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们站在长江边经常可见成群的江豚随波逐流,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如今,江豚和它那标志性的笑脸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江豚的生存现状到底如何?从8月3日开始,“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湿地使者行动在长江流域的江豚主要栖息地展开。8月4日,记者来到被列为湿地使者行动地点之一的铜陵进行了探访。 3 |2 b" j- _7 @5 ]
7 m( L4 d# H$ f: p3 L: c 现状:野生江豚几乎看不到
% V2 l0 E+ n+ ~4 {( z0 F
4 Z: }, m* [4 n, A/ y: K" ~/ d 4日上午,记者在铜陵大通镇遇到渔民吴师傅。“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提起江豚,吴师傅顿生感慨,十几年前他在长江上捕鱼,常常能看到江豚浮出水面换气,“一群有好几只,近的时候离船舷只有几十米,甚至能听到江豚换气的‘噗噗’声。”
- ~/ h9 f0 A" @' V+ t, t% M
% @" f, ^0 v( M; |9 P 过去在当地渔民中流传着一个说法:江豚和渔民是“老伙计”。“因为快下雨的时候,江豚就会频繁跃出水面,渔民观察江豚的活动就能大致知道天气状况。”吴师傅说,如今“老伙计”的日子都不好过,“鱼越来越少,我们靠捕鱼生活就变得很艰难;江豚是吃鱼的,数量减少应该也有这个原因。” & s5 f6 Q6 [6 u) m% I. c) Y- I$ ?
) n% o' _& z- \* l
在大通镇永平渡口附近,很多沿江居民对江豚也很有感情。“前几天有人从我们这个渡口坐船过江时,看到了一头野生的江豚。”居民阮奶奶说,“我年轻的时候,站在江边经常能看到成群的江豚,现在想看到得碰运气。”
$ b% v6 ~* |! N2 c, A% o% L
$ Y# [% V& c8 J$ E: ^/ N J 探访:保护区内江豚露笑脸
8 h' Q/ b7 g- D- O# {" S, |& T; N1 w1 o$ L/ t* W
4日中午,记者坐轮渡来到大通镇对面的江心洲上,洲上有两个村——和悦村和永平村。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这里,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中生活着11头江豚。下午3点半,负责喂食的汪师傅拎着装满鱼的小桶准时出现在夹江边,“每天要喂3次,上午8点、11点和下午3点半”。 " Z) ~% f& R3 E0 k0 Q# S+ c# K
3 A! _; x* ?& e2 k, v( m& M 汪师傅将小船划到夹江中心,用竹竿猛拍几下水面,江豚像是得到了信号,慢慢聚拢过来。他将小鱼抛向远处,江豚并不激烈争抢,而是像商量好了似的由其中一只把鱼衔住。胆子大些的江豚会直接游到汪师傅跟前,晃动着身体像是撒娇,他手拿一条小鱼放入水中,江豚会轻轻咬住,再缓缓游开。
& t; a4 d1 l* O" @* V4 j
: {: _% A! P! q( a7 C 在近距离接触中,记者看到了江豚的标志性的笑脸。江豚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它嘴角自然上扬,看着就像在笑,也难怪有人说江豚“死了都在笑”。
+ W7 B c" _% E% V7 ]; _
+ G5 [# h/ Q ^- n& C 呼吁:别让它步白鳍豚后尘 ' ~4 O7 P" M% M& H8 i, ^+ n
5 p$ u' n7 N/ Y$ E: ]6 @: r, T" P 在江心洲上,来自安徽大学环保协会的12名志愿者正在开展一项问卷调查,这是“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湿地使者行动的一部分。“长江铜陵段是江豚主要野生栖息地之一,也是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之一。”志愿者杨波说,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查人类活动对江豚生存状况的影响。
+ T$ {: w$ |; I! E+ V
0 H1 F" k( X4 d6 g- f0 J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江豚的生存形势也变得日益危急。采访中,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陈燃告诉记者:“目前江豚保护形势比较严峻,首先是鱼类资源匮乏,野生江豚缺少食物;其次是船只增加,严重干扰了江豚的声纳系统;还有就是一些涉水工程对豚类有直接或间接伤害。” . D. ]/ ]% b" w ^0 D
4 d* A# @9 B' y8 T) U4 W 陈燃表示,为了避免长江江豚像白鳍豚一样功能性灭绝,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是豚类保护工作者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江豚种群仅存1000多头,比大熊猫还稀少,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锐减,这个种群延续与否,就在我们的言行之间。”(卞世鹏、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