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81阅读
  • 57回复

[个人区划理念]51省11郡缩省方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2-03-09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画纸为界 移动到本区(2022-05-15) —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表(51省11郡方案
区域
省名
简称
首府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GDP(亿)
人均GDP(元)
辖县级政区
华东五省二郡

江苏省

苏州

3288

39847

51822

157609

41

浙江省

杭州

2577

56013

37371

145018

44

东瓯省

温州

2761

62525

20980

75986

48

淮扬省

扬州

3086

52429

30702

99489

37

福建省

福州

1956

68634

19577

100087

44

金陵郡

南京

2050

29215

25900

126341

27

上海郡

上海

2635

8697

41666

158124

18
华中四省一郡

河南省

洛阳

5222

78237

33464

64083

79

襄汉省

襄阳

2355

81514

13160

55881

35

淮海省

徐州

5515

75345

27392

49669

63

淮西省

合肥

2354

54703

20021

85053

48

武汉郡

武汉

2508

42264

24508

97718

45
华南七省一郡

台湾省

台北

2358

36193

46167

195790

22

荆湘省

长沙

6747

163243

41792

61942

106

彭蠡省

南昌

3545

119694

20142

56817

76

怀洛省

亻厓

梅州

3301

139620

15327

46433

60

潮海省

厦门

3520

42416

28455

80837

50

广南省

梧州

5101

146427

20869

40911

83

海南省

海口

1010

35400

5530

54752

25

广州郡

广州

6218

29906

108762

174915

40
华北五省二郡

雁云省

大同

1211

95949

5075

41910

43

山东

常山

3374

56740

14204

42099

70

山西省

太原

3190

132102

12662

39694

101

河北省

邯郸

5409

83864

24320

44962

108

海岱省

济南

6478

94813

41294

63745

89

青岛郡

青岛

2135

34535

24403

114300

27

北平郡

北京

4065

28460

52570

129324

39
华西八省一郡

朔方省

包头

1054

223014

10619

100753

38

黄原省

榆林

1286

132286

8322

64715

51

汉中省

南郑

1063

90369

3840

36126

33

东川省

南充

2912

83222

10707

36769

42

西川省

成都

4752

82927

32306

67983

77

宁夏省

银川

845

148908

4212

49845

26

陇西省

兰州

1627

103669

5248

32255

43

甘肃省

酒泉

494

466683

2350

47567

22

长安郡

西安

2091

32222

15084

72138

39
西南七省一郡

峡江省

万州

2134

105418

10449

48964

40

武陵省

怀化

1898

119649

6302

33203

56

牂牁省

贵阳

2842

108985

13923

48990

56

云南省

昆明

2559

96997

14546

56844

45

南天省

南宁

3221

178095

13425

41681

70

金江省

楚雄

1705

189507

7947

46612

61

南诏省

大理

1278

138448

5064

39624

41

重庆郡

重庆

2457

42340

21547

87697

24
东北八省二郡

兴安省

呼伦贝尔

297

318391

1312

44172

21

龙江省

佳木斯

1456

267226

4679

32136

70

嫩江省

齐齐哈尔

1054

80357

4013

38074

30

吉林省

长春

1942

95866

9389

48347

32

延边省

延吉

660

81623

2198

33303

25

蒙安省

锡林浩特

961

415475

3710

38606

36

热河省

承德

2466

122304

13982

56701

54

辽宁省

沈阳

2769

95435

14965

54043

70

滨江郡

哈尔滨

953

34017

4967

52118

16

大连郡

大连

827

17976

8360

101088

16
西域四省一郡

高昌省

吐鲁番

168

263692

1470

87513

9

伊犁省

伊宁

615

537424

4183

68011

37

突厥省

喀什

946

517787

4348

45965

35

瀚漠省

和田

263

590561

524

19933

11

迪化郡

乌鲁木齐

513

35021

5111

99621

14
雪域三省

安多省

西宁

730

528263

3570

48906

60

康巴省

昌都

316

854876

1080

34177

48

卫藏省

拉萨

262

916717

1561

59580

53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3-09
江苏省
简称:苏
人口:3288万
面积:39847平方千米
首府:苏州
GDP:51822亿元(2020年)
人均GDP:15.76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41
范围:
北界长江,南到天目山,西邻黄山太平湖,东北到长江吴淞口,东南到钱塘江杭州湾。本省主要是原江苏省除南京、镇江以外的长江以南部分,即传统上大部分的“苏南”地区。为便于太湖流域的整体治理、保护与开发,省界向南迁移,包围整个太湖,囊括原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两市,据有杭州湾北岸,并向西扩展到原安徽省的宣城。辖今江苏省的常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和镇江市代管的县级丹阳市,今浙江省的嘉兴市、湖州市,今安徽省的宣城市(不含绩溪县)。
命名:
现在的江苏省是因江宁府(今南京)和苏州府各取一字命名。未来的江苏省不再包括南京,但省名可延续不废,因其北界长江,以苏州为省会,取江南苏韵之风采,江苏之名,亦无不可。
划界理由:
自古长江为天堑,唐宋以前淮南江北多是自成一个地理单元,淮北、江南又风格别具。所以因山川形便之势,又考虑到语言习俗的差别,将原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这三个讲吴语的市整合单列出来,大体是春秋时代吴国的统御范围。
南京的主要方言是淮语,又称江淮官话,与邻近的安徽、苏北一带方言类似,而且自古为形胜之地,王者之都,世界影响大,将来应该继续以“金陵”的名气建设一座超级大都会,故不再纳入江苏省中。
镇江为南京门户,古称“京口”,其方言吴、淮杂处,主城区以淮语为主,与南京相似,故划归金陵大都会区。镇江代管的丹阳市,位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两大方言区的交汇处,其方言属吴语区太湖片常州小片,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故而留在江苏省。
东部昆山与上海主城几乎连绵一体,多有在沪工作而返昆居住者,似此似乎可以考虑将昆山划归上海,但昆山历史底蕴与苏州渊源颇深,昆曲更为苏州文化所不可或缺者,为保持苏派文化完整,接续江南古典文化千年气脉,上海现代大都会区界线不往西拓展。
南部囊括嘉兴、湖州,包围太湖。因两市亦为吴语区,文化习俗相似,与苏州一样有很多小巧精致的水乡古镇,文化上同根源同流派。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宋朝时,以苏州(东吴)、常州(中吴)、湖州(西吴)为三吴,可见苏州、湖州一带自古即为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现在的湖州虽在太湖之滨却无太湖的管辖权限,成了无湖之州,徒自望穿一湖波涛而不能收山水湖泊之利,这样一来,虽然整治太湖便于权责一致,但对湖州而言却殊为不公。今后苏湖划归一省,湖州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叫作“湖州”了。而有了嘉兴,江苏省与浙江省隔杭州湾相望,也有了一小段出海口,便于外向型经济发展。
西部的宣城也属于吴语区,以盛产宣纸而闻名。湖州毛笔宣州纸,都是文房佳品,湖州书船也是闻名一时,可见这些地方自古都是纸墨飘香、文化昌明之地,根据语言风俗以及考虑到新划省区的地理几何形状的丰满完整,都可以将宣城纳入新的江苏省。绩溪县属于徽派文化,另行划出。



浙江省
简称:浙
人口:2717万
面积:58418平方千米
首府:杭州
GDP:37371亿元(2020年)
人均GDP:14.5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44
范围:
北起天目山、杭州湾,西括黄山,与九华山为邻,南以怀玉山、千里岗、龙门山、天台山等系列山岭分界于浙闽丘陵地带。辖今浙江省北部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和舟山市等吴越文化之区;加上今安徽省东南黄山市和宣城市的绩溪县,今江西省东北部景德镇市的浮梁县,上饶市的婺源县和代管县级德兴市,今浙江省衢州市的开化县等徽州文化浸润之地。
命名:
浙江省名,源于境内主要江河钱塘江的古称。新的浙江省,钱塘江仍然为境内最主要的江河,故此名不废。
划界理由:
从语言学上主要涵盖吴语太湖片和吴语徽严片。
宁波、绍兴和杭州东北部属于吴语太湖片。
杭州西南部的建德、淳安、桐庐和衢州西部的开化,古代是严州府地。安徽东南部黄山市、宣城市的绩溪县和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的婺源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的辖地。县名相沿至今,古貌犹存,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徽民徽语,别具一格,加上浙江省的建德、淳安、桐庐、开化这些古严州之地,以及受其辐射影响的江西德兴、浮梁等地,在语言风俗上形成共同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透露着东方社会与文化的迷人光影,全息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堪称古代社会的现实标本。徽州文化与吴越文化承续开阖,交融互见,都是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关于徽州话,有人主张作为吴语的分支,称为吴语徽严片,但也有学者把徽语看作是汉语方言中独特的一支,语言学家赵元任即持此种观点。徽语作为吴语和赣语的过渡型语言,兼具二者的发音特点,又自有特色。“此意难为吴水白,斯名长共越山青”,无论划归吴语还是赣语,均不甚妥,不如自立门户,也不枉徽州文化馥郁古朴的千年传统和贯耳声名。但若要将古徽、严二州之地独立划省,则又体量太小,且古代虽为富庶之区,如今却天时、地利条件不再。整体划归浙江,在文化上能够保留徽州文化的完整性和独特传承,使江南吴越文化与徽州文化相得益彰;在地理上可以使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整个浙江流域贯通一体,不再受政区分割,便于全流域开发;在经济上,浙江作为沿海省份,既有徽语区的纵深可以作为经济腹地,又具有古代徽商和近代宁波开埠的悠久商业传统,宁波港作为全省的出海口,地位更加凸显。
舟山群岛依其地理位置,顺势划入浙江省。
疑议:
开化县位于吴语区和徽语区的交会地带,境内方言以属吴语上山片的开化话为主,北部马金镇说的是属徽语的马金话。开化县嵌套在淳安和婺源之间,鉴于地理几何形状的饱满,减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插花地困扰,开化县全境宜保留在浙江省内。
景德镇市北部的浮梁县语言习惯上属徽语区,中南部的景德镇市区和乐平市属于赣语区,是赣东北饶、信二府中饶州府地,现在也是饶州经济文化重镇,届时应本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最佳利好条件的原则,在尊重当地民意的基础上,考虑是将浮梁划入浙江,还是将整个景德镇市划入浙江,抑或整个景德镇市保留在原来省份。
题外话:
现代人起名,往往喜欢拿名山胜景之名直接作为地名,不仅有悖地名伦理和命名习惯,而且引发理解上诸多不必要的误会。
徽州更名黄山,不仅令千百年徽州文化茫然失其统绪,也引起人们对于黄山市区和黄山景区的混淆和误解。比如我说我在黄山,那么究竟是在黄山市区还是在黄山山上呢?两者可是相隔五十公里呢。再加上行政区划名称的泛指性,整个黄山市三区四县,九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也都可以称作黄山,这样岂不是都乱了套?
还有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本来是八十年代之后才慢慢崛起的景区名称,为了发展旅游,就把大庸市这个古老而又颇有特色和韵味的名称改成了乡土味道极浓的张家界市。以一个后起的小地名,取代古老的大地名,如果地名也有伦理的话,这简直是在“乱伦”。
作为景区名称,往往求其怪异、乡土、通俗、商业,而地名,尤其是较大行政区域的名称,则需要符合历史文化传统,需要雅正。张家界或许在商业运作上是成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不改掉大庸这个名字张家界就不会运作成功,这里成功的关键是景区自身的物华天宝、奇峰怪石,是整个城市为旅游而运作的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我相信在现代这个搜索引擎如此方便的大数据时代,更加不需要通过如此以偏概全式的更改地名来刺激旅游经济了。大家轻松点一点就能知道这个景区究竟在哪里,政府还是应该省省力气去提升一下其它配套和服务。一个人说:“我是张家界人。”另一个人说:“我是大庸人。”我感觉两个人气质都不同啊,潜移默化下,这种影响我不知道有多大。






东瓯省
简称:瓯
人口:2761万
面积:62525平方千米
首府:温州
GDP:20980亿元(2020年)
人均GDP:7.6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48
范围:
北到怀玉山、千里岗、龙门山、天台山等系列山岭,西到武夷山区,南到洞宫山、雁荡山,东尽大海。位于新浙江省以南,管辖原浙江省的金华市、台州市、丽水市和除开化县以外的衢州市,除苍南县、泰顺县之外的温州市,还包括原江西省上饶市的信州、广信、广丰三个区和玉山县,原福建省南平市的浦城县等吴语区。
命名:
本省为先秦和汉代瓯越国辖境,其国都在瓯江流域的温州,又称之为东瓯国。东瓯国君为越国后裔,越国末代君王无彊好战败亡,吴越之地为楚国所有。越国王族子弟纷纷南迁逃亡,自为君长,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建立了闽越、瓯越等国。后来接受汉廷册封,东瓯国王系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才纳土内迁,其地域被划入会稽郡。追溯历史渊源,该省以东瓯命名。
划界理由:
顾亭林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两浙兼吴越之分土,山川风物,迥乎不侔。浙西泽国无山,俗靡而巧,以地原自吴也;浙东负山枕海,其俗朴,自瓯越为一区。”可见古人对于两浙的分野早有对比研究。
本省分属吴语瓯江片、处州片、上山片、金衢片和台州片,对吴语区是一个兜底。划出南部苍南、泰顺两个闽语县分,划入福建浦城、江西上饶东部的市区和玉山县等吴语地区,共同组建一省。
衢州、金华、丽水一带自古即为山越文化的代表,与北部的传统江南文化风骨不同。
上饶东部为古信州府地,吴风浓郁,辛弃疾晚年隐居于此,写过“醉里吴音相媚好”。
浦城呈三角状楔入原浙、赣两省之间,县域以吴语为主,南部有闽语人群,径直划入吴语区的东瓯省,以免地缘形状上犬牙交错。
从地形上看,东瓯省以山地丘陵为主,金华、衢州的金衢盆地与上饶信江盆地迤逦相连。北以怀玉山与浙江为界,向南则与福建省交界于武夷山、雁荡山的群山连绵之间,地理形状比较完整。
该省海岸线曲折绵长,台州湾、瓯江口都是优良港湾,航运便利。北部钱塘江水系,水土丰饶,金衢盆地现为浙江聚宝盆,又是农业和原材料基地。南部瓯江水系,山势嶙峋,人多地少,穷则思变,小商品经济发达,“温州模式”享誉天下,数十年间使穷乡僻壤成富豪之都,加之风光奇秀,有畲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流域内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山水仙都闻名全国,被誉为太平洋西岸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瓯江河口温州港位于宁波、福州两大港中间,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优越,辟为省会后,更能发挥优势,外引内活,带动全省发展。





淮扬省
简称:扬
人口:3086万
面积:52429平方千米
首府:扬州
GDP:30702亿元(2020年)
人均GDP:9.95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37
范围:
南界长江,北括淮河,西控洪泽,东尽大海,传统上的所谓“苏北”地区。包括今江苏省的南通市(不含启东、海门两个县级市)、泰州市、扬州市、盐城市、淮安市,镇江市代管县级扬中市,宿迁市的泗阳县和泗洪县,今安徽省滁州市代管的县级天长市。
命名:
淮扬是一个古老的地理和文化概念。广义的淮扬包括淮河与扬子江的下游地区,即整个“苏北”;狭义的淮扬,在行政上,汉为临淮、广陵二郡,唐、宋为楚、扬二州,元代为淮安、扬州二路,明清为淮安、扬州二府,今天是淮安、扬州二市,两地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个大的行政区划中。在城市命名上,或可恢复淮安的古称“楚州”。唐朝的楚州富甲一方,是当时的名城,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淮扬省为《禹贡》“九州”中扬州的核心区域,故简称为“扬”。
淮扬一省的命名,沿袭广义的淮扬。该地区位于江淮之间,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在饮食、方言、风俗等方面较为接近。北部与西南部是淮语洪巢片,俗称淮扬方言,因处在运河两岸,南北交流频繁,中原移民多,更接近北方音;东南角南通、泰州一带属于淮语通泰片,带有吴语底色。
划界理由:
自清代设置淮扬道,淮扬一带单独处于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划当中已历三百年,交融荟萃出独具一格的淮扬菜、淮扬剧、淮扬方言等等淮扬文化。在地缘关系上,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这一段淮扬运河,古称邗沟,是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在公元前486年开通的,为中国最早有明确记载的运河。可见江淮之间在两千五百年前即已建立便捷的交通体系,为淮扬文化的孕育成熟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淮扬文化在语言和风俗上可以看做北部中原文化与南方吴越文化交融荟萃的产物,又别具自己的特点。在农耕经济、饮食习惯上,与北边淮海地区种植小麦,以面食为主的形态迥然不同。今天提到江苏省,很多人会想当然认为是南方省份,很难想象江苏北部的徐州居然是有集中供暖的北方城市,平时吃的都是大馍配大葱,典型的北方风俗。在语言文化上,今江苏省北部的徐州市以及宿迁市区,连云港市赣榆、东海一带,与安徽淮北同讲中原官话,跟今天江苏中南部的淮语区别明显。
虽然连云港市只有赣榆区和东海县讲北方中原官话,其他地方讲淮语,灌云、灌南生产生活更接近南方风俗,但考虑到淮扬省海岸线绵长,为给淮海省留出完整的出海通道,并保持地理形势的自然流畅,宜将连云港市整体划归淮海省。在命名上,连云港可恢复古代“海州”之名,因“连云港”作为一个港口名称代表整个城市并不妥当,且海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较高级别的行政区域两字地名也比较符合语言习惯。
宿迁市将宿豫、宿城两城区和沭阳县划归淮海省,泗阳、泗洪以及宿城区南部洪泽湖沿岸地带划归淮扬省,理由有二:一是泗阳、泗洪两县在语言文化上属于淮语区,而宿迁两个主城区属于中原官话徐淮片,在语言文化上有南北之别;二是将洪泽湖的管辖权限统一在淮扬一个省内,避免九龙治水,各行其是,有利于治淮工程的整体推进;三是沭阳县虽也属于淮语区,但地理位置其实比中原官话区的宿迁市区更偏北,生活习惯上也有北方特点,如流行公共澡堂,饮食上南北兼容,常吃大饼,综合考量,还是划入北方的淮海省。
安徽滁州的天长市划入淮扬。该市像个拳头,深深嵌入今天的江苏省,淮扬建省后,它则成为卡在扬州与淮安之间的插花地。若划归金陵,它是金陵的边缘区;划归淮扬,则是靠近省会的枢纽区。于金陵而言,有没有天长无关紧要,于淮扬而言,有了天长,整个省的地缘形态才更加完整。而且天长人的语言也属于淮语洪巢片(淮扬方言),更宜融入淮扬。
镇江的扬中划入淮扬。扬中位于扬州、泰州、镇江之间长江干流中的岛屿上,语言分属淮语通泰片和淮语洪巢片,与泰州言语相通风俗相近,尤其是与泰州高港区隔江相望,两地有建设一座跨江城市的愿景。
南通大部属淮语区,但启东、海门两地与长江对岸的吴语区相近。鉴于上海西部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再往西扩张则挤占江苏腹地,今后将更多地向浦东和崇明发展,海门、启东与崇明岛一衣带水,划归上海郡,可为这座国际大都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福建省
简称:闽
人口:1956万
面积:68634平方千米
首府:福州
GDP:19577亿元(2020年)
人均GDP:10.01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44
范围:
东到东海,北以武夷山、雁荡山、洞宫山等与东瓯省相隔,西与彭蠡、怀洛二省分界于杉岭、武夷山区,南括整个闽江流域,与潮海省分界于戴云山脉。含今浙江省温州市的苍南县和泰顺县,今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除浦城县、光泽县之外的南平市和除建宁县、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之外的三明市。大体上包含除赣语、客家话和闽南话之外的闽方言区。
命名:
福建之名,源于福州与建州(今南平)。缩省之后,福、建两地仍在域内,为闽江流域上下游两座重要城市,故省名一仍其旧,无须调整。惟建州今已改称南平,不妨复其旧称,使其名实相副。
划界理由:
福建地处沿海,从今天的角度看应是文明开化的先进之地,但在古代则不然,因境内山川险阻,其地形可概括为“七山二水一分田”,所以在古代实在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之区。与周围其他省份相比,福建也是最后一个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地区。古人甚至会认为闽中是个海岛,因为陆路险阻难通,闽人都是走海路与中原交流。
今福建省山川地理,武夷山脉与江西省形成天然屏障,自成单元,并未人为撕裂自然形胜,但在考虑自然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考虑人文因素。福建西南有大片客家人分布区,龙岩西部古称汀州,是传统的客家五州之一;南平的光泽、三明的建宁都属赣语区;北部南平的浦城主要讲吴语;剩下的所谓闽语区,其实也是差别迥异。
闽语是各种闽方言的统称,有人认为,闽语其实本不存在,它只是一百多年来语言学家在不断比对、探索和调查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极其笼统的概念,闽语种系下的闽北语种、闽南语种、闽东语种、闽中语种、莆仙语种是互不统属的五种汉语一级方言,彼此之间差异甚大无法互相交流。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话,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话,在海外都各有天地。闽南语延伸到广东潮汕,厦漳泉潮汕都是著名侨乡,是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拓荒的发轫之地,具有世界影响,故而将厦漳泉地区从原福建省分出,连同潮汕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闽南语省份。或许,当语言学界解脱了原本省级行政辖区的桎梏以后,在新的以“潮”为简称的闽南话主打省区,“潮语”概念会呼之欲出。
新的福建省在人文因素上是除闽南方言之外其他闽方言的集合区,在自然因素上位于闽江流域的山海之间,西部以武夷山脉为界的自然格局并未受到影响。武夷山区的光泽县划归彭蠡省,在地势上与福建省以杉岭为界。光泽县地处抚河流域,被今天的江西省三面包围,与今江西省的资溪、南城一体相连、方音相近,历史上也曾数次划归江西管辖。因为水不同脉、山岭相隔,光泽县在福建省内存在感低,划归彭蠡,依托鹰潭,或许能打开另一种局面。





金陵郡
简称:宁
人口:2050万
面积:29215平方千米
首府:南京
GDP:25900亿元(2020年)
人均GDP:12.63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27
范围:
沿长江下游分布,夹处于茅山和张八岭之间的长江沿岸地带。辖今江苏省南京市全境,除扬中市、丹阳市之外的镇江市,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和铜陵市全境,除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天长市以外的滁州市。
命名:六朝脂粉地,金陵繁华都,金陵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其名源自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后来建制沿革屡有更迁,但金陵之雅称却历朝不废,从官方的行政区划进入到文章诗画当中,成为文化地标,“金陵怀古”也成为一种文学母题,不断发酵酝酿,为这个民族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活水与审美情愫。金陵郡作为一个大都会区,恢复金陵的古称,既典雅,又通行,使金陵大都会既显赫于既往,又辉耀于将来,古今接续,气脉相连。都会区的核心南京市,仍可保留南京之名,尽最大可能在地域沿革变迁之后保留地名文化。
划界理由:
自吴大帝孙权立都建业,南京便引领着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代以来,上海开埠得风气之先,异军突起成为“东方巴黎”。至今苏州、无锡纷纷争雄于省内,杭州的西湖暖风亦蒸蒸日上,盖过了虎踞龙盘钟山风雨。但南京底蕴深厚,山雄水阔,王气所钟,格局气象,大有可为,建成以郡为名的大都会区,承接华东,辐射华中,成为长三角地区向西带动牵引整个中原地区发展的枢纽。
金陵郡在现有南京市的基础上,向东含括扬中、丹阳之外的镇江。镇江古称京口,自古为南京门户,且大部分区域语言与南京一致,同为江淮官话而非太湖周边苏锡常的吴侬软语。
郡的特点在于城市化的指标比较突出,或都市区连绵成片,或城市星罗棋布,以便捷的交通相互串联,同城化程度高。金陵郡向西北含括除凤阳、定远、明光、天长之外的滁州市。考虑到凤阳、定远、明光三地距南京主城太远。凤阳与蚌埠渊源颇深(蚌埠出自凤阳,因铁路而兴,历史渊源如同石家庄之于正定),经济联系密切,同明光一起构成中原官话区在淮河南岸的延伸。定远则与合肥更加接近。鉴于此,三地不拟划入金陵。天长在地缘上楔入它省,与扬州为邻,拟划入以扬州为省会的淮扬省。这样调整之后,新划省区地缘形态更加饱满,语言风俗也不违和。
向西南则顺长江而上,囊括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城市沿江聚合,资源丰富,发展条件优越,是金陵郡最重要的节点和支撑。
南京与原江苏苏南其它地区不同,苏南大部为吴语区,独南京、镇江说的是江淮官话。所谓江淮官话,又称淮语,为西晋末年,中原乱离,北民南迁,挤占原来的吴语区域,并在长期摩擦交融的过程中受到吴语影响的一种方言。其语言归属至今学界持两种意见,有人认为应该属于官话系统的江淮分支,称为江淮官话;但自从晋语从官话系统中独立出来之后,与晋语一样保留入声的江淮官话从官话系统中划分出来成为独立方言区的呼声日高。无论语言学界如何争议,淮语终归是江淮地区独具特色的语言体系,也承载着独特的人文历史风貌。南京话就是淮语的代表音。
金陵郡语言上以淮语洪巢片为主,借金陵古都底蕴,南抚长江,北收琅琊,环滁山色,钟山风雨,点缀在都会之间,江天浩渺,云水苍茫,自然与人文皆大欢喜,传统与现代各有所归。

上海郡
简称:沪
人口:2635万
面积:8697平方千米
首府:上海
GDP:41666亿元(2020年)
人均GDP:15.81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18
范围:
地跨长江入海口,辖今上海市全境及长江对岸今江苏省南通市的启东、海门两个县级市。
命名:
主体仍在今天的上海市,只是扩大了两个县级行政区,名称一以贯之,仍为上海,应无异议。
划界理由:
上海市区饱和,城市如同摊大饼一样不断向外扩张,如今已与江苏太仓、昆山等地几乎连为一体,甚至整个长江与太湖之间的城市群都是楼宇相接,难分彼此。似此,整个沪宁杭划成一大郡亦不为过。但江浙向为文明精粹之地,风华流韵,非区区“都市”二字所能一统而括之。鉴于此一区域高度发展的都市化程度,设置一东一西上海、金陵两个郡,中间以江苏省勾连屏隔,使苏湖千年文脉、水乡灵韵不至于淹没在都市化日新月异狂飙奔竞的浪潮当中。
上海都市省在行政区划上不再往西侵蚀,因浦东一带区域尚广,且为江河冲淤的新鲜之地,并无多少文化积淀,可以大刀阔斧进行城市化建设,城市发展还留有充足空间。长江北岸南通的启东、海门两地,随着崇海大桥、崇启大桥建成后,两地与上海联系更为密切。在语言文化上,启东、海门的方言启海话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语言上与上海无缝对接,亲和感强。上海都市省向北越过长江后,更能带动牵引苏北的发展,成为苏北、苏南在经济上共同的“龙头”。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3-09
淮海省
简称:彭
人口:5515万
面积:75345平方千米
首府:徐州
GDP:27392亿元(2020年)
人均GDP:4.97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63
范围:
北界今苏鲁交界,西抵豫东,南界淮河,东到大海。含今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即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宿城区、宿豫区和沭阳县,包举今安徽省淮河以北之地,即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蚌埠市,奄有淮河以南今属滁州市的凤阳县和代管县级明光市,将河南省的商丘市和周口市的鹿邑县、郸城县、沈丘县划入。
命名:
淮海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包括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据淮河以济沧海,夹处于淮、海之间。淮海划省的建议,自晚清以迄民国,不断有人提出。清朝光绪年间,状元、学者、实业家张謇提出了《徐州应建行省议》,主张“以徐州为众星之月,东到海州,西至商邱,南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苏、皖、鲁、豫四省交会之区的四十五州县”建立行省。后来又有张我华、胡焕庸等人相继提出,拟用省名有“归德”“徐淮”等,虽命名不一,但以徐州为中心,合苏鲁豫皖交界之区另立一省的思路一致。1986年,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十四个地、市,以徐州为中心,组成淮海经济区,探索建立跨省际区域合作机制,系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2017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2018年,发改委公布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意味着淮海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古今都没有将淮海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使用过,但是作为这一带地区在地理和文化上的通用名称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省以淮海为名,既符合历史习惯,也符合地理现状和发展规划,是一个各方面都容易接受的名称。
传说尧封彭祖于此地,为大彭氏国。西汉设彭城郡,东汉又设彭城国。彭城也是省会徐州的古称和如今的别称。今后拟将淮海省简称为“彭”。
划界理由:
晚清张謇提出的理由是要“变散地为要害”,也就是变边缘为中心,在四省边缘地带构造经济中心,改变淮海地区的相对落后局面。其实不惟经济上的考量,淮海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山水相连、习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来区域之间就保持和延续着密切的人际交往、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语言上以中原官话为主,自然地理物候与生产生活习俗跟淮河以南的同省南方地区差别较大。本着尊重人文风俗和遵循自然物候特征的原则,独立划出淮海省,有利于合理系统安排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形成统一高效的经济地理单元,也便于行政管理和文化向心力的形成,推动实现新亚欧大陆桥东段的崛起。
本省东段与淮扬省的划界理由见淮扬省一节的阐述,兹不复议。
北部边界完全贴合今山东省界。历史上的淮海概念是包含鲁南的,“淮海经济区”涵盖了山东省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等市。语言上鲁南大部分地区也讲中原官话。但是山东省的地理版图比较集中紧凑,圣山、圣水、圣人,圣贤之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的文化心态久远且浓厚,不宜割裂。又考虑到淮海省的人口和面积在中东部省区中已算得上体量庞大,重划省区的重要目的在于缩小省域、减少行政层级,进而推动行政效能的优化,若淮海囊括鲁南,则省域面积过大、人口过多,不合缩省原则。故以原山东省南部边界为淮海省北界。
向西划入河南商丘市以及周口市的鹿邑、郸城、沈丘三县。该区域与安徽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宿州等地同属中原官话商阜片。在淮海经济区的概念中,是包含河南开封、商丘和周口的。开封处河南腹心之地,不宜分割,且方音与郑州相近,同处中原官话郑开片,故应留在河南省内。但商丘划界榫卯楔入,划归淮海,可避免省界犬牙交错。商丘划入,则周口三县顺势带入,不仅使边界更加顺达,也是因为鹿邑与亳州、沈丘与界首相距都不过十几公里,早有一体化同城发展的倾向,当前分属两省的情况已经成为发展的阻碍。
南部在今安徽省内大体沿淮河为界,囊括整个淮北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和语言风俗的原因,凤阳北属淮海,与蚌埠一体同城。蚌埠本出自凤阳,因铁路交通,后来居上,但在历史人文上凤阳的名气远胜蚌埠。凤阳既然北属,明光不宜孤悬,追源溯流,与一体化的大凤阳实现抱团发展。
疑议:
淮南市究竟整体南属淮安,还是依淮河划界,淮河以北属淮海,淮河以南属淮安,仍待商榷。
沈丘与项城近密,项城又与中心城市周口相去不远,周(口)项(城)淮(阳)大三角一体化早有议论,从发展角度说,或者沈丘、郸城仍属河南,界首边界向西稍微推移一个乡镇,似乎于各方发展都更有利。





淮西省
简称:皖
人口:2286万
面积:53457平方千米
首府:合肥
GDP:20021亿元(2020年)
人均GDP:8.51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48
范围:
北抵淮河,东到张八岭、九华山,南到鄱阳湖区,西沿今皖鄂边界延入河南信阳。包含今安徽省的六安市、合肥市、安庆市、池州市、淮南市和滁州市的定远县,划入今湖北省黄冈市的黄梅县和代管县级武穴市,今河南省信阳市全境。
命名:
淮西,又称淮右。唐初,朝廷根据山川河流将天下分为十道,其中就有淮南道。公元758年设置淮西节度使,原称淮南西道节度使,又称淮宁节度使、彰义节度使,是安史之乱后割据的藩镇之一。817年,唐王朝平定吴元济后废除。唐末,又在合肥设德胜军,委任杨行密为德胜节度使,统领“庐、寿、濠、舒、和”五州兵马,所以淮西又有德胜之称。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十五路,淮南路居其一,治扬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分辖今苏中和皖中,东路称淮左,西路称淮右,二者常被并称为两淮。西路治寿州(今安徽寿县),以寿春府(治今寿县)、庐州(今安徽合肥)、和州(今安徽和县)、舒州(今安徽潜山)、濠州(今安徽凤阳)、黄州(今湖北黄冈)、蕲州(今湖北蕲春)、光州(今河南潢川)、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六安军(今安徽六安)来属,主要管辖今天安徽省的江淮地区和河南省的淮河以南之地。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淮南西路移治庐州。两宋的淮南西路就是后世所指的淮西。
淮扬、淮海与淮西皆纵横于淮水流域,古往今来,行政归属多有叠合,以淮命名,总称“三淮”,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有分有合,既能以淮上之争砥砺相竞,又能称“三淮乡亲”和睦共处。
淮安省简称为“皖”。皖山、皖江,都在安庆。皖山即今之天柱山,为汉武帝亲封的“南岳”,至隋文帝改封衡山,皖山冠南岳之名七百年。“皖江”一词的出现,大约在明末,且仅指安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皖江所指范围扩展到长江流域安徽段两岸地区。在新的淮安省中,皖山、皖江仍为其核心和标志性的地理元素,且与老省安徽的简称相延续,便于大众接受。
划界理由:
所谓“淮橘成枳”,淮河为我国南北大限,淮南淮北,气候、水土、风俗、经济结构均有较大差异。语言随人口流动有所交错杂处,但南北大致仍有区判:淮南为江淮官话区,淮北为中原官话区;在淮扬省,江淮官话越淮河而北上,在淮海、淮西两省,中原官话则越淮河而南下。形势有如波浪,但淮河仍是主轴。
总体上看,本省大部属于淮语区,只在安庆西部潺入赣语,信阳、金寨、霍邱、寿县以及淮南市的淮河以北地区语言以中原官话信蚌片为主。
今河南省的信阳市楚文化深厚,是吃米饭的河南人,与武汉似乎更加亲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信阳热干面受众亲和力不弱于武汉热干面。但武汉设郡,信阳划给武汉,毕竟山隔水阻,与郡作为超大型都会区的定义不合。且信阳与其西南的南阳、随州、武汉之间,有桐柏山、大别山、大洪山等重重阻隔,古代的所谓“义阳三关”,就是极其险要、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信阳东到合肥一马平川,北阻淮,南屏山,如同巨人张开双臂,环护一方沃土。信阳话虽以北方方言中原官话为主,但也含有很浓郁的淮语成分,属南北过渡类型,在语言学划分上与本省的金寨、霍邱、寿县一带同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而且淮西也是楚地,与信阳的楚文化并无不适,故而信阳入皖,亦无不妥。
黄梅今属湖北,其最有名气的文化遗产就是黄梅戏。黄梅戏最初形成于黄梅县孔垄一带,顺着长江流布安庆,后来在安庆发扬光大,成为与京、越、评、豫等量齐观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淮西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为了集中力量整合黄梅戏人才和资源,保护地方剧种的完整性,将毗邻的黄梅县划入淮西省,可实现源流一体,增强文化自信。而且从地势上说,黄梅县和武穴市被大别山阻隔在湖北东南一隅之地,与淮西省却是河湖相通、田亩相连,若两省以大别山为天然分界,则黄梅、武穴亦应归属淮西。黄梅南部小池镇与九江市区紧密相连、往来频繁、深度融合,可划归彭蠡九江。
河南、江苏、安徽为我国南北交错之地,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提到河南,想当然应该地处北方,提到江苏,那自然是南方之地无疑,提到安徽,就有点模糊不清了。
今天的安徽省一直是一个南北关系比较暧昧的省份,很多国人都闹不明白它究竟是南方还是北方。其实安徽包含长江以南的“皖南”,江淮之间的“皖中”,淮河以北的“皖北”三块区域。这与江苏类似,江苏省传统上我们认为它是南方,但徐州、宿迁、连云港,格局气象,更似北方,现在有时候会把他们统到“苏北”的圈子里去,但是正本清源地说,传统上对所谓“苏北”的认识,并不包含上述地方。现在的江苏省,实际上是“苏南”、“苏北”和“淮北”三个自然和人文地理单元的组合,苏北在江苏已嫌偏远,与苏南在经济文化上区隔明显,淮北则更如孤子,实难融入。河南省大体上我们认为是北方省份,但伏牛山、桐柏山包围的南阳盆地和淮河以南的信阳,却应看做南方。
通过三淮划界,从此南北分明,各得其所,淮海省可以按照北方的风俗气候、地理环境安排生产生活和公共建设,淮扬省、淮西省可以按照南方的风俗气候、地理环境安排生产生活和公共建设。纵然小有出入,也容易补救调整,在大的趋势和方向上,大家不用下蛮挤在一个屋子里互相将就。

河南省
简称:豫
人口:5222万
面积:78237平方千米
首府:洛阳
GDP:33464亿元(2020年)
人均GDP:6.41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79
范围:
北抵黄河,与山西、河北隔河相望,东界淮海,西部和南部到秦岭余脉伏牛山、桐柏山和淮河一线。包括今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和除鹿邑县、郸城县、沈丘县以外的周口市。
命名:
过去的河南省,有济源、焦作、新乡、安阳、鹤壁、濮阳六地完全在黄河以北。新的河南省则完全在黄河以南,河北无寸土,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河南省”,与唐代“河南道”的划界原则相符。简称为“豫”,属《禹贡》九州中豫州的核心地域,且与原河南省简称相同。
划界理由:
河南省地域延伸到黄河以北,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有专制统治者“犬牙相制”的帝王术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实在是因为黄河下游河道跌宕起伏,多次改道,使得原处河南之地后来变成了黄河以北。
笔者在与某位安阳朋友聊天时,曾戏问他“是河南的河北人呢,还是河北的河南人?”当时两个人都有点晕,细细捋了一下,觉得两种说法都通。河南的河北人,是说河南省黄河以北的人,河北的河南人,是说黄河以北的河南省人,其实是一回事。但是这种省名与实际地理不符的现象,确实会在某些场合产生尴尬。仅仅名称上的尴尬还在其次,主要是一些天然的山川形胜,往往也是人文习俗和自然物候区界分隔的重要地理标志,如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济源、焦作、新乡、安阳、鹤壁就存在大范围的晋语区。
我国很多省份划界与山川形便、人文风俗相互冲突,地名与实况多有不符,界线拗曲突兀、犬牙交错,土地割裂,民气散佚,这是专制主义政治中央集权的权术考量,为的是削弱地方实力,牵制地方发展,保障专制君主的统驭之权。这种情况在蒙元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极端。
在民主共和时代的今天,这样的治理思路当然是不合时宜了,而且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想依靠这种山川割裂作为统治保障的举措早已过时,于中央集权本身也失去了保障的意义。这种不顾民风民俗、自然地理,随意割裂山河文脉的做法,在新的时代理应摈弃。
故重定省界,依黄河为天然之界线,黄河以北之地,划归河北省。河北省从此不再徒抱大河之名而不见大河之影,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北”。商丘与周口之鹿邑、郸城、沈丘同属中原官话商阜片,跟邻近的亳州、宿州、阜阳等地区相似。古代这里连同东部广阔的淮海地带都是商人的发源地,也是商朝覆灭后商人的归宿,春秋战国时代宋国的主要领地,今天这里是淮海经济区成员,一并划入淮海省,在文化上古今一脉,在地理上也避免省界榫卯交错。周口三县除鹿邑外,其他郸城、沈丘是否划出,仍需斟酌,详见淮安省一章。
南阳盆地与襄阳相连,位于秦岭余脉伏牛山以南,地理位置应属南方,文化风俗、物候特点具有南北过渡性,南阳话与其它地方的河南方言相比也具有更多西南官话的色彩。历史上南阳的独立性就很强,据有南阳,就具备成为一镇诸侯的实力,如东汉末年的南阳张绣。综上,南阳宜从北方省份河南划出,另组一省。
信阳在淮河以南,与南方更为亲近,宜划归淮西省。具体理由见淮安省一章,兹不赘述。

襄汉省
简称:沔
人口:2355万
面积:81514平方千米
首府:襄阳
GDP:13160亿元(2020年)
人均GDP:5.59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35
范围:
北起伏牛山,沿桐柏山东括南阳盆地,南控武当山,收上庸盆地,并沿大巴山、神农架南下至长湖与荆湘分界,东跨随枣走廊,奄有大洪山直抵江汉平原。包括今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襄阳市、随州市、荆门市和十堰市(不含竹山县、竹溪县和郧西县)。
命名:
南阳从河南划出,襄阳、十堰从湖北划出,另行组省的方案,近代以来多有设计。如:1940年胡焕庸方案拟将襄阳从湖北划出,另置“襄江省”;1944年黄国璋方案拟将南阳从河南划出,襄阳、枣阳等地从湖北划出,以南阳盆地另置“三阳省”,今十堰一带从湖北划出,归入汉中省;1945年洪绂方案拟将“襄阳、南阳、郧阳三府,汉水流域自成一省”,全省主要区域地处南阳盆地,名“南阳省”。
笔者认为,襄水如今已沦落为襄阳城一条下水道,“襄江省”之名已名不副实;南阳为城市名,省名不宜与城市名重合,故“南阳省”亦可排除;该区域内现有南阳、襄阳、枣阳、郧阳等,已不止三阳,故“三阳省”亦不合适。
1、沧浪省
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屈原《鱼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句,沧浪水也因之成为楚文化乃至我国古典文化的文化符号。名“沧浪省”,既有古雅韵味,也是该省的母亲河——汉水——在省内这一区段特有的雅称,古雅灵动,有楚文化风韵,且不与现代江河湖沼重名,方便地名表述,不会引发歧义,但是又恐此名不够通行,难为大众接受。
2、南阳省
相对而言,南阳是一个比较通行的地名,古时从中原人的视角看,今天的伏牛山脉就是他们的南山,南山之阳,是为南阳也。本省是以南阳盆地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南阳省”也是一个不错的命名,但是若省名南阳,则应将现在的南阳市复名为宛城或更名为南都,以此与省名相区别。
3、襄汉省
思前想后,还是“襄汉省”比较合适,简称为沔,也是汉水古名。《三国演义》“隆中对”中“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其中“汉沔”指的就是这一带地方。沔字在字形、字音上都与其它省的简称区别较大,不易混淆,并且让“沔”这个古字重新焕发生机。
划界理由:
南阳的整体气候和湖北、湖南在一个气候带上,可以种柑橘、甘蔗、茶树、柚子,但也有北方的苹果、大枣。人民有面食习惯,但也大面积种植水稻。因为长期归属河南省,民众心态恐怕多半自认为是北方人,但这里集中供暖还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远比同省的其它地区为晚。从地形图上通过纬度比对分析,南阳正好位于秦岭以南、淮河以北。我们常说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其实并不是一条连贯的线,南阳正好在这条线的断点上,这个位置有点不南不北的尴尬。但要细看的话,南阳似乎还是应该属于南方,因为横贯南阳北部的伏牛山乃是秦岭余脉,伏牛山向南部延伸形成纵贯南阳东部边界的桐柏山,桐柏山就是淮河的发源地,把伏牛山、桐柏山与秦岭、淮河连接起来,就是一条连贯的南北分界线,而南阳就处于这条连贯分界线的西南位置。
南阳盆地延伸到湖北襄阳、枣阳,沃野千里、垄亩相接,又是南北西东的交汇点。在方言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南阳话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襄阳话则属于西南官话鄂北片,在语言学上系属不同,但对于外地人,如果单独从听感上来判断,大都会认为襄阳话跟南阳话完全一样。在广东打工的襄阳人和南阳人也可以直接以家乡话交流,并互称对方为老乡。襄阳话与南阳话相比,主要是在平翘舌和前后鼻音方面更像南方方言,不太区分,比较含混,而在口音上,则与南阳话非常相似,故而襄阳话又被称为“披着河南话外衣的西南官话”。
合南阳、襄阳、十堰、随州、荆门为一省,作为南北西东转捩之地,成就中原关河锁钥之区,既有沃野肥原,又有雄山屏蔽,还收川泽之利,在经济文化上都具备比较优厚的条件,也是传统汉文明区的地理中心。












武汉郡
简称:鄂
人口:2508万
面积:42264平方千米
首府:武汉
GDP:24508亿元(2020年)
人均GDP:9.77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45
范围:
以江汉平原为核心,北部与东部抵大别山区,南接幕阜山,西抵长湖,与荆湘省、襄汉省接壤于江汉平原垄亩阡陌之间。含今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石市和除黄梅县、县级武穴市以外的黄冈市,除阳新县以外的黄石市,除通山县、通城县、崇阳县之外的咸宁市。
命名:
该区域核心和主体仍是原武汉市。武汉本为武昌、汉口、汉阳三市的合称,此一称谓一经定名后便广为接受,毫无违和感,是合并改名比较成功的范例。
原湖北省其他几个类似的城市改名都不成功。襄阳与樊城合称襄樊,荆州与沙市合称荆沙,最后都不得不把名称又改回襄阳与荆州。究其原因,乃是襄阳与荆州都是古代响当当的地名,有太多的历史典故与它们相伴相随,而樊城与沙市名气显有不如,合称之后,原本四个城市的地名文化都被中断阻隔,不仅旧的地名全部成为牺牲品,而且新的名称因为缺乏历史文化底蕴显得不伦不类难以服众。
武汉比之省内其他历史名城的崛起相对较为晚近,而且历史上名称也屡有迁更,或夏口、或江夏、或武昌、汉阳,而汉口则更为晚近。到了民国时期,南方国民政府北伐节节胜利,才将三镇合一,定名武汉,并且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一时声名显赫。三镇从历史文化上说以武昌、汉阳最为久远,汉口自从晚清开埠之后因为列强开辟租界,设置领事,新潮激荡,发展更为迅速。至三镇合并时,汉口实力最强,人口最多,武昌次之,汉阳最弱。综合历史传统和经济实力来看,三镇均无绝对优势,取武、汉二字,各得其宜,且第一次成为首都,武汉之名,更显贵重。
原湖北省简称为鄂,但其实古代鄂州仅限于今武汉及周边地区,故而用于武汉郡的简称更为适宜。
作为都市化发展的郡,名称既可以表示广域概念的一级行政区划名称,也可以是狭域都市概念的城市名称,如国际上大东京、大开罗的称呼。
划界理由:
该区域方言情况比较复杂。武汉老城区的所谓“汉腔汉调”属于西南官话;而孝感、黄冈、黄石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俗称楚语;赤壁、咸宁、大冶等地则是赣语区;鄂州正是楚、赣、西南官话三种方言的交汇地。就武汉城区而言,也分北部新洲、黄陂的楚语,中部老城的西南官话,南部江夏的赣语。各种方言还处在奇妙地交融发展当中。故从语言来看,因其“九省通衢”的地位,东南西北各方人群在此汇聚,三大方言在江汉之间摩擦、挤压、渗透、交融,整个武汉郡就是一个语言大熔炉。
鉴于郡的都市属性,咸宁南部幕阜山区的通山、通城、崇阳三个赣语县和黄石市阳新县距离市区较远,南归彭蠡省。东部黄梅、武穴在大别山以外,东归淮西省。大别山腹地的黄冈市英山县,历史上长期归属安徽,1949年之后才划归湖北,以后是划归武汉还是淮西,尚需斟酌。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03-09
需要张地图。。
省-地區-縣-鄉-村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03-09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03-09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2-03-09
太繁琐了,根根看不完,能简单一点不?

另外,62个省级单位,你的方案里也没有地级市类型政区的解说,你是想省管县吗?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03-09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太繁琐了,根根看不完,能简单一点不?
另外,62个省级单位,你的方案里也没有地级市类型政区的解说,你是想省管县吗? (2022-03-09 15:26) 

60多省,肯定省管县啊。不过有的省,县太多了,即便去掉市辖区也太多,如山西,还要并县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03-09
抚州诸县,和永州南部的县能不能合并?这才是重点!这样吧,寻乌县、分宜县、云和县、遂昌县之流到底和并不合并?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2-03-09
包头不属于华北,也不属于西北,竟然属于华西?
成渝竟然不在同一个大区?
郑州、呼市、天津连省会都混不上了?
你都分了60多省了,还有管100多县的?
就算没图,文字说明也行啊。你文字啰嗦一大堆,每个省的管辖范围还没说清楚,唉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2-03-09
光看最后的新疆青藏,共分7个,有些过分了哈。
另外,梧州、怀化、和田之流难当省会大任。
纵横九州山河广,区划为治国安邦。世界总在变化中,区划调整不可挡。抛砖引玉一家言,集思广益献良方。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2-03-09








【突厥省】這個名不好,最好不要以族群名稱來命名行政區劃
不與サビ多論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2-03-10
62个单位了,分的太厉害,不如现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2-03-10
在缩省之前管的县更多,这涉及到后面的并县问题。华北平原上很多县都很小,即使缩省,还是会有管辖过百县的现象,这里讨论分省问题,还没谈到并县。
我所划分的以华开头的大区,主要是历史上特别是秦汉时期中原华夏文明覆盖的区域,今天所谓的西北,很多地方在那时还是中原文明的核心区,所以部分西北地区我划分为华西。至于成渝,地形迥不相同,巴蜀自有区别,更何况是否一个大区在实际上并无意义,只是地理表述上不同而已。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2-03-10
呼市与包头相距不远,其实包头历史更加悠久,经济也更发达,谁做省会,可以进一步开展社会调查,这倒不是什么关键问题。
天津与北京这对双子星座并成一郡,郡作为大都会区,其实是连绵的城市,所谓首府只不过是政府设在哪里的问题。
郑州作为新兴城市,在文明悠久的河南中州大地上文化底蕴不深,很多河南朋友并不服气,他们对开封、洛阳的期许更高,我也是听了河南朋友的意见才做出这种方案的。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2-03-10
如果觉得突厥省比较敏感,也可以改回我最初的设想,叫做西域省。
有人谈到梧州、怀化、和田成为省会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行政区划的功能不一,比如和田所在区域,近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方式沙漠,不适人居,但资源丰厚,又近边地,单独设省有特殊战略意义,设省后没有大型城市,只能以相对突出的和田作为省会。
怀化所在的武陵山区设省呼声自民国至今已历多年,武陵山区开发也已进入国家战略,从目前的当地城市发展水平和潜力来看,也只有怀化比较合适。
至于广南的省会,本来桂林具有城市实力和历史人文方面的优势,但偏居北面,交通区位上不如核心部位的梧州,省会未必是省内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重点是要便于行政管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2-03-10
难为楼主了,码这么多文字!是不能上图吗?山东省府常山是什么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2-03-10
常山就是石家庄+正定,石家庄的名字实在有点听不惯,还是常山赵子龙响亮,个人喜好问题,现实上可以遵从民意。
11楼已将图片上传,大家可以参考。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2-03-10
华南七省一郡
潮海省
简称:潮
人口:3520万
面积:42416平方千米
首府:厦门
GDP:28455亿元(2020年)
人均GDP:8.08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50
范围:
东尽大海,西阻玳瑁山,北起戴云山区,南沿莲花山出海。包含今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以及龙岩市新罗区和代管的县级漳平市,今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大体是闽南语使用人口最为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
命名:
因“闽”字已习惯于搭配福建使用,重划之后“闽”字仍宜留给新福建省使用。
蕴涵浓郁中古遗风的潮汕文化,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本省以潮汕文化为特色,潮汕闽南同根同源,作为侨乡,这里是闽粤系的汉人征潮踏浪,向海洋发展的起点,文化上都具有极强的海洋性特征,命名为“潮海省”,简称为“潮”,既可接续潮汕文化的历史渊源,又符合该区域的精神文化内核,既整合了文化精神,又与原所在省份的地名文化做了合理的切割,便于新省在精神文化层面快速崛起。
今后就连闽南语也不妨称作“潮语”,使一个新生的整合省份,能够迅速建立起独特完整的精神架构和历史文化脉络。
划界理由:
厦漳泉及潮汕地区属于泛闽南文化圈,在语言上虽然两地方言彼此互通存在难度(碎片化也是整个闽语语言体系的共同特点),但都属于闽南语支系。
本省聚合了原闽南和潮汕两种地域文化资源,两种文化虽然同根、同源、同系,都是中原河洛人南迁后裔,但是由于长期行政区划的隔阂,各自在不同的省份中具有不同的地位。闽南厦漳泉一带在福建省中是核心与重点,而潮汕在广东则比较边缘化。两地受限于行政方面的影响,虽然都是闽南语系,风土民情相似,但是交流来往并不充分。两地整合后,一个具有多元包容性、海洋性和商业性的共同精神架构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新兴省份横空出世,摆脱了行政壁垒,携手面向大海,成为大多数海外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梦境原乡,也成为七千万闽南语(潮语)母语群体的坚实平台。揭西、陆河等地虽属于客家民系,但考虑到潮海省在这里辖境走势比较狭窄,不宜过细分化,仍应保留在潮海省内。









怀洛省
简称:亻厓
人口:3301万
面积:139620平方千米
首府:梅州
GDP:15327亿元(2020年)
人均GDP:4.64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60
范围:
北起雩山山脉,西到罗霄山脉八面山和南岭大瑶山,东到武夷-玳瑁山区,南沿莲花山脉入海。范围包括今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和吉安市遂川县,今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不含新罗区和代管县级漳平市)和三明市的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今湖南省东南部株洲市的炎陵县和郴州市的桂东县、汝城县,今广东省东部梅州市、河源市、惠州市和北部韶关市以及清远市代管的县级英德市。
命名:
本省以客家人口为主,但不宜命名为“客家省”,因居民中并非完全为客家人,以客家为省名会造成居民之间的不平等和称谓上的混乱。
1、怀洛省
中原河洛一带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迁出地。据史料记载,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攻陷京师洛阳城,史称永嘉之乱。中原汉人离开首都洛阳,南过洛水,出大谷关,沿洛阳-南阳-襄阳古道到达江汉平原,史称“衣冠南渡”,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起源。后来中原地区又经历“安史之乱”、“靖康之难”、满清入关等多次持续而汹涌的剧变,人口大量南迁,他们从北方平原举家迁徙,远涉万里,来到南方大山之中,开辟山荒、聚族而居,最终形成一个独特的民系,因其客居异乡的身份,被称为“客家”,后竟相沿成习,成为对这支民系最通行的称呼。洛阳作为客家祖源地,多次举办了“根在河洛——客家文化大会”,现有客家之源纪念馆、西晋客家先民南迁出发地纪念碑等重要的历史遗存见证。
章炳麟《新方言·岭外三州语》中记载“其民自晋末逾岭,宅于海滨,言语敦古,与土著不相能,广州人谓之客家。”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语言,又称“唐音”、“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古汉语研究专家认为,客家方言是魏晋一直到唐宋流行的古代普通话,是以洛阳方言为基础的“洛阳读书音”,难怪太炎先生说他们“言语敦古”。客家人对于自己的语言有着独特的情感,“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这样的民谣正透露出客家人穿越千年而不改的精神原乡与文化密码。
广东客家人徐旭曾作于清嘉庆二十年的《丰湖杂记》被认为是客家人宣言。文中写到“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这成为客家文化精英主动论述自身的开始。据清代同治年间的《客说》记载:“由是观之,大江以北,无所谓客,北即客之土,大江以南,客无异客,客乃土之耦生。今之世,而欲求唐虞三代之遗风流俗,客其一线之延也。”甚至认为客家人延续了上古唐虞夏商周的遗风。清代诗人黄遵宪说:“客人者,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盖考之于语言、文字,益自信其不诬也。”
由此可见,不仅客家人的底层传统固守着中原习俗,客家人的精英阶层更是以“中原衣冠旧族”自居,长葆一种精神自信与文化自豪。心怀河洛,是客家人数千年不变的情怀,所以将这个客家省份命名为“怀洛省”。
亻厓,普通话发音为ái,客家话发音“ngai”,是“我”字的古代发音。因其体现出客家话的民系特色,故而客家话也叫做“亻厓话”。以“亻厓”作为怀洛省的简称,既俱独特性,也还原了一个古汉语的发音。中文字库也应尽快将亻厓字加入,以方便打字录入和排版印刷。
2、连山省
该省群山连绵,境内有武夷山、玳瑁山、罗霄山、莲花山、雩山、大瑶山、九连山等大型山脉,峰峰相连,延入海角,核心位于“九连山隆起构造带”上,是北江、东江、赣江、韩江、耒水、洣水等多条重要江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山相连,水相隔。该省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根出河洛,散布全球,长途迁徙,聚族而居,同舟共济,守望相连。所以连山的省名,既体现了地理地貌特征,也是对人文风貌的反馈。
划界理由:
客家人是重要的汉族民系之一,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也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至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客家人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声望,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注意,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客家学。客家语甚至还是南美国家苏里南的法定语言。
汉族中几大族群都有代表性的省份,唯独客家人至今仍然“做客他省”,集中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的边缘地带。如果把这些边缘地区聚合拢来,不仅能够统一整合客家人的聚居区域,提高客家文化的地位,使客家人“反客为主”,而且也达到了“变散地为要害”的效果。
传统上有所谓“客家五州”,即:赣州(古称虔州)、梅州、惠州、韶州(今韶关)、汀州(今福建西部以宁化为中心,分属与三明、龙岩两市的客家县份)。怀洛省正是以这客家五州为核心,加上周围客家人为主、说客家话的县份所组成的客家省份。面积、人口、资源、环境都不弱,还具备惠州一小段出海口,整合之后人民会更加团结,发展势头会更加健旺。


















彭蠡省
简称:赣
人口:3545万
面积:119694平方千米
首府:南昌
GDP:20142亿元(2020年)
人均GDP:5.68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76
范围:
北起长江,南到雩山山区,西起罗霄山、幕阜山,东到怀玉山、武夷山和杉岭山区。包括今江西省抚州市、宜春市、鹰潭市、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除浮梁县以外的景德镇市和除遂川县以外的吉安市,上饶市的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今福建省南平市的光泽县和三明市的建宁县,今湖北省咸宁市的通城县、通山县、崇阳县和黄石市的阳新县。
命名:
江西之名,于地理上甚为模糊。从九江至南京,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斜流,因此,此段长江以东地区称为江东,以西称为江西,古人做北面南,左东右西,故而江东又称江左,江西又称江右。按照这样的划分,则所谓江西,不应该在今天的江西省这个位置,而应在安徽省长江以北的皖中一带。为什么今天的江西会跑到长江以南来了呢?其实这是行政区划名称千年演变的结果。
唐朝时今浙赣闽湘及苏皖鄂之长江以南地区为江南道,治所在苏州。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天目山、黄山、怀玉山、武夷山为界,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所以,今天的江西省就成为江南西道的主要辖区。后来,宋朝设江南西路,元朝设江西行省,明朝设江西布政使司,清朝设江西省,可见,“江西”之名实际是由“江南西”简化而来。
知道了这个演化史,我们对江西的省名便不觉得有违地理逻辑了。但是,这种演化路径不见得人人都清楚,演化之后的名称从字面上来理解也是一种地理误导。为了符合地理实情,江西省名应该做出相应调整。该省最显著的地理标志就是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与云梦泽相似,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历代歌咏不绝,文化遗产丰厚,是该省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新的省名围绕具有标志性的鄱阳湖,称为“彭泽”或“彭蠡”均可,考虑到已有彭泽县,省名不宜重复,可称为“彭蠡省”。
该省辖区主要是除赣州之外的原江西省,赣江为境内主要河流,赣语为主要方言,故仍简称为“赣”。赣州市划入怀洛省后,可复名为“虔州”。
划界理由:
本省地理界线主要参照现行省界和方言人文特点。
上饶东部的徽派、吴音之区分出,也就是古饶州留在省内,古信州分出。
与九江隔长江相望的湖北黄梅小池镇,自古为九江辖区,两地风俗相通,交往频繁,将小池复归九江,可使九江这座沿江大城成为一座跨江城市,便于港口、堤防的统一调度和规划建设,提升沿江城市战略地位和城市形象,符合两地人民的共同利益。
今湖北通山、通城、崇阳、阳新四地,地处幕阜山的大山之中,不宜划入以都市化为特点的武汉郡,考量周边风俗形貌,宜划归同为赣语区的彭蠡省中。
萍乡市位于罗霄山脉当中,与省会南昌崇山阻障,路途遥远,而距荆湘省的核心区长株潭却很近,加入长株潭城市群将更有利于萍乡发展。而且萍乡与今天的湖南省素来交往频繁,两地人员流动很大。作为近代中国的工业先锋,萍乡安源煤矿汇聚了大量湖南工人,也是湖南共产党人领导工农运动的重要舞台,李立三、刘少奇、毛泽东等湘籍人士都曾在此崭露头角。萍乡加入荆湘省,应该还是具有一定民意基础的。
南部遂川属于客家区域,与赣州一同划归怀洛省。
东部福建杉岭以西的光泽、建宁属赣语区,划入彭蠡省。
















广南省
简称:粤
人口:5101万
面积:146427平方千米
首府:梧州
GDP:20869亿元(2020年)
人均GDP:4.09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83
范围:
北抵南岭,西接八十里大南山和大瑶山,沿六万大山入北部湾,南括雷州半岛入海,东接珠江三角洲。包括今广东省的肇庆市、云浮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和清远市(不含代管县级英德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梧州市、玉林市、北海市、贵港市,除资源县、全州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以外的桂林市,来宾市的金秀县,今湖南省永州市的江永县、蓝山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命名:
如今广东、广西的“广”字来源,据说始自汉武帝。汉武帝平服南越国,在岭南九郡设“交趾部”,以桂江、贺江两江汇入西江之处(即今广西梧州和广东封开之间)为该部首府所在地,颁布诏令“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并抽取“广信”二字为这个新开的首府之地命名。后来以此为界,广信之东为广东,广信之西为广西。这是广东、广西定名的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广东广西是宋朝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简省。早在唐代,就已经在今两广一带设置岭南道,后来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宋代改道为路,设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和广西。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第一种说法侧重于解释两广地名中“广”字的来历,第二种说法则是分广的由来。
本省依据地理位置称“岭南省”也可,但我认为岭南作为自然地理概念,涵盖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本与行政区划无关,若一旦行政区划名称框定岭南,则容易与自然地理概念的大岭南混淆,所以还是名“广南省”为佳。
划界理由:
本省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与广州郡源出一体,但都市化的郡自有作为郡的特点。郡的划分主要是处出于经济发展的考量,是为大都会区减轻负担,使其能够制定更加具体有针对性的发展举措,更加专注于都会建设,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在文化情结上并不割裂其与周边省份的血脉联系,如上海之于苏、浙,金陵之于皖、扬,重庆之于峡江,武汉之于襄汉、荆湘,行政区划虽平行并立,但郡更像是一个发展龙头,而周边省份则是其文化腹地与地理根脉。广南省与广州郡的关系也同样如此。
今天的广东省大体上是三大民系,即广府、潮汕、客家。从人口比例来看,广府人居大而其他两支忝陪末座;重划省份之后,三大民系各得其所。
清远的英德属客家区域,划归怀洛省。
广南虽以汉族中的广府民系为主,但壮瑶民族的聚集杂居也使本省文化更加丰富。连南、连山两县以壮瑶民族居多,留在广南比较适宜。如果客家人为主体的怀洛省最终定名连山省,则连山县名与连山省相同,应更改。连山本名广德、广泽,隋朝时为避皇帝杨广名讳,才改名连山,不妨复其古名,仍称广德或广泽皆可。
湖南江华、江永、蓝山三县,是瑶族聚居地,瑶族文化底蕴深厚,宜划入广南,与连山、连南、金秀等瑶族聚居区连为一片。
桂林北部全州、资源、灌阳三县地处南岭中的都庞岭以北,为湘语区,语言风俗接近湘南的永州道州,历史上也曾属湖广管辖,但因此地距湖广首府山长水远,又逼近瑶区,一遇民变则鞭长莫及难以制驭,而当时广西首府在桂林,可谓近便,于是在洪武瑶乱之后改隶广西。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根据语言风俗和山川地理形势,再隶湖南亦无不可。这样荆湘划出江华、江永、蓝山三县给广南,广南划出全州、资源、灌阳三县给荆湘,彼此之间三县换三县,荆湘地域更加完整,瑶族区域也归聚到壮瑶文化归属感更强的广南境内。
合并后的广南省在文化风俗上不仅保留了以汉族广府民系为主的特点,而且更加丰富多元,有大量广府人,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壮乡人和高山瑶胞,有讲平话的,也有讲客家话、闽南话和西南官话桂柳方言的。多元文化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互相交融混杂,不易割裂区分,正宜多元并进。
金秀瑶族自治县为瑶、壮民族聚居地,划归新的广南省或新的南天省皆可,但考虑若是划归南天,则广南的地理形状过于扭曲凹陷,北部主要城市桂林与南部的桂平、贵港、玉林等城市之间难以建设直线快速交流通道,会对将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一些梗阻和瓶颈,所以建议划归广南。
北海作为广南省在雷州半岛以西唯一的出海口,意义和价值更为凸显。
历史上桂林、肇庆都曾长期作为这一带的首府,就新的广南省而言,若以桂林为省会,则嫌地理位置过于偏北,或以肇庆为省会,则又过于偏东,皆不利于统筹全省,不如设在两广分野的梧州或桂平。
梧州地扼浔江、桂江、西江,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中国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光在此地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明宪宗设两广总督驻梧州,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今天的梧州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未来也具备成为新的广南省省会的条件。
桂平古称浔州府,为岭南名城,是太平天国的发源地,也是晚清时代大成国的都城。大瑶山盘亘于西北部,郁江、黔江在此交汇,浔江以此为起点。顺浔江可至梧州、广州,以至港澳;溯郁江、黔江可达南宁、柳州。郁江、浔江沿岸,是整个老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号称“广西粮仓”,为重要的糖、粮基地。位置上距北部湾188公里,既靠山区,又揽平原,在省内位置适中,也是新广南省省会的理想选址。












荆湘省
简称:湘
人口:6747万
面积:163243平方千米
首府:长沙
GDP:41792亿元(2020年)
人均GDP:6.19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106
范围:
北收洞庭湖,跨长江,直抵江汉平原,南至南岭,东到罗霄山、幕阜山,西界武陵山、雪峰山和八十里大南山,湘、资二水纵贯南北,汇入洞庭湖,整体地势呈一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含今湖南省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益阳市、娄底市、衡阳市,除炎陵县之外的株洲市,除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之外的邵阳市,除桂东县、汝城县之外的郴州市,除江永县、蓝山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之外的永州市,除石门县之外的常德市,以及今江西省的萍乡市,今湖北省的荆州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全州县、灌阳县、资源县。
命名:
本省常德大部和荆州实际上都在洞庭湖以北,故而虽然从辖境来看主要是原湖南省的辖区,但若仍以湖南为名则已不符实际。本省湘江贯流,北有荆江(长江荆州段,具体指从枝江至岳阳城陵矶一段河道的别称),是古来所谓“荆湘”之域,故名荆湘省。
划界理由:
荆湘省以山河险阻框出一个马蹄形盆地,从自然地理上看正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从人文风貌上看,荆湘省以湘语人口为主,不似老湖南省界翻越雪峰山,进入西南官话区,语言风格与湘方言迥然不同。
雪峰山为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重要分界线,该山脉东西两侧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皆大不相同。雪峰山以东是传统的汉族聚居区,民族成分比较单一,越过雪峰山后民族构成多元复杂。雪峰山以东湘、资流域的湖湘文化与雪峰山以西沅水流域的五溪文化风格迥异,地理、饮食、语言、习俗差异明显,在元代之前,无论是唐代的道还是宋代的路,都把雪峰山作为天然分界线。有鉴于此,荆湘省的缩省方案主要是将原大湘西地区分出。
株洲炎陵,郴州桂东、汝城属客家区域,划归怀洛省。
邵阳城步、绥宁地处雪峰山区,八十里大南山以西,以苗族人口为主,划入武陵省。
永州江华、江永、蓝山三县瑶族文化浓郁,划入广南省。
广西桂林的全州、灌阳、资源湘语县划归荆湘(详见广南省一章)。
江西萍乡与湖南的浏阳、醴陵一脉相连,言语相通,联系密切,萍乡“脱赣入湘”的的提议层出不穷,重划省界可顺势将萍乡划入荆湘。
荆州与常德同属西南官话区,历史上都属于荆湖北路,但常德已长期划归湖南,与湖湘文化交融甚深。常德学风颇盛,在长沙各厅局占据很多要职,故在湖南官场有“无德不成厅”的说法。故而除石门这个地处武陵山区,人口以土家族为主的县分划入武陵省外,其它常德市域皆保留在荆湘省中。
荆州一带,为先秦名城楚都郢所在地。历史上,楚国都郢而强,在此历二十代国王,为时达四百余年,是当时南方第一大城。在今江陵县城北五公里的纪山之南,如今楚墟仍在,废垒犹存。洞庭湖承担着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的调水功能,荆江河段也是长江水患的重要治理区域,荆州作为环洞庭湖经济圈规划中的特大都市,划入荆湘,有利于环湖区域经济一体化,并统筹推进江湖水系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疑议:
经过调整后,荆湘省人口仍有六千七百万,面积十六万平方千米,辖县106,规模仍显庞大,辖县数量仅次于河北,而面积、人口则大于河北,尤其是面积几乎是河北的两倍。故而可考虑将荆湘省一分为二,荆湘省所辖衡阳、邵阳、永州、郴州之地,以及株洲南部的攸县、茶陵两县,合组一省,以衡阳为省会,定名潇湘省,与荆湘省并立。













海南省
简称:琼
人口:1010万
面积:35400平方千米
首府:海口
GDP:5530亿元(2020年)
人均GDP:5.48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25
范围:
海南岛和周边附属岛屿及海域。
命名:
从大陆的角度看,此地位于大海之南,海南之名,应源于此。考诸史籍,《隋书》记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后设崖州,唐朝又设琼州。有人称雷州为“海北”,琼州为“海南”,因此海南省简称“琼”。古时多以琼州、崖州、琼崖相称,隶属于广东或广西。海南省之名见于民国,民国三十八年开始筹建海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南岛北部设海南行政公署,南部设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皆隶属广东,至1988年始设海南省。海南省在地图上可能不太起眼,但是理论上它的海域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千米,它的三沙市是中国最南端的市,也是全国辖区面积最大的市。
划界理由:
海南省不管行政区划改革如何调整,全省的辖区范围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只是外围岛屿的区划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完善。台湾土著民族的语言、文化和自治权利目前受到格外保护,海南也可以效法,土著世居的黎族和苗族同胞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一定会成为海南独特的珍宝。
























台湾省
简称:台
人口:2358万
面积:36193平方千米
首府:台北
GDP:46167亿元(2020年)
人均GDP:19.58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约22
范围:
台湾岛和附近岛屿及海域。
命名:
台湾之名源于原住民族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清朝设台湾府,台湾正式定名。历史上曾归属福建,至晚清始独立建省。台湾与大陆开始归属在一个行政共同体下,应追溯至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明末朱成功以台湾为复明基地,在此打着明朝旗号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汉人政权,原本化外之地却成为华夏正朔的标杆。
划界理由:
台湾的现状不言自明。但是本人的规划乃是一种理想中的未来状态,苦心孤诣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设想和谋划,未必能够实现。台湾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出洋口,东部山脉可直接瞭望浩瀚的太平洋。台湾虽小,却是一颗定盘之星,如果失去了台湾,偌大的国土就全部封锁在岛链之中,从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上来看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希望台湾和大陆最终还是能有一个双赢的结果。

广州郡
简称:穗
人口:6218万
面积:29906平方千米
首府:广州
GDP:108762亿元(2020年)
人均GDP:17.49万元(2020年)
管辖县级行政区数:40
范围:
大体囊括珠江三角洲,在卫星地图上能看到的一大片城市连绵区域,这就是广州郡的规模。含今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和江门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七市两特区。
命名:
广州为该区域最大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城市。历史上以今广州城为核心的州郡辖区大都覆盖该郡范围,故仍以广州为郡名,既是一个超级大都会的名称,又是这个大都会中核心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则沿用广州市的简称“穗”。
划界理由:
行政区划改革后,在华南地区设置一个郡势在必行,最成熟理想的区域莫过于珠江三角洲。珠三角目前本身就含有港、澳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广州或深圳直辖的呼声也一直很高。
长三角和珠三角自近代以来一直都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珠三角由于大量海外侨民以及香港的开放带动,制造业发展尤其迅猛。但长三角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腹地宽广,且发展较为均衡,而珠三角镶嵌在两广丘陵,只在沿江沿海有少量平原,大山环抱,三角洲地区与周边丘陵山区经济差异比较显著。将三角洲城市连绵区域整体划为一个大都会,其他地区单独划省,有利于都市协同发展,也方便其他地区按照自身资源禀赋特性谋求特色发展的道路。
港澳地区目前体制不同,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一国之内制度也势必趋于同化。既然是规划,当然着眼于长远。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2-03-10
转去画纸为界吧。
兰若生夏草,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22-03-10
你完全没必要这么多废话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22-03-10
若羌、且末那块的设省,人口或许太少了吧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22-03-10
回 阿布 的帖子
阿布:转去画纸为界吧。
 (2022-03-10 11:14) 

楼主等级不够,去不了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22-03-10
看你这个分省规模,恐怕没法省直管县。有的省又太小或人口太少。像南疆,东西分更合适。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22-03-10
楼主搞这个花了多久时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