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管理区
1954年,三湖分属原江陵县岑河区镇口、赤湖、张场乡和原潜江县甩桥、天林乡所辖。1956年,辟为原江陵县岑河区三湖渔民乡和原潜江县张金区新建渔民乡。1957年三湖合二为一,组建为湖北省荆州地区三湖水产管理局,直属原荆州地区行署。1959年改名湖北省荆州地区三湖水产养殖场。其时,三湖的总面积已减至95平方公里左右。
1960年,江(陵)潜(江)两县6000大军“腰斩三湖”,筑成了四湖总干渠。从此,茫茫湖水经四湖总干渠排入长江,千年湖底变沃野,万顷荒滩变良田。是年9月19日,经原中共荆州地委批准,在三湖水产养殖场的基础上成立了国营三湖综合农场。改属湖北省农垦厅,面积仅为61平方公里。
1971年组建为武汉军区湖北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七团。1972年复名湖北省国营三湖农场。2001年12月以前,三湖农场隶属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管辖。
2001年12月,落实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国有农场管理体制”的精神,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运作,成立了荆州市三湖管理区,改属荆州市管辖。
2004年9月,根据全省农场改革精神,三湖管理区划归江陵县管辖。
三湖管理区位于江陵县北部,东靠四湖总干渠,与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张金镇隔岸相望,南濒曾大河,与六合垸管理区相连,西与江北监狱、沙市区岑河镇毗邻;北与湖北省畜牧良种场(桑梓湖)接壤。场部所在地天星街,西北距宜黄高速公路15公里。农场地跨东经112°29′-112°35′,北纬30°10′-30°15′,东西相距7.75公里,南北相距11.2公里,国土面积63.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辖新建、龚家垸、清水口3个分场和1个农科所,共32个农业队。
六合垸管理区
六合垸管理区(农场)位于江陵县东北边缘,东距武汉市210公里,西离荆州城59公里,东北与潜江市张金镇接壤,北与三湖管理区(农场)隔曾大河而望,西南和江陵县白马寺镇毗邻。六合垸农场(管理区)始建于1961年,位于江陵县东北角,国土面积34.6平方公里,总人口11471人。辖三马湖、曹夹湖、鸭子湖、白湖等4个分场,1个水产养殖场、1个天桥社区,所属白湖分场位于江陵县沙岗镇东北边的一块“飞地”。
1928年以前,六合垸大部分是良田,1928年至1933年,由于长江、汉水分洪,东荆河、荆江大堤相继溃口,长湖之水下泄,长江新滩口江水倒灌,四水相争,处于江汉平原低洼之地六合垸,成了一片泽国,致使湖道淤塞,积水阻塞不畅,形成“夜堂垸”。
1960年1月,江陵县水利局奉县委之命,组织人员对王市、邓港等地进行实地勘测。嗣后,设计建场方案,筹建农场。6月,湖北省农垦厅和荆州地区农垦局联合组织人员对六合垸、白鹭湖等地进行勘测,7月,江陵县委决定合并王市、邓港农场为六合垸农场。属江陵县县办农场。根据1961年的《湖北省国营农场建场设计任务书》记载,六合垸农场最初定型总面积为4767公顷,耕地3667公顷,后实际为3180公顷,耕地面积为1731公顷。
1961年4月,江陵县委改六合垸农场为六合公社。是年10月江陵县委又将六合公社改为六合农场。
1963年1月,隶属于湖北省农垦(局)厅,命名为湖北省国营六合垸农场。
1971年9月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生产建设兵团,该场为二师十六团(隶属武汉军区)。
1972年11月底兵团撤销,改属湖北省农垦局。仍为湖北省国营六合垸农场。
1984年3月,该场隶属湖北省国营农场农工商联合总公司。
2001年12月六合垸农场划归地方,属荆州市管辖,履行政府和企业的双重职责,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即:荆州市六合垸农场、荆州市六合垸管理区。2002年4月实际调整。
2004年9月划归江陵县管辖,仍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即江陵县六合垸管理区和湖北省国营六合垸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