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36阅读
  • 19回复

[民族区划]北川羌族自治县符合民族区域制度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5-24
今天偶然看到一张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划地图,发现这个羌族自治县下辖有数个羌族自治乡和多个羌族藏族自治乡。
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五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帮助聚居在本地方的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即:自治民族在下级政府中不应再实行自治!

请问,北川羌族自治县下辖羌族自治乡符合民族区域制度吗?

北川羌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地图:


欢迎加入:1、方舆-03.语言地理QQ群:157065676。
          2、地图收藏爱好者QQ群:6049825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5-24
羌族本来是藏汉二族的过渡民族。偏汉、偏藏都有,是最混沌的民族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5-24
引用第1楼東七區之夢于2008-05-24 13:34发表的  :
羌族本来是藏汉二族的过渡民族。偏汉、偏藏都有,是最混沌的民族

有何依据?
ups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5-24
引用第2楼suzhou于2008-05-24 14:24发表的  :
羌族是华夏重要来源


应该说羌族与华族共祖,二者是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5-25
楼主,该图为北川改为自治县之前的图,老啦,各民族乡已经取消羌族字样
另外,只有民族乡,不存在自治乡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5-25
一个羌族研究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怀 by 王明珂
作者:tantan 提交日期:2008-05-14 19:50:16
本文經作者同意代為刊登,歡迎轉載。


--

一个羌族研究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怀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王明珂

1994至2003之间﹐我几乎每年都要在川西的阿坝州及北川住上一﹑两个月﹐在此进行结合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羌族田野调查。汶川大地震的灾区﹐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等地﹐都是我过去曾多次造访的地方﹔这儿有我许多的朋友与回忆。因此﹐这两天我四处联系打探灾情﹐忧心如焚。于此之时﹐我只能提供一些自己所知的讯息﹐让人们多知道一些本地的情况﹐希望藉此能有助于救灾。

阿坝州的岷江上游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山区。由成都平原向西上到高原上3600公尺左右的红原草地﹐中间要经过一些高低的 “阶梯” 地段。本地河谷虽然海拔不高﹐但附近的高山却大多陡拔险峻﹐如同高低两个平原间土地突然起了 “皱折”﹔登上高原后﹐反而山势起伏变得和缓。此地山高谷深﹐河谷平原狭小﹐自古以来这是被称为 “羌人” 的族群所住的地方。本地沿岷江有几个山间城镇﹐由北到南便是﹐松潘﹑茂县﹑汶川﹑映秀﹐这些都是过去中原帝国防范 “羌人” 或 “西番” 的军事重镇。此回震央所在的映秀﹐古称 “娘子关”﹐汶川城区的上方还有古长城及烽燧遗迹﹐都显示本地过去的军事边疆性质。在松潘与茂县之间﹐原来有一古城迭溪﹐也是由军营发展而来﹐现在却无此城﹔这是因为1933年曾发生一场7.5级的大地震﹐震下的山石在此堵住岷江﹐将迭溪整个没入堰塞湖(今迭溪海子)中。

岷江有许多的支流﹐如杂谷脑河﹑黑水河﹑永和沟﹑水磨沟﹑松坪沟﹑热务河等等。这些较大的溪流又有些小支流﹐夹在险峻的高山之间﹔一般称为 “沟”。 羌族的村落――本地汉话称作 “寨子”――便分布在一个个的沟中。进入一条沟﹐经常先要走过一条跨越溪流的吊桥。然后便沿着小溪前行﹐溪两岸或是高耸光秃的山壁﹐或是茂密的山林。一条沟有时可深达数十公里﹔由最外边的 “沟口” 到最里面的 “内沟”﹐经常要走上4﹑5个小时。沟中的传统羌族村寨﹐多不在溪河边的冲积台地上﹐而是在半山或高山顶上。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1950以前)这儿资源竞争激烈﹐抢夺暴力严重﹐人们不敢住在难防御的低处﹔另一方面是怕低地易受溪河涨水之害。

由溪谷上到羌族村寨﹐近者约需半小时﹐有些高处村寨要攀上两小时或更久。半山或高山上的村寨﹐房屋几乎都是紧紧的聚在一起﹐村中有时还有残存的 “碉楼”﹐一种防御用的石塔。村寨附近较缓和的山坡地﹐海拔约2000-3000公尺左右﹐便是羌族种粮食的地方。村寨上方的森林及山顶草原﹐则是他们挖药﹑放牧旄牛的地方。山间可耕地匮乏﹐由松潘到汶川﹑理县这样的村寨小而分散﹐总数至少百余﹔最小的只有3-5户﹐最大的不过200余户。过去(1950以前)﹐各村寨﹑各沟人群间很少往来﹐所以经常近在数里内的村寨间语言都有些隔阂。虽然解放后治安较好﹐有些高山村寨已移至河谷(称河坝村)﹐但由于河谷的耕地还是有限﹐加上本地的山神及地盘神等信仰﹐因此大多数村寨仍座落在其传统领域所在的半山及高山上。近十年来﹐许多高山村寨已把路修到山上﹔这些人工开凿的土路平时路况便很差﹐可能经不起地震摧残。这些都显示﹐在此救灾十分不易﹐容易有被遗落的山间灾户﹔需耗费很大的人力入山搜救﹐并需有熟知本地村寨分布的当地人﹐以及受过山地训练的军警。

羌族的房屋﹐茂县南路至汶川﹑理县﹐大多为石砌﹑木柱的三层房屋。砌石为墙的技术﹐是川西羌﹑藏族的传统手艺﹐用来盖房子﹑建碉楼及挡土墙。有些高达30 公尺的碉楼﹐能经历1933年的强震而保存下来﹐可见此种传统的砌石建筑颇耐震﹐石头缝隙可分散震动。希望羌族村寨里的房子能逃过这两天的强震。茂县北路及松潘各沟的房屋木构较多﹐应更能耐震。对半山及高山村寨威胁更大的可能是泥石流。村寨聚落的上方通常有一片森林﹐这是本地信仰中的神树林。神树林中不准砍伐﹐甚至不准捡柴。当前羌族都认为﹐这是他们老祖宗的智慧﹐为了保护村寨上方的水土所创造的信仰。由此信仰亦可见﹐村寨经常受到泥石流的威胁。此回在强震之后又遭豪雨﹐各沟高半山村寨的安全勘忧。

以个别地区来说﹐茂县分散在各深沟中的村寨最多﹐灾情最不易得知﹐村寨位置高﹐救灾也最困难。离震央较近的茂县黑虎沟﹑三龙沟﹑赤不苏﹐汶川的龙溪沟﹐理县的蒲溪沟等﹐原来大多是本地最穷困的地方﹐村寨多在相当高的地方﹐救灾不易。岷江右岸的永和沟﹑水磨坪﹑雁门等地村寨离河谷较近﹔相对于左岸的高山村寨来说﹐本地村寨人口较多。村寨居民有储存粮食﹑木材﹑猪膘的习惯﹐受困短时间内不致断粮。但山区医疗几乎全无﹐地震及土石流带来的灾害应很严重﹐伤者与遇难者急需外界医疗援助。大陆近年来的手机基地台几乎无所不在﹔这些偏远地区也不例外。尽快让手机讯号畅通﹐或空投无线通讯设备进入山区﹐让山间村寨的灾情得以传出﹐是目前最迫切的事。目前救灾循岷江由南往北进入羌区﹐自然是为了抢救人口众多﹑受创严重的城镇居民。但沿着河谷的路易坍方﹐在灾后极不易开通﹐开通后也不易稳定。因此在茂县﹑汶川县城附近或南星﹑雁门等有开阔废农地的地方开辟直升机停机坪﹐建立起人员物资的运驳站﹐是非常急迫的事。

几个山中县城﹑小镇﹑街市﹐如汶川﹑茂县﹑北川等县城﹐以及映秀﹑绵箎﹑南星﹑土门等镇集﹐都是人口较稠密的地区。钢筋水泥的三至六层的建筑在此最普遍﹔台湾921大地震的经验是﹐这些房子最不耐震。由于人口较密﹐又常沿山坡建筑或挖开山壁来建屋﹐因此在地震中人员伤亡最为严重。
震央所在的映秀﹑三江口﹑草坡等地﹐目前音讯全无﹐情况更让人担心。这儿过去是汉﹑藏﹑羌三种民族混居的地方。明代来自宝兴的瓦寺土司﹐在汶川与三江口之间建立了几个村寨﹐统治当地羌民。后来由于汉化﹐这儿大多成了汉人之区﹐只有草坡﹑耿达等地部分村寨居民成为藏族。这一带我未作过调查﹐状况不熟悉。

茂县之西的北川﹐属湔江流域﹐与岷江流域的羌族地区以大山(土地岭梁子)相隔。此地属绵阳地区﹐本地山间居民在历史记载上也是 “羌人”﹔吐蕃王国曾扩张至本地北方边缘﹐因此过去也有人自称藏族。无论如何﹐在清代民国时本地民众深度汉化。1980年代以来﹐本地人才逐步恢复其羌族认同﹔目前本地羌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 有余﹐因此前些年北川成立为羌族自治县。对此居功阙伟的北川民宗局长王泽元是我的老友﹐在北川成为羌族自治县前因车祸下半身瘫痪﹐目前我仍不知他的讯息。本地山势较缓﹐可开发的山地较多﹐明清以来有大量汉人到本地开荒。因此﹐究竟谁是羌人﹑谁是汉人﹐在此是相当模糊的。本地村落农舍多为传统汉式﹐或已改建为水泥房子﹐因此已非 “寨子” 而为村落﹔村落房屋也非聚在一起﹐而是有些分散。湔江在北川有四条主要支流﹐皆由北南流汇入湔江﹐它们是﹐青片河﹑白草河﹑白泥河﹑都贯河。这四条支流﹐愈往上游去﹐山地愈狭陡﹐羌族愈多﹐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愈困难。近年来北川几度闹水灾﹐这几条河的上游都是泥石流易发的地区。由于接近汉区﹐开发早﹐本地山间村落人口远较汶川﹑茂县等地稠密﹐山坡被耕地破坏较深﹐汉式的农舍可能较不耐震﹔这些因素都使得北川山间村落受灾严重﹐亟待迅速援救。县城曲山镇原来很狭闭的小镇﹐后来是在与山争地下才扩建成当今规模﹔此是否与受灾严重有关﹐则有待专家考察。

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只有30余万﹐分布在川西阿坝州的松潘﹑茂县﹑汶川﹑理县及北川等县﹔因此几乎所有羌族聚居的村寨﹑城镇都在灾区之内。这样一个 “少数民族”﹐在中国民族关系中意义却很大。他们是汉人历史记忆中 “氐羌系民族” 的古老核心与今日孓遗。“氐羌系民族” 的活动地区﹐据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由今日青海东部沿青藏高原的东缘﹐直到云南西北部。由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国的东向扩张﹐本地区也曾进入吐蕃之势力范围。因此这一地区在古藏文书记载中又是 “康” 或 “朵﹑康”﹐是古吐蕃原人六族中的边缘族群所居的地方。也就是说﹐青藏高原东缘高山纵谷地区(今常称藏彝走廊)的人群﹐在汉﹑藏眼中都是 “我族” 的一部分﹔羌族与邻近过去被称作西番的藏族﹐是汉﹑藏的共同 “兄弟”。这些山间的河谷﹐在历史上又常是许多逃难的川西汉人与藏南河谷藏人的庇护所﹐因而在此地带上各个族群之血缘﹑文化都混合着汉﹑藏与本地因素。我关于此的一本书《羌在汉藏之间》﹐其主旨便在说明汉藏之间有一共同的﹑模糊的边缘。

前不久的西藏事件过后﹐大家关心中国与达赖所代表的团体谈判可能障碍是 “大西藏主义”﹔所谓 “大西藏主义”﹐主要便是把青藏高原东缘及附近地区﹑人群(包括大多数氐羌系民族)纳入高度自治的西藏内。“边缘” 可作为双方争夺的对象﹐也可作为联系﹑沟通双方的桥梁。希望在此地震的救灾中﹐各界都多思考此救灾在中国历史与民族现实上的巨大意义。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5-25
汉、藏、羌均源于古羌人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5-25
引用第6楼之江云梦于2008-05-25 03:57发表的  :
楼主,该图为北川改为自治县之前的图,老啦,各民族乡已经取消羌族字样
另外,只有民族乡,不存在自治乡



你看清楚咯,图上面标注的是:北川羌族自治县
欢迎加入:1、方舆-03.语言地理QQ群:157065676。
          2、地图收藏爱好者QQ群:60498252。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5-25
总要有时间过渡。
湖南的张家界市(大庸市)脱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独立设市后,该自治州的组织法上,还长期囊括大庸市多年后才进行修改。

这个问题,我国确实应该加以规范。每一次地方政府变更前,应该把所有相关牵涉的法律法规和问题,先行解决。而不要总给人一种法律法规在中国都是放在档案管保存的印象。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5-28
引用第6楼之江云梦于2008-05-25 03:57发表的  :
楼主,该图为北川改为自治县之前的图,老啦,各民族乡已经取消羌族字样
另外,只有民族乡,不存在自治乡


是的,那张图是老图,官方还到处引用。缺乏最新、精确的地图,也影响了抗震救灾。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5-28
楼主的地图是旧的。顺便说句,改名会有系列折腾。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5-28
一张很奇怪的老地图,县名中确实有“自治”两字,可乡中又确实有那么些民族乡,怪哉!!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5-28
引用第1楼東七區之夢于2008-05-24 13:34发表的  :
羌族本来是藏汉二族的过渡民族。偏汉、偏藏都有,是最混沌的民族


不要闭着眼睛说胡话,什么叫最混沌的民族,那么回族算什么?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5-30
汉族的源头是移居到黄土高原的古羌族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05-30
引用第6楼之江云梦于2008-05-25 03:57发表的  :
楼主,该图为北川改为自治县之前的图,老啦,各民族乡已经取消羌族字样
另外,只有民族乡,不存在自治乡


对头

除了藏族乡,羌族乡已经改为乡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2-12
引用第14楼中华大帝于2008-05-28 16:17发表的  :
不要闭着眼睛说胡话,什么叫最混沌的民族,那么回族算什么?



应该是回族!
欢迎加入:1、方舆-03.语言地理QQ群:157065676。
          2、地图收藏爱好者QQ群:60498252。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2-12
楼主的地图是旧的。
zzhc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12-13
赞同啊   应该取消身份证民族栏和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改成西部地区扶助政策

不是说混沌不好,其实有这些模糊族群对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很有益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12-15
中国现在走的不是融合,而是分化!!!
欢迎加入:1、方舆-03.语言地理QQ群:157065676。
          2、地图收藏爱好者QQ群:60498252。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12-15
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大漢四川軍政府都督、咨議局議長、龍門山羌族熊貓族自治州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