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未来北方的经济中心
2006-04-12 09:51:48 来源:外交部网站
早春四月,嫩芽吐绿,迎春花绽。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印度、西班牙、美国、哈萨克斯坦、塞黑、挪威等26家新闻机构的30余名外国驻华记者,在外交部新闻司和天津市外办的联合组织下,一大早便乘车迎着明媚的春光赶赴天津,就滨海新区发展、社区医疗服务进行专题采访。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天津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常住人口约140万。2004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为12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13万美元。
“南快北慢”、“东高西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不平衡”。环渤海地区恰恰处于这两个不平衡的结合点上。天津滨海新区既是“京—津—冀”城市带和环渤海湾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东中西”板块与“南北中”板块在环渤海经济带的联结点。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由南至北在不断推进,中国政府要像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一样,开发滨海新区,在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变中国经济“南快北慢”的局面。滨海新区开发已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未来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内,天津滨海新区有望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争取建设成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现代化新区。
望着车窗外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一排排现代化厂区、一幢幢别致的居民楼,记者们热情高涨,对一天的采访充满期待和遐想。
考虑到时间限制及记者的不同兴趣及要求,主办方把记者分成A、B两组,采访分兵两路进行。A组来到了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2003年9月成立,坐落在南开大学TEDA校区内,属典型的“学院派”民族企业,是中国惟一的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研发和生产基地,产品主要用于疾病检测(如胃肠疾病、性病等等)和食品污染检测,在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和基因组学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该公司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共同主持的大型基因组破译项目“木瓜基因组计划”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已跃入国际顶尖行列。
公司商务总监王新原先生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前景,指出国际间科技合作分工有利于降低商业运作成本,技术传播在不同国家流动有助于产品创新。王总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对公司业务谙熟于心,与记者侃侃而谈,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激发了记者们浓厚的兴趣。为让记者更好地了解国内高科技企业是如何建立企业创新机制以及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他还带领记者参观了公司的各类实验室、展品展室和生产车间等。记者们因被允许进入一尘不染的封闭实验室现场拍摄而兴奋不已,都自觉地扛着拍摄器材,蹑手蹑脚地鱼贯前行,生怕打扰了正在专心工作的实验人员。
与此同时,B组记者团来到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采访。公司总经理金圣植先生借助灯光演示详细介绍了三星电子在天津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及运营状况。三星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天津通信广播集团和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共同投资兴建的合资企业,员工数量1500名。目前产品和经营范围已从单一的录像机生产发展到涵盖录像机、DVD、摄像机、视频监控系统等多元化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记者们饶有兴致地向金总了解三星集团在津整体投资情况以及滨海新区未来发展为三星集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后大家参观了三星电子生产彩电、DVD、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的流水组装线。明亮而富有人性化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整齐的衣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用手中的相机嚓嚓地闪个不停。
采访结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会见了采访团,高屋建瓴地介绍了滨海新区在中国经济整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之后的记者提问时间里,天津市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及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等有关负责人一一详细回答了记者关于中央政府对滨海新区的政策扶持、滨海新区的投资回报率、外企知识产权保护、京津合作的现状和前景等问题。
滨海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是否也能走在全国的前列,这同样是记者关心的话题。采访团此行的另一个主题是了解中国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采取的切实措施,为此主办方特地安排记者走进社区,深入到塘沽区卧龙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塘沽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
卧龙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塘沽区出资建立的社区站,管辖范围内有1700户居民,共6200余人。该站有工作人员4名,为社区内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能做出准确的诊疗并合理用药,省却病人去远离社区的大医院就医时间。服务站立足于体现人性化服务,如为每户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居民讲解卫生常识、免费查体,从而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天津市卫生局和塘沽区卫生局负责人还在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有关提问,记者还面对面采访服务站的医生和病人,详细询问社区医疗的资金来源、收支运转情况、人员组成等情况。现场等候就诊的病人及家属也纷纷赞扬社区医疗方便群众,记者们在亲切、自然的气氛中切实感受到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短暂的一天采访结束了,返京途中的记者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此次采访活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便捷窗口,在短短时间内耳濡目染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闻源,日后还会再到天津作跟踪报道。随行的新闻司官员表示,为满足外国常驻记者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情况的愿望,新闻司今后将尽力组织更多类似的采访活动,欢迎记者们积极参加。
滨海新区区域介绍
2004-07-15 15:00:26 来源:滨海新区网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
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一、滨海新区地域人口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
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
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
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
二、滨海新区的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4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