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315阅读
  • 32回复

[其它]世界城市人口排行,中国城市被严重低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1-23

纽约都市区面积达33500平方公里,就象一个重庆模式的‘城市’,这么大的面积,2000多万人口,建成区相连,鬼才相信。洛杉矶都市区更夸张,面积大于纽约都市区,人口还少几百万,人口密度不如中国东部的农村。


如上海划纽约这么大的面积,将有4000多万人口,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上海都市区划人邻近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5地级市才3 万平方公里。2004年,上海市区共12区有1350万常住人口[建成区完全相连,而其他还有两到三区的少量建成区和中心城区相连],市辖区人口至少1750万,市域人口1800多万。 马尼拉的市区人口最多200来万,京都市区也不到200万,而且和大阪并不相连,居然都比上海大。


我看了很多的世界城市人口排行,上海排名最靠前的是第6,最靠后的是第18位,基本上是拿市区人口甚至是市区户籍人口和外国城市的大都市区人口比较。


有人说重庆都市区还不如重庆市区大,是错把重庆15个市辖区的上千万人口当市区人口了,虽然在中国有时把市辖区当市区,但没有国际上的可比性。重庆市辖区是大于都市区,但国际惯例的市区最多指渝中,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江北,南岸六区[400余万,也许还要扣出沙坪坝,九龙坡两区的中梁山以西部分],应小于重庆都市区吧,因为重庆都市区可能还应加上巴南,渝北,北碚三区,共九区的范围[600多万人口]。


大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一般在万人以上,2000平方公里足以建设一个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


我在本网站外国政区中看了世界大城市的市区人口[CC],孟买最多,1194万,是2001年的数据。上海2000年人口普查1178万[国际惯例的市区,不是市辖区]。AC[都市区]在外国都远大于CC[市区],但在中国怎么和市区差不多。在国际上,都市区大于市区,市区略大于中心城建成区。


即使是东京都市区,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3500万,建成区也不可能完全相连。东京都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人口1200多万,人口密度和香港差不多,香港建成区未相连,东京都最多局部相连,和大都市区的千叶等县的建成区更应是局部相连,当然,东京市区的800多万人建成区是完全相连的。从城市地图上看,东京绵延建成区确实惊人,估计在1500万人[实际的市区人口]左右,卫星城和町/村人口应有2000万人,但这足以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纽约狭域市800万人,建成区绵延出市域的最多200万人,因此纽约市区人口也就1000万。洛衫矶市区人口300多万,和淄博一样分为几块而不相连,估计真正市区人口也就100多万,有些统计还说其都市区入口1700多万,太夸张了。墨西哥城未溢出城区,市区人口就是公布的800多万[2004年可能已有900多万,其市区面积达1479平方公里]。


我界定的中国三大城市人口[2004年]


市区人口 市区面积 都市区人口 都市区面积 都市区范围


上海1350万1500平方公里 3100万 165000平方公里市域,苏州市,嘉兴市


北京 950万1400平方公里 1500万 16800平方公里市域


广州 700万1300平方公里 1700万 11100平方公里 市域,佛山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8 13:54:55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1-23
我引用的一份世界城市人口排行,是德国人搞的
2004-08-17号的最新统计

1 东京 33,900,000
2 墨西哥城 22,150,000
3 汉城 21,950,000
4 纽约 21,750,000
5 圣保罗19,900,000
6 孟买 19,200,000
7 德里 18,700,000
8 洛杉机17,600,000
9 京都 16,750,000
10 雅加达 16,650,000
11 加尔各达 15,200,000
12 开罗 15,100,000
13 马尼拉 14,350,000
16 上海 13,250,000
24 北京 10,600,000
35 香港 7,250,000
60 广州 4,900,000
61 武汉 4,900,000
广州被低估得最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4 13:47:54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1-23
不用比,一个90%人口住高层的城市和一个90%人口住别墅城市怎么比面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1-23
京都居然有这么多,莫不是关西把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1-23
外国城市人口多,家就在车上,开到哪哪就是家。所以多也正常。他们是发展中心城市的至少以前是。
哥德堡号再东游,二百六十秋。同载离乡西去,如今住空楼。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1-23
随他去,城市人口超多没什么可炫耀的。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1-24
以下是引用qweiop在2005-1-23 11:05:35的发言:

纽约都市区面积达32400平方公里,就象一个重庆模式的‘城市’,这么大的面积,2000多万人口,建成区相连,鬼才相信。洛杉矶都市区更夸张,面积大于纽约都市区,人口还少几百万,人口密度不如中国东部的农村。


如上海划这么大的面积,将有4000多万人口,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上海都市区划人邻近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5地级市才3 万平方公里。2004年,上海市区[12区]有1350万常住人口,市辖区人口1750万,市域人口1800多万,显然是再拿上海的市区人口跟外国城市的大都市区比较。 马尼拉的市区人口最多200来万,京都市区也不到200万,而且和大阪并不相连,居然都比上海大。


我看了很多的世界城市人口排行,上海排名最靠前的是第6,最靠后的是第18位,基本上是拿市区人口甚至是市区户籍人口和外国城市的大都市区人口比较。


上海的市区可是连成一片的呀,重庆市辖区是大于都市区,但国际惯例的市区最指渝中,九龙坡,沙坪坝,大渡口,江北,南岸六区,应小于重庆都市区吧。


大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一般在万人以上,2000平方公里足以建设一个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


我在本网站外国政区中看了世界大城市的市区人口[CC],是2001年的数据,孟买最多,1194万,上海2000年人口普查1178万[国际惯例的市区,不是市辖区]。AC[都市区]在外国都远大于CC[市区],但在中国怎么和市区差不多。在国际上,都市区大于市区,市区略大于中心城建成区。


即使是东京都市区,面积1.35万平方公里,人口3500万,建成区也不可能完全相连。东京都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人口1200多万,人口密度和香港差不多,香港建成区未相连,东京都最多局部相连,和大都市区的千叶等县的建成区更应是局部相连,当然,东京市区的800多万人建成区是完全相连的。从城市地图上看,东京绵延建成区确实惊人,估计在1500万人[实际的市区人口]左右,卫星城和町/村人口应有2000万人,但这足以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纽约狭域市800万人,建成区绵延出市域的最多200万人,因此纽约市区人口也就1000万。洛衫矶市区人口300多万,和淄博一样分为几块而不相连,估计真正市区人口也就100多万,有些统计还说其都市区入口1700多万,太夸张了。墨西哥城未溢出城区,市区人口就是公布的800多万[市区面积1479平方公里]。


我界定的中国三大城市人口[2004年]


市区人口 市区面积 都市区人口 都市区面积 都市区范围


上海1350万1500平方公里 2000万 8000平方公里市域,昆山市,太仓市


北京 950万1400平方公里 1450万 12600平方公里市辖区


广州 700万1300平方公里 1700万 11100平方公里 广州加佛山



拜托你认真看看,汉城600平方公里1200万人,密度多少?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1-24

汉城都市区1.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可比我界定的上海都市区人口密度更小呀。另外,汉城特别市是606平方公里,2004年1100万人。还有,我并未否定汉城是一个超级大都市,只是在否定马尼拉,京都,洛衫矶,最多再加上纽约。


世界城市人口排行,是按都市区人口,你应知道吧,酷爱地理这位朋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3 8:44:56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1-25
以下是引用qweiop在2005-1-24 13:12:38的发言:

汉城都市区11500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可比我界定的上海都市区面积大,人口密度却更小呀。另外,汉城特别市是606平方公里,2004年不到1100万人。还有,我并未否定汉城是一个超级大都市,只是在否定马尼拉,京都,洛衫矶,最多再加上纽约。


世界城市人口排行,是按都市区人口,你应知道吧,酷爱地理这位朋友。



买本16开的中图新版世界地图好好看看,马尼拉、洛衫矶、纽约和周边城市是什么关系了,那时候你才知道为什么上海不能再加其他市的人口了。顺便提醒一下,那本地图册很值得收藏,你买了不会觉得后悔的。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1-26
你仔细加专心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再好好想想,就知道上海有多大,象是世界最大的城市。这篇文章上海的人口数据是2000年11月1日0时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6 19:48:48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1-26


把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带(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诸大建)宁波协作网
  上海大都市带或长三角大都市带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基于20多年来大上海地区或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践,把大上海或长三角建设成为中国具有世界水平的大都市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世界大都市带发展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发展目标、空间形态、各功能区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 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世界级大都市带的基本构想
  1.1、确立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世界性大都市连绵带的发展目标
  1.1.1、致力于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连绵带
  (1)从全球的层面来看,加快长江三角洲都市带建设的目标是要成为在全球大都市连绵带发展中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都市连绵带。早在50年代大都市连绵带的概念创建的时候,长江三角洲地区就被列为世界六个主要的大都市连绵带之一,但由于缺乏整体性的发展,因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与其说是已经建成的,莫宁说是潜在的。与世界上其他五个大都市连绵带相比尚缺乏强大的竞争力。加快长江三角洲都市带的建设,应该立足于成为代表中国和亚洲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世界性大都市连绵带,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2)从全国的层面来看,加快长江三角洲都市带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全国三个大都市带的发展中起到整合性、龙头性的作用。目前影响中国发展的三个都市圈(即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北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同时,需要有一种整体上的组合。由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带区位优势独特、发展能量较大,起步快,因此可以起到整合的作用,把三个都市圈全部带动起来。中国21世纪的发展则可能形成以长三角都市圈为龙头、珠三角都市圈和都京津冀北圈为两翼的发展形态,既为珠三角和京津冀北的发展进一步提供空间,又为中西部的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从区域的层面来看,加快长江三角洲都市带建设的目标是要促进长江三角洲都市带形成更加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格局。未来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带的发展应该形成“一核两翼、两主轴、两副轴”的空间布局。“一核”是处于长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核心的上海大都市,“两翼”是指以南京为中心的北翼和以杭州为中心的南翼,“两主轴”是指从上海到南京的沪宁发展轴和从上海到杭州的沪杭发展轴,“两副轴”是指从上海到南通的沪通发展轴和从上海到宁波的沪甬发展轴。要通过“点轴发展战略”带动长江三角洲都市带的一体化发展。
  1.1.2、 按照国际大都市连绵带的标准推进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带的形成
按照戈特曼等的研究,大都市连绵带一般具有下列特征:大都市连绵带应该吸纳较多的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大都市连绵带中的城市应该具有合理的层级关系,承担不同的功能;大都市连绵带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大都市连绵带在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具有枢纽作用;等等。结合其他有关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未来10-20年的建设要着力于实现下列几个基本形成:
  (1)基本形成中国第一大都市连绵带的人口规模,人口吸纳量从现在的7000万扩展到1.5亿左右(占全国的10%),城市化率从现在的45%提高到70%左右。
  (2)基本形成大都市连绵带具有层级关系的城市体系,不同城市之间的倍率在2-5倍左右(首位城市2000万,二级城市1000万,三级城市500-800万)。
  (3)基本形成大都市连绵带的基础设施网络,通过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使得大都市连绵带内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交通时间缩短到2-3小时之内。
  (4)基本形成大都市连绵带协调发展的制度机制,使得大都市连绵带内的城市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根本性转变。
  (5)基本形成大都市连绵带内一体化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体系,消除在环境问题上的各自为政状况。
  1.1.3 、关键是加强枢纽城市上海与区域腹地城市之间的整合关系
  要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连绵带,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上海能否建设成为具有洲际意义甚至全球意义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未来的发展必须更多地以亚洲的大都市(例如汉城、新加坡、香港)和全球的大都市(例如伦敦、纽约、东京)作为参照性的标杆城市,为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核心功能;二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上海与作为长江三角洲发展腹地的周边城市能否在发展的维度(产业、社会、环境)和制度的维度(理念、体制、技术)等方面形成整合。
  问题的关键是把握作为全球性大都市连绵带中的国际区域与国际城市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对于国际城市而言,国际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它所依托的国际区域,国际区域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际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决定其全球控制能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对于国际区域而言,国际城市是国际区域得以实现其全球控制能力的空间载体,国际区域通过国际城市来进入全球市场,实现整个区域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因此,在全球性大都市连绵带的培育和发展中,脱离区域腹地单独发展国际城市是不可能的;脱离中心城市单独发展国际区域也是不可能的。大都市连绵带中的中心城市应该有强烈的服务腹地意识和融入区域意识,大都市连绵带中的腹地城市应该有强烈的接轨中心意识和区域整合意识。
  1.2、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大都市连绵带的发展依赖于发展和制度的双重努力,需要从发展层面和制度层面思考加快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的对策思路:
  1.2.1、在发展层面上加快长三角大都市带经济、社会、环境的整合
  (1).区域产业整合战略:要在整个区域范围内考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内容,形成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和合作布局。各个城市不宜强调在自身行政范围内培育和形成所谓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地在区域性的产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发展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从而改变当前的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现象。
  (2).优化市场环境战略。要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封锁的经济格局,优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市场环境,实现产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各个城市要实行工商联手,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类型的交易会和定货会,加大商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要进一步改进长三角大都市地区的商贸流通体系,共同培育、建设并开放面向全区和全国的大型商品市场和物资市场。
  (3).交通运输整合战略。要以高速铁路和轻轨交通为重点,形成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长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东京大都市带为范例,建设由高速铁路(300公里范围内)和高速轻轨(100公里范围内)为主导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上海-南京发展轴和上海-杭州发展轴的形成。由于长江和杭州湾的天然屏障长期来削弱了上海对苏北地区和浙东地区的辐射能力,因此要尽快建设上海-南通大通道和杭州湾大通道,促进上海-南通发展轴和上海-宁波发展轴的形成。
  (4).数字大都市圈战略。如果说一般的城市化与工业时代相联系,那么建设大都市圈就是与信息时代相联系。在未来的发展中,长江三角洲地区要致力于信息化与城市化联动,在区域范围内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信息内容产业,用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能级,用信息化加强城市群间的沟通,实施数字大都市圈战略。
  (5).城市等级体系战略。要引导城市发展具有互相匹配的规模,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长三角作为大都市连绵带的发展,其中大都市带的一级中心城市区是上海大都市,人口规模可以发展到2000万左右;二级城市区是南京和杭州大都市,人口规模发展可以发展到1000万左右;三级城市区包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镇江、嘉兴、宁波、绍兴、湖州、舟山等,人口规模可以发展到500-800左右。
  (6).生态环境统筹战略。要以区域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开展一体化的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以环太湖流域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开展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规划工作,为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整合提供相适应自然环境支撑。
  1.2.2 、在制度层面上:进行跨行政区合作的整合创新和管理创新
  一般来讲,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刚性的“行政性”协调机制。这涉及到建立一个跨省市的行政机构,对长三角大都市带的发展进行“硬约束”,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这种机制的条件不具备。另一种是比较柔性的“协商”协调机制。通过“自主参与、集体协商、懂得妥协、共同承诺”的方式,对长三角大都市带的发展进行的“软约束”。这是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且当前较为可行的方式。为此,按照后一种合作方式的框架提出下列方面的战略举措:
  (1)政府整合战略。在推进大都市圈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组建由中央和三省市领导组成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带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城市体系规划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于经济运行中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生产中的合作互利问题以及科研、教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由15个城市共同参加的区域协商制度解决,确立三省市定期的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同时需要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发展有实质性推动作用的共同发展基金制度和投资管理机制,制定与协调各城市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2)论坛促进战略。设立由政府、企业、专家、社会参与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论坛。组织区内外和国内外政府、企业、学术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专家学者,制定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体制在内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带发展议程,为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带的形成发展建设献计献策,为在各种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提供讨论空间。
  (3)社会参与战略。要组建覆盖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带的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中介组织。例如,建立长三角全区域的联合商会和主要行业协会,负责解决长三角大都市带产业整合中的各种经济、财务和法律问题;建立各种专家委员会,为解决区域内各种合作问题提供经过科学论证、考虑互惠互利的方案。
  1.3、进一步发挥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龙头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1.3.1、发挥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魅力型”的龙头作用。
  大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在于中心城市或核心城市的作为,在于它是否对周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拉动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心城市,应该为周边城市提供金融服务、贸易渠道、物流网络、法律咨询、商检审计、产权交易、中介服务、人才交流等服务,如前分析,上海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公认的中心城市,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这一中心城市的作用?本报告认为上海应发挥一种“魅力型”的龙头作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海应该从把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建设成为国际性区域的角度做大做强自身,提高自己在长三角地区的能级差,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认同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二是上海应该从国际城市与国际区域的相互关系出发,进一步强化自己作为中心城市的使命感,通过加强对整个区域的融入意识和服务功能,真正有益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的整体发展。这包括上海作为大都市带中心城市的基础性服务和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功能性服务两个方面,下面是分别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的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的政策建议。
  1.3.2、强化上海中心城市在长三角的基础性服务
  (1)在集散功能方面,要增强上海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大都市带中的发展极作用。上海应该建设成为中国和区域内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域,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流转中心。
  (2)在产业分工方面,要加快上海大都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推动长江三角洲大都市的产业分工和合作布局。上海的产业应该以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商务以及高科技为主,部分工业转移给江苏和浙江,以带动后者发展各自有特色的产业,形成梯度分工、战略合作、各展所长的局面。
  (3)在城市布局方面,要优化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网络结构,推进实现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上海大都市的发展要超越在6340平方公里市域考虑问题的传统思路,按照国际上大都市发展的空间规律,形成由上海中心城市区(600平方公里范围)、上海大都市区(6340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扩展区(包括苏州和嘉兴在内约15000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连绵带(包括整个长三角区域)组成依次发展的四层次城市空间。
  (4)在交通网络方面,要进一步加快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地区的联结,要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进一步缩短上海到苏州与嘉兴的距离,通过杭州湾大通道和沪崇苏大通道接通北边的南通与南边的宁波,通过高速铁路建设进一步缩短上海到南京和杭州的距离。
  (5)在区域开放方面,要主动减少对长三角地区某些不利于区域整合的行政限制。特别是上海大都市的发展需要探索更开放性、更有积极意义的人口政策,让所有愿意并且能够进入大都市带的人都有同等的就业、居住、生活的权利。如果上海的发展只限制在到2020年1600万人的规划目标考虑,那么既影响上海本身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发展,也影响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对整个区域和整个中国的贡献。
  1.3.3 、强化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功能性服务
  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经济、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这是中央对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定位。从国际城市与国际区域的关系,上海应该进一步强化和优化这些方面对区域的服务功能:
  (1)要在推进金融国际化的同时,强化金融中心城市对长三角大都市带的服务功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本质是不断推进金融的国际化,但上海的金融国际化一定要同金融的区域服务功能整合起来。上海需要为长三角大都市带的发展提供包括银行保险、资本市场在内的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2)要在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强化贸易中心城市对长三角大都市带的服务功能。建设外高桥等保税区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基本任务,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打破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贸经营权的某些限制,为长三角各个城市以上海为桥梁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3)要在培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强化经济中心城市对长三角大都市带的服务功能。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重要标志,但上海的经济中心功能不仅应该表现在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更应该表现的对长三角地区的带动上。未来10-20年上海的产业培育应该更多地通过研发和创新服务于区域产业的合理整体布局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4)要在加快建设航空港和航运港的同时,强化航运中心对长三角大都市带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联合江苏的南通、张家港和浙江的北仑、舟山等港口,尽快建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服务于整个长三角大都市带和全国其他区域的长江三角洲组合港。

  继续看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1-26
  二、从建设成为大都市带的要求看大上海都市带的人口与发展
  以上讨论了把长江三角洲或上海大都市带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带的设想。本部分进一步从大都市带的空间形态与人口的关系,讨论上海大都市带四个圈层人口与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与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带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与人口发展目标。
  2.1、国际大都市的四个圈层与世界的案例
  2.1.1 、大都市空间发展的四个圈层
  世界上大都市的发展虽然功能各有不同,但通常随着城市形态规模由中心向外围扩张,形成了规律性的空间结构(联合国人居中心1996)。这种空间结构自内向外和自小向大可以分为四个圈层,代表了大都市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1)中心城市(Municipality或city ):中心城市的面积一般在100km2到600km2,半径10-15公里,人口密度在1-2万/km2之间。
  (2)大都市区(相当于美国所称的基本大都市统计区PMSA即Primary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由中心城市和郊区城市地区组成,面积一般在1500km2-2000km2,半径30-50公里,人口密度在5000-1万/km2之间,其中郊区城市的总人口可以大于中心城市。
  (3)大都市圈或大都市扩展区(相当于美国所称的合并大都市统计区CMSA即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由一个以上的大都市区组成,面积一般在10000km2 -20000km2,半径100公里左右,人口密度在1000-2500人/km2之间,其中周边大都市区的总人口可以大于中心大都市区。
  (4)大都市带或大都市连绵带(megalopolis):由一个以上的大都市圈组成,面积一般在30000km2以上,半径200-300公里,人口密度在300-1000人/km2之间。
  2.1.2、 世界著名大都市的空间结构
  发达国家著名的大都市,例如欧洲的伦敦大都市、巴黎大都市;美国的纽约大都市、落杉矶大都市;日本的东京大都市等,一般都经历了完整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四个圈层。例如(参见表1所列大都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数据):
  (1)伦敦大都市的四个带分别为:内伦敦中心城市、大伦敦(包括市区及附近的29个城镇)、伦敦大都市圈、伦敦-伯明翰大都市带;
  (2)纽约大都市的四个带分别为:纽约中心城市(包括曼哈顿等5个区)、纽约大都市、纽约大都市圈(包括周边33个县)、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大都市带;
  (3)东京大都市的四个带分别为:东京中心城市(包括市区的23个区)、东京都大城市区(包括市区的23个区和郊区的27个县)、东京圈(包括东京都和神奈川、琦玉、千叶3个县)、首都圈大都市带。
  (4)巴黎大都市的四个带分别为:巴黎中心城市(环行大道内的20个区)、巴黎大都市、大巴黎大都市圈(巴黎市加上周边7个省,即伊尔-法兰西地区)、巴黎大都市带。

  表1:四个国际大都市的空间结构与人口密度
中心城市面积 中心城市人口/密度 大都市区面积 大都市区人口/密度 大都市圈面积 大都市圈人口/密度 大都市带面积 大都市带人口/密度
伦敦 321km2 234万7325人 1580km2 738万4716人 11427km2 1253万1110人 27224km2 3650万1340人
巴黎 105km2 215万20495人 2125km2 832万3915人 12072km2 1065万887人 145000km2 4600万317人
纽约 780km2 738万9225人 10202km2 1606万1574人 33483km2 1934万644人 140000km2 6500万464人
东京 598km2 816万13800人 2162km2 1186万6275人 13508km2 3156万2338人 36834km2 3916万1050人
  表中数据根据下列资料综合:联合国人居中心《城市化的世界》(1996);李萍萍等《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2002);高汝熹等《城市圈域经济论》(1998)。
  2.1.3 、大都市带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
  上述大都市带的空间结构实际上是时间演化的结果。一般来说,最终能够演化成为国际大都市带的城市经历了下列过程:(1)孤立城市的发展阶段;(2)以单中心为特点的大都市区发展阶段;(3)以多中心为特点的大都市圈发展阶段;(4)以多个大都市圈相连接为特点的大都市连绵带发展阶段。
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目前普遍处在发展的进程之中,因此缺少上述齐全的四层次空间结构(表2)。由于从一般的大城市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标志,是建立这样一种基本的空间结构,因此处在区域中心地位的大都市在发展的一定阶段,需要有一个从内向化的城市发展向外向化的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表2:上海大都市与亚洲其他大都市的比较
中心城市面积 中心城市人口/密度 大都市区面积 大都市区人口/密度 大都市圈面积 大都市圈人口/密度 大都市带面积 大都市带人口/密度
上海 620km2 915万15250人 6340km2 1640万2588人 18743km2 2546万1358人 98591km2 7000万768人
汉城 605Km2 1091万18204人 12072km2 2019万1672人 145000km2 4600万317人
孟买 438km2 1158万26434人 1810万人
大坂 221km2 261万11878人 1890km2 562万3591人 18582km2 37286km2 2000万536人
东京 598km2 816万13800人 1762km2 1186万5796人 13500km2 3156万2338人 36897km2 3916万1050人
  表中数据根据下列资料综合:联合国人居中心《城市化的世界》(1996);李萍萍等《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研究》(2002);高汝熹等《城市圈域经济论》(1998)
  2.2、上海大都市空间结构与人口分布的现状与问题
  2.2.1 、上海大都市空间结构与人口布局的现状与比较
参照世界大都市带的空间形态,表3表示上海大都市及其周边城市的人口状况。其中:上海大都市的中心城市指外环线以内的地区,上海大都市区指上海市域范围内,上海大都市扩展区包括上海以及与上海有紧密通勤关系的江苏苏州地区和浙江嘉兴地区,上海大都市连绵带是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

  表3:上海大都市的空间结构与人口状况(2000)
面积 半径 人口总量 人口密度
中心城市 620km2 10-15km 915万 15250人
大都市区 6340km2 50km 1600万 2588人
大都市扩展区 18743km2 100km 2546万 935人
大都市连绵带 98591km2 300km 7000万 768人
表中数据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和江苏、浙江等相关资料整理

  2.2.2、 上海大都市空间结构与人口布局的问题
  上海已经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但应该认识到90年代以来上海的发展基本是内向性的,真正对大都市空间结构和人口布局关系的考虑还不深入。总体上看,上海大都市的空间结构与人口布局存在着下列问题:
  (1)中心城市特别是核心区人口密度仍然过大。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2000年外环线以内的上海中心城市人口为915人,其中属于中心区的为668万人,郊区为247万人。尽管中心城市特别是核心区域的人口密度近年来已经有很大的下降,但人口密度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相比仍然过于稠密。例如东京中心城市、纽约中心城市、伦敦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3800人/km2、9225人/km2、7325人/km2,而黄浦区的常住人口密度为46296人/km2,卢湾区的常住人口密度为40589人/km2,静安区的常住人口密度为40069万人/km2。
  (2)大都市区人口密度和人口总量需要有较大提高。例如东京大都市区、伦敦大都市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6275人/km2、4716人/km2。上海大都市全市域的范围比它们大2倍(6340km2),而人口密度却比它们小好多(2588人/km2)。这实际上对上海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都是有影响的。目前上海到2020年的外环线外人口规划目标是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600万人(城市化地区的面积为900平方公里)。届时上海市域的人口密度为2523人/km2,显然是偏低的。
  (3)上海大都市与周边城市需要形成大都市扩展区。目前上海与周边的苏州、嘉兴等地区,一方面有加强城市间垂直联系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以及交通方面的障碍这方面的联系还有待加强。
  (4)以上海大都市为龙头的大都市连绵带没有形成区域合力。如果要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大都市带,那么浙江和江苏就必须真正着力于接轨上海,上海就必须真正着力于服务江浙的情况,但当前在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同构现象以及冲突,表明整个区域还没有形成以建设国际大都市连绵带为目标的整合力。
  2.3、优化上海大都市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2.3.1 、上海中心城的人口疏解
  当前上海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中心城市向心作用过强,郊区城市吸集作用太弱。同国际大都市的情况相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外环线以内的城市规划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为800万人。而2000年第五次普查的现有人口为915人。因此到2020年之间中心城市需要向外疏解115万人。人口密度和人口疏解的对策建议如下:
  (1)把外环线内的人口密度降低到相当于东京都的水平。东京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为13000人/km2左右,上海未来几年内要努力达到这样的目标,其中内环线内的人口密度应该控制在25000人/km2之内。
  (2)中心城市人口疏解的主要流向应该是从中心城市向郊区城市扩散。必须加大力度控制目前房地产开发导致的中心城市人口的继续增长;同时注意由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向中心城市的边缘区域的人口扩散是不利于降低中心城市的人口密度的。
  (3)中心城市人口疏解的主要方式应该是空间蔓延式的疏解转向交通轴线式的疏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上海大都市区的市域轨道交通体系,使得中心城市的人口疏解能够跨越中心城市的边缘区域直接进入与轨道交通相连的郊区城市,特别是进入东部滨海城市带中的川沙、芦潮港、奉贤、金山等新城。
  2.3.2、上海都市区的人口吸集
  从两个方面来看,未来上海郊区人口的扩展是必然的。一方面,中国到2030年左右城市人口至少要比现在翻一番,达到8亿人口左右。新增的人口需要新建城市的增加和现有城市的扩展。在这种情况下,上海不可能维持规划目标即1600万常住人口而不变。另一方面同国际大都市郊区人口情况相比,上海当前大都市区的人口密度还相当低,郊区人口的总量还低于中心城市的人口数量。因此郊区城市的人口发展还可提高,为此需要采取下列对策举措:
  (1)郊区的常住人口总量可以提高到1200万人左右。与东京、大坂等城市相比,上海市域范围内的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有所不足。例如东京全市域的人口密度是5796人/km2,大坂全市域的人口密度是3591人/km2,上海全市域的人口密度是2588人。因此如果按照人

  表4:上海市域人口发展的现状、规划与展望
2000年现状 2020年规划 2030年展望
常住人口其中:城市人口城市化率 1640万1230万75% 1600万1400万85% 2000万1800万90%
外环线内其中:内环线内人口外环线外其中:城镇地区人口 915万/620km2367万/100km2725万/5720km2315万/600km2 800万/620km2250万/100km2800万/5720km2600万/900km2 780万/620km2250万/100km21220万/5720km21020万/1500km2
城市人均密度其中:中心城区密度外环线外密度 2588人/km214758人/km21268人/km2 2524人/km212903人/km21399人/km2 3155人/km212903人/km22843人/km2
  表中数据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整理
  人口密度为3000人/km2计算,总量应该可以在1900-2000万人之间。因此除掉上海中心城市600平方公里规划目标的800人,上海外环线外郊区城市的人口发展应该在1100-1200万左右,比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800万人左右可以高出300~400万人。
  (2)郊区的城市人口可以到1020万人左右。按到2030年上海城市化率为90%算,郊区城市人口为1080万。届时外环线外城市化地区的面积从当前规划的900平方公里扩展到1500平方公里,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到时上海总的城市用地面积是2120平方公里,占整个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3)上海郊区城市的布局应该从现在的均衡式发展向非均衡发展转变。当前周边城市的人口规模与上海中心城市相差悬殊,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郊区不甚相称。另一方面,上海郊区的城市化既不能搞贴近中心城市的摊大饼式发展,也不能搞铁女天女散花式的发散型发展。建议以芦潮港港口新城为中心建设人口在120-150万左右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沿江城市带,以对中心城形成的强大的反磁力作用。
  (4)此外,上海周边郊区城市的规模需要发展到平均50万人以上。要达到这样的规模,需要同时考虑两种人口的吸集,一是从中心城市导入需要疏散的115万人左右的本市人口,二是考虑异地迁入的300万左右人口。人口导出的目标城市应该考虑港口新城等沿江城市带或郊区的宝山、嘉定、金山、松江等城市。

  表5:设想到2030年上海大都市区的空间格局和人口分布
人口 面积 密度
中心城市 780万 620平方公里 12580人/平方公里
海港副都心 120万 150平方公里 8000人/平方公里
其他城市化地区 900万 1350平方公里 6666人/平方公里
农村地区 200万 4220平方公里 4739人/平方公里
总计 2000万 6340平方公里 3155人/平方公里

  (5)上海大都市的人口扩展有利于体现上海大都市的地位。应该看到,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人口都超过了全国人口的8%。表4表明,四个国际大都市为了追求城市活力和经济优势,人口始终是在增长的。事实上,从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来看,虽然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不一定达到那么高,但人口适度增长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有利于发挥上海大都市的社会功能和环境功能。

  表6:四个全球性世界城市人口增长的情况(大都市扩展区)
大都市区 1800年前后 1950年前后 1970年前后
人口总量 占全国比例 人口总量 占全国比例 人口总量 占全国比例
伦敦 85万 8.1% 1137.4万 23.3% 1203.7万 21.8%
巴黎 54.7万 2.0% 637.7万 15.7% 885万 16.8%
纽约 60万 1.1% 1291.2万 8.5% 1617.9万 8.0%
东京 140万 4.7% 904.9万 10.9% 2387.3万 23%
资料来源:Peter Hall. 1979.World Cities. New York: McGraw-Hill

  (6)城市发展的质量与城市规模并不必然相关。城市人口的扩展并不简单地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降低和不持续性的增高。人们常常认为城市规模增大必然导致城市病。事实上由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反映出来的所谓“城市病”并不与城市规模正相关,而是与城市管理与人口素质正相关。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不在于简单地控制人口规模,关键是要通过管理减少环境不友好的城市空间、减少环境不友好的社会行为、转化环境不友好的城市人口、控制环境不友好的城市制度。
  2.3.3 、上海都市圈的整体发展
  在未来的5-10年中要以发展以磁悬浮为特征的城际高速轨道交通为纽带,促进江苏的苏州大都市以及浙江的嘉兴大都市与上海大都市一体化发展,形成半径为100km的上海大都市圈。

  表7:上海大都市圈各个地区的人口、土地与经济总量
市域人口 市域面积 经济总量 与上海的距离
上海大都市区 1640万 6340km2 500亿美元
苏州大都市区 576万 8488km2 150亿美圆 81公里
嘉兴大都市区 330万 3915km2 50亿美圆 96公里
合计 2546万 18743km2 700亿美圆 100公里半径
表中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3.4、 大上海都市带或长三角都市带的区域整合
  以发展城际高速铁路为纽带,形成以上海大都市圈为龙头,包括江苏的无锡-常州、南京等大都市圈以及浙江的杭州、宁波大都市圈在内、半径在300km左右的大上海或长江三角洲国际性都市连绵带。如果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最终能够容纳1-1.5亿人左右,那么就可以解决中国7-10%左右的人口发展。届时上海大都市连绵带的空间结构与人口布局表现如表10。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化如果实行以大都市带为导向的战略,到2030年就可以通过发展6-8个左右的大都市连绵带安置10亿左右的城市人口(占全国16亿人口的70%)。

  表8:到2030年大上海都市连绵带的空间结构与人口规模
内部分带 人口规模
大上海都市带核心区 上海大都市核心区 2000-2500万
苏州大都市区 900-1000万
嘉兴大都市区 600-800万
大上海都市带北翼 南京-镇江-扬州大都市圈 1500-1800万
无锡-常州大都市圈 1500-2000万
南通=泰州大都市圈 1000-1500万
大上海都市带南翼 杭州-湖州-绍兴大都市圈 1500-2000万
宁波-舟山大都市圈 1000-1200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8 19:59:37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1-26
  三、上海大都市带各都市圈的功能特色和产业发展
  以由两级城市联盟组成的都市圈为下属单位,大上海都市带在形态上表现为“一核两翼”、五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一核”是指由上海都市圈组成的大上海都市带的中心城市联盟,“两翼”是指以南京为核心的大上海北翼都市带和以杭州为中心的大上海南翼都市带。前者包括南京都市圈、锡常都市圈。后者包括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本部分按照大上海都市带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描述了各个都市带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3.1、上海都市圈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上海都市圈的构成单位包括6340平方公里的上海都市区、江苏的苏州地区和浙江的嘉兴地区。它们组成大上海都市带的两级城市联盟,其中各部分的发展趋势归纳如下:
  3.1.1、上海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大都市带的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在大都市带内总是需要有一个核心首位城市,其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是第一位的,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代表了大都市带范围内的最高水平。上海是中国除香港外最具发展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的潜力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的最大增长极。上海在加速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同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必将推动周边城市的增长,而上海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和长江三角洲龙头的战略目标,必须得到周边地区的认同和支持。因此,上海都市区的功能特色和战略选择应成为整个长三角都市带或大上海都市带战略定位的依据。
  上海都市区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北上建宝钢、90年代东进建浦东之后,21世纪前期将进入南下开发杭州湾的新的经济增长期。上海都市区的南翼东起南汇嘴,西致沪浙交界处,面积达1961平方公里,目前人口170万。今后发展方向是港口带动型的综合经济发展地区。其中主要的功能地区包括:(1)在杭州湾的大小洋山开发深水港区,使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2)以原芦潮港镇为主体,建设海港新城,人口规模规划为约100万人;(3)在杭州湾畔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化学工业区;(4)将原处奉贤区的奉浦工业区改建为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为市区大工业向南郊布局调整创造空间,实现上海工业的升级。
  3.1.2、苏州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苏州的发展实际上已经融入上海都市圈。未来苏州的发展要利用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中心作用,发挥自己的工业优势,吸纳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的扩散,特别注意太仓、昆山、与上海在产业发展上的对接。
  要进一步加强苏州与上海之间的交通联系和资金、资源、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流动环境的统一,创造平等的环境。
  苏州地区的沿江港口要起到“二传手”的作用,调整原有的港口功能,与锡常都市圈的港口形成互为补充的港口群,呼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3.1.3、嘉兴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嘉兴距上海90公里,拥有121公里海岸线,可建港口的海岸线达数十公里。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把嘉兴建设成为上海都市圈南翼现代化港口型工贸城市。一是要把乍浦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港,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能源化工等临港型产业;二是要充分利用嘉兴自身的优势,成为上海支柱产业的合作延伸基地、上海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基地、农产品基地和旅游休闲胜地。
  3.2、南京都市圈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南京是长三角都市带的西北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方向进入太湖核心区域的人流、物流一般经过南京的交通枢纽中转才能完成,因此南京对于长三角都市带的发展的意义首先体现的交通门户作用。
  此外,南京具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经济直接腹地。1986年成立的南京经济区包括南京、合肥、南昌等三个省会城市,南京可以在其中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和商品、物资、金融、科技等综合优势。
  目前江苏已经规划了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框架,其主城区人口将达到400多万人,南京的河西、仙西新城将成为南京的副中心,人口规模分别达到40多万人。
  3.3、锡常都市圈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锡常都市圈包括无锡、常州等城市及其影响地区。锡常都市圈界于上海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之间,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其发展既要接受上海的辐射同时又要注意形成自己特色。
  制造业要以台资背景的电子产业为龙头,不断扩大规模,形成系列。可以纵向联合成为上海都市圈产业链的一环,但不宜以环境代价接受外来产业的扩散。涉及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港口和水源地建设,既要弥补上海的不足,又要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要同历史文化遗产和观光农业紧密结合,发掘服务深度,要面向中上收入家庭,开发房地产产业,形成最适宜居住的地区。锡常都市圈内的城镇建设要体现古今交融和水乡意境,要同上海郊区城镇有所区别,精心打造鲜明个性。
  3.4、南通都市圈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南通都市圈包括南通、泰州等城市及其往北影响地区。南通都市圈位于上海都市圈与苏北都市圈(盐城、徐州、连云港等)之间,具有重要的南北桥梁作用。随着2002年上海-崇明越江通道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预计在2007年初步建成),包括南通在内的苏中、苏北地区将与上海都市圈紧密联系起来。可以预期这个地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成为上海大都市连绵带新的热点地区。
  从大上海都市连绵带的城市整体分工考虑,南通都市圈的发展可以承担所谓“北上海”的一些城市功能。即,南通都市圈应该着力于推进上海都市圈向长江北边的生产力转移,实现南通都市圈与上海核心圈之间的产业分工与融合。这种转移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担上海都市圈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功能,使南通都市圈成为上海核心圈农贸市场的重要供应基地;二是分担上海核心圈的工业生产配套加工功能,在纺织、服装、机械、船舶、电子工业等方面,要努力成为上海核心圈的配件加工基地;三是分担上海核心圈的旅游休闲功能,与杭州都市圈的山水风光以及苏州都市圈的园林风光不同,南通都市圈江边海畔近乎原始的乡间野趣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发展成为大上海都市带北边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基地。
  3.5、杭绍都市圈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杭绍都市圈包括杭州、绍兴等城市及其影响地区。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都市带中,杭州都市圈对大上海都市带的西南纵深地区起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2001年3月,杭州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了萧山、余杭两座临近城市,使杭州市增加了100%的人口和300%的土地,其21世纪前期的战略目标是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杭州未来城市的人口规模可以达300多万人,在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地区将成为杭州的副中心,人口规模达60多万人。
  杭州与绍兴相距30公里,而且杭州城市向东发展,今后两市的距离更加接近。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城市,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号称中国水乡、桥乡、酒乡、兰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杭州与绍兴的最大特点都是旅游资源丰富,今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轻轨交通连接,建设成为大上海都市带中以旅游、教育、居住、文化、科技为特色的都市圈。
  3.6、宁波都市圈的功能特色与产业发展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等城市及其影响地区。宁波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北仑港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国际第五代集装箱码头和20万吨级泊位,是我国目前最好的进口铁砂中转基地。宁波的沿港经济带正在发展,可成为华东地区重化工业基地,形成以石油精细化工及电力为主体的化工体系。
  舟山港是天然的南北海运和江海联运的咽喉要冲,全市有水深10米以上的港口资源40处,岸线长184公里,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其中25万吨级泊位1个)。
  宁波与舟山都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和航道资源优势,两个城市形成联盟,共同开发深水岸线,可以建设大型深水岛-岸式多功能国际枢纽港和临港型重化工业。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1-26

东京和纽约居然用的都市圈[大都市扩展区,国外的都市区人口即城市人口统计范围]人口来和中国城市的国际习惯的市区的户籍人口相比。我说朋友们,别再崇洋媚外,中国城市虽然不富裕,但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城市肯定应是最大的,虽然中国城市化还远未完成,即使我国的政策是限制大城市发展,发展中小城市,不允许人口自由迁移。要知道,长三角都市带[国外称都市圈或都市区绵延带]已是世界六大都市带人口最多的,任何统计资料都是,老外也承认,有7000多万人。

中国最大的上海已拥有世界最多的摩天大楼,2050年,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8 13:07:01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1-26

好像文不对题

题目讲城市文中讲都市区,两个概念吧

再说国外的城市简称区可不同中国

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密度高,而城市外建城率低

外国是摊大饼,城市和周边都市区建成率相差没中国那么大

潜入水底,冷眼旁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1-26

这真是盲目自信啊,拜托你看看译孔兄弟的卫星图,上海和北京的连片建成区面积只有雅加达一半不到。人口多就城市大这种提法显然是有误的,因为这忽略了居住模式和密度差异,要知道,中国不少城市都走入类似香港模式样子,即高密度居住模式,香港的城区面积小得可怜,当然这有地形原因,而大陆的城市有时候对高楼是过于青睐了,建成区跟国外同等人口规模的城市根本没法比,你可以随便找个相当城市规模的来看看卫星图即可知道。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1-26

我们大陆的城市是走到哪里都是高密度,这点不象国外.

城市都又小又挤~~~~~~

小点的城市,象县城,大点的镇,发展又普遍不足~~~~~~

弄的好郁闷!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1-27

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嘛!

vz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01-27
唉,中国人习惯的文字游戏!!!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1-27

"三级城市区包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镇江、嘉兴、宁波、绍兴、湖州、舟山等,人口规模可以发展到500-800左右。"

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哈哈

[em01][em01]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1-28

你们的相关的各种知识不敢恭维。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1-30

没有可比性,欧美90%以上的家庭住宅是独立建筑,放在北京就是别墅(欧美的别墅不是大面积成批建造的),所谓的高层塔楼板楼的都是由贫民住的,虽然纽约、洛杉矶的市区面积大,但在整个市区范围内,从事农业的人口估计不超过10%,而且居住都是由各种规模不等的组团形成,并不是重庆等可以比的

什么时候重庆从事农业的人口少于10%了,大部分人都是独立小楼,成组团居住了,就可以拿出来和人家相比了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1-30

http://xzqh.info/bbs/dispbbs.asp?boardID=15&ID=21823&page=1

楼主先看看“蜡笔小宝”的帖子!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2-09
美国农业人口只有百分之二,照你的逻辑,美国93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就是一个近3亿人口的城市。野风同志。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2-13
住独立小楼的城市,铺开大很正常.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