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41阅读
  • 7回复

[十六国]十六国之汉赵行政区划(上)—汉区划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5-01

汉元熙元年(晋永兴元年,304年),刘渊起兵反晋,建国称汉,都于离石。得西河国之地,当有隰城、介休、离石、(中阳)等县。又得上党郡泫氏、屯留、长子三县及太原国南部大陵、中都等诸县。

元熙二年(305年),又得上党郡之壶关,徙屯黎亭。“侵汲郡,略有顿丘河内之地”,或旋得旋失。


元熙三年(306年),晋并州刺史刘琨于介休县北板桥击败刘渊,晋阳以南太原国之地皆失。

元熙四年(307年),牧帅汲桑部将石勒投汉,以为辅汉将军、平晋王时,乌桓张伏利度据乐平,汉屡招不能。勒伪获罪于刘渊,使计率张伏利度部归汉汉加石勒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

永凤元年(308年),晋并州刺史刘琨使上党太守刘惇帅鲜卑攻壶关,汉镇东将军綦母达战败亡归”,上党郡之地皆失。是年,攻司州平阳郡,“刘渊入都蒲子”。汉得平阳郡。又得河东郡部分县地,并废汾阴县,其地入蒲坂县。蒲板、大阳等县仍为晋地。十月,刘渊称帝。
是年二月,石勒东征。九月,陷邺城。十月,(刘渊称帝)授石勒为使持节、平东大将军。

河瑞元年(309年),汉徙都平阳。置雍州, 当领平阳郡、河东郡。置幽州,领西河郡。置冀州,领上党郡。是年四月,刘渊遣王弥、刘聪、石勒攻壶关,“聪遂破屯留、长子,凡斩获万九千级。上党太守庞淳以壶关降汉。刘琨以都尉张倚领上党太守,据襄垣"。汉国得上党郡壶关以南地。八月,“汉主渊命楚王聪等进攻洛阳”,晋平北将军曹武于河东郡大阳据之,败。刘聪长驱直入,至宜阳(属司州弘农郡)。汉国又得河东郡大阳县,蒲板县仍属晋。
是年,以曹嶷为安东将军、青州刺史。
【雍州】治平阳,领平阳郡、河东郡。
       平阳郡,领平阳、杨、端氏、永安、蒲子、狐讘、襄陵、绛邑、濩泽、临汾、北屈、皮氏等十二县。
       河东郡,得安邑、闻喜、垣、猗氏、解、河北、大阳等七县, 废汾阴县,蒲坂县仍属晋。
【幽州】治离石,领西河郡。
       西河郡,领离石、隰城、介休等三县。
【冀州】治陭氏,领上党郡。
       上党郡,得壶关、屯留、长子、泫氏、高都等五县;又置陭氏县,计领六县。
【青州】

河瑞二年-光兴元年(310年),刘渊卒,太子刘和即位。寻刘聪杀刘和自立,改元光兴。是年五月,取(司州)汲郡。七月,围(司州河内郡)怀。九月,河内郡降。是年,汉屡经大阳犯洛阳。至是,汉国得司州汲郡、河内郡,并屡犯洛阳。是年,改雍州为司隶校尉,分平阳郡置大昌郡,平阳郡改平阳尹,司隶校尉领平阳尹、大昌郡、河东郡。后分司隶校尉为左司隶校尉、右司隶校尉,领四十三内史,其详不可考,左司隶或领平阳郡、大昌郡地,右司隶或领河东郡地。是年,或在新得汲郡、河内郡,置卫州、殷州、西河阳州;另有东梁州、北兖州,未可知其地。
【司隶校尉】治平阳,领平阳尹、河东郡、大昌郡。
       平阳尹,领平阳、杨、端氏、永安、狐讘、襄陵、绛邑、濩泽、临汾、北屈、皮氏等十一县。
       河东郡,得安邑、闻喜、垣、猗氏、解、河北、大阳等七县,蒲坂县仍属晋。
       大昌郡,领蒲子县。
*【左司隶校尉】或领平阳郡、大昌郡地,所置内史不详。
*【右司隶校尉】或领河东郡地,所置内史不详。
【幽州】治离石,领西河郡。
       西河郡,领离石、隰城、介休等三县。
【冀州】治陭氏,领上党郡。
       上党郡,领陭氏、壶关、屯留、长子、泫氏、高都等六县。
【卫州】【殷州】【西河阳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或为新得汲郡、河内郡所置。
       汲郡
       河内郡
【东梁州】【北兖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
【青州】


嘉平元年(311年),(六月)陷洛阳,汉得河南郡洛北之地,且洛阳得失多有反复。晋魏该屯弘农郡宜阳县一泉坞,汉失其地。晋弘农郡部分区域陷于汉国。又,弘农郡南之上洛郡及荆州顺阳郡(南乡郡改之)亦为汉所得。是年(七月),晋(河东郡)蒲坂守将赵染降汉。关中门户遂开。寻得冯翊郡。八月,汉主刘聪遣子刘粲陷长安。九月,汉刘耀镇长安,然雍州诸郡未服。是年,汉置荆州,治洛阳,领河南郡、弘农郡、上洛郡。或于顺阳郡置西扬州,未可详知。置雍州,领京兆郡、冯翊郡。
【司隶校尉】(或【左司隶校尉】【右司隶校尉】)。
       平阳尹,领平阳、杨、端氏、永安、狐讘、襄陵、绛邑、濩泽、临汾、北屈、皮氏等十一县。
       河东郡,得安邑、闻喜、垣、猗氏、解、河北、大阳、蒲坂等八县。(得蒲坂县)
       大昌郡,领蒲子县。
【幽州】治离石,领西河郡。
       西河郡,领离石、隰城、介休等三县。
【冀州】治陭氏,领上党郡。
       上党郡,领陭氏、壶关、屯留、长子、泫氏、高都等六县。
【荆州】治洛阳,领河南郡、弘农郡、上洛郡。
       河南郡,治洛阳,得洛阳、河南、巩、河阴、新安等五县(洛水以北)。
       弘农郡,治弘农,得弘农、湖、陕、黾池等四县,华阴、宜阳二县未得。
       上洛郡,得县不详,或得全境,即上洛、商、卢氏等三县。
【雍州】治长安,得京兆郡、冯翊郡。
       京兆郡,治长安,领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新丰、阴般、郑等九县。
       冯翊郡,治大荔,领大荔、下邽、重泉、频阳、粟邑、莲芍、郃阳、夏阳等八县。
*【西扬州】或于顺阳郡置西扬州,不可考。
*【卫州】【殷州】【西河阳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或为新得汲郡、河内郡所置。
       汲郡
       河内郡
*【东梁州】【北兖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
【青州】

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刘耀撤出长安,故汉无雍州及京兆郡、冯翊郡之设。寻,晋秦王司马业帝长安,是为晋愍帝。七月,汉主刘聪遣刘粲、刘耀袭(并州太原郡)晋阳,太原郡降。八月,汉国以前将军刘丰为并州刺史。十一月,晋并州刺史刘琨复得晋阳,汉遂失太原郡。  
是年,石勒都(广平郡)襄国,称冀州牧。
【左司隶校尉】【右司隶校尉】
【幽州】治离石,领西河郡。
       西河郡,领离石、隰城、介休等三县。
【冀州】治陭氏,领上党郡。
       上党郡,领陭氏、壶关、屯留、长子、泫氏、高都等六县。
【荆州】治洛阳,领河南郡、弘农郡、上洛郡。
       河南郡,治洛阳,得洛阳、河南、巩、河阴、新安等五县(洛水以北)。
       弘农郡,治弘农,得弘农、湖、陕、黾池等四县,华阴、宜阳二县未得。
       上洛郡,得县不详,或得全境,即上洛、商、卢氏等三县。
【并州】旋失
       太原郡
*【西扬州】或于顺阳郡置西扬州,不可考。
*【卫州】【殷州】【西河阳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或为新得汲郡、河内郡所置。
       汲郡
       河内郡
*【东梁州】【北兖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       
【青州】

嘉平三年(313年),匈奴汉固有疆域未有盈缩。
是年,石勒得广平郡、魏郡。

嘉平四年(314年),匈奴汉固有疆域未有盈缩。
是年,汉石勒部
       得顿丘郡,阳平郡亦当为石勒所得。故石勒领有司州“三魏”之地。
       袭幽州,杀刺史王浚,得幽州地及冀州地,寻失幽州地(陷于鲜卑段氏)。乐陵、渤海二郡不附石勒。寻渤海太守弃郡。是年,晋并州刺史刘琨遣将取石勒常山郡、中山郡,寻石勒复得二郡。是年,晋将宁黑屯平原茌平,后石勒遣逯明攻宁黑,降之。是年,石勒得冀州除乐陵郡以外全境。
       得并州上党郡潞县,得该郡北部,十一月陷并州乐平。寻又得太原郡、晋昌郡及雁门郡南部。雁门郡北部为鲜卑拓跋部所据。

建元元年(315年),陷(雍州)冯翊郡。是年,汉大司马刘耀攻上党郡,(八月)败刘琨于襄垣县,并据之。汉并未实得上党全境,或据襄垣-壶关一线以南地。
是年,汉石勒部陷兖州濮阳国,又得东燕郡。
是年,汉曹嶷部尽得齐鲁间郡县,自镇临淄。
【左司隶校尉】【右司隶校尉】
【幽州】治离石,领西河郡。
       西河郡,领离石、隰城、介休等三县。
【冀州】治陭氏,领上党郡。
       上党郡,领陭氏、壶关、屯留、长子、泫氏、高都、襄垣等七县。
【荆州】治洛阳,领河南郡、弘农郡、上洛郡。
       河南郡,治洛阳,得洛阳、河南、巩、河阴、新安等五县(洛水以北)。
       弘农郡,治弘农,得弘农、湖、陕、黾池等四县,华阴、宜阳二县未得。
       上洛郡,得县不详,或得全境,即上洛、商、卢氏等三县。
【雍州】得冯翊郡。
       冯翊郡,治大荔,领大荔、下邽、重泉、频阳、粟邑、莲芍、郃阳、夏阳等八县。
*【西扬州】或于顺阳郡置西扬州,不可考。
*【卫州】【殷州】【西河阳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或为新得汲郡、河内郡所置。
       汲郡
       河内郡
*【东梁州】【北兖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       

麟嘉元年(316年),四月,取(雍州)上郡。七月,取北地郡。十一月,又陷长安(即京兆郡),晋愍帝司马业降。汉当得(扶风郡)雍县以东关中之地,扶风郡、始平郡或为汉所得。
是年,汉石勒部陷兖州治廪丘(属濮阳国)。
【左司隶校尉】【右司隶校尉】
【幽州】治离石,领西河郡。
       西河郡,领离石、隰城、介休等三县。
【冀州】治陭氏,领上党郡。
       上党郡,领陭氏、壶关、屯留、长子、泫氏、高都、襄垣等七县。
【荆州】治洛阳,领河南郡、弘农郡、上洛郡。
       河南郡,治洛阳,得洛阳、河南、巩、河阴、新安等五县(洛水以北)。
       弘农郡,治弘农,得弘农、湖、陕、黾池等四县,华阴、宜阳二县未得。
       上洛郡,得县不详,或得全境,即上洛、商、卢氏等三县。
【雍州】治长安,领京兆郡、冯翊郡、上郡、北地郡、扶风郡、始平郡。
       京兆郡,治长安,领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新丰、阴般、郑等九县。
       冯翊郡,治大荔,领大荔、下邽、重泉、频阳、粟邑、莲芍、郃阳、夏阳等八县。
       上郡,治所,领县不可考。
       北地郡,治泥阳,领泥阳、富平、灵武等三县。
       扶风郡,治池阳,领池阳、郿、美阳、好畤等四县。
       始平郡,治槐里,领槐里、始平、武功、鄠、盩厔等五县。
*【西扬州】或于顺阳郡置西扬州,不可考。
*【卫州】【殷州】【西河阳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或为新得汲郡、河内郡所置。
       汲郡
       河内郡
*【东梁州】【北兖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       

麟嘉二年(317年),汉又得弘农郡华阴县。
汉昌元年(318年)前,复合左右司隶校尉为司隶校尉,仍领平阳尹、河东郡、大昌郡。
【司隶校尉】治平阳,领平阳尹、河东郡、大昌郡。
       平阳尹,领平阳、杨、端氏、永安、狐讘、襄陵、绛邑、濩泽、临汾、北屈、皮氏等十一县。
       河东郡,得安邑、闻喜、垣、猗氏、解、河北、大阳、蒲坂等八县。
       大昌郡,领蒲子县。
【幽州】治离石,领西河郡。
       西河郡,领离石、隰城、介休等三县。
【冀州】治陭氏,领上党郡。
       上党郡,领陭氏、壶关、屯留、长子、泫氏、高都、襄垣等七县。(得襄垣县)
【荆州】治洛阳,领河南郡、弘农郡、上洛郡。
       河南郡,治洛阳,得洛阳、河南、巩、河阴、新安等五县(洛水以北)。
       弘农郡,治弘农,得弘农、湖、陕、黾池、华阴等五县,宜阳县未得。
       上洛郡,得县不详,或得全境,即上洛、商、卢氏等三县。
【雍州】治长安,领京兆郡、冯翊郡、上郡、北地郡、扶风郡、始平郡。
       京兆郡,治长安,领长安、杜陵、霸城、蓝田、高陆、万年、新丰、阴般、郑等九县。
       冯翊郡,治大荔,领大荔、下邽、重泉、频阳、粟邑、莲芍、郃阳、夏阳等八县。
       上郡,治所,领县不可考。
       北地郡,治泥阳,领泥阳、富平、灵武等三县。
       扶风郡,治池阳,领池阳、郿、美阳、好畤等四县。
       始平郡,治槐里,领槐里、始平、武功、鄠、盩厔等五县。
*【西扬州】或于顺阳郡置西扬州,不可考。
*【卫州】【殷州】【西河阳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或为新得汲郡、河内郡所置。
       汲郡
       河内郡
*【东梁州】【北兖州】治所,领郡皆不可考。      

汉昌元年(318年),汉主刘聪卒,长子刘粲立。八月,靳准弑汉主刘粲。十月,刘耀帝于赤壁,改元光初。
是年,石勒兵入平阳、上党(南)。鲜卑拓跋部据西河。

光初二年(319年),(四月)刘耀还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六月,魏该弃(弘农郡)宜阳(一泉坞),奔新野。前赵遂得弘农郡全境。

根据《行政区划通史》整理。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19-05-15 01:31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5-01
附维基百科 匈奴汉世系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5-02
有些州只领有1个郡,不知道州衙和郡衙两套班子是不是合并的。
如果不合并如何分工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5-02
有时我很好奇,十六国南北朝有没有一个州下辖一个郡,这一个郡下辖只有一个县的情况?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5-02
还有双头郡呢,两个郡辖同一个县
平均一个郡半个县
禁止【【【【【轨道部】】】】】回复我的帖子。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5-03
应该都是“军管”吧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5-03
回 华彩 的帖子
华彩:还有双头郡呢,两个郡辖同一个县
平均一个郡半个县 (2019-05-02 21:16) 

双头郡管理的民众是不同的。一般是甲郡的地盘,乙郡沦陷后的民众迁(逃亡)了进来,形成双头郡。
双头郡一般只任命一个太守。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5-03
回 名和长年 的帖子
名和长年:有些州只领有1个郡,不知道州衙和郡衙两套班子是不是合并的。
如果不合并如何分工呢? (2019-05-02 16:12) 

一般会是刺史兼太守。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就算一州管多个郡,也存在刺史兼太守的现象。
如果刺史、太守分开,会表示各自主要负责的事务不同(如一个主军,一个主政)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