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91阅读
  • 41回复

[综合]太湖让我为你作证—苏浙线勘界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5-06
    


                                             太湖让我为你作证—苏浙线勘界纪实

                                                                                            孙国平
    司马迁在《史记·记书第一》中有一段关于“礼”和“欲”的精彩的话:“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梁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苣,所以养鼻也;钟鼓弦鸣,所以养耳也。”在司马迁看来,一切礼义制度皆因人欲而生。欲望天生,本不是什么有害的思想,只是纵欲过度,使物不能满足,破坏了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世界的供求平衡,便会生出事端,引起争斗,导致战乱。欲望与物质之间的平衡,礼义制度与欲望之间的制约,是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
    或许是职业的原因,我读到这段话时,想的并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象的边界争议。我觉得,拿它来观照边界争议的根源和本质最贴切不过了。边界之争,仅仅是人的欲望之争、利益之争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罢了,而解决边界争议,最终靠的就是制度的约束,这种约束更多的体现在欲望与现实世界的平衡上。如果说边界谈判有什么值得总结的话,那么,我可以说那是实现欲望与现实之间大体平衡的艰难历程。这一点在浙江与江苏边界谈判中表现得非常典型。因为,它们共同拥抱着一个大大的水域----太湖。而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太湖之争是苏浙边界谈判“最后的晚餐”。在这个晚餐开宴之前,还是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苏浙线边界谈判的前哨之战吧。
    根据国务院的安排,苏浙线由浙江牵头,两省联合勘定。苏浙线全长270公里,涉及江苏省的无锡和苏州市,浙江省的嘉兴和湖州市。我们和江苏方商定,以行政区域管辖的现状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和资料准备,分别在图上提出自己的主张线。分苏州、无锡与湖州市和苏州与嘉兴市两大片,先以市为单位进行协商定界。
    苏州、无锡市与湖州市段陆地界线长122.5公里。其中:宜兴市与长兴县段陆地界线68公里。1999年8月23日至24日双方在宜兴市进行了第一次核界。双方一致同意原则上按土地权属划分,对第一次核图时25处不吻合处,待实地踏勘,再行核定。11月初,双方又进行三次核界,对25处不吻合的陆地界线核定了6处,还剩下19处不吻合处约14公里。
    苏州与湖州段陆地边界线总长54. 5公里,经8月26日至27日、10月13日至14日、10月27日三次核界实现全线贯通。
    苏浙线苏州与嘉兴市段边界线总长度82.71公里,经1999年7月27日至28日、9月21日至22日的两次核界,共核定一致的边界线长72.44公里,占边界线总长度的87.58%。
吴江与嘉兴市秀城区段:边界线总长度47.2公里,双方第一次核界核定一致的边界线为38.82公里。双方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实地检查和协商的边界线有:陆地8处、水面6处。第二次核界进一步核定陆地5处、水面3处,总长4.21公里。还剩下陆地3处、水面3处。
   至11月30日,苏浙线市、县之间核界工作告一段落,双方已协商确定边界线185公里。剩下的矛盾上交给了两省勘界办。两省省级第一次勘界协调会议于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浙江省长兴县举行。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宋继华、副处长张卫星到会指导。这次协商取得的成果是重大的:
    1、嘉兴与吴兴段边界全线贯通。
    2、宜兴与长兴段19处未决界线经双方县市协商全部确定,界线长度14公里,并标绘在底图上,太湖水面形成备忘录,使该段陆地界线全线贯通。
    3、吴江与嘉善段2处(汾湖水面、庙基地)界线在民政部全国勘界办指导协调下,两省草签了《苏浙两省勘界办关于苏浙线吴江嘉善段汾湖、庙基地两处公歧问题的处理意见》。实现吴江与嘉善段全线贯通。
  到1999年12月3日止,苏浙线除太湖水域界线外,陆地边界线已全部贯通,全长205.21公里。现在,只剩下太湖之争了。那么,就让我们仔细看看太湖这个庞然大物吧。
太湖,古名震泽,具区。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太湖,在(吴)县西南五十里。禹贡谓之震泽,周礼谓之具区。”在《太平寰宇记》中,太湖又名望泽。“名太湖者,以其广大义之也,又名五湖。”从地理地质学的概念上说,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湾而成。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太湖是陨石撞击而成。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2420平方公里的太湖,其水源70%来自西南面浙江的荆溪、苕溪诸水,向东分别由望虞河、浏河、吴淞江、黄浦江注入长江。  
    现实中的太湖于国人而言已是耳熟能详了。一曲吴语款款的《太湖美》如轻浪拥堤,微风拂江,娓娓道出太湖如画的美景。那水上的白帆,水下的红菱,水边的绿苇,水底的青虾,使人心向往之。当然,太湖奉献和承载的远不止这些。辽阔的水域,就象是一只超级聚宝盆,滋养着流域内近千万人口,流泻出其他湖泊难以比肩的丰饶和富足。
    太湖北岸江苏的无锡和苏州都是中国的名城,不仅富可敌国,而且历史悠久,美景如画,被誉为“天堂的前门”。左近的宜兴,虽及不上苏锡,却也因为盛产紫砂陶器而闻名。相比之下,南岸的浙江湖州,在名气和影响上就大为逊色了。
    湖州的历史同样悠久,土地同样肥沃,物产同样丰饶,人民也同样勤劳。湖州在秦时为乌程县。到三国时就开始设立郡治,称吴兴郡。隋朝置湖州,以地滨太湖得名。从此,便有了湖州的名称。在近代中国,湖州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也是个不能被忽略的城市。以缫丝为主业的民族工业在湖州发育得很充分,机杼声声中带来的是滚滚的财源。在清末和民国初期,湖州的富庶绝不亚于太湖对岸的苏州和无锡。仅湖州南浔一隅,就因丝业发达而造就了许许多多富甲一方的家族。在当时的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狗”之说。所谓“四象”,是指资财银元在500万以上者;“八牛”是指银元在100万以上者;而“七十二狗”,则泛指银元在10万元以上者。小小的一个南浔镇就有大中小梯次分明的众多资产者,湖州的富有可见一斑。湖州的富有也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象陈其业、陈其英、陈其采三兄弟及其子侄陈果夫、陈立夫,就是吴兴的大家族。“民国奇人”张静江则出自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他们都追随过中山先生,为国民革命出钱出力。可以这么说,湖州不论是文化底蕴之丰厚,还是经济实力之厚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是藉藉无名之辈。
    而我始终相信,湖州在一段时期内的衰落和被忽略,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变更;二是太湖。
    建国后,湖州大的行政区划变动不下五次。1949年于吴兴城区设湖州市。1960年嘉兴专区移驻湖州市。1962年撤销湖州市并入吴兴县。1979年又复置湖州市。1981年吴兴县并入湖州市。1983年撤销嘉兴地区,湖州市和嘉兴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湖州市辖长兴、安吉、德清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湖州市再次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撤销城区和郊区,设立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工作委员会,由市本级直管乡镇。21世纪初,这个改革终于因行政管理上诸多不便而告失败。2002年,湖州市再次提出复建吴兴区和南浔区的要求,据说已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如此频繁的行政区划变动在其他城市实属少见,而每次变更都会机构重置、人事更迭,行政成本之高、浪费之重都是可以想象的。问题还在于,以政府主导为主要社会发展推力的地方经济,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难有发展和作为的。况且,其中的多次调整并不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需要,而带有许多人为的色彩和因素。行政区划对湖州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是十分明显的。
    而太湖,则是数百万湖州人心中又一个难以抹平的伤口。湖州以太湖而得名。清至民国,浙江和江苏在太湖中的分界线是,北起长兴县父子岭,经太湖中的大雷山、小雷山、泽山南至湖州市郊的湖氵娄  ,此线之南为浙江省管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左右,俗称“南太湖”。这片辽阔的水域对太湖流域南线的嘉兴、湖州而言,其意义和拥有整个太湖没有多少差别,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有一寸水,就有整个水域。太湖就象整个湖州的后院水泊,储藏能量,汲取营养,可以任意为之。
    问题的出现是在建国初期。浙苏两省解放后,为了统一太湖地区的剿匪,华东军政委员会于1949年7月设立苏南太湖剿匪指挥部和太湖行政特派员办事处(简称太湖办事处),并下设南线和西线指挥所,湖州军分区参谋长任指挥部副指挥,兼任南线指挥所指挥和南线办事处特派员。1950年11月21日,经内务部核准,由华东军政委员下令,将浙江省所辖的南太湖区域划归苏南太湖办事处。1952年12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应苏南行署之请,向内务部转报“重建太湖办事处”,内务部同意新建太湖区。1953年3月18口,内务部批准改太湖区为县,称震泽县。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震泽县,原区域并入吴县。1962年9月28日,根据上级指示,被原震泽县自行收编的吴兴县渔民回归原籍。太湖就这样划归江苏。但是,关于太湖的争议并没有停止过。
   伴随着时断时续的明争暗斗,太湖流域跨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代。太湖对湖州的制约和湖州对太湖的热盼日益凸现,交织在湖州人的心里,成了挥之不去的隐痛。随着太湖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为经济发展提供的能量越来越多,湖州人被触及这个隐痛的机率也越来越高。
    太湖对湖州的制约集中表现在责任与权利的失衡。太湖地势北高南低,水源又主要来自浙江。水利部虽置太湖管理局,但南线水防的重任还是落在浙江湖州。据浙江省水利厅提供的数字,浙江为整修太湖南线水利,所花费的开支高达15亿,除了减少不可预其的损失,从中得到的回报几乎为零。还有环保。太湖地处我国工业发达地带,从很大程度上说,太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是以牺牲太湖的清白为代价的。污染严重的太湖要靠邻近省市共同治理,湖州自然也脱不了干系,投入之巨实际上是撑起了太湖治污的半壁江山。其他如交通、社会治安、渔业生产、运输等等,湖州均是管理有责而利益无份。其中,最典型的如“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名义上是江浙两省共同管理太湖渔业生产的协调议事机构,里面也有浙江省和湖州市的地方官员参加,但实际上主要的管理权均由江苏方行施,大到太湖渔业生产的发展规划,小到沿湖渔民渔业捕捞证的发放和网箱养殖的审批,渔业税收的收取,都由江苏统包统揽。太湖于湖州而言,就象是家门口的摇钱树,培土浇水,辛苦守望,但等到果实成熟时,都落到了别人的篮子里。更有甚者,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湖州,被杭州和嘉兴挤在浙江省的西北一个小角落里,腹地狭小,北面又横着这么一个偌大但又不属于自己的天然屏障,显得异常憋屈,经济的张力无法伸展,连做人做事都感到缚手缚脚。
   因此,当苏浙边界谈判开始时,湖州人积压在心中几十年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他们对于太湖边界关注之深,呼声之急,要求之高,是我始料不及的,尽管事先我已经有了一些思想准备。按惯例,谈判前我们都要和边界争议存在地段的当地政府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协调步骤,也作些资料准备上的分工。可湖州市等不及了。他们以市政府的名义向省政府递交了一个请示,要求在勘界中将南太湖划归湖州。这是我在这么多年的省际边界谈判中从未遇见的事。湖州市在请示中列举了南太湖归属浙江的四点理由:
    1、南太湖归属江苏省,中央没有定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49年12月14日令和政务院关于处理行政区划变更事项的规定,省界变更,必须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审核批准。但是,只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经核可行”“准予备案”,并未经政务院批准,也未报政务院“备案”。土改工作结束后,苏南太湖办事处随即撤销,从实际过程中讲,南太湖并未真正划归过去。
    2、解放以来湖州各届政府和人民对南太湖归属江苏历来有意见,并长期存在争议,在治安、航行、渔业生产以及渔民生活等方面引发出很多的矛盾,造成许多人为的纠纷。反映特别强烈的是:50年代初,在太湖生活的2000多渔民连同他们生存的300平方公里的水面却没有明确同时返回。
    3、地处太湖南岸的湖州市长期参与太湖的共管共治工作。为了治理太湖水患,保护太湖水质和资源,湖州市乃至浙江省都尽心尽力,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太湖上游水系的治理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必要的牺牲。在治理上患和保护太湖水环境方面,仅湖州市就耗费了数十亿资金。有义务、也必定有相应的权利。
    4、国家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及其分管地图,对浙、苏两省在太湖区域的界线仍是未定界。
很显然,湖州市对太湖的要求与实际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他们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为湖州争取对太湖的应有权利是我们和湖州市的共同责任,再艰难我们也要义无反顾,竭尽所能。
  太湖的谈判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谈判,并不是靠对历史资料的熟悉,对政策的掌握,对地形的了解和对事物的研究透彻就能一举成功,全身而退的,而应从更宽广的范围,更深广的角度来思考、取舍和平衡。谈判的基调和切入点是成功的关键。我决定再到太湖南线看看,希望能够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
    南太湖依然展现着不事雕琢的自然美丽。芦苇连片连片地铺展着,尽管有些枯黄,却不失凌波摇曳的风姿,湖面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稍嫌混浊的湖水荡漾着富有质感的波澜,数十里外的大小雷山在阳光下水雾中只是一抹淡淡的剪影,脚下的防洪大堤一直伸向路的尽头,灰白的护岸早已融入周围的景致和色彩中,似乎生来就是这自然的一部分。这里哪有什么界线,哪有什么归属,哪有什么争执,有的只是清平的世界,朗朗的日光,还有美丽得如同水墨丹青的天人和谐。我忽然想起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著名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是提倡“顿悟”的,也就是对事物的认识有豁然开朗的灵光闪现。面对着浩瀚的太湖,我忽然明白,在苏浙线太湖之争上。界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岸政府和百姓对太湖的呵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只要我们争取到南太湖水域的管理、使用、保护、开发之权,对湖州沿岸的16万百姓而言,就算是功德一桩。面对南太湖鞭长莫及的江苏,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毕竟太湖不是江苏的太湖,而是两岸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共同的财富。
    综合分析后,我认为苏浙线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五十年代初期苏浙线太湖段南太湖水域有没有移交给江苏省,这个移交具不具备法律效力;二是1980年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上报的行政区域界线图均按太湖南岸线划界,这一点作何解释;三是太湖尤其是南太湖水域现行行政管辖是江苏一家独管还是两家共治共管。为慎重起见,我们对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凭心而论,五十年代初南太湖的移交虽有手续不全之嫌,但整个过程还是清楚的。那不是谁的错,也不是谁的责任,只是事实而已。这个事实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也符合当时维护稳定的整体利益。但现在则不同了。历史毕竟只是历史,而现实才是最重要的。南太湖对于江苏面言其价值远比不上北太湖,而对于湖州而言,不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动力。于是,我们在2000年1月10日,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南太湖界线争议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解决太湖段界线可供选择的三个方案:
    第一方案:尽力争取我省对原划归江苏省的南太湖水域的行政管辖权。此方案难度很大,只做目标努力。
    第二方案:界线落太湖中,在两省文字协议中尽力争取明确我省在太湖的管理权、使用权、开发权。
    第三方案:搁置争议,维护现状,将争议上交国务院处理。
   我们同时明确表示,从目前的工作情况看,我们倾向第二方案。第二方案的基调是争取南太湖的经营、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权利,而将界线降到次要的位置。而问题的切入点是立足和着眼现实而非历史资料。我们的方案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以后的工作方向就变得明晰了许多。
    2000年8月14日,我们终于迎来了与江苏省面对面谈判的时刻。地点安排在杭州市的黄龙饭店,那是一个四星级的涉外宾馆。这次谈判的协调人是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而双方谈判的最高领导人是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和江苏省副省长张连珍。这是浙江5条省际边界谈判中唯一的一次省级领导碰撞,也是唯一一次由民政部副部长加入协调行列的谈判。
    浙江的谈判基调很明确:
    一、太湖是历来是浙江与江苏的界湖,湖州因太湖而得名,太湖水70%来自浙江。湖州市沿太湖南岸线有2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岸线长达65公里,沿岸8个乡镇、17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与太湖息息相关。处理太湖段争议,必须充分考虑湖州当地这一现实状况,切实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二、对太湖段争议,要始终坚持既尊重历史、又尊重现实、更面向未来的原则,在划定界线时应充分考虑浙江省对南太湖水域实施的现行行政管辖状况和在太湖治理过程中作出的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把行政管辖权与生产经营权、开发使用权统一起来,使管理和效益、投入和产出、责权利有机结合。
    三、处理太湖段争议,应着眼于环太湖沿线的整体开发、综合治理的大目标。环太湖地区有几方组成,浙江省在治理和管理太湖上,责任大于利益。要充分发达太湖流域的综合经济社会效应,光靠一个省是无法做到的,必须由沿线有关省市共同开发管理。
    我们提出,太湖的以下范围应由浙江省行使行政管辖权和相应的生产经营、开发使用权:西自长光县与宜兴市陆地分界线45度延伸入太湖水域1.5公里处,东至湖州市城区织里湖氵娄村与吴江市七都分界线向正北延伸入太湖水域1.5公里处止,两点直线连接。该连接线以南的水面和底土,均由浙江省负责行政管辖和生产经营、开发使用。
    主要理由是:解放初期太湖段界线变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剿匪,剿匪任务结束后,苏浙线边界一直没有界定,双方一直没有办理移交手续;解放初期至今几十年来,浙江省一直是南太湖水域的行政管理主体,在水利、水产、环保、治安、旅游、交通等方面一直行使着有效的行政管理;1980年苏浙双方背靠背上报的地力图上划法虽然一致,但根据国务院勘界的有关规定,划法一致但实际行政管辖状况与界线不一致的,应以现实行政管辖状况为主,协商确定边界线,苏浙线太湖段就属于这种情况,且浙江省上报地图时明确提出只是权宜画法,没有经过实地调查;作为勘界主要依据的土地详查,在太湖段双方没有接边,均承认此处为争议线。
   而江苏也毫不含糊。他们提出:苏浙线太湖段法定界线十分清楚。历史上,太湖南部一一部分水面曾属浙江。为加强对太湖的统一管理,1950年春成立了苏南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的批示精神,1950年10月21日,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并发布命令,将浙江省原辖太湖部分划入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管辖。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将原属浙江的太湖水域划给江苏后,1951年浙江省民政厅向华东军政委员会上报的行政区域界线图,明确标准太湖完全归属江苏。说明浙江已将太湖的有关手续交接清楚。虽然管理体制几经变更,但太湖一直为江苏省有效管辖。1951年5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将太湖行政办事处予以撤销,成立太湖水上公安局,负责全太湖的行政及治安管理。1953年1月,经中央内务部批准,建立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太硝办事处,负责太湖全湖的行政管理。1953年经中央政务院批准,将太湖办事处改建为震泽县,并入吴县,即现在的吴县市。从此,太湖地区的行政区域未再变更。
    根据民政部、国家测绘局1980年《关于标绘上报行政区域界线问题的通知》精神,太湖段苏浙两省标绘上报的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也是完全一致的。土地详查已接边,太湖水面全部归属江苏。
    同时,江苏省对太湖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为了加强对太湖的管理,保护太湖水环境,维护太湖治安及太湖渔业生产秩序,发展太湖经济,江苏省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组建了精悍的管理队伍,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投入了巨额资金,有效地保护了太湖的稳定,促进了湖区经济的发展。江苏对太湖实施了全方位的管辖,浙江不仅对江苏省管辖太湖没有异议,而且自觉服从管理,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没有矛盾,也不存在争议。江苏也充分考虑了浙江沿湖群众的实际利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也就是说,目前的管理体制是行之有效的。
    据此,江苏省明确提出太湖段界线应沿太湖南岸与浙江相邻的湖岸线划界。
    双方针尖对麦芒,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谈判进行得异常激烈。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晓晋因劳累过度突然晕倒,整整一天茶饭不进。
    李宝库副部长则苦口婆心,希望以两省协商形式完成太湖界线争议处理,但收效其微,双方均表示不能接受对方的意见。章猛进副省长态度十分明确,如果民政部提出协调意见,按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的原则,浙江无条件接受协调意见。这个表态使浙江争取了主动,也给协调组增添了信心。
    民政部、水利部和农业部的联合协调组拿出了太湖段争议的协调意见:
    一、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具体走向,从父子岭(座标略)起,沿浙江段环湖大堤迎水坡脚向垂直延伸70米,到湖氵娄 (座标略)止。界线以实测为准。
    二、从父子岭(座标略)直线经大雷山北侧、小雷山北侧到胡  氵娄 (            座标略),接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所构成的水域范围内,浙江方享有开发利用的权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事项的管理维持现状。
    三、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双方有各级政府要做好本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确保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对于这个协调意见,江苏表示不能接受,而湖州的同志也觉得离自己的心理价位尚有很大距离而不接受,而我则认为,这个协调意见和我们事先确定的第二方案差距不大,是可以继续讨论的方案,如果再不能争取更好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着手做湖州市的工作,但湖州市副市长唐根耀和市勘办主任唐雄宝就是不松口。事后我才知道,他们也是愿意接受这个方案的,只是想“逼”我们争取更好的结果才这样不得已为之,用心之苦令人感动。但是,一直到8月19日,双方均表示不接受这个协调意见,谈判宣告破裂。
    8月下旬,江苏省和浙江省又分别去民政部,作最后的努力。浙江省还以省政府的名义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要求确认南太湖归浙江省管辖的紧急请示》。不过,我心里清楚,所谓紧急请示云云,也只是做个姿态而已。联合协调组既然拿了协调意见,必经过深思熟虑,不会轻易改变。
    9月7日到8日,民政部李宝库副部长在南京再次召集两省协商太湖争议处理。浙江省谈判组在李晓晋厅长和方泉尧副厅长带领下奔赴南京。
   9月7日,民政部李宝库副部长召集苏浙两省在南京再次协调苏浙线太湖段的争议。我们陈述了对《协调意见》的修改意见及理由,李宝库副部长表示,江浙双方各自提出了对《协调意见》的修改意见,双方差距很大,无法统一,民政部的《协调意见》是农、水、民三部的共同意见,也是多吉才让部长决定的最终意见,不会再更改。如果双方不签字,只好请两省政府在一周之内向国务院请示裁决。湖州市领导在讨论《协调意见》后表示,争取采纳我们的修改意见最好,如果修改不了,民政部的《协调意见》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要走裁决之路。江苏方对我们的修改意见坚决不接受,提出南太湖要在他们的统一规划下开发;大小雷山为什么不从南侧走,退一万步也得按中心线走;行政区域线离岸线应为20米,不是70米。李宝库认为,如果将原来第二条的表述改成浙江方的表述,等于将南太湖划归浙江,这一点与协调意见差距较大,无法做工作。对江苏的修改意见部里也不会采纳。他最后明确:“双方是否签字,上午必须答复,不签字就转入裁决程序。下午他将离宁返京。我们认为,如果走国务院裁决之路,我们的证据不足,变数恐怕会更大。
    11时15分,省领导的决定:如果江苏省同意在协调意见上签字,我们也签字。13点15分,我们在摸到江苏省已同意在协调意见上签字的底数后,向李宝库副部长表示,尽管浙江有委屈,但为了顾全大局,浙江保留自己的意见,尊重民政部的协调意见。14点,李宝库副部长主持进行了签字仪式,李晓晋厅长、顾汉萍厅长代表两省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方泉尧副厅长、陶礼仁副厅长代表两省勘界办分别在协调意见和会议纪要上签字。
至此,太湖之争尘埃落定。


                                                    ——《中国方域2003年01期》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5-06
[ 此帖被轨道部在2019-05-07 19:19重新编辑 ]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5-06
没什么好说的,太湖由江苏一家独占本身就是不合理的,49年后浙江的亏吃了不少,从太湖划界到浙大分拆,原因大家都懂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5-06
只字不提嵊泗县划给浙江的事。要不把嵊泗再划出来,归上海也好,顺带解决洋山港经营和归属问题
枫下的阳光,是渐行渐远的回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5-06
回 小老虎 的帖子
小老虎:没什么好说的,太湖由江苏一家独占本身就是不合理的,49年后浙江的亏吃了不少,从太湖划界到浙大分拆,原因大家都懂的! (2019-05-06 20:10) 

怎么不说东海嵊泗县划入浙江才是江苏最吃亏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5-06
湖州要开发南岸照样开发问题不大。

嵊泗就不一样了。要是江苏还留着嵊泗,那江苏能参与上海港、宁波港的PK。
特别是对缺乏优良海港的江苏尤其重要。连云港、通州湾港都不大行。
[ 此帖被轨道部在2019-06-02 01:43重新编辑 ]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007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5-06
目前南太湖使用权回归湖州没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5-06
回 007 的帖子
007:目前南太湖使用权回归湖州没有? (2019-05-06 20:46) 

即便有权管,你觉得苏锡管得了吗。。。大老远的。。。

长兴这里湖边修个路,占用湖面架个桥不照样修了。。。不然这个桥都跨省界了。。。
修的时候肯定和江苏打过招呼协调了。。。
[ 此帖被轨道部在2019-05-07 01:12重新编辑 ]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5-06
回 轨道部 的帖子
轨道部:太湖水面归一家好管而已,湖州开发南岸照样开发问题不大,顶多为生态补偿点钱,湖州要太湖水面也没什么别的用。
宜兴湖州这一段湖岸平整。没法像苏锡大规模搞旅游。
嵊泗就不一样了。要是江苏还留着嵊泗,那江苏能参与上海港、宁波港的PK。
特别是对缺乏优良海港的江苏尤其重要。 .. (2019-05-06 20:44) 

太湖渔业是门重要产业,弱弱地问一个,湖州渔民能在太湖打渔或者养鱼吗?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05-07
湖州有300平方公里的使用权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05-07
回 阿寺 的帖子
阿寺:湖州有300平方公里的使用权 (2019-05-07 10:22) 

非常不错。我可以改图了。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05-07
回 阿寺 的帖子
阿寺:湖州有300平方公里的使用权 (2019-05-07 10:22) 

感覺這樣挺彆扭的,何不乾脆以此為省界呢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05-07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怎么不说东海嵊泗县划入浙江才是江苏最吃亏的? (2019-05-06 20:39) 

嵊泗划归浙江吃亏的是上海,关江苏沙事情?
江苏用未来给上海的嵊泗换了太湖,利益大大的获得了好吧

另外划的还是半个嵊泗
历史上还长期属于舟山,属于江苏没多少年
[url=http://ip.WoTuLa.com][img]http://i.WoTuLa.com/msn.png[/img][/url]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05-07
回 水云村民 的帖子
水云村民:嵊泗划归浙江吃亏的是上海,关江苏沙事情?
江苏用未来给上海的嵊泗换了太湖,利益大大的获得了好吧
另外划的还是半个嵊泗
....... (2019-05-07 17:01) 

上海吃什么亏?53年嵊泗县就由江苏划入浙江了!要知道包括金山、南汇在内的上海郊区10县是1958年才由江苏划给上海。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9-05-07
回 轨道部 的帖子
轨道部:即便有权管,你觉得苏锡管得了吗。。。大老远的。。。
长兴这里湖边修个路,占用湖面架个桥不照样修了。。。不然这个桥都跨省界了。。。
修的时候肯定和江苏打过招呼协调了。。。 (2019-05-06 20:50) 

我开车经过这座大桥时,导航报告“您已进入苏州市吴中区”,一会儿又报告“您已进入湖州市长兴县”……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05-09
回 水云村民 的帖子
水云村民:嵊泗划归浙江吃亏的是上海,关江苏沙事情?
江苏用未来给上海的嵊泗换了太湖,利益大大的获得了好吧
另外划的还是半个嵊泗
....... (2019-05-07 17:01) 

从明代开始嵊泗就属于江苏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9-05-09
回 小老虎 的帖子
小老虎:没什么好说的,太湖由江苏一家独占本身就是不合理的,49年后浙江的亏吃了不少,从太湖划界到浙大分拆,原因大家都懂的! (2019-05-06 20:10) 

解放后江苏吃亏比浙江大多了,最起码浙江没给上海几个县吧!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9-05-10
回 南京人 的帖子
南京人:从明代开始嵊泗就属于江苏了。 (2019-05-09 10:25) 

康熙年间划给江苏,而且是半个嵊泗
[url=http://ip.WoTuLa.com][img]http://i.WoTuLa.com/msn.png[/img][/url]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9-05-10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怎么不说东海嵊泗县划入浙江才是江苏最吃亏的? (2019-05-06 20:39) 

嵊泗县属于江苏合理吗?自己量量地图上的距离去!中间隔了一个上海!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9-05-10
嵊泗原本属于崇明县,那就请连崇明带嵊泗一起还给江苏吧!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9-05-10
这么看嵊泗还挺有用的,浙江可以握在手里恶心别人~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9-05-10
嵊泗县脱胎于崇明县,崇明县才是嵊泗县的亲妈。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9-05-10
回 小老虎 的帖子
小老虎:嵊泗县属于江苏合理吗?自己量量地图上的距离去!中间隔了一个上海! (2019-05-10 13:52) 

拉萨归北京管合理吗?自己量量德里到拉萨的距离。
伯力归莫斯科管合理吗?自己量量。
天长归安徽合理吗?!自己量量。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9-05-10
江苏放手十县给上海的时候,应该谈条件,宁蚌二分滁州。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9-05-10
回 轨道部 的帖子
轨道部:江苏放手十县给上海的时候,应该谈条件,宁蚌二分滁州。 (2019-05-10 15:56)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划调整都是调拨,没啥讨价还价的。
如果换到是现在,那江苏顶多把上海、宝山、嘉定三县给上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