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12
现在开始讨论安徽区划。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市。面积13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986万(2000年)。
安徽省区划及特色1、总计17地级市 44市辖区 5县级市 56县;2、本省人口较多,地市数目较多,地市规模差异较大;3、本省南北差异较大,是个南北过渡的省份,沿江经济比较发达,北部平原地区和西南部南部山区经济相对落后;4、黄山市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无论是名字和区划,还是归属,在论坛曾经有过激烈的辩论;5、(请网友补充)
UID:588
本省缺乏具有凝聚力的大城市。各地离心情绪明显。
UID:7072
UID:12143
UID:371
芜湖、安庆理应成为皖江的双中心。
UID:4047
以下是引用无形在2005-4-19 8:41:34的发言:4、黄山市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无论是名字和区划,还是归属,在论坛曾经有过激烈的辩论;
4、黄山市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无论是名字和区划,还是归属,在论坛曾经有过激烈的辩论;
辩论还在进行中......争议的焦点无非是强烈要求改名为XX,并强烈要求脱离安徽,同时强烈反对划归浙江,但也知道直辖比登天还难,所以不提.他们究竟想干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以下是引用vbk在2005-4-20 19:32:37的发言:芜湖、安庆理应成为皖江的双中心。
顺便问一下,皖江指的哪条江?是长江安徽段吗?
过去,我查皖,看到安庆有皖山、皖水。
以下是引用我等天子在2005-4-21 8:19:58的发言:> 辩论还在进行中......争议的焦点无非是强烈要求改名为XX,并强烈要求脱离安徽,同时强烈反对划归浙江,但也知道直辖比登天还难,所以不提.他们究竟想干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忍不住说两句。既然是争论,论者当然有不同的论点,阁下说的情况不过是在讨论当中网友的意见而已。而阁下去把这些夸大成某地方全体或者说主体的意见,是否妥当呢?请思考~
UID:511
偶的意见:皖南划入浙江省,杭州省会;皖东北划入徐海省,徐州省会;南京周边划入扬宁省,南京省会;皖西北和周边组建淮西省,阜阳省会;安徽余部组建庐安省,合肥省会。
UID:5209
UID:2808
UID:6195
不沿海就是不好发展:GDP只是江苏的三分之一!
UID:12390
UID:7111
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05-4-21 15:32:20的发言:偶的意见:皖南划入浙江省,杭州省会;皖东北划入徐海省,徐州省会;南京周边划入扬宁省,南京省会;皖西北和周边组建淮西省,阜阳省会;安徽余部组建庐安省,合肥省会。[upload=gif]UploadFile/2005-4/2005421153159378.gif[/upload]
[upload=gif]UploadFile/2005-4/2005421153159378.gif[/upload]
呵呵,超级叟身计划
以下是引用万元户在2005-4-23 1:36:12的发言:按北极星的分法,不如把池州划给江西。
UID:11647
确实,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但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出名,最大的功劳还在于小平同志“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徽州地名与黄山地名的争论,实在是“皮”,里子则是共同打响了“黄山”这张牌,这就是小平同志的高明之处。
谈到安徽的行政区划不合理,大家都认为安徽是一个凝聚力不强的省份。我个人认为,这个凝聚力不强,主要原因,第一,安徽没有一个向心力很强的文化。安徽旧属江南省,是吴文化范畴。分省之后,以省府安庆为代表的皖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有一定的凝聚力。解放后,省府搬迁至小县城合肥,丢弃一个本可以在已有基础上做大做强的城市,而在一无所有的小县城建设一个新省会,致使全省人民都不服气。设想以建设合肥的50年功力来建设原来的安庆,那么安徽就不存在因为缺少大城市的带动而离心力分散了。当然,安徽省现在打“徽文化”之牌,是想弥补合肥缺少文化底蕴之失,却又引起徽州人的强烈不满,徽州人认为徽文化就是徽州文化,而安徽决策者有意把徽文化泛化为安徽文化。但徽州文化也只是解放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才兴起的一种文化考古,徽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由于徽州地广人稀,山陡水急,很多文化遗存保护得完好,即使是文革之中,也很少象平原地区那样受到严重破坏,这无疑是使人们象“探奇”一样看到了不少不曾看到的东西。徽州文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背景离乡,到外地去创业,成功后回到家乡买田置地,所以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之说。徽州本土无疑还是贫瘠的,这也理解为什么皖南山区贫困县至今还非常多。因此,“徽文化”就成了“出走”的代言,安徽离心力强可能与此有那么一点关系。
第二,安徽离心力强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行政区划的不合理。6千多万人口,17个地级市,地级市之多,只是一个表皮现象。在一个地方发现了矿藏,于是建一个工厂,在此基础上就建一个城市。如马鞍山、铜陵、淮北等,基本上都是这样建起来的。还有,寿县与淮南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寿县却与风马牛不相及的六安合在一起了,实在是令人费解。桐城与枞阳本来几千年来就是一个县,解放后却生生分开,至今两地文化官司时有发生,据说一个完整的桐城现在已被生拆得七零八落,不少地方已被蚕食到安庆市区了。若干年后,人们也许要要通过考古才能找到桐城的踪迹。此外,象铜陵有的区才5万人,还不够个镇大。还有淮南,淮北的区也太多。而巢湖的一个区80多万人口,宿州的一个区也太大,人口170万!如果要改革,象巢湖这样的城市,要么发挥它沿江抱湖贴宁的优势,继续做大做强,按照西安威阳模式,与合肥共建“双子城”,要么干脆分拆掉;象铜陵、淮北这样的资源已近匮乏的城市应该并掉,马鞍山可考虑与芜湖合并;桐城与枞阳形成的桐城文化圈,要保持人文和地域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分拆和蚕食,避免目前的“徽州之痛”。而寿县应当回归淮南、凤阳应当回归蚌埠,黄山可以改名徽州,让其名至实归。其实这些做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不做。
那么,安徽区划应该如何整合?本人曾在坛子里看过一个网友画的图,现在转到这里来,我认为这是当前比较合理的,请大家论论。
UID:2425
UID:3203
如果不搞省县直辖,21楼的方案是相当合理的。
以下是引用萧望岳在2005-4-25 20:31:27的发言:如果不搞省县直辖,21楼的方案是相当合理的。
UID:1671
对“小河湾湾”的这一说法表示置疑:“寿县应当回归淮南”。
现在淮南的主城区------田家庵区及东部的大通区、北部的潘集区的一部分都是来自怀远县(在淮南矿区建立之前)。现在淮南市区(指淮南的5个区)应当认为是怀远县、凤台县、寿县三个县的混合产物,而怀远县同淮南的渊源更大。
因此,“寿县应当回归淮南”的说法明显不妥!!
寿县同淮南的关系与凤阳同蚌埠的关系有以下不同:
1。淮南的母县是怀远县;蚌埠的母县是凤阳县。
2。寿县的形状是南北长东西稍窄的,寿县中南部距离六安市较近,寿县南部一些乡镇同六安市关系密切。凤阳县的形状是南北窄而东西长,在地图上看凤阳县境内任何一个乡镇距离蚌埠都要比距离滁州近,因而整个凤阳同蚌埠的关系大于滁州。
因此,寿县同淮南的关系不同于凤阳同蚌埠的关系。
决不能把二者等同看待!!!
UID:2911
以下是引用湖鹰在2005-4-23 15:06:19的发言:看到网络上好多人确实对黄山市这个地名很反感。安徽省面积13万多平方千米,人口6000万,目前辖17地级市、44市辖区、5县级市和56县。北边的宿州和淮北两地(面积1万2,人口800万,共4区5县)应与苏北鲁南合建徐海省。初步来看,余下屁大个地方完全可以撤消地级;铜陵县市合并、黄山改名徽州且黄山区单独建市等,如此安徽共辖21市56县,离无形认为的下级政区数目的理想值80个只有些许差距。
看到网络上好多人确实对黄山市这个地名很反感。
安徽省面积13万多平方千米,人口6000万,目前辖17地级市、44市辖区、5县级市和56县。北边的宿州和淮北两地(面积1万2,人口800万,共4区5县)应与苏北鲁南合建徐海省。初步来看,余下屁大个地方完全可以撤消地级;铜陵县市合并、黄山改名徽州且黄山区单独建市等,如此安徽共辖21市56县,离无形认为的下级政区数目的理想值80个只有些许差距。
黄山区为什么要单独建市?请说理由
总结
安徽省区划过去论坛讨论较多,如下:1、建立南京直辖市,并入相邻安徽市县2、建立徐州为省会的省,并入相邻安徽市县3、徽州入浙(争议较大,反对者甚多)4、安徽的地级市大小差异较大,适当调整5、阜阳为省会建省,可以包括相邻河南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