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秀:那就交给时间来验证。但现阶段只为了满足一个村一个小学而改镇为村,确实是换汤不换药
(2024-08-19 00:14)
我发现跟你很难说清楚事情。小学就是常驻民生活圈的标志,因为城市和农村的人口密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实际生活圈的地理范围有很大差异,人口总数也有很大差异。唯一能标志的就是小学。
现在非工业化的乡镇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但是即使在此轮行政改革以后,乡镇还普遍有100人以上的雇员数量,这些是完全脱产的。而乡镇改村,雇员数量将下降一个数量级,而且大部分不脱产,两者的差异可想而知
最后一村一校制以后,村和社区都是生活圈,因为有共同的性质,就可以有共同的服务,而不需要个别认定。比如养老院、托儿所、护理院、卫生所等基本的教育、医疗、托养等和生活圈紧密关联的服务就能很明确的制定
最后在管理上也完全不同了,现在的各类公共服务主要依赖县级在监管,县级能监管什么?本身又不是服务于他的。他能上心?只有让被服务者形成监管和反馈,才能督促提供服务的人不停的去改进。同时也能将上级解套。村/社和生活圈一致以后,村/社可以对公共服务进行监督。最后形成行政主管者、集团、被服务者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而其中被服务者是利益直接相关方,是最重要的监管者。
另外从乡镇角度来说,村变成生活圈以后,村能够自成体系,乡镇的工作才能理顺,乡镇才可以用较小的规模实现其公共职能。乡镇扩大到对应未来的农场面积,人口逐渐向镇区集中,才能避免重复建设。现在的乡镇的规模下,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未来绝大部分都要推掉还农,这就是浪费。
行政区划牵涉面极大,每一块都有大量的知识,不是任何人都能把握的。从管理学到规划学,从形象管理到生产组织,都是知识,而行政区划的制定需要综合利用相当多的知识,方方面面全盘考虑到,最后才能得出一个有用的有效的结果来。你脑子里面只有城乡差异,县市矛盾能搞出什么玩意来?
[ 此帖被youyuan在2024-08-19 08: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