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212阅读
  • 32回复

[历史地名]沔阳缘何被改名为仙桃?湖北省政府负有历史责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7-18
— 本帖被 QQme 从 南部 移动到本区(2020-04-11) —
        沔阳,顾名思义,“沔水之阳”也。湖北沔阳建制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岁月轮回,物换星移。到1984年,沔阳县通过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口、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交通、文教事业、市政建设等方面均具备了县改市的条件。为加快沔阳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沔阳在荆州地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地位,沔阳县委、县政府向荆州地委、行署并省委、省政府请示,要求改沔阳县为沔阳市。
       鉴于“沙湖沔阳州”的歌谣已流传全国各地,早为人们所熟悉,1985年8月5日,县委、县政府再次请示,要求改报成立“沔州市”。因外省有与沔阳、沔州同音的地名(如陕西省有“勉县”,四川省有绵阳市,且绵阳在历史上常称绵州),且“沔”字为极易写错的生僻字,省政府便以沔阳县治仙桃为名向国务院呈报成立仙桃市。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沔阳县,建立仙桃市。
         6月7日,沔阳县领导从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快报》第150期中获悉这一消息。消息传开后,全县干部群众及沔阳在外工作人员对在原行政区域设立仙桃市,无不拥护,但许多人对“沔阳”二字的突然消失表示难以接受,还有人此致信县人民政府。对此,县人民政府进行认真研究,于6月28日和8月13日二次书面请示荆州地区行署,要求恢复沔阳旧名,并从三方面阐述了理由,
       原文为:“(一)沔阳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全县人民在‘沔阳’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生死与共,把一个‘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穷地方建成了如今‘沙湖沔阳洲,年年庆丰收’的欣欣向荣的地方。因此,全县百万人民十分珍惜‘沔阳’这个富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定名为沔阳市更加符合广大干部群众的心愿。
       (二)‘沙湖沔阳洲’早已在全国各地有较深的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开放搞活政策的英明,沔阳经济发展较快,横向经济联系已经打开了局面,对外贸易也在全省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和国内外频繁的经济活动中,更加加深了对沔阳的印象。如果定名为沔阳市将更加有利于沔阳对外开放搞活,有利于沔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沔阳县是全省第二大侨乡,在外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对沔阳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以‘沔阳’为市名,将深得他们的赞扬。”
       以上三条入情入理,论述全面,反映了多数沔阳人的心绪。但国务院的文件已公诸海内外,木已成舟,其中的内容岂能说改就改?
       这样,在人们对“沔阳”的无限眷恋中,自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建制,历经1483个春秋的沔阳旧貌换新颜,以“仙桃市”之名,成为江汉平原首批撤县建市的新兴城市。其管辖范围不变,仍隶属荆州地区。而“仙桃市”也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出现于湖北省。同年10月,仙桃市正式挂牌成立。1994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复,仙桃市改为省直管市,享受副地级待遇。


沔阳,据《辞海·历史地理》分册记载:
①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陕西勉县东,以在沔水之阳(北)得名。隋初废。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此自称汉中王;三国魏末及西晋初曾为梁州治所。
②郡名。南朝梁置,治所在沔阳(今沔阳南,西魏改名建兴,并移治今沔阳西南沔城)。辖境相当今湖北沔阳、汉阳县地。隋初废。大业时又曾改沔州为沔阳郡。
③府、州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置府,治所在玉沙(今沔阳西南沔城,明废入本州),辖境相当今湖北沔阳(今仙桃)、天门、洪湖三县市。明洪武中改为直隶州,嘉靖中降为散州。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县。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7-18
沔字很多人不认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7-18
地名里生僻字多了 难道都要改?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7-19
蠡县、澧县。
我的区划理念:全国分31省、3自治区、6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7-19
楼主 的意见应该贴在省长信箱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7-19
沔阳与勉县县城勉阳同音,且系侨治的山寨货,当然应该改名。

勉县勉阳是真沔阳,民间俗写就是沔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7-19
楼上在混淆视听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7-19
仙桃是一个重镇,抗战时期,是湖北军阀行政驻地,与沔阳县县城不是一个地方。
当时很多这样的以重镇设县级市的都不会用县名,如大连的瓦房店市等等,河北省的辛集市等等都是因为非县城设县级市而不使用县名
市府作为市区行政;道署作为地区机构。绍兴县区并为市,宁波六区设市,舟山区上设市,会稽道署辖原三地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7-19
回 沔阳 的帖子
沔阳:楼上在混淆视听 (2015-07-19 08:43) 

真正的沔阳镇一直存在到1964年,且之后仍保留了读音。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7-19
廣東人都說陪陵榨菜,地名用字冷僻沒錯,人名用字冷僻纔有錯。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7-20
沔阳县,西汉初年置,故址在今县东2公里处,称之为“旧州村”,有“先主初为汉中王设坛处”。隋朝初年为“西县”所替代。
明太祖洪武三年降“沔州”为“沔县”;
1964年9月改“沔县”为“勉县”;
1995年勉县在撤区建镇时,拟以原城关镇、高潮乡、何营乡合并设立“沔阳镇”作为县城名称,最终陕西省民政厅批准为“勉阳镇”。

不知湖北沔阳与汉中沔阳有无传承关系?是否为南北朝时因移民而“乔置”?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7-20
沔阳,顾名思义,“沔水之阳”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7-20
《资治通鉴·晋纪十·孝怀皇帝下·永嘉六年》有载:“顗(yǐ)始至州,建平流民傅密等叛迎杜弢(tāo),弢别将王真袭沔阳,顗狼狈失据。”意思是说,周顗刚到荆州时,建平郡的流民傅密等人叛离,联络叛军首领杜弢,杜弢派别将王真袭击沔阳,周顗败走。史家胡三省(宋末元初人)注曰:“沔阳,梁武帝时方置郡。据《沈约志》,陶侃为荆州刺史,初治沔阳,则是时已有沔阳城矣,当属竟陵郡界。”

    回顾当时的“永嘉之乱”,可知这里提到的沔阳,正是江汉沔阳(而不是汉中沔阳);在时间上则是晋代沔阳,是早于梁天监二年(503年)的沔阳,即建制之前的沔阳。《沈约志》的作者沈约(441~513)生活在南朝,切近那段历史,想必所言非虚。

    这涉及到沔阳立县的三种说法,即晋立县、梁立县和隋立县,目前我们沿用的是经过权威论证的梁立县。永嘉六年(312年)出现的沔阳,既不是沔阳县,也不是沔阳郡,而是楚王城。

    楚王城是春秋时期楚子熊渠所建,由他的第三个儿子越章王驻守。熊渠“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就在这三处建了城堡。扬越指的是江汉地区,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扬州一带,熊渠的势力从来没有超越鄂境,“至于鄂”实际上是“止于鄂”。从庸(竹山)到扬越(沔阳),再到鄂(鄂城),三座城堡三点一线,恰与夏水相依,是伐鄂的进军路线,也是后来掠夺铜矿的运输线。

    那么,楚王城为什么叫沔阳城呢?主要因为它处在古沔水之北。沔水不是一条固定的河流,它有很多支流,襄阳以上,多个支流汇入沔水;襄阳以下,又分多个支流注入长江。这些支流既有自己的名字,又统称为沔水。据《水经注》记载,沔水在扬口(今潜江市境内)以下分两道,一道东流,一道自浐口(今仙桃市西北)东南流。有一种说法是,东南流的支流就是夏水,即后来的州河,楚王城正好在州河以北。

    这就是说,我们常常用“因县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来表述南梁立县,是不准确的。事实是,先有了沔阳城,后来才有沔阳县。沔阳这个县名不是新取的,而是袭地名而取。当然,立县时的沔阳城也许不是城堡,而是一个集镇或者村落了,所以《沔阳地名志》才说“沔阳之名,始见晋代永嘉六年,当时只是一个村落的名称”,胡三省也说“是时已有沔阳城矣,当属竟陵郡界”。至于陶侃“初治沔阳”,应视为临时驻扎,查《晋书·地理志》可知,永嘉六年的前后数十年,南郡、江夏郡、竟陵郡等郡所辖,都无沔阳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8-03
沔阳沔阳,支持复名。尊重历史。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8-04
鄱阳县就是因生僻字原因改成波阳县,后又改回来的。沔阳亦可。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8-08
支持复名沔阳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8-08
这种季经贴每隔几个月就会见到一次
不知改名后会不会有人发帖缅怀仙桃?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8-09
仙桃比沔阳有名气多了,而且周边及当地人也已经习惯仙桃这个地名了
不要再折腾了。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8-03-14
呼恢复沔阳市名 盼传承沔阳文化

现在的湖北省仙桃市,实质上就是沔阳市。由于更名至今32年。使该市的历届官员特别是青少年只知没有历史文化的仙桃,而忘却了沔阳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建制1451年),忘却了沔阳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即使久住的沔阳人也没有真正读懂沔阳,或对沔阳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对于千秋万代的后世来说,失去古地名沔阳,是忘祖忘宗,贻误万代啊!

1952年4月,治地古城沔城的沔阳县迁到仙桃小镇,称沔阳县。

1985年至1986年,撤沔阳县升沔阳市,沔阳县委县政府,先后5次送荆州地区行署申请报告,冠名都是沔阳市,获地区批准后呈湖北省人民政府,不料将沔阳改为仙桃,沔阳人民都不知道,后被国务院批复为仙桃市。沔阳人这才惊讶:是市里的官员改名?还是省里的官员更名?当时的荆州地区不可思议:糊涂毁沔阳,犯了抺掉沔阳历史的错误,成为沔阳史上的一大遗憾!沔阳古地名去掉了,被无有任何历史记载的辖区小镇仙桃所取代。从此,沔阳这个世界闻名的地名销声匿迹了。古文物、古建筑、被移址移建仙桃了。世界沔阳籍华人就再也找不到回沔阳家的路了,扼腕痛惜呀!

为此在港台或海外各界沔阳籍人士及沔阳人民迫切要求古地名沔阳复名!恢复沔阳市!殷切期盼传承沔阳文化。

一,无论为官为民都要正确对待历史、认可历史、历史是根、是源、是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果没有根、源、祖,后辈人从何而来?所以我们要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不能毁掉古名沔阳,不能随意改变历史,缺失文化。

有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大禹治水、划分九洲、便有沔阳地名。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等十九个朝代,沔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有史志记载,沔水的发源地,从此就有了沔水文化。随着沔水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沔阳从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2年)起,建置郡州府、县治地机构皆以沔阳冠名。唐朝时期的沔阳,出典了一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流传千年家喻户晓。

二,沔阳和荆州、襄阳一样,都是行政老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荆、襄两地复名了,沔阳为何不复名?让人们淡忘沔阳:1、仙桃市内道路命名之一,众所周知的沔阳大道的沔字,起初他们用心良苦改成了勉励的勉字,赤裸裸去掉了沔字,沔阳的历史文化遭如此劫难。经过多少年的论理、论证,最后,还原了历史的清白,复正为沔阳的沔字。仅管如此,沔阳古城县名,仍消失了人们的视线,至今在中国版图上看不到沔阳。2、近几年,仙桃排湖建高尔夫球场,还以此地申报沔阳小镇;沔阳古城原址原建的历史文物,先列纪念牌,人物纪念馆,建筑、饮食、曲艺等传统文化……都移址移建,掏空原址原建的古城,连沔阳古名也被移设排湖。使古城的沔阳无名无实。

三,沔阳县城古建筑成群:有陈友谅故居。狄梁公问政处。普佛寺、文圣庙、东岳庙、清真寺、大莲花池、小莲花池、段堤口与八卦楼、诸葛亮读书台、屈子台、洗鹅台、朱衣楼、烟雨楼、楚王城鉴心亭后汉妃墓、广长律院为上律院、凖提阁为下律院(全国只有三个半律院沔阳古城就有一个半律院),由此可见沔阳古城在古代的中国影响力之大!名望之高!近代有文圣公园;有沔阳州古城八景:东昭红莲、西城古柏、五峰山色、沦浪涣鼓、丙穴钩秋、柳口樵歌、荆楼玩月等佳景;世界闻名的四十八古庙,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始建于三国的司马桥,重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属湖北省重点保护文物;沔阳古城墙始建于战国楚王建土城,唐朝兴盛期建砖城、城砖上有尉迟监修字模,名曰:“复州城”。

四,沔阳古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自古有“千古复州,江汉明珠”之称。国内外皆知:如陈友谅降生在排湖蒿排上,有“神童之称”。费散人传说“九岁对诗”。陆建瀛“续联惊座”。明嘉靖帝严师童承叙杨介康杨会康兄弟二人,于光绪十八年先后步入翰林院“院士”。为官清廉不畏权势的付尚书。近代史上革命先辈张难先。新闻巨子杨刚-九四九年参加了开国大典,写了著名通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记录了这个伟大历史时刻的壮丽场面。杨刚后任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是受到毛主席器重的女干部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谈自己是沔阳人。法学专家王利民,是中国的法学泰斗之一,他编撰出《民法总则》、《物权法研究》等法律专著,曾3次走上共和国最高讲坛,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他有深爱沔阳,于2017年2月,写下了:故乡,我美丽的莲花池。

五,原沔阳县古城內古建筑,不但得不到修复或完善,而是“改头换面”“巧立名目”,如陈友谅故居,改为陈友谅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改为人民纪念碑。甚至移花接目迁至仙桃城区。仿古城建筑在仙桃建了沔街;沔阳古城还有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沔阳评书、沔阳采莲船、沔阳龙灯、狮子……有的移设仙桃,有的失传。北汉大将军夫人张凤道女士,堪称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之一,她发明了沔阳不少饮食文化,如今只传承了沔阳三蒸,可惜,保留古城的饮食文化,也被移植仙桃。

沔街也好,纪念馆也罢,还有好多好多,都没有在沔阳古城的原址兴建或完善,而是被移址移建仙桃城区。没有原汁原味,更没有历史的意义。失去了沔阳文化的真正内涵。连沔阳市名的沔阳,被人为抠掉了。所谓无凭无据捏话传说的”仙桃“而命市名,何谈沔阳历史?何谈沔阳文化?斩断沔阳文脉与沔阳乡愁!愧沔阳先祖!误后世传承!

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于恢复沔阳市名,传承沔阳文化,多么的至关重要啊!沔阳形成的历史基因,是沔阳人民的中华民族之魂,沔阳文化是沔阳人民的精神家园,沔阳是沔阳人的根基、源祖,更是沔阳人回家的路呀!复名沔阳对后辈人了解沔阳的真实历史和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文化,就等于没有城市的根基与血脉。沔阳就有渊源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能违背历史,更不能断根灭祖。把从中国版图中消失了的沔阳,在中国地图上重新记载标明沔阳之名,让沔阳名垂千古。

在此,我们恳请各级领导,顺应民意还原历史,传承文化,复名沔阳!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孔子纪念馆:谢守明13235559331、刘烈照13264986952

2018年3月10日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8-03-14
这也算是折腾,现今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更名不大可能被考虑。
日本的那些县,也没听说过想改回古国名的。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8-03-15
不仅沔阳,均州、广济也应改回来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8-03-17
丐阳人先逃!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8-03-20
这种改名多了去了   都是县变为县级市的时候直接用县驻地做名字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8-04-02
近来少数网友在网上不断发帖,要将仙桃改为沔阳,这对仙桃市来讲是严重的折腾,有人以襄樊改名作依据,也有以学者名义作依据,也有以个别名人的话语作依据,好像不改为沔阳那些文化遗产就不是仙桃的,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看法。现在改名的地方不一定好。仙桃作为一张崭新的名片,是现代城市的名词,孕育新的希望。提起沔阳,很多人联想“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同时,沔字是一个生辟字,很多人认错,写错。----楼主热捧的网民“tudali土大力”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20-04-10
且不说你仙桃以前的名,名不副实,是舶来品,你仙桃县城都都乾坤大挪移从南边跑到北边,有什么资格改沔阳?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