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一个多星期的空闲时间做了个《中华民国、伪“大满洲帝国”、中华
人民共和国三政权东北地区县级
行政区划大致对照表》。
表中选取了中华民国1925年(北洋政府)和1947年(国民政府)、伪“大满洲帝国”1936年和194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51年和2017年共6个年份加以对比,每个政权选取2个年份。
中华民国实行汉民省县制和蒙古盟旗制分别共存,表里每个年份也分别列出两列;伪满洲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县旗混合共存,表里每个年份只列出一列。
纳入对比的区域范围大致以伪满洲国的范围为准(1936年辖14省+2特别市、1941年辖19省+1特别市),亦包括当时名义上日本向伪满“租借”的关东州等地。在此基础上涉及民国早期的东北三省+热河特别区域、民国晚期的东北九省+热河省+3个院辖市、共和国早期的东北六省+内蒙古大部+5个直辖市、现在的东北三省+内蒙古局部+河北省局部。
中华民国、伪满洲国的市辖区不是县级单位,不列入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市辖区也并非县级单位,但80年代将市辖区确定为县级单位时将早期的市辖区也追认为县级单位,加之共和国早年市辖区的资料也相对较多,因此表中将当年的市辖区列入。不过仍有部分当时的市辖区与今市辖区的对应关系资料不详,表中存在一些推测或权宜的列法。
表中每个县级
行政区在一个年份里尽量仅出现一次,唯独1925年的黑龙江省龙江道泰来县因制表设计难以实现仅出现一次的原因不得不出现两次。
表中灰底色格斜体字为划归东北境外县份的局部地区,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灰色斜体字为划归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外国的区域。另外重复出现的1925年的黑龙江省龙江道泰来县也有一次如此处理。
表中紫色加粗字为伪政权首都,绿色加粗字为大区行政
中心所在区县,红色加粗字为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区县,蓝色加粗字为地级(含民国的道和督察区)行政中心所在区县。
中华民国1947年区划附有行政区域代码(台湾当局1988年、2005年两度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行政区划附有行政区划代码。
表中仅体现大致的对应关系,部分局部对应关系因制表难以实现或涉及区域较小等原因有所取舍,仅供参考。
东北历史政区对照表及现政区棋盘表格.rar (40 K) 下载次数:46 主要参考资料:
1925年:周釜俊中华民国分县
地图系列、liucheng1972东北区划历史系列地图【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74738】
1936年:满州国之行政区划及省、县公署所在地(1937)【见下方附图1】、liucheng1972东北区划历史系列地图【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74738】
1941年:伪满洲国分县
人口密度图(1940)【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143764】、伪满洲国政区图(中图社《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P74)【见下方附图2】、liucheng1972东北区划历史系列地图【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74738】
1947年:周釜俊中华民国分县地图系列、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28639、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30998】、liucheng1972东北区划历史系列地图【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74738】
1951年: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1949-1999)、测绘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第一卷、第三卷)、liucheng1972东北区划历史系列地图【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74738】
附图1.满州国之行政区划及省、县公署所在地(1937)
附图2.伪满洲国政区图(中图社《中国现代史地图集》P74)
[ 此帖被坤舆任我行在2017-05-12 16: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