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844阅读
  • 90回复

[首都][原创]长安和信阳,未来中华国都将定于何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06-11-27

一,洛阳为国都时,西安不是国都.而西安为国都时,洛阳一定是东都.长安偏西,无洛阳不能独撑华夏.

二,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从文化经济艺术,以及疆域等等方面,天宝时代都比贞观时代辉煌,天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顶峰期.

三,西周的雅言是什么话,可以再考证.西周雅言是否流行当时华夏区域,不敢肯定.因为华夏中心在中原一带二千年后,政治中心之一移到关中不过二百多年.但可以有实证的论断是,东周洛阳话的雅言,春秋时流行华夏,孔子编诗经之雅风及周南召南,就是指洛阳及附近地区.

四.洛阳正音就是洛阳正音,唐朝时的官话从来没有什么想当然的''显然是长安音''.认真学习学习相关史书就知道了.

五,西风无雨乎,西风无知乎.都是为了华夏复兴,不要摆出不和偕姿态.这一点,我又要强调洛阳所代表的文明征服的内涵了.一味强梁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文明博大.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06-12-01

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起点,古代所说的中国就是指现在的洛阳一带.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位于东西大动脉陇海线上,承东启西,交通方便;从历史上看,洛阳是我国著名的都城,强盛王朝的都城或陪都.

西安现有城市规模够大了,迁都到西安,马上会面临北京现在存在的问题,那还不如不迁.其他实在看不出别的候选城市比洛阳有什么优势.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06-12-02

现在已不是汉唐时代了,还想定都长安??秀逗!!!!!!!!!!

中国的经济基础在东部三大区域!

定都之地须与这三个区域(渤长珠)联系最为密切:交通方便,还有城建扩大的地理基础,还有人口(万)与城区面积(KM)比不要大于15%:.

我建议之地就是----------建业!!1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06-12-04
中日合并,迁都南阳.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06-12-04
以下是引用唐傲在2006-12-2 15:26:30的发言:

现在已不是汉唐时代了,还想定都长安??秀逗!!!!!!!!!!


中国的经济基础在东部三大区域!


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把首都定在经济发达的地域,没有道理!

如果迁都中西部,反而会促进带动中西部的发展。

[em09]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80 发表于: 2006-12-04

南阳盆地或者洛阳

但要是外蒙回归,北京还是全国战略的中心。

要是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就不必迁出。比如,开通朔天运河!

只看该作者 81 发表于: 2006-12-06
以下是引用夏威夷在2006-11-27 14:33:04的发言:

一,洛阳为国都时,西安不是国都.而西安为国都时,洛阳一定是东都.长安偏西,无洛阳不能独撑华夏.


二,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从文化经济艺术,以及疆域等等方面,天宝时代都比贞观时代辉煌,天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顶峰期.


三,西周的雅言是什么话,可以再考证.西周雅言是否流行当时华夏区域,不敢肯定.因为华夏中心在中原一带二千年后,政治中心之一移到关中不过二百多年.但可以有实证的论断是,东周洛阳话的雅言,春秋时流行华夏,孔子编诗经之雅风及周南召南,就是指洛阳及附近地区.


四.洛阳正音就是洛阳正音,唐朝时的官话从来没有什么想当然的''显然是长安音''.认真学习学习相关史书就知道了.


五,西风无雨乎,西风无知乎.都是为了华夏复兴,不要摆出不和偕姿态.这一点,我又要强调洛阳所代表的文明征服的内涵了.一味强梁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文明博大.


一,“无洛阳不能独撑华夏”这个我不否认。“洛阳为国都时,西安不是国都”,西安在东汉时亦是陪都,末年还迁都长安。曹魏长安也是陪都。

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不否认天宝也是盛事但不能和上面两个时期的历史意义相比。

三,“华夏区域”包括陕西关中地区,因为华夏本身即从关中起源,无论是“华山夏水”还是“华胥夏后”说。西周首都所在地(也是华夏起源地)周人难道不是华夏?西周起源关中,雅言是哪里的话,基本认为就是周族的话。即便到了东周时期,所谓洛阳话是继承自原西周雅言,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周族的话有过什么本质的变化。“周南,召南”指哪里没有定论。说法还有--周南召南就在陕西,还有说周南召南在秦岭以南汉中,汉江流域。

四,有一样多的证据表明是长安音。并不否认洛阳音的重要。至今日语中“是不是”,“老师”等词发音,说法和今天的关中方言一致。

五,你要做到你说的“文明博大”就好。任何想把陕西(中原重要地区之一,华夏民族(炎黄)起源地,“中华”名称的起源地,汉家发源地,英文“中国”的诞生地,华夏文明策源地之一)从中原地区剥离都是不可能的。

只看该作者 82 发表于: 2006-12-22
周族是从晋南迁至河西去的.西周雅言也是商朝官话的继承演变.周文化也是夏商文化的继承演变.
只看该作者 83 发表于: 2007-01-13
引用第6楼天地君亲师2006-07-30 17:38发表的:
为什么要做全国的交通中心呢?没必要。单纯作为政治中心就好,不要再走北京畸形膨胀的老路。

支持,现在北京都搞什么“大七环”,真是疯了!!!
只看该作者 84 发表于: 2007-01-14
1.由于近代的原因,北京、上海已发展成为超大城市,今后可以继续沿作为中国两个独立超大城市的功能思路发展。但将首都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迁出(党务、行政、司法、军事、内务、外交等)。
2.赞成定都内陆地带;
3.首都应当符合我国版图中心的要求,就这一点,武汉、西安、郑州较为接近这一要求。分析区位优势,武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上通下达、九省通衢的交通地位,山、江、湖、平原于一身的自然风光,都是作为都城的千里挑一的条件。但对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而言,似乎稍远。西安在交通方面对西北和西南地区而言非常重要,但对东北地区人民而言,则稍显偏西。同时对华南地区的辐射影响不够。国家规划修建安常铁路(安康直接穿越神农架到张家界、常德),如此,则西安今后可直达广州,大大增强西安的交通地位。郑州属中原地区,相对广大南方和西南地区的民众则稍显偏北。
4.或者不妨在这三个城市的中间选址,新建政治首都。
5.该区域在地形上是我国从西部高地向东部平原的过渡交接地带,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和风水意义。
只看该作者 85 发表于: 2007-01-18
怎能把国都定在丐帮总驼,楼主有问题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07-01-18
关于“风水”,我转一篇《中国国家地理 》上的文章,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

唐长安城———理想的地形辉煌的都市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1300多年的王朝更迭,已将中世纪最伟大的都城淹埋。但是当我们拨开覆盖在历史上的尘土,唐长安城跃然而出。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的大都市:一条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左右均衡对称,坊里排列如棋局。这座城市既是中国封建皇权高度集中的标志,又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而它的建立竟然与龙首原上六道坡冈密切相关。理想的地形,造就了辉煌的都市,这一切是天作之合吗?
  春季是田野发掘的好季节。正当我们唐长安城考古队在西安发掘唐大明宫太液池遗址时,连战的破冰之旅和宋楚瑜的寻根之旅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西安。黄帝陵、轩辕庙、秦俑坑,把我们带回中华民族形成的远古和统一强盛的秦汉时期。“大唐芙蓉园”的盛宴和歌舞,使人们可以尽情想象大唐盛世的荣华富贵。在考古学者看来,新开园的大唐芙蓉园,是一座仿唐建筑群,仅借用了唐代芙蓉园的名称和地望,吸引游客。而饱含历史信息的真正芙蓉园遗址还没有机会进行考古发掘。如果要体验唐代的社会生活,不能不看唐代的遗址和遗物。
  1957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这座城址进行了全面勘察和多次发掘,经过三代人近50年的努力,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对照,中世纪的世界名城唐长安城的面貌已初步展现。

  一、六条高坡成就一座大都市
  唐长安城的前身是隋大兴城。隋朝国祚短促,仅有三十几年。在人们印象中,隋文帝“天性沉猜,素无学术”,隋炀帝“淫荒无度”“生灵涂炭”丧身灭国。其实,隋朝是一个很有作为、很有贡献的朝代,它成功地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余年分裂混战的局面,完成了南北统一的历史使命。我们今天所说的唐长安城,其实是隋文帝杨坚的决策,建筑大师宇文恺的杰作。唐代的辉煌,掩盖不住隋代的光辉。
  公元581年,杨坚改朝换代,建立了隋朝, 仍以汉长安城为都。但建于西汉初年的汉长安城,久经战乱,破败不堪。且800年来历经数个朝代的使用,城市诸多功能已丧失殆尽。尤其是因为对垃圾处理采取挖坑掩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下的方式,导致地下水源被严重污染。隋朝大臣庾季才向皇帝报告说:“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隋文帝是一个有雄图抱负的人,立志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新王朝,汉长安城面积狭小,也不宜再做新都,遂决定放弃旧城,另辟新址。最后选择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坡的平原上兴建都城。杨坚早年曾被封大兴公,新都便取名“大兴城”,取其永远兴盛昌盛之意。
  西安地区总的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发源于秦岭山地的灞河、滻河等,因为受到这种地形特点的制约,纵贯西安东南地区,趋向西北流入渭河。这些河流,切割了西安市区的平原,使它们几乎都成为东南、西北向的长条形。相对来说,只有灞河、滻河和澧河之间的这块平原最为开阔,东西宽约17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它以龙首原为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地形单元。龙首原位于现在西安市区的北部,呈西南、东北走向,形似一条游龙,当初汉长安城就建在龙首原的北部,而在龙首原南面与少陵原北面之间恰有一块平原,海拔大致在400米与450米之间。尽管在其间仍有不少高地和低地参差起伏,但原面基本平坦,而且从它的东、西、南方向引水入城,还可以解决城市用水问题。
  公元582年,隋文帝任命宰相左仆射高总领其事,任“巧思过人”的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总设计师,营建新都。宇文恺在考察地形时发现,在龙首原与少陵原之间大致有六条东西向、宽窄不等、断续起伏的黄土条块,所谓龙首原六坡。六条高坡犹似《周易》乾卦象排列,于是新都城的设计除了考察借鉴前朝国都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城等规划经验,还以《周易》的乾卦理论作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地形制定规划,终于成就了一座规模宏大、设计周详、制度谨严、布局井然的大都市:一条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左右均衡对称,坊里排列如棋局。这座城市既是中国封建皇权高度集中的标志,又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二、都城布局天人合一
  今天当我们透过唐长安城的平面图,在脑海里勾画这座中世纪的大都会时,不能不佩服前人的才智:优越的自然环境与理想化的设计思想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在《周易》乾卦理论中的六爻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卦论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现)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于是宫城与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
  其实如果从六坡的高度看,地势从南到北渐次降低。那么宫城所处的位置则相对较低。不把宫城设置在最高处是另有原委。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相对应,因此,只能把皇宫布置在北边中央位置。而且北边有渭河相倚,从防卫的角度看,也最具安全性。
  但是这种追求理念的设计似乎也有缺憾。隋代的皇宫——大兴宫到唐朝继续沿用,只是改名为太极宫。而太极宫很快就被大明宫所取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太极宫地势较低,而长安城盛夏气温很高,异常燠热,使得住在太极宫有“湫湿”感。为此从秦至唐,每逢夏季,统治者都要到夏宫去避暑。唐太宗李世民每年夏季到渭北高原的九成宫避暑时,几次都想邀请太上皇李渊同去,但李渊因为隋文帝死在九成宫,总不肯去。监察御史马周便建议,为了向天下万众表现太宗的孝道,应在长安城内为太上皇营造消暑的夏宫。于是,太宗选定在长安城北禁苑中的龙首原高地,营造大明宫。后来唐高宗李治又接着以未完成的大明宫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再建工程。
  史书上说,促使高宗夫妇再建大明宫的缘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太极宫地势较低,十分潮湿,高宗患“风痹”症(即头眩病),需要另觅高敞之所居住;二是武则天为谋求皇后的位子在太极宫将高宗原配王皇后和萧淑妃谋害致死后,梦中“频见王、萧二庶人披发沥血,如死时状”,不敢再住在太极宫。而事实上,高宗再建大明宫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想兴建一座与唐代皇权政治相适应的皇宫。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建成后,唐高宗便正式在大明宫听政。此后二百余年,大明宫都是唐代主要的朝会之所,成为唐王朝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1957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大明宫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已探明大明宫的范围和布局。大明宫面积3.2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故宫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
  大明宫因位居龙首原高地,比太极宫高出10米左右,龙首原上下高差达十余米,于是在建造大明宫正殿含元殿时,建筑师利用自然地势将高地凿筑成三层平台的形式,殿堂高大巍峨,又建在三层大台之上,其规模和气势都超过明清故宫太和殿,皇帝那至高无上、与天相通的权威,一望而知。
  含元殿主要用于举行元日、冬至的大朝会。每逢朝会,场面隆重,仪式繁缛。唐代诗人王维生动描绘了当时朝会的盛大场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而从地势高敞、视野开阔的含元殿上向南眺望,长安城更是历历在目。上元灯节时,唐帝常常在此观看满城灯火如何耀长安。

  三、偏坊远巷爱东头
  在选择宅地时,不仅皇亲贵戚喜欢住在高爽之地,即使是一般官宦也都怕“湫湿”。六坡地势走向东高西低,因此当我们考察长安城的里坊布局时发现,住宅分布上也具有明显倾向于东边高爽之地的特点。
  长安城有一条宽达150米比今日北京的长安街还宽的朱雀大街,它相当于一条中轴线,街东属于万年县,街西属于长安县。全城共有108个坊里(曾为110坊),虽然街东街西的坊里相当,但街东住宅却明显比街西多出许多。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卜居》中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住宅地:“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但道我庐心便足,敢辞湫湿与嚣尘。”可见,当时人也力避湫湿与嚣尘。白居易在长安住过的4处住宅就都位于街东,分别是长乐坊、宣平坊、昭国坊和新昌坊。在搬到新昌坊后,白居易还写诗述怀:“地偏坊远巷仍斜,最近东头是白家。宿雨长斋邻舍柳,晴光照出夹城花。”(《自题新昌居止因招杨郎中小饮》)
  新昌坊在乐游原上,而乐游原在九五高坡东部的南面,九五高坡东边海拔达450米,西边也有410米高。按乾的卦象说,九五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位极尊贵,因此不宜常人居住,设计者便在朱雀门大街的东西两边分别建制了大兴善寺和玄都观来镇它。
  当年如果登上乐游原,便可以俯瞰长安城。而今虽然四周已是高楼林立,但站在原上仍觉得视野开阔。唐代著名寺庙青龙寺就立在原上。它的前身是隋的灵感寺。当年为了修城,这里曾搬迁了不少墓地,宇文恺便在原的南侧兴建了灵感寺以追祭这些无辜的魂灵。寺庙附近的空地则成为市民登高游乐的好去处。处于晚唐时期国运将尽的李商隐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伤感诗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往南,是九六(上九)高坡。据说在规划大兴城时,隋文帝曾很是苦恼过,东南角的海拔在450米以上,而根据方士们的观点,大兴城东南高西北低,风水会向东南倾斜,那么皇宫将何以堪?
  乐游原与南边的少陵原间恰好有一块低洼地带,由于长期积水,自然形成了一个湖泊曲江池。秦汉时都曾利用曲池做皇家园苑,汉后战乱频频,池水逐渐干涸,为了破除东南地势高的格局,隋朝又重凿曲池,圈成皇家园林“芙蓉园”。唐时芙蓉园也几经扩建,终成一个烟水明媚莺歌燕舞的游览胜境,浪迹天涯的游子忆长安时的一个念想,更成为强盛大唐的一个标志。今年4月11日(农历三月三),仿唐建筑大唐芙蓉园在曲江新区开放,今日的西安人希望以此重现大唐盛景,那么我们就估且借着它梦回大唐吧。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07-01-20
我比较支持襄阳~汉水流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何人不识君!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07-01-21
都不错!!!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22-08-01
西安做为单纯的全国政治中心是再为适合不过了,可发展周边城市,包括关中城市群、洛阳、兰州等地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22-08-01
蒙古收回的话,长安位置就很居中了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