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聚會(上)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71537&fpage=0&page=2
第37樓
3. 展館
世博園區的場館,是以國家為單位設立的。每個國家,要嘛自己建立一個館,要嘛和其他國家聯合棲身在一棟龐大的建築內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這樣的安排應該有其執行上不得不的考量,但是同時也意味著人類目前如果想要認識這個世界,最普遍的方法就是用國界來切割這個世界。認識了所有單位,就等於認識了這個世界本身。一個國家,哪怕內部的歧異再大,在這個國家架構下依舊被視作一個整體,擁有理有當然的席位。
這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所以許多展館的展覽項目都扣緊這個主題來設計。城市是當代生活的顯學。不不僅大部分的人聚集在城市生活,大部分的故事也都發生在城市,連財富,教育機構,藝術資源,工作機會,交通運輸設備也都以城市為匯聚的地方。所以這個主題應該相當容易引起現代人的共鳴。
因為參加世博會的人口太多,我參加的那幾天,參展人數大部分都超過五十萬。幾乎每一個場館前面都大排長龍。熱門的館,例如日本,德國,沙特館,有幾天甚至要排超過六個小時。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瑞士等館,也常常要超過兩三個小時。我們沒辦法逛太多館,只好挑幾個比較喜歡的館去排隊,碰碰運氣看人不會少一點,如果人真的多的太離譜也只好放棄。就這樣,三天下來,我看了大約二十幾個館左右。以下我記錄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展館。
a. 日本館
日本館的外型非常特別搶眼,以紫色的布幕黏成一個蟲狀的島嶼,被稱作紫蠶島。
從入口進去,一開始看到的是日本文化的簡短介紹,日式庭園的佈置,石燈籠,枯山水,構築成一種帶有禪味的空間。然後我們又可以看到日本的四季分別有哪些代表性的景色的活動。包括春天繽紛動人的櫻花,秋天絢麗璀璨的紅葉。夏季在海灘熱鬧的矇眼切西瓜比賽,還有冬天靜謐的雪景。
簡單的佈景,很快的讓遊客感受到濃濃的東洋風,然後日本館開始介紹一些環保意識的新概念。例如如何踏過一個裝在地板的感應器就可以發電,如何淨化水,如何保留溼地,讓人類與大自然可以更和諧的相處。
接著,我們被引導到一個大廳,去觀賞一個實境秀。美麗聰慧的主持人在舞臺上,跟我們講述中國和日本共同復育一種瀕臨絕種的鳥類,朱䴉的故事。還同時很巧妙的介紹了許多新的家用科技,例如新的照相機,新的看護機器人,機器人的手靈巧的可以演奏小提琴,還有新的生活牆,將電視投影及電話通話功能合一,看電視中途有電話打入可直接按屏幕接聽等等。然後我們開始去欣賞一幕短片,短片是描寫未來的日本,其中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眾多高科技產品提供的便利環境中。通訊方便,隨時有視訊電話可以使用,出門也都有又環保又便利的單人運輸工具可搭乘。日本的電影的特點是擅長描繪一些細緻的情感,試圖打動你的情緒,這個短片也是一樣,一開始大家在野外發現陌生的羽毛,開始有了懸疑了,到底這羽毛是哪來的?影片的高潮是大家都發現原來這根羽毛是朱䴉的羽毛,一度瀕臨絕種的朱䴉竟然又重新飛翔在日本的天空。大家很愉快的看著天空,又驚有喜,表情盡是滿足。
顯然,這部電影意味著如果我們能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使用環保的觀念與世界互動,那麼未來將會是樂觀的。連一度差點去的鳥都可以回到我們生活中。
日本館最後的節目是一段有點抽象的舞台表演。演員使用的技巧有點揉合日本的能劇以及中國的崑曲。講述一個有環保風味的故事。
整體而言,參觀日本館的經驗非常愉快。日本館裡面內容豐富,軟體硬體也都相當新鮮有趣。走在其中,你一定不會感到無聊。日本館的訴求清晰,技術上面展現豐富多層次的家用新科技,意識形態方便也很樂觀的認為人類的未來是可以經由科技的進步以及人類觀念的成熟而跟這個世界達到一個平衡的。看到影片裡面每個人都這麼幸福著遙望藍色的天空,你的內心很容易就被那種滿溢的希望所注滿。
當然,這個世界的問題絕對沒有那麼簡單。我也知道,人類要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容易。環保的訴求講了幾十年了,現在人類依然以相當快的速度繼續耗費著化石能源,而物種也一直快速的消失中。當資源越來越貧乏的時候,人間的衝突和罪惡就可能越發激烈。未來的世界真的會比現在更祥和嗎?我是持相當保留的態度的。科技的進步可能不會是人類唯一的出路。人類也須必須做出比影片中所敘述的更大的改造才可能達到新的平衡。然而,以一個館場所能發揮的功能來看,日本館能讓人開始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就已經成功了。
我記得我離開日本館的時候,看到外面的隊伍長到一眼看不完。入口出有一個牌子寫到,現在排要六個小時。我算算自己才排了兩個半小時就能進去看。心中不禁浮起一絲慶幸的感覺,現在想起來,真不應該。
b. 英國館
世博的諸國展館,大部分都很講究國家特色。有很多展館甚至佈置的跟國家風土民情展差不多。但英國絕對是一個例外。英國館的表現,完全擺脫了介紹國家,這種幾乎被每個國家館都視作理所當然的任務。她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呈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
這就是種子聖殿。
種子聖殿從外表看過去,你完全不知道裡面是什麼。約略呈現正方體的人造物,上面有絨毛,一條一條突起。 其實,看幾來也真的有點像一顆種子。
但當你走進去,你赫然發現。原來這個正方體是蓋在水上的,原來,每一個突起狀的絨毛,都是一條條壓克力長條。我走進正方體的內部,更訝異裡面的風格是如此的樸實。沒有什麼多餘的佈置,就是簡單純粹的壓克力長條,橫七豎八的排列在你眼前。然後每一長條裡面都鑲著一顆種子。
當展覽的東西很具體的時候,你需要花心思去接受她們,解釋她們。但是,當展覽的東西很抽象的時候,我就變成需要花心思去聯想了。
我站在種子聖殿中間,環顧周遭成千上百顆的種子。試圖想像這背後蘊藏著怎樣的含意。
種子是這整個建築最核心的概念。那種子是什麼呢?我想到,種子是一種新生的感覺,對於未來,她象徵的一種潛力,她可以長成一株成熟的植物。既然是潛力,就表示她尚未成熟,就如同新生的嬰兒,還沒有定性,雖然脆弱,卻一切都有可能。所以種子也可以象徵著希望,一種對豐腴的世界的憧憬,甚至可以當成一種保障。當世界已經毀壞到無以復加的時候,種子是可以成為保護我們渡過災難的的鑰匙。
我不斷想著,一個概念換過一個概念,煞那間,我驚訝的發現種子這種小小的東西竟然可以承載這麼多複雜又深邃的概念,委實充滿象徵的能量。其實,我又何必硬是要把種子的意義固定下來呢!意義本來就是可以多元的。我抬頭仰望,好像看到許多青青綠綠的植物探出頭來,向我微笑著。植物是所有生命的泉源,我們的糧食和氧氣莫不來自植物。看著眾多的植物種子,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個詭異的建築會被稱作聖堂,因為置身其中,委實會有那種感受到生命力道之重的巨大神聖力量。
踱出聖堂,繞過一條上面寫著許多科幻植物的小徑。我來到一個廣闊的室外。這裡被稱作開放公園。我看到許多人悠閒的這裡停駐下來,晒晒室外暖暖的陽光。就好像遊人在倫敦海德公園會做的事情那樣。剛剛在聖殿中腦力激盪過後,這裡的空曠與悠閒的確是適合讓人沈澱一下心境的好所在。我也不禁躺下來,閉著眼睛感受日光的熱度,感受吹過聖殿腳下的水送來了涼風。順便按摩了下經過幾天的排隊與奔波之後疲累的小腿。直到身體也放鬆了許多才離開去排下一個展館。
能接觸到震撼人心的建築是讓人愉悅的。那天我離開的時候,偷偷向英國館致了聲謝,因為她給了我一段友善又振奮的經驗。
[ 此帖被minimal在2010-06-30 11:4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