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306阅读
  • 96回复

[趣味地名][找茬]央视新闻地名错误频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3-11-14
以下是引用东奔西走在2003-8-11 2:43:02的发言:
也全部体现在大理白族女子的头饰上。


我嫂子就是白族人,她们的服饰真的蛮漂亮的
elector是本人用于测试系统功能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3-11-14
可惜白族女的不好看。/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03-11-14
武汉那个也叫汉江。
韩国也还有丽水市、晋州市等
以下是引用春山狂少在2003-11-14 9:54:26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03-11-10 19:51:31的发言:
现代汉语中,“水”已经没有河流的意思,而是以江、河、溪等称呼之。因此在现代汉语中,那条河流就是叫做汉江。
古代的江水、河水、淮水等等,现在都成了长江、黄河、淮河等等了嘛。

汉江在南朝鲜
[/quote]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03-11-16
人家嘉兴好不容易找来了<<同一首歌>>,好借机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字幕上却是绍兴,绍兴偷着乐"咱不花钱,人家中央电视台也帮咱宣传!"
相见不如怀念,
怀念不如忘却。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03-11-16
以下是引用春山狂少在2003-11-14 9:54:26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03-11-10 19:51:31的发言:
现代汉语中,“水”已经没有河流的意思,而是以江、河、溪等称呼之。因此在现代汉语中,那条河流就是叫做汉江。
古代的江水、河水、淮水等等,现在都成了长江、黄河、淮河等等了嘛。

汉江在南朝鲜
[/quote]

朝鲜或者韩国跟中国一样的地名多了去了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03-11-20
通过中央电视台,我还知道河南也有个城市叫阜阳
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
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03-11-20
这个还好,播音员、主持人报错有情可原——不知你注意到没有1997年香港回归时江总书记下飞机,到场欢迎的年轻小姐送上花篮,新华社记者(这里不点名)现场报道时说的是什么,你想都想不到——这个场面以后再也没搞到过。这牵扯到敏感话题,你如果想知道,请通过邮箱联系。
1998年抗洪时,常常附上长江中下游的地图。图上标的武汉市离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足有上百公里。我猛一看,以为汉水改道了呢!!!
如此这般有一两个星期。后来有人提醒,才改了过来。
关于汉水。古时河水指的是黄河。长江也不叫长江。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03-11-20
偶想找个白族女子做老婆——一白遮百丑嘛!!
可惜……
唉!!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03-11-21
地图册上一般都标注汉水(也可能不愿改动),长江水利网中倒一律的汉江。
http://www.cjw.com.cn/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03-11-22
以下是引用萧俊在2003-11-13 18:43:50的发言:
汉江大桥


这是虾米?不会是武汉的把?
武汉的汉江桥梁是称为江汉一桥、二桥等等之类的。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03-11-27
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宁波简称甬,把南京的简称宁理解成宁波的了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03-11-28
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宁波简称甬,把南京的简称宁理解成宁波的了
++++++++++++++++++++
杭绍甬现在的名气还是不如苏锡常啊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03-12-05
我看央视等媒体应向《大公报》学习学习,看人家那考核力度,没的说了!
===========================================
材料支持:
http://news.sina.com.cn/c/2003-11-10/00502101515.shtml
《大公报》盛产报界名人,出错按字扣薪
--------------------------------------------------------------------------------
2003年11月10日00:50天津青年报
出错按字扣薪盛产报界名人
据介绍,《大公报》的要求比其他报社都高,有些稿子付印以前,常要几个编辑过目,经过仔细推敲,方才定稿。报馆明确规定:稿子有误,编辑负责;排印印错,惟校对是问。职责分明,赏罚有则。写错印错都要按字数扣薪的。如果超过一定字数,那就要除名解职了。
在《大公报》这个“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新闻平台上,孕育出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影响新闻史的报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近代以来的108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设立了专门的辞条,其中《大公报》人占了12条(包括英敛之、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范长江、杨刚、彭子冈、徐盈、萧乾等),占九分之一。列名《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界名人简介”栏的《大公报》编辑记者有36人之多,是所有报纸中最多的。
朋友问:“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执著?”“行者的眼光盯着远方,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我只能这样告诉他。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03-12-08
以下是引用mrwuya在2003-11-28 18:36:43的发言:
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宁波简称甬,把南京的简称宁理解成宁波的了
++++++++++++++++++++
杭绍甬现在的名气还是不如苏锡常啊
杭甬温的名气大于杭绍甬。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03-12-29
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03-11-10 19:51:31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lanweixing在2003-11-10 13:24:17的发言:
汉水
[quote]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03-11-9 19:35:16的发言:
那么你认为流经鄂西北,在武汉汇入长江的那条大河流叫做什么呢?

[/quote]现代汉语中,“水”已经没有河流的意思,而是以江、河、溪等称呼之。因此在现代汉语中,那条河流就是叫做汉江。
古代的江水、河水、淮水等等,现在都成了长江、黄河、淮河等等了嘛。
[/quote]那么修水呢,有叫修江的么(也可能有人非得叫修江)?
至少教科书、权威出版物标注的一直是汉水,而且央视几十年也一直称汉水的。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04-01-07
哪个台都一样的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04-01-13
香港的《百万富翁》有问题:香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答:南半球。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04-01-24
新闻主持人,有的不慎说错字,一次就要扣50元工资!
永宁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04-01-25
有次《今日说法》讲成都的陈女士,可是到了中间有一段变成了程女士。

浙江台错字好多,和凤凰卫视搞的那个专题节目,短短几分钟就两个错别字,充要条件误作冲要条件,还有一个不记得了。庆祝上星十周年那台晚会,有几个香港浙江同乡会的老头出来说话,把“谨代表”打成“仅代表”。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04-01-28
以下是引用fish在2004-1-25 22:12:10的发言:
有次《今日说法》讲成都的陈女士,可是到了中间有一段变成了程女士。


四川人陈程不分,全都发岑,可以理解。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04-01-28
是中央台那个打字幕的疏忽,跟四川人又没关系.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04-04-03
4月2日 18:30至18:55《地方社会新闻》:
鸭绿江之绿播报者播为“iv(虑)”而不是“lu(路)”,不知是否已正音为“虑”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04-04-04
以下是引用东奔西走在2003-8-5 22:41:22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山豆杰在2003-8-5 21:37:16的发言:
老毛的追悼会在室外开的?


老毛的追悼会我怀疑是全世界最隆重的追悼会,整个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全是会场,主席台搭在天安门城楼前,华国锋主持。全国所有地方开分会场,同步按时跟北京一起默哀和鞠躬。全国所有火车轮船汽笛同时鸣号,那架势……我当时只有6岁,还在我父亲单位的幼儿园大班,也被拉到单位分会场站着。看着许多大人在痛哭流涕,于是也受感染。嚎啕大哭……
[/quote]

我也记得那时候为了确保同步,每个企业、每个居委会、每个大队都必须配备一台黑白电视机,电视机放在单位礼堂、居委会内最宽的胡同、大队的打谷场上,大家都站在电视机前,8亿人民全体听电视里华国锋的指挥——默哀三分钟、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以后,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都可以拿个小板凳到打谷场看电视了——真实托毛主席的福啊!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04-04-05
以下是引用尹人在2004-4-4 2:14:09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东奔西走在2003-8-5 22:41:22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山豆杰在2003-8-5 21:37:16的发言:
老毛的追悼会在室外开的?

老毛的追悼会我怀疑是全世界最隆重的追悼会,整个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全是会场,主席台搭在天安门城楼前,华国锋主持。全国所有地方开分会场,同步按时跟北京一起默哀和鞠躬。全国所有火车轮船汽笛同时鸣号,那架势……我当时只有6岁,还在我父亲单位的幼儿园大班,也被拉到单位分会场站着。看着许多大人在痛哭流涕,于是也受感染。嚎啕大哭……
[/quote]

我也记得那时候为了确保同步,每个企业、每个居委会、每个大队都必须配备一台黑白电视机,电视机放在单位礼堂、居委会内最宽的胡同、大队的打谷场上,大家都站在电视机前,8亿人民全体听电视里华国锋的指挥——默哀三分钟、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以后,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都可以拿个小板凳到打谷场看电视了——真实托毛主席的福啊!
[/quote]哦,幸福呵,76年就看到电视了
敝家乡到82、83年还没有过电呢。不过其时我正上小学,并有幸参加了,广播电台现场直播的,还真哭的伤心,因为已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多年,心中很有些阶级感情的。后来宣誓忠于英明领袖华主席也确是发自内心的...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04-04-06
那时候电视是黑白的,一百多个人自备板凳一起看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因为露天放映,下雨天看不了),只有两个频道:中央台、省台。
我想当年如果有互联网的话,一定会每个公社配备一个公共网吧,5分钱一小时。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