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5月,七星关区启动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安置点(碧海街道柏杨林安置点)项目以来,该区以大党建为引领,按照“区级推动、部门联动、基层主动”三级联动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安置点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安置点治理新模式。
区级推动,搭建建设管理“新平台”。该区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搬迁安置点党建工作,为安置点建设发展搭建良好的组织管理服务平台。组建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党工委和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安置点建设全面工作。将安置点划分为阳光、和美、幸福3个社区,共同成立1个党总支,负责3个社区党务和其他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因大部分群众还未搬迁,社区居委会暂时还未成立),为社区管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多渠道选配服务队伍,区级统筹安排,从在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安置点有安置任务的34个乡镇(街道)抽调70名政治素质好、熟悉基层情况、熟悉党务工作且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安置点开展搬迁群众的跟踪服务管理工作,帮助搬迁群众尽快熟悉新环境、融入新环境。
部门联动,推动优质服务“新水平”。该区区委、区政府要求区级职能部门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在安置点设置服务机构或进驻安置点便民服务大厅,按照“特事特办,简化程序、优化流程”要求,为安置点建设发展提供“一条龙”“一站式”优质服务。民政、教育、社保、卫计、文化、残联部门已抽派工作人员进驻安置点,并设立了服务窗口。目前,解决学生714人就近入学;组织搬迁入住群众开展就业培训5期,解决就业992余人;区人民医院挂牌成立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分院,安排11名医务人员到位开展医疗服务。同时,团区委大力支持,安排15名西部志愿者到安置点协助开展有关工作,进一步充实服务力量。
基层主动,构筑党群共建“新模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统一群众思想,结合辖区资源实际、群众能力特长,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思路,通过“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等模式,依托安置点内蔬菜博览园、饲料加工厂等项目,初步制定了劳动力转移、发展服务业、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电商扶贫等产业发展措施,并建立经营主体与搬迁户利益链接机制,促进党员和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据悉,碧海阳光移民新城安置点计划实施搬迁6149户27907人,目前,已完成搬迁1217户4697人,计划于2018年12月底前全部搬迁完毕。(毕节日报 吴卓林 杨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