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原来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即“永济渠”。宋朝称“御河”,明朝改称“卫河”。
历史上,为了争夺卫河航运码头,周边各县在政区上也是积极靠近卫河。
1、滑县、浚县
历史上,浚县一直靠近卫河,而且境内卫河长度很大。滑县本来不靠近卫河。浚县城南10公里的卫河边上有一个“道口镇”,虽然归属浚县管辖,但是离滑县县城很近,大约只有2公里。道口镇码头主要是滑县人在使用。滑县人早就想把道口镇划给滑县,但是浚县就是不肯放。终于在1949年后,经过滑县人的不懈努力,道口镇划给了滑县,而且滑县县城还迁到了道口镇。
2、汤阴、内黄
汤阴、内黄今天以为卫河为界,但是历史上不是的。最早的汤阴县不靠近卫河,今天汤阴县东部原属内黄县,最早的内黄县城还在今汤阴县东部的“故城村”。后来汤阴县为了争夺卫河码头,版图东扩,和内黄县大致以卫河为界,并且有了一个五陵镇码头。
3、清丰
清丰县前身是“顿丘县”。顿丘县最早也不靠近卫河。唐代初期,今天内黄、魏县、清丰交界一带的“繁阳县”撤销,一部分划给顿丘县,这样,顿丘县就靠近卫河了,具体就是今天清丰县西北部的阳邵一带。唐代中期,顿丘县北部分置“清丰县”,清丰县自然就靠近卫河了。清丰县版图后来不断漂移,县城也不断迁移,但是阳邵一带的卫河就是不放。而且“清丰八景”就有一景叫“卫水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