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佛山老城
佛山镇(今佛山市禅城区
祖庙街道)处于鼎盛时期,
吴震方的《
岭南杂记》就记载:“佛山镇,离广州四十里,
天下商贾皆家焉。烟火万家,百货骈集,会城百不及一也。”徐珂在《
清稗类钞》里描述:“佛岗(山)之
汾水旧槟榔街(今升平路一带),为最繁盛之区。商贾丛集,阛阓殷厚,冲天招牌,较京师尤大。
万家灯火,百货充盈,省垣不及也。”陈徽言《
南越游记》称佛山镇:“南中富饶繁会之区,无逾此者。”
当时的佛山镇,连
广州城(
广州市前身。1918年广州城设广州市公所,
行政仍属南海
番禺管辖,其后从南番分出,1924年至1975年,临近片区、县逐渐划入广州市)也不如其繁华,即上文中所谓“省垣不及也”。因此
刘献廷《
广阳杂记》中,全国天下四大聚中,南方的
城市代表是佛山而非广州城。
佛山老城的繁华也成为盗贼关注的对象,嘉庆十四年有内地
海盗张保仔骚乱;乾隆四十一年又有奸民抢劫;康熙五十一年又有剧贼聚党;
道光四年又有奸民勒赈拆抢事件。
虽然雍正十一年,经
广东巡抚杨永添提奏后在佛山设立佛山同知。佛山同知为
正五品官员,比知县还高级。如此是提高了佛山老城的地位,但府署或
南海县署不在佛山老城,就始终没有条件建城墙、设立府县具备的学校等机构。这座民间城市的
管理更多靠地方乡绅主持。
当时佛山的行政地位已经根本跟不上其发展,正所谓“鞭长莫及”,因此乡民希望把佛山区域从
广州府(民国元年已撤销)分出去。
清朝道光年间的《
佛山忠义乡志》就是叙说今佛山市老城区的
历史的书籍,里面多次提及应把佛山一带升格直隶厅。《
凡例》:“佛山应改设直隶同知”;《
卷三•官署》:“佛山宜改直隶厅”;《
卷六•乡事》:“首要宜改直隶厅”。
志书所说的直隶厅,是像连山、
佛冈那样直隶广东
布政司管辖、与府同级别的
行政区,并且附近的南海、三水、顺德、番禺四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域也归属其中。即如《
卷一•乡域》顺序:“倘若能仿连山升厅,佛冈增设(直隶厅)之成法,析南海、番禺、顺德、三水四县分界之地,改分驻同知为直隶厅俾之建城池、备仓库、添兵卫、立学校、设监狱……”
行政区的设立一般遵循
山川形便规则。三水是西、北江的交汇点,在南海县、
顺德县、番禺(乡民的提议可能也是指禺南,因禺北被广州城相隔,番南也是北江干流一带)形成河网区,而且四县地接壤,佛山老城则在四县
中心位置。佛山老城是靠集中西江、北江沿岸商人、货物而兴盛,例如本县南海人多聚此,顺德县亦有不少家族、县人聚此,例如梁园梁氏、区家庄、
崇德里冯氏、大福寿梁氏、人称二樵先生的黎简、
李文田、民国的找钱华,等等。
流域内的南海、番禺、三水、顺德自然纳入直隶厅范围。
不过南海、顺德一带区域最终并没有设立府级佛山直隶厅。1994年叙说原
佛山地区下辖的佛山市(今禅城区)的《
佛山市志》说佛山暂短成立佛山直隶厅实际没有充分依据。
虽然清朝的佛山直隶厅并未能成立,但解放后成立的佛山市却非常与佛山直隶厅范围相似。
最初,广东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设立的行政区并非命名佛山。解放前已有
珠江纵队、粤中纵队活动珠江三角洲及其西部区域。1949年,
珠江专区成立,同年省、专区双管的佛山市成立,南海番禺顺德三水皆属其中;1952年,全省下一级
区划为行政区,珠江专区撤销,
粤中行政区成立;期间1954年,
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迁到当时的双重领导的佛山市。
1956年,全省开始以驻地命名省下一级的区划,粤中行政区撤销,
佛山专区成立。就是此时,「佛山」之名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行政区名称,也成为南海、番禺、三水、顺德的上级名称。并且此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行政区驻地一直留在佛山。当时的佛山专区,北至韶关、南至南海、东至汕尾、西到
阳江。
随着地方的发展,先是
惠阳、宝安、东莞地区分出;1975年因粮食供应、知青安置等问题划出番禺县给广州市;1980年因海防等原因
珠海市升格省直管;1983年,因
市管县体制、加强
城乡融合,佛山地区以地市合并方式改革为省直辖地级佛山市时,
江门亦升为省直管并领导五邑。1988年,获得佛山地委、
地区行署支持和同意而改市的中山亦升格为
地级市。最终,佛山剩下由南海、顺德、三水、高明、禅城组成。
旧时乡民提议设立的佛山直隶厅相对于今天的佛山
地级市,只是番禺换成了高明。
过去的南海县、顺德县、
宝安县、东莞县、
香山县、五邑地区在今天为了更好发展都纷纷被升格了。虽然有些升格后的行政区名称没有以县名命名,但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升格的实质情况没有变。
[ 此帖被浓情四射的芹在2023-10-09 09:0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