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和辽宁省一道,是中国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最早的两个省,早在1984年就全面实行。
虽然,今天的江苏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但人们也很难将其归功于市管县体制的全面实行。
相当于其他省区,江苏的市管县体制虽然全面实施的时间最早,同时却是“折腾”的程度较小的省区,在全面实行的近三十年时间里,除了后期增设的泰州、宿迁两市,基本上没有大的调整。这也从客观上为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条件。
尽管如此,江苏的市管县体制也并非没有值得商榷之处。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苏南地区,市管县体制是典型的“大马拉小车”,而欠发达的苏北,尤其是原淮阴地区,则是“小马拉大车”,虽然后来增加了宿迁这匹更乏力的“小马”,“大车”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倒是“草料”的耗费量增加不少。
在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州,市县之间的矛盾丝毫不输与最不发达、从表面上看“刮”县程度最严重的宿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管县体制已经不得人心。今日苏州“五虎”的经济成就也没有人敢贸然归功于苏州市的“领导有方”。如果说,在苏州的市区、县之上和江苏省之下,确有存在一级行政管理协调机构的必要,那也不应该是“地球只能围着太阳转”的“市”,而应该是其他的行政机构,比如当年的苏州地区行署。即便不能消弭市、县之间的矛盾,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于江苏的其他地级市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即便如苏州、无锡这样的市不以辖县来自我标榜,人们也不会否认它们是“较大的市”,而宿迁即使管辖再多的县,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较大的“县城”本来面目。
尽管现在,行政上省直管县还只处在“纸上谈兵”的理论研究阶段,但没有人会否认,经济发达、县级政区规模相对较大从而使得数量相对较少的江苏省是最适合或至少接近于适合这一模式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