
智者必然大成,
嘘!安静~~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3-06
楼主的文章拜读了,写得不错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03-07
我老家四川北部
跟我老家的情况比较近似
个别不同的地方:

1我们那里好像没听说农村的用地紧张 我们那里很多地方地多到没人种···这是真实的 山里面的人 大多都搬到山下河谷平坦地带 山上比较远的地方 已经很多撂荒了 这是我今年回去用脚走了几座山 亲眼所见 很多以前的田已经长满草 估计至少5年没人动了 退耕还林根本不用催 山全被数包住了
2乡下基本没有怎么修房子了 现在打工富裕了 新一代至少也在乡镇上修房子 我老家那个乡镇街道这些年扩大了一倍还多
3有条件的 送孩子去好点的地方教育 实在没辙的才在村里 村里的小学实在破 乡上的中学也很破旧 不是人们不重视教育 而是都出去读书了
4机动车太常见了··· 乡间田边 全是各家自己买的面包车
5农民是越来越牛了··· 我们那里的农民说 他们比城里人过得好多了···额 咳咳 其实也不差的···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