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反对带很多农村的区叫“某城区”,比如德城区之类
(2020-04-19 10:56)
相关命名规则又不是可以乱来的,城区是地级市以上行政市根据延引“较大的市设区、县”而来区别于“地区”作为行政区划升级换代后就地级市驻地城区的相关规格细则的描述,国务院根据“两个百年任务方针”做出适用于这个时期的国情调整加入了地级市管辖县级市的情况。正常逻辑是
1.0、专区辖县、区(本质就是县辖区)。
2.0、撤区设县,撤销专区升级换代行政区划为地区,地区辖县。
3.0、撤县设县级市,地区辖县级市、县。
3.1、撤销(镇域)县级市设区,撤销地区升级换代行政区划为地级市,地级市管辖市区、县。
3.2、撤销(县域)县级市设区,撤销地区升级换代行政区划为地级市,地级市管辖市区、县。
3.3、由于规格存在个别放宽,即
撤县设区撤地区设立地级市,地级市辖市区、县
3.1表现为个别撤销县设县级市(母县达到县级市标准的参考3.3设市区),即地级市管辖市区、县、代管县级市,其中市区是标准城区。3.2表现为短期内没有哪个县达到县级市标准,包括一个长时间内市区的城市区域得久后设立3.1标准的正式城区。3.3表现为与3.1足足隔开了两个区划阶梯,即市区并非意义上的市区,更不是意义上的城区。
城区命名:
以惠阳地区为例子,以惠州镇为中心包括周边组建(县域)县级市形式达到:撤销惠州镇、撤销惠阳地区,设立惠州市、设立惠城区。以所在地级市的简称来命名。但是惠州市辖惠城区和惠阳区,说明惠州市采取3.2模式。
作为首设市区必须规范命名,比如山西省吕梁市就属于3.3模式,该市下一步流程上是把唯一的市区离石区更名为吕城区,
惠州市惠城区目前原惠州镇域已经满足了设立市区要求,下一步流程是撤销惠城区设立西湖区、原惠城区(不包括西湖区)更名为江东区,进入4.0模式。(西湖区、东江区只是比喻名称)
4.0、地级市辖2个以上市区、县、代管县级市(或没有),其中市区包括一个正式意义的城区和至少一个近郊区(原母县),下同。
4.1、地级市辖2个以上市区、县、代管县级市
4.2、地级市辖2个以上市区、代管若干县级市(全部县升县级市)
4.3、地级市辖2个以上市区(没有县和县级市)
注意:地级市辖市区不能大于4个,通常理解为1城区,至少1郊区,至少1远郊区。
5.0撤销地级市,设立较大的市,较大的市辖1城区3郊区。(较大的市可以辖6城区或初始4城区2郊区,以组团发展看,近郊区一分为三趋势。不讨论初始状态之较大的市辖区、县)
5.1、从近郊区析出部分区域置城区,较大的市辖2个以上城区、若干郊区
5.2、较大的市辖4个城区2郊区(可辖镇)。
5.3、较大的市辖6城区(市区辖街道,街道还有村)。
6.0、较大的市辖市区(城区),市区辖街道、街道辖社区(没有错,全国只有深圳市,唯一执行第六代行政区划行政市)
6.1、较大的市升副省级市(加计划单列市头衔),市辖6个城区(或代管地级市)
6.2、代管地级市设区,副省级市辖区(或虚拟撤销地级市)
6.3、撤销计划单列市、撤销地级市,设立直辖市,直辖市辖16市区。
点讲韶关
韶关目前辖3市区,现市政府驻地浈江区包括了此前镇域市辖城区北江区,所以韶关历史上没有韶城区命名的情况(如今还辖武江区和曲江区)。
撤市设区,撤地设市时代,一而再三变动的是县级市的标准,因为全国对撤并乡镇影响到了一些巨大镇得以升市,在没有经济指标1993年标准以前或完全以人口为指标的1986年以前,造就成今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县级区划无法养活自身政权庞大的编制人员,结合广东十四五或今后的人口展望,武江区与浈江区合并是历史去世。
即武江区和浈江区刚好养活一套县级编制的人员,而惠州则因为一套编制的人员规模承担相当于2套县级发展的需要,均受到了发展止血。即一则是一个人干活吃两个人的饭量,另一则是一个人的饭量却要干两个人的活,所以惠州得增城区。而韶关两个500平方公里的市区恰好组建一个县域而非镇域,所以这个区域不叫武江区、或也浈江区,或叫北江区,沦为3.2模式,得更名市政驻地为韶城区。
这就是行政区划体制!
(本文不讨论直筒子)