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652
UID:3048
以下是引用包不同在2004-11-14 20:24:17的发言:解决办法:设立乡级市,人口2--20万.
UID:1392
UID:7452
UID:6694
UID:3615
UID:6581
以下是引用csf226在2004-11-15 21:28:34的发言:不知大家去过东管没有,虎门实际上和长安已经连为一体了。是否可考里将二者合并(还可加上大岭山镇,以扩大其发展空间),设立新虎门市,使其成为珠三角一颗闪亮明珠
UID:6018
UID:2169
UID:11794
肯定不能改,东莞是地级市,如改成县,岂不是下降了,中国哪来的地级县。镇可改在办事处。由 市统一管理
UID:7861
既然现在东莞是地级市,虎门镇是县级,那就设县级虎门市由东莞地级市管理,其余好的镇也慢慢如此办理,最后不就事实上实现了尹人的理想了吗
UID:746
撤销地级市,省县直辖,县下设市,才是正途。
东莞不就是象一个县吗,只是名字叫市而已,也就相当于省县直辖了嘛
UID:13053
UID:779
尹人的“市”其实就是“镇”,即美国的所谓“市镇”——town,只不过我们在做翻译的时候,有时会把它翻译为“市”。
UID:132459
UID:378
UID:1828
UID:10271
UID:130183
引用第43楼假平凹于2009-04-27 20:30发表的 :既然城乡一体化了,还在乎那个名头干啥,叫镇叫市又咋样?当然,具体到虎门来说,确实应该设虎门市,但应直接将东莞市更名为虎门市,因为虎门的名气这么大,不用白不用。而不是因为虎门发达了,就要独立成市。其实,虎门的基础设施也并不十分完善。这也正是“城乡一体化”没有真正落实造成的。
UID:125150
UID:131771
UID:61050
引用楼主gzmike于2004-11-07 11:48发表的 新华社:虎门镇,经济实力和行政级别不相称 :生机蓬勃的小镇,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县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广东、浙江两省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珠三角专业镇发展已让人分不出城乡之别,虎门镇镇委书记种淦泉告诉记者:“不要把虎门局限在‘镇’的定位,虎门现在的规划必须按照城市的要求来进行”。 广东、浙江两省的“小镇经济”大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商品“做”成了大产业,成为当地产业的特色经济支柱。目前,广东虎门这个拥有70多万人口的小镇,服装从业人员高达40多万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70亿元,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浙江温州的143个镇中,“一镇一品”产值10亿元的镇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60%以上。 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家良说,目前浙江省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519个,年产值达到6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全省88个县(市)平均每个县就有3个特色支柱产业区块,这些区块不是全国行业最大就是最强,从而超比例地分享一个个行业市场的最大“蛋糕”。 然而,专家认为,城镇建设应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来指导,而现有的行政编制明显地束缚了经济的发展。按照目前的行政序列,虎门镇只是一个“科级镇”,经济管理权限和实际经济规模脱节。虎门镇的税收超过20亿元,经济实力远远超过许多内地和广东的地级市,但是科级没有独立的财税支配权,财税管理排除在国家视野之外。2000年,上缴财政税费约20亿元,但返还只有1.3亿元。税收征管与城市管理的成本脱节,不利于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庞大的经济规模自然产生大量的审批需求,但国家有关用地、立项、土地规划、报建、企业开办的审查批准权都在县级以上,虎门都需要在上一级机构完成。 城镇要“长大”,体制藩篱有待突破。在广东、浙江两省,有的农村建制镇的财政收入不仅要远远超过县城,而且还往往要占到全县(区)经济总量的大头。如浙江永嘉瓯北镇和苍南县的“中国农民城”—龙港镇,二者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0%和40%以上。作为一种经济要素集聚的载体,这些强镇往往需要在交通、能源、通迅等功能上拥有自我完备的系统,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人口集聚,这些城镇也迫切需要大量增加文化、卫生、体育等配套设施。然而,体制藩篱使他们备感苦恼。一方面,他们由于没有相对自主的财权,无法自主调控自我积累的财力来加强城市建设,有的甚至接连不断地被“釜底抽薪”而显得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一些上级主管政府总想把“好事”都留给所在地的城市或城镇,下级城镇稍有“非分之想”,不是当头棒喝就是“不批不阅”。 .......
UID:4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