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流不畅,主要是上中游污染的比较厉害,蚌埠闸以上,往往不敢开闸。
今年7月,因为暴雨的原因,漯河、周口、阜阳、蚌埠等不得不开闸放水,结果就出现了著名的“污水团”事件。污水团到达蚌埠闸时已经133公里长,经过蚌埠闸后,超过了140公里。
污水团进入盱眙和洪泽湖,所到之处,鱼虾死绝、寸草不生。人一沾上,皮肤溃烂。
“污水经过盱眙的淮河大桥时,上演了一场鱼虾的“夺命狂奔秀”。“鱼儿真是惨啊,宁愿死到岸上,也不要沾上那毒水!”住在河边的小李说,污水的先头浅黑透亮,中间是黄绿色,表面漂着一层水藻,一眼望不到头。……湖水浑黄里透着碧,“看了就恶心,粘手上手烂、粘脚上脚起泡!””。
“ 盱眙县畜牧渔业局的桂英副局长说,盱眙县水产产量损失3.2万吨,价值3.1亿元。
年年流“毒”
“流域污染年年都有,算不上稀奇事了。”盱眙环境检测站副站长姚杏明说。
检测站站长袁海勤递给记者一份材料,薄薄的5张纸,记录了淮河自1978年以来发生的13次重大污染事故:
———1989年,1.1亿立方米的污水经蚌埠闸下泄,形成60公里污水带,淮阴市经济损失1250万元;
———1994年,发生震动全国的7·23特大污染事故,持续时间55天,污染农田5000余亩,经济损失1.7亿元;
———2001年,淮河上游1.44亿立方米污水形成20余公里污水带,水利部门从骆马湖调水8亿立方米补进洪泽湖;
———2002年,1.3亿立方米污水下泄,仅盱眙受污染的水面就达5.3万亩
………………”
“专家们表示,目前水资源实施的是行政区管理,而水资源是连续性的,两者之间的断裂造成了诸多矛盾。只有建立水污染的“流域管理”机制,才可能建立相应的环境资源补偿制度,让上游的污染者为下游的受害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